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P(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水化工艺研究)

SRTP(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水化工艺研究)
SRTP(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水化工艺研究)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水化工艺研究

张少琪,张伟,林荣溪,汤文法,金冉,张卫英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以聚己二酸丁二酸酯二醇(PB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高固含量的复配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扩链工艺及扩链过程各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化过程采用后扩链工艺,温度在60-65℃、扩链转速为1200r/min、后扩链度为80%-90%时,可得到高固含量的水性聚氨酯产品。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扩链工艺,固含量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ase inversion of aromatic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Zhang Shaoqi,Zhang Wei,Lin Rongxi,Tang Wenfa,Jin Ran,Zhang Weiy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Abstract

Th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from poly-1,4-butylene glycol adipate (PBA), toluene-2,4-diisocyanate (TDI),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and dimethyol propionic acid (DMPA) followed by prepolymer emulsificati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hain extension process and its factors on emulsion system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olid content aqueous polyurethane would be prepared by using the after chain extension process, with the conditions: temperature 60-65℃, speed 1200r/min, degree of chain extension 80% -90%. Key words: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hain extension process, solid content

1.前言

水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应用性能且环境友好,近年来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聚氨酯产品在涂料、胶黏剂及相关的终端领域的用量逐年增加。高固含量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因产品运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1-3]。通常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分子量较低,需要在水化的过程中进行扩链以提高产品平均分子量,后扩链度的高低将决定产品的平均分子量,影响胶膜的综合性能。本文采用TDI与IPDI复配的方式制备IPDI封端的复配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不同水化扩链工艺及扩链过程中各参数对高固含量产品制备的影响。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 ,M n =2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 ),均为市售工业品。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三乙胺(TEA ),一缩二乙二醇(DEG ),乙醇,均为分析纯。

2.2 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已真空脱水的PBA ,再加入计量的TDI 与IPDI ,升温至60℃反应1h 后升温至65℃反应1h ,再加入DMPA 与DEG ,升温至75℃反应2h ,加入催化剂75℃反应2h ,当残余NCO%达到理论值时,降温至50℃,加入三乙胺中和,快速搅拌下采用不同工艺进行水化过程,水化完成后保温2h 出料。

2.3 分析与检测

预聚体中残余NCO%采用二正丁胺法测定;样品的粒径采用Sympatec NANOPHOX 纳米激光粒度仪测量;水性聚氨酯乳液理论固含量Φs 、 后扩链度计算公式如下:

Φs = )水()预聚体()

预聚体(m m m

后扩链度=[2n(EDA)/n(水化前残余NCO)]×100%

3. 结果与讨论

3.1 扩链工艺的选择

水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的水中扩链工艺可分为两种:同步扩链与后扩链。同步扩链工艺是将含有扩链剂的去离子水加入离聚物中,在相反转过程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后扩链工艺则是先向去离子水加入离聚物中进行相反转,待相反转结束后加入扩链剂进行水中扩链。

采用完全相同的配比及制备工艺得到两份聚氨酯预聚体,采用不同的水中扩链工艺对其进行水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水化扩链工艺对相反转过程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chain extension process on inversion

水化扩链工艺

同步扩链 后扩链 相反转过程 相反转困难,体系粘度大 瞬间相反转

注:DMPA 5%,中和度95%,理论固含量 40%

由表1.可知,在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产品水化过程中,采用同步扩链工艺时,体系相反转困难,体系粘度大。这是由于在同步扩链水化过程中,存在W/O到O/W的相反转与扩链相互竞争的情况。

水性聚氨酯预聚物加水乳化的过程就是从W/O到O/W的相反转过程。预聚体分子量越小越易运动,越有利于相反转[4,5],而NCO基团与扩链剂的反应使预聚体分子量进一步增大,这对相反转过程起到了阻碍作用。当乳液设计固含量较低时,由于大量的水存在,这种阻碍作用处于次要地位,对相反转过程的影响不明显;但当设计固含量处于较高值时,这种阻碍作用就凸现出来,影响相反转的过程顺利进行。

后扩链工艺由于其过程为先完成相反转,后加入扩链剂,因此不存在同步扩链工艺过程的问题。所以,此类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工艺中需采用后扩链工艺进行乳液的水化扩链。

3.2 温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国外文献报道的后扩链过程中,温度为60℃,搅拌转速在250r/min左右。参照上述参数,在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后扩链过程中,一次性加入后扩链剂后,产品逐渐由液态变为半凝胶的状态,加入水后高速搅拌,产品又呈现液体状态。表2.为后扩链过程温度变化对凝胶发生过程的影响。

表2 扩链温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Tab.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f chain extension on gel process

水化温度40℃45℃50℃60℃

加EDA后凝胶发生时间(s)40 100 130 180

注:转速为250r/min , EDA浓度为20% 后扩链度90% , 设计固含量40%

由表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入扩链剂后凝胶的发生时间逐渐延长,这说明升高扩链过程的温度,有延缓凝胶发生的作用,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粘度由一定的下降,体系内胶粒活动加剧,使其相互积聚反应的概率降低。但较高的扩链温度,只能延缓凝胶的发生而无法阻止其发生。

3.3 扩链剂浓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将后扩链剂以不同浓度加入已完成相反转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中,研究EDA浓度对凝胶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EDA浓度的下降,对凝胶过程同样存在的一定的延缓作用,但与温度类似,扩链剂浓度的不是影响体系发生凝胶的主要因素。

表4-5 EDA浓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Tab.4-5. Effect of EDA concentration on gel process

