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

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

?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

?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

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

(1)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

(2)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

(3)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4)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思考题

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答: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

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及滩涂等。

特点:

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

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

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思考题: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

? 1.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2. 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及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模与水平。

? 3. 分散性与集中劳动。

? 4. 农业劳动力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技能。

? 5. 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有哪些?

?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

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

?第九章

农业中的资金

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

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

?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

?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及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

?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

?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

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

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思考题

?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内在原因:

?产量目标

?质量目标

?利润目标

?农产品竞争力目标

?

?外部原因: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地位:

?农业教育的内涵

?人力资本理论与科技进步

?农业教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

?作用:

?农业教育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保障

?农业教育培养科技研发人才

?农业教育培养科技应用人才

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供求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

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思考题

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价格水平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政府的消费政策

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农产品价格

?农业资源极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的法令和政策等)

什么事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1)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3)环型蛛网

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货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思考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P224 商品集散功能

价格形成功能

信息中心功能

调节供求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

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规避风险功能

发现价格功能

风险投资功能

资源配置功能

作用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能增强企业经营的计划性,提高管理水平

3.可节约社会劳动和资金占用

4.能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

5.有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

6.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化发展

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

1.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农产品价值由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即劳动报酬(V)以及劳动者为扩大再生产和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即为盈利(M)三部分组成,也即农产品价值=C+V+M。

2.农产品季节差价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计算?

1)季节差价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季节的生产费用和产量不同,导致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从而产生季节差价;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常年性,从生产到消费之间需要进行农产品的储存,储存过程的费用和自然损耗要通过季节差价得到补偿,季节差价因此产生。

2)计算公式:见书本第259页

3.什么是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

第十五章农业宏观调控

1.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成员产生影响,经济主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或获得相应的收益。

2.什么是农村产业政策?

农村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和改善农村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3.什么是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农业生产诸要素的综合投入可以达到的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产出的能力。4.农业宏观调控的内涵是什么?

农业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5.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制定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4)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5)健全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

6)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

7)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第十七章农业产业结构和结构调整

1.什么是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关系及相互联系。

2.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有时也简称为农业结构。它是指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系统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组成及所占比重。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1)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效益最佳原则

2)主要方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4.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见书本上第337页—338页

第十八章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布局区域化

2)生产专业化

3)企业规模化

4)经营集约化

5)产品商品化

6)服务社会化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 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 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业经济学-作业题

复习题库 第一章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小农经济 *3.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5.农业经营形式 **6.家庭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二、简答 **1.怎样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2 简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3.简述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性 *5.合作社需遵守哪些原则? **6.简述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补充的经济形式结构的原因 ***7.制约农业经营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分散经营的性质 三、论述 **1.述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2.论述现阶段农业多种经营形式同时并存的必然性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 *2.农业现代化 *3.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 **4.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5.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6.农业电气化 *7.农业水利化 二、简答 *1.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3.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4.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有哪些? **6.世界农业现代化中,根据内部生产力要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先后关系可以划分哪几种形式? 三、论述 **1.述说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2.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二、简答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范围 **2.农业自身哪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业领域的管理职能? ***3.国家和政府法制与法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4.改善和提高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7.政府对农业保护的几种含义? 三、论述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稳定农产品市场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2.述说农业保护的阶段性 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结构 *2.产业结构 **3.农村产业结构 **4.农业生产结构 二、简答 *1.合理的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有哪些? *3. 简述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4. 简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5.简述农业生产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6.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 **1.产业结构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 述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精选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 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经济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 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有机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生产专业化 5.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6. 农村消费结构 7. 农业合作经济 二: 填空题( 共 14 题 30 空, 每空 0.5 分, 共 15 分) 1.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学 院 : 专业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装 订 线

2. “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归根结底是 。 3. 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动态演变一般经历, 第一阶段为 、工农平行发展和 。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贡 献、 、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和 。 5. 农业的发展四个阶段中, 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凭借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6. 国 外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有 : 美 国 型 , 又称 ; , 又称劳动集约型; 西欧型, 又称中间型。 7.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8.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9. 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 总量安全、 和 三个层次。 10.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主 要 内 容 包括 、 和经营性服务体系。 11.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适用 蛛网, 并且, 大宗农产品如粮食需求弹性比较 ; 水果、蔬菜、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 。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可划分为 、销地批发市场和 。 13. 农产品流通具有的特点有 、较大的分散性、 和较强的政府干预性。 14. 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有 、 和层次性。 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农产品稳定增长。( ) 2. 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 3. 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4. 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 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 6. 我 国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当 前 应 大 力 发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 )

农业经济学重点

农业经济学重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5*3 填空 21*1 判断 10*1 简答 6*5 论述 3*8 第一部分钟甫宁版教材 农产品特点:①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产生的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 ②农产品通常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入最终消费 ③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农产品,不仅事关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 4.科学技术 土地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粗放经营: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 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总收益和单位投资的平均同时递 增;第二阶段是总收益继续递增而平均收益 递减;第三阶段是投入到一定限度后总收益 也出现递减。 农业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 酬。 农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 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指由于土地规模不同而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的差别。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够取得最 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 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一、概念 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重点内容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需求:指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农产品供给定理: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4、农产品物流: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其发展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流通就是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也不等于农产品储运 5、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与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6、“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 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 业支持措施。 “黄箱”措施(Amber): 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与补贴。 “蓝箱”措施(Blue):根据限产计划,按固定面积与产量给予。 7、农业合作经济:(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y)就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8、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指农民,特别就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与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9、农户家庭承包经营(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HRS): 指土地属于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农户通过承包合同获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自主经营的农业经营制度。 10、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就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 11、农产品供求均衡: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恰好相等。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其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12、农产品需求定理:又称农产品供给规律,其基本内容就是: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二、填空 1、《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与研究农业中的生产关系2 3 4 以现代农业科学为支撑。 5、日本农协的组织特点广泛性、兼容性、系统性、全面性、非盈利性、民主性、依附性 6、日本农协的主要职能有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信用合作、金融服务、社会服务、权益保障。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整理答案

农业经济学2016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题目加粗,加粗加下划横线的是重点)一、概念 农业:指人类利用生物的生命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改进生物的生命进程,从而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或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

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