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1.概念

尺寸链:由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的尺寸封闭图叫作尺寸链。 2.分类

按尺寸链在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分为直线尺寸链、平面尺寸链和空间尺寸链。在尺寸链中,以直线尺寸链——即全部组成环平行于封闭环的尺寸链用得最多 。

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工艺尺寸链是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有关尺寸形成的;装配尺寸链指机器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3.计算方法

α1

α2

α0

图5.23 工艺尺寸链示例

b)

c) a)

A 1

A 2

A 0

A 1

A 2

A 0

A

B

C

0.05 A

0.1

C

尺寸环: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如A0、A1、A2

各尺寸环按其形成的顺序和特点,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

封闭环:凡在零件加工过程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如A0

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各环。如A1、A2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影响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增环:凡该环变动(增大或减小)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增大或减小)的环,称为增环。如A1

减环:由于该环变动(增大或减小)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减小或增大)的环,称为减环。如A2

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工艺尺寸链计算。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尤为突出。尺寸链计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而且影响到加工制造过程是否经济、合理,长期以来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尺寸链的计算有极值法和概率法,生产中大多采用极值法。极值法按误差综合的两种极端情况,即各增环均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各减环均为最小尺寸,或各增环均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各减环均为最大极限尺寸来计算封闭环的极限尺寸。这种计算方法简便、可靠,特别适用于组成环不多的尺寸链。

二.总结极值法解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极值法计算尺寸链公式如下:

(1) 基本尺寸:

(2) 极限尺寸计算:

(3) 上下偏差计算:

(4) 公差计算:

(5) 双向对称标注计算:

尺寸链计算的关键:

正确画出尺寸链图,找出封闭环,确定增环和减环。

①找封闭环根据工艺过程,找出间接保证的尺寸A0 为封闭环。

②作尺寸链图按照加工顺序依次画出各工序尺寸及零件图中要求的尺寸,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

封闭环的公差比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都大,应尽量选

择最不重要的尺寸作封闭环;

为减小封闭环公差,应尽量减少组成环数及其公差。

计算尺寸链时,常遇到两种类型的问题:

1)已知全部组成环的极限尺寸,求封闭环基本尺寸及公差,称为“正计算”,结果唯一。

2)已知封闭环的极限尺寸,求一个或几个组成环的极限尺寸,称为“反计算”。通常在制定工艺规程时,由于基准不重合而需要进行的尺寸换算属于这类计算结果不唯一,需优化计算。

工序尺寸的标注:

1) 按“入体”原则标注

公差带的分布按“入体”原则标注时,对于被包容面尺寸可标注成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的形式(即-T);对于包容面的尺寸可标注成下偏差为零、上偏差为正的形式(即+T)。

2)按双向对称分布标注

对于诸如孔系中心距、相对中心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等尺寸,一般按对称分

T/2)。

当组成环是标准件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按相应标准确定。当组成环是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应根据对其有严格要求的那个尺寸链来确定。

三.工艺尺寸链分析与计算的实例

1.计算实例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一、典型工艺尺寸链分析与计算的实例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例:图示工件,以底面A定位,加工台阶面B,保证尺寸,试确定工序尺寸A2。

工序尺寸: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例:图示零件的设计尺寸不便于测量,于是改为测量尺寸A2,以间接

保证这个设计尺寸。求测量尺寸A2

工序尺寸:

(3)与加工余量有关的工序尺寸计算:

例:如图所示给出了两个设计尺寸和,加工过程如下:①车削工序,以精车过的A面为度量基础精车B面,保证工序尺寸A1,以精车过的B面为度量基础精车C面,保证工序尺寸A2②热处理③对A面进行磨削,磨

削直接控制公差较严的一个设计尺寸即,同时间接保证设计尺寸

求工序尺寸A1和A2

解:在尺寸链a中,判断Zb为封闭环,取Zmin=0.5,A1精车得到的,取加

工精度IT9,查出A1max=A3min-Zbmin=39.5 则:

