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经脉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曰∶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出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

此言大肠经脉气之行,乃为第二经也。大指次指者,手大指之次指,即第二指,名食指是也。肺经本出于大指,而大肠经则出于次指,兹言大指次指者,乃大指之次指,非言既出于大指,而又出于次指也。合谷者,本经穴也(俗名虎口)。肩端两骨间为骨。肩胛上际处为天柱骨。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也。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言大肠者、乃手阳明经之脉,受手太阴之交,遂起于指之端,循此次指之商阳、二间、三间之上廉,出合谷穴,在两骨之间,又上阳溪穴,即两筋间又循臂之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循外之前廉,历肘、五里、臂,以上肩之肩穴,又出骨之前廉,循巨骨穴,上出天柱骨之会上,会于大椎,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天枢之外,会属于大肠;其支别者,虽由偏历而入,又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人下齿缝中,复出夹口两吻,相交于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孔,循禾、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此经有病,则见目黄鼻鼽等症。

手阳明大肠经

《平人绝谷》篇伯高曰∶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升,水七升半。《难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按∶直肠曰直,则大肠周遭叠积,当名曰回。

《难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灵枢〃本藏》篇曰∶肠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大肠经诸穴歌

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五里之程,臂肩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唇连迎香鼻迫。

又分寸歌

商阳盐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二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骨纹头尽,肘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肘上七寸量,肩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水沟旁五分,迎香禾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左右共四十穴)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 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 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 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 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 接于足阳明胃经。 体表路线: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并与口、下齿、鼻联系。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候: 是动则病,本经异常则表现出的病症 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髃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鼽衄:(qiú nǜ) 病名,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 喉痹: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肩前髃痛:肩前、上臂部痛 大指次指痛不用: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1、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2、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 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3、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 而不容易回暖。 三、主要经穴一名双穴,左右各一,共20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1、商阳(井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 2、二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3、三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经脉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曰∶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出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 此言大肠经脉气之行,乃为第二经也。大指次指者,手大指之次指,即第二指,名食指是也。肺经本出于大指,而大肠经则出于次指,兹言大指次指者,乃大指之次指,非言既出于大指,而又出于次指也。合谷者,本经穴也(俗名虎口)。肩端两骨间为骨。肩胛上际处为天柱骨。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也。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言大肠者、乃手阳明经之脉,受手太阴之交,遂起于指之端,循此次指之商阳、二间、三间之上廉,出合谷穴,在两骨之间,又上阳溪穴,即两筋间又循臂之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循外之前廉,历肘、五里、臂,以上肩之肩穴,又出骨之前廉,循巨骨穴,上出天柱骨之会上,会于大椎,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天枢之外,会属于大肠;其支别者,虽由偏历而入,又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人下齿缝中,复出夹口两吻,相交于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孔,循禾、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此经有病,则见目黄鼻鼽等症。

手阳明大肠经 《平人绝谷》篇伯高曰∶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升,水七升半。《难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按∶直肠曰直,则大肠周遭叠积,当名曰回。 《难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灵枢〃本藏》篇曰∶肠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大肠经诸穴歌 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五里之程,臂肩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唇连迎香鼻迫。 又分寸歌 商阳盐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二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骨纹头尽,肘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肘上七寸量,肩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水沟旁五分,迎香禾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左右共四十穴)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即该经起自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上行,出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短伸肌腱)之中(阳溪),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其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栗不复等症。 二、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1商阳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 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气也。商阳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也就是地之内部。商阳穴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经脉运行的出口。 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商阳之名正是对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商阳。 2)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穴内无阴性之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3)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成为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 4)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点]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功能作用]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藏象]本穴的微观形态有如高温锅炉的放气阀,气血物质则如放气阀外喷的高温水蒸气,内

