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副本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副本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摘要:概述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发展问题;改革发展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两种含义, 一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指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工程造价管理,尤其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全由设计人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型式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造价。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在不断的完善。现在介绍一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正文

前期: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不少官府的建筑规模宏大,技术要求很高,历代工匠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工、料限额管理制度。 [1]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唐代就已有夯筑城台用的用功定额--功。

北宋将作少监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该书实际上就是官府颁布的建筑规范和定额。它汇集了北宋以前的技术精华,吸取了历代工匠的经验,对控制工、料消耗和施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沿袭到明清。北宋大臣丁谓,在主持修复被大火烧毁的汴京宫殿时所采用的挖沟取士、以沟运料、废料添沟的办法,可谓“一举三得”,是古代工程管理的典范。

明代管辖官府建筑的工部所著的《工程做法》也一直流传至今。2 000多年

来,[2]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的实例我国也有不少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我[2]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工程造价的管理只能在少数地区的少数工程中采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立于建国初期,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而建立的.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3]式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也就是同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定额制度。

中期:

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是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第二阶段(1958-1966)是概预算定额逐步消弱的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第四阶段(1976-90年代初)是造价管理工作整[4]顿和发展的时

期。

20世纪50 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

[7]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的“量

价分离”,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

[3]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新管理模式。受“左”的思潮影响,基本建设管理被削弱以致放弃概预算,定额管理机构被“砸烂”,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直到“文革”结束,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整顿、健全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16]件。

九十年代初,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成效不大。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相

[5]续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后期:

随着改革开的推进,政府虽对这一制度进行过多次修订和改革,但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特别是加入WTO后。 WTO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的规定主要有《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和《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队)。我国加人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行业而言,所受到的最大冲击将是工程价格的形成体系,从国内各地区差异性很大的状态一下子纳入了全球统一的大市场,这一突然的变化会使过去的工程价格形成机制面临严[6]峻的挑战,这会迫使我们不得不被迫引进并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我国香港地区和英国等国家采用政府间接管理的方法,政府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皇家测量师协会

(RoyalInstituteofChartedSurveyors--RJCS),或各国、各地区的工料测量师协会(如[18]香港工料测量师协会)展开的。这些国家或地区没有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但是他们有较为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所以在对于“量”这一方面的管理是“有章可循”的,而在对于“价”这一方面的管理就由市场来调节了,日本也是如此。科学估算工程造价是法国工程管理的显著特点。他们在工程造价估算方[3]面有一套建立在对现有工程资料分析基础上的科学方法。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基本体制是一种竞争性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他们既没有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也没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他们一般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确定工程的“量”,而根据市场行情去确定“价”。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日的工程造价管

理,[19] 他们有较完善的部门性管理规章。相比之下,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程造价管理观念落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绝大多数工作仍然停留在“三性一静”(定额的统一性、综合性、指令性和工、料、机价格的静态性)的基础上,往往“四算”(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2)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实践贯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有80多万。这80多万的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生还不到三分之一。从专业上来看,大部分都是工程经济、投资经济、工程管理、概预算等相近专业,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还不到1%。所有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12]另外,例如,政府行政干涉过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亟待规范,缺乏

[8]科学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后评价体系,建设方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

[9]乏确定前期造价的有效依据和参考资料,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市场主体发育不[10]成熟,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设计收费办法不合理,技术与经济分离现象较为[11]严重等等,都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3]1加快工程造价法制建设进程。 [14]2进一步理顺各项费用定额。 [15] 3建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效益[19]4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

5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注册造价师执业制度等等。

发展: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7]1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更应该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1][17]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应该发生新的革命。

3加强协会建设。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在建设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建设,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为迎接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正在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制度等工作,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以促进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就使得其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其专业性、技术性乃至政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建筑企业和政府部门要采用合适控制措施、合理运用管理方法,是我国工程造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吴宁: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策略

[2]范秀兰: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现状与改革

[3]叶和斯: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

[4]陈兰枝: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及应对措施

[5]徐洪波:以科学发展为引导构建工程造价管理新机制

[6]苏海燕:面对WTO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

[7]秦振龄、岳海军,杨洪波: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张意群: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张礼娜:对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9]罗亚琴、

