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张礼卿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张礼卿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张礼卿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挑战与机遇

20世纪的一场信息革命,原来被禁止收听敌台的内容在网上已经是一览无余。因特网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新知识和信息, 同时也夹杂着西方的政治观点、文化思潮和文化垃圾, 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挑战。另外, 境外反动刊物在地摊出现, 黄色书刊、光盘通过非法途径严 重泛滥, 丑恶现象卷土重来, 吸毒贩毒, 暴力凶杀, 都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 4、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也使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实践证明, 与国际隔离、排斥全球化潮流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而中国要发展, 必须推动其经济融入世界全球化浪潮中。为此,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经济上,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极为艰巨复杂,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的困境与失范, 一时难以与全球化浪潮的统一规范相适应, 从而降低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地位。政治上, 由于中国受苏联单一模式的影响, 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比较缓慢, 政治民主化、制度

化、法制水平不高, 因而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和政治整合能力。另外,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使部分人产生不满情绪,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些改革发展中的现象, 如不认真对待, 必然影响中国全球化的进程, 影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 近期以来, 理论界对全球化问题比较关注, 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承认不承认,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扑面而来,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必须去面对它并及时地掌握其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 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课题。 一、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机遇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为我国利用世界资源, 发挥后发优势#, 加速发展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民币国际化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旨在客观的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当中实际使用程度的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使用这个指标既可以跟踪全球范围内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等三个方面人民币份额的发展的动态,也可以比较方便的与其他的主要国际货币进行横向的比较。】 2.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功能得到夯实,频现亮点。海外人民币资金池已走出低谷,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同比增长1.01%,呈现止跌回升态势。“债券通”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熊猫债市场稳步向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

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利益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绝大多数 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 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 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 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 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

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 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 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 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 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 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 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 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 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 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 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 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 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 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 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给 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收入。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我 国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收入,原来的结算都是外币结算,现在可以用人民币来结算,它是一种新的业务,可以带来新 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断扩张的市场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财富,这些资本可以用作发展投资和贫困扶持。每个国家都在为本国做出不同的决定与决策,力争将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最大化。然而,贸易壁垒、国家弱政策、社会制度还有基础建设等都可能成为国家加速全球化的限制因素。 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效益极大地激起人们的兴趣,这使得社会各界过分简单地看待全球化。事实上,全球化是一张极度复杂的网络,且里面的问题相互影响着。 以下表格列出了10对人们对全球化所持的常见观点: 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的问题 对于持保守政策的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意味着富裕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更加高速的持续发展阶段。进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首先需要进行高成本的经济改革。尽管这将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成本将会很高。 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国家就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与最富裕的国家相比,错失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将变得更加落后。在过去20年里,贫富差距已经拉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也增加了。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了人们的健康,从而提升了人们的预期寿命。全球化带来了人口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加速了一些疾病的传播,例如艾滋病、非典和流感等。 全球化也增加了香烟和快餐的消费,这不仅有损健康,还产生了额外的财务成本。 更高的全球收入和削减了的投资壁垒导致了各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并且开始进入了增长加速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家之间逐渐增强的依赖性削弱了他们对经济问题的抵抗性,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人们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与责任感,并提倡高能效轻污染的环保科技,这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全球农业、林木业、矿产业及渔业公司已经榨取了所剩无几的环境资源,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国家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世界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的出现都促进了世界的和平进展。各国的和平相处与贫困的减少都遏制了恐怖主义的滋生。基于农业保护政策,富裕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救援数量已经预测仅为富裕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农产品数量的五分之一。 技术的革新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发展成本,也改变了人们学习交流的方式、经营模式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技术的革新使廉价工业品的进口变得可能,这彻底摧毁了传统农业框架,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技术的缺失。 信息在网络和媒体上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推翻不民主的政权,推进了自由民主的发展。当代交流传达了国家优劣的观念,增加了移民富裕国家的需求。部分富裕国家对应地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了移民工人的流入,排外情绪已经在部分社区扩散开来了,人贩子也已经开始剥削弱势群体。 跨国公司主动为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生产基地采用最新的工作场所标准,这项决定对国际劳工标准和贫困的减少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全球化导致了工资水平和劳工水平的“竞次”,也会导致以医生、工程师和IT 专家为代表的高素质工作者的人才流失。大批人才为了更高的薪资移民到发达国家,造成本国人才的缺失。 国际移民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认可与尊重,进而提高了人们对民主与人权的意识。国家的本土文化和语言有可能消逝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解析

