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公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和公安行业文化相交融的产物,是公安机关在保障国家利益、服务社会大众、提供安全环境、管理民警队伍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警察职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风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公安文化已经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成为公安工作的灵魂,对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向文化要警力、向文化要战斗力,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体现警察特色、符合民警需要的公安文化建设新道路,进一步推动公安整体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创新发展。

一、公安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全面。对公安文化内涵的认识不准确,对公安文化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片面强调政治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工作中一成不变,错误的认为“公安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把公安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搞书法、绘画、文体比赛、吹拉弹唱、娱乐演出等,把载体形式等同于实质,给予的重视不足。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弱化了公安文化凝聚、教育、引导的作用。

特色不明显。公安文化鲜明的个性,是其生命力、号召力和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但在推进公安文化理念形成的过程中,对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提炼,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不利于创造以人为本的人文氛围,不利于激励全体民警努力工作,更不利于提升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氛围不浓厚。活动多为组织要求、领导牵头,“下任务、压担子”,影响文化建设质量,没能完全转化为广大民警自觉、自愿的行动,没能真正调动民警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公安文化人才梯队建设薄弱,现有公安文化的内容、形式、状况难以跟上新时期民警精神需求的增长,广大民警对现有水平的公安文化兴趣不高,队伍的文化氛围不浓厚。

素质不过硬。面对警务工作复杂化、违法犯罪智能化的新形势,公安队伍在思想道德、法律业务和身心素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加强研究、增长才干,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公安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警只有提高素质、不断突破、掌握现代警务技术,才能适应发展的新需要。

保障不到位。在基层公安文化建设中,一些单位经费保障不足,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匮乏,导致文化活动开展的

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一些民警由于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始终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学习、休整的时间有限,不能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对策

强化理念,提高认识。引导全警树立对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及作用的正确认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公安队伍。思想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公安队伍的科学发展。将公安文化建设作为“文化育警”工程长抓不懈,注重把握时代脉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把公安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人才建设和机关形象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走出错误认识的束缚,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保证公安队伍一往无前的源泉和动力。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大力加强特色公安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核心价值引导民警、凝聚队伍。采取专题讲座、事迹报告等形式,大力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铁军精神”为代表的绥化公安精神,引导广大民警坚持马克思

关于延川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7699533.html, 关于延川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东良郝风林慕乐亭 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1期 摘要:陕北古有“文出两川”之说,延川就是这两川之一,是有名的文化大县。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延川文化事业发展一度又曾陷入低谷。回顾延川文化事业发展的历程,有高峰也有低谷,一路走来,充满艰辛。作为文化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对延川文化的发展有着殷切的期望,为了延川文化这张名片能叫得更响更亮,也为延川文化的辉煌能得到延续发展,本文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延川文化;文化建设;发展 延川历史悠久,文脉充盈,自西魏设置文安郡以来,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陕北古有“文出两川”之说,延川就是这两川之一,是有名的文化大县,唐代有陕北唯一的文状元李郃,清代有人称“陕北李清照”的女诗人李娓娓,民国时期有著名小说家高深,延安革命时期有被誉为“群众艺术先驱”的戏剧家杨醉乡,当代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被评为“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的路遥,文艺小报《山花》的创始人、著名诗人曹谷溪,及以史铁生、陶正、厚夫、远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山花》作家,被中国文联誉为“作家县”。20世纪70年代初,由曹谷溪、路遥等人创办的文艺小报《山花》在全国一枝独秀,红遍了大江南北,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在全国发行达28.8万册。延川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尤其是被称为延川民间艺术“五朵金花”的剪纸、秧歌、陕北道情、布堆花、陕北说书,更是享誉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刘栓回头》等三出道情小戏进京为中央首长演出,开创了县级剧团进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先河,名噪一时。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个时期以来,延川文化事业发展陷入低谷,造成许多专业类别的领军人物流失,演出市场疲软,甚至出现了县剧团面临解散,县《山花》杂志停办等状况。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一次将文化发展战略确立于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十年前,原延川县文体广电局紧紧围绕全县“文化旅游兴业”战略,立足延川实际,长远规划,适时提出了叫响一句话、唱红一首歌、编排一台戏、拍摄一部剧(片)、打造一支队伍的“五个一”工程发展目标,并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给全县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掀起了空前的创作热情。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延川文化因我而精彩”的号召下,从县领导到普通干部,人人搞创作,全民搞文化,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开创了延川文化的二次辉煌。 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出后,县文广局联合《山花》杂志社向社会发出征集公告,共收到来自20多个省市的2126句宣传语。许多文化旅游战线的领导干部积极参与,通过组织专家层层评选和反复修改提炼,最终有5句话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征集的文安驿镇宣传语“千年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修订版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和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摆在经济部门及工厂公司企业家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而企业的凝聚力则来源于对职工的关爱,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企业如何尊重、关心、爱护、培养人才,事事处处体现企业对人才的重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忧患意识,以及形成“企业有困难,职工来担负,职工有困难,企业来解决”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职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拼搏的积极性。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像供水供电、电讯等窗口服务单位,他们通过职业教育,提高服务质量,以维护企业信誉。众所周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进一步激发职工对企业的依靠和热爱,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来,许多企业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时,