在尺寸链b中,判断为封闭环,A2=160-40=120 则0.15=0.1+ΔS A2ΔS A2=0.05 -0.15=0+ΔI A2ΔI A2=-0.15 则

(4)工序基准是尚待继续加工的设计基准时的中间工序尺寸计算

例一带有键槽的内孔需要淬火及磨削,其设计尺寸如图所示,内孔及键槽的加工顺序是:1.镗内孔至;2.插键槽至尺寸A1;3.热处理:淬火;4.磨

内孔,同时保证内孔直径和键槽深度两个设计尺寸要求。确定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尺寸A1。。

解:如图所示的尺寸链中,A1、是增环,是减环,可得:A1=43.6-20+19.8=43.4 ΔS A1=0.34-0.025+0=0.315 ΔI A1=0-0+0.05=0.05

得:A1=按“单向入体原则”标注尺寸可得工序尺寸:A1=。如图所示的上尺寸链中,z b为封闭环。可得:

z b=20-19.8=0.2 ΔS AΣ=0.025-0=0.025 ΔI A1=0-0.05=-0.05

得:Zb=在下尺寸链中,为封闭环。A1=43.6-0.2=43.4 ΔS A1=0.34-0.025=0.315 ΔI A1=0-(-0.05)=0.05

可得工序尺寸A1=。

(5)保证渗氮,渗碳层深度的工序尺寸计算

如图套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① 车内孔至尺寸②渗氮,其渗氮层深度为A;③磨内至

尺寸同时保证表面的渗氮层深度为0.2~0.4。求渗氮层

深度A。

解:如图所示的尺寸链中,为封闭环。可得:

A=0.2+50-49.9=0.3 ΔS A=0.2+0-0.03=0.17 ΔI A=0+0.01-0=0.01 A=可得工序尺寸,渗氮层尺寸为0.31~0.47mm.

(6)电镀零件的工序尺寸计算

【例】有轴类零件,其原来尺寸要求

现该轴已磨损到利用电镀方式进行修复(镀铬Cr);求镀层厚度A。

解:如图尺寸链中,为封闭环。可得:A=14-13.96=0.04 ΔS A=0-0=0 ΔI A=-0.0215-(-0.0075)=-0.014

A=可得工序尺寸,镀层厚度为0.026~0.04mm

(7)靠火花磨削的工序尺寸计算

靠火花磨削法,是指在内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端面时,由工人凭经验根据砂轮磨工件时产生火花大小来判断磨去余量多少,磨削时不再测量工件尺寸,从而间接保证加工尺寸的一种磨削方法。

此时由上下两道工序构成的工艺尺寸链中,余量不再是间接尺寸,也不再是封闭环。而本道尺寸是间接保证的,所以是封闭环。此方法大大提高生产率,但要求设计尺寸公差较大的情况下才能应用。

2.案例分析

一、案例1

下图工件,如先以A面定位加工C面,得尺寸A1;然后再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得尺寸A2,要求保证B面与C面间尺寸A0。试求工序尺寸A2。

二、案例2

一批如图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端面,现须在铣床上铣右端缺口,并保证尺寸5-00.06及26 0.2,求:采用调整法加工控制尺寸H、A及其偏差并画出尺寸链图

三、案例3

如下图所示轴套零件的轴向尺寸,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试求:①当以A 面定位钻直径为φ10mm 孔时的工序尺寸A1及其偏差;②当以B 面定位钻直径为φ10mm 孔时的工序尺寸B1及其偏差。

四、讨论

图所示为一齿轮内孔的简图。内孔为035

.0085+Φmm ,键槽尺寸深度为20.004.90+Φmm 。内孔及键槽的加工顺序如下:

①精镗孔至07.0085+Φmm ;②插键槽至尺寸A (通过工艺计算确定);③热处理; ④磨内孔至035.0085+Φmm ,同时间接保证键槽深度20.004.90+Φmm 要求。

要求:通过工艺尺寸链计算尺寸A

按公式求基本尺寸:

∵ 90.4=A +42.5-42.4

∴ A =90.4+42.4-42.5=90.3mm 按公式求上偏差:

∵ 0.20=ESA +0.175-0

∴ ESA =0.20-0.175=0.1825mm 按公式求下偏差:

∵ 0=EIA +0-0.035 ∴ EIA =0.035mm

插键槽工序尺寸:183

.0035.03.90++Φmm

四.对工艺尺寸链的认识和学习体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第六章又是本书的重点,而工艺尺寸链的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工艺规程编制的基本内容后,在进一步分析加工工序尺寸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又是后面章节装配尺寸链的准备知识,没有工艺尺寸链的知识就无法求解装配尺寸链,无法保证机器的精度,也就无法使机器正常工作,所以工艺尺寸链这一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并详细阅读教材中关于工艺尺寸链的章节,我深刻的了解了学好工艺尺寸链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努力永久性的记住工艺尺寸链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其他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工艺尺寸链分析和计算(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读书工程报告)

工艺尺寸链分析和计算 一、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1.尺寸链的定义: 由互相联系的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形式的一组尺寸就定义为尺寸链。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的有关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就称为工艺尺寸链。 2.尺寸链的主要特征: (1)封闭性——尺寸链必须是一组有关尺寸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形式的尺寸。其中,应包含一个间接保证的尺寸和若干个对此有影响的直接获得的尺寸。 (2)关联性——尺寸链中间接保证的尺寸的大小和变化(即精度),是受这些直接获得的尺寸的精度所支配的;彼此间具有特定的函数关系。并且间接保证的尺寸的精度必然低于直接获得的尺寸的精度。 3.尺寸链的组成: 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图中的尺寸a、b、c都是尺寸链的环。这些环又可分为: (1)封闭环(或终结环)——根据尺寸链的封闭性,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那个环称为封闭环。如图a、b、c三环中,b就是封闭环。 (2)组成环——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他环都称为组成环。如图中所示,尺寸a和c就是组成环。组成环又可按它对封闭环的影响性质分成两类:

1)增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这个环增大使封闭环也增大者。尺寸c 就是增环。 2)减环——当其余各组成环不变,而这个环增大反而使封闭环也减小者。尺寸a 就是减环。4.尺寸链计算有极值法和统计法两种: (1)极值法:从尺寸链各环都处于极限条件下来计算封闭环和组成环之间关系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按误差综合的两个最不利情况,即各增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各减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的情况,或各增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各减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的情况下,来计算封闭环极限尺寸的方法。目前生产中一般采用极值法。 (2)统计法(概率法):应用概率论理论来计算封闭环和组成环之间关系的方法。 概率法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的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生产方面,但是当尺寸链的环数较多时,即使生产批量不大也宜用概率法。 二、极值法解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极值法是从尺寸链各环都处于极限条件下来计算封闭环和组成环之间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按误差综合的两个最不利情况,即各增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各减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的情况,或各增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各减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的情况下,来计算封闭环极限尺寸的方法。 (一)极值法解尺寸链的基本公式: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0A :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i A 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 i A 之和。用公式表示为:(式中:n ——增环环数;m ——全部组成环数。) ∑∑=+=- =n i m n j j i A A A 11 0 (2.1) 2.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m ax 0A :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 =n i m n j j i A A A 11 min max max 0 (2.2) 3.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m in 0A :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

