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化学-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中国石油大学

应用物理化学-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中国石油大学
应用物理化学-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0.31 成绩:

班级:石工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同组者: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一、实验目的

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

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1.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因为油酸钠亲水性强,它也能在液面上吸附,形成较厚的水化膜,与油酸镁相对抗,互相降低它们的的乳化作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而被破坏。若油酸钠加入过多,则其乳化作用占优势,油包水型乳化液可能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

2. 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一般来说,在水包油型乳

状液中加入电解质,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

性。

有些电解质,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乳化能力或形成新的乳化剂。如在油酸钠稳定的乳状液中加入盐酸,由于油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油酸,失去了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C17H33COONa+HCl→C17H33COOH+NaCl

同样,如果乳状液中加入氯化镁,则可生成油酸镁,乳化剂由一价皂变成二价皂。当加入适量氯化镁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状液破坏。若加入过量氯化镁,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型的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型的乳状液。

2C17H33COONa+MgCl2→(C17H33COO)2Mg+2NaCl

3. 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4. 电法: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液滴变形,彼此连接合作,分散度下降,造成乳状液的破坏。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 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60mL具塞锥形瓶2个,试管7支,25mL量筒4个,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2支。

2. 药品

甲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1%油酸钠水溶液、5%油酸钠水溶液、1%油酸镁苯溶液,0.25mol/L MgCl2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操作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1)用25ml量筒量取1%油酸钠水溶液15ml ,然后倒入60ml 具塞锥形瓶内,用25ml量筒量取15ml甲苯,然后向盛有油酸钠水溶液的锥形瓶内分次加入甲苯,每次约加3-5ml,每次加入甲苯后,剧烈震荡锥形瓶,直到看不到分层的甲苯相,即制得Ⅰ型乳状液。

(2)将细口瓶中的1%油酸镁苯溶液摇晃均匀,用25ml量筒量取油酸镁苯溶液15ml ,然后倒入干净的60ml 具塞锥形瓶内,用25ml量筒量取15ml蒸馏水,然后向盛有油酸镁苯溶液的锥形瓶内分次加入水,每次约加3-5ml,每次加入水后,剧烈震荡锥形瓶,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即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苏丹Ⅲ溶液,观察现象。

(3)导电法:取两个干燥小烧杯,分别加入少许Ⅰ型和Ⅱ型乳状液,连接好线路,依次鉴别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 HCl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3)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mol/L MgCl2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染色法鉴别,下同)。

(4)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5)取2~3mLⅡ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5%油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五、实验数据处理

用表格记录、整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表1 乳状液类型鉴别

乳状液类型

鉴别方法水包油(O/W)现象油包水(W/O)现象

稀释法迅速扩散几乎不扩散

染色法形成红色的小液滴形成均匀的红色液体

电导法导电不导电分析原因:

(1)水包油(O/W)乳状液连续相为水,故液滴在水中迅速扩散;油包水(W/O)乳状液连续相为油,不溶于水,液滴不扩散,仍为一个集中的小液滴;

(2)苏丹Ⅲ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故不溶于连续相为水的乳状液,在水包油(O/W)乳状液中形成隔离的红色液滴;但溶于油,故油包水(W/O)乳状液变成均匀的红色;

(3)水的电导率大于有机物的电导率。

表2 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乳状液类型

破坏、转相方法

水包油(O/W)现象油包水(W/O)现象

C(HCl) 3mol/L 乳状液分层,上层清液,下层

混浊,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分层,上层混浊,下层

清液,乳状液破坏

加热法不分层乳状液分层破坏,上层乳白

色,下层清液

C(MgCl2) 0.25mol/L 乳状液转相,加一滴苏丹Ⅲ溶

液,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红

——

饱和NaCl 乳状液转相,加一滴苏丹Ⅲ溶

液,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红

——

M(油酸钠) 5% ——加一滴苏丹Ⅲ溶液,静置后有

粉红色小液滴

分析原因:

(1)HCl与油酸钠或油酸镁生成油酸,失去乳化能力,使乳状液破坏。

(2)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实验中水浴温度约为90。C,因此水包油乳状液现象并不明显。

(3)加入MgCl

,油酸钠与Mg2+反应生成了油酸镁,亲油性增强,亲水性减

2

时,生成的反型乳化剂油酸镁与剩余的油酸钠对抗,使乳弱。当加入适量MgCl

2

,则形成的油酸镁乳化作用占优势,使水包油(O/W)状液破坏。若加入过量MgCl

2

乳状液转化为油包水(W/O)乳状液,乳状液发生转相。

(4)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加入NaCl,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

(5)油酸钠是油酸镁的反型乳化剂,可使油包水(W/O)乳状液破坏,当加入较多的油酸钠时,即发生转相,但是现象并不明显。

六、思考题

1.鉴别乳状液的诸方法有何共同点?

