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

mathabc 整理

1、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 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後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後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後,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後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

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3、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後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4、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5、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後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後一根,甲必须最後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後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後留下4根火柴,最後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

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则甲每次取後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之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於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後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於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後,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後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回覆到偶数,最後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之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後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後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之倍数或5的倍数加2。6、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

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学确实是一门令人头疼的学问,因为它太严谨太精妙,是人类的头脑体操。有一句著名的话是大家所共知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王,而数论是国王头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是王冠顶上最耀眼的宝石。”这句话虽然是一个数学家说的,但是数学确实可以说是自然科学之父,这个大家都应该理解的。

算出来的海王星

举个例子吧,海王星这颗行星被称之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最早被人们所知不是因为被观察到,而是计算出来的。当那封著名的信摆在皇家天文观测站站长的案头的时候,简单的字句诠释了数学的优美与伟大:“尊敬的先生,请您把望远镜于XXXXXXX(以上为时间段)对准天野的XXXXX(以上为度)你将发现一颗以前从未观测到的行星”。

Google的招聘题目

我们继续回到刚才那句名言,数论为什么被称做国王的王冠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数学基本上所有未攻克的难题都与数论有关。数论一道,一般认为起源于毕格达拉斯学派。至于是什么是数论呢,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谈论数学、讨论数字,对数字进行研究和讨论。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数字有什么好讨论的?那么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哈,作答时间一分钟:十位数里最大的素数是什么?就是十亿单位的,不是两位数。这个问题是google公司的招聘广告,树立在硅谷的入口,只有懂得这个数论问题,才有资格进入google 公司的面试。忘记素数是什么的最好去复习下,因为数论现在的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素数上。不过今天主要还是讲趣味性的东西,我相信google公司的职位还是很吸引人的吧,所以我建议大家研习数论。

不存在的0

数论的基础首先是数字,在各个文明间的流传史完全可以写出一部厚厚的书。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只是当一个趣事来讲,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文明都使用过不同的进位制,而他们不约而同的最后选择了十进制为最后的进制—冥冥之中似乎有不可知的力量在推行十进制的十个数字里。有一个数字的出现要比其他九个数字晚几千甚至上万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5%爱情:0)bingo~在中国最早0是用空格来表示的,但是人们发现算筹计算时,没有0会导致很多误操作,慢慢的才用方块来代替原来的空格。而直到今天罗马数字也没有0这个数字的存在。

为什么算盘有不用的珠子?

再将一个与进制有关的其他的趣闻吧。大家用过算盘吧,请问谁知道为什么上档和下档各有一颗不用的珠子?而且这个问题也许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大家学会后可以去炫耀哦:)其实,算盘最早发明的时候,是用于16进制的,这下大家明白了吧?上档2颗珠子加下档5颗刚好组成了16进制的基数1-F。(5%爱情:7

颗就是16进制了?) 对啊,上档的每颗是代表5的,上面是代表10下面代表5,加起来就是15。而用于十进制,上面5下面4,加起来是9。当然现在也有改良的上1下4的,但是古制算盘是用于16进制的。中西数学差异--勾股真的应该叫勾股定理?

(何欲玄:我想问一下,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个问题研究起来很大,就我个人认为,中国数学更注重实用,而西方数学更注重于总结规律。我们下面讲的这个问题,可能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数学与西方数学的差异。

“勾三股四弦必五”这句话在周礼里就出现了,所以我们管毕格达拉斯定理叫勾股定理。但实际上我认为还是按国际公开叫法比较好,因为中国人只是发现345 等几组勾股数,而没有发现真正的勾股定理。可以说中国人发现勾股数,只是为了一些应用,而毕格达拉斯发现的毕格达拉斯定理才是真正数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为此毕格达拉斯学派杀百牛祭天神,这样大规模的庆祝并非狂妄。各位,因为数学史上更重要的一件事马上就要发生了! 这就是无理数的诞生。

无理数的诞生—公元前500年的布鲁诺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古定理,也就是a^+b^=c^,这个计算机计算符大家能看懂吧?那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也就是1^+1^=? 这个C我们现在都知道,应该等于根号2,但是在当时对整个毕格达拉斯学派都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毕氏学派认为万物皆为数,也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有理数来度量。可以说毕格达拉斯自己的伟大发现,几乎毁了自己学派的基础理论。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只是当时的人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恐慌。尤其是毕氏本身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希勃索斯,也就是发现无理数的人,被囚禁折磨,被要求放弃无理数的异端邪说,最终被沉舟处死。他是公元前500年的布鲁诺,其坚持的真理把世界带向了实数世界。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其实除了实数还有虚数,而数论的研究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上。

