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总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公共管理下属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

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是基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课。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同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学需要以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后续的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社区治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政策过程与政策方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法治、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内容。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68学时,其中社会实践和实训约占30%。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解释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并能在未来从事行政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指导工作实践。学生学习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使学生成为具有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技能目标: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

?掌握国家的主要历史类型

?能够举例说明政府权力之间的相关系

?能够区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能够清楚界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

?能够举例说明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能够准确界定社团组织

?能够对社区社团进行分类

?能够清楚界定行政管理对象

?能够具备一般行政职业能力

?能够对行政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能够进行政环境进行生态学分析

?能够对行政职能进行准确区分及界定

?能够适当预测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

?能够运用行政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进行分析说明

?能够举例说明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及要求

?能够在生活、学习中适当运用行政领导的方法与手段

?能够正确对行政领导的责、权、利进行合理匹配

?能够较好地对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进行组合优化

?能够具备简单公共预算编制的能力

?能够具备公共预算审批的能力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方法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步骤及原则

?能够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进行检验

?能够运用行政沟通方法对行政公共关系进行协调

?能够掌握行政协调的常用手段

?能够具备依法行政的基本素质

?能够准确界定行政立法的范围

?能够掌握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原则

?能够具备建立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基本能力

?能够具备一定的公共危机预判能力

?能够具备对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的能力

?能够制定政府部门绩效计划

?能够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

?能够掌握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

通过实践获取知识。采用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

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3、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

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

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即学会行政管理学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5、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6、教学中,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和实训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点,学生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60% 其中: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作业的完成态度、次数和质量,上课听讲、

发言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百分制计算。

期中考试考核方法:以布置的统计调查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准,视调查完成的质量好坏,按百分

制计算。

期末成绩考核办法:闭卷考试。以卷面成绩为准,所考内容以课程为中心,以上课所讲和所要求的

内容为主。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

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践和实训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

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专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

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3、集中实训评价

(三)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或选用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行政管理学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际。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四)课程主讲教师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备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以具有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佳。

(五)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机房。

(六)其它

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

选用教材: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

参考书: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娄成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