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 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血液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诊断 (一)AA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一般无肝、脾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重度减低(<正常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NH、Fanconi贫血、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症、某些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二)AA分型诊断标准1.SAA-I:又称A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和)出血。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如SAA-I的中性粒细胞<0.2×109/L,则为极重型再障(VSAA)。2.NSAA:又称CAA,指达不到SAA-I型诊断标准的AA。如NSAA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SAA-I型诊断标准时,称SAA-II型。 二、鉴别诊断 (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不典型者无血红蛋白尿发作,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减低,易误诊为AA。但对其动态随访,终能发现PNH 造血克隆。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和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可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 、CD59-的各系血细胞。(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不高甚至降低,骨髓也可低增生,这些易与AA混淆。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 、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等。

内科学精题训练之--血液系统疾病习题及解析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附:参考答案) 贫血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ron deficiency anemia 2.总铁结合力 3.未饱和铁结合力 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二、填空题 1.每失血100ml,可失去 mg的铁。 2.每个红细胞内有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 ml,每克血红蛋白含铁 mg。 3.慢性贫血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氧离曲线移。 4.贫血的严重性与贫血的和有关。 5.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是输血指征。 6.食物中含铁量最低。 7.内源性铁主要来自。 8.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9.合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阶段红细胞摄取铁最多。 10.铁在肠黏膜细胞中以价铁与蛋白合成蛋白,直接由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的铁以价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被运送到或加以储存。 11.运铁蛋白是球蛋白,而血清中球蛋白的明显增高预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佳 12.缺铁性贫血发育晚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晚于 13.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达高峰,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恢复 14 为补足储备铁,口服铁剂,治疗应延长到。 三、选择题 1.慢性铁缺乏发展的正确顺序为; A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 B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 C 血清铁降低,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低血红蛋白。 D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血清铁降低。 E 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 2.明确缺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为: A 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MCH)减少 B 血清蛋白浓度下降 C 血清铁浓度下降 D 骨髓储存铁缺乏 E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下降 3.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贫血: A 血清铁饱和度 B MCV,MCH,MCHC C 骨髓铁染色 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E 血清总铁结合力 4.以下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 A 血清铁 B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C 骨髓细胞外铁 D 骨髓红细胞内铁 E MCV,MCH,MCHC 5.关于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铁化合物比亚铁易吸收 B 维生素C可增强铁的吸收 C 植物纤维素和鞣酸盐之类的食物可干扰铁的吸收 D 小肠内PH值为酸性和中性时铁的吸收可增强。 E 其他微量元素如:铜,可帮助铁吸收 6.以下何种发现有助于鉴别此病人为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 A 吞咽困难

血液系统疾病英文缩写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血液系统疾病名称英文缩写 A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CD: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s) aC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L: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M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KL: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 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 APA:急性失血性贫血(acute posthemorrhagic anemia) ATL: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ATP: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asophilic leukemia) CD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CEL: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 CIMF: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CL: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L: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hronic lymphoid leukemia) 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PD: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消化道肿瘤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56岁,心慌、乏力两个月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查体: T36、5 ℃, P96 次/分, R18 次/ 分, Bp130/70mmHg ,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与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率96 次/ 分,律齐,心尖部Ⅱ/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化验: Hb75g/L ,RBC3。08×1012/L , MCV76fl , MCH24pg ,MCHC26%,网织红细胞1。2% , WBC8、0×109/L,分类中性分叶69% ,嗜酸3%,淋巴25%,单核3%, plt :136×109/L,大便隐血(+ ),尿常规( -),血清铁蛋白6μg/L,血清铁50 μg/dl ,总铁结合力450μg/d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8 分) (一)诊断 1. 缺铁性贫血2、消化道肿瘤可能大 (二)诊断依据 1。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 + );有关铁得化验支持诊断2。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二、鉴别诊断( 5分) 1。消化性溃疡或其她胃病2、慢性病性贫血3. 海洋性贫血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进一步检查( 4分) 1、骨髓检查与铁染色2。胃镜及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或纤维肠镜 3、血清癌胚抗原CEA)4。腹部B超或CT 四、治疗原则( 3分) 1、去除病因,若为消化道肿瘤应尽快手术 2、补充铁剂 3. 若手术前贫血仍重,可输浓缩红细胞 急性白血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 35 岁,发热,伴全身酸痛半个月,加重伴出血倾向一周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38.5℃,伴全身酸痛,轻度咳嗽,无痰,二便正常,血化验异常(具体不详),给一般抗感冒药治疗无效, 一周来病情加重, 刷牙时牙龈出血、病后进食减少, 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药敏史。查体: T38 ℃, P96次/ 分,R20次/ 分, Bp120/80mmHg,前胸与下肢皮肤有少许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咽充血( + ),扁桃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率96 次/分,律齐,肺叩清,右下肺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化验:Hb82g/L,网织红细胞0。5% ,WB C:5.4 ×109/L,原幼细胞20%,plt:29×109/L , 尿粪常规(—)。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8分) (一)诊断 1、急性白血病2。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考题及答案

