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_王军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_王军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_王军

42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

王军1

,原林2

,吴金鹏

2

(1.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摘 要:筋膜学是近10年来对中医经络研究中提出的生物医学研究新领域。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创新在于提

出了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遍布于全身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由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构成。对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以及该支架与各种功能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之为筋膜学。用该理论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作用机制;筋膜学;阐释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1-0042-03

T r aditi o nal Chi n ese Medi c ine Functi o n M echani s m Fasc i a ol o gy Theory Expl a nati o n

W ANG Jun 1,YUAN L in 2,W U Ji n -peng 2

(1.S chool ofM ed ici ne ,Shenzhen Un i versit y ,Sh enz h en 518060,Guangdong ,Ch i na ;2.D epart m ent ofAnat omy ,Southern M ed i calU nivers it y ,Guangz hou 510515,Guangdong ,C h i na)

A bstrac t :F asc i ao l ogy is i n t he past 10years on the m er i dian o f the proposed new fi e l d of b i o m edica l resea rch .The bas i c t heory of i nnovation i n th i s a rea is to propose a theo ry o f human body struc t ure of t he t wo syste m s :the hu m an body is spread over the body composed o f non-specific connec tive tissue scaffo l d support and reserve syste m and surrounded by t he stent and a variety of differenti a ted functi ons cells constitute a f uncti onal syste m structure .Support for non-spec i-f ic b i o log ical properti es of connec ti ve tissue and the stent and the relationsh i p bet ween t he va ri ous f unctiona l ce ll research ,wh i ch w e callF asc i o logy .In this pape r ,the theo re ti ca lm echan i s m o f ac ti on of Ch i nese m ed ici ne i s expla i ned and put for -wa rd the idea o f research .

K ey w ords :trad iti ona l Ch i nese m edic i ne ;m echan i s m;fasc iao logy ;exp lai n 收稿日期:2010-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5127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7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1464)

作者简介:王军(1970-),男,浙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临床

解剖学、筋膜学。

通讯作者:吴金鹏(1972-),男,河北人,博士后,研究方向:筋膜

学。E-m ai:l m icrokn @yah 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0f5178914.html, 。

中医临床用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逐渐发展出一

些更具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如中药性味功效理论、配伍理论、归经理论等,完成了对中药理论的系统化。与此同时,随着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引入,中药现代化研究日新月异。我们根据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及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在数字人研究中的发现,提出了/筋膜学0理论[1-2]。认为可将人体总的划分为两个系统:即由九大系统组成的功能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结缔组织软性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组成。筋膜学理论可在中药作用机制领域开辟崭新的研究思路。1 筋膜支架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0

1.1 中药单体研究的困境

中药成分复杂,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是

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

的组合中药的作用对象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层次,由多因

素系统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疾病的发生大多是不同致病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整体功能紊乱的过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即整合调整作用。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节过程,涉及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多个层面。已有大量实验表明,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整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影响、调节血管组织,机体微循环,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抗衰老,改善内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等功能而实现的。而恰恰这些器官,细胞与筋膜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笔者认为一方面中药分子进入血液体液产生化学变化,改变内环境,筋膜结缔组织中感觉神经感受化学刺激,从而使微循环发生改变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药分子使一些细胞形态和功能、生命发生改变引起结缔组织中炎性,免疫识别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发生作用,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再一方面一些中药可诱生血液中多种细胞因子,有些中药甚至可能能同时诱导集中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有可能影响筋膜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而改善血管通透性而改变血液供应。

1.2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从方剂的层次来看,方剂是以作用到结缔组织中的微循环改变,如活血化瘀是很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其基本点就

43 中华中医药学刊

是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疾病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痊愈。

因此,在中药的研究中应该注重观察这种有效成分对机体微循环和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影响,尤其应该注重对基底膜通透性的影响(上皮组织的基底膜是调控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转化的关键结构)。中药汤剂的特点。笔者从筋膜学的角度认识中医汤剂好似给土地进行灌溉和施肥,就是在于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基于中医组方的复杂和每个医生的习惯不同,组方的成分和剂量各有千秋,试分析其中带有共性的东西:(1)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状态,通过对机体微循环的改善为组织带来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所有微循环结构均位于结缔组织内,通常以中医/活血化瘀0的组方就是其代表;(2)排除有害物质,中医/解表0、/泄利0等,在于排除机体的有害物质;(3)补充机体缺乏的成分,如滋阴疗法,针对性补充结缔组织间质中的有形成分,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类胶原成分等,如中药方剂中的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成分。(4)改善基底膜的通透性,如中医的/补气0,常用的/人参、党参、黄芪0具有类皮质激素结构对屏障结缔组织与支持功能细胞之间的基底膜的通透性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1.3 筋膜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