王冠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还是继续讲一些有趣的东西吧,继续数论。哥德巴赫猜想也许不是最难的数论问题,但它必定是一个最著名的数论问题,中国人对此更是知道的人不少—这要归功于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有没人有兴趣为什么哥德巴赫猜想被简单的称之为1+1?(叶心:这个。。。好像那篇报告文学也讲了) 呵呵,对,所以说文学其实和数学并不分家。但它讲的不是很专业。其实1+1的来源主要是因为这个猜想的证明方法。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推论,只要证明第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人们在证明这个猜想的过程中由苏联数学家布赫希太勃提出了一条看起来最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先证明: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N个奇素数的乘积与N个奇素数的乘积之和;一开始他自己本人先证明了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9个或小于9个奇素数的乘积与9个或小于9个奇素数的乘积之和。于是这个证明就叫做9+9。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当N=1时,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所以各国数学家开始不断的竞赛:9+9 8+8 7+7 ……1+9……1+8,目前跑的最前的人就是1+2,是陈景润证明的。不过离1+1不知道还有多远。目前国际数学年会为这个猜想的悬红大约现在已经有上千万美圆。

谁能拿到悬赏?--费尔马大定理

下面我们来谈点更加轻松的话题吧,那就是已经被证明的定理—费尔马大定理。1814年,法国皇家学会就

开始为证明费尔马大定理悬红,在1995年它被证明的时候,虽然近椭圆的证明还有问题,但证明人还是拿到了赏金。所以数学的美丽还在于这些未证明的定理,还有大把的钞票可拿:)而这并非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方夜谈。

嗯,布置个课后作业。各位,请试证明费尔马小定理,就是传说中的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他1601年生于法国南部图鲁斯附近的波蒙,父亲是个商人,从小费尔马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当了律师。从30岁起,他才开始迷恋上数学,直至逝世的34年里,他的精神世界始终被数学牢牢地统治着。费尔马结交了不少数学高手和哲学家,如梅森、罗伯瓦、迈多治、笛卡尔等,他们每周一次在梅森寓所聚会,讨论科学、研究数学。他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却在整个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难道大家不觉得这很鼓舞人吗?费尔马其实是个知觉很敏感的人,他的所有重要成就都来自于猜想。也就是说,他猜想这个公式可能存在,只猜想,而证明他做不来。但是就是这些猜想,把现代数论推向了新高峰。

刚才布置的问题,证明费尔马小定理。费小也是个数论问题,费大是他由勾股定理推想出来的一个绝妙想法。费尔马小定理,叙述如下:m是任一质数,n是任一整数,则n^m==nMODm 换另一句话说,如果n和m互质,则n^(m-1)==1MODm)。就是2^n(n属于大于1的整数)-1=a,而a必然是一个质数。试证明这个推论。看起来很难证明啊,但其实在一分钟内就可以证明完毕。因为当n=6的时候a=63,63并不是一个质数,所以,这个命题不成立。给大家说这个的原因是,要证明一个闻名的定理并不一定只有一个途径。

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及费尔马大定理的时候,始终有人坚持走其他两条路:第一条,就是试图找出反例证明定理不存在;第二条就是查找当年的物证希望找出猜想提出者本人的证明。所以说普通人依然有希望拿到那些高额悬赏。

普通人一样玩转数学

(何欲玄:时至今日,科学这东西还是我们普通人能玩得起的吗?)

可以。因为讲到幻方,我想起来一个奇人。他也是个业余爱好者,研究等幂和与和幻方的人。也就是说他凭借一张纸、一根笔,不断的排列组合,试图能发现等幂和等和幻方。大家知道他坚持了多少年吗?他研究了47年,终于研究出来了。但是不幸的是他画出结果的纸片被小偷偷走了。但是他并不气馁,又研究了5年。终于完成了……这个伟大的爱好者名字叫阿当斯,下面这个图就是他研究的六角幻方,让大家来感受一下数学之美妙吧。

数学的美丽很特殊,也许你觉得他无聊,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他的这种单纯靠排列硬凑的办法,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应用到了另一项伟大的事业当中—那就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也是通过卡片排列的方式中给了老门一个灵感,于是诞生了周期表。

九五至尊是什么意思?--神秘的河图洛书

下面我们再讲两个好玩的东西吧。首先,我们知道成语里有“九五至尊”一说,请问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下面要讨论的,就是数学另一个最优美的位面。

“九五至尊”最早现于洛书。大家都精研文史,知道河图洛书乃帝王之征,天下归心之兆。但实际上,洛书是一个美妙的数学命题,国际上管这个问题叫做“幻方”。所谓幻方,就是在一个三X三的格子里依顺序填入1-9,而横行纵行对角线的格子里数字之和相等,这就是三阶幻方。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教大家罗伯特法,大家以后也可以练练什么叫指点王气:)

4 9 2 河出图

3 5 7 洛出书

8 1 6 圣人则之

以上这个就是传说的洛书,古代神秘的王者象征,其实最初就是一块石板上的一些点。而河图更复杂一些,是等幂和幻方。大家看到了,5为中心而9为天,所以有95至尊一说。又根据此推测,天数为100,人数最高只能到95,所以95就是皇帝数,其他的比如43,27皆为左膀右臂。说起来幻方并没什么太大意义,就象一个数学游戏,体现了数学的美感。这些天然石板上的小点呢,横行竖行、对角线相加之和都为15,所以古代人们感到惊异、感到赞叹,感到唯美属于帝王之数。其实洛书就是最简单的三阶幻方,而任意奇数阶幻方,其实有一个通用解法,国际通称罗伯特法,如果各位有兴趣我可以教给大家。

