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及PPT

说课稿及PPT
说课稿及PPT

《初识powerpoint》说课稿

广丰县杉溪中心小学陈文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广丰县杉溪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信息技术》小学版五年级第1课《初识powerpoint》。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的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是江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 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powerpoint;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三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在考虑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让学生变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教学环境

由于本课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

兴趣,他必将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发挥出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杉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第4页,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的文字改变字体、字号。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改变字体、字号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任务五:保存幻灯片。

任务六:幻灯片放映。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放映。可以观看到其制作的效果如何,并让它展示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任务七:关闭powerpoint。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我的班级。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篇二:幻灯片制作说课稿

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说课稿

1.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封面制作任务,由于任务比较真实和完整,所以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重点和难点是自定义动画的制作。

“根据任务选择工具软件,计算机软件是为我们表达信息服务的”思想,要渗透到课程中去,要注意纠正“word就是编辑报刊的,powerpoint只能做幻灯片,frontpage 则只能用来做网页”的片面认识。

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报纸和刊物,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发展到今天,一

个比较流行的做法,这是powerpoint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出更具电子读物特点的作品。

powerpoint 2003 强化了操作指导,具体表现在加强了“任务窗格”的向导作用;它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有很大的加强。教材充分注意了这些改变和增强。如果软件条件不同,在教学时要做适当修改。从“讲思想、讲方法”的立场来看,这没有什么影响。

封面画面的完整性,对学生具有美的感染,具有教育意义,所以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完整封面的制作,可以安排1节课,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完整的作品效果进行欣赏和评价。

动画效果要反复调试,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各自的标准来进行,不要强求一律。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习根据powerpoint 2003“任务窗格”进行操作的方法。

掌握模板的应用和修改的操作技术;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和操作技术。

初步体验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刊物。

学习设计、绘制链接按钮的方法。学习并掌握在文字、图形等对象上设置超级链接。学习修改幻灯片模板。

学习电子读物超链接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powerpoint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以及文本框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演示文稿过程、

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实现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封面。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图片、文字、背景组合成演示文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趣。

用pow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知识的同时,体会在powerpoint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正确评价他人作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使学生对“幻灯片”软件的功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制作“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的演示文稿封面,引导学生自发的制作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电子文稿

教学难重点:

学习根据powerpoint 2003“任务窗格”进行操作的方法。

掌握模板的应用和修改的操作技术;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和操作技术。学习修改幻灯片模板。

2. 说学生:

学生虽然可以根据教材的封面设计进行操作,但具体对象的属性设置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把握的,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美感。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介绍本单元教学内容时,必须讲清两个问题:一是电子报刊中报与刊的不同特点;二是电子刊物与平面媒体刊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准备一些电子刊物、电子书等电子读物,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初次接触电子文稿,所以得从基本的讲起,再作适当的提高,最后,

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可作进一步的提高,注重学生的探索性操作,充分发挥即时反馈。

3. 说教法:

采用“情景引入--任务驱动--师生讨论--总结归纳--分组完成任务--展示演示文稿--作品评价--课堂小结”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动手操作、自主评价,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4. 说学法: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学生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为主同时辅以教师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人机对话,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付出的快乐、收获的甜蜜、成功的乐趣。

5. 说媒体:

1、硬件:学生机房(网络教室)

2、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

6.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通过演示系统播放各种演示文稿烘托情境;上课开始,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由,引导出用演示文稿来展示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示范展示出两张教师做的演示文稿封面;问: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怎么制作演示文稿,是不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出自己的演示文稿。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做好演示文稿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关:

? 第一关:页面的设置:

师:要先选择文稿的大小以及纵向的文稿还是横向的文稿。这些,我们可以在页面设置中进行设置(演示并讲解)

师:(输入)??民族团结!

? 第二关:插入图片与艺术字

师:可是一张只有文字的文稿同学们说好不好看呢?

生:不好看。

师:那怎么办?

