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

2021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
2021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

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能产生[H]的场所是()

A.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B.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人体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不会大于核DNA数

C.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

3.H

1N

1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骨骼

肌收缩、细胞呼吸增强,从而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浆细胞产生抗体等过程提供能量,并引起机体产生发烧、鼻塞等

1

症状,这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表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B.参与稳态维持的免疫细胞只有吞噬细胞和浆细胞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增加尿量来促进散热

D.体温恢复正常后机体就恢复稳态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有序的生命活动依靠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B.植物体不同部位可合成不同激素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植物体内的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D.不同激素可作用于植物体内相同部位

5.生态学家调查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数量及其中短毛兔的数量占比(兔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8年免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

·λt,其中λ=2

B.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不一定能维持稳定C.短毛兔较长毛兔更能适应环境,8年间兔的种群发生了进化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

6.萨顿利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观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蝗虫为二倍体生物,其中雄蝗虫2N =23,性染色体组成为X,精子中有11条或12条染色体,雌蝗虫2N=24,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是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B.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会因染色体联会紊乱而观察不到四分体C.含有11条染色体的精子中没有性染色体

D.精巢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条X染色体

二、综合题

7.已知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酶分子被水解后就不能发挥催化作用;X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请依据上述原理设计实验,在适宜温度、pH下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

(1)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2)欲加快酶促反应速率,节约实验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措

3

施。__________

8.2021年初,一场由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在治

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也让人民意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打赢

这场“战争”的关键。研究发现中药材黄芪在病毒性疾病的

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科研组欲实验探究黄芪发挥作用的机理。实验材料:2019–nCoV、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生理盐水、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该科研组欲探究黄芪能否直接消灭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完成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019-nCoV;

b.两组中分别添加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比

较两组中的_______,分析得出结论。

(3)已知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能力,该科研组为探究黄芪是否也能增强免疫能力,设计了如下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本实验中以_______作为衡量免疫能力强弱的指标。若检测结果中b组与c组的数据都明显大于a组,说明______________。9.香豌豆具有紫花与红花、长花粉与圆花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

花粉杂交,F

1全为紫花长花粉,F

1

自交,所得F

2

植株中紫花长

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

226∶17∶17∶6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推测:“F

2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

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

1

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

___________之间发生_____________而重新组合,产生各含4

5

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这种结果”。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

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支持该同学推测的子代表现型情况)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可能是:含有(3)乙同学推测:“F

2

某个基因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你认为

这种推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不能正常受精的花粉类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10.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煌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

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

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

______________功能。

(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消费者。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

群密度。

(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

染蝗虫,大大提高些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

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_____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

______________。

11.泡菜腌制过程中硝酸还原菌能产生亚硝酸盐,而一些乳酸菌合成的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研究小组从传统工艺制作的泡菜坛中取样,筛选亚硝酸盐还原酶高产乳酸菌菌株,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制备过程中使用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将处理过的泡菜发酵液稀释后涂布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__________(填“需氧”或“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周围变色的________在________上临时保存。

(3)再将临时保藏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含__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试剂,形成________色染料,选出显色最________(填“深”或“浅”)的菌落即为亚硝酸盐还原酶高产乳酸菌菌株。(4)取样的各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

7

12.养殖水产品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发展出了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鱼塘里加装增氧泵可以养更多鱼,如今依靠太阳能向增氧泵供电的鱼塘(简称“光伏鱼塘”)已替代桑基鱼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中的桑树、水生植物、鱼类、昆虫、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了________。通过设计食物链,使原本流向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原理。

(2)鱼塘加装增氧泵的目的是________。光伏鱼塘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________、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光伏鱼塘属于成功的生态工程,但西南山区却不宜照搬,因为建立生态工程时需遵循________和________原理。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能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本质不同。

【详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都能产生[H],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H],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因此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不能产生[H],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2.D

【分析】

1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如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详解】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

正确;

B、由于核DNA都是分布在染色体上,而一条染色体在DNA复制前,只含1个DNA;复制后,1条染色体含2个DNA,所以细胞

内染色体数只能是小于或等于核DNA数,B正确;

C、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

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过程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A

【分析】

3

H 1N 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

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 、下丘脑作为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收缩,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调节细胞呼吸增强,而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浆细胞等也参与调节,A 正确;

B 、免疫调节中,B 细胞、T 细胞等也会参与调节,B 错误;

C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结果是使尿量减少,C 错误;

D 、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维持稳定,温度恢复后不一定就是稳态,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4.C

【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

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

A、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

B、植物体不同部位合成的激素不同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

正确;

C、动物体内的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但是植物激素不是通过体液运输,C错误;