答:共同点是根据乳状液的连续相(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油、水包油乳状液中的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区别。

2.有人说水量大于油量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反之为油包水,对吗?试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答:不对。例如在实验中,配置水包油(O/W)乳状液和油包水(W/O)乳状液的水量与油量相等,只有其中的乳化剂不同,所以形成水包油(O/W)或者油包水(W/O)乳状液是由加入其中的乳化剂类型来决定的。

3.是否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是否可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

用来转相?

答:(1)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因为乳状液的转相,都是要先进行破乳的。

(2)不是所有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加热法可以使乳状液破乳,但是无法使乳状液转相。

4.加入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就能自动形成乳状液吗?

答:不能。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在乳化剂的存在下,必须经过外力震荡使其中一种液体分散成小液滴,从而形成分散相,才能形成乳状液,两种自动分层的液体不会自动形成乳状液。

七、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一些乳状液的制备方法,掌握了不同类型的乳状液的鉴别方法,也观察到了乳状液的破坏、转相等现象。

中国石油大学有机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A卷

中国石油大学有机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A卷 专业年级:应用化学03、材料化学03 姓名: 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一、命名或写出结构式(10分) 2.(2Z,4E)-2-氯-2,4-己二烯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18分)

三、下列各反应中有无错误?如有,指出错在何处。(5分) 四、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顺和反-1-异丙基-2-溴环己烷与KOH-醇溶液发生E2消除反应时,各生成什么产物?哪一个反应 较快?(4分) 2、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性()(2分) 3、指出下列各对化合物的关系(对映体、非对映体、顺反异构、 构造异构或同一化合物)(3分)

4、下列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是()(1分) 5、举例说明热力学控制产物和动力学控制产物。(2分) 五、按要求排列顺序(10分)

六、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5分) 七、对下列反应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10分) 八、推断结构(10分) 1、化合物A和B,分子式都为C4H6Cl2。二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的NMR谱图给 出δ=4.25 ppm (单峰);δ= 5.35 ppm ( 单峰);峰面积比为2:1。B的NMR图谱给出:δ=2.2 ppm ( 单峰);δ= 4.15 ppm ( 双峰);δ=5.7 ppm ( 三重峰);峰面积比为3:2:1。试写出化合物A和B的构造式。(4分)

2、分子式为C7H12的三个异构体A、B、C均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A与HBr加成的产物再 用KOH/C2H5OH处理得B。用KMnO4/H+处理A放出CO2,同时生成环己酮。B与Br2/CCl4 溶液反应的产物再用KOH/C2H5OH处理得D(C7H10),D易脱氢生成甲苯。用KMnO4/H+氧 化D可生成CH3COCOOH及HOOCCH2CH2COOH。C与Br2/CCl4溶液反应的产物再用 KOH/C2H5OH处理得D的异构体E,E与银氨溶液作用有沉淀生成;E还可与HgSO4/H2SO4 溶液反应得含氧化合物F(C7H12O);E用KMnO4/H+处理有环戊基甲酸生成。试推测A~F的 构造式。(6分) 九、合成题:由苯、甲苯及石油裂解气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 (20分)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考研《油层物理CAI课件》练习检测题 目 9年第号 1。2.3.4.5.6.7.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有哪些分类?它是如何分类的?代表天然气成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多组分物质的表观临界压力和表观临界温度?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是多少?天然气的可压缩性是多少?什么是泡点和露点?地层油的饱和压力是多少?如何定义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试分析它与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8。一个带刻度的活塞气缸配有45000cm3(在10325帕,00摄氏度时)。当温度和压力从 03 变化到地层条件(17.8兆帕,71C)时,测量体积为265厘米。气体压缩系数是多少?9.当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743,局部地层压力为13.6兆帕,地层温度为93.30℃时,计算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10。天然气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4。地层压力为8.3兆帕,地层温度为320℃表1-4由CH4 C2H6 C3H8 IC4H10Mol组成,分为0.902 0.045 0.031 0.021 (1),并得到天然气的压缩系数。(2)计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3)尝试将地下10000m3天然气所占的体积转换;