《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 [日]露口洋介 【内容提要】2009年7月,中国当局允许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速增长,可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就目前来看,人民币结算仅限于经常项目和一部分资本项目,尽管人民币交易在香港已较自由,但达到“国际化”程度还尚须时日。中国当局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目的之一是摆脱过度依赖美元。在人民币完全实现“国际化”之前,推动货币多元化是一种次善之策,而日中间贸易结算使用日元对两国也是一种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制跨境贸易结算资本项目管制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7月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在2010年6 月扩大了试点范围,包括取消境外地域限制等。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关注到人民币的国际化[1]已经开始启动。本文就当前开展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展望予以讨论。 一、人民币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 (一人民币的交易情况 在人民币获准可与境外结算以后,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呢? 作者系信金中央金库上席顾问。写作该文时作者系日本银行国际局亚洲金融合作中心特别研究员。本文由日本银行国际局亚洲金融合作中心吴冰翻译。 *本稿为修订稿,原登载于《东亚》月刊(2010年9月号霞山会。本文笔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日本银行、信金中央金库的立场。

[1]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政府并不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这种表达方式。一般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109 国际经济评论 首先,我们来看人民币交易情况的特征。[1]2007年4月人民币日均交易额为150亿美元,仅占全球外汇交易额的0.5%(2010年4月为0.9%,交易额很少。而同一时期的美元占比为85.6%,欧元为37.0%,日元为17.2%。[2]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对象货币基本上100%是美元。[3] 其次,来看比较贸易额和外汇交易额的比重。全球外汇交易额大约是贸易额的30倍左右,但人民币的该数字却只有2倍,新西兰元约250倍,美元约200倍,日元约100倍。可以看出,伴有资本交易的人民币外汇交易比率与其他货币相比非常低。即便从2010年4月的数据来看,人民币也仅为3.5倍,与美元、日元分别为240、140的倍率相去甚远。 另外,境内市场非居民的人民币交易也基本不存在。而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在境内市场非居民中的交易比率超过50%。除日元以外,亚洲主要货币的该比率均在25%左右。这表明非居民的境内人民币交易受到严格管制。 再看境外人民币交易,基本上一种是被称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的交易(NDF。它是以人民币远期为交易对象,但实际交易结算是用美元等外币进行清算,不存在人民币的交割。根据东京外汇市场委员会统计,2007年4月在东京市场的人民币交易中,97%为NDF。[4]可以说在境外,人民币原则上并没有向账户汇款那样以实际交割的形式交易。[5]像这样的货币在实际业务中被称作不可交割货币。 (二中国对人民币外汇交易的管制 人民币外汇交易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中国对外汇交易的管制。下面,我们把对跨境资金流动(贸易收付、借贷等资本交易的管制,和对汇兑交易的管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对策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认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入手:理论上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着手分析,实证上定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建树以及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后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3.资本项目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4.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 Subprime crisis ma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US dollar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 be questioned by the world. People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entered on US dollar is the root cause. The crisis happened in Europe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uro zone, his allied country went bankrupt because of the heavy debt. Now the status of Euro is in descend. In contrast,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ed relatively healthy and safety, for the world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out of the woods.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1 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2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3 capital proje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gradual and step by step; 4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5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意义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意义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讨论的焦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化的角逐。同时也应该认识到, 人民币只是在私人领域的局部范围内具有国际货币职能,未来人民币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经历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过程,实现了在亚洲区域、全球区域的广泛流通,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和全球化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困难。 (一)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业开放度不高 1.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有一定广度、宽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来提供支持,市场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较大的弹性和足够的平稳性,才能极大地缓冲和吸收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部分市场参与主体受到限制(如银行间市场),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发展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规模,而且也难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资本带来冲击,从而增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同时,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数量的增多,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范围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然而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较低,不能提供国际化货币流通所需要的物理载体,国内金融业的境外机构和境外网点还远远不够,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2.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境外人民币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由于资本账户管制放松短期内无法完成,出现对货币离岸市场的需求,中短期需要在境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香港具有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很大优势。目前在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大量的人民币从国内流出,并聚集到香港,但是人民币从香港到内地的回流机制还不健全,现有的回流渠道如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小、同业拆借市场的进人才刚刚开始。同时,香港的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还较窄,许多业务还没有被批准,不能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比如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境外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等。 (二)国内金融管制过于严格,制约了人民币的流动性,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导致境外资本单向流动 虽然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不是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尤其是货币国际化的初期,不一定需要货币可自由兑换。但是货币可兑换性会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进展。因为货币可兑换性是选择交易货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则货币持有者的交易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当事人选择该种货币的积极性。随着货币国际化向高级阶段(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限制。因此,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逐步克服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障碍。我国资本账户不能自由兑换,使得境外人民币难以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其实是增加了人民币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 国际货币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应具备价值稳定性和可测性的特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对保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流出仍然受到严格控制,资本维持单向流动,外汇供给刚性增长,1 / 2 .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逐渐被接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特里芬难题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本文立足于特里芬难题和它新的表现形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下特里芬难题的表现,重点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的应对策略,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实践性的意义。 关键词: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对策 1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的提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这一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该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特里芬难题”告诉我们: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特里芬难题的误解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经常账户恶化与国际货币价值稳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作为“特里芬难题”的注释标签时,难免就会对特里芬的研究成果产生两种错误理解。 第一种误解是把美国经常账户恶化的经验看作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认为贸易顺差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类观点混淆了宏观经济过程的先后次序,误以为经常账户恶化在前,货币实现国际化在后。本文认为美国贸易收支和经常账户恶化其实是国际货币格局滞后于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调整的集中体现,即美元国际化在前,而国际贸易格局变迁导致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在后。第二种误解是强调一切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都注定失败,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证明了特里芬难题是无解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忽略了事物总在发展变化的普遍真理。