按摩常识《二、手阳明大肠经 》

按摩常识《二、手阳明大肠经》 按摩常识《二、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 大肠经的走向:有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大肠经的功能:­ (1)打通大肠经可以治疗预防皮肤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效呢?因为在经络里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讲肺主皮毛。就是皮毛上的问题,(皮毛是指皮肤和毫毛)所以皮肤好不好的功能是由肺来主的,但是中医有一个观点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肺在室内,大肠在客厅,他俩是这样一种关系。如果肺排泄不好、体内的毒素就会淤积在大肠里,所以脸上就起痘痘,身上就起湿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大肠经来调节。可以用刮痧的方法把里面的毒素刮出来。这个方法比较简捷有效的。­ 大肠经属于阳明经,阳明是气血旺的意思,所以这个经络里边的气血很足。­ (2)打通大肠经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泻掉。但是,如果阳气过旺的人可以通过这条经把多余的火气

泻掉。所以它是调节人体阳气的一条重要的经络。­ 有人经常手肿胀,就是火气淤在大肠经里了,只要按摩大肠经的痛点敏感点,把痛点揉散了,手的肿胀就逐渐的消失了。­ (3)打通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整条大肠经都可以通过敲打、按揉的方法达到通便的效果。比如排便不畅通,可以敲打小臂上的这段大肠经。长期大便秘的人在小臂肘以下这段很痛、很敏感,所以要经常敲打和按摩。 还有一个排便的好方法,就是推按三间穴和二间穴到商阳穴这段大肠经。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的内侧指节往下推,一直推到商阳穴,从商阳穴推出去。这样推就会感觉肚子在运动,大便就很容易排出来。要用力推,两边都要推效果好。这是通便的捷径。­ 商阳穴:位置在食指指甲盖后的外侧0.1寸处,用指甲掐它就可以找到它。它是大肠经的起始穴,它调节便秘很有效果的。­ 合谷穴:位置在虎口肌肉隆起处。它是人体重要的强壮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止痛。最有效的对面部的止疼作用明显。比如牙痛、面部的三叉神经通、面部痉挛最有效的止痛是治疗牙痛。牙痛赶紧掐合谷穴一分钟,就可以马上缓解牙痛。­ 小帖示:牙痛怎样掐合谷穴才有效?左侧牙痛掐右侧的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

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1) 商阳LI1 shāng yáng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2) 二间LI2 èr jiān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概述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循行路径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经中穴道 起自手食指内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井穴),经二、三间穴(输穴)

至拇指、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原穴),腕中凹窝为阳溪穴(经穴),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疗穴),再经温溜、下廉、上廉穴,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疗穴),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合穴)。再经肘髎穴、五里,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疗穴),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疗穴),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于锁骨上窝中点上一寸许之天鼎穴,上经喉结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上行至人中旁五分为禾髎穴,止于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疗穴)。 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起自手太阴肺经母指桡侧指甲角端后一分许之少商穴,其支者络入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2)手阳明大肠经部分:由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循食指而上,经二、三间穴,至两骨间之出合谷,上两筋间之阳溪穴,循手臂而上至偏历、手三里穴,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臑外前至臂臑穴,上肩至肩髃穴,而巨骨穴。(3)督脉部分:从巨骨穴上出于颈项根骨(柱骨)旁,与督脉之大椎穴(第七颈椎下)相会,自督脉大椎穴入交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锁骨上缘中点)。(4)足阳明胃经部分:从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络肺、下膈、属大肠者。(5)手阳明大肠经部分:其支从缺盆穴上颈复循本经之天鼎穴,贯颊至扶突穴,再入下齿中禾臑穴,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迎香穴而终。(6)足阳明胃经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行至鼻孔迎香穴后,即交于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

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第1、第2掌骨)之间,上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肩胛骨肩峰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颈椎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体表循行:食指――合谷――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络肺――属大肠 连接下经:鼻旁――足阳明胃经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发热,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手指麻木。 2.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③热病无汗或多汗;④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⑤上肢疼痛、不遂;⑥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3.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手