[10]傅烨熔: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工作探讨

[11]吕忠标: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12]徐哲:关于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思

[13]傅烨熔: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工作探讨 [14]唐连珏: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改革

[15]杨莉、齐映辉:制约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 [16]孙广岩:谈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17]廖小怡:浅析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18]戚安邦、孙贤伟: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9]付平: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以下红色的为简历模板不需要的可以编辑

删掉~谢谢

X X X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xxxx 婚姻状况:未婚照出生:1987-06-24 政治面貌:团员

户籍: 性别:男

学历:本科民族:汉

专业:英语学位:

毕业学校:

教育背景

2006.9-2010.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片主修课程

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口

译,翻译学,词汇学,语法学,英美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本科阶段主修

日语,中外名胜。

特长及兴趣爱好

除了有专业的英语方面知识外,我在校生活部工作一年, 在系宣传部和秘书处各工作一年。为全面发展,大三上学期,我加入系文学社,参于了我系《心韵》杂志的创刊和编辑工作。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我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更好的与人相处,这些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能力

能熟悉使用Office工具以及Photoshop、Flash等软件。

获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资格证书。

外语水平

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能熟练进行听说读写译。

奖励情况

2007-2008 优秀学生会干部 2008,07 师生合唱比赛一等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英语专业四级证书

实习经历

有就填写,没有就删除掉

自我评价

不会写自我评价的可以访问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入其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用功的;我不是太显眼,但我很踏实;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让您满意。

联系方式

电话: E-mail: QQ: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副本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副本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发展沿革摘要:概述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发展问题;改革发展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两种含义, 一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指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工程造价管理,尤其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全由设计人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结构型式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方法也会得出不同的造价。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在不断的完善。现在介绍一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正文 前期: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不少官府的建筑规模宏大,技术要求很高,历代工匠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工、料限额管理制度。 [1]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唐代就已有夯筑城台用的用功定额--功。 北宋将作少监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该书实际上就是官府颁布的建筑规范和定额。它汇集了北宋以前的技术精华,吸取了历代工匠的经验,对控制工、料消耗和施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沿袭到明清。北宋大臣丁谓,在主持修复被大火烧毁的汴京宫殿时所采用的挖沟取士、以沟运料、废料添沟的办法,可谓“一举三得”,是古代工程管理的典范。 明代管辖官府建筑的工部所著的《工程做法》也一直流传至今。2 000多年 来,[2]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的实例我国也有不少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我[2]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工程造价的管理只能在少数地区的少数工程中采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立于建国初期,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而建立的.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3]式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也就是同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定额制度。 中期: 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是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第二阶段(1958-1966)是概预算定额逐步消弱的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的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第四阶段(1976-90年代初)是造价管理工作整[4]顿和发展的时 期。 20世纪50 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 [7]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的“量 价分离”,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工程造价管理简言之就是对工程类的造价方面进行管理,包括投标报价、变更金额等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首先要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理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 运行顺畅还得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最终应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 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 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又符合国情, 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2工程造价管理发展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在唐朝就有记载但那时的发展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改革开放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蓬勃生机,引入了新的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确定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又为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注入了更新鲜,更有活力的内容。 3中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让世人为之惊叹。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应借鉴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现有模式中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面。另外仍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激励,自求发展”为指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 文章整理者:湖北江都永拓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f19466030.html,/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源、发展及现状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源、发展及现 状 摘要:我国工程造价从有文献记载的春秋战国至今,已将近2000多年,从 最初的《考工记》里修筑沟渠提防的简单人工定额到现在的人工消耗量定额和材 料消耗量定额,能看出我国的工程造价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一种有效手,这种管理手段条理 清晰、专业性强、范围固定。因此在建筑管理中具备超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工 程造价的起源、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步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想在未来生存空间中寻求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有效 的手段。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工程造价术语标准》 (GB/T50875-2013),工程造价(Project Costs,PC)是指构工程项目在建设 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因此,无论从建设单位角度而言,还是施工单位 角度而言,或是整个建设项目而言,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都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鉴于此,本文谈谈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1、工程造价管理起源 对工程造价认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战国初期 齐国的官书《考工记》记载(该文献是我国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 我国、工艺美术史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 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作为参照标准,又以完成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及日数来 估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工,然后才可以调配人力(实施工程计划)。这是我国最 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建筑工程人工定额形式了。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控制、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下面是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的概述。工程造价管理起源于英国,最初是为了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而出现的。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开始对工程建设进行立法监管,要求 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这标志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萌芽。随后,工程造价管理逐渐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在中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工程造价管理概念,并在90年代初开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在 此期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和标准,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快速发展。 在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和标准。这些协会和标准不仅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还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支持。这些国家还拥有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和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技术手段。

