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浅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标准

发表时间:2012-10-26T13:49:33.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季留青

[导读]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病

季留青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 322000)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儿科门诊中的 80% 为呼吸道感染,其中 30% 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本病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特点探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32-02

引言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较重,病程较长,防治不当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且生活医疗水平提高并未使其发病率下降,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家长的关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异常。泛福舒是机体免疫调节剂之一,具有激发呼吸系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要点

1.1 临床特点

1.1.1 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见表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1.1.2 感染治疗困难,具有迁延性及重症化倾向。病程迁延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很快发展至支气管炎、肺炎等。常可查到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等。

1.1.3 部分患儿反应性低,肺部音及X线改变出现晚。病原体中多为致病性低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易发生机会感染,平素体弱多汗。表1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注:①上呼吸道感染2次之间至少间隔7天以上;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时,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但反之不可;③须观察1年。

1.2 辅助检查

1.2.1 一般化验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为异常,特别是淋巴细胞计数任何年龄小儿其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1.2×109/L提示细胞免疫缺陷。必要时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电泳分析。

1.2.2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包括IgG、IgA、IgM评定结果应注意年龄因素。各类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下为异常,免疫球蛋白总量<4g/L或IgG<2g/L提示机体高度易感状态。当免疫球蛋白总量为4~6g/L时要考虑抗体缺陷症或IgG亚类缺乏症。

1.2.3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皮肤试验

常用结核菌素(PPD)、植物血凝素(PHA)等作为抗原皮内注射,观察注射局部反应,阴性常提示细胞免疫缺陷。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如转化率低于60%~70%提示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亚类计数包括CD3、CD4(辅助T细胞)、CD8(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3、CD4减少,CD4/CD8比值下降(正常为1.7±0.4)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1.2.4 补体及调理素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RRI的小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正常时,应测补体及调理素。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正常值8~160单位。补体成分测定C3数量最多正常值:1.15±0.21g/L调理素测定如白细胞功能正常,而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时其吞噬功能未增强,则考虑调理素缺陷。

1.2.5 其他

酌情可测红细胞免疫、同族凝集素滴度、白细胞吞噬指数、趋化试验等,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1.3 X线检查

除确定是否存在下呼吸道感染外,还可测定心-胸腺-胸廓比值,后前位胸片上于支气管分叉处测定纵隔宽度(CT)、横膈顶部胸廓宽度(T1)及肋膈角水平上的胸廓宽度(T2),计算出CT/T1、CT/T2比值,以了解胸腺大小。正常小儿随年龄增长而缩小,病情严重者其比值比同龄儿缩小,RRI患儿CT/T值较同龄健康儿明显缩小(此检查缺乏明确的异常值,仅供参考)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治疗方法

2.1 西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西医的治疗主要是对感染期的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在缓解期应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同时补充微量元素,营养支持等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轻症状,协助患儿度过易感期。年长后多数患儿免疫功能可自行恢复正常。对于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给予免疫调节剂。

①转移因子:又称传输因子,由具有细胞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它们运送父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细胞性免疫(迟发性过敏反应) 到未暴露或原生的淋巴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应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抵抗能力。

②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参与并强化细胞免疫功能,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预防病毒感染。

③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功效,引起人类感染的绝大多数病毒对于干扰素均有敏感性;干扰素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能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包括调控宿主免疫应答。