EDA浓度20% 10% 5% 加EDA后凝胶发生时间(s)40 60 150

注:转速250r/min , 水化温度60℃后扩链度90%, 设计固含量40%

3.4 后扩链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将后扩链剂逐滴的加入体系中,研究后扩链剂的加入量,即后扩链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4所示。

表4 低转速条件下,后扩链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Tab.4. Effect of chain extension degree on gel process with low speed 后扩链度20% 30% 40% 50%

乳液状态液态液态液态半凝胶

注:转速为250r/min , 水化温度60℃EDA浓度20%, 设计固含量40%

由表4实验发现,当后扩链剂加入量达到理论-NCO残余量的50%左右,开始形成半凝胶的状态。将文献[5]与本文实际操作进行对比发现,在60℃条件下,本文为水化时间40分钟后才加入后扩链剂,而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为20分钟,水化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一部分NCO 直接与水反应,在生成较多的脲键的同时,使加入的后扩链剂相对过量,导致分子量无限大。在缩短水化时间后,半凝胶的情况有了一定的缓解,后扩链度上升至65%左右,但依旧达不到国外文献报道的后扩链度为80-90%。

3.5 转速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对比相关文献,发现报道的采用后扩链水化工艺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其固含量大多不超过35%[6, 7],低固含量使颗粒分散于水中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后扩链过程大部分发生在颗粒内部,而固含量较高时,颗粒相互距离较近,发生大量的颗粒间后扩链反应,从而形成半凝胶的状态。为阻碍大量的颗粒间扩链反应,研究转速对凝胶过程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表5与表6所示。

表5 转速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Tab.5. Effect of speed on gel process

转速(r/min)300 600 900 1200 体系状态完全凝胶半凝胶液态(粘度高)液态(粘度低)注:后扩链度80% , 水化温度65℃EDA浓度20%, 设计固含量40%

表6 高转速条件下,后扩链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

Tab.5. Effect of chain extension degree on gel process under high speed 后扩链度60% 70% 80% 90%

产品状态液态液态液态半凝胶

注:转速为1200r/min , 水化温度65℃EDA浓度20%, 设计固含量40%

由上两表可知,转速对凝胶过程的放生有很大影响,在高温高转速的条件下,产品后扩链度最终可达80%以上,在保证相对较高固含量的条件下,完成了后扩链,使产品分子量进一步增长,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4.结论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水化过程需采取后扩链工艺,在扩链过程中需要保持在高温高转速的条件下进行,本文得到的较优扩链工艺条件为:扩链温度在60-65℃、扩链转速为1200r/min、后扩链度为80%-90%。

参考文献:

[1] 许戈文. 水性聚氨酯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Dieterich D. Aqueous emulsions, dispersions and solutions of polyurethan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1981,(9):281-340.

[3] Samy A. Madbouly,Joshua U. Otaigbe. Recent advances i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s and POSS/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 dispersions and films[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9,34(12):1283-1332.

[4] 王武生,王宇,曾俊. 超高固含量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理论与实践[J]. 聚氨酯工业,2005,20(6):

1-5.

[5] Nanda AK,Wicks DA,Madbouly SA,et al. Effect of ionic content, solid content,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and

chain extension on aqueous polyurethane dispersions prepared by prepolymer method[J]. J. Appl Polym Sci,2005,98(6):2514-2520.

[6] 杨清峰, 瞿金清, 陈焕钦. 乳化条件及扩链方式对阴离子脂肪族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J].

涂料工业. 2004, 34(7): 4-7.

[7] Delpech MC, Coutinho FMB. Waterborne anionic polyurethanes and poly(urethane-urea)s: influence of the

chain extender on mechanical and adhesive properties[J]. Polymer Testing. 2000, 19(8): 939-952.