老国王的问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最后,我们谈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学问题。一个年老的国王有五个儿子,他临死前把五个儿子叫到身边,打算把自己的国土平均分给每个儿子,但为了要儿子们团结,他希望每片国土的边界线都相连。如果你是帝国宰相的话,请问你如何来执行老国王的遗嘱?(清霖入沐:分成5瓣,象圆那样。猫:边界线相连,不是边界点相连啊。叶心:那样是只有一个尖相连。)

其实,如果这个国家在一个墨比乌斯带上的话,那么老国王就可以安心的去了。“架设墨比乌斯轨道,目标,白垩纪!”这是克塞队出发之前,班诺队长下达的命令。大家还记得吗?克塞前来拜访! 你一会自己制作一个墨比乌斯带就知道了。墨比乌斯带是拓扑学瑰宝,是一个只有一个面的体。制作方法吗,我引用下baidu 吧:拿一张纸条,假设四个顶点ABCD,为了区分这两个面,我们不妨把一面涂成兰色,而一面涂成红色使A与B;C与D重合地粘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普通有两个面的曲面如果让一只蚂蚁在这个曲面的某一面上爬行,不让它绕过曲面的边缘,也不让它穿过曲面,那么无论它怎么爬,它也爬不到另一面上去。现在,把纸条从粘接处分开,扭转180。,再使A与C、B与D 重新地粘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只有一个面的曲面,已经无所谓里外了

在这个圈上,能玩出无限的小把戏。前面说的那个5个儿子分土地就是其一。你猜猜把这个带子延中间切开、再切呢?玩过吗?就是把第一次切得到的两个圆再切呢?大家回家去试一下吧,很有趣.

命题:任意一个有n根头发的人都是“秃子”(n∈N+)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1)只有一根头发的人显然是“秃子”,即,当n=1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k∈N+)时,命题成立,即有k根头发的人是“秃子”,而一个“秃子”的头发再长出一根头发以后仍为“秃子”,这就是说,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当n∈N+,命题成立。即人皆“秃子”

诡辩揭密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但由于该命题中所涉及的

对象-“秃子”不具备“确定性”的特征,不能构成普通意义上的集合(康托集),这是一个

属于模糊集范畴的概念,而数学归纳法是不适用于模糊集的。

调侃数学家的笑话

作者:佚名 长廊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1 更新时间:2008-6-13

职业特点

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这种推断并不可靠,”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

(碧声注:来自网易广州区科学版的补充言论:

作 者: eigolomoh (异调)老实说,我怀疑这个逻辑学家只不过是个比较严格的数学家伪装的,真正的逻辑学家是这样说的:“在苏格兰,至少有一只羊的至少半侧有些时侯看上去是黑色的。”

作 者: wasguru (以前是高手):真正的逻辑学家是这样说的:“在苏格兰,至少有一只羊的至少半侧,在至少一个地方的有些时侯,在有些人的眼里,直接用肉眼观察时,看上去是黑色的。” )

生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碧声注:网友Wang Qi 提供的资料:"刚读一本讲cryptography 的书, Simon Singh 的"The Code Book".有一位名叫Charles Babbage 的crypto analyst, 也是非常顶真的统计学家, 并为人寿保险公司编过生命表. 他读了一首诗, Alfred Tennyson 的 The vision of sin:

Sit thee down,

and have no shame,

Cheek by jowl,

and knee by knee:

What care I for any name?

What for order or degree?

Let me screw thee up a peg:

Let me loose thy tongue with wine:

Callest thou that thing a leg?

Which is thinnest?

thine or mine?

Thou shalt not be saved by works:

Thou hast been a sinner too:

Ruined trunks on withered forks,

Empty scarecrows, I and you!

Fill the cup,

and fill the can:

Have a rouse before the morn:

Every moment dies a man,

Every moment one is born.

他对最后两句很不满意, 于是写信给诗人, 对这首"otherwise beautiful"的诗提意见, 信里说:

It must be manifest that if this were true,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would be at a sta ndstill...I would suggest that in the next edition of your poem you have it read-'Every m oment dies a man, Every moment 1 1/16(一又十六分之一) is born.'...The actual figure is s o long I cannot get it onto a line, but I believe the figure 1 1/16 will be sufficiently acc urate for poetry.

I am, Sir, yours, etc.,

Charles Babbage." )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谁最吝啬

“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

“当然是数学家。”

“为什么?”