从以上中医疗法的治疗机制可以看到这些疗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给予物理刺激激发机体自身的固有机能对人体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更新、修复进行调控。中药方剂在于改善机体的内部环境和成分构成。因此,中医的优势可表现为:(1)改善内部环境和成分造成机体修复的有利条件,一旦治愈,不易复发,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治本0;(2)中医的很多方剂实际上是对全身的作用如/活血化瘀0、/补气0所以中医有/异病同治0之说;(3)中医疗法对人体的结缔组织支持系统为其作用广义/靶点0,支持储备系统相当于其他已分化功能细胞的生长土壤,所以,有/中医治本0之说。但是中医也有靶点的针对性不强,作用缓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如能很好的结合,取长补短定能取得好的疗效。

实际上由于中医的作用靶点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正是许多对于西医来说没有深入系统研究的部分,临床上许多疑难病症很多都与结缔组织有关,而中医对这些疾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但是往往这种个案由于机理研究不明很难进行推广和普及,因此给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 中药治疗病毒类疾病的筋膜学原理2.1 病毒疾病的免疫机制

病毒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长期与人类共存,它的祖先可能远比人类还要古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也是与人类共存,相互依存,病毒有各种方法攻击人类,但人体也同时进化出对付病毒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发热反应,人体对各种病毒所产生的毒素有高度敏感性,只要有非常微量的毒素人体可立刻出现体温升高,一般病毒对温度高度敏感,高体温可对病毒杀灭。(2)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温升高还可以提升机体免疫机能的提升,产生大量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这是机体对抗病毒的快反应。(3)特异性免疫反应,机体免疫识别系统还可以对根据

病毒自身的特异蛋白组成,通过免疫系统的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蛋杀灭、清除感染的病毒,此种针对性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通过免疫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出现较慢,为慢反应。该种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在一定时间内在体内维持一定量的特异性免疫蛋白,使机体对这种病毒产生获得性免疫保护。2.2 中医诊疗优势的筋膜学原理

现代医学已经对病毒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从机体中分离出了各种致病病毒,并且针对其抗原特征制备出各种疫苗,如天花疫苗的广泛应用已经在世界上消灭了天花,流感疫苗的应用保护了众多易感患者,或者使病程减短、症状减轻。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增强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但是,对一些变异较快的病毒,效果较差,往往疫苗的制备滞后于病毒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从其他动物变异传染到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人类以往对其一无所知,其威胁要比已知病毒来的更加凶险,如来自原始深林中的/埃博拉病毒0,前几年出现的/非典病毒0等。

我们的祖先创建的中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对于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和实践中可以说是非常超前和完整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的丰富知识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值得下大力气发掘的宝库。在历史上是中医最先使用特异性接种的方法来预防给人类造成惨烈伤害的天花,中国早在明朝就用接种/人痘0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并在民间形成习俗。其后被英国人借鉴,研究出/牛痘0接种预防,才有后来完全消灭天花的伟大成果。

中医疗法对病毒类感染通常称之为/外感风寒0或/瘟症0,前者指一般的病毒感染,如最常见的由EB 病毒类引起的感冒发烧,后者是引起广泛流行的高易感性病毒,如非典病毒,流感病毒,现在引起人类个体分散感病的H 5N 1病毒等。对于普通感冒病毒,人类已经有了充分的免疫性,但对于高易感性病毒人群中完全没有免疫性,极易造成大范围突发流行,而且这种病毒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过程也不为人知,处理极为棘手,我国2003年非典流行造成的人员损失和社会恐慌就是典型。

中医对于病毒类疾病的认识有独到之处,张仲景所著5伤寒论6就是其代表,书中对病毒类疾病的认识可以有全面、深刻、细微来描述,针对不同病情变化所采用的方法非常科学有效,所以每个对病毒感兴趣的学者不妨看看这本书,从中肯定收益匪浅。只是5伤寒论6的写作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条件、技术水平和表达方式,不能一对一的从字面上去认识所讲内容,必须用现代科学为基础,以筋膜学知识为透镜,认真领会书中所含/真谛0,也就是说会看字面背后的科学。5伤寒论6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类与病毒斗争的总结,也是我们有待发掘的宝库。

从筋膜学角度去理解中医对病毒类感染的治疗,粗浅的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措施:(1)解表,中医常用的解表组方如/桂枝汤0(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麻杏石甘汤0(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方中所用药物可以看出是通过发汗、抗过敏和降温对症处理的用药原则,方中的桂枝,麻黄,生姜,杏仁均有发汗抗过敏作用,石膏具有退烧作用。(2)刮痧等物理疗法,通过对表皮下乳头层造成可以接受的伤害性刺激(刮痧),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3)预

