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牙菌斑的概念、牙菌斑分类,牙菌斑的成分;口腔正常菌丛类型和成员。

熟悉:牙菌斑的形成,熟悉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

了解: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教学内容】

一、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生态系,生态学,微生态学,口腔生态系。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制因素。

二、牙菌斑

概念,牙菌斑的形成,牙菌斑分类,牙菌斑的成分。

三、口腔正常菌丛

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类型,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四、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牙菌斑、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牙菌斑生物膜

二、思考题

1.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描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3.变链球菌群的致病因子和致病因素是什么

4.口腔菌丛的类型、口腔链球菌属的分类。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

【目的要求】

掌握: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唾液、龈沟液、牙菌斑的生物化学,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代谢。

熟悉:牙周组织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糖的合成代谢;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了解: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糖的合成代谢

【教学内容】

一、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

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无机和有机成分,牙釉质表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多糖,口腔粘膜基底膜的生化特征、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

二、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龈沟液的化学组成,唾液、龈沟液的生物作用和临床意义。

三、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牙菌斑的化学组成,主要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四、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

生物矿化的种类,钙、磷、氟与生物矿化。

五、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牙菌斑pH测定,细胞外多糖测定,内毒素测定。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羟磷灰石晶体生物矿化、牙石

二、思考题

1.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是什么

2.唾液的成分组成及作用。

3.EMP途径和HMP途径有何不同其关键酶是什么

4.生物矿化的种类。

5.牙釉质与牙本质矿化的机制是什么

6.氟的矿化作用有哪些

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的概念,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熟悉:分子遗传学基础知识,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了解:牙周病相关细菌特异核酸检测法,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教学难点】

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教学内容】

一、分子遗传学基础

核酸的组成、分布及基本化学结构,DNA的复制,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调节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分子克隆材料与方法: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

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特异核酸的检测: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三、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四、分子生物学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

五、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

二、思考题

1.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2.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3.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第四章口腔免疫学

【目的要求】

掌握:引起口腔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参与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口腔免疫反应;口腔感染与免疫病的概念与成因;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熟悉: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口腔移植免疫。

了解:口腔免疫学诊断与技术。

【教学难点】

口腔感染与免疫病的概念与成因。

【教学内容】

一、口腔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1.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2.口腔特异性免疫:抗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口腔免疫反应

二、口腔常见病与免疫

口腔感染与免疫:疾病概念,成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口腔移植免疫:移植类型,发生机制,移植免疫反应类型,

牙移植免疫,骨移植

三、口腔免疫学诊断与技术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口腔免疫反应口腔特异性免疫

二、思考题

1.口腔感染与免疫概念、成因。

2.口腔免疫系统

3.龋病、牙周病的免疫

第五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牙槽骨的生物学特点。

熟悉:生物学与力学因素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了解:骨组织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生物学与力学因素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教学内容】

一、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

牙槽骨的组织学特点,牙槽骨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点,牙骨质与骨组织的联系,研究骨组织代谢的意义。

二、骨改建的细胞学基础

成骨细胞的来源、归宿、特点及功能,破骨细胞的来源、鉴定、特点及功能,骨细胞的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三、影响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前列腺素与骨改建,第二信号系统与骨改建,影响骨改建的重要调控因子IL-1、TNF、TGF-β1、IGF、FGF。

四、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机械力影响细胞行为的论据,机械力影响骨改建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思考题】

1.牙槽骨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点。

2.机械力影响骨改建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机理是什么

3.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第六章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口腔肿瘤细胞;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熟悉:牙齿相关细胞。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唾液腺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口腔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2、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牙齿相关细胞、唾液腺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口腔肿瘤细胞

三、口腔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1.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2.口腔干细胞研究。

3.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

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参考书籍

张筱林.口腔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樊明文.口腔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王翰章.口腔基础医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周学东,肖晓蓉.口腔微生物学.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陈谦明.口腔分子生物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郭伟.口腔临床免疫学.

