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1-9专题)

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题导语:

物质构成的奥秘在北京中考中占12分左右。这个专题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考查形式,在选择题中涉及较多。

题型的特点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部分知识考查的难度属于简单题或中档偏难题。大多数题只要“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就可以,部分题要求考生到达认识层次,极少数题理解层次。

解题策略:要注重审题,将关键词画圈,仔细回顾这部分知识,做到准确无误。

专题教学策略:这个专题的内容多,但难度不大,重在准确理解记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记忆。例如,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对比,元素、原子的对比记忆等等。

专题复习流程:

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可以是学生填写老师纠错,也可以听写,也可以是学生复述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复习即可。该识记的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步,基础过关后,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总结常考知识点,填入我的记录空间,以便课后复习使用。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第五步,回顾总结,最好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课后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40分钟题即可,并提醒学生先回顾后做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5.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6.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8.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9.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方法突破:

1.常见题型

选择题:考查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推求化学式等。

填空题:也考查选择题涉及的考点。(在后边的专题中有涉及)

2.特别注意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Cu、Fe、Mg等,其汉字大部分都带“金”旁)、固态非金属单质(如C、S、P等,其汉字大部分都带“石”旁)和稀有气体(如He、Ne、Ar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N2、O2、H2O、CO2等。

②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③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但中子数可能相同是,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④我们以碳12(C-12)原子的1/1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C-12”中的“12”是指这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近似的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有的时候,我们也用12C来表示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⑤元素定义中的“一类原子”包括: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和

单原子形成的离子。

⑥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如:质子数为6的原子都叫碳原子;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叫氧原子。

⑦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氧、氢;

人体中氧、碳、氢、氮;

太阳上氢、氦。

⑧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⑨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后,只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例如:“2H”只能在微观上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元素。

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镁、铁、铜。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如:碳、硫、氧、氢、溴,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⑩能量越高的电子,离核越远,受原子核的束缚越弱,越易失去,相对而言,内层电子比较稳定,不易失去。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与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关系非常密切。3.必备知识(课本知识)

考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原子

定义

分子是最小微

粒。原子是最小微粒。

特征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原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

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联系

①和都能构成物质。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原子,而不能再分。考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微观解释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改变

的是的距离和排

列方式。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

它物质的分子。

示例水的蒸发

液态气态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考点3 原子的构成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结论

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

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

的方向。

原子中有很大空间,不是“实心”的。

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

的前进方向。

因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靠

近原子中心的α粒子因同性排斥而偏离

中心。

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α粒子撞到了质量大而体积小的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

原子结构原子核(带

正电)

质子电性: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电性:呈电中性,即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电性: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

因质子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

等,电性相反,相互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由此得出: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关系

原子的质量很小,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差不多,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

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体积关系

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

分之一。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空间做高

速运动,所以原子的体积主要由电子的多少决定。

考点4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公式

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其单位为“一”,

一般不写也不读。

考点5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定义

元素是相同的一类原

子的总称。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表示种类,又表

考点6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考点7 元素周期表

考点8 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是由电子本身的能量高低决定的。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越大。

排布规律(1~18号元素)核外电子由内向外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表示方法我们通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如:

考点9 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考点10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分类阳离子:当原子失去电子后,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带上正电荷,形成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阴离子:当原子得到电子后,核内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带上负电荷,形成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

可省略不写)如:Mg2+、Na+。

符号的意

化合物的

形成过程

(以NaCl

为例)

考点11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

粒子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

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Na、Cl

用阳离子符号表

示如Na+、Mg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如Cl-、S2-

联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题型分类:

题型1:物质的分类

例1. (2015?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 D.干冰

练习1. 22.

(2016?通州区二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A.生铁、硬水 B.氮气、蒸馏水 C.氧气、石油D.碳酸、空气

题型2:常见反应类型、化合价

例2. (2016?海淀区一模)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 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

═N2↑+2H2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 NH4Cl 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练习2:(2016?大兴区一模)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利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空气)可制取Na2S2O5. II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中反应生成SO2

B.II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C.III中x为NaOH溶液

D.实验中含硫元素的物质,硫元素化合价均相同

题型3:微观示意图

例3.(2016?怀柔区二模)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练习3.(2016?丰台区二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H2O

B.反应中甲、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1

C.若32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18g丁

D.丁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

题型4:分子的性质

例4. (2016?朝阳区二模)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将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变红

C.滤纸条上的酚酞由上到下依次变红

D.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练习4. (2016?东城区一模)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题型5:原子结构

例5.(2016?怀柔区二模)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 B.26 C.22 D.4

练习5. 22.(2016?丰台区一模)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