44 中华中医药学刊

防并发症和对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

3 中药抗肿瘤与抗衰老原理的筋膜学解读

3.1 中药抗肿瘤机制

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肿瘤作用。白芨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 g3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等等。从筋膜学角度推测,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异常分裂失控,相当于定向干细胞分化出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功能细胞,定向干细胞的分化又产生干细胞趋化因子,诱导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集中和穿过基底膜,补充定向干细胞的消耗。此过程的不断重复导致癌肿的增大,同时,如果大量的干细胞穿过基底膜就会导致基底膜的崩溃,干细胞与定向干细胞之间失去了基底膜的屏障,定向干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和定向分化因子将会在基底膜深层发生,我们所看到的扩散情况正是这种现象在局部的体现。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中肿瘤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血管生成机制被启动,可产生并释放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这些成分可在不同环节诱导邻近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新生的毛细血管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造成新的缺氧,使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增值进入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因此,结合筋膜学来看中药抗肿瘤机制可能相当于抑制定向干细胞不正常的分化和干细胞产生,阻断筋膜内的干细胞穿过基底膜向癌变定向干细胞转化,加强基底膜的稳定性。3.2 中药抗衰老机制

中药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减少细胞凋亡。研究发现益气方药和活血方药皆能减少衰老大鼠肝脏组织细胞的调亡,表明益气方药和活血方药均能促进衰老老大鼠肝脏组织的细胞增殖,抑制自然衰老大鼠肝细胞细胞凋亡。对此从筋膜学与功能系统的关系分析,人体的衰老过程是一个筋膜中干细胞储备逐渐耗竭的过程,因此,如何保持筋膜的正常状态,为功能系统不断地提供稳定的修复细胞源,并维持向功能细胞的正常分化,是保持人体具有较长生命周期(长寿)的关键。根据筋膜学理论可以猜测中药抗衰老机制之一有可能减缓筋膜中干细胞耗竭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4 从筋膜学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

根据筋膜学理论,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以下关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

4.1 中药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药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有些中药在体外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基于筋膜学中对肿瘤发生的提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筋膜内基底膜的附近的干细胞进行分离,探讨干细胞与基底膜在肿瘤抑制和转移的作用,揭示补气中药对筋膜基底膜通透性是否有作用。目前已发现H oechest 33342是一种可以与DNA 结合的荧光染料,在细胞周期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最近研究发现,某些癌细胞和干细胞可以将进入细胞的H oechest 33342排出细胞外,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将这些不着色的

细胞加以分离,现在已经从许多组织中分离得到了这种细胞,许多研究也提出了利用该方法分离干细胞的可能性。4.2 中药有效成分对机体微循环和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影响

中药尤其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其所含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所表现的综合作用。如对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研究发现可以明显扩张处于微循环障碍病理状态下的大鼠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那么可以进一步观察该复方对改善筋膜的微循环状况。可检测筋膜中促进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S OD 、ET 、NO S 等表达的干细胞变化来从筋膜学角度探讨中药机制。

4.3 新的中药作用机制假说的产生

目前的分子细胞水平筛选模型获得结果,对于评价药物整体药理作用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药物发挥治疗作用要受到机体整体调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筋膜是人体支持和储备系统,也是覆盖全身的支架,中药发挥作用必定对其也有所直接或间接影响,筋膜系统作为一种沟通/桥梁0,将中药作用传递或放大的形式对机体产生整体性作用,体现了中药整体性的特点。参考文献

[1] W ANG J un,DONG W ei-ren ,YAO Da-w e,i et a.l Fro m m eri d-i

an s and acupoi nts to self-superv i s i on and contro l s yste m:a hy -pot hesis of the 10t h fun cti on al s yste m bas ed on anat o m ical st ud ies of d i g i tiz ed v i rt ual hum an [J].Journal of Sou t hern M ed i calUn-i versit y ,2007,27(5):573-579.

[2] 原林,王军,王春雷,等.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

体监控系统新学说[J].科技导报,2006,216(24):85-89.

意大利科学家

发现可/燃烧0脂肪的蛋白质

意大利研究人员新发现了一种可/燃烧0实验鼠体内多余脂肪的蛋白质,有望为研制新型减肥药奠定基础。

意大利媒体报道说,这种名为/TLQ P-210的蛋白质是在老鼠大脑中发现的。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研究人员将该蛋白质从老鼠大脑中提取,并对一些雄性老鼠进行了实验。

研究人员首先为这些雄性老鼠喂食普通食物4天,然后给它们喂食含猪油的高脂肪食物。研究人员还将这些老鼠分成两组,分别向其大脑中注射包含/TLQ P-210或不含这种蛋白质的溶液。实验结果发现,与未注射/TLQ P -210的老鼠相比,注射了该蛋白质的老鼠体重增加幅度明显要小。