压榨一级花生油脱胶工艺简介

压榨花生油脱胶工艺简介 摘要:通过对压榨花生油不同脱胶工艺的比较、实践,最终确定了现阶段花生油企业应采用“高水分蒸胚—低温过滤”工艺脱胶,以保证油品的安全、绿色、环保。 关键词:压榨花生油;脱胶;安全、绿色 压榨一级花生油在加工工艺中,为了保持浓香花生油特有的香味,脱胶工艺一般不采用水化的方法,而是采用低温多次过滤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280oC加热实验”是否无析出物,成为一个难点。现将行业中常用的二种脱胶工艺作一介绍、比较,以供同行参考。 1.采用国家专利“植物油脱磷剂”脱胶工艺 该脱磷剂采用“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植物油脱磷剂,该脱磷剂呈白色固态粉末状,按比例直接加入油中。 1.1脱胶工艺 油料压榨—毛油沉淀—低温初滤—搅拌25分钟—低温过滤—成品 1.2工艺说明、应用效果 压榨毛油经沉淀过滤后,按油重的0.5%比例,加入脱磷剂,搅拌20min左右,进行二滤得到成品油。经检验,该油“280oC加热实验”无析出物,无异味,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符合GB1534-2003压榨一级花生油标准要求。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以下特点: (1)加热试验全部达标。 (2)整个过程无油脚产生,无废水排放,滤饼产量较低,易于处理。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该脱磷剂虽系“国家专利”,却未获得“QS生产许可证”,不在食品添加剂目录中。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否与油品发生化学反应,尚无定论,其食用安全性有待验证,此问题的存在使很多大型知名花生油企业对此望而却步,仅有少数小型花生油厂使用此工艺。 2.采用“高水分蒸胚—低温冷滤工艺”脱胶 2.1脱胶工艺 花生仁—清理—破碎—轧胚—蒸炒—压榨—低温一滤—二滤—成品油 2.2工艺说明 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在于①高水份蒸胚工序②低温过滤工序 2.2.1高水份蒸胚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实践得出:蒸炒工序导热油最佳温度在236-245oC之间,直接汽压力在0.3MPa左右,加水量为7kg/h·吨原料,蒸炒时间40-50分钟,蒸炒锅最底层出口料胚温度在115-120oC。在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压榨毛油质量最佳。压榨毛油取样降温至20oC,进行“滴滤试验”,滴滤后所得清油进行280oC加热试验,结果为“微量析出物”即为本工序合格。此工艺采用的原理是:在蒸炒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水分,使料胚中的磷脂吸水膨胀,从而转移到花生饼中,降低毛油含磷量。 2.2.2低温过滤工序 压榨毛油“滴滤后加热试验”达到微量析出后,将毛油泵入精制车间,采用低温二次冷滤工艺,即得合格成品油,该工序的关键控制参数:毛油从80oC降至20oC左右,整个过程要缓慢降温,降温时间控制4小时左右。过滤时,起压要慢,要稳,操作压力应控制在0.04MPa—0.25 MPa,最高不应超过过滤机允许的压力。 2.2.3应用效果 采用此工艺生产的压榨一级花生油加热试验无析出物,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符合GB1534-2003标准要求。此工艺过程中,不需向油中加入添加剂,具有安全、环保、绿色的特点,在众多花生油企业中应用广泛。 3.结论 通过对二种脱胶工艺的比较,现阶段各花生油企业脱胶应以“高水分蒸胚—低温冷滤”工艺为主,以保证油品的安全、绿色、环保等特点。脱磷剂生产厂家应加快该产品的“安全性”鉴定,使其进入添加剂目录,以期使之能够推广,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f2675812.html, 1、溶液法(亦称丙酮法) 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溶于低沸点能与水互溶的溶剂中(丙酮最常用,因此此方法亦称丙酮法),与亲水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离聚物,加水搅拌实现相转移,蒸馏法回收丙酮,得水性聚氨酯乳液。 此法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步骤复便且重现性好。几乎所有的线型聚氨酯都可以用此法植入离子体,再分散于水相中成为水分散液。其分散液粒径为0.03~0.5μm,粒度可变范围较广,可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或乳白色热塑性聚氨酯乳液。 2、预聚体分散法 此过程不需要大量溶剂,避免了回收溶剂的麻烦,同时也符合低VOC和无VOC未来环保要求的趋势。此工艺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先合成端-NCO基预聚体,再植入离子基,使成为离子性齐聚物,加水并强烈搅拌,此间,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水分散液和端-NCO基与水进行的扩链反应同时发生。加入二元胺作扩链剂可以减少-NCO与水反应的几率,最终生成聚氨酯-脲水分散液。此法较丙酮法简单,无须溶剂回收工序,节能,但产品性能稍差于丙酮法。通常是把预聚体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水中分散,如果-NCO活性较低或者使用高剪切力混合分散装置也可以反加料分散,即把水加入预聚体中。此法制得乳液粒径为0.1~0.5μm,且可制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3、熔融分散法 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使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再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羟甲基双缩二脲聚氨酯齐聚物,用水稀释即可得聚氨酯双脲乳液。实际上是在低pH值情况下,分散相之间的缩聚反应从而达到扩链和交联的目的。此法反应较易控制,不需溶剂,同时也不要求高效混合装置,可制成粒径为0.03~10μm之间的分散胶粒,分散液稳定,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制备委员长中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此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还有酮亚胺法(Ketimine)、酮吖嗪法(Ketazine)。此两种方法分别用酮亚胺(酮与二胺的缩合物)和酮吖嗪(酮和肼的缩合物)作潜扩链剂,在一般条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1、原料 聚醚二元醇(PPG,分子量为2000和100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丙酮(工业品),2-甲基-2-氨基-7-丙醇。 2、合成 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方法有:丙酮法、预聚体直接分散法、熔融分散法、酮距胺法和酮丫嗪法等按照水性化方法不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又可以分为内乳化法和外乳化法。内乳化法,又称自乳化法,是因聚氨酯链段中含有亲水性成分,无需乳化剂即可得到稳定的乳液的方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若分了链中仅含少量或者不含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必须添加乳化剂,凭借外力进行乳化。 1)丙酮法 亲水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和扩链剂的扩链反应在溶剂丙酮中进行,故称之为丙酮法。由于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在均相的溶液中进行,故再现性很好。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好以后,再加水乳化,最后减压抽出丙酮溶剂就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氨酯分敞体。这种方法是经典的方法,浚方法的优点是试验重现性好,得到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但该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试验过程中丙酮的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将丙酮减压抽出,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 2)预聚体直接分散法 该方法是合成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普通方法。先制得亲水性的预聚体,当然预聚体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然后将预聚体和水混合,扩链反应是预聚体和扩链剂在水中进行。本人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方法把它罩尔之为边扩链边分散法,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合成了长期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而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溶剂,简化了制备工艺,节约了合成成本。 3)熔融分散法 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在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发生反应。 4)外乳化法 外乳化法是最早使用的制备水性聚氯酯的方法,它是1953年美国Du Pont公司的、V Yandott发明。选取制成适当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或其溶液,然后加入乳化剂,在强烈搅拌下强制性地将其分散于水中,制成聚氨酯乳液或分散体。外乳化法工艺简单,但存在以下缺点: a.在分散阶段需要强力搅拌设备,搅拌工艺对分散液性能影响很大; b.制得的分散液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mm,粒径分布宽,储存稳定性差; c.乳化剂的存在影响成膜后胶膜的耐水性、强韧性和粘结性等力学性能。 5)自乳化法 聚氨酯的自乳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反转过程,在乳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w/o 到o/w的转变过程,随着乳化的进行,聚集念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并且体现出物化性质(如粘度和电导率)改变。众所周知,聚氨酯材料内由于软链段和硬链段各自成相生微相分离,若将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中和成盐,那么它就属于离聚体。对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许多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模型,包括微离子点阵模型、各相同性模型、两相结构模型等。

