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 "是"来构成判断句。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

2.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例4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白荐》)

例6是必射雕者也。(〈〈xx列传》)

4.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例8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例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10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例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例12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例13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5.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14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被动句

文言一部分被动句与现代汉语被动句有相同之处,都用介词"被"来表被动, 另一部分则与现代汉语被动句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于……来表被动。

例15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秋水》)

2.用”?…见……来表被动。

例17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荆轲刺秦王》)

例1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3.用"受.....于"或"见.....于"来表被动。

例19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例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xx》)

4.用”…?为来表被动。

例21遂为猾xx报充里正役。(〈〈促织》)

例2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用"为所"或"为?…所……来表被动。例2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例2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6.用"被"表被动。

例2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6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7.不用被动词,但是句中的主语是行动的接受者,因而也是被动句。

例27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例28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谏逐客书》)

(三)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和现代汉语都有的语法现象,文言省略句中,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1.省略主语。

例29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30 (虫)每闻琴瑟之声。(〈〈促织》)

2.省略谓语。

例31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2方宅(有田)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3.省略宾语(包括动宾xx)。

例33汝死我葬(汝),我死谁埋(我)?(〈〈祭妹文》)

例34公瞿然注视(之)。(〈〈左忠毅公逸事》)

例35今寇众我寡,难与(之)持久。(〈〈赤壁之战》)

例36于是秦王不怪,为(赵王)一击缶瓦。(〈〈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

例37成凄纳钱(于)案上。(〈〈促织》)

例38古之圣人其出(于)人也远矣。(〈侦说》)

例39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例40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毛遂白荐》)

(四)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短语的角度;一是从句式的角度。

从短语的角度来理解,宾语前置句中的宾语不是动宾短语的宾语,就是介宾短语的宾语。

例41三岁xxxx,莫我肯顾。(〈〈硕鼠》)

例42何以战?(〈〈xx刿论战》)

例41的"我"是动词"顾"的宾语。;例42的"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要记住两句口诀:

一是: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是: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当然,口诀不能包容的,要另外记忆理解。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3大王来xx?(〈〈鸿门宴》)

例44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43的"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操"的宾语。例44的"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45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中山狼传》)

例46每白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例45中的"之"是代词,是动词"知"的宾语。例46中的"之"也是代词,是动词"许"的宾语。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

例4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例48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例4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例47中的"句读"和"惑"分别是动词"知"和"解"的宾语,"之"起提宾的作用。

例48中的"弈秋"是动词"听"的宾语,"之为"起提宾的作用。例49中的"德"是动词"辅"的宾语,"是"起提宾的作用。

4.没有任何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例50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例5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例50中的"全石”是介词”以”的宾语。例51中的”仁义”是动词”施”的宾语。两个句子都没有任何提宾的标志。

(五)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是一个短语概念。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短语,由中心词和定语构成,中心词在后,定语在前。文言定语后置则相反,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文言定语

后置句,说的是在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定语后置的偏正结构短语。定语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者"为标志。

例52xx人有欲买履者。(〈〈xx》)

例53其人家有好女者。(〈〈西门豹治邺》)

例52中的"人"是中心词,"有欲买履"是定语,"者"是标志。例53中的"人家"是中心词,"有好女"是定语,"者"是标志。

2.以"之"为标志

例54余既滋兰之九蜿兮,又树惠之百亩。(〈〈离骚》)

例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例54中的"滋兰"和"惠"分别是中心词,"九蜿"和"百亩"分别是定语。例55 中的"爪牙"和"筋骨"分别是中心词,"利"和"强"分别是定语。

3.以”?…之??…者”为标志。

例56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冯婉贞》)

例5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粟一石。(〈〈马说》)

例56中的"少年"是中心词,"精技击"是定语,"之"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57中的"马"是中心词,"千里"是定语,"之"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4.以”…?而??…者”为标志。

例5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例59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例58中的"缙绅"是中心词,"能不易其志"是定语,"而"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59中的"民"是中心词,"无告(无依无靠)"是定语,"而"和"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5.数量词作定语,定语后置。

例60不稼不才啬,胡取禾三百廛兮。(〈〈伐檀》)

例6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李将军列传》)