第二讲-手阳明大肠经篇

第二讲手阳明大肠经篇 肺经在那桡骨骨头的内侧,大肠经在外侧。 先讲五腧穴,大肠经是阳经,所以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 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说下为什么阳经以金开始,阴经以木开始,因为我们人体正常的话是阴升阳降,木性轻扬上升,金性重沉下降,所以阴经的井穴为木性,阳经井穴为金性。

大肠经的五腧穴分别为:商阳穴(井),二间穴(荥),三间穴(输),阳溪穴(经),曲池穴(合)。 大肠经的循行时间为早上5-7点,《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大家要注意,小肠是受盛之官,泌别清浊的。 大肠在体内是从右下腹起,补充一下,小肠与大肠接口的地方就有盲肠在那里,右边上升为升结肠,然后在肚脐上方横过至左边称为横结肠,再往下至直肠接肛门,往下的称降结肠,中医里把直肠也作为大肠的一部。

知道这个结构图,当我们便秘的时候,绕肚脐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排便,逆时针按摩可固便。 为什么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的呢。我们人吸气的时候,中医认为吸气是肾在管。吐气是肺在管。所以病人有气喘的时候,要知道是吸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如果是吸气困难,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那为什么说吸气是肾在管。因为肾脏好的时候。小肠在肚脐下面。吸气是横隔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到肝脏。肝脏一挤压,像大气压力,肝脏的血就出来了。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里进入大肠,大肠受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所以呼吸不断在压他的肝脏,就像是两个金在克木。就像马路上的树木要长的好,就要常常修他的枝叶,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他跟肺和大肠的互动。 这又让我想起来了,但凡肝脏有问题的病人,都是容易有大便的问题,而且多数是容易便秘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肝硬化肝癌的一些病人,一定是便秘的。所以要调肝的问题,第一要调脾。 昨天说了,调了脾病恢复病人的胃口就不会再进了,没有一个重病的人在临终前是饿的,都是不饿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最后几天不吃不喝,因为吃不下,会想他饿不饿,我自己也是一样,怎么这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的也不知道饿不饿,要当饿死鬼了,总是忍不住的想再给点吃的,哪怕就是死也不当个饿死鬼,岂知如果病人会饿说明他有胃口,有胃气就还能救。 第二就得通大便。包括发烧生病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都要注重大小便,很多孩子发烧时不大便,想办法大便一出来烧哗的一下就降了,所以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心情好,能爱自己能爱人就是一个健康的朋友,不用太刻意的在乎一些检查指标。但凡有问

人体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一、总述: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大肠经,共廿(念)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之经络,主治阳证、实证,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二、经脉循行路线 主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端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合谷穴)之间,进入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穴),继续向上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相会,再向前下行于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洛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三、历史记载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闹,在中医学上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肌肉。)外前廉,上肩出yu(电脑上打不得出此字,于新华字典1663页上找,意思是指肩的前部)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四、敲揉大肠经之最佳时段 卯时:5:00——7:00,若没有早起的习惯,则可于同名经足阳明胃经经气最旺的时间段敲揉,即辰时:7:00——9:00。 五、本经异常时所表现出的症状: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球)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症》: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虐)症。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译文:患手阳明大肠经疾病者,主要反映在头、面、耳、鼻、喉及热病,有下列病候:口干、鼻塞、衄血、齿痛、颈肿、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肩前、臂及食指痛,经脉所过处热肿或寒冷或发寒颤抖,肠绞痛、肠鸣、泄泻。 大肠经的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

手阳明大肠经(整理版)