④多抗甲素: 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菌株提炼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α-甘露聚糖类物质,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标签: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1]。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危害严重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身心健康[2]。所以明确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另一个角度上可以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引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并对其患者进行随访,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06例,女100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5.2±0.5)岁;其中4个月~2岁者109例(5 2.9%),2~5岁者61例(29.6%),5~11岁者36例(17.5%)。对照组中男107例,女99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5.3±0.7)岁;其中4个月~2岁者106例(51.5%),2~5岁64例(31.1%),5~11岁36例(17.5%)。排除标准:(1)气道异物;(2)先天性喉喘鸣;(3)肝、脑、心、肾等主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 1.2 临床诊断依据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如患儿出现反复咳嗽、发热、鼻黏膜出血以及肺部呼吸音异常等症状。每年出现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4次且其年龄低于2岁;每年患上呼吸道感染4次或是患下呼吸道感染3次且其年龄低于6岁高于3岁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3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且年龄低于15岁高于7岁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患儿进行胸片及呼吸道病原检测;此外,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血清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铅、铜、铬、锰、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身体基础疾病检查,详细记录各研究对象的体检项目。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doc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 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临床特点】 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 1 )生命体征 (2)有无鼻塞、气促、咳嗽、咽部有无充血和疱疹,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皮疹、腹痛的表现。 2、家长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按小儿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嘱患儿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时应卧床休息。发 热、咽痛、声嘶的患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粘膜充血、分泌物较多至鼻塞时可遵医嘱用呋麻滴鼻液,并注意清理呼 吸道分泌物。 4、密切观察面色、神志、体温、呼吸、脉搏、咳嗽、咳痰、大小便情况,仔细听取患儿及家长 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预防高热惊厥、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5、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督促、协助患儿晨起、睡前及饭后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 6、发热时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7、用药的护理,服用止咳药时,嘱患儿服用后勿立即饮水或喂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后服 用。 8、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证水分足量供给,减慢 患儿进食的速度,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养,咳嗽时停止进食。进食后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咳嗽引起呕吐造成患儿呛奶,严重者引起窒息。 9、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衣服促进舒适。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及家长适当进行户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避 免受凉或过热。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20T14:54:58.6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江林 [导读] 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 江林 湖北省洪湖市洪湖市人民医院 433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6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0)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发作次数,加快症状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生多与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有关,多发于冬春两季,患儿会出现鼻塞、打喷嚏以及流水样鼻涕等症状,需要根据鼻部症状以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进行诊断,由于病程迁延反复,病情恶化较快,所以需要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来加快康复速度[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我院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女12;年龄最小0.5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1.35±0.65)岁。对照组男20,女10;年龄最小0.9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1.75±0.35)岁。两组患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心率以及体温变化,避免出现高热现象,同时根据其口腔黏膜的具体情况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进行记录,进行对症处理。 1.2.2.2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儿清理咽喉以及鼻腔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若出现不适需要立即给予喷雾剂进行处理。同时查看其口腔情况,饭前饭后均要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1.2.2.3体温护理 该种疾病患儿极易发生高烧,对其健康危害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体温护理,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进行冰袋降温处理,同时使用酒精为患儿擦拭身体。 1.3护理观察指标 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发作次数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对数据分析整理的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呈反复发作趋势,且久治不愈,对患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延长治疗时间,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保障患儿健康[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原因分析为:综合护理的涵盖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护理效果较好。通过加强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可监测其体温以及心率的变化状况,可有效避免高热现象出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常规 急性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肥大增生。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 【临床表现】 (一)症状 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哆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三)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表现,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泌物易咳出。 (二)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菌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可以首选新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经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少数患者需要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三)对症治疗