13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建设

第十三章组织文化建设 复习题 1、何谓企业文化?其内容和结构怎样? 答: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组织文化一般可分为观念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层次。其中观念层(内隐层次)包括组织最高目标、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组织宗旨,制度层(中间层次)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器物层(外显层次)。 2、组织文化有什么作用? 答:组织文化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3、有哪些因素影响企业文化? 答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有民族文化因素、制度文化因素、外来文化因素、组织传统因素、个人文化因素。 4、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有什么关系? 答:对于解决了温饱问题、需求层次提高的员工,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物质激励杠杆已越来越乏力,根据按需激励的原则,设法满足职工的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等高层次的精神要求,才能有效地激励职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金钱杠杆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5、为什么说“理想教育是人力资源动力开发的基础工作”? 答: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干部职工中,志向远大者多,惟有如此,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对成员进行理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教育的目标是做到:人人有理想,队伍有士气,国家有民气。 6、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方面有何作用? 答:群体价值观是职工群体在价值判断上的共识,它有效地制约着个体的价值取向,而且对与群体价值观相背离的个体产生群体压力,重新向群体价值观靠拢,并进而调整其个人目标,自觉地趋向组织目标。组织凝聚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职工之间的吸引力。职工之间吸引力的形成,一是依赖于利益相关的推动,二是依赖于思想一致化的催化。 7、组织道德如何影响组织公共关系? 答:组织道德在三个方面影响组织公共关系:(1)调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内部的人际关系;(2)调节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3)调节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不同层次的公众的关系、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塑造组织的公共形象,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8、组织风气对员工行为有什么影响? 答:组织风气一旦形成,就对群体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有四种作用:(1)潜移默化作用。组织风气形成组织内部的心理定势,构成组织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2)规范作用。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无形的软规范,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发挥着引人注目的制约作用。(3)筛选作用。一个组织所形成的风气,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4)凝聚作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最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最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 的(最新版)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倡导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和谐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在一个企业中,无论该企业资金多么雄厚,自然资源多么丰富,科学技术多么先进,但永远也不能取代员工的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的思想,不仅应当作为一个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之策,而且应该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要尊重员工,倡导平等的文化理念。尊重,是人的最高的精神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尊重,其它一切东西都是空的。尊重员工,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员工的自身价值、劳动价值、创造价值和民主权利、发展权利。在一个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分工有不同,职务有高低,权力有大小,能力有强弱、性格有差异,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在人格和尊严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决不能因为存在种种差异而产生轻视和歧视他人人格和尊严的思想。尊重员工,必须首先从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做起,并提出比一般员工更高的要求,将对整个企业起着一种导向作用,企业家和管理者要自觉摆正个人与员工的关系,切莫因位高而狂傲、权重而跋扈,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牢固树立员工为尊、员工为贵、员工为大、员工为上的尊民思想,视员工为知己和朋友,以礼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尊重人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关心员工,倡导亲民的文化理念。企业家首先做人要真实。关心员工,从社会劳动关系角度来讲,是企业对员工应尽的一种责任,是经营者管理者对员工应当履行的一种承诺和义务。从文化理念来讲,是一种亲民爱民的文化理念。关心员工,就是要把重视和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时时体恤员工劳作的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摘要: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3-0060-0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刘小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 虽然早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但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区建设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02年十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社区文化的意义得到重新认识,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国办发〔2002〕7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部门也同时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此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相继提出,城市社区建设成了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城市社区逐渐掀起文化建设高潮。那么如何去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呢,在笔者看来,以下几方面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切实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 过去我们提倡社区文化建设之所以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从社区制度创新角度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现在各地城市社区在大兴文化建设,但如果没有透彻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也很可能影响社区建设,影响社区的制度创新。在笔者看来,文化建设对当前社区发展的以下三大作用和意义不能忽略。 (一)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它的一个 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1]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就是我国在社会新形势下在社会基层进行的 一种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政治与社会管理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传统的由国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城市社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面临新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的治理和善治,逐步达到自治,这是我国目前政学两界的基本共识。治理(governanc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用来形容公共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政府的职能从“划船”向“掌舵”转变,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从政府转移到其他社会部门,它强调的不是单纯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统治”,而是政府和社会民间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从治理的概念引申出“善治”的理论,认为良好的治理就是处于一种协商、合作基础上的“善治”。社区的治理和善治是我国从基层开始的一种社会管理的改革探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整合提升。治理和善治下的城市社区,不再是政府的延伸,不再承担综合行政管理职能,而是来自草根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社会。由此制度创新的要义是“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它的要点是把社区所在地的各社团组织和居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 在现代多元开放的社会,社区共同体的利益和价值日益多元化,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疏远,这不仅使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社区意识观念也淡薄。而社区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即创新过程本身需要社区基层共同体的参与和出谋划策,且创新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