“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统计学家

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醉酒者之言

郭文是个数学家,但他酸酒如命,每次喝酒,非整瓶不欢。一天,他又喝得半醉了。他太太埋怨他已足足喝掉整瓶酒。

郭文闻言,微睁醉眼,一手拿起空瓶,一面摇头摆脑地说:「半瓶美酒,悲观者视之为空了一半,但乐观者却视为满了一半。无论悲观也好,乐观亦好,总是-----1/2瓶满的酒=1/2瓶空的酒。然而,代数法则有云,用同一常数乘以等式两边,其值不变。那麽,以2乘上式便得----1瓶满的酒=1瓶空的酒。由此而得,刚才你说我喝足一瓶满的酒岂不是说我根本没有喝酒吗?」

减法

数学课上,数学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十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

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结果是挨了十下屁股!”

五百只鸭子

一位男数学教师对两个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的声音,犹如一千只鸭子的叫声。”

一会儿,数学教师的妻子来看望他。其中一个女学生赶来报告。“老师,门外有五百只鸭子来看您。”

十一点半

上午第四节课,A生肚子饿,无心听课,坐在位置上呆呆地想着牛肉,面包。

数学老师发现他走神,便提问他:“1.130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将会怎么样?”

A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将会开午饭!”

数字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一个学生接著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C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学教授

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上,政治学教授、哲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围着一根旗杆。

数学教授走过来,问:“先生们在忙什么?”

“我们需要这旗杆的高度,正在讨论用什么手段得到它。”政治学教授说。

“瞧我的!”数学教授说着,弯下腰抱紧旗杆使劲一拔,把旗杆拔出后,放倒在地,拿出卷尺量了量,“正好五米五”说完便把旗杆插回原地,走了。

“这人!”语言学教授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轻蔑地说,“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了我们长度,瞎添乱!”

证明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由数学归纳可知, 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实验误差, 11是质数, ......

工程师: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质数, 11是质数, ......

计算机程序员: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

统计学家: 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 17是质数, 23是质数, 11是质数, ......

只有两种人

世界上有两种数学家: 会数数的和不会数数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相信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不相信.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可以被归类于两种人之一, 一种不可以.

Pi 是什么?

数学家: Pi 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工程师: Pi 大约是22/7.

计算机程序员: 双精度下Pi 是 3.141592653589.

营养学家: 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 "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直角

数学老师:“这道几何题你未经证明,怎么得出这个角是直角的呢?”

学生:“我用量角器量过了。”

查票

数学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数学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数学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数学家

一个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露天咖啡座上,悠闲的看着对街商店的人来人往。

首先他们看到两个人走进商店,过了一会儿发现却有三个人走出来;三个朋友就他们的专业发表了彼此的看法:

物理学家:这证明了测不准原理。

生物学家:这些人自我繁殖了。

数学家:若现在再有一人进入此商店则里面将空无一人。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数学家逻辑学有什么用。

数学家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数学家的幽默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经验方程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

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

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

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钉钉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根钉子钉进一堵墙。

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

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

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围篱笆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着火了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 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 他嗅到烟味醒来, 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 将之扔出窗外, 然后接着睡觉.

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 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 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 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 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 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 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 就回去接着睡觉.

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 所以, 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 说:"嗨, 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数学家当消防员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数学幽默故事

作者:佚名 长廊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62 更新时间:2008-6-13

证明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由数学归纳可知, 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实验误差, 11是质数, ......

工程师: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质数, 11是质数, ......

计算机程序员: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

统计学家: 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 17是质数, 23是质数, 11是质数, ......

只有两种人

世界上有两种数学家: 会数数的和不会数数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相信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不相信.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可以被归类于两种人之一, 一种不可以.

Pi 是什么?

数学家: Pi 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工程师: Pi 大约是22/7.

计算机程序员: 双精度下Pi 是 3.141592653589.

营养学家: 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 "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直角

数学老师:“这道几何题你未经证明,怎么得出这个角是直角的呢?”

学生:“我用量角器量过了。”

查票

数学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数学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数学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数学家

一个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露天咖啡座上,悠闲的看着对街商店的人来人往。

首先他们看到两个人走进商店,过了一会儿发现却有三个人走出来;三个朋友就他们的专业发表了彼此的看法:

物理学家:这证明了测不准原理。

生物学家:这些人自我繁殖了。

数学家:若现在再有一人进入此商店则里面将空无一人。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数学家逻辑学有什么用。

数学家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数学家的幽默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经验方程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

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

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

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钉钉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根钉子钉进一堵墙。

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

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

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围篱笆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着火了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 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 他嗅到烟味醒来, 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 将之扔出窗外, 然后接着睡觉.

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 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 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 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 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 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 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 就回去接着睡觉.