D、不同激素,例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可作用于根尖,促进根尖生长,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5.C

【分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兔的种群数量后一年是前一年的倍数始终为2,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

【详解】

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兔在8年间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根据模型公式,第8年的种群数量应为100×27,A正确;

B、生态系统稳定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稳定,其中有些种群的数量会增多,有些种群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亡,B正确;

C、该种群中其他个体的数量未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未知,不能确定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C错误;

D、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密度的调查、生物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6.B

【分析】

根据题意,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0,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11+X或11+0,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11+X。

【详解】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依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 正确;

B、雄蝗虫在减数分裂时,常染色体可以正常联会并分离,能观

5

察到四分体,B错误;

C、雄蝗虫的染色体有23条,形成精细胞时,有性染色体的精细胞就有12条染色体,没有性染色体的精细胞就有11条染色体,C正确;

D、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X染色体由1条加倍到2条,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7.实验思路:甲组:将X酶先用蛋白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葡萄糖(还原糖)的产生。乙组:将X酶先用RNA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葡萄糖(还原糖)的产生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乙组没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RNA;②若甲组没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乙组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增加酶的量(或浓度)、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分析】

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可被蛋白酶分解,由于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酶分子被水解后就不能发挥催化作用,所以若用蛋白酶作用于X酶后,X酶还能将糖原分解,则说明X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否则X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若用RNA酶作用于X酶后,X酶还能将糖原分解,则说明X酶的本质不是RNA,否则X酶的本质为RNA。

【详解】

(1)本实验要求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结合上述分

析可知实验思路为:甲组:将X酶先用蛋白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葡萄糖(还原糖)的产生。乙组:将X酶先用RNA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葡萄糖(还原糖)的产生。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乙组没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RNA;②若甲组没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乙组有葡萄糖(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酶的

活性等,在适宜温度、pH下,欲加快酶促反应速率,节约实验

7

时间,可增加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考生识记酶的本质和特性,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二防卫适量的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液中2019-nCoV的含量免疫细胞的含量黄芪与适量运动都能增强免疫

【分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主要由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

(1)吞噬细胞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防卫功能。

(2)该科研组欲探究黄芪能否直接消灭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黄芪,因变量为病毒的数量,所以实验步骤为:

a.将适量的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

加入等量的2019-nCoV;

b.两组中分别添加适量的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中的培养液中2019-nCoV 的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3)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黄芪是否也能增强免疫能力,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黄芪,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因变量应为免疫细胞的含量(B细胞含量、T细胞含量、吞噬细胞含量),即以免疫细胞的含量作为衡量免疫能力强弱的指标。a组为对照组,若检测结果中b组与c组的数据都明显大于a组,说明黄芪与适量运动都能增强免疫。

【点睛】

本题考查机体的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9.紫花和长花粉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随机

结合实验设计:让F

1

与红花圆花粉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情况结果: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

粉=8:1:1:8不正确F

2

中,紫花:红花=3:1,长花粉:圆花

粉=3:1,说明F

1

产生的各种花粉都能正常

【分析】

根据“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花粉杂交,F

1

全为紫花长花粉”,可

判断紫花、长花粉为显性性状。F

1自交,所得F

2

植株中紫花长花

9

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226∶17∶17∶64,不符合9∶3∶3∶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

对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紫花和长花粉。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对(2)甲同学推测:“F

2

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

在减数分裂产

1

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产生各含4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这种结果”。若为上述情况,则根据子二代中红花圆花粉占

16/32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ab配子为8/18,即ab连锁,则AB

也连锁,AB的配子也应占8/18,所以互换型的配子Ab、aB各占

1/18,即AB∶Ab∶aB∶ab=8∶1∶1∶8。若验证这一结论可让F

1与红花圆花粉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情况。若实验结果为: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

=8∶1∶1∶8。

(3)分析子二代中,紫花∶红花=(226+17)∶(17+64)=3∶1,长花粉∶圆花粉=(226+17)∶(17+64)=3∶1,说明F

产生的

1

各种花粉都能正常存活,所以乙同学推测的“含有某个基因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从而产生这种结果”是不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连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交叉互换的实质和产生配子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初级样方生物防治间接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

【分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

2、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它所依据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捕食、寄生等关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保护环境等优点。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详解】

(1)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之外

11

生态系统还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

(2)蝗虫是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蝗虫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如寄生: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种生态功能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1.吸附样品滤液中的杂质,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便于观察颜色变化鉴别厌氧单个菌落固体斜面培养基亚硝酸盐玫瑰红浅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蔬菜的种类、蔬菜的新鲜程度、盐的加入量等可能存在差异

【分析】

1、培养基按功能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