口腔基础医学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基础医学系 <口腔基础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医学本科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基础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86学时(62讲/124习) 学分:12学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基础医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及口腔生物力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口腔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听课、绘图、实习操作、观察标本、自学、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基础医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内容要求: 口腔解剖生理学篇 一、牙体外部形态

掌握恒牙的外形特点。 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了解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二、牙列、牙合与颌位 掌握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掌握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熟悉牙列的分型,牙列的大小。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掌握牙合的建立。 熟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掌握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掌握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熟悉下颌在前伸、后退以及侧向移动状态下的咬合接触特征。 熟悉正常牙合的概念。 口腔组织病理学篇 一、牙釉质、牙骨质 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 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二、牙本质、牙髓 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三、牙周组织 掌握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组织学结构及牙龈的表面解剖。 熟悉牙周韧带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和牙龈的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 四、牙发育 掌握牙板、牙胚的发育及牙胚发育各个时期的组织学特征。 掌握牙板的结局及牙胚异常发育所产生的主要畸形。 五、颌面部发育 掌握面部、腭部发育的正常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异常。 掌握舌、涎腺的发育步骤及发育异常。 六、颌面部肿瘤和瘤样病变 掌握牙龈瘤、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变化。 熟悉骨化纤维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病理变化。 了解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肿瘤情况。 口腔生物化学篇 一、牙体组织生物化学 掌握正常牙体组织生物学作用。

(完整版)口腔科学--口腔医学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使用」 前言 本教学大纲是按照按"三基"的要求,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第六版《口腔科学》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次大纲以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对血管瘤和 脉管畸形章节的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 学时数为24,见习学时数为12。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 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在口腔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 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密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 培养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听课、见习和实习完成教材大纲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2019级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2019级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口腔修复工艺(100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以上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培养面向 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 口腔医学技士义齿成型制作工义齿模具工 口腔医学技士、口腔修复工义齿成型制作工、义齿模具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义齿加工机构、口腔医疗设备与材料销售企业等,培养从事义齿修复、加工及矫治器制作、相关产品销售与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具有医学伦理观念。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与口腔修复医师和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协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企业文化与管理,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口腔修复机构的工作。 (5)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知识及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能进行口腔修复

体制作,并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完成口腔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 (2)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知识,具有口腔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能力。 (3)熟悉口腔工艺设备知识,具有正确使用口腔工艺设备和器械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养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4)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有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审美能力。 (5)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所需的雕刻与色彩学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能力,能制作满足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口腔修复体。 (6)熟悉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7)具有口腔各类矫治器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 (8)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体及相关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学校引入优质公共基础网络课程,由学生利用第一至第四学期的课余时间集中进行学习、考核,课程包括历史、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必修课和限定必修课,具体的学习计划及内容由教务科另行制订。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选修课主要包括各类人文素养、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各种证书考前培训课程,以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具体安排详见附表3:任选课安排表。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 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 经济政治与社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 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口腔护理专业

口腔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护理学(Nursing of Stomatology) 课程号(代码):50302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16 学分:1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护理学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口腔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与实用技能于一体的实用性护理学科。本课程通过对牙体解剖、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护理、口腔修复科护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讲授,结合口腔护理中所使用的实物教具、以及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口腔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熟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备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讲授与启发提问相结合,深入浅出,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口腔护理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认识与掌握,并适当介绍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录相观摩、课堂讨论、自学、教师辅导等形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 (一)大课讲授部分 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体解剖生理学 前言;牙的演化;牙演化的规律。 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牙的外部观察*;牙的内部观察*;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停留的久暂分类;牙的功能。 第二章口腔预防保健 第一节龋病的预防 龋病的流行病学(龋病的相关指数*、龋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龋病现场

调查及护理);龋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的检测、预防措施及方法)。 第二节氟化物与龋病 氟的防龋机理*;氟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预防网点防龋法的护理。 第三节窝沟封闭 适应症;作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 第四节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疾病指数*;牙周疾病流行特征及有关因素;牙周疾病的预防*;牙周现场调查的护理;预防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 第三章口腔内科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龋病 龋病的病因;龋病的分类;龋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特征;龋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窝洞分类法;牙体修复术的定义及术后健康指导;龋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龋病的护理措施;牙体修复术的术后健康指导。 第五节牙周病 牙周病的定义;牙周病的分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周病的常规治疗方法;牙周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牙周病的护理措施。 第六节口腔黏膜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第四章口腔修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牙体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体缺损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修复体类型(嵌体,全冠,桩冠的定义)。 第三节牙列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列缺损定义*;病因;不良影响;修复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固定义齿修复学基础 固定义齿的定义*;特点;固定义齿的构成和类型;固定义齿的适应第五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基础 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范围*;可摘局部义齿的构成和作用 第六节各类修复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固定义齿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视觉神经生理学 教学大纲