在国内,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另一方面,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国内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技术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市场方面,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政策方面,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和引导。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 推广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技术手段,如BIM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发展史及现状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定额和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并存。定额计价模式是我国传统的量价合一的工程计价模式,这种计价模式已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使用了几十年,该计价模式快捷方便,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于2003年在我国推广应用,是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主要应用于工程招标阶段。工程量计价模式已成为一种主流,但目前该计价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定额;问题;措施 一、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的历史必然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内地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将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更加合理地利用,成为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任务。此时的中国内地工程造价管理体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是工程项目的惟一投资主体; (2)建筑业不是生产部门,而是消费部门; (3)工程造价管理被简单地理解为投资的节约。 在这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下,中国内地引进了前苏联的一套定额计价制度。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国家统一颁发的各项工程建设定额标准进行计价,体现了政府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由于中国内地长期“管制价格”影响,各种建设要素(例如人工、材料、机械等)的价格长期保持固定不变。因此要素价格和消耗量标准被长期固定下来,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颁布,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1]。 1.2 市场经济体制下计价模式的改革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伴随我国建设市场的不断改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推行的计价模式经历了从定额计价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2]。 定额计价制度从产生到完善的数十年中,对中国内地的工程造价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政府进行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随着中国内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定额计价制度受到了冲击[3]。自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指我国用于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套制度 和体制安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快速增长,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在不 断地完善和优化。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主要由国家总体政策和规划、市场竞争机制、行业协会组织和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国家总体政策和规划主要是由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等部门来制定和实施,包括制定和调整工程示范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和标准等。市场竞争机制主要是指 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工程造价管 理的效率和质量。行业协会组织主要是由工程造价师协会、工程咨询师协会等组织来组成,它们负责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评定,并承担着协调行业内各方合作、推动工程 造价管理发展的职责。专业技术人员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核心,他们负责具体的工程造 价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招投标控制和工程进度管理等。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 我国有一系列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空白和模糊的地方,容 易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规范和混乱。二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市场存在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现象,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投标和造价,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质 量和效益。三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而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和 效率不高。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完 善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和标准,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责和权利。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促进 市场的公平竞争,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工程造价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四是加强科技支撑,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完善和优化。只有在 科学和规范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的 可持续发展。

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

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 工程造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投资预算、经济评价、投资回报以及付款等进行计算和控制的过程。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下面就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阐述。 古代,工程造价以劳动为主要标准。在没有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因此工程造价的计算主要以劳动力的投入为依据,通常以工时作为计量单位。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工程造价方法在古代长期沿用。 近代,工程造价开始注重费用的核算。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大规模机械设备的应用,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工程造价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费用的核算成为了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设备租赁费、运输费等方面开始得到了重视,并开始编制预算和分析经济效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造价开始应用系统化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工程造价也在不断发展。系统科学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使得造价计算更加科学、准确,并且能够进行全面的经济评价,包括投资回报分析、成本控制等方面。此外,工程造价还开始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 近年来,工程造价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工程造价的计算和管理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电子造价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

费用控制和经济分析等方面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工程造价数据的收集和共享更加方便,这对于工程造价的发展与规范具有积极的意义。 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从劳动力核算到费用核算再到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再到信息化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程造价将继续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使工程造价的核算和分析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使工程造价在项目前期规划和决策时更加直观和准确。总之,工程造价将会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发展,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计价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含义