手阳明大肠经 一、【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 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 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 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 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二、重点穴位讲解 1、商阳穴(井穴) 位置: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功效:疏经通络、泻热止痛、开窍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牙齿疼痛,高烧不退(放血首选),不发汗,昏迷,目赤,腹痛,吐泻 2、二间穴(荥穴) 位置:微握拳,食指桡侧缘,第二掌指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颜面神经炎、口 斜眼歪、牙齿疼痛、发烧、鼻出血、咽喉肿痛 3、三间穴(输穴)(又名少谷,少骨) 位置:微握拳,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方桡侧凹陷处。主治:牙齿疼痛、咽喉肿痛、结膜炎、发烧、肠鸣、手指麻木、手指疼痛 4、合谷穴(原穴)(又名虎口,合骨)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主治:一切头面诸症(面目合谷收),如头痛,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完骨+凤池+合谷),青春痘,牙齿疼痛,牙关禁闭,目肿,目赤肿痛,眼睛疲劳,鼻出血,咽喉肿痛, 发烧无汗、多汗,腹痛,便秘,风疹。孕妇慎用本穴,不宜与三阴交并用,以防流产。 刺法:直刺 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 1、深刺 2-3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 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2、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3、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4、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发挥此穴道的疗 效。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像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等都有疗效。但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牙关不开、口眼歪斜: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太阳穴治头痛 ●癫痫及安神、镇惊:1合谷2百会3神门。 ●目赤:1合谷2丝竹空3精明。或配太冲穴 ●鼻窦炎:1合谷2迎香。 ●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哮喘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 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

--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廉

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合谷、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上入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庚金之腑,脉详右寸。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蒸黄连而解脏毒奇卷柏黄耆。炒厚朴而止便红。酒毒,肠风妙川乌荆芥,润肠通秘,可止则止。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痢中六神丸,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痔疮热痛,姜茶煎治出坡仙,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脑麝研入蜗牛,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商阳(一名绝阳):--- --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大指次指内侧,井金。《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寒热痎疟,热病汗不出,喘咳支肿,耳鸣聋,主胸中气满,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二间(一名间谷):大肠实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泻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三间(一名少谷):《铜人》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肠鸣洞泄,嗜卧,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胸腹满,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手阳明之东垣曰:荥俞二间、三间。』合谷(一名虎口):虚实皆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拔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 -- 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

2手阳明大肠经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

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The Chapter "Discussion on the Meridians" in Miraculous Pivot says: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starts from the tip of the index finger, running upward along the radial side of the index finger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interspace of the 1st and 2nd metacarpal bones, it enters the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endons of m.extensor pollcis longus and brevis. Then,running on along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forearm, it reaches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elbow. Then it ascends along the lateral anterior aspect of the upper arm to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shoulder, then along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acromion, it goes up to the cervical vertebra and descends to Quepen(ST12) and connects with lung. T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diaphragm and enters the large intestine, its pertaining organ. The branch from Quepen(ST12) runs upward to the neck, passes through the cheek and enters the lower gums. Then it turns back to the upper lip and crosses the opposite meridian at Renzhong(the philtrum). The left meridian goes to the right and the right meridian to the left,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s of the nose. 【语译】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1)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2),喉痹(3),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4)热肿;虚,则寒栗不复(5)。 【注释】

手阳明大肠经

大医养生馆-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上接手太阴肺经于食指,下接足阳明胃经于鼻旁。经脉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 本经一侧20穴,14穴分布于上肢背面桡侧,6穴在肩、颈和面部。分别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疗热病常用商阳、合谷、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常用合谷;治疗胃肠病常用合谷、曲池;治疗咽喉病可用商阳、合谷;治疗肩臂痛常用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和肩髃;治疗鼻疾常以合谷、迎香为主。针刺天鼎、扶突应注意角度与深度。 商阳穴LI1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合谷穴LI4Hégǔ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 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 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 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 滞产。 曲池穴LI11Qūchí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 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 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 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迎香穴LI20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 中间。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 道蛔虫症。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

————————————————————————————————作者:————————————————————————————————日期: 2

2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咽喉肿痛、齿痛。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麻木等。商阳 LI1 井穴,位置:食指桡侧指甲根角的外上方1分处。三间 LI3 输穴,位置:在第2掌骨桡侧,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合谷LI4 原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近第2掌骨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尖下即为该穴。)曲池 LI11 合穴,位置: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臂臑 LI14位置:在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当三角肌下端处,曲池穴上7寸处。肩髃 LI15位置:在三角肌上部中点,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是本穴。)扶突 LI18位置: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迎香LI20位置:在鼻唇沟中。 3 / 3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针灸