社区文化建设与便民服务

第九章社区文化建设与便民服务 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必然;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物业管理锻造企业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物业管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物业管理服务当中举办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不但能营造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还能直观的提高居民生活品味和满足不同客户的生活体验,我们根据中海环宇城定位于城市大型商住综合体的特点,致力于使中海环宇城除了自身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位外,更是社区文化服务的综合体和社区便民服务的综合体,在“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魅力之城”的实践中,利用城市社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整合集教育功能、展示功能、文化精神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融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努力满足业主和商户的多无元文化需求,营造一个“身心和谐、自然健康”的社区居住和经营环境。 第一节社区文化服务 一、社区文化服务整体思路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专职运营、策划、管理队伍。从专业角度配备社区文化管理专员,以管理专员自身素质为纽带,将一批热爱社区文化活动、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业主整合起来,共同组建社区文化活动小组。 2、以年为单位开展每季、每月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和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节。将多个单独活动由文化节主线串连到一起,成为文化节的一系列活动,以第一个活动开幕,打造声势,中间的活动都以为文化节系列活动来宣传,用最后晚会等大型活动闭幕。活动形式各种各样,有文化宣传、便民服务、专家讲座、游戏、比赛、文娱活动、商演晚会、商家赞助和政府赞助的公益巡演等等,以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题影响力和丰富性。每年不定期举办各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

浅谈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重在建设,它包含着物质、精神、制度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如何建设好高速公路基层文化建设,将美味的“文化大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送入到职工心中,我想就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谈谈个人的一点感想。 在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属于文化建设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服务区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还有“居家”性,职工除了在单位工作还要生活,因此开发中心不仅要为职工提供完善的办公场所,还要有健全的生活基础设施,作为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的重要阵地,使职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激发职工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和谐的外在环境,努力创造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积极