例60中的"禾"是中心词,"三百廛"是定语。例61中的"骑"是中心词,"数十”是定语。

6.没有任何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例62兵精足用。(〈〈赤壁之战》)

例63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

例62中"兵"是中心词,"精"是定语。例63中的"泪"是中心词,"红"是定O

(六)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宾结构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都是在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文言中的介宾结构短语如果充当状语,却在谓语后面的话,我们就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的形式。例64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例6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例64中的”以当世之事”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咨臣”之后充当状语。例65 中的”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饰”之后充当状语。

2."于……的形式。

例66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例67函封,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例66中的”于孙将军”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求救”之后充当状语。例67中的”于庭”是介词结构,置于谓语”拜送”之后充当状语。

(七)主谓倒置句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被倒置,起强调和突出谓语的作用。这种句式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例68甚矣,xx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69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例68中的"甚"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例69中的"小人"是谓语,"樊须”是主语。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 吗?”

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

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

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

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

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译文:

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

(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

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

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拿了我的xx,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

(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 把…?怎么样”。

例10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译文:

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xx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文:

xx国有什么罪呢?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

(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成反复白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

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3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例15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xx笑着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xx干什么呢?"

1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怎么??…呢?"例16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

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

例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 ”…?比…??怎么样?

例1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我和xx相比,哪个更美?

例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你们看廉将军和xx比,哪个更厉害?

16.”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例20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

例2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译文:

却被xx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

17.”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 丫"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2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

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白己身上。

例2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

例24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译文:

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

19.”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哪里??…呢"。

例25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

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2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

燕雀哪里知道xx的远大志向呢?

20."独…??耶"、"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27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例28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例29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崎之战》)

译文:

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22."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30xxxx欤?(〈〈屈原列传》)

译文:

您不是xx吗?

23."宁…??耶"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31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

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文言文翻译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一定的要求、原则和方法。

(一)翻译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妨把清代著名学者严复衡量翻译外国文学好坏标准的"信、达、雅", 借用来作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1、"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意,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删内容。

2、"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二)翻译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就是"信"所包含的要求,翻译时严格按照字句对应译出,在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上尽量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意译,就?quot;达"所包含的要求,在直译不能通顺畅达的时候,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又不失原文的意义。

例1xxxx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xx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

”用心专注,注意力不分散,精神便专一集中,大概是说这位驼背老人吧!

除了对原文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部分是意译外,这段译文的其余部分是直译。

(三)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能够反映对文言阅读和理解的综合能力,所以,文言翻译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古代汉语的知识,理解词义,弄懂涅狭成氯愦危旎岫我狭

私虎捶a莆赵牡娜玻惺被挂私庠牡氟贝尘昂妥髡叩乃枷刖秤觥R话悴捎靡韵录钢址椒d?

1、对译。将原文中的词对译成现代汉语。例2以国法论之(〈〈虞初新

志》)

译文:

按国家的法律论这件事。(每个词都有对应的翻译)

2、保留。原文中的物名、人名、地名、官号、爵号、谥号、庙号、年号、国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均保留不译。

例3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资政殿学士 "保留)

3、替换。用现代汉语的词替换原文中今天不用的词;原文中用了借代、比

喻、讳饰等修辞方法的,可换用其本意来翻译。

例4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阎典史传》)

译文:

攻打郡县就攻下,速度快得在短时间内完成。("漏刻"是比喻的说法,形容时间极短,"漏"是计时的工具,一昼夜为一百刻。翻译时替换为 "短时间"。

4、删减。将原文中的一些偏义复词、同义复词,一些只表示某种结构作用、语气作用的虚词删去不译。

例5及仇解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译文: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的时候。("仇"与-w-同义,翻译时可删去一个)

5、补充。原文在承前启后中有一些句子成分被省略,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补出来。

例6秦王不怪,为一击缶瓦。(〈〈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秦王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缶。("赵王"是原文的省略部分,翻译时要补出来)

6、调整。原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不同,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一下,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述一致。

例7赵王及平原君白迎公子于界。(〈〈信陵君窃符求赵》)

赵王和平原君亲白到国境上迎接公子。("迎公子于界"在翻译时,调整为" 于界迎公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