生: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几张文稿都是因为插入了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图文并茂才变得精彩的。下面我们就进入这一关: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呢?也是今天闯关中最重要的一关。 [生教生]这个知识点我们班同学应该学过了,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鼓励学生到教师机操作演示,起到以学生教学生,教师引导的作用。)

学生操作演示,教师讲解说明。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在图片插入的同时弹出了“图片工具栏”,在艺术字插入的同时弹出了”艺术字工具栏”。

师: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并使其作为文字的背景?(拓展问题1)

生:学生讨论回答(拖动图片上的控制点改变其大小,通过“图片工具栏”或右击图片,改变图片的“格式”,让其“衬于文字下方”)

师:如何插入“艺术字”并让其置于图片上方呢?(拓展问题2)

生: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艺术字工具栏”或右击艺术字,改变其格式为“衬于文字上方”,并移动到图片上方合适的位置。)

? 第三关: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师:如何在图片上写内容并将文字加以修饰?

生:学生讨论回答(使用文本框来实现)

师:文字添加上去了,但图片上方的白色区域及边线如何取消?(拓展)

生:学生讨论回答(通过改变文本框的格式中的“无线条颜色”和“无填充颜色”来完成。)师:我们还可以给文本框添加背景:

? 第四关:根据需要设置分栏、自选图形

教师演示在那里设置分栏

如何绘制自选图形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分栏或者自选图形,也可以不设置

? 第五关:美化完善自己的文稿

师:同学最后一关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声)有!

师:我们大家知道文稿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布局要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够充分表达我们的主题。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具有你们个性的电子文稿,并加以修饰,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展现出来。(提前把素材发到各个学生机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对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都要加以鼓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师:大家都做好了吗?

生:(齐声)好!

师:是吗?开头的时候我们说:“过五关斩六将”,每过一关“斩一将”,那只“斩了几将”生:(齐声)五!

师:那“第六将”呢?

生1:保存。

生:(其他学生跟着说)保存!

师:请大家将文稿保存在教师机指定文件夹中。大功告成。

7. 说体会:

通过教学软件点播几位同学的典型作品,展示给学生,先请同学互评,并请制作比较优秀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然后教师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篇三:ppt说课稿

ppt说课稿

宣城市旌德县第二中学杜世华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的说课课题是《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方法探究》,下面从六个方面来分析这节课“教什么,怎样教”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其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主体是九年级学生,在九月份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一直强调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但真正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化学知识的机会又很少。当学生参照课本借助干而冷的烧杯去探究蜡烛燃烧产物时,由于教学该课内容时的天气温度还较高,实验现象很不明显。

这个阶段,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思维也还不是很好。就想能不能在第二单元后,从能力储备上,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及初步学会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这时考虑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的产物的验证方法进行探究是可行的,虽然结论同学们都知道,但

结合所给的仪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问题是教学主要环节。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感受探究实验的一个过程。

2、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除化学实验室中的三种收集气体方法外,还可以用注射器收集气体的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注射器、漏斗收集气体的这种方法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的验证的实验改进;(重点)

(2)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设计、实验验证、反馈评价”的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品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难点)(3)通过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乐趣,初步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4)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曲折,将不同用途的化学仪器应用到实际探究中,学以致用,初步学会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身边奥秘。

3、教学用具

小试管、小烧杯、漏斗、弹簧夹、注射器、乳胶管、木块蜡烛、火柴、石灰水、雪碧

二、说学情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知道了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学过了

实验室里收集气体常用方法;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已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尤其借助实验探究,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可抓住这一点。

三、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四、说教法

通过创设探究欲的学习情境,运用问题引导,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合理方案,小组实验探究,反馈评价方案。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演示

教材方案存在的问题:

有黑烟,烧杯易熏黑;易烫手;水雾不明显;石灰水浑浊不明显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探究方向。

(二)引发思考,课堂延伸

设问:能不能?把产生的气体捕捉到再验证!怎么收集气体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思维延伸,为方案设计作铺垫。生活中常见收集气体的方法;化学实验室中气体收集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气体收集方法。

课堂拓展---如何收集雪碧瓶内气体去验证?利用前面方法可以吗?设计意图:引出更方便的收集气体和验证方法。

(三)演示实验,课堂启示

演示:用注射器的针头刺入雪碧盖上小孔中,抽出气体,

再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

设计意图:引出注射器可以很方便收集气体去验证。

启示:我们学会了这种捕捉气体的方法,可以收集到

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燃烧产生的气体聚集再方便收集。

(四)课堂突破,实验设计

还要找一种仪器不影响蜡烛燃烧,又能帮助注射器“捕捉”到生成的气体!----------------漏斗

设计意图:引出仪器的新用途。

提出课题

《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方法探究》

介绍所给的实验器材的用途?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器材的用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展示设计方案一、二、三