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 所以, 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 说:"嗨, 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数学家当消防员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家的感觉

数学家认为数学的组成是:50%公式,50%证明,50%想象力。

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

统计学家的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有趣的回文数

作者:佚名长廊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08-5-11

我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有意思,例如“人过大佛寺”,倒读起来便是“寺佛大过人”。还有经典的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此种例子举不胜举。在自然数中也有类似情形,比如1991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四位数,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竟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数称为“回文数”。这样的年份,在20世纪是仅有的一年。过了1991年,需要再过11年,才能碰到第二个回文数2002。

例如,人们认为,回文数中存在无穷多个素数11,101,131,151,191……。除了11以外,所有回文素数的位数都是奇数。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回文素数的位数是偶数,则它的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和必然相等;根据数的整除性理论,容易判断这样的数肯定能被11整除,所以它就不可能是素数。

人们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在完全平方数、完全立方数中的回文数,其比例要比一般自然数中回文数所占的比例大得多。例如11^2=121,22^2=484,7^3=343,11^3=1331,11^4=14641……都是回文数。

人们迄今未能找到五次方,以及更高次幂的回文数。于是数学家们猜想:不存在nk(k≥5;n 、k 均是自然数)形式的回文数。

在电子计算器的实践中,还发现了一桩趣事:任何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序数相加,所得的和再与和的倒序数相加,……如此反复进行下去,经过有限次步骤后,最后必定能得到一个回文数。

这也仅仅是个猜想,因为有些数并不“驯服”。比如说196这个数,按照上述变换规则重复了数十万次,仍未得到回文数。但是人们既不能肯定运算下去永远得不到回文数,也不知道需要再运算多少步才能最终得到回文数。

2008娱乐高考之数学卷及答案

作者:佚名 长廊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50 更新时间:2008-6-17

1、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组成

2、请按题号一一作答

3、考试时间45分钟

4、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港姐选美自1973年来每年举行一次,李嘉欣曾摘得第16届港姐桂冠,当年许晋亨25岁。据传,今年6月20日,是李嘉欣38岁大喜日子,她将于当日下嫁许晋亨,正式晋身阔太之列。那么,许晋亨比李嘉欣大()岁?

A 、7

B 、8

C 、9

D 、10

2、谢霆锋和张柏芝分别为⊙1、⊙2,已知⊙1、⊙2的直径分别为30cm 和24cm 。2008年1月30日以后,⊙1、⊙2的圆心距离由25cm 变为30cm ,这样,两个圆的关系变为()?

A 、相交变为相离

B 、相离变为相切

C 、相交变为相切

D 、相切变为相离

3、著名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2001年拍摄电影《11罗汉》时38岁,当他的罗汉涨到13个时,史蒂文·索德伯格长到()岁?

A、41

B、42

C、43

D、44

4、在电影《无间道》中,刘德华和梁朝伟一共见过几次面?()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5、以下是刘嘉玲和梁朝伟婚礼的预算清单:爱巢装修:约500万元;婚宴:__桌×$30000=__;布置:50万元;红酒派对:___桌×$3000 =___;总统新房:一星期×$50000=$350000;礼饼、喜帖:约20万元;礼金:约100万元;结婚钻戒:约200万元;欧洲蜜月:约30万元,总计:超1000万元。可是在工作人员拿到这张预算时,婚宴和红酒派对部分却有些模糊不清了,假设一桌酒席坐10人,请计算一下,这次奢华婚礼,两人将请亲朋共多少名?()

A、250

B、400

C、380

D、560

6、电影《美食总动员》中,“小鼠大厨”端出一道大餐——成都名小吃夫妻肺片,由5种肉组成,如果只考虑肉味的一种组合和两种组合,则有25种味道,如果考虑所有的组合情况,则它一共有()种味道。

A、204

B、205

C、206

D、207

7、成龙抵达成都后,连夜赶往受灾较严重的都江堰市,第一小时行了全长的1/5,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5千米,这时距都江堰还有3 1千米。请问,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A、65

B、75

C、78

D、60

8、设李泽楷为a,梁洛施为b,英皇为c,则(a+b)-c化简的最后结果是()

A、ab

B、bc

C、abc

D、b

9、下列等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无极》=馒头血案

B、李连杰赈灾=献爱心

C、黄健翔=激情

D、陈冠希=艳照门

10、设电影《色,戒》为一张矩形纸,将其长边对折短边重合,再将短边对折长边重合,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然后得到的电影是()

A、激情戏

B、文艺戏

C、爱情片

D、间谍戏

二、填空题(每题15分)

1、600个明星电话曝光事件曾轰动一时,其中周笔畅的电话是第___个。

2、好莱坞一线男星尼古拉斯·凯奇的妻子以前曾是餐厅服务员,月薪约为1000美元。而尼古拉斯如今的身家超过10亿,如果尼古拉斯提出离婚,他必须分给妻子一半家产,请问,他的妻子分到的家产,相当于她在餐厅工作____年。

三、应用题(此题20分)

设网络红人F姐姐的身体为一正圆柱体,已知该圆柱的体积为97020立方厘米,高为165厘米,求这位姐姐的腰围?(仔约等于3)

数学卷参考答案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一、选择题

1、A。(年龄不是距离,身家才是问题。)

2、A。(从此以后,两人一起或者两人携子亮相的新闻特别少。)

3、D。(“罗汉”每三年“增加”一个。)

4、C。(“三笑”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三见”的最后一幕是梁sir死在了刘Sir枪下。)

5、C。(别再说又收到“红色炸弹”了,看看以上数字,估计你会为闺密不是明星偷笑。)

6、C。(选一种肉有5种味道,选两种肉有5×4种味道,选三种肉有5×4×3种味道,选四种肉有5×4×3×2种味道,选五种肉是1种味道,加起来就搞定啦。关键是,通往男人心的捷径,是他的胃。)

7、D。

8、D。(算命先生都说啦:梁洛施背薄,难入豪门,且和英皇翻脸,恐怕最后还是形单影只,美人垂泪。)

9、C。(黄sir的激情似乎过了头,有些癜狂态。)

10、A。(把《色,戒》扭曲再扭曲后,人们看到的只剩激情戏。)

二、填空题

1、601。(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不?)