11。画出油层的烃相状态,在图上标出纯油层、饱和油层、凝析气藏和气藏的位置,注意压力和温度的范围 12。什么是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第一油层温度为750℃,饱和压力Pb=18MPa,饱和压力下溶解汽油比Rob=120 m3/m3当压力降至15兆帕时,气体已经分离,气体的相对密度为0.7,r为115。m3/m3,Pb=1.25,两相的体积系数是多少?40.地层水的分析结果如下。试着计算它的水类型。1-10钠+镁+钙+氯-硫酸-HCO 3-4952 838 620 10402 961 187 14。定性绘制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压缩系数Cg和粘度系数Pg如下图所示,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 15。试画出原油体积系数B0、两相体积系数U、压缩系数Co和粘度μ0随压力和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如下(如果有饱和压力,应该注意) 16。定性图显示了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1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以下条件下的储层储量计算公式。 油藏的原始状态是溶解气驱油藏,没有气顶和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形成二次气顶,但储层的孔隙体积不变,如图7所示。 图7开发前后储层流体状态变化示意图 集:原始储油量为Ni (S?M3) 累积石油产量为Np (S?M3)溶解气油比?M3/米)累计平均生产气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化学历年考研简答题集

简答题 (07) 1.NaHSO4加热分解为Na2S2O7(S)和H2O(g)。用相律说明为什么在一定温度下,只有一个确定的分解压;当温度改变时,分解压也随之改变。 2.什么是活化能?什么是表观活化能? 3.什么是配分函数?为什么说配分函数是系统宏观性质与微观性质的桥梁? Q成立?若某化学反应在电池中恒温恒压可逆的进行,该过程的热4.什么条件下公式△H= p Q是否等于该化学反应的焓变△r H?为什么? 5.用热力学原理说明为什么多孔性固体能够自发地吸附气体或溶液的溶质? 6.若将理想气体进行节流膨胀,Q,W,△H, △T, △S和△G分别是正值,负值还是0?为什么?

7.在H 3AsO 3的稀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生成As 2S 3溶胶。已知H 2S 能电离成H+和HS-。请写出As 2S 3胶团的结构。 (06) 1.请说明恒压反应热和恒容反应热的概念,并说明恒压反应热和恒容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恒压、w , =0条件下的反应热称恒压反应热p Q ,摩尔恒压反应热则记为m p Q ,; 恒容、w , =0条件下的反应热称恒容反应热V Q ,摩尔恒容反应热则记为m V Q ,; 若初态相同、恒温摩尔反应热之间的关系为:m p Q ,-m V Q ,=RT g B )(∑ν 若初态相同(T 1)、终态各不相同时,摩尔反应热m p Q ,与m V Q ,之关系不可用上式,可用状态函数法求之。 2.请说明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的概念,上述两种理想体系在自然界中是否能真实存在。 理想气体可有纯气体或混合气,其微观模型是:分子不占有体积,分子间无相互作用的位能;其宏观行为是:pVT 性质圴服从pV=nRT 。 理想溶液即现在称为理想液态混合物,其微观模型是:不同组分分子体积相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位能相同(如A-A ,B-B ,A-B 之间);其宏观行为是:任一组分B 任一浓度下蒸气压均服从拉乌尔定律B B B x p p * =。 此两种理想体系在自然界均没有真实存在,但均有真实的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近似看作理想体系。如常温常压下的H 2(g)或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苯和甲苯的液态混合物可看作理想溶液。 3.请说明物种数(S)和组分数(C)的概念,并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种数(S)指系统中物质的种类数。组分数(C)也叫独立组分数,。 关系为C=S-R-R ’。其中R 为物种之间的独立反应数;R ’为其它限制条件数,即物种浓度之间除相平衡及化学平衡之外的限制条件数。 4.请说明原电池和可逆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是利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可逆电池是指电池充、放电时进行的化学反应与热力学过程都是可逆的一类电池。即要求