麻类脱胶酶脱胶应用前景及工艺研究样本

麻类脱胶酶脱胶应用前景及工艺研究 苎麻原麻是一种韧皮纤维, 其内部包含了多种不同化学成分, 其中70%是纤维素, 能够作为纺织原料, 30%为非纤维素成分, 统称为胶质, 胶质中的绝大部分是果胶和半纤维素, 这些胶质大多包围在纤维外表, 半纤维素伴在纤维素周围, 呈网络结构, 果胶将半纤维素等杂质与纤维素相互胶结在一起, 在纺纱前, 必须先进行脱胶, 除去胶质, 使纤维呈单纤维分离状态。 传统的苎麻脱胶采用以高温高压碱煮为中心, 辅以强酸强漂的化学脱胶工艺, 该工艺作用强烈, 使苎麻纤维部分大分子链断裂, 结晶度增加, 使原本交叉扭曲排列的微纤维变得平直, 纤维刚性大, 抱合力差, 刺痒感明显, 纤维可纺性下降。 为充分保持苎麻纤维的特性, 提升苎麻产品的档次, 我们采用生物酶对苎麻进行脱胶, 酶的作用专一, 高效, 而且条件温和, 经过不同组分的酶系协同作用处理原麻, 可使果胶和半纤维素的大分子链断裂, 胶质复合体的结构松散, 达到使胶质降解, 又不损伤纤维素的目的。 一、化学脱胶和酶法脱胶基本工艺 1.基本工艺流程 ①化学脱胶 扎把—装笼—浸酸—碱煮—拷麻—漂酸洗—给油—抖麻—烘干 ②酶法脱胶 扎把—装笼—浸酶—碱煮—拷麻—漂酸洗—给油—抖麻—烘干 2.基本工艺参数

因酶法脱胶作用温和, 而各地原麻质量差异很大, 按以上工艺进行推广时, 生产中遇到不少难题, 如煮炼麻拷麻难度大, 精干麻色泽不匀, 硬条并丝偏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和试验进行工艺优选。 二、工艺优化 1.酶的重复利用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浸酶后, 剩余酶液仍保留有一部分生物活性, 为节约能源, 我们经试验测试, 利用剩余酶液, 添加首次用量的50%的新酶液, 完全能够达到第一次新酶液的脱胶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 浸完第1锅麻, 吊麻出锅——添加55-60℃的热水至需要液面——加入适量液碱调PH=8.5-9——加入1.5%的新酶液——吊麻入锅开始浸渍。 相关质量数据比较如下: 从上表能够看出, 酶液回用1次, 脱胶效果与新酶液相比并无大的差别, 但回用第二次的效果却相差较大, 可能是因为废液中积聚了太多被分解的糖类物质和其它杂质, 制约了酶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脱胶效果。

水性油漆配方

本帖最后由POD ER 于2009-5-28 21:23 编辑 配方介绍: 此水性漆配方以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丙烯酸酯乳液为主要原料,适用于木器表漆和塑料。成膜后为全哑光清漆。用此配方开发的产品有成本的优势。 原料代码投料数量 1 华津思R4188 50.00 2 华津思HD1902 15.00 3 纯水7.22 4 DPnB 3.00 5 DPM 2.50 6 PA30 0.50 7 BYK028 0.43 8 BYK346 0.10 9 TS-100 2.60 10 Glide 440 0.26 11 RM-2020 0.10 12 RM-8W 0.10 13 95%乙醇 4.78 14 纯水13.48 总计100 注释: 华津思R4188: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华津思HD1902: 华津思丙烯酸酯乳液. DPnB: 二丙二醇丁醚. 美国陶氏化学. DPM: 二丙二醇甲醚. 美国陶氏化学. PA30: 分散剂。巴斯夫 BYK028:消泡剂BYK BYK346: 润湿剂BYK TS-100: 消光粉迪高 Glide 440: 流平剂 RM-2020:罗门哈斯增稠剂,非离子聚氨酯 RM-8W:罗门哈斯增稠剂,非离子聚氨酯 调配方法: 1. 依次投入1、2、3,开机400-600转/分钟,搅拌均匀10分钟。 2. 在400-600转/分钟速度状态下再加入4、5, 搅拌均匀10分钟。 3. 再加入6,7,8 在800-1000转/分钟速度高速分散10分钟。 4. 再加入9,在1000-1500转/分钟速度分散分钟。 5. 再加入10,在600-800转/分钟速度搅拌均匀5分钟。 6. 将11和12,先用13兑稀均匀, 然后慢慢加入以上溶液,在400-600转/分钟速度搅均10-15分钟。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闫福安,陈俊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改性方法作了介绍。水性聚氨酯合成技术不断完善,市场正在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从分子设计出发,不断推进水性聚氨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 0引言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据有关报道,在全球聚氨酯产品的消耗总量中,北美洲和欧洲占到70%左右。美国人均年消耗聚氨酯材料约5.5kg,西欧约4.5kg,而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年人均不足0.5kg。溶剂型的聚氨酯涂料品种众多、用途广泛,在涂料产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对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迅速发展,7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用作皮革涂饰剂的水性聚氨酯。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规的加强,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已由皮革涂饰剂不断扩展到涂料、黏合剂等领域,正在逐步占领溶剂型聚氨酯的市场。在水性树脂中,水性聚氨酯仍然是优秀树脂的代表,是现代水性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 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1.1多异氰酸酯(polyisocynate) 多异氰酸酯可以根据异氰酸酯基与碳原子连接的部位特点,可分为四大类: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芳脂族多异氰酸酯(即在芳基和多个异氰酸酯基之间嵌有脂肪烃基-常为多亚甲基,如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即在环烷烃上带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户外耐候性差,易黄变和粉化,属于“黄变性多异氰酸酯”,但价格低,来源方便,在我国应用广泛,如TDI常用于室内涂层用树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耐候性好,不黄变,其应用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多异氰酸酯单体;芳脂族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接近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也属于“不黄变性多异氰酸酯”。水性聚氨酯合成用的多异氰酸酯主要有TDI、IPDI、HDI、TMX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可直接用于水性体系,或用于零VOC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水性聚氨酯配制方法