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开展清洁卫生活动,每天一清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使办公室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文明、干净、整洁、舒适的办公场所。 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职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对外公开熔铸到各岗位的“血脉”里,形成推动开发中心和谐发展的无形动力。 坚持以追求科学真理为标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廉洁无私,正义、公道、无私。树立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培养职工新的行为模式和创新习惯,推动职工由服从型向自主型、知识型向能力型、规范型向创新型转变。开展调查研究、与员工谈心谈话、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学习上当表率通过建立完善学习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讲学习、善研讨、求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及时、全面掌握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当表率,党员干部牢记身份,自警自律,慎处“交友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 加大对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的整合步伐,举办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一系列

有关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组织文化建设对组织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组织文化建设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指出了思路。 关键词:组织,文化,建设 一、组织文化建设现状 (一)组织文化建设中缺乏自身特点,个性不够鲜明 组织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组织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组织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组织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组织所特有的组织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组织提不出自己的组织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组织精神,让人看不清组织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组织的个性特色,组织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组织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组织文化建设着重外在,忽视在的完善 有些组织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组织文化,还有不少组织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组织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只重视外在的东西,并没有深入的去理解组织文化的含义,这样的组织文化,并没有同公司一起成长,不够完善。一些组织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组织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组织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组织文化建设脱离实际情况 一些组织对组织文化的涵、功能和意义的理解片面化,却不切实际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管理哲学和组织精神,由于领导的观念和员工的想法相距甚远,所以得不到员工的认同,组织文化已被束之高阁,无法使组织文化的深厚涵渗透在

5.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蕴涵着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在现代社会,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当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种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提高,甚至不惜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代价的做法,是与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和谐文化来指引和推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对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摩擦,如果不注意协调、妥善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社会危机。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体背景的差异,各阶层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调解机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解和整合的功能,社会越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越需要发挥思想文化、道德规范沟通思想感情、调节人们行为、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就能够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建设文化大市的过程中,农村文化现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文化在结构、水平的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调查显示: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达到了88%,高于城市居民。与阅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则远低于城市居民,家里没订阅专刊杂志的占80%;一天中不看报、不读书的占60%,不上网的占70%。农民参与麻将、扑克等棋牌活动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许多农民大部分时间是在牌桌上度过的。二是农民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显示:受访农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98元,超过一半的农民年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下。当然在农村也不乏一部分高消费群体,在受访者中年文

化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有7.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较多。一是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村级文化建设中,普遍比较重视文化设施的投入,验收合格后,财政有一定的以奖代拨资金,但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经费大多不足。我乡义兴村、宜古村、孙家坳村、川口村等几个村花数万元建了图书室,但新书的添置和管理人员的劳务支出没有经费保证,影响了图书室功能的发挥。在店子村、十里村、韩塬村经济欠缺的村子,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根本没有资金用于文化活动支出。二是村级文化设施落后。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村级文化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老百姓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原因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少文化设施闲置浪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存在文化设施“建而不用”等情况。三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尽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文化下乡演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岁末年终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极其有限。村文化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看看电视,进行棋牌娱乐,健身锻炼。四是农村文化市场不健全。由于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比较单一、质量不高,

山西一建集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一建集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介绍了山西一建集团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指出要在发展中积淀鲜明的文化特质,形成文化灵魂,树立企业形象,探索文化建设的载体与途径。推动企业迈向“义利合一”、“人企合一”、“知行合一”的文化新境界。 标签:企业文化;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实践;思考 一、历史沿革的涅槃—在发展中积淀鲜明的文化特质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隶属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经过60年的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10多项资质的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承建了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为首的、集中国建筑业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几多殊荣为一体的“鹳雀楼”复建工程,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铸树起永载史册、如史诗般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丰碑,获得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先进集体等百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在发展中积淀了鲜明的文化特质。 二、形成文化灵魂—照亮企业前行的一盏明灯 山西一建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展现了企业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采。成立伊始至以后数十年间,几代山西一建人用激情和热血,用军人的坚毅和勇敢,孕育形成了:以忠诚党的建筑事业为革命理想,以祖国建设任务为神圣使命,以服从需要命令为工作作风的企业文化核心内涵。上世纪90年代,国有建筑企业最早推向市场,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山西一建人解放思想,审时度势,顺应市场发展和客户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晋在攀登,一在信誉,建在管理,精在质量,神在人和”的“晋一建精神”,制定了“树形象、创名牌、练内功、占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苦学邯钢练内功,脱胎换骨闯市场”成为这个时期山西一建人行动上的响亮口号和创业宗旨,使企业取得了瞩目的业绩。 三、拓展实践的渠道—打开企业形象的窗口 一是创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公司党委围绕中心,提炼内涵,营造丰厚的文化氛围。2010年以来开展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绩效”“两个转化”、“把工作当作事业干,把工作当作学问做”“两个当作”、“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文化素质”“两个提高”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公司形成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是引深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010年根据《山西一建关于引深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公司组织人员巡回培训和分片集中培训,重点对“实施卓越

