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40信息给予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40信息给予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汇编40信息给予题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1.(2017·)雷阵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原因之一是空气中少量氧气(O2 )转化为臭氧(O3),表示为: 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 O2与O3所含原子数相等B.O2转化为O3属于物理变化

C.O2与O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O2与O3都是化合物

10.(2017省市,题号10,分值4)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给出的信息考查学过的知识点。

A.此变化过程是将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水分子分离,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该过程钠离子、氯离子不能顺利通过,使氯化钠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溶液中没有了氯化钠,因此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正确;

C.该过程使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将氯化钠与水分离似于过滤操作,故正确;

D.该过程氯化钠被“筛掉”,使过滤后的液体氯化钠减少,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知识点】信息给予题

8.(2017省市,题号8,分值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空气的污染

A.臭氧的化学式是O3、氧气的化学式是O2,两者是不同的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

放电

答案正确。

B.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颗粒物(PM)和臭氧等,故B答案正确。

C.由题意知“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而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NOx),故C答案正确。

D.臭氧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直径级为10-10m,非常微小,所以佩戴口罩不能阻挡臭氧的吸入,故D答案不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分子化学性质

9.(2017年省市题号9 2分)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遇到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④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①正确;由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参加,所以,实验室很难用该反应制取纯净的氧气,②错误;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③错误;反应前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显-1价,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显-2价,反应后碳酸钠中的氧元素显-2价,氧气中的氧元素为0价,所以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④,故选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氧化物的概念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5.(2017省市,5题,2分)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确的是()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由题知,金属氢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A正确;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所以金属氢和氢气是由不同的粒子构成,化学性质不同,B错误;

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能导电,C错误;

金属氢形成过程中只是由氢分子变成氢原子,即氢原子的组合方式发生改变,但氢原子部的结构不发生变化,D错误。

【知识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9.(2017省枣庄市,33题,每空1分,共6分)2017年4月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该电池由锂箔做负极,多孔碳布做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的反应方程式:6Li+N2=2Li3N。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____________。

(2)Li3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锂原子的原子核质子数为____________,它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

或“失去”)电子。

(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它属于____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_______(填一种物理性质即可)。

【答案】(6分)(1)78%(1分);

(2)-3(1分);

(3)3(1分);失去(1分);

(4)A;(5)导电性(1分)。

【解析】(1)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Li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Li3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的数字表示核质子数,由图可知,锂原子核质子数为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4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所以,锂原子在化学反应易失去电子;

(4)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A正确;

(5)碳布可以作为电极,是利用了碳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律材料的分类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二、填空题

21.(2017省市,21题,6分)金属钨(W)可做灯泡的灯丝,钨合金材料非常坚硬和耐磨、

耐热,用黑钨矿(含有FeWO4)与Na2CO3混合在空气中焙烧可以得到Na2WO4,Na2WO4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H2WO4,H2WO4受热分解生成H2O和WO3。

(1)钨合金材料属于_______(填选项)。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______

(3)H2WO4读作_________,H2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H2W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与WO3在1000℃条件下反应可得到金属W和水,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1)D (2)CO2(3)钨酸 +6 (4)H2WO4△H2O+WO3(5)置换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制取。

(1)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钨合金属于混合物,D正确;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发生改变。由此可知题中空格分子由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故其化学式为CO2;

(3)H2WO4为含氧酸,其名称为:钨酸;设H2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列式:(+1)×2+x+(-2)×4=0,解得x=+6;

(4)由题知,H2WO4受热分解生成H2O和WO3,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WO4△H2O+WO3;

(5)H2与WO3反应生成W和水,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知识点】信息给予题

27.(2017省,题号27,分值3)阅读短文并问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识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溫度可达20000C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在灯泡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溫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_________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熔点(1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1分)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1分)

【解析】(1)灯泡通电反光会放热,钨的熔点较高所以不会被熔断;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做保护气,从题目信息可知充入氩气是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3)从题目信息可知,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低,因此白炽灯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等所取代。

【知识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各学科交叉综合题、信息给予题

34、(2017?)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工作原理是:利

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的气压,利于疏通。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流漏斗中加入

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Ⅲ.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________NaAlO2+3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A、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没有等装

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答案】(1)2(2)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371.84g -371.24g=0.6g 设参加反应的铝质量为x2Al+2NaOH+H 2O===2NaAlO 2+3H 2↑

2Al+2NaOH+H 2O=2NaAlO 2+

3H 2↑ 54

6 x

0.6g 解得x=5.4gAl%= 答:该样品中铝的质量

分数为27%。(3)B,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角度是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和数量反应前后不变;(2)第2小题要计算铝的质量分数我们需要知道铝的质量和铝和氢氧化钠粉末的总质量,题目已知铝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总质量为20g ,而铝的质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表格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371.84g -371.24g =0.6g 应该是铝和氢氧化钠或水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且铝已经反应完),我们可以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计;(3)样品总质量已知为20g 所以质量分数的偏高只与计算得到的铝的质量有关。【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是2;(3)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A 选项撒出了部分粉末铝的质量分数将减小;B 选项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我们在计算时误将水蒸气当作氢,而增大由此计算得到的铝的质量从则铝的质量分数增大。C 选项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氢气质量比等体积的空气质量要小称量结果将始反应后的总质量偏小,而使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增大也就是计算时的氢气质量增大了,由此得到的铝质量增大故质量分数也偏大,答案B 、C 故答案为:1、2;2、;3、B 、C

10.(2017省市,27,6) 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 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4222NH NO N 2H O ),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探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

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2)实验中不断向瓶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答案】(1)含氮化合物反应(2)使瓶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他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

【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考查的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

(1)因为由空气分离获得的氮气中含有多种稀有气体杂质,而含氮化合物分解获得的氮气所含杂质气体少,所以其密度更接近纯净氮气的密度;(2)在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中,不断补入氧气,目的使氮气充分反应完全;(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由于氩气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未知气体”中也含有一些与氩气化学性质相近的稀有气体,也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很难利用化学反应检测或除去。

【知识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稀有气体的性质

9.(2017省德阳市,题号28,分值6)工业上含铬(Cr)废水中铬的存在有+3价和+6价两种形式的化合物,其中+6价化合物的毒性最大。含铬废水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6价的铬转化为+3价的铬,形成Cr(OH)3沉淀而除去。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含铬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

A.造成水体污染

B. 造成土壤污染

C. 造成大气污染

D. 引起人畜中毒

⑵+6价铬的化合物通常有K2Cr2O7(重铬酸钾),乙醇(酒精)能将橙色K2Cr2O7的硫酸溶液迅速还原成硫酸铬,其溶液中含Cr3+而显蓝绿色,此原理可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驾”,据此交警判断司机“酒驾”的根据是______。

⑶氢氧化钠溶液能将硫酸铬溶液中+3价铬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⑴C;(2分)

⑵乙醇和K2Cr2O7的硫酸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就可判断司机酒驾;(2分)

⑶6NaOH+Cr2(SO4)3=2Cr(OH)3↓+3Na2SO4。(2分)

【解析】⑴含铬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的危害有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人畜中毒,不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大气污染;

⑵根据题意可知,交警判断司机“酒驾”的根据是乙醇和K2Cr2O7的硫酸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就可判断司机酒驾;

⑶氢氧化钠和硫酸铬反应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和硫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NaOH+Cr2(SO4)3=2Cr(OH)3↓+3Na2SO4。

【知识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危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