研究人员说,上述结果表明,/TLQP -210可加快老鼠的新陈代谢,因此喂食高脂肪食物也不会让它们发胖。但他们也指出,/T LQP -210在人体中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意大利研究人员的有关研究结果已在新一期美国5国家科学院学报6上发表。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_王军

42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药作用机制的筋膜学理论阐释 王军1 ,原林2 ,吴金鹏 2 (1.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摘 要:筋膜学是近10年来对中医经络研究中提出的生物医学研究新领域。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创新在于提 出了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遍布于全身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由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构成。对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以及该支架与各种功能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之为筋膜学。用该理论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作用机制;筋膜学;阐释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1-0042-03 T r aditi o nal Chi n ese Medi c ine Functi o n M echani s m Fasc i a ol o gy Theory Expl a nati o n W ANG Jun 1,YUAN L in 2,W U Ji n -peng 2 (1.S chool ofM ed ici ne ,Shenzhen Un i versit y ,Sh enz h en 518060,Guangdong ,Ch i na ;2.D epart m ent ofAnat omy ,Southern M ed i calU nivers it y ,Guangz hou 510515,Guangdong ,C h i na) A bstrac t :F asc i ao l ogy is i n t he past 10years on the m er i dian o f the proposed new fi e l d of b i o m edica l resea rch .The bas i c t heory of i nnovation i n th i s a rea is to propose a theo ry o f human body struc t ure of t he t wo syste m s :the hu m an body is spread over the body composed o f non-specific connec tive tissue scaffo l d support and reserve syste m and surrounded by t he stent and a variety of differenti a ted functi ons cells constitute a f uncti onal syste m structure .Support for non-spec i-f ic b i o log ical properti es of connec ti ve tissue and the stent and the relationsh i p bet ween t he va ri ous f unctiona l ce ll research ,wh i ch w e callF asc i o logy .In this pape r ,the theo re ti ca lm echan i s m o f ac ti on of Ch i nese m ed ici ne i s expla i ned and put for -wa rd the idea o f research . K ey w ords :trad iti ona l Ch i nese m edic i ne ;m echan i s m;fasc iao logy ;exp lai n 收稿日期:2010-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7CB5127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7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1464) 作者简介:王军(1970-),男,浙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临床 解剖学、筋膜学。 通讯作者:吴金鹏(1972-),男,河北人,博士后,研究方向:筋膜 学。E-m ai:l m icrokn @yah 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0f5178914.html, 。 中医临床用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逐渐发展出一 些更具针对性的应用理论,如中药性味功效理论、配伍理论、归经理论等,完成了对中药理论的系统化。与此同时,随着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引入,中药现代化研究日新月异。我们根据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及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在数字人研究中的发现,提出了/筋膜学0理论[1-2]。认为可将人体总的划分为两个系统:即由九大系统组成的功能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结缔组织软性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组成。筋膜学理论可在中药作用机制领域开辟崭新的研究思路。1 筋膜支架是中药作用的/广义靶点0 1.1 中药单体研究的困境 中药成分复杂,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是 单味中药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 的组合中药的作用对象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层次,由多因 素系统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疾病的发生大多是不同致病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整体功能紊乱的过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即整合调整作用。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节过程,涉及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多个层面。已有大量实验表明,中药对机体功能状态的调整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影响、调节血管组织,机体微循环,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抗衰老,改善内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等功能而实现的。而恰恰这些器官,细胞与筋膜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笔者认为一方面中药分子进入血液体液产生化学变化,改变内环境,筋膜结缔组织中感觉神经感受化学刺激,从而使微循环发生改变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药分子使一些细胞形态和功能、生命发生改变引起结缔组织中炎性,免疫识别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发生作用,激活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再一方面一些中药可诱生血液中多种细胞因子,有些中药甚至可能能同时诱导集中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有可能影响筋膜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而改善血管通透性而改变血液供应。 1.2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从方剂的层次来看,方剂是以作用到结缔组织中的微循环改变,如活血化瘀是很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其基本点就

石斛功效与中医理论

石斛功效与中医理论 一、石斛的基本介绍 石斛(shíhú),兰科石斛属的一种。附生植物,多生于树上或岩壁上。茎肥厚,成簇,圆柱形,上部稍扁,具节,节上生叶。叶扁平,近革质,花期有叶或无叶。石斛属约有1400种,主要产亚洲热带至大洋洲,其中约60种分布于中国南部,石斛便是较常见的种类之一。中国产的同属植物中,有不少种类的茎均可加工成药材“石斛”,多于夏秋间采收,晒干,切段生用。主要的有重唇石斛、细茎石斛、束花石斛、罗河石斛、美花石斛、细叶石斛、钩状石斛、广东石斛、叠鞘石斛和黑节草等,制成的药材在商业上还有金钗石斛、耳环石斛、马鞭石斛及黄草石斛之分。特别是黑节草是名贵的润喉剂。 二、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微寒。入胃、肾经。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强筋健骨。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痛干呕、咳嗽少痰等症。 1.滋养阴津 《中国药学大词典》称其“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说他善于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2.增强体质 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石斛内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实验证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3.补益脾胃 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人民称他为“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实验证实,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4.护肝利胆 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枫斗”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并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5.疏清虚热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分别记载“清胃除虚热,”“痔胃中虚热”。与普通清热药物相比,石斛所清的虚热完全是一种虚热,是以阴虚,热盛为特点的。药理实验表明,石斛能够显著的降低热盛家兔的发热高峰值和体温反应指数,缩短发挥热时间。