1.低聚物多元醇:聚醚二醇、聚酯二醇、聚醚三醇、聚丁二烯二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常用的低聚物多元醇一般以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居多,有时还使用聚醚三醇、低支化度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小品种低聚物多元醇。聚醚型聚氨酯低温柔顺性好,耐水性较好,且常用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的价格比聚酯二醇低,因此,我国的水性聚氨酯研制开发大多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低聚物多元醇原料。由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制得的聚氨酯机械强度及耐水解性均较好,惟其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聚酯型聚氨酯强度高、粘接力好,但由于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差,故采用一般原料制得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其贮存稳定期较短。但通过采用耐水解性聚酯多元醇,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耐水解性。国外的聚氨酯乳液胶粘剂及涂料的主流产品是聚酯型的。脂肪族非规整结构聚酯的柔顺性也较好,规整结构的结晶性聚酯二醇制备的单组分聚氨酯乳液胶粘剂,胶层经热活化粘接,初始强度较高。而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对金属、RET等材料的粘接力高,内聚强度大。 其他低聚物二醇如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都可用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耐水解、耐候、耐热性好,易结晶,由于价格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2.异氰酸酯:TDI、MDI、IPDI、HDI等 制备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TDI、M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以及TDI、MDI、HDI:MDI等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耐水解性比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好,因而水性聚氨酯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国外高品质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一般均采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原料制成,而我国受原料品种及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仅用TDI为二异氰酸酯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一般用于制备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和异氰酸酯乳液。 3.扩链剂:1,4—丁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等 水性聚氨酯制备中常常使用扩链剂,其中可引入离子基团的亲水性扩链剂有多种,除了这类特种扩链剂外,经常还使用1,4—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扩链剂。由于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比水高,可将二胺扩链剂混合于水中或制成酮亚胺,在乳化分散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 4.水:蒸馏水、离子水 水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介质,为了防止自来水中的Ca2+、寸+等杂质对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影响,用于制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了用作聚氨酯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水还是重要的反应性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目前以预聚体法为主,在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与水的同时,水也参与扩链。由于水或二胺的扩链,实际上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聚氨酯—脲乳液(分散液),聚氨酯—脲比纯聚氨酯有更大的内聚力和粘接力,脲键的耐水性比氨酯键好。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简称聚氨酯(PU),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NHCOO-)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的总称。聚氨酯一般由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或多元醇为基本原料经加聚反应而成,根据原料的官能团数不同,可制成线形或体形结构的聚合物,其性能也有差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及耐磨性等,在各领域得到了广发应用。 由于溶剂型聚氨酯的溶剂为有机物,具有挥发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有害。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以及环保法规的确立,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开发污染小的水性涂料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水性聚氨酯(WPU)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挥发性有机物,生产施工安全,对环境及人体基本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其生产方法分为外乳化法和内乳化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由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差,所以使用较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内乳化法,也称自乳化法,即在聚氨酯分子链上引入一些亲水性基团,使聚氨酯分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然后在高速分散下,凭借这些亲水基团使其自发地分散于水中,从而得到WPU。 然而,亲水基团的引入在提高聚氨酯亲水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它的耐水性和拒油性。为了改善其耐水性和拒油性,通常是将强疏水性链段引入聚氨酯结构之中。有机硅、有机氟由于其表面能低和热稳定性好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利用纳米材料来提高涂膜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纳米改性WPU 完美地结合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及WPU的韧性、易加工性,纳米改性WPU为涂料向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是最有前途的现代涂料研究品种之一。[1] 1.2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历史 1937年德国的Otto Bayer博士首次将异氰酸酯用于聚氨酯的合成。直到1943年德国科学家Schlack在乳化剂或保护胶体存在的情况下,将二异氰酸酯在水中乳化并在强烈搅拌下加入二胺,首次成功制备了水性聚氨酯。1975年研究者们向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成分,从而提高了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稳定性和涂膜性能,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快了水性聚氨酯工业发展的步伐。[2]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水性聚氨酯发展较晚。我国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沈阳皮革研究所最早研制出用于皮革涂饰用的水性聚氨