五、手阳明大肠经 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卯时气血流注到这。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肾脏好的时候,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挤压肝脏,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不断进行。 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天上的彩云就是肺。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大肠来自地上很热,所以成为一个循环。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我们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西医说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 虚实症之诊治 实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周之内。超过一周以上,病人会实带虚,就是痛多酸少。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如果说纯虚症,就不痛,只有酸。实症很简单,用子穴去泻它。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虚中带实,先去补再泻。纯虚症,用补的手法。所以,病人是纯实症或纯虚症时,有的时候用一个穴道就好。 第二种呢,扎原穴,扎病经。大肠经又痛又酸,就用原穴,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这样就是原络治疗。 1、商阳穴 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少商商阳放血,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扁桃腺也可以治,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 2、二间与三间穴 大肠经的荣穴二间,也是子穴。从二间穴跳过来,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就叫做三间。很有名的三间透劳宫,手掌的中心是劳宫,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当手不能握拳,针下去,二十分钟,起针,就可以握了,隔天会更好。三间也可以透到后面的穴道,也就是合谷穴。 3、合谷穴 手一握,虎口高起来的地方,最高点就是合谷。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合谷穴,怀孕不可下针,可泻不可补。 合谷用法非常多。第一个如果你灸合谷,用生姜灸,用在脸上青春痘很多,效果最好。灸了以后脸会很干,就不会再出油,用在油性皮肤上,气很旺,灸合谷。那女人美白呢,灸合谷,皮肤会变很好。 如果是肩抬不起来,扎合谷穴。如果合谷脉动,一路跳到食指这边,表示要生了。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马上可以知道是不是要生了,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 面口合谷收,所谓面口合谷收的意思是,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下针。比如说面部中风的时候,下合谷。我们常常下面针的时候,会先下合谷,因为有麻醉作用。有时我们在面部透针的时候,因为会比较痛,所以先下合谷,这样可以少痛一些。先下合谷,下完合谷后再去透。要透这边的时候,记得下对侧。 奇穴牙痛合谷,合谷穴两个骨头快到交叉点的这边还有个穴道。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在大肠经治,我们下合谷穴。右边上牙痛。左边牙齿痛,下右边。正好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及学位定位口诀

肠经 循行: 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 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 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 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 外廉,上肩,出髃骨之前 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下入缺盆,络肺,下膈, 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 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 口,交人中,左之右、右 之左,上挟鼻孔。 腧穴: 1.商阳特定穴:井穴 定位:食指桡侧爪甲角的根部2.二间特定穴:荥穴 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的前方 3.三间特定穴:输穴

定位:第2掌指关节桡侧的后方 4.合谷特定穴: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5.阳溪特定穴:经穴 定位: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健之间凹陷中 6.偏历特定穴:络穴 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7.温溜特定穴:郄穴 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8.下廉定位:肘横纹下4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9.上廉定位: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10.手三里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11.曲池特定穴:合穴 定位: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12.肘髎定位:肱骨外上髁上1寸,肱骨外缘骨边 13.手五里定位:肱骨外上髁上3寸,肱骨内缘骨边 14.臂臑特定穴: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定位: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15.肩髃特定穴:手阳明、阳跷之会 定位:曲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前后端呈现两个凹陷,前一个较深凹陷即是 16.巨骨特定穴:手阳明、阳跷之会 定位: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直接按凹陷中。 17.天鼎定位:扶突下1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汇合处

18.扶突定位: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中间 19.口禾髎定位:在人中旁0.5寸,鼻翼的内侧缘 20.迎香特定穴: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鼻翼外侧中点,鼻唇沟中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商阳食指桡侧去,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此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下廉穴,三里池下二寸良,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内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环骨肌后缘,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