石斛泡水喝的功效

石斛泡水喝的功效 石斛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在不知不觉中石斛已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斛养生已经成为网上养生类的一个热门搜索词。那么石斛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在以前没有抗生素退烧的年代,新鲜铁皮石斛对小孩的的发热有特效作用,而且没有抗生素的副作用。对各种发烧引起的发热,只要将新鲜铁皮石斛捣烂和开水吞服,即可起到退烧作用,也可用于成人治虚火牙痛。那么,铁皮枫斗泡水喝有什么功效,怎么泡? 铁皮枫斗又称铁皮石斛,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圆柱型,高10--30厘米,粗3—8毫米,在民间,被誉为“救命仙草”药界的“大熊猫”。在我国约有七十多种,入药典的有铁皮枫斗、环草枫斗、黄草枫斗、金钗枫斗、马鞭枫斗等几个品种,其中铁皮枫斗为枫斗中的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 铁皮枫斗的药效成分主要是石斛多糖、石斛碱和总氨基酸等。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记忆力,补五脏虚劳,抗衰老,抑制肿瘤,改善糖尿病症状,抗缺氧,对放化疗以及夜生活、烟酒过度者有显著效果。 铁皮枫斗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用方法是泡水泡茶喝,泡茶:铁皮枫斗(真品)粉碎成末,3~5克/人/天,沸水冲饮,持续30天有特效。也可将铁皮枫斗加水煮30分钟以上使用,可循环食用。可清热滋阴,抗疲劳。 铁皮石斛泡水对孕妇的功效 妇女在怀孕后,由于生理上的特殊变化,原本营养身体的精血会转而用以养胎,对营养的需求大为增加。如果不能及时补益,会使精血不足,出现营养不良,影响胎儿发育。 有些妇女妊娠反应剧烈,口泛苦水,呕吐不止,也有属于火气上炎的;特别是妊娠后期,孕妇腹中如有一团火,出现烦热不适等症状,可以服用铁皮石斛养阴。石斛泡水喝的效果非常的好,而且石斛可以和其它药材一起泡水效果更加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简单的泡水方法: 材料:石斛6克,黄岑、莲须各10克,炒杜仲12克,升麻5克,桂圆肉6枚。 做法:先将石斛放入砂锅中,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30分钟,再将黄岑、炒杜仲、莲须、升麻另用纱布包裹,与桂圆肉一并放入,煎煮1小时,滤取汁;然后加入水煎煮1次,将前后2次的煎汁合并,分两次于空腹时温服,桂圆肉可以一并嚼食。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岁月中,也一直在与肿瘤作斗争,在漫长的时光里,总在追寻着如何战胜癌魔的法宝。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较为系统的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并积累了中草药防癌、治癌的丰富经验。 从中医角度上讲,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筋骨、五官诸窍,都是通过经络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连,身体上任何局部的病变都影响到全身;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体表的病理变化涉及到内在脏腑。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从整体观念出发,肿瘤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属于病理产物,不是突然起病或无中生有,而是在人体内部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来的。古代医家关于肿瘤发生的病因理论和病机学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抗肿瘤药物分成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利湿祛痰类、软坚散结类、以毒攻毒类、扶正培本类等。 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药与肿瘤的斗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癌物质和方法,中医中药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逐渐被深入发掘和明了,为推进人类抗肿瘤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中医中药抗癌作用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引人注目的课题。以往多从消除肿瘤这一角度来寻找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抗癌治疗中重视了研究中医、西医在抗癌治疗中各自的特点,发挥了中医所长,使癌肿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相关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也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类药物,即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癌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如:马蔺子及马蔺子甲素、莪术与莪术醇、榄香烯、斑蝥及斑蝥素、冬凌草及冬凌草素、青黛及靛玉红、藤黄及藤黄酸、苦参碱、蟾素、鸦胆子油、三尖杉酯、喜树碱等。 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如刺五加、木耳、香菇、猪苓、茯苓、云芝多糖、黄芪、人参、淫羊藿、薏苡仁等均属此类。其中有些药物的多糖类成分是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有的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所识别,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功能,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象黄芪、人参、淫羊藿等药物及其所组成的复方则类似于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又称适应原样作用,通过作用于机体相对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石斛的作用与功效