(五)整理步骤,分组探究

教师引导设计好实验步骤

1.检查漏斗内壁是否干燥

2.组装仪器

3.点燃蜡烛

4.抽出气体注入石灰水中

5.整理实验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实验前就要安排好。各组请选择一种方案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实验。

(六)方案评价,探究小结

实验交流评价: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实验后反思。

方案一实验后评价

可取之处:漏斗颈部有较明显的水雾。

不足之处:石灰水中浑浊不明显。

探究实验小结:

1.学会了除化学实验室里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外的其它方法。

2.学会了对待具体问题时,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

3.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和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方法探究

教材方案验证方法

存在的问题:实验步骤:

有黑烟,

烧杯易熏黑;比如:方案一

易烫手; 1.检查漏斗内壁是否干燥水雾不明显;

2.组装仪器

石灰水浑浊不明显 3.点燃蜡烛

...... 4.整理实验盒

六、说教学反思

感想一:以“小”见“新”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很“小”,主要由教师引导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为主,团结协作,以实

验设计为基础,以探究思维为重点,利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思路,感受探究

实验的一个过程的创新教学形式,尝试一种化学“新”课堂。

感想二:两个体现、三个突出两个体现:

“两个体现”

1.体现教师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

“三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开展问题探究;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能力发展;

3.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感谢各位评委的指导!

2012年12月篇四:说课稿ppt写作要点

说课稿ppt写作要点

一、语言表达,紧扣言行;概括要点,一目了然

教师、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讲解,讲述,板书

读,写,说,听,听写,问,答,

思考问题,演板,表演,讨论,练习

划分段落

用语干脆利索,简洁明了。

(例《看云识天气》)

二、步骤清晰,内容实在;顺序合理,完整无缺

(一)教材分析(分析教材)

[ppt显示课文特点与单元要求的总体概述] (二)总体设计(基本设计)[ppt显示教学要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ppt单页显示全部环节] 阅读理解,回答三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钱梦龙)

1、整体感知。(浅层次理解。)

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朗读。特别是短文,诗歌。抒情文,哲理文。(兼顾生字词)

(初中阶段强调朗读,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范读、帯读)

或:默读,(快速阅读;跳读;略读等),整体感知。

提问:

“写了什么?”

“你有何感受”“有何感想”“有何想法”“有何看法”“有何评价”

【根据具体课文,确定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等类型、种类、顺序】

[ppt显示提问,显示答案]

2、提问或交流:理解“怎样写”。(整体理解。较深层次。)提问:

课文是如何展开这一内容的?(回答:先,然后,然后??)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人,事,景,物,理,地??)?

【一般课文都适用,长篇课文尤其有必要。以此把握课文布局、线索、构思、脉

络、思路等。如:范进中举,孔乙己】

[ppt显示提问,显示答案] 3、提问或交流:理解“为什么这样写”。(整体理解。更深层次。)

如何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

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是围绕什么线索(中心)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课文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文章的写作视角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ppt显示提问,显示文章结构图] 4、提问或交流:理解作者的用意,归纳主题。

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的中心(思想、论点)是什么?

文章为什么用了这样的题目?(用这个题目的用意是什么?)

【例如:“变色龙”】

[ppt显示提问,显示答案]

5、理解作者(可以根据课文需要放在不同的地方。)

《再别康桥》教学过程:

范读;自由读;齐读;

整体感知:诗意是什么。

解题,作者介绍。

[ppt显示作者介绍]

6、局部理解课文。

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内容:注意意义、感情色彩、措辞、句式特别的句子;

注意修辞手法;

注意风格。平实,质朴,含蓄,委婉,蕴藉,

幽默,犀利,愤激,慷慨,奔放,豪迈?? [ppt显示语句、段落] 方式:

读:

齐读;带读;分组齐读;指定诵读;

提问:

哪些句子不易理解?(意思难以理解?)

哪些句子语带双关?语意含蓄?

你感到哪些句子读起来有特别的感觉?