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业公司做的仅是收管理费、看大门、打扫卫生之类的琐碎事,而是希望得到一个安全、文明、舒适、和谐的居住或工作环境。作为物业公司,除了要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和高效管理外,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以活跃社区文化气氛。具体来说,有效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对物业管理经营过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并非单纯指在社区内开展一些娱乐性的群众活动,而是指一种整体的社区氛围营造,如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对社区里的所有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凝聚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就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最直接体现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能创造业主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氛围,形成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的社区环境,还能充分发挥物业管理的功能,增加物业的潜在价值,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可以说,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活跃业主业余文化生活 实行双休日后,人们的休闲时间比较充裕,物业公司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比如小区内部的音乐会、野外旅游等,可以充实业主的业余生活。 二、加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沟通 时下,由于物业管理市场不规范,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常常发生纠纷。有的是因为物业公司乱收费、服务不到位等,业主意见大;有的是因为业主对物业管理不了解,不明白管理规定,不配合物业公司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而有的则是由于双方沟通

不够而引起误会、间生隔阂。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给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机会,可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融洽双方的关系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 由于业主来自四面八方,又不在同一单位工作,以致居住了多年,邻里之间还叫不出姓名。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业主之间的沟通,有助于融洽业主之间的关系,增进业主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创造和谐社区环境。 四、丰富业主的文化知识 开展社区文化活龙活现动,不仅能活跃业主的业余生活,还能丰富业主的知识,拓展业主的视野,提高业主的技能。物业公司开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专题培训班,如家教讲座,美容知识讲座,英语、计算机培训等,无疑将受到广大业主的欢迎。因为这样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切合实际、业主学习起来方便的优点,如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可提高广大业主的文化水平。 物业公司可因地制宜,根据所管辖物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多开展一些业主乐于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活动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体育活动 不少住宅小区或商业大厦都有健身中心,以方便业主开展各种健身活动。物业公司可组织业主进行球类比赛,还可以举办游泳、健美操等比赛,也可组织家庭或公司参加各种趣味体育活动。 2、文娱活动 物业公司可根据辖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音乐会,或者举办联欢晚会等。 3、专题讲座 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高尚的社区文化活动。物业公司可根据辖区业主的需

组织文化的几点思考

组织文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组织文化的定位。何谓组织文化,通俗地说,即指已形成的群体的信念和行为习惯。组织文化不是标语口号,也不是一套组织文化建设的策划书,而是在组织战略实施和工作任务完成的反反复复的实践中精心培育的结果。组织文化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价值观和理念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通过实践、通过组织文化活动,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等活动,不断地向员工灌输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对承载了组织文化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落实计划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同组织文化,并逐步地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就如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好像当年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一样,不论对与不对,有人跟着走,走错了不要紧,重来嘛!四渡赤水。组织文化能感化人,组织文化的根基在野在群众,组织文化的要害在朝在领导。最好的组织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最高级的组织文化是死而不亡的文化。讲到组织,我还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团队?大家看团队这两个字,一个口字里面有个才字,一群人带了耳朵,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我们的党不都是在一次次的党代会上成长起来的。很多企业,很多团队总是把做大做强作为组织文化,这也没错,但还不够究竟,做大做强容易,做久才是我们团队基业长青最高境界