《视觉神经生理学》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医学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 教务处印制 2013年9月15日

一、课程简介

二、学时分配表 三、内容 视觉神经生理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宗旨是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特殊现象和熟悉视觉的形成机制。内容包括视觉的二元学说、色觉、视觉的空间和时间分辨、视知觉的研究方法、视野学、视网膜结构、视觉的视网膜机制和视觉的中枢机制、临床视觉电生理等。 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 2. 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 3. 视知觉常用的研究方法。 熟悉: 1. 视觉生理的研究进展; 2. 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3.Weber’s法则及其应用。 了解: 1. 神经科学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目标; 2.视知觉的经典研究方法、改良研究方法; 3. 感觉光强度的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 [重点] 1. 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 2. 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 {难点] 1. 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2. 视知觉常用的研究方法; 3. Weber’s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视觉心里物理学和视觉神经生物学的概念 第二节视觉形成相关解剖详细讲解 1.视网膜 2.视路和视觉中枢 第三节视觉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形态学方法 2.生理学方法一般讲解 3.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四节视知觉方法 1.经典的视知觉研究方法 2.改良的视知觉研究方法 3.信号监测理论重点讲解 4.Weber法则 5.感觉光强度的测量 [教学方法]使用视觉神经生理学CAI课件 一、课堂讲授视知觉的经典研究方法、改良研究方法,感觉光强度的间接和直接测量 方法。视网膜和视路的解剖结构,绝对阈和差别阈的概念,视知觉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Weber’s法则及其应用 二、理论与实际图片联系(举例) 第二章视觉的视网膜机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完整word版,口腔材料学个人整理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一、口腔材料的分类 1、按性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2、安用途分: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填充材料,粘结材料,种植材料,齿科预防保健材料 3、按接触方式分: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直接与口腔接触材料(表面接触材料,外部接入材料,植入材料) 4、按应用部位分:非植入人体材料,植入人体材料 二、口腔材料的标准化组织 fdi 国际牙科联盟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06 dentistry 国际标准化组织牙科技术委员会 tc99 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7,12 三、材料的性能:生物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 (一)生物性能 1、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在特定应用中,材料产生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取决于材料与宿主组织间的反应。 要求:材料有生物安全性,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协调。 2、生物安全性(biological safety)材料制品具有临床前安全使用的性质。 要求:对人体无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在人体正常代谢下保持稳定,无生物退变性,代谢/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易被代谢。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第一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二组:主要检测材料对集体的全身毒性作用及局部植入区组织的反应;第三组:临床应用前试验。 4、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lity):指材料的物理机械化学性能使其在应用部位行使功能。 (二)化学性能 1、腐蚀:(corrosion)材料由于周围环境的化学侵蚀而产生的破坏/变质。 分为湿腐蚀:(电化学腐蚀);干腐蚀:(高温氧化) 腐蚀的形态:均匀腐蚀,局部腐蚀。 变色:腐蚀发生的初级阶段,表面失去光泽或变色。 2、扩散:物体中原子分子向周围移动。 吸附:固液态表面的分子原子离子与接触相中的分子离子原子借静电力作用范德华力所产生的吸附现象。 1)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化学反应所引起,有选择性,更牢固。 2)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引力引起,无选择性。 吸附是表面效应,不影响内部。 吸水值:Wsp=(m2-m3)/V 溶解值:Wsl=(m1-m3)/V 3、老化:材料在加工,储存,使用过程中,物化性能,机械性能变坏的现象,主要针对高分子材料。 机理:自由基作用,外界环境使分子链产生自由基,引起分子链降解,交联,引起老化。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腔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1 (理论课20学时,见习课1学时),1.5学分 、前言 《口腔科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错牙合畸形、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与预防,树立口腔局部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外表形态。 二、熟悉乳牙列及恒牙列。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四、熟悉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了解它们的协调关系。 五、了解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熟悉上下颌牙齿的神经分布。