2018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 题,每题10 分) 1 . 中国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是()? A.0-2岁一年7次 ? B.3-5岁一年7次 ? C.6岁以上一年4次 ? D.与年龄无关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多选题(共9 题,每题10 分) 1 . 儿童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是() ? A.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 ? B.呼吸功能尚未发育健全 ? C.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 ? D.初次发病诊断治疗不当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2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害包括() ? A.肺功能受损 ? B.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附加损害 ? C.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 D.医疗费用增加,社会适应力差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3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以下哪些疾病() ? A.鼻窦炎 ? B.中耳炎 ? C.扁桃体炎 ? D.腺样体肥大 我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常见的免疫功能异常包括()? A.免疫球蛋白缺乏 ? B.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C.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 ? D.肠道菌群紊乱 我的答案:ABC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暂无 5 . 评估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有() ? A.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 ? B.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C.NK细胞检测 ? D.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6 . 生物制剂免疫增强剂包括() ? A.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 ? B.转移因子 ? C.胸腺肽 ? D.重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 我的答案:ABCD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暂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nterspiratorytractinef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1987年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2007年在“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会”上,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诊断理解为“临床概念”;将“诊断参考标准”修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1] [定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 内収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 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和处理原则][2] 一、病因: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 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 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 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 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处理原则 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对鼻咽部慢性病灶,必要时请耳鼻咽喉科协助诊断。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菌药物; 2. 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 3.护理恰当; 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 5. 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和处理原则][2] 反复气管支气管炎 一、病因:多由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使病情向下蔓延所致。大多也是致病微生物引起,少数与原収性免疫功能缺陷及气道畸形有关。 二、处理原则 1.寻找致病因素幵给予相应处理; 2.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収性痉挛性喉炎等鉴别; 3.抗感染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定,合理应用抗生素; 4. 对症治疗同反复肺炎。 反复肺炎: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病变。 1、免疫缺陷病(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2、先天性疾病(气道、肺及血管、心脏畸形)? 3、纤毛运动障碍(原収与继収)? 4、管腔内阻塞或管外压迫? 5、反复吸入? (一)病因: (1)原収性免疫缺陷病:原収性抗体缺陷病、细 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 吞噬功能缺陷病以及其他原収性免疫缺陷病等。 常见的原収性抗体免疫缺陷病有:X-连锁无丙种 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IgG 亚类缺乏症、选择性IgA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等。 (2)先天性肺实质、肺血管収育异常:先天性肺实质収育异常的患儿,如肺隔离症、肺囊肿等,易収生反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有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事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苯丙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其中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冰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均可又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年老体弱者、儿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患本病。 【护理评估】 (一)将康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各种人群,注意评估患者年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年老体弱、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二)身体状况 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成人多为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初期出现咽痒、咽干咽痛,或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如有咽鼓管炎可引起听力减退,伴有味觉迟钝、流泪、声嘶和少量粘液痰。全身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可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不适感等.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如无并发症,经5~7天后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表现为咽部发痒、不适合灼热感,咽痛短暂且轻,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有咽部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出现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腺病毒感染时常合并结膜炎。 2)急性病毒性喉炎: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所致.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喉疼痛,可伴发热或咽炎。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疱疹病毒A所致。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咽痛明显,常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咽结膜热:常为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传播为主. 病程4~6天,表现为咽痛、畏光、流泪、发热和咽、结膜明显充血。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又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畏寒、发热,提问超过39℃。可见咽部明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辩证治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析及辩证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21T16:44:24.72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李宗怀 [导读]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医医院 RRTI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呼吸道感染。 李宗怀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医医院陕西宝鸡 72240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共39例,病因分别为胃食管反流13例,慢性鼻窦炎11例,慢性扁桃体炎9例,病因不明6例;下呼吸道感染共41例,胃食管反流7例,哮喘9例,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6例,肺炎感染5例,纤毛不动综合征5例,气管异物3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4例,病因不明2例。(2)观察组中,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两种,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中医辩证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89-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多见于少年儿童[1]。RRTI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反复、数次感染,最终形成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中认为先天因素(严重肺部感染),后天因素(支气管异物),全身因素(免疫功能缺陷),局部因素(纤毛不动综合征)等[2]是RRTI的最常见发病原因,而且患儿病情变化快,病程长,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还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中医理论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所致。本文中将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5.14±0.64)岁;体重9-33 Kg,平均(13.57±3.51)Kg。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5.77±0.26)岁;体重8-31 Kg,平均(14.05±3.45)Kg。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且伴有恶心、呕吐、呛奶或厌食、消瘦、贫血、腹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痛等症状。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脑、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本组患儿诊断参照我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制定(1987 年)、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修订(2008 年)的RRTI诊断标准[3]进行:(1)症状:咳嗽、咽痛、发热以及咳痰气喘等;(2)体征:鼻黏膜及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肺内呈现异常呼吸音;(3)辅助检查:X线胸片:提示肺部有炎性变化或双肺呈现紊乱及纹理增粗,伴有片状及点状阴影;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升高,红细胞轻中度降低;(4)发作次数见表1。 1.2.2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进行诊断,给予营养支持、增强体质、抗病毒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根据患儿的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1.2.2.1 对照组:对于胃食管反流患儿给予胃动力药物,改善其胃肠道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对于原发性免疫力低下的患儿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增强其免疫力;对于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及时将异物取出;对于哮喘患儿则先给予解痉平喘治疗。 1.2.2.2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三型: (1)肺脾气虚症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懒言少动,多汗,食少纳差,大便溏薄,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治法宜益气固表。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2)营卫失调症见反复外感,恶风畏寒,面色少华,四肢欠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治法宜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脾肾两虚症见反复外感,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发育落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汗,食少纳差,大便溏稀,夜尿频繁,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治宜温补肾阳,健脾益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1.3评价标准[4]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2)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但病程缩短;(3)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及病程均无明显好转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疾病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 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3.一般治疗、 4.并发症治疗。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蓝芩口服液、清开灵等及对症治疗为主。 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高龄及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使用1~2代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以选用喹诺酮类。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疾病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 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