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中国石油大学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 实验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摘要 近年来能源供应危机导致各大油田都加大对稠油油藏的开采力度。蒸汽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稠油热采技术,但是由于受诸多条件影响,需要对具体油藏注采参数进行优化。用物理模拟的方法能尽快而且较为全面的认识蒸汽驱这一开发方式。本文利用了高温高压蒸汽驱三维物模装置,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为主要原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物理模型,通过蒸汽驱物理模拟方法研究注入压力、蒸汽干度、注汽速度等因素对稠油蒸汽驱的影响,探讨了蒸汽驱化学驱,得出了一些对现场生产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稠油;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提高采收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 large supply of energy crisis , heavy oil reservoirs are increasing oil exploitation, steam flooding is a relatively effective thermal technology, however, because many conditions of injection-producti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reservoir, we need to specific reservoi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physical simulation can quickly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eam flooding development way. U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team flooding 3d objects in shengli oilfield, mould device for main archetypes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laboratory physical model, through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study drives steam injection pressure, steam dryness, steam injection rat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heavy steam flooding,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flooding steam flooding, obtained some guidance for field production. Keywords:Heavy oil;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Steam flooding; Improved oil recover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题5

第五章 相平衡 1.Ag 2O 分解的计量方程为 )g (O 21)s (Ag 2)s (O Ag 2 2+= 当Ag 2O(s)进行分解时,体系的组分数,自由度和可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各为多少? 解:独立组分数 'C S R R =?? 物种数S =3,独立化学平衡数R =1,无浓度限制关系,'0R = 则 3102C =??=. Ag 2O(s)一开始分解,就至少有三个相存在,根据相律有 22321f C =?Φ+=?+=。 自由度为0时,相数最多,22024C f Φ=?+=?+=。 2.指出下列各体系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各为若干? (1) NH 2Cl(s)部分分解为NH 3(g)和HCl(g) (2) 若在上述体系中额外再加入少量NH 3(g) (3) NHHS(s)和任意量的NH 3(g),H 2S(g)混合达到平衡。 (4) C(s)与CO(g),O 2(g)在937K 时达到平衡 解:(1)NH 4Cl(s)=NH 3(g)+HCl(g) '3111C S R R =??=??= 2Φ=(一个固相,一个气相) 21221f C =?Φ+=?+= (2)若在上述体系中额外加入少量NH 3(s),则浓度限度条件就没有了,故 '3102C S R R =??=??= 2Φ= 22222f C =?Φ+=?+= (3)NH 4HS(s)=NH 3(g)+H 2S(g) '3102C S R R =??=??= 2Φ= 22222f C =?Φ+=?+=

(4) 系统存在4种物质,有4个化学平衡 )g (CO )g (O 21 )s (C 2=+ (a) )g (CO )g (O 21 )g (CO 22=+ (b) )g (CO )g (O )s (C 22=+ (c) )g (CO 2)g (CO )s (C 2=+ (d) 但(a )+(b)=(c),(a)—(b)=(d),所以系统中只有2个独立的化学平衡关系。 独立组分数 '4202C S R R =??=??= 2Φ= 温度指定在973K 时 *12211f C =?Φ+=?+= 4.已知Na 2CO 3(s)和H 2O(l)可以组成的水合物有Na 2CO 3?H 2O(s), Na 2CO 3?7H 2O(s),和 Na 2CO 3?10H 2S(s)。 (1)在101.325kPa 下与Na 2CO 3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有几种? (2)在293.15K 时与水蒸气平衡共存的含水盐最多可有几种? 解:物种数 S =5,有三个化学平衡存在: )l (O H )s (CO Na )l (O H )s (CO Na 232232+=? )l (O H 7)s (CO Na )l (O H 7)s (CO Na 232232+=? )l (O H 10)s (CO Na )l (O H 10)s (CO Na 232232+=? 所以组分数 C =5-3=2 (1) 在101.325kPa 下,最多相数为 *12013C f Φ=?+=?+= 现已有冰和Na 2CO 3水溶液二相,故含水盐最多只能有1种。 (2) 在293.15K 时,最多相数为*12013C f Φ=?+=?+= 因此最多只能有2种含水盐与水蒸气平衡共存。 6.氧化银Ag 2O 分解时,在不同温度的氧气压力为 温度T /K 401 417 443 463 486 2o /kPa p 10.1 20.3 50.7 101.3 202.6 (1) 在空气中加热银粉,试问在413K 和423K 时,是否会有Ag 2O 生成?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化学期末考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化学期末考试卷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应用化学系 考试日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烃类的热解反应遵循的反应机理是(自由基链反应),而在催化裂化催化剂 作用下烃类的裂解反应遵循的反应机理是(正碳离子反应)。 2、烃类的高温裂解采用(高温短时间)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较高的乙烯与丙 烯产率。 3、催化裂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吸收 稳定系统)三大部分。

