基坑桩锚设计计算过程(手算)

基坑桩锚设计计算过程(手算)
基坑桩锚设计计算过程(手算)

FGH段地层信息:基坑深 , 桩锚支护,第一排锚杆, 第二排在处,角度30°。

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地层天然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

度标准值填土121230

粉质粘土301860

全风化砾岩4522100

土压力系数

地层Ka Kp

1填土

2粉质粘土

3全风化砾岩

一、)基坑示意图:

1)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计算如下:

(1)填土:

填土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q - 2=填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q)-2=

(2)=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顶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2=

=粉质粘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2= =

(3)临界深度:

=2/– q/=2x12/

2)第一层锚杆计算:

基坑开挖到,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T1。

1)此时基坑开挖深度为,

基坑外侧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q)-2=基坑内侧的被动土压力强度:

= 2==.

=(-)+2= 知:

< , <

知铰点位于坑底与填土层间:设铰点为o, 距离坑底y m.

=

= y+2 = [q+(h+y)]-2= [20++y)]解得: y=

2)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T1,铰点以上土层及锚杆力对铰点起矩平衡。

土压力作用位置确定:

三角形分布:

=

梯形分布:

=

即: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梯形分布)

=

=y+2= 2==.

=[+/3x+]=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三角形分布)

=(h+ y-)

已知, h=, y=,=

即:=(+)=

第一排锚杆作用点离起矩点位置:L=h+ y- d=+为锚杆离地面距离)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

= x

即,=y x (+ )/2= +/2=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

= x

(h+y-x =+即:

(h + y – d) + =

代入数据: +三)第二排锚杆计算:

此时,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 =。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强度:

= 2==.

=(-)+2= x (-)+2= +=.

= [(-)++2

=[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强度:

=(*+q)-2= +20) 2x =.

=(*+q) -2=即:

, < , <

故,假想铰点为两层土的交界处,设为M点,距基坑底为.

)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铰点以上土层及锚杆力对铰点起矩平衡。

土压力作用位置确定:

三角形分布:

=

梯形分布:

=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梯形分布)

=

+/3x+]=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三角形分布)

=(-)

=()=

第一排锚杆作用点位置:=-d=第二排锚杆作用点位置:=土压力合力: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

= x

=(+q)-2==-=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

= x

= 2==.

=(-)+2= x +2=

即:

++=

有:+得:=

四)桩嵌固深度计算: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据上结果知铰点假想为土层交接点M点,则该处的剪力计算如下:

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平衡:即:

++=

++=111kpa

设桩底端为N点,桩底距M点距离为。桩MN段对桩底N起矩平衡:

)土压力合力计算:

桩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

= x

根据有:

=(-)+2

= +=.

= [(-)++2

=[ 桩外侧主动土压力计算:

= x

=(*+q) -2=

x x )土压力作用点计算:桩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计算:

=

得,

=

桩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计算:

=

得,

=

剪力的作用点位置为=

桩MN段对桩底N点起矩平衡:

.+.=.

即,

.+ [+.]

=].]

解得,

=

则嵌固深度, m.

入土深度增大系数=

即,桩的嵌固深度,=五)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第一步开挖

第一次开挖到第一排锚杆下即处。

= (+q)-2= x =+2=

x =设u点剪力为0,点u到此步开挖基坑底的距离为.

= x =+

=[+q)-2

=[因o点处剪力为0,即有,

=

解得,=

有,

=[+q)-2=+12=37kpa.

=+=.

==

=

=

= +六)第二步开挖至,可知开挖面上下各有一个剪力零点,设其为Q,R,分别到开挖面的距离为x, y。

=[+q]-2

=[+20] x

/2

使得,

即,解得

又,

==

Q点弯矩可计算

=[

.

= y

+)y/2=+y

=[+y)+20]使得,

+

即解得,y=

==

==+

点处弯矩,

=七)第三次开挖至设计深度,知在开挖基坑面上下各有一个剪力为0的点。

因,

=(+q)-2

=()/3=

=

即,在该基坑底面与第二排锚杆之间存在剪力为0 的点,设为U,该点到基坑底面的距离为x。

=[+q]-2

=[+20] x

=解得,x=

=

=()/3=

U点处的弯矩,

= 2==.

=(-)+2

= x +2=

=(+q)-2

=即在坑底与第二层土间存在一个剪力为O的点,设为W,该点到第一层底面的距离为Y。

[+q]-2

=[(+q)-2

=

=+2=.

=++y/2

++

+[++y/2]=+++[++y/2]

解得,y=

W点处的弯矩,

=+3+=

= =

=

=

=

= = =

=+ =八)锚杆计算:

)锚杆配筋:

x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锚杆间距

:预应力筋拉强度设计值: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第一排锚杆:

= 选用HRB400。第二排锚杆:

=,选用HRB400。

)锚杆自由端长度:

==

锚杆锚头中点到基坑底面的距离

基坑内外侧土压力等值的点

第一排锚杆的自由端长度:

+1/+

=8m

第二排锚杆的自由端长度:

+1/+

=6m

锚杆固定端长度:

:锚杆抗拔安全系数():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极限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

d:锚固体直径(150mm)

:锚固体与第i层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锚杆的锚固段在第i层中的长度。

)第一排锚杆:

==

==

8=4m,

因,锚杆锚固段在填土中的长度为= =

=++100) 得

=

所以,第一排锚杆的锚固长度为++=

)第二排锚杆:

==

6=3m,

第二排锚杆锚固段在填土中的长度:

==

第二排锚杆锚固段在第二层土中的锚固长度:

=

=++100)

=

所以,第一排锚杆的锚固长度为++=

第一排锚杆总长度=+8=,设计长度23m

第二排锚杆总长度=6+=,锚杆长度取,设计长度24m.

九)桩身设计:

已知单位宽度最大的弯矩M’=,,支护桩直径D=,桩间距,选用C30混凝土,基坑为一级支护基坑。

桩身弯矩设计值M==混凝土强度设计值:,钢筋强度设计值:

支护桩的截面积:A=785000, 混凝土面层厚度50

主筋所在的半径.

=M/(fc × A × r)=0/=

查表可得,

= (ξ× fc ×A)/初步设计13根直径22mm的HRB400钢筋。主筋面积为

十)桩锚设计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

第一排锚杆锚固力:

= 第二排锚杆锚固力:

=第一排锚杆材料抗力:

360x=.

第二排锚杆材料抗拉力:

360x=.

锚杆轴力取锚杆杆体与土层间的锚固力与锚杆材料抗拉力最小值。取,

轴力=

填土:

填土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q - 2=填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q)-2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顶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2

=粉质粘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2

=

中风化:

中风化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 +*+q)-2

=中风化底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 +*++q)-2

=

全风化砾岩4522100

3全风化砾岩

= +2=

+/3x+]=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