啊!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面蕴含着多少做人的文化?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新鲜,是《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多人自强不息都很容易做到,厚德载物却不容易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地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官做到一定的级别就会出事,他们的德行没有修到那个位置啊!有一个叫稻盛和夫的日本人,他的中国文化传承的多好。他悟了一辈子最后说了一句话,应该从商道到人道,再从人道到佛道,最后觉悟,了解生命的真正含義,知道自己灵魂的归宿,让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又提高了,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个人每年都托钵一次,世界500强的老总,他缔造了两个500强,成为京瓷公司的老总的时候还出去托钵,真托钵。有人问如何成佛?其实佛祖告诉你,两个字“衣钵”。衣就是袈裟,代表身份,就好像我们的工作服。钵是什么?碗。干什么用的?要饭的?竟瞎扯!你带着要饭的心态托的再好你也只是个丐帮帮主。可是你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去托你就能托成菩萨托成佛。稻盛和夫每年都托钵一次,有一次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托钵的时候,一个老妇人往他的碗里嗙的扔了几个硬币,说:“天这么冷,赶紧找个地方暖和一下,买点吃的。”说的非常真诚!稻盛和夫非常感动,这个老妇人绝对不是富人,她在施舍的时候是真诚的。这一刻他脑子迸出来四个字,又缔造了一个世界500强,这四个字叫敬天爱人。日本、韩国人写汉字都写繁体字。你看中国的文字多伟大,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呀:把爱减的没心了,所以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不用心了,直接用身体啊!把生产的产减的没生了,现在女同志全剖腹产。中国文字以前竖

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 设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设 作为社会主体——人,人与人之前的和谐也是“和谐”问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社会主体自身的自主与和谐发展,社会各阶段和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的合理实现。可以说,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概括而言,目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它是一种底层大、中层小的分层结构模式,它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过去,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人口基数大,所以一直以来社会下层人士占总人口的多数,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我国经济状况由来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过去政策倾向与注重效率,进而导致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像这样的大量农村人口的社会分层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也背道而驰。参考西方社会分层结构,可以说“橄榄”形或“纺锤”形是当前最理想的社会分层结构。按照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层的理论而言,以资本私有化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各阶级具有敌对的一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现在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西方阶段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普及化给予下层成员向上流动的机会,“新中层阶层”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稳定社会的重要平衡机制,这一系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对立。可以说“橄榄”形的社会分层结构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对于“橄榄”形或“纺锤”形的社会分层结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广水市马坪镇中心中学刘常青 广水市马坪镇中心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围绕市教育局“抓校园文化建设,促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主题工作,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认真研究,科学布局,以打造书香校园为中心,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了学校发展层次,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我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三方面扎实推进:一是创建优美文化环境,二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三是营造浓郁道德书香。 一、创建优美文化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基础,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绿化美化校园 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为突破口,加大经费投入,新建特色鲜明的学校大门,硬化了宽敞美丽的主校道;“碧桂园”“香樟林”“涌翠廊”景点科学布局,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2、新建校园文化设施,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加大资金投入,

新建校园文化长廊120余米,不锈钢室外固定橱窗、宣传标牌100余块,教室、寝室、食堂等室内文化牌匾近400余块;班班建立“图书角”,增添书柜40余套。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寸土育人,“处处是教育之地”,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门边,“改变自己从今天开始,良好习惯成功的起点”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文明、自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奋斗改变人生,拼搏创造辉煌”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着学生;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寝室文化。 教室、寝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寝室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班级、寝室环境,凸显班级、寝室特色,散发出浓郁的文化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

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 文化凝结历史、连接未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代,伴随着经济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有的制度体系)。为此,办公室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公司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管理,规范性的制度及落实。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要取得公司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不完善管理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业务量和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董事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董事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

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例如,在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董事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类似的还有,公司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慰问员工家属,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