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 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4.病因诊断有赖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适当选用下述药物及疗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啉胍,或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咽痛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华素片、银黄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气雾吸入。止咳常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30-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浆5ml或苏黄胶囊2#,2~3次/d。 2.明确有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如皋广慈医院——护理部 文件名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修订者:李辉审核者:批准者: 修订时间:2017年08月审核时间:2017年08月批准时间:2017年08月 执行时间:2017年9月1日 【观察要点】 1.询问患者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评估患者体温的变化和呼吸形态,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 3.评估患者有无头痛、耳呜、流脓涕等症状。 4.了解患者的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象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的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3。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并及时观察降温的效果。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按医嘱用药,如鼻塞严重时,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麻黄减液滴鼻,2~3次/日,每次1~2滴;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5.对于出汉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6.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忌烟。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农服。 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参考文献】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201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2017版)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2012年版),普通感冒一般急性起病,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伴有喷嚏、鼻塞、咽部不适等症状,在排除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前提下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由于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6.903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鼻/咽拭子病原学快速检测; (3)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培养等。(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适当休息。 2.使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等支持、对症治疗。 3.如发热、全身症状重可使用解热镇痛药。 (八)出院标准。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原学确诊流行性感冒,转入相应路径。 3.病情较重,上呼吸道感染累及肺部,按照肺炎诊疗常规转入相应路径。 4.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鼻咽及咽喉部的急性炎症,9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疾病。(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发病诱因,用药史,有无气候剧变,受凉或 上感接触史。 2.局部症状:婴幼儿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高热,咳 嗽,伴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有鼻塞,咽痛,发热。注意有无中耳炎,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3.注意鉴别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埉炎:由柯萨奇病毒所致。突起高热、咽痛、咽腭弓、腭垂、软腭处可见白色小疱疹。(2)咽结合膜炎:由腺病毒所致。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俗称红眼病,有传染性。 4、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心理社会因素:评估患儿及其家长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了解家长有无滥用药物的现象。评估有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升高 2.舒适的改变 3.有惊厥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呼吸道刺激,注意呼吸道隔离患儿,避免飞沫传播。室内定期空气消毒。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外耳道等情况,防止高热惊厥及并发症发生。如发生病情变话,及时通知医生。 4.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给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 6.向患儿及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及时准确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当引起并发症。 7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更体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塞严重者间断不如以利呼吸,增加舒适度。 (四)健康指导

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修订)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诊疗常规(修订) 中医院儿科本病简称上感,是指由鼻、副鼻窦、咽和喉所构成的上呼吸道 的感染性疾病。一般病势不重,但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风湿病等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急性发作等。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又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四型。 中医属“伤风”、“感冒”范畴。该病发生是由于六淫及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但以风邪为主,又随四时之气杂合为病,有风寒、风热、暑湿、秋燥、时行感冒等。其中以风寒、风热两者多见。致病因素取决于人的卫气强弱,如果将息失宜,过度疲劳,腠理疏懈,卫气不固,或素体阳虚者,易为外邪所客,内外因相互影响而发病。风邪入侵的途径为肺系卫表,其病变部位也常局限于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1 临床主症 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咽痛声嘶、呼吸不畅、咳嗽、便秘或腹泻等。 2 诊断要点 2.1查体见鼻腔粘膜、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等。 2.2血象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

象。 2.3 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正常或肺纹理增强。 2.4病毒和病毒抗体的检测,视需要用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类型。 2.5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对选择有效抗生素有意义。 3 治疗 3.1中医 3.1.1内服药物(1)风寒感冒:鼻寒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痰多稀薄,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独活、柴胡各12g,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10g,甘草6g)。(2)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或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口干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辛凉解表,清热祛风。主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30g,连翘15g,牛蒡子、荆芥、竹叶、甘草各10g,薄荷6g,豆豉8g,桔梗12g)。(3)暴湿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肢体酸痛,头重胀,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胸闷泛恶,小便短赤,大便质稀,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味(香蕾、蕾香、佩兰、厚朴、扁豆花各12g,金银花、连翘各15g、薏苡仁、六一散各30g)。(4)体虚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汗出,气短,乏力,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主方:参苏