石斛的功效: 石斛的功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石斛的作用: 石斛原植物 1、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石斛的食疗价值: 兰科草本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等多种石斛的茎。产于西南和广东、广西、安徽等地。多在秋季采收,干燥切段,或鲜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参考]含石斛碱等生物碱,粘液质、淀粉等。 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强新陈代谢、抗衰老等作用。 [用途]用于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肾阴不足,视物昏花。 [用法]一日10~15g,鲜品可用30g。煎汤,泡茶,煎膏滋。 [附方] 1,石斛麦冬茶:石斛、麦冬、谷芽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饮。本方以石斛、麦冬养阴清热、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于阴虚胃热,呕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2,石斛蔗浆饮:石斛30g,甘蔗500g。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捣,绞取汁液。两汁混合。频频饮用。 本方以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甘蔗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热伤津液,烦热口渴,舌红少苔。 3,石斛杞菊汤:石斛、枸杞子、女贞子各15g,菊花10g。煎汤饮。本方以石斛、菊花养阴清热、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补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虚,目昏眼花,视力减退。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1.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 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当归等同用; 月经后期,1~2 个月1 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 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 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 属于风热 者,可与菊花、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 用于胃炎之上、吐酸烧心等证,可与、木香等同用。 2.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熟地黄的功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纲目》? 2、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李杲)?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张元素)? 5、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6、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熟地黄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石斛的九个功效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铁皮石斛的九个功 效 铁皮石斛药用历史悠久,药用成分既丰富又均衡,能治疗多种疾患,那么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跟花卉大全一起了解下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铁皮石斛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健脑名目、补五肺之虚劳的神奇功效,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是对增加免疫力、抗衰老、防治癌症、治疗糖尿病和萎缩性肺炎有着确切疗效,对烟酒过度、劳累过度、夜生活过度、用眼用脑过度、声带嘶哑等恢复有特殊疗效。 1、滋养肌肤的功效 人体进入中年后,由于体内的阴液日益减少,从而加速了皮肤老化,使之变黑或变皱。铁皮石斛含有的黏液质,对人体皮肤有滋润营养作用。 2、增强免疫的功效 铁皮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铁皮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铁皮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3、抗肿瘤的功效 铁皮石斛对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的某些细胞有杀灭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临床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4、促进消化的功效 铁皮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称谓“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铁皮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铁皮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5、抗风湿的功效 人进入中年以后,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铁皮石斛能够滋养阴液、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流利关节、增强抗风湿的效果; 6、保护视力的功效 石斛具有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作为养护眼睛的佳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石斛对防治老年白内障和保护少儿视力有明显效果。 7、降低血糖血脂的功效 铁皮石斛功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临床研究表明,铁皮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血正常;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8、抗衰老的功效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41325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xx 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 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主治热病温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血热吐衄,以及疮疡疖肿,胎动不安等。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 ① xxxx(《伤寒论》):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②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疗湿温身热;③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 黄芩、连翘、大黄、山栀、杏仁、枳壳、桔梗、薄荷、甘草,治疗肺热咳嗽。 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发热,痢疾,及肺、肝胆、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黄芩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许多清热解毒名方中都有使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xx 素等成分。 1.黄酮类: 黄芩含黄酮类成分,计有40 种黄酮。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尚有汉

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白杨素、千层纸素 A、千层纸素A 一7—0 —葡萄糖醛酸苷、二氢黄芩苷、5, 8 一二羟基6, 7-二甲氧基黄酮等。 2.其他: xx还含怜谷甾醇、苯甲酸、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一)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保护骨质 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黄芩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l 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能抑制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对过敏介质SRS-A和组胺的释放,抑制了过敏反应。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苷和其他黄酮类成分。因而黄芩对动物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缓解作用,并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二)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 本品对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本品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三)利胆、保肝和降脂 本品可促进家兔胆汁分泌,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有显著的保肝作 用。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 AST显著下降。 黄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并能抑制

石斛的功效与禁忌

石斛的功效与禁忌 石斛的功效和作用 1、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石斛的禁忌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了。一般情况下,服用石斛能够很好的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对于降低血压还有血脂功效都非常的不错。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在将石斛泡水喝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具体的副作用如下: 石斛对于身体的好处很多,并且功效也比较的奇特,所以在