4、催化裂化催化剂属于(固体酸)类型的催化剂,目前工业上主要用(沸石 分子筛)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 5、催化重整原料的馏分范围确定主要是依据其生产目的,如果是为了生产高辛 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其馏分范围为(80~180℃),如果是为了生产BTX,原料的馏分范围为(60~145℃)。 6、为了提高催化重整催化剂的酸性功能,一般加入(电负性较高的氟、氯等卤 素)。 7、加氢处理催化剂与加氢裂化催化剂均为负载型催化剂,常用的金属活性组分 均为(Ni、Co、Mo、W),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载体为(γ-Al2O3)、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载体为(无定形硅酸铝和沸石分子筛)。 8、加氢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脱除原料中的含硫、氮、氧及金属化合物,烯烃与 芳烃加氢饱和),加氢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大分子的烃类裂化成小分子),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非理想组分通过加氢转化成理想组分,提高其黏度指数)。 9、目前重油加氢工艺按照反应器的类型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沸 腾床)、(悬浮床)四种。 10、柴油与润滑油基础油催化脱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催化脱蜡,将其柴油与 润滑油基础油的倾点),所用的催化剂为(金属组分载在择形沸石分子筛上)。 11、催化烷基化最主要的反应是(异丁烷与C4烯烃反应生成异辛烷),催化醚 化最主要的反应是(异丁烯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烃类高温裂解过程中,采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列原油的相同石脑油馏分, 乙烯与丙烯产率最高的是( A ) A、大庆直馏石脑油 B、胜利直馏石脑油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试题(A)

2010—2011学年第学二期《有机化学实验》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化学化工系 考试日期 2011.6.22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写在题目前的表格中。 1、常用的分馏柱有( )。 A 、球形分馏柱 B 、韦氏(Vigreux )分馏柱 C 、填充式分馏柱 D 、直形分馏柱 2、重结晶时,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 A 、脱色 B 、脱水 C 、促进结晶 D 、脱脂 3、正丁醚合成实验是通过( )装置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A 、熔点管 B 、分液漏斗 C 、分水器 D 、脂肪提取器 4、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 )。 A 、1/3-2/3 B 、1/3-1/2 C 、1/2-2/3 5、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 ) 。 A 、试样有杂质 B 、试样不干燥 C 、熔点管太厚 D 、温度上升太慢 6、下列哪一个实验应用到升华实验。( ) A 、乙酸乙酯 B 、正溴丁烷 C 、咖啡因 D 、环己烯 7、硫酸洗涤正溴丁烷粗品,目的是除去( )。 A 、未反应的正丁醇 B 、1-丁烯 C 、正丁醚 D 、水 8、进行简单蒸馏时,冷凝水应从( ),蒸馏前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A 、上口进,下口出 B 、下口进,上口出 C 、无所谓从那儿进水 9、在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时,需要配制其热饱和溶液,这时常出现油状物,此油珠是( )。 A 、杂质 B 、乙酰苯胺 C 、苯胺 D 、正丁醚 10、熔点测定时,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将导致( )。 A 、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B 、熔距不变,测得的熔点数值偏低 C 、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不变 D 、熔距不变,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11、乙酰苯胺的重结晶不易把水加热至沸,控制温度在( )摄氏度以下。

重磅信息!!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试试习题!!