2、约为41666年。(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嫁个好老公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看来说这话的人想象力显然不够丰富。)

三、应用题

答案:84厘米(求腰围即求圆柱体的圆面周长。设圆面半径为r,则r2=97020÷165÷3=196厘米,r=14厘米。所以,腰围=2r×3=84厘米。)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 “0”和“1”的争斗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速算小明星“5” 在数学城电子计算器展销中心,售货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器,计算着各种问题。观看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扬声,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学生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吵着要买电子计算器。有了它,做起数学题该多好呀!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爸爸和儿子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小龙,特别爱学习,总爱让我给他出题,这天他又来找我出题了,我就对他说:我们家有一张照片,上面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能猜出来照片上有几个人吗?小龙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猜出来了吗? 厨师烙饼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坐井观天的青蛙 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井深九尺,青蛙一次只能蹦三尺高,如果这样青蛙要蹦几次才能跳出井口呢?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最新趣味数学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小故事学习资料

和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小故事,有趣生动,提高咱们宝贝的学习兴趣.每个故事都包含了一个数学小知识,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孩子听不懂没关系,只要引导对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 第一篇是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0”和“1”的争斗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第二篇速算小明星"5" 在数学城电子计算器展销中心,售货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器,计算着各种问题。观看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扬声,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学生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吵着要买电子计算器。有了它,做起数学题该多好呀!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大家一齐把目光集中在小矮人身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外号叫“半截儿”的小“5”。 “什么?你能比我的计算器算得还快?”售货员奇怪地问。小“5”说:“你不信,我们试试。”说着,小“5”对大家说:“你们随便报一个数,求这个数乘以5的积,售货员请用电子计算器也一道算,看谁快?” “好!”大家一齐喊道。观看的人群中有人先报了个算式“246×5”。 “1230”小“5”脱口而出。 “314×5、289×5……” “1570、1445……”小“5”一口气报了出来。 售货员还未来得及操作完,得数就被小“5”说出来了。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路遇哪吒: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 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 八戒不敢怠慢,舞动钉耙迎了上去,两人“叮叮当当”地打了起来。过了一阵子哪吒见没占到便宜,又喊了一声:“换!”6只手拿着的兵器立刻交换了一下位置。就这样哪吒不断变换着兵器的拿法,可把八戒打晕了。 八戒连连摆手说:“不打啦,不打啦,我说你这6只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720种!”哪吒神气活现。 “吹牛!”八戒把大嘴一撇说,“有个二三十种我还信,720种?你别骗我啦!” 哪吒让5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对八戒说:“你看,我5只手拿的兵器固定不变,这时我第6只手只有拿火轮儿这一种拿法。” 八戒点点头说:“嗯,不错,就一种拿法。” 哪吒又让4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这时第5、6只手可以轮换拿绣球儿、火轮儿,共有两种拿法。 哪吒再让3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而另3只手变换出以下6种拿法: 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降妖杵、火轮儿、绣球儿; 绣球儿、降妖杵、火轮儿; 绣球儿、火轮儿、降妖杵; 火轮儿、绣球儿、降妖杵; 火轮儿、降妖杵、绣球儿。

八戒摸摸脑袋说:“这要是6只手都随便拿可怎么个排法呀?还不排晕喽!” 哪吒笑骂着:“真是个呆子!你观察一下下面的3个数:1=1,2=1×2,6=1×2×3。由此推想:如果固定两只手,而剩下的4只手随意拿,可有1×2×3×4×=24种拿法。而6只手都随意拿呢?有1×2×3×4×5×6=720种不同拿法。” 八戒向哪吒一拱手:“你的变化真多,我服了。”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突然一只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

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2、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阿拉伯数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我要重重地赏您!”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小学数学趣味知识奥秘

小学数学趣味知识奥秘 故事一: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故事二:张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故事三:比大小 10以内大小的比较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 "0"的脸涨得通红,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起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故事四::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商不变性质 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说:"我给8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行吗?"小猴子听后连忙摇头,嫌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缓了口气说:"好吧!我给80个桃,平均分给4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高抬贵手多给点行吗?"猴王立即拍着胸脯,慷慨地说:"我给你们800个桃,平均分给400只小猴,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呢?为什么? 故事五: :王爷分饼分数的基本性质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突然一只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

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趣味小故事 小熊卖鱼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