油脂脱胶原理及工艺

油脂脱胶原理及工艺 油脂工业中,以压榨法、浸出法、水剂法或熔炼制取得到的末经精炼的动植物油脂,称为粗脂肪,俗称毛油。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俗称中性油。一般动植物油脂的甘油三酯由 4~10种脂肪酸组成。不同的脂肪酸及其不同的排列,组合成很多种分子,因此,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此外,毛油中存在非甘油三酯的成分,这些成分统称为杂质。 毛油属于胶体体系。其中的磷脂、蛋白质、粘液质和糖基甘油二酯等,因与甘油三酯组成溶胶体系而得名为油脂的胶溶性杂质(胶杂)。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例如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的质量降低;在脱色工艺过程中,会增大吸附剂的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末脱胶的油脂无法进行物理精炼和脱臭操作,也无法进行深加工。因此,毛油精制必须首先脱除胶溶性杂质。 磷脂由于所含醇的不同,可分为甘油磷脂类和鞘氨醇磷脂类。植物中磷脂的含量随品种、产地、成熟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含蛋白质越丰富的油料,磷脂含量越高。毛油中磷脂的含量还受制油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应用物理、物理化学或化学方法将粗油中的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程称为脱胶。脱胶的具体方法分水化脱胶、酸炼脱胶、吸附脱胶、热凝聚脱胶及化学试剂脱胶等。油脂工业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水化和酸炼脱胶。水化脱胶多用于食用油脂的精制,而强酸则很少用于食用油的脱胶。 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热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法。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黏液质和微量金属离子等。 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 磷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组成,根据稳定体系的热力学条件,自由能达到最小时体系最稳定。当磷脂溶于水时,它的疏水基团破坏了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也改变了疏水基附近水的构型,从而使体系的熵降低,自由能增加,结果一些磷脂分子从水中排挤出来并吸附在溶液周围的界面上,亲水基朝向水相,疏水基则远离水相。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表现的特殊排列。 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接触面积越小,则体系的自由能越低,体系就越稳定。因此,在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有形成胶态集合体的倾向,这种集合体就称为胶束。在胶束中疏水基团彼此聚集在一起,大大减少了水分和疏水基之间的排斥。胶束是两性分子在溶剂中的集合体,可以在水相和非水相介质中

(完整word版)水性聚氨酯合成所用原材料

水性聚氨酯制备用原料和方法 1. 低聚物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常用的低聚物多元醇一般以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居多,有时还使用聚醚三醇、低支化度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小品种低聚物多元醇。 聚醚型聚氨酯低温柔顺性好,耐水性较好,且常用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的价格比聚酯二醇低,因此,我国的水性聚氨酯研制开发大多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低聚物多元醇原料。由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制得的聚氨酯机械强度及耐水解性均较好,惟其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聚酯型聚氨酯强度高、粘接力好,但由于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差,故采用一般原料制得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其贮存稳定期较短。 2. 异氰酸酯 制备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TDI、M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以及IPDI、HDI、H12MDI等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耐水解性比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好,因而水性聚氨酯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国外高品质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一般均采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原料制成,而我国受原料品种及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仅用TDI为二异氰酸酯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一般用于制备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和异氰酸酯乳液。 3. 扩链剂 水性聚氨酯制备中常常使用扩链剂,其中可引入离子基团的亲水性扩链剂有多种,除了类特种扩链剂外,经常还使用1,4-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扩链剂。由于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比水高,可将二胺扩链剂混合于水中或制成酮亚胺,在乳化分散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

4. 水 水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介质,为了防止自来水中的Ca2+、Mg2+等杂质对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影响,用于制备水性聚氨酯的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了用作聚氨酯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水还是重要的反应性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目前以预聚体法为主,在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与水的同时,水也参与扩链。由于水或二胺的扩链,实际上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聚氨酯-脲乳液(分散液),聚氨酯-脲比纯聚氨酯有更大的内聚力和粘接力,脲键的耐水性比氨酯键好。 5. 亲水性扩链剂 亲水性扩链剂就是能引入亲水性基团的扩链剂。这类扩链剂是仅在水性聚氨酯制备中使用的特殊原料。这类扩链剂中常常含有羧基、磺酸基团或仲胺基,当其结合到聚氨酯分子中,使聚氨酯链段上带有能被离子化的功能性基团。 (1)羧酸型扩链剂 二羟甲基丙酸简称DMPA,全称2,2-二羟甲基丙酸,又称α,α-双羟甲基丙酸,在国内外是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一种亲水性扩链剂,早在六、七十年代在德国、美国等国家就用于制备聚氨酯乳液。90年代初我国成都某厂已能小批量生产。该扩链剂为白色结晶,熔点较高,贮存稳定,因其分子量小(Mw134),较少的用量就能提供足够的羧基量。DMPA的一种制备方法是:由甲醛和丙醛合成二羟甲基丙醛,再用过氧化氢氧化成二羟甲基丙酸。 二羟基半酯半酯是醇与二元酸酐反应的产物,一般醇与酸酐的摩尔比为1:1,酸酐的一个羧基被酯化,而保留另一个羧基。用于聚氨酯乳液的半酯类扩链剂制备中,所用的醇类化合物一般为小分子三醇或低聚物三醇,例如甘油、低分子量聚醚三醇。这样就能生成含羧基的二羟基化合物。三醇的分子量一般在约100~2000之间。可用于制备半酯的酸酐有顺丁烯二酸酐(顺酐)、邻苯二甲酸酐(苯酐)、丁二酸酐、戊二酸酐等。半酯一般需自制。 羧酸型扩链剂还有氨基酸如H2N (CH2)4 CH (COOH) NH2、二氨基苯甲酸等。

年产2000吨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省江门市 化工有限公司
年产 2000 吨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 目 名 称
年产 2000 吨水性聚氨酯 磁性涂料项目
设 计 队 伍 学 校
星星之火 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星星之火设计团队
1