1-1 何谓采油指数的物理意义?如何获取?影响单相渗流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指数的主要因 素有何异同? 1-2 已知A井位于面积4.5×104m2的正方形泄流区域中心,井眼半径r w =0.1m,根据高压物性资料 B O =1.15,μ O 为4mPa.s;由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获得S=3。试根据下表中测试资料绘制IPR曲线, 并求采油指数J O 及油层参数Kh。 1-3 0, 1-4 1-5 , 1-6 v )。 1-7 80m3/d,1-8 1-10 p =6.4mm, 、20 1-15 、0.65和℃/100m。 4-1 %;产液指数 0.6;油相对密度0.86;气体偏差系数0.86。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潜油电泵系统。 4-2 设计潜油电泵时为什么要进行粘度校正? 4-3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井液必须通过电机? 4-4 潜油电泵井中,为什么采用高效率的井下分离器更加优越? 4-5 设计和选择螺杆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4-6 试述螺杆泵的采油装置、采油原理和特点。 4-7 设计和选择完整的水力射流泵系统,已知条件与习题1相同。

下列计算题已知基本数据如下: 油井数据:垂直井,井距300m×300m,井深2000m;油管内、外径分别为Ф62mm和Ф73mm,套管内、外径分别为Ф121.36mm和Ф139.7mm;射孔密度16孔/m,孔眼直径10mm。 地层数据:上覆层岩石平均密度2300kg/m3,地层压力系数1.0,岩石弹性模量20000MPa、泊松比0.20,岩石抗张强度2.5MPa,地层温度70°C,孔隙弹性常数取1.0;产层有效 厚度15m,储层渗透率2×10-3μm2,孔隙度12%;原油饱和度60%,压缩系数1.7×10-2压裂液性能:牛顿流体密度1020kg/m3,粘度80mPa.s,减阻率60%;初滤失系数5×10-4m3/m2, 压力校正后造壁性滤失系数8×10-4m/m in。 支撑剂性能:φ0.45~0.9mm宜兴陶粒,颗粒密度2800 kg/m3,砂堆孔隙度35%。 生产限制条件:生产时井底流动压力10MPa,最大排量3.0m3/min,最大砂浓度720 kg/m3。6-1 根据低渗透储层中水力压裂泵压变化典型示意曲线说明地层破裂、裂缝延伸和闭合特征。 6-2 6-3 6-10 6-11 6-12 6-15 取