血液系统试题 一、判断题: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贫血。()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再障起病急、发展快,较多见;慢性再障起病缓慢、预后较好,较少见。() 3. 白血病化疗期间应多饮水,并注意酸化尿液。()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电离辐射及化学物质。() 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忌食酸性食物及碱性药物。() 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x线检查示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质疏松、穿凿样溶骨病变、病理性骨折。()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9.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最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春、秋季发病较多。() 10.血友病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血友病C。() 11. 血友病患者出血部位多为肌肉,深部组织和负重关节,可有血肿形成和关节畸形,皮肤黏膜出血常见。() 12.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输注。冷沉淀物用时在39度温水中10分钟内融化,并尽快输入。() 13.血友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禁忌使用的药物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14.血友病患者尽量采用口服用药,不用或少用肌注或静注,必须时,在注射毕至少压迫针刺部位5分钟,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 1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性纤溶亢进。() 二、填空题: 1. 再生障碍性贫血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和()。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及(),如苯、农药、x线、放射物质等。 3.溶血性贫血主要特点是()、()、()、()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4.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和()两大类。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依自然病程可分为()、()和()。 6. 过敏性紫癜根据病变累及部位所出现的表现可分为()、()、()、()及()。 7. 血友病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及()。 8. 血友病患者出血部位多为(),()和()。 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和(),继发性()。 10. 凝血因子取回后,应( )。冷沉淀物用时在( )度温水中( )分钟内融化,并尽快输入。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血常突然发生,出血部位广泛,多见于( )、( )、伤口及穿刺部位,其次为某些内脏出血,重者可发生( )。 12.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最常见的( )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 )及( )增加,血液外渗,导致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13.贫血严重程度分级:轻度,Hb( );中度,Hb( );重度,Hb( );极重度, Hb( )。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性衰竭症。主要表现为( )、( )和( )、( )、( )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15,骨髓移植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可分为( )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血液病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四)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 女性,30岁,因乏力、头晕、心悸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半年就诊,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分数:6.00) (1).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应为 A.红细胞计数减少√ B.血小板计数减少 C.白细胞计数减少 D.骨髓增生低下 E.淋巴细胞数增多 解析: (2).口服铁剂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升高 B.血红蛋白量增多 C.网织红细胞数增加√ D.血清铁增加 E.血细胞比容恢复正常 解析: (3).口服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哪项不妥 A.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B.同时给含铁丰富的食物 C.用稀牛奶送服√ D.与胃蛋白酶同服 E.贫血纠正继续服铁剂1个月 解析: 8个月男婴,一直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1个月来出现面色苍白,查外周血常规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分数:6.00) (1).该患儿诊断首先考虑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解析: (2).此患儿的骨髓象改变不包括 A.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B.各阶段红细胞均较小√ C.红细胞胞核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浆 D.粒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E.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解析: (3).如果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其疗程为用药 A.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B.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 C.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4—6周 D.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8—12周√ E.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4周 解析: 二、 A1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 1.下列哪项是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A.牙龈出血 B.发热伴大量出汗 C.骨质疏松 D.毛发无光泽及“反甲”√ E.皮肤紫癜 解析: 2.含铁量较低的食物是 A.肉类 B.豆类

血液系统疾病

1、血液病实验室诊断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出、凝血时间 B、血小板计数 C、骨髓检查 D、血常规检查 E、网织红细胞计数 2、人体铁吸收率最多的部位是 A、食管 B、胃 C、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D、回肠 E、结肠 3、贫血的概念主要的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 C、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网织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E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均低于正常 4、诊断早期颅内出血最有价值的症状是 : A、头晕 B、血压下降 C、恶心、呕吐 D、头痛 E、血压升高 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 A、红细胞过度破坏 B、出血 C、红细胞本身缺陷 D、骨髓造血功能受损 E、缺乏叶酸、维生素B12 6、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 A、慢性失血 B、铁摄入不足 C、铁需要量增加 D、铁吸收不良 E、红细胞本身缺陷 7、下列哪一项不是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A、舌炎、口角炎 B、指甲变薄、反甲 C、消化不良 D、吞咽困难 E、皮肤湿润 8、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铁剂治疗 B、病因治疗 C、少量输血 D、增加营养 E、补充维生素 9、观察铁剂治疗效果的最早化验指标是: A、血清铁升高 B、骨髓铁升高 C、红细胞数升高 D、血红蛋白量升高 E、网织红细胞数升高 10、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形态学分类是属于 A、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性贫血 11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治疗病因 B、口服硫酸亚铁加用维生素C C、如不能耐受硫酸亚铁口服,可以注射铁剂 D、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胃肠道反应减少 E、加用维生素B12可增加铁剂的吸收、 12、服用铁剂后可排出黑便的原因是: A、引起肠粘膜溃烂 B、腐蚀肠壁血管 C、生成硫化铁所致 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E、铁剂颜色本身就黑 13、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部分病人可作脾切除 B、注射雄激素 C、作骨髓移植 D、感染时可用氯霉素 E、输新鲜血 14、铁注射剂应慎用,主要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