七、颌面部的部分解剖生理内容,放在后面有关章节结合讲解及参考用。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三、重点讲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 四、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牙齿的标识与书写。 五、介绍颌面部动静脉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六、重点讲解上下颌牙齿的感觉神经分布。 七、学习口腔局部麻醉时,参考三叉神经及其分支;讲口腔颌面部感染时,参考咀嚼肌及其附着,颌面部静脉的特点及静脉与颅内的通道;学习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参考颌骨与咀嚼肌,讲涎腺常见疾病时,参考诞腺解剖;讲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时,参考颞下颌关节解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特殊检查方法及其他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常用的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二、一般介绍牙齿及牙周组织检查重点与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见习时介绍、VCD 多媒体演播。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目的要求】 一、熟悉口腔卫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及洁治术。

口腔设备学

1、口腔设备的分类 (一)按主要功能和使用方向分类 1、口腔基本设备 2、口腔临床设备 3、口腔修复工艺设备 4、口腔颌面外科设备 5、口腔影像成像设备 6、口腔专业教学设备 (二)按结构原理分类 1、机电设备 2、光学设备 3、超声设备 4、x线设备 (三)按设备的精密贵重程度分类 1、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2、贵重仪器设备 3、一般仪器设备 2、口腔设备管理的具体任务 (1)建立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协调控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口腔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2)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掌握设备供求信息,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为口腔医院提供必需和性能优良的技术装备,以满足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3)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做到设备的数量准确,账目清楚,账账相符,供应即使管理严格。 (4)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闲置,积压和浪费,千方百计提高设备的利润率。 (5)做好设备的准修、保障和零配件的补充,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努力提高完好率。 (6)研究、探讨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办法,做好经济管理工作。 3、口腔设备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哪几项? (1) 计划编制与审批制度(2)采购、验收及仓库管理制度(3)设备技术检察制度(4)设备性能精确度鉴别制度(5)设备仪器使用操作规程(6)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制度(7)技术安全制度(8)事故处理制度 (9)设备的领用、赔偿、报废制度10)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考核制度等 4、口腔综合治台的基本功能 (一)口腔疾病治疗功能(二)排湿、清洗、干燥功能(三)提供清洁无菌的工作环境功能 (四)为患者提供可靠舒适的支撑及体位变换功能(五)为医生提供最佳操作体位功能六)控制功能 (七)信息处理功能(八)环境保护功能(九)美学功能(十)技术经济性能 5、口腔综合治疗机工作原理 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产生压力为0.5mpa~0.7mpa的压缩空气以供机头使用,打开地箱控制开关,水源、气源及电源均接通,打开冷光手术灯电源开关即亮,拉动器械盘上的三用枪机臂,分别按动水、气按钮。可获得喷水和喷气,若同时按动水、气按钮,可获得雾状水,以满足治疗的不同需要,拉动器械盘上的高速或低速手机机臂,踩下脚控开关,压缩空气和水分别经过气路系统和水路系统的各控制和阀到达机头,驱动涡轮旋转,从而带动车针旋转,达到钻削牙的科目的。车针旋转的同时有洁净的水从机头喷出,以降低钻削牙时产生的温度,放松脚控开关,机头停止旋转,医生可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高速或低速手机。 6、口腔综合治疗机维护保养事项 (1)定期检查电源、电压、水压和气压必须符合本机工作要求管理必须通畅 (2)吸唾器和强吸器在每次使用完毕,必须吸入一定量的清水(至少两杯),以清洁管路负压发生器等组件,防止其堵塞和损坏。 (3)每月治疗完毕都应用洗涤剂清洗痰盂,不得使用酸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洗涤剂,以防止损坏管道和内部组件。(4)使用涡轮手机前后,应将其对准痰盂,转动并喷雾1s~2s,以便将牙科手机尾管中回吸的污物排出。 (5)器械盘的设计载荷重一般为2kg左右,切记勿在器械盘上放置过重的物品,以防破坏其平衡,造成器械盘损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设备学Equipments in Stomatology 课程号(代码):503045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6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设备是口腔医学的物质基础。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口腔设备的产生、发展、装备、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其相应的技术与口腔医学发展的关系。其基本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理工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开设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熟悉口腔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常用的口腔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实践中对设备的装备、操作与保养的动手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后期阶段,总学时36学时。讲习比例为2:1。其内容既强调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注意介绍现代口腔设备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方法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实习、见习等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常规口腔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筹建口腔诊所设计与装备的能力。 基本教材《口腔设备学》(张志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全国六大院校协编教材。 本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部分,大纲的先后顺序和内容,主讲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内容 概论 教学内容 讲解1、口腔设备学简介及学习方法 2、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史、现状及展望 3、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 自学口腔修复设备、口腔放射设备以及口腔电子设备的进展 要求 掌握1、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简史、现状 2、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康复医学》是一门介绍康复医学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和认识康复医学的专业课教材。其课程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等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为必须了解和学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护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的规培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紧紧围绕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面。通过不同层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通过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康复的定义、对象、领域,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基本原则,能够把握康复、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残疾、残疾人的概念,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疾病和残疾的三级预防等内容。熟悉康复的方式、基本对策、基本观点、主要方法,熟悉康复医学的内容、重要性;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功能和组成、躯体的运动生理及制动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康复的团队及康复价值观、残疾的预防、功能恢复及代偿的基本理论等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理解康复医学的系统知识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第二部分康复评定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肌力的概念、徒手肌力评定的方法,肌张力的概念、肌张力异常的类型以及肌张力异常的主要表现,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常用的评定方法,以及平衡、协调、ADL、失语症、构音障碍感觉、疼痛的常用评定方法等内容。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熟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分析,协调运动障碍平衡障碍的表现特征、评估方法;熟悉ADL、Barthel指数及FIM指数测定的内容;熟悉躯体感觉、疼痛的分类等内容。了解康复评定学中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等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康复评定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对常见的评定结果进行临床意义的判定,为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 通过第三部分康复技术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概念,肌力训练的原则,作业治疗的定义,康复工程的定义,言语、语言的概念;掌握传统康复的定义,康复医学中医患关系的特点等内容。熟悉物理疗法的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Stomatology)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总览 (4) 三、课程各论..................................5绪论..........................................5口内系统.. (6) 口外系统 (7) 修复正畸系统 (12)