市场上并不是货源充足,也被称之为千金草。另外,服用石斛也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的,但是对身体的伤害并不明显,同时毒性也比较低。 在平时服用石斛或者是将石斛泡水喝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使用量。如果过量的服用石斛很容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例如惊厥。 另外,石斛具有敛邪的作用,令邪气没有办法发散到体外,所以说如果身体患有温热性质的疾病,那么千万不能够过多的服用石斛,否则不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石斛的食用方法: 1,石斛麦冬茶:石斛、麦冬、谷芽各10g。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以石斛、麦冬养阴清热、益胃生津,谷芽消食和中。用于阴虚胃热,呕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2,石斛蔗浆饮:石斛30g,甘蔗500g。石斛煎水取汁;甘蔗去皮,切碎略捣,绞取汁液。两汁混合。频频饮用。 本方以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甘蔗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用于热伤津液,烦热口渴,舌红少苔。 3,石斛杞菊汤:石斛、枸杞子、女贞子各15g,菊花10g。煎汤饮。 本方以石斛、菊花养阴清热、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补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虚,目昏眼花,视力减退。 石斛适用人群: 1.日常滋阴保健、轻身延年 2.女性美容、滋养皮肤

中药石斛药性有哪些呢

中药石斛药性有哪些呢 石斛正是属于中药材当中的一种,其实在生活当中非常的普通,石斛的利用价值也极其的丰富,石斛对于滋阴壮阳,养肾养血功效非常好,关键在于选择这个药材的价格非常的便宜,也不用担心价格高了购买,大家花费不起,其实石斛不仅仅当做药材来使用,而且还可以和很多的食物来食用,那么这个中药石斛药性到底是多少作用有哪些呢! 药材石斛作用有哪些 1、滋养阴津:《中国药学大词典》称铁皮石斛“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善于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2、增强体质:铁皮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铁皮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3、补益脾胃:铁皮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称谓“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铁皮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 4、护肝利胆:铁皮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石斛”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病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5、强筋降脂:人进入中年以后,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铁皮石斛能够滋养阴液、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流利关节、增强抗风湿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铁皮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6、降低血糖:铁皮石斛功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临床研究表明,铁皮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着降低血糖水平,使血糖恢复正常。 7、抑制肿瘤:铁皮石斛对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细胞性白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解表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巅顶头痛。 藁本:同上。 防风:祛风解表,皮肤瘙痒,祛风湿,止全身之痛。 荆芥:祛风解表,皮肤瘙痒,透疹,炒碳止血。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心,脾,肾)。 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发汗解表量不宜大,不宜久煎,热服;水肿,量大,冷服。)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细辛:发散风寒(较强),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窍。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小儿肝风内动。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肺,平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慢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升麻: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表证风发热,项背强痛,透疹,生津止渴,健脾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风寒风热皆可,常做辅助药。 清热药 石膏:肺热咳喘,胃火上炎,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滋肺阴而除燥热,胃热口渴,滋肾阴。 芦根:泻胃热生津止渴止呕,清肺热祛痰排脓,湿热淋证水肿。 天花粉:胃热口渴,肺热燥咳。 淡竹叶:清热除烦,清心火,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夏枯草:泻肝火,消肿散结。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清肺热,安胎。 黄连:清心肝胃之热,燥脾胃大肠湿热。 黄柏:清肝胆大肠膀胱及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入肾经退虚热。 穿心莲:清下焦湿热,擅清肺胃之热,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铁皮石斛药理分析

铁皮石斛的药理分析 1、历代医学对铁皮石斛的记载 历代名医各有论述:其性味:甘淡微咸。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本经》: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弱,强阴,久服厚肠胃。 《纲目》:甘淡微咸,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巳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甘芳降气。 《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健阳,补肾积精。 《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本草纲目》: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膝软弱,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冶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道家典籍《道藏》: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从、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 清代名医赵恕轩《本草纲目拾遗》赞铁皮石斛为:“滋阴补益珍品”,“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智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2、现代科技对铁皮石斛的认证 1985年,中山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具有增强T细胞、B细胞、NK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对治疗鼻咽癌、何杰金病、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多种癌症

有非常好的疗效,是一类前景可喜的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作为新的抗癌药物。1992年,福建中医学院研究发现,铁皮石斛有抗衰老功能,能大幅度提高动物体内SOD(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水平,从而增强其抗衰老的功能,李时珍所言的“轻身延年”得到了现代科技的验证。 1993年,浙江医科大学进行药理测试证实,铁皮石斛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刺激唾液分泌、抗疲劳、耐缺氧等方面的作用。 1996年,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铁皮石斛多糖能显著提高外周白细胞数和促进淋巴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强有力地清除实验条件下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的加入所引发的副作用,因此它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类免疫增强剂。 2000年,经浙江卫生防疫站检测表明有辅助抑制肿瘤的作用。 3、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性平,味甘,无毒。强阴、健胃、清热生津,润肺清咽利喉,补肾益精、清肝明目、益智 久服,厚肠胃,逐皮肤邪热,去面黑、好颜色、轻身延年。 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癌、抗炎、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防治眼疾。铁皮石斛经过国家药检局检验中心分析,主要的成分为石斛多糖、石斛碱、石斛酚、石斛胺,总氨基酸,还有特殊的菲类、联苄类抗癌成分。其中石斛多糖含量高达22%,经药理实验证明,铁皮石斛的药用成分能够滋阴、补五脏虚痨、厚肠胃、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糖、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记忆力;迅速恢复体质,抗氧化、抗衰老,促进胃液分泌而助消化,特别是石斛多糖能显著提高病人白细胞数量,对肿瘤细胞有很好的抑制功效退热止痛等药理作用。 4、人体阴虚的主要表现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 心阴虚——心悸盗汗、失眠健忘、舌红少苔