广东省江门市 化工有限公司
--目录---目录-目录
项目总论.....................................................................................5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名称.............................................................................................5 1.2 项目承办单位.....................................................................................5 1.3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5 1.4 研究工作依据.....................................................................................5 1.5 研究工作概况.....................................................................................5 1.6 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的概论及总论...................................................6 第二章市场背景与现状,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9 第二章市场背景与现状,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2.1 市场背景与现状...................................................................................9 2.2 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20 2.3 国内外市场分割情况.......................................................................21 2.4.市场竞争分析....................................................................................22 第三章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22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1 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生产方法总图................................................22 3.2 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的配方...........................................................24 3.3 水性聚氨酯磁性涂料制备步骤.......................................................24 3.4 涂料混合过程的分散和过滤: .........................................................26
五邑大学星星之火设计团队
2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与应用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目前研究状况及其应用,介绍其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进展以及其特性。 关键词: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改性、发展状况. 涂料是起保护、装饰和功能作用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它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装饰保护、各类钢铁设施(如码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石油化工装备、输送管道、输变电塔和桥梁等)的防腐保护以及各种工业制品(如飞机、火箭、人造卫星、汽车、船舶、机械电子和轻工家电等)的装饰保护等,可以说涂料在人民的生活中已无处不在,涂料已经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块了,因此涂料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水性涂料由于以水为分散介质,而且由于水性涂料主要由水作为溶剂,不仅成本会远低于有机溶剂(可比溶剂型涂料低20%),还具有运输、贮存安全方便,可节约大量安全经费等优点。涂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基料,要提高水性涂料的性能,应该从研究开发高性能水性树脂着手。目前水性涂料中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PU)乳液和聚丙烯酸酯(PA)乳液,二者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二者通过化学共聚改性得到的聚氨酯一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可以配制性能优异的水性涂料,并可用作塑料涂料、汽车修补用罩光涂料以及一般工业用涂料等。 聚氨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而在40年代才有少量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如1943年德国化学家Schlack在乳化剂及保护胶体存在下,将二异氰酸酯在水中乳化首次成功制备出聚氨酯乳液。1953年Du Pont公司的研究人员将二异氰酸酯基团聚氨酯预聚体的甲苯溶液分散于水,用二元胺扩链,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但是当时聚氨酯材料科学刚刚起步,水性聚氨酯还未受到重视直至1967年才首次工业化,1972年拜耳公司正式将聚氨酯水分散体作为皮革涂料进行大批量生产。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德、日等国的一些水性聚氨酯产品已从试制阶段发展为实际生产和应用,一些公司有多种牌号的水性聚氨酯产品供应,如德国Bayer公司的Dis percoll KA等系列、美国Wyandotte化学公司的X及E等系列、日本光洋产业公司的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黏剂KR系列等。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性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开始不断拓宽,在PVC黏结、汽车内饰件、涂层、涂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 我国从1972年开始研究水性聚氨酯,20世纪90年代,安徽大学、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分部)等的PUD技术成果都先后被转化。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领域应用水性聚氨酯产品,但其中许多高档产品仍然不能自给,因此自主研发高性能水性聚氨酯就成为国内聚氨酯领域最热门的方向之一。 1.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 水性聚氨酯包括聚氨酯水溶液,水分散液和水乳液,是以水为介质的二元胶态体系。它不含或含很少量的有机溶剂,其粒径小于0.1,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的一些优良性能,而且还具有生产成本低、安全不燃烧、不污染环境、不易损伤被涂饰表面、易操作和改性等优点对纸张、 -1-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毕业论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I 第一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2 国外概况 (1) 1.3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2) 1.4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2) 1.4.1 外乳化法 (2) 1.4.2 自乳化法 (2) 1.4.2.1 丙酮法 (3) 1.4.2.2 预聚体分散法 (3) 1.4.2.3 熔体分散缩合法 (3) 1.4.2.4 酮亚胺—酮连氮法 (3) 1.4.2.5 封端-NCO基团法 (4) 1.5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4) 1.5.1 物理共混 (4) 1.5.2 化学接枝共聚 (4) 1.5.2.1 环氧树脂改性 (5) 1.5.2.2 丙烯酸酯(PA)改性 (5) 1.5.2.3 聚硅氧烷改性 (6) 1.5.2.4 蓖麻油改性 (6) 1.5.2.5 其他改性方法 (7) 1.6 制备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物料 (7) 1.6.1 多异氰酸酯 (7) 1.6.2 多元醇 (7)

1.6.3 催化剂 (7) 1.6.4 亲水性扩链剂 (7) 1.6.5 交联剂 (8) 1.6.6 成盐剂 (8) 1.6.7 扩链剂 (8) 1.6.8 溶剂 (8) 1.6.9 水 (8) 1.6.10 改性剂 (9) 1.6.10.1 环氧树脂 (9) 1.6.10.2 乙烯基单体 (9) 1.6.11 引发剂 (9) 1.7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应用 (9) 1.8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0) 第二章实验部分 (11) 2.1 实验原料 (11) 2.2 实验设备、仪器及其他材料 (12) 2.3 实验装置图 (14) 2.4 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14) 2.5 反应原理 (14) 2.5.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14) 2.5.2 环氧树脂改性原理 (16) 2.5.3 丙烯酸酯改性原理 (16) 2.5.3.1 链引发 (16) 2.5.3.2 链增长 (16) 2.5.3.3 链终止 (16) 2.5.3.4 链转移 (17) 2.6 分析测试 (17) 2.6.1 异氰酸根基团的测定 (17) 2.6.1.1 2 mol/L 二正丁胺溶液的配制 (17) 2.6.1.2 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17) 2.6.1.3 测定步骤 (17) 2.6.1.4 测定原理 (17) 2.6.1.5 计算公式 (17) 2.6.2 酸值的测定 (18) 2.6.2.1 测定试剂的配制 (18) 2.6.2.2 测定步骤 (18)