尺寸链计算方法

第十章装配精度与加工精度分析任何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都必须满足使用要求所限定的设计指标,如传动关系、几何结构及承载能力等等。此外,还必须进行几何精度设计。几何精度设计就是在充分考虑产品的装配技术要求与零件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几何量公差。这样,产品才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性能价格比,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进行装配精度与加工精度分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运用尺寸链原理及计算方法。我国业已发布这方面的国家标准GB5847—86《尺寸链计算方法》,供设计时参考使用。 第一节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一、有关尺寸链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链 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尺寸链分为装配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两种形式。 (a)齿轮部件(b)尺寸链图(c)尺寸链图 图10-1 装配尺寸链示例 图10-1a为某齿轮部件图。齿轮3在位置固定的轴1上回转。按装配技术规范,齿轮左右端面与挡环2和4之间应有间隙。现将此间隙集中于齿轮右端面与挡环4左端面之间,用符号A0表示。装配后,由齿轮3的宽度A1、挡环2的宽度A2、轴上轴肩到轴槽右侧面的距离A3、弹簧卡环5的宽度A4及挡环4的宽度A5、间隙A0依次相互连接,构成封闭尺寸组,形成一个尺寸链。这个尺寸链可表示为图10-1b与图10-1c两种形式。上述尺寸链由不同零件的设计尺寸所形成,称为装配尺寸链。 图10-2a为某轴零件图(局部)。该图上标注轴径B1与键槽深度B2。键槽加工顺序如图10-2b所示:车削轴外圆到尺寸C1,铣键槽深度到尺寸C2,磨削轴外圆到尺寸C3(即图10-2a中的尺寸B1),要求磨削后自然形成尺寸C0(即图10-2a 中的键槽深度尺寸B2)。在这个过程中,加工尺寸C1、C2、C3和完工后尺寸C0构成封闭尺寸组,形成一个尺寸链。该尺寸链由同一零件的几个工艺尺寸构成,称为工艺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13P][521KB]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8-03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极值法和概率法。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极值法计算,下面仅介绍极值法计算的基本公式,概率法将在装配尺寸链中介绍。 图 3-82 为尺寸链中各种尺寸和偏差的关系,表 3-18 列出了尺寸链计算中所用的符号。 1 .封闭环基本尺寸 式中 n ——增环数目; m ——组成环数目。 2 .封闭环的中间偏差

式中Δ0——封闭环中间偏差; ——第 i 组成增环的中间偏差 ; ——第 i 组成减环的中间偏差。 中间偏差是指上偏差与下偏差的平均值: 3 .封闭环公差 4 .封闭环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5 .封闭环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A 0max=A 0+ES 0 ( 3-27 )最小极限尺寸 A 0min=A 0+EI 0 ( 3-28 )6 .组成环平均公差 7 .组成环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8 .组成环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A imax=A i+ES I ( 3-32 ) 最小极限尺寸 A imin=A i+EI I ( 3-33 )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及示例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 工余量大小,工序尺寸标注方法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变换有密切的关系。下面阐述几种常见情况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 (一)从同一基准对同一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内外圆柱面和某些平面加工,计算时只需考虑各工序的余量和该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其计算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计算步骤为: 1 .确定各工序余量和毛坯总余量。 2 .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最终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公差,表面粗糙度为设计表面粗糙度。其它工序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按此工序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确定。 3 .求工序基本尺寸。 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开始,一直往前推算到毛坯尺寸,某工序基本尺寸等于后道工序基本尺寸加上或减去后道工序余量。 4 .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最后一道工序按设计尺寸公差标注,其余工序尺寸按“单向入体”原则标注。 例如,某法兰盘零件上有一个孔,孔径为,表面粗糙度值为R a0.8 μ m

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介绍工艺尺寸链概念和计算方法 1.概念 尺寸链:由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的尺寸封闭图叫作尺寸链。 2.分类 按尺寸链在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分为直线尺寸链、平面尺寸链和空间尺寸链。在尺寸链中,以直线尺寸链——即全部组成环平行于封闭环的尺寸链用得最多 。 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工艺尺寸链是由单个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有关尺寸形成的;装配尺寸链指机器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3.计算方法 α1 α2 α0 图5.23 工艺尺寸链示例 b) c) a) A 1 A 2 A 0 A 1 A 2 A 0 A B C 0.05 A 0.1 C