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将1.0g 氧气和氢气于300K 时在的容器内混合,试计算每秒钟、每单位体积内分子的碰撞总数为若干?设和为硬球分子,其直径为0.和0.。 0.1g 31dm 2O 2H 339247nm 解:设和分别为和,则 2O 2H A B ()910A B AB 0.3390.24710m 2.9310m 22d d d ????+×+===×???? ()A B A B 33-13-1332.0010 2.01610 kg mol 1.89710kg mol 32.00 2.01610M M M M μ????=+??×××=?=??+×??×? []3 -3-3A A 331.010A mol m 31.25mol m 32.0010110W M V ?????×==?=???×××?? []3 -3-3B B 330.110B mol m 49.60mol m 2.01610110W M V ?????×==?=???×××?? ][] () ()2AB AB 21022331 3531 A B 3.14 2.9310 6.02210 31.2549.60m s 2.7710m s Z d L π?????==××××××?=×?2.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阙能为,试分别计算300K 及时,具有足够能量可能分解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分数为多少? -183.68kJ mol ?500K 解:有效碰撞分数与阈能、温度的关系为 c exp E q RT ???=???? 当时,=300K T 1583680exp 2.69108.314300q ????==??×?? × 当时,=500T 983680exp 1.81108.314500q ????==??×?? × - 1 -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 专业级别:本科所属专业门类:化学类报读热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学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开设应用化学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西北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359-104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04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 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 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4500亩,图书馆藏书总量 323万册。学校建有13个教学学院(部)、研究生院,以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 学院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其中 教授、副教授575人。两院院士5人(含外聘),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589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 摇篮”。学校现有 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 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 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校以来,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 10 多万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了吴仪、周永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 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等全 国知名的英模人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 稳固而又广阔的科研市场,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 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联系,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 流关系。 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 大学。 学校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邮政编码:257061 联系部门: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杨爱民 咨询电话:0546-8391611 传真号码:0546-8392482 学校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010589114.html, 电子邮箱:upzsb@https://www.360docs.net/doc/1010589114.html, 招生专业 普通类 01 资源勘查工程(理工农医类) 02 地质学(理工农医类) 03 勘查技术与工程(理工农医类) 04 地球物理学(理工农医类) 05 测绘工程(理工农医类) 06 地理信息系统(理工农医类) 07 石油工程(理工农医类) 08 船舶与海洋工程(理工农医类) 09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农医类) 131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2017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8-9分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 如果一个体重为的人能将巧克力的燃烧热70kg 40g ()628kJ 完全转变为垂直位移所要作的功,那么这点热量能支持他爬多少高度? 解: W m gh = 362810m 915.45m 709.8W h mg ??×===??×?? 2. 在和291K p θ压力下,()1 mol Zn s 溶于足量稀盐酸中,置换出并放热152。若以和盐酸为体系,求该反应所作的功及体系内能的变化。 21 mol H kJ Zn 解:反应所作的功: ()()2H 18.314291J 2.42kJ W p V pV nRT =Δ≈==××= 体系内能的变化: ()152 2.42kJ 154.42kJ U Q W Δ=?=??=? 3. 在和373.2K p θ压力下,使(l )气化,己知水在气化时吸热21 mol H O 140.69kJ mol ??。 求 (1),(2),(3)之值各为多少? R W vap m U Δ!vap m H Δ!解: (1)1 m 水在气化时所作的功: ol ()()21-H O 8.314373.2J mol 3.10kJ mol R m m W p V pV RT ?=Δ≈==×?=?1 (2) ()-1vap m 40.69 3.10kJ mol R U Q W Δ=?=??!-137.59kJ mol =? (3)水在和373.2K p !压力下气化,这是一个等压过程,所以 -1vap m 40.69kJ mol H Q Δ==?! 4.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体积从胀大到10,对外作了的功,体系的起始压力为。 (1)求;(2)若气体的量为,试求体系的温度。 1V 1V 41.85kJ 202.65kPa 1V 2mol 解: (1)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 221122111 d d ln ln V V V V V V nRT W p V V nRT pV V V ====∫∫V - 1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2)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 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 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 什么是粒度组成? 5. 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 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 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 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 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C * = C f + C Lφ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f + φ (S o C o + S w C w + S f C f ) 22.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 S s (1 ? ? ) = φ ? S p S―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 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31.什么是束缚水饱和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在地层中它们以什么方式存在? 32.流体饱和度是如何定义的? 33.对低渗岩芯,能用常压下的气测渗透率方法来测其绝对渗透率吗? 34.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何优劣点? 35.什么是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利用等效渗流阻力原理推导出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6.推导引入迂回度后,孔隙度,渗透率,比面及孔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37.推导泊稷叶方程。 38.在测定岩石的比面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9.矿场上是怎样用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指标划分储油气岩层好坏的? 40.有人说:“岩石的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率越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1.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孔隙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2.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渗透率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43.试述实验室测定岩石比面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画出实验仪器的流程示意图。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汇编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应用化学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

力。 就业方向与前景 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按应用化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上海。在"物理学类"中排名第3 。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方向: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制图、结构化学、化工原理。 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分析 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化工企业、贸易公司和政府机关中的口岸、海关、商检、公安和环保等部门,也都非常需要应用化学人才的加入.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1

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2.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3.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4.什么是粒度组成? 5.粒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6.粒度分析的结果是如何表示的?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7.如何计算岩石颗粒的直径,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 8.岩石中一般有哪些胶结物?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对油田开发 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克服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9.通常的岩类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10.如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具体化,包括评价地层伤害的程度)? 11.如何划分胶结类型,其依据是什么?它与岩石物性的关系怎样? 12.什么是岩石的比面?通常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3.推导岩石的比面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 14.粒度及比面有何用途? 15.什么是岩石的孔隙度,其一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6.按孔隙体积的大小可把孔隙度分为几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及用 途? 17.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18.孔隙度有些什么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的?

19. 岩石的压缩系数反映了岩石的什么性质?是如何定义的? 20. 综合弹性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式为: φL f C C C +=*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 21. 当油藏中同时含有油,气、水三相时,试推导: C= )(C S C S C S C f f w w o o f +++φ 22. 试推导分别以岩石体积,岩石骨架体积和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之间的关系 S S p s S ?=-=φ?)1( S ―以岩石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p ―以岩石空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S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23. 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什么是渗透率?岩石渗透率的“1达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 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条件? 25. 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26. 试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证明渗透率的物理意义。 27. 渗透率可分为几大类,其依据是什么? 28. 水测,油测及气测渗透率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29.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滑脱效应对渗透率无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有什么用途? 30.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