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策略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与挑战;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术问题。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百度上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1 实际中,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 1[1]孙一峰.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人民币现状以及国际化展望

东莞理工学院 经典导读论文 论文题目: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展望 学生姓名:何东升 学号:201542604537 系别:经济贸易系 专业班级:经济与金融5班 导师姓名及职称:孔小伟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7年4月—— 2017年5月 目录 1.引言 (1)

2.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 (1) 2.1人民币币值坚挺,发挥人民币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功能 (1) 2.2人民币自由兑换,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货币的交易功能 (1) 2.3境外人民币能够回流,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贮藏功能 (3) 3.人民币现状 (3) 3.1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和离岸市场不断建立与完善.. 4 3.2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上升 (4) 3.3实现深港通、沪港通显著提高了国内外资本市场联通程度和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提高了人民币国际投资职能 (5) 4.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6) 4.1“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6) 4.2建设以香港为主要人民币离岸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7) 4.3逐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动中国债券国际化 (7) 5.结束语 (8) 6.参考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展望 1.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第二,以人民币计价 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 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换 句话说,定义国际化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 储备职能。 2.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 2.1人民币币值坚挺,发挥人民币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功能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有利 于人民币发挥国际贸易未来计价和结算功能。对于中国的进出口企业而言,有 利于规避汇率风险和节省汇兑成本,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对 人民币结算的中国进出口企业影响深远。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促进人民币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学生姓名穆方程 学号111210270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105班 指导教师曹秋菊 职称教授 2014 年 4 月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内容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开放、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获益良多。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等诸多弊端。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寻找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道尤为重要。[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对策 [ABSTRAC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highly open an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ncreas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also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 make benefit from China.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also produc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ailure. Therefore, in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find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ggestions

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历史的必然性见证着各个时代的兴衰更替,而人民币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也在日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再加上亚投行,金砖银行的相继成立,以及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等事件,人民币的职能已不仅仅是本国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更应该进一步迈向国际,走得更远,带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国际化货币,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条道路始终是任重而道远。就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高端技术人才缺失,大国干预等问题就是不得不考虑的,所以建立完善的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与大国友好建交便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市场不能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引导的供需方面也就存在了挑战。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是决定性因素中央银行本是通过利率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但是其中的核心步骤是中央银行施行的利率政策能否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而真正作用于市场利率,在这段进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时还缺乏独立性,权力的事实界定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存在摩擦,权力独立性不强 尽管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这个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行为的有效实施。但是经济与法律除了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性外,还存在一些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与经济的复杂性不相容造就的一些相互影响的制约性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步步向前,也必将带来金融风险的成倍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会空前增加,在这种新局势的冲击下,我国的经融监管体系的推陈出新方面也将面临新时代的严峻挑战。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①应对经济变化的新发展明显经验不足。 (三)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相匹配程度不高 任何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信用体系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要让金融机构与老百姓的信息相匹配,因为当今的社会信用而不是以完全意义之上的道德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而存在。人民币与这种特殊商品在原则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我们面临的却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国际化道路步履维艰。 (四)高端金融人才缺失,培养方案创新性不够 生活是日新月异的,经济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日益复杂多样起来。而且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便是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存在不足和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当程度的创新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在人民币国际化旅程的不断完善中,人们也必然要求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让商业银行能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缩小套利空间,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及浮动期间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其中允许存款利率利率上浮被视为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让利率市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也让市场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二)发挥市场作用,健全监督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