你感到哪些词语读起来有特别的感觉?(用法特别?)

找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找出故事主人公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均是)

你希望背下哪句(些)话?

【对于低年级而言,单纯朗读、背诵即是品味】

【在提问之前,一般都有朗读。特别是低年级、朗读的课文】

[ppt显示提问,显示句子,显示答案]

7、课堂练习。或者比较阅读。 [ppt显示练习题,显示答案]

8、课堂小结。课文内容、学习过程、学习主要环节或内容的小结。

[ppt显示学习主要环节] 或者复习课文。

或者布置课后作业。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理解文意。上述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可以认为是理解文

意。包括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等之类。其思路是由浅入深,由淡到浓,由模糊到清晰,由感

性到理性。其过程可以归纳为由“整体——局部——整体”。】

【《孔乙己》问题设计:

1、谈谈你心目中的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留给你的大致印象?)

2、让你感动的场景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呢?感到生动的呢?

3、简单归纳一下,课文写了孔乙己的哪几次出场。

4、评价一下孔乙己。(谈谈你对他的认识或看法)

5、总结一下,孔乙己是一个什么形象。

6、有人说,孔乙己很懒,是吗?你知道他为什么懒吗?

7、孔乙己的悲剧,原因有哪些,分析分析。

8、很多人关注了课文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认为有很深的用意,你的看法

呢?

9、你喜欢这篇小说吗?给点儿理由。】

三、前后照应

1、教材简介与教学要点、教学方法呼应

2、总体设计与教学过程呼应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要点、教学方法。

四、注意细节

布局概要,先行介绍。

第1次,介绍说课内容的全部环节第2次,介绍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技术细节。

显示说课人;

画面、颜色、字体;

幻灯放映链接;

播放方式篇五:说课稿ppt(1)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

定安县金鸡岭学校——刘琼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6页到67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

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在现实的情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

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能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学情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生活中用人民币买过东西,所以他们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人民币的一些小常识,为此,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认真研读了教材之后,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使知识呈现生活化、认知过程活动化、现实问题数学化、课堂氛围情绪化,打破了教材的编排模式,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付一付”在互助合作、讨论交流中多动手、动脑、多思考,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购买商品情境,并每个小组准备三个信封,里面装有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的关系(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真实人民币。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钱)你们知道钱的作用吗?揭示课题:大家知道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钱,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

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认钱活动,让学生拿出第一个信封里的钱,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人民币的。然后通过幻灯片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来说明从数字和汉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辨认,利用人民币上的头像、国徽适时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接着

追问:你会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吗?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再幻灯片出示两种分法,引导学生明白: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有两种:纸币和硬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交流、探索、归纳初步感知我国人民币币种及分类,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习1元=10角 1角=10分

教师出示场景图,问学生:“东东想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可是他没有1元的钱,都是1角1角的,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请同桌两人拿出2号信封,用学具摆一摆。学生会想到数10张1角就可以,于是课件展示1角1角地出示,学生齐数:1角、2角……10角,,这样就引出了“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这时老师接着问:“如果1分1分地继续数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于是课件展示1分1分地数,数到10分时,引出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用数一数的方法学习“1角=10分”、“1元=10角”,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加一加的思想,这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学习教材67页例2,同桌间进行换钱游戏。

课件出示五角、五分、二分人民币并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小组交流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接着追问:1元可以换几张5角?5角是几个1角、5分时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让学生拿出第三个信封里的学具同桌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引导他们表达换钱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启发:1枚1角可以换几枚2分?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1枚5角可以换多少枚5分?【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十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3、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学生跟着唱,适时对学生进行

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幻灯片展示:

1、(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等值间的购物;

2、(想想做做第2题)算一算,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买1元2角玩具车,你会付钱吗?有几种付钱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哪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1元钱能买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外实践: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2、帮妈妈购买物品,观察商店里物品的标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反思提升。

七、说教学板书

认识 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八、教学效果预测

1、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的密切联系,在换币、付币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培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了简单购物。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学生对分的理解模糊。在算一算时容易把纸币与纸币相加,硬币与硬币相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金鸡岭学校刘琼连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人。学生的年龄偏小,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我一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空间和图形等等。但是,仍然有美中不足,为此,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做好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期的工作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作出反思。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