1水化脱胶的概念

油脂加工水化脱胶工艺概述 1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 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金属离子等。 2水化脱胶的原理 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有又以卵磷脂为代表。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构中,即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当毛油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水化时,在毛油当中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转化为水化式。在水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连,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态)。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多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他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

实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实验仪器: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98% ,1,4-丁二醇,二正丁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三乙胺,乙二胺,1-甲基-2-吡咯烷酮,丙酮,无水乙醇,甲苯,4A 分子筛,氯化钙,溴化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盐酸,溴甲基酚蓝,去离子水 实验过程: 将适量的聚丙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混合均匀加入 250m L 的四口烧瓶中,四口烧瓶带有冷凝管、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启动搅拌器调至合适的转速(800r/min),用油浴加热至85℃恒温反应2h 左右,反应过程中加入溶剂丙酮以降低预聚物的黏度,然后降温至80℃左右,加入6~7 滴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再将事先配制好的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混合均匀,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入烧瓶中,维持该温度反应2h,采用二正丁胺法确定异氰酸酯基的理论含量,当达到理论值时,再降温至50℃,加入适量三乙胺反应0.5h,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高速搅拌(1500r/min)使其乳化,乳化0.5h 后加入乙二胺进行扩链,得到水性聚氨酯乳液,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减压蒸馏,除去乳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丙酮,得到不含丙酮的环保型水性聚氨酯乳液。 学长过程: 1,干燥PEG。实验室真空干燥机压力不够,所以我后来也就没干燥。理论上是要干燥的 2,PEG跟IPDI预聚反应2h,温度控制在80-90℃ R值我取2.05

3,加入DMPA(4%)降温至65℃,扩链2.5h。由于DMPA不好溶,先把DMPA用DMF 溶解再加进去 4,降温至55℃,加三乙胺100%中和,30min 5,降温至25℃加蒸馏水高速乳化30min 水的质量我按 PEG:水=1:1.8来加的。但是制得的乳液有点稠,你试试多加点水 预聚跟扩链阶段感觉体系粘稠的难以反应时加点丙酮, 这个实验工艺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一起加油吧

油脂脱胶的技术

油脂脱胶技术 1 油脂脱胶化学理论 1.1 脱胶目的 脱胶是脱除油脂中含有胶体物质的工艺过程。在脱除的胶质物中,主要是磷脂和与磷脂结合钙、镁、铁微量金属及其它杂质。其中大豆毛油含有3%左右磷脂,它们对油脂制品风味性和稳定性,及在使用时与油的起泡现象等均有直接关系;此外,脱胶工艺效果对其后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工艺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大豆磷脂精制后可作为食品乳化剂等产品,其用途极为广泛。 脱胶工艺中欲脱除的磷脂大体可分为水化磷脂(hydratable Phospholipids,HP)与非水化磷脂(Nonhydratable Phospholipids,NHP),两者在性质和脱除工艺上均有一定差异。 1.2 水化磷脂脱胶 简言之,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脂质分子中所含亲水基,将一定量热水或酸,加入到油中,使胶体水溶性脂质吸水膨胀、凝聚,进而采用沉降或离心方式从油中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如图l所示,从磷脂酰胆碱化学结构上看,具有粘着性磷脂溶解共存状态中游离脂肪酸是亲油性物质,而其中磷酸基,氮化合物,胆碱部分则具有亲水性。加水后磷脂亲水基附着于水,与油产生比重差这样就可使油与磷脂进行分离。 1.3 非水化磷脂脱胶 经水化脱胶工艺后,油中仍含有一定数量非水化磷脂及钙、镁、铁微量金属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去除则较为困难。非水化磷脂(NHP)是制油业长期深感烦恼问题之一,大豆受早霜之害,加之在收获期间经常

遇到连绵阴雨,及在贮存和运输中大豆发热,使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增高。这样不仅使精炼损耗增大,且从这类毛油中所得到磷脂品质极差,油脂色泽也较深。 在油料压榨和浸出过程中,NHP生成与油料水分,油料细胞破坏,油料中磷脂酶D(Phosholipase D)活性等密切相关。目前,在制油工程中先后开发出挤压膨化工艺(Expander Process),阿鲁高工艺(ALCON Process)和Supet Expro工艺等新方法,力图大力减少毛油非水化磷脂。但实际上更多的仍需要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在传统水化脱胶和酸脱胶基础上,对不同油脂原料开发新的脱胶工艺,以提高脱胶效果,使油脂脱胶后磷脂含量小于5ppm~10ppm以下,铁,镁,钙金属含量小于0.2%,游离脂肪酸量小于2%,以确保物理精炼实施。 研究证实,NHP是由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 choline,PC)和磷脂乙醇胺(Phosphatidy ethanolamine,PE)受磷脂酶作用而生成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为其主要成分,参见图2和表1。 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各种脱胶油中NHP组成如表1所示。非水化磷脂主要成分是PA,另外PE,PC 约占20%~30%,而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 inositol,PI)含量很少。PC和PI均呈亲水性(水化性),但PE和PA即呈亲水性(水化性),又呈非亲水性(非水化性),因而成分容易产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