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流派和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流派和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回顾,再现了目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其中主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对其观点进行对比评价反思,指出了现代教学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理论,以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字:教学设计、学习理论、流派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者进行有效学习,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置于系统中加以考察、研究和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了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才能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学习理论都是研究者根据实践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可取与不足之处,加上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移,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学习理论也须不断地完善,创新。下面就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简要对比评析。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通过逃出樊笼的猫的实验结果提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但这种联系的形成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结合,形成暂时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们认为学习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义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一般的学习者在普通的教室就可以实施,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根据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显然,在现代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认知派学习理论是在批评行为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最初是沿着现象主义研究和实验心理学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果对于学习活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偏重于知识的获得、概念的形成、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问题的解决等。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认知学派的集

大成者皮亚杰指出:人从婴儿时期直到成人总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形式来摄取知识,而且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图式,且受到现有图式的制约。认为学生的认知总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现代教学设计强调一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认知主义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比较适合哪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学习需要带有很强的认知色彩的学习策略。对于一些需要很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则需要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

比较流行的还有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他力图将行为派和认知派结合起来,用折中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的学习,创建性的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条件等重要观点。并且由此确立起来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突破了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框架。加涅确立了基于“学习条件”的教学设计范型,促进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在结合,构建了以研究“有效学习条件”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框架,从而也推动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但它也存在着自身无法突破的局限性,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分解,忽视综合.根据其知识类型给每一个知识点提供相应的教学事件,而且会使教学实施非常复杂、繁琐;另一方面,加涅把情感态度作为同概念、规则类似的一种知识类型,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事件,但是,对于情感态度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进行设计的。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观点:人生来就具有学习潜能,学习行为是内发的,来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多半提倡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和建议,而且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至学习者整个成长过程的解释。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人本主义不同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再形成推论,而是更注重学习者的内部条件,这在做教学设计中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调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理论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它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兴起,促使教学设计者关注怎样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

习者构建对事物的意义构建。然而,现在网络时代下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过于关注技术背景的支持及理论体系的封闭性等。

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多种理论而自成体系,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问题的提出是以学习理论为视角的,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促进了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反过来教学设计对学习理论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就现代来说,教学设计受科学主义、技术理性的影响比较大,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人发展。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学会生存》P152,皮亚杰《从青年到成人的发

3.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社学版),1996,(4).

5..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张祖忻,等.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8.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2.(2).

学习理论流派和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流派和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回顾,再现了目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其中主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对其观点进行对比评价反思,指出了现代教学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更有效的方法理论,以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字:教学设计、学习理论、流派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者进行有效学习,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置于系统中加以考察、研究和应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了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才能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学习理论都是研究者根据实践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可取与不足之处,加上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移,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学习理论也须不断地完善,创新。下面就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简要对比评析。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通过逃出樊笼的猫的实验结果提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但这种联系的形成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结合,形成暂时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们认为学习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义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一般的学习者在普通的教室就可以实施,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根据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显然,在现代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 认知派学习理论是在批评行为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最初是沿着现象主义研究和实验心理学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果对于学习活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偏重于知识的获得、概念的形成、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问题的解决等。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认知学派的集

教育领域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整理) 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学习理论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和资源,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学习的框架,把主意力集中在值得研究的问题上,为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奠定基础。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有如下几种: 1.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3.皮亚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 4.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5.澳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6.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 7.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 8.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9.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研究性学习理论 注:因各种流派学习理论内容太多,不详细介绍。需要可在网上搜索到。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中外现代教育理论简介 信息来源:中外现代教育理论简介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弗洛、库姆斯和奥尔波特等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先后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培养革新能力和开放个性为主旨的“自我指导的学习”。其中,罗杰斯所倡导的“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大胆的尝试。 1、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是塑造完美人格。人本主义教育家以“完美的人格”和“自我实现”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包含认知学习和情感发展的内在体验。 2、人本主义教育重视教师的作用,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3、人本主义教育突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育的本质是要把人真正当人来培养,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身求知欲的内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加涅(R. M. Gagne)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将学习过程看作是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储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优化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习者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学习者特征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需要对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

程序提供参考。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例如,采用问题解决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程序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情境、呈现问题、提供资源、引导探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应用这一理论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案例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行、推广?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节建构主义一、学习理论概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思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有什么优劣?有何启示?建构主义的评价方法有何特点?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区别、联系?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与经典教学设计理论的关系? 2、客观主义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克服行为主义“机械论”、“还原论”的弊端认知结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鱼牛”)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见图)。图: “鱼牛”的童话 “鱼牛”形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案例 1、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联系与思考教师是意义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内在规律如何、具体过程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而教学设计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商,自主建构的。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学生通过编码、储存、提取等过程,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知识。 言语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