我国的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 简单来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为满足国内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我国工程造价模式开始采用前苏联模式,也就是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所有的工程建设均是按照先期编制好的国家统一工程建设定额标准进行计价。改革开放后,工程造价管理先是在计划经济时期采用概预算管理,接着是“量价统一”模式下的工程定额计价模式,然后发展为“量价分离”工程造价模式,目前逐步过渡到成为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共存的双轨制造价模式,在造价管理过程中以市场为主导、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协调、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没有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工程量也没有统一的规则,主要是根据企业累计资料和工作经验,通过设计图来计算工程量,再结合市场进行工程报价,然后以工程量为基础确定最终工程造价。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1]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这段时间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全面改革的质变阶段,承接着以前的造价模式,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以“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作为基本思路进行了改革。在这个过渡时期各地编制了新的预算定额,并规定了定额单价中有关人工、材料、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还对当月市场价格信息定期进行动态指导,在合适的范围内予以调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新的尝试。 第四阶段,2003年我国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在2003年7月1日起全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开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建立并发展起来,这种量价分离的的计价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已然成为一种主流,不过定额计价由于长期的使用以及方便稳定性,仍然有着广泛使用,双轨制造价模式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定额计价 定额计价法是建国以来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一种计价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依据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取费标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计算工程量后根据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照规定的费率计算各项费用,汇总后得出工程总造价。在此过程中有法定性的依据强制执行,工程的招投标过程均以此作为唯一依据,承发包双方共用一本定额和费用标准,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极易影响计价的准确性,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及其依赖于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调控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主要运用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并确定招标控制价或者标底,将这些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由投标人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环节之一,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是什么?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形势是整体向好的。一方面,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日益完善。198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工 程造价学会,这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入正规轨道。此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也逐渐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专业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然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困难。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负责,但是各方面之间职责不清晰、协调不顺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其次,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或者规范不严的情况。最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不高,影

响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那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首先,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责和权责,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次,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具备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教育,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同时,加强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和理念,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最后,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应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效率,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法制化建设、专业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有望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然而,网络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网上诈骗以及黑客攻击等。面对这些问题,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其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重要信息,确保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措施。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和保养过程中所需费用的合计,它不仅是衡量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领域。本文将围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展开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其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主要由国家统一编制,不涉及市场竞争和价格因素。但由于受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造价估算的精度和参考价值较差。 2.市场化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工程造价估算逐渐向市场基础上发展,但此时主要还是以工程设计单位和工程咨询单位为主。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开始构建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标志着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开始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政策。 4.新时期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创新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1.多元化组织结构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采用了多元化组织结构,包括了政府主导的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工程咨询公司、工程监理公司、独立评估机构以及相关技术单位等。 2.规范制度、政策支持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了《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设计行业标准》等。这些规范制度和政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健康发展。 3.技术手段先进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将一些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统一的计划,但往往是在规范的更新速度是 落后的,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在全国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些省级单位往往是基于对全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干货分享)

2020年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 现状(课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在一般情况下,国家将一些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统一的计划,但往往是在规范的更新速度是