课程简介 口腔科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器官(牙齿、牙周、牙槽骨、颌骨、唇、颊、舌、腭、口底、涎腺、颞下颌关节等)各组织器官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分科。

课程总览

绪论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名称,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2.熟悉:①牙齿的数目、名称及牙位记录 ②舌背乳头的名称和作用 3.了解:①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重点、难点】 ①常用解剖标志 ②牙齿、牙周组织的解剖、组织结构【教学内容】 ①口腔功能 ②口腔解剖生理 ③颌面部解剖生理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口腔常规检查 ②病历书写规范 2.熟悉:①颌面部常规检查 3.了解:①特殊检查 ②影像学检查 【重点、难点】 ①口腔常规检查项目 ②牙位的书写 【教学内容】 ①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方法 ②特殊检查 ③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②口腔卫生 2.熟悉:①爱牙日的日期。 3.了解:①口腔保健。 【重点、难点】 ①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 ①口腔卫生 ②口腔保健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2.熟悉:①龋齿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②急性根尖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3.了解:①四环素牙 ②楔状缺损 【重点、难点】 ①龋病的发病原因; ②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教学内容】 ①重点讲述龋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讲述龋齿的治疗方法。 ②重点讲述急性牙髓炎、根尖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讲述其发病原因及 治疗方法。 ③一般讲述牙齿的非龋性疾病,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等的临床表现。 ④简要介绍干尸术和根管治疗术。 第五章牙周疾病 【教学学时】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①慢性龈缘炎 ②慢性牙周炎

最新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学教学大纲教案 (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 前言 口腔设备是医学技术装备的组成部分,是指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具有显著口腔医学专业技术特征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的仪器设备的总称。口腔设备学是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口腔材料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口腔设备的产生、发展、装备、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其相应的技术与口腔医学发展的关系。其基本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理工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开设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熟悉口腔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常用的口腔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工作实践中对设备的装备、操作与保养的动手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教学的中期阶段,总学时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习12学时。开设为必修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对所学设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内容既强调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注意介绍现代口腔设备学发展的新知识、

新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自学、实习,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能 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 有独立进行常规口腔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筹建技工室 设计与装备的能力。 教材 《口腔设备学(第三版)》张志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 教学内容实验课学时理论课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四章:口腔医疗设备与医源性感染0 2 第二章: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0 2 第三章:口腔设备管理0 2 第六章:口腔综合治疗台0 2 第七章:口腔临床设备0 2 第八章:修复工艺设备12 10 第九章:口腔医学图像成像设备0 2 第十章:口腔技工所的设计与装备0 2 合计 12 24 第一部分:理论课(28学时)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 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 (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 (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离子通道:(2课时) (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 (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 (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 (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 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 (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 4.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