石斛副作用

石斛副作用 石斛副作用有哪些,石斛怎么正确食用副作用最小?医学上的副作用也称副反应,是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属于治疗目的以外的作用,且可引起一定的不适或痛苦,称为副作用。石斛能够为人体从内到外身体的各个重要的器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既然铁皮石斛这么好,那么多石斛有副作用吗?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一 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石斛之极品,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中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铁皮枫斗,又名枫斗。 《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纲目拾遗》有:“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多量的石斛碱、多糖等。石斛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消除肿瘤,抑制癌症等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研究证明,铁皮石斛中富含的石斛多糖能起到增加人体白细胞的功效。铁皮石斛性甘、温平、无毒,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常用肉类炖食,有补虚健体之效。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气短、盗汗等,对肾虚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疗效,也是老年体弱者的滋补佳品。所以说铁皮石斛本身是无副作用的! 铁皮石斛副作用不明显,毒性很低.临床认为“甘平无毒”。中毒剂量的石斛可引起惊厥, 阿密妥钠可解其毒,临床曾有应用石斛致过敏性皮炎的报告。宜忌: 本品能敛邪, 使邪不外达, 所以温热病不宜早用本品;其又能助湿, 如湿温尚未化燥者忌服。 铁皮石斛的食用量 铁皮石斛食用量取决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人身体情况不同,每日的铁皮石斛食用量也不同,健康与亚健康人的每天服用量鲜品一般在10-20克即可,干品(铁皮枫斗)的服用方法(建议每日用量3-5克,首次服用十日内剂量可在5克以上):病人用量则视疾病严重程度、所处治疗阶段、病程长短、病人体质、症状明显程度、年龄、季节等因素而定,一般每天服用量干品要在4-5克之间,每天的用量可分2到3次吃完。

常见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参的根,和我国人参可谓是一母同胞,血缘很近,但药效有所不同,最大的优点是温补效果佳,不会出现流鼻血一类的上火症状。那么,西洋参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呢? 西洋参的功效: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花旗参,疗效显著。花旗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3、提高免疫力: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4、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 5、治疗糖尿病: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和脂肪代,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西洋参的作用: 1、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 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 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 古语云: “西洋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故补而不燥是花旗参的特别之处. 2、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3、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 4、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 5、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 6、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代的作用; 7、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8、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 9、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性凉味甘,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确是进补强身的上佳之选。 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西洋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同时,花旗参还可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强壮剂具有抗疲劳、强壮体魄作用。补益剂具有补充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抗应激能力具有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预防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石斛又名石斛兰,为兰科石斛属植物。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应用】 1.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用,15~30g。 增强体质 1、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 2、石斛内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实验证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补益脾胃 1、脾胃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重要作用,是营养的源泉,因此营养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功能。 2、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人民称他为“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 3、现代实验证实,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护肝利胆 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枫斗”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并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 清虚热 1、虚热,表现为身体疲乏无力,头晕眼花,面色潮红、心悸心慌、咳嗽少痰、失眠健忘、小便黄赤、舌红、脉细等一组症状。 2、《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分别记载“清胃除虚热,”“痔胃中虚热”。与普通清热药物相比,石斛所清的虚热完全是一种虚热,是以阴虚,热盛为特点的。药理实验表明,石斛能够显著的降低热盛家兔的发热高峰值和体温反应指数,缩短发挥热时间。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简介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本品入药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石斛别名林兰、杜兰、吊兰花。其主产于我国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每年秋季采挖。炮制后晒干入药。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胃、肾经。胃溃疡可以吃石斛。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功效主治: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强筋健骨。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 痛干呕、咳嗽少痰等症。 2.中药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石斛的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胃 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3.中药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石斛的作用:石斛原植物 1、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 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 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4.用药用量:常用量:干品每日6~15克;鲜品每日15~30克。煎汤或入丸散。 5.石斛妙方应用: 1.石斛汤:石斛10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主治热病引起的口舌干燥、肺燥咳嗽以及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