工程造价管理前沿综述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刘钟莹 1.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回顾 1.1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回顾 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家居建设到三峡工程这样的特大型工程,至今人们还在不懈地创新,以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适应社会生产的进步。 1)我国古代工程造价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名著《考工记》就创立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雏形,认识到在建造工程之前要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共三十四卷,第十六至二十五卷谈功限,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谈料例,功限和料例即工料定额,这是人类采用定额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早的文字记录之一。明清两代,工程造价也随工程建设而发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主要是一部算工算料的书。 2)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 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兴建大批厂房,农民失去土地拥进城里,需要大量住房,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工程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要求对已完工程进行测量、算料、估价,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逐渐专门化,最终被称为工料测量师,并沿用至今。 3)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历时23年的英法战争(1793-1815)几乎耗尽了英国的财力,军营建设不仅数量多,还要求速度快, 价格便宜,逐渐摸索出了通过竞争报价选择承包商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造价,并被认为是物有所值的最佳方法。 竞争性招标要求业主和承包商分别进行工料测算和估价,后来,为避免重复计算工程量,参与投标的承包商联合雇佣一个测量师。到19世纪30年代,计算工程量,提供工程量清单成为业主方工料测量师的职责,投标人基于清单报价,使投标结果具有可比性,工程造价管理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1881年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成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4)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业主为了使投资更明智,迫切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甚至投资决策阶段进行投资估算,并对设计进行控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的成本研究小组提出了成本分析与规划方法;英国教育部控制大型教育设施成本,采用了分部工程成本规划法,从而使造价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即在设计前作出估算,影响决策,设计中跟踪控制,实现了工程估价的第二次飞跃。承包商为适应市场,也强化自身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招标、投标及施工各阶段,工程造价从事后算账发展事先算账,从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发展到能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 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5)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建筑业有了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仅仅关注工程建设的初始(建造)成本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到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和运行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ife Cycle Costing-LCC)”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和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为促进这一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完善和提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6)全面造价管理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前言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有不同的含义,工程造价管理也就有不同的目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施工企业是国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国家投资的管理,其目标是降低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投资方和承包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转变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保证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实现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制度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了构筑有形建筑市场硬件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不深,还没有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1]。 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管理,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的含义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这一含义既涵盖了微观的项目投资费用的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的管理。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一是在微观层次上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商品价格进行能动的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生产的调节。二是在宏观层次上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1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1.1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美、英、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3]。这些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中均可借鉴[4]。 (1)美国工程造价的管理。现行的工程造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业主经营所需费用,称之为软费用,主要包括基础上所需资金的筹措,设备购置及储备资金、土地征购及动迁补偿、财务费用、税金及其它各种前期费用。二是由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或者总承包公司编制的建安工程基础上建设实际发生所需费用,一般称之为硬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工、料、机消耗使用费、现场业主代表及施工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和其它杂项费用,承包商现场的生活及生产设施费用,各种保险、税金、不可预见费等。此外承包商的利润一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5%~15%,业主通过委托咨询公司实现对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美国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是典型的市场化价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制订的,而是由几个大区的行会(协会)组织,按照各施工企业工程积累的资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种类、装饰方式等,制订出平方英尺建筑面积的消耗量和基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将数据输人电脑,推向市场。这些数据资料虽不是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法规,但因其建立在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及实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

工程造价发展历史

1。源起 造价工程师是为了解决建筑工程交易时业主相对信息缺乏的困难,而对业主实施的一种信息救济的方法,这是它的经济根源,这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个层次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提出的.(1) 2.发展回顾 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2)造价管理从最初的家居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一直发展现在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们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而且,至今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不断延续这一过程,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不断地进步和以展,以适应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人类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认识最早的民族之一.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许多朝代的官府都大兴土木,这使得历代工匠们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管理方面的经验,再经过官员的归纳、整理,逐步形成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造价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初始形态。据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名著《考工记》“匠人为沟洫”一节的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规定:“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动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3)这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工程施工控制和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我国明代的工部(管辖官府建筑的政府部门)所编著的《工程做法》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方面所作历史贡献的一部伟大著作.正如英国著名的工程造价管理专家A.Ashworth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的那样,“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在建造工程之前要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性”。(4)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创立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邹形,并且在随后的年代里为加深人类对工程造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了,这种落后同样也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体现了出来。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细化,当时施工的工匠开始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去确定或估算一项工程所需的人工和材料,以及测量和确定已经完成的项目工作量,以便据此从业主或承包商处获得应得的报酬,正是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的需求使得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QS)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在英国诞生了。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人们至今仍沿用这一名称去称呼那些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人员。随着工程造价这一专门职业的诞生和发展,人们开始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全面而深入的专业研究。 到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推行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这一制度需要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完成之后而又尚未开展建设施工之前,为业主或承包商进行整个工程工作量的测量和工程造价的预算,以便为项目招投标者(业主)确定标底,并为项目承包者确定投标书的报价.这样,正式的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