治脾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运用

治脾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运用 【摘要】强调小儿体质因素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肺气虚,痰饮内伏。鉴于小儿“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运用抗生素和叠用清凉苦寒之剂,脾胃损伤更甚,故在治疗上着重提出治脾法在此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治脾不单单是补脾,补脾之气血阴阳,还在于消食导滞化痰理气,疏导脾胃之壅滞,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效,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归纳出以下四个治疗原则:急则治标,运脾开肺化痰;知常达变,健脾导滞逐痰;正虚邪恋,扶脾开肺托邪;未病防变,补脾益气固本。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因素治脾法证治探讨 Abstract:This paper emphasizes constitution factor, the chief pathogenesis of repeat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I) of children; the main pathogenesis are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lung and retention of phlegm.According to children’s physiology feature,spleen is frequently insufficient and RRI Children are given too much antibiotic and bitter cold herbs,that causes damage to stomach. Regulating spleen is expected to figure prominently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RI children.Regulating spleen not only means reinforcing the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201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由于素体脾肺亏虚,或素有内热,致卫外不固,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经常出现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多由于患儿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肺脾气虚、营卫失调、积热内蕴等,导致卫外不固,邪毒侵入,留伏体内,反复发作,毒恋日久,进一步损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小儿逐渐生长发育至肺脾肾脏气充实而止。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采用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6期)王力宁等编写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中制定的标准) (1)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感冒6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感冒5次以上(2)5岁以内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或者6岁以上小儿每年患气管炎、肺炎2次以上。 (3)2次上呼吸道感染距第1次至少7天以上。 2、类证鉴别 与普通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每次都是急性发作,以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为诊断依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超过规定次数为诊断依据。 (二)西医诊断 1、诊断要点:如下表所示。(参照王力宁,汪受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5) 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考标准

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5)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2、鉴别诊断: 需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易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相鉴别。可进一步检查纤支镜、肺CT、呼吸道纤毛活检等。 三、诊疗计划 (一)阶段医嘱 急性感染期住院治疗,缓解期门诊治疗。急性感染期分别参考按照感冒、咳嗽、肺炎喘嗽诊疗。以咳嗽为例: 1、住院前期(1~5天):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是否需住重症抢救室或普通病房。向家属初步交代病情严重程度、诊疗计划、预后转归以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病情危重者应下病危通知书并让家属签署委托书、有创抢救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件。 (2)入院常规检查项目:血、尿、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全套、免疫1加4、结核抗体、表面抗原及丙肝抗体(如需要查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痰涂片、痰培养(如严重感染要查血培养)、痰抗酸染色、心电图、肺功能、肺CT (必要时做)、全腹B超、心脏彩超。必要时请五官科会诊进行相关检查。 (3)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西医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药物及特色治疗。 2、住院中期(6~10天): (1)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细菌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使用,根据患者进食多少、心功能状况及电解质结果调整入液量,并根据中医辨证调整中医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资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常分类有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和急性咽扁桃体炎等。通常急骤起病,以发热畏寒、鼻塞喷嚏、咽痒或疼痛、咳嗽、声嘶等为特征。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有一定的传染性。上感绝大多数不需住院,仅症状较重的急性咽扁桃体炎或急性疱疹性咽峡炎需住院治疗。 【诊断标准】 1、病史:有受凉史,起病急骤,发热畏寒,鼻塞喷嚏,咽痒或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全身肌肉酸痛等。 2、体征:体温可升高,甚至高热,鼻粘膜充血,咽腔充血,咽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咽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甚至出现颈部下颌淋巴结肿大疼痛。 3、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 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 【纳入标准】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年龄在14岁至65岁之间,无严重慢性基础疾病。 2、无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排除标准】 1、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异常改变,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异常,肺功能异常。 2、发热持续一周,上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又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疾病。 3、痰或血细菌培养有其他细菌生长或培养出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治疗常规】 1、对症治疗:高热症状突出应多饮水、卧床休息。急性咳嗽、鼻后滴流和咽干应用伪麻黄碱,发热时加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2、抗细菌药物治疗:急性咽扁桃体炎或有其他感染证据,可选口服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症状较重者可静脉用药。 3、抗病毒治疗:伴有发热,免疫功能低下早期病人可选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 4、中药治疗:抗病毒清热解毒中药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5--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