趣味数学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1、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数学故事。互相分享。 2、学生代表讲自己所搜集的卖酒的故事。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 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 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 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 贺它们。 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 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 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 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 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 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 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兴趣是的老师,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让每一个学生爱上数学,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难懂的学科。 8月22日,西班牙马德里,当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3000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面前颁发菲尔茨奖章时,获奖者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巨大的荣誉面前缺席了。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这名40岁的俄罗斯圣彼得堡数学奇人并不是第一次拒绝荣誉和奖项——1995年,他拒绝斯坦福大学等一批美国学府的邀请;1996年,他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 “我想他是一个非传统的人。他很讨厌被卷入各种浮华和偶像崇拜。”哈佛大学的ArthurJaffe说。除了拒绝学术荣誉,佩雷尔曼似乎对金钱也不感兴趣。 2000年,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筛选出了七大千年数学难题,并为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庞加莱猜想是其中之一。 2002年,在花了8年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个足有一个世

纪的古老数学难题后,佩雷尔曼并没有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正规杂志上,而只是将3份手稿粘贴到一家专门刊登数学和物理论文的网站上,并用电邮通知了几位数学家。 “他把论文发到网上,简单地说‘就是它’.”牛津大学教授NigelHitchin回忆说。 “如果有人对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感兴趣,都在那儿呢—让他们去看吧。”佩雷尔曼博士说,“我已经发表了我所有的算法,我能提供给公众的就是这些了。” 佩雷尔曼的做法让克莱数学研究所大伤脑筋。因为按照这个研究所的规矩,宣称破解了猜想的人需在正规杂志上发表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后,才能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显然,佩雷尔曼并不想把这100万美金补充到他那微薄的收入中去。 “我从没见过他坐在加长的豪华轿车里,手中挥舞着支票。这不是他的风格。”牛津大学数学历史学家JeremyGray 说。 对于佩雷尔曼,人们知之甚少。这位伟大的数学天才,出生于1966年6月13日,他的天分使他很早就开始专攻高等数学和物理。1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在1982年举行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得金牌。此外,他还是一名天才的小提琴家,桌球打得也不错。 从圣彼得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佩雷尔曼一直在俄罗

小学生数学趣味故事

蚂蚁爬绳问题: 一绳长1M,一蚂蚁从绳的一端爬向另一端,速度为每秒1CM,同时,绳子以每秒10CM的速度均匀伸长,问:蚂蚁能否达到绳的另一端?如能,需多长时间?如不能,请说明理由。(假设绳子质量无限好,蚂蚁寿命无限长) 买公鸡 公鸡5元3只,母鸡5元2只,合在一起卖10元五只,赔了? 前些日子,巴依“老爷”的小聪明非但没有得手,还白白损失了七个银环,心疼得要死。一贯坑害别人的他,这口气怎能咽得下去呢?这不他又神气活现的出现在了集市上,不知谁今天又要倒霉了? “卖鸡喽,公鸡5元3只,母鸡5元2只,快来买呀!”顺着叫卖声,巴依“老爷”来到了鸡滩前,只见他贼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嘿,老头儿,你这有多少只公鸡?多少只母鸡呀?”“各有30只。”卖鸡的老大爷颤颤微微的回答。 “好了,这些鸡我都要了。既然公鸡5元3只,母鸡5元2只,干脆公鸡、母鸡合在一起卖10元钱5只,也省得罗嗦,卖不卖?”老大爷一想,10元钱5只,这样也不吃亏,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猎人的手表: 一个住在深山中的猎人,他只有一只机械表挂在手上,这天,表因忘了上发条而停了,附近又没有地方可以校对时间。 他决定下山到市集购买日用品,出门前他先上紧机械表的发条,并看了当时的时间是上午6:35(时间已经是不准了),途中会经过电信局,电信局的时钟是很准的,猎人看了钟并记下时间,上午9:00,到过市集采购完,又绕原路经过电信局,看了当时电信局的时钟指在上午10:00,回到家里,手上的表指著上午10:35。 猎人如何调校出正确的时间呢?此时的标准时间应该是多少? 她们的年龄是多大: "你在忙什么呢,比尔,"教授留意地说。这时他的这位朋友正一口气喝完剩下的咖啡,站起来要走."准备带三个女孩乘车游览!"比尔答道。 教授笑了:"原来如此!敢问三位佳丽芳龄几许?"比尔思考片刻说:"把她们年龄乘在一起得到2450,可她们年龄和恰是您年龄的两倍"。 教授摇了摇头说:"非常灵巧,但对她们的年龄仍然有疑问。"比尔还在那里,他补充道:"是的,我忘了提起,我的年龄至少要比那个岁数最大的小一岁。"而这使得一切都变得清楚了! 当然,教授是知道他朋友的年龄的,请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年龄吗? 绳长多少: 一根绳子不知长, 三折来与四折量, 三比四折长2尺, 这条绳子有多长?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 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 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你好,我找了一个,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小蚂蚁在蚁洞里住久了,便想出去闯天下。于是,它告别了小伙伴,带着一些食物走向了它十分向往的大城市。一天它来到了数字城。小蚂蚁刚踏进城门,就被两个圆头圆脑的家伙给拦住了,它定眼一看,这是两个“0”。两个零同时说:“什么人,想进数字城?先拿出智商凭证,没有,就先过了我们这一关。”小蚂蚁好奇了:这里干什么呀,进门先要做测试?好,就让我来试一试。零守卫摇身一变,成了个空空的“九宫格”。它叫来许多数字,对小蚂蚁说:“把1——9填进格子中,使横、竖每行每 列的和都相等。”小蚂蚁一看,大笑:“这种东西能难得住我?”说完,随手大笔一挥,写出来:4 9 2 3 5 7 8 1 6 守卫一下子就不见了,小蚂蚁的眼前展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 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古尔邦节快到了,天山南北充满了节日气氛。集镇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店铺里、道路旁、地摊上,到处都摆满了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水果商们把贮藏保鲜的苹果、葡萄、雪梨、石油、哈密瓜一并搬了出来,希望卖个好价钱。这天晌午,阿凡提忙完了半天的活计,也骑着毛驴赶集来了。阿凡提以聪明能干、正直仗义闻名遐尔,谁个不认识一路上,他不住地和熟人、朋友打着招呼。忽然,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水果店老板艾山。此人奸诈贪婪,不仅常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还专门放高利贷剥削百姓,是个人人痛恨的坏蛋。阿凡提早就想教训教训这家伙,可就是没有遇上机会。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您看,我在这捱了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艾山其实想央求阿凡提帮他出个推销葡萄的点子,又不好意思说。阿凡提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想:这家伙正好送上门来,使个办法叫他亏点钱吧,也让大伙儿出口气。就来到水果摊前对艾山说:“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 艾山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了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了。 可是,当艾山清点卖得的钱数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紫葡萄应该卖2元×60=120元,青葡萄应该卖1元×(60÷2)=30元,一共应该能卖到120元+30元=150元,可现在卖得的钱却只有120元,怎么少了30元呢他猫腰瞪眼在葡萄摊前转来转去,找遍了每个角落,也不见丢失的30元钱。最后才悟到是让阿凡提给捉弄了。当他想追上阿凡提问个明白时,阿凡提早已骑着毛驴走得无影无踪了。 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後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为了要取得最後一根,甲必须最後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後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