生通过语言交流,分享和协商各自的观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原则和步骤。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任务分配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交流方式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教师需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深度参与。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在高中化学课中,教师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化学实验任务,如测定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交流,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设计原则和技巧的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 (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 (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 B.F.)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所谓“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指的是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关注知识是如何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的,强调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法强调学习中的顿悟和理解。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第三,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内部动机强调的是基于学习者本身的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①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 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理论来源于他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实验中将饿猫关进迷箱内,它若拉开箱内装的开门设施(如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钮),便可打开箱门,并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此实验的一个关键动作边式碰巧抓到开门设施。 ②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加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 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 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的理论根据其“斯金纳箱”的动物实验研究,斯金纳的实验中,将饥饿的白鼠置于附有精密电动装置的“斯金纳箱”中,白鼠的活动中偶然出现压杠的反应,即获得自动机械中送下的食物,经过多次尝试,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而按压杠杆变成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因此,操作条件作用下的学习,便是操作杠杆与压杆反应之间形成的固定了解。 2、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①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刺激与反应不是机械的、直接的,而是 以意识为中介的。认为顿悟的过程就是相应格式塔的组织或形成的主动活动过程,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编码系统的形成主要依赖思维的概念化或类型化。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 ③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只是叫学问,其理论内 涵同时设计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了解。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了解,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了解的过程。如学英语时,把英语符号“book”和已经有意义的汉语“书”了解起来,这就是实质性了解。新旧知识建立了解是通过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同化”或“类属”来实现的。同化或类属过程有三种类型:其一,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一些观念在综合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就成下位关系。如学生学习正方形、三角形是以形成了轴对称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命题那如火类属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命题很快获得意义。其二,上位学习。当一支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先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综合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如已知“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包括性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包括了原有的概念,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关系的综述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综述 摘要: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综观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最为深远。由于人们对人的哲学观点和认识论的不同,学习理论存在着不同的学派。 关键词: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关系 前言: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的行为,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又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历史上人们对学习理论的探讨源远流长。在古代,西方的学习理论和我国的学习理论内容都很丰富。而在18、19世纪以来,西方的学习理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二十世纪以来,学习理论更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从而创立了各种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始终影响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等问题,成为教育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也为教学设计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内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1.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S-R)”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和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获取完成某些事情的能力,它强调要设计良好的环境和活动来促进这种能力的获取,也就是刺激信号。行为主义理论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强调外部的刺激和灌输,强调在相同的教学活动中,所有个体都要达到同一个教学目标。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1.1.2程序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摘要: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解释各有不同,它们对教学设计也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论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多样,其基础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学习理论就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那么,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习理论有对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影响呢? 1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相关定义 1.1教学设计 在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中,由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还有学者提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1]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构成的教学系统;强调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1.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也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一、教学理论 1、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一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 “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a 动机原则—- 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1)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3)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 结构原则—- 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1)表演式:一组动作; (2)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3)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 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学设计模式 胡丽芳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 1、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是智商高达 194的天才 ,伟大的先知。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我们熟知他是因为他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 ,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 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包含爱与被爱, 归属与领导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1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 、尊重需要(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包括实现自身潜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 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 2、罗杰斯 ,美国心理学家。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罗杰斯长期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闻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设计 钟志贤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及教学研究所,南昌江西 330027 [摘要] 建构主义作为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有着及客观主义迥然相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历史上,教学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变革必然引发教学设计理论及实践框架的重构。为了回应知识时代和人才发展的需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框架的建构必将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师生角色及关系、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建构主义;当代学习理论;渊源;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影响教学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走势的重要力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和知识的本质观点,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话语。固然,我们没有必要趋附于某种流行,但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论及教学实践的关系”( G.Hein,1991)。[1] Jonassen(2000)认为,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及革命的变化。当代学习的情境概念、社会文化概念和建构主义概念是建立在跟传播学、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不同的本体论及认识论基础上。人类已经进入学习理论的新世纪。在学习理论相对短暂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理论基础分享着如此多的假设和共同基础,也从来没有关于知识及学习的不同理论在理念和方法上是如此地一致。[2]一场改变人类学习理念及教学设计

的革命已经兴起。 一、建构主义的十大理念 (一)建构主义的渊源及流派 建构主义的渊源主要有哲学和心理学两大渊源,在流派上表现出六大类型。 1.哲学渊源。主要包括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G.Vico的“新科学”,19世纪德国哲学家LKant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和20世纪美国哲学家及教育学家J.Dewey的经验自然主义。[3]Vico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当今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V.Glasersfeld称Vico是“第一位清楚明确地描述建构主义的人”。 Kant创建了以主体能动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其主要价值在于全面提出了主体性问题,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在建构及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及创造自身。Kant被建构主义者奉为鼻祖之一。Dewey认为,经验是主体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心思想是主体有目的地选择对象的基础上的主观“创造”,特别强调经验的能动性和发展性,认为经验是由现在伸向未来的过程,是对现有事物的一种改造,学习是基于行动的、在不确定性情境中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显然,Dewey的经验自然主义已经蕴涵着丰富的建构主义思想。 2.心理学渊源。主要包括J.Piaget的结构及建构观、L.Vygotsky的心理发展理论和J.Bruner的认知学习理论。Piaget从主客观相互作用,即从活动一动作的角度研究了认识的发生问题,突出强调了人作为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知识是一种结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Vygotsky 主张,研究意识及心理的发展必须以文化历史的观点,在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在 125 / 13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大全5篇)

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大全5篇) 第一篇: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 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包括哪三种?它们的主要观点有何不同? 学习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主要代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等。 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主义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与行为主义相比,重点放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主要代表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者既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反映论,同时对认知主义的客观经验主义不满。认为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 第二篇: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对三种学习理论的认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