(完整word)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

目录 第1讲倒过来推算 (1) 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 (4) 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 (7) 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 (11) 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 (14) 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 (17) 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 (20) 第8讲找准“一周”是关键 (24) 第9讲巧转化求周长 (37) 第10讲找规律数图形 (31) 第11讲分清类型解植树问题 (34) 第12讲抓住题眼一点突破 (36) 第13 讲骰子中的数学 (40) 第14讲逻辑推理 (46) 第15讲游戏中的取胜策略 (51)

第1讲倒过来推算 自主探究: 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 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写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27,还余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余多少? ①小虎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计算的结果是 一个错误的商,怎样才能求出正确的商呢? 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 点拨: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被除 数是多少。可以先抓住错误的除数、 商和余数,利用它们求出被除数,明 白了吗? 1

牛刀小试: 1.你能算出姐姐今年多少岁吗? 姐姐,你今年多 少岁了? 用我的年龄乘6,加上6,除 以6,再减去6,正好还是6。 学以致用: 1.修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次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剩下160米第三次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每到生长季节,池塘里的浮萍长得特别快,浮萍的面积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经过16天 2

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 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 长满半个池塘? 故事屋: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 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 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 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 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 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 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 维使得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3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三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一些趣味故事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兴趣。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篇1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篇2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

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故事篇3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预测成绩】 考试刚过,甲、乙、丙、丁四个人预测谁的成绩。 甲说:“丙的分数。” 乙说:“甲的分数。” 丙说:“我的分数肯定不是。” 丁说:“得分的不是我。” 等老师改完试卷,一看成绩,甲乙丙丁四人得分各不相同。至于其中谁得分最多,四个人异口同声,都说:“我们只有一个人猜对了。” 究竟谁的成绩呢? 解答这类问题,最省脑筋的办法是枚举法,把全部四种可能情形逐个检查一遍: 如果甲的分数,那么乙、丙、丁三个人猜对了,不符合结论“只有一个人猜对”; 如果乙的分数,那么丙和丁两个人猜对,也不符合结论; 如果丙的分数,那么甲、丁两人猜对,还是不符合结论; 如果丁的分数,那么只有丙一个人猜对了,符合结论。 由此可见,一定是丁的成绩。 【渔夫和草帽】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

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这道趣题的时候可以对河水的流动速度完全不予考虑。虽然是河水在流动而河岸保持不动,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是河水完全静止而河岸在移动。就我们所关心的划艇与草帽来说,这种设想和上述情况毫无无差别。 既然渔夫离开草帽后划行了5英里,那么,他当然是又向回划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儿。因此,相对于河水来说,他总共划行了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