尺寸环: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如A0、A1、A2 各尺寸环按其形成的顺序和特点,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 封闭环:凡在零件加工过程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如A0 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各环。如A1、A2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影响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增环:凡该环变动(增大或减小)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增大或减小)的环,称为增环。如A1 减环:由于该环变动(增大或减小)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减小或增大)的环,称为减环。如A2 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工艺尺寸链计算。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尤为突出。尺寸链计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而且影响到加工制造过程是否经济、合理,长期以来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 尺寸链的计算有极值法和概率法,生产中大多采用极值法。极值法按误差综合的两种极端情况,即各增环均为最大极限尺寸而各减环均为最小尺寸,或各增环均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各减环均为最大极限尺寸来计算封闭环的极限尺寸。这种计算方法简便、可靠,特别适用于组成环不多的尺寸链。

尺寸链计算方法-公差计算

尺寸链计算 一.基本概念 尺寸链是一组构成封闭尺寸的组合。 尺寸链中的各个尺寸称为环。零件在加工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组成环又分为增环和减环,当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尺寸增大时,封闭环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则该组成环称为增环。反之为减环。 补偿环: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要求。 传递系数ξ:表示各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增环ξ为正值,减环ξ为负值。通常直线尺寸链的传递系数取+1或-1. 尺寸链的主要特征: ①.尺寸连接的封闭性;②.每个尺寸的变化(偏差)都会影响某一尺寸的精度。 二.尺寸链的分类 1.按应用范围分 工艺尺寸链: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几个相互联系的工艺尺寸形成的封闭链。 装配尺寸链:在设计或装配过程中,由几个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形成的封闭链。 2. 按构成尺寸链各环的空间位置分 线性尺寸链:各环位于平行线上 平面尺寸链:各环位于一个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各环不平行排列。 空间尺寸链:各环位于不平行的平面,需投影到三个座标平面上计算。 3.按尺寸链的形式分 a)长度尺寸链和角度尺寸链 b)装配尺寸链装、零件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 c)基本尺寸链与派生尺寸链 基本尺寸链指全部组成环皆直接影响封闭环的尺寸链 派生尺寸链指一个尺寸链的封闭环为另一个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链。

d)标量尺寸链和矢量尺寸链 三. 基本尺寸的计算 把每个基本尺寸看成构成尺寸链的各环,验算其封闭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设计中尺寸链计算时首先应该进行的工作。 目前产品生产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环节,大部分是基本尺寸链错误。特别是测绘设计的产品。由于原机的制造误差,测量系统的误差以及尺寸修约的误差,往往会使测绘设计与原设计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必须进行基本尺寸链的计算 四.解尺寸链的主要方法 根据零件尺寸的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零件尺寸公差,然后按照解尺寸链的最短途径原理的方法对尺寸公差进行验算和修正。 为了提高零件的装配精度,与其有关各零件表面形成的尺寸链环数必须最少。 a)极值法(完全互换法) 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得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即Σδi≤δN 不适合环数很多的尺寸链 b)概率法(不完全互换法) 设A表示组成环的算术平均值,σ表示均方根偏差,则一般各环的公差取±3σ。 σ=∑- i n A Xi/) ( c)选配法 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 尺寸链计算程序 ①基本尺寸计算依据产品标准、产品装配图、零件图 ②公差设计计算可以先按推荐的公差等级标准选取公差值,然后按互换法进 行计算调整,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与极限偏差。 ③公差校核计算校核封闭环公差与极限偏差。 五. 计算举例

尺寸链概念及尺寸链计算方法

尺寸链的计算 一、尺寸链的基本术语: 1.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如下图间隙A0与其它五个尺寸连接成的封闭尺寸组,形成尺寸链。 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如上图中的A0、A1、A2、A3、A4、A5都是环。长度环用大写斜体拉丁字母A,B,C……表示;角度环用小写斜体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 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后自然形成的一尺寸,称为封闭环。如上图中A0。封闭环的下角标“0”表示。 4.组成环——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尺寸,称为组成环。如上图中A1、A2、A3、A4、A5。组成环的下角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增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该组成环为增环。如上图中的A3。 6.减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该类组成环为减环。如上图中的A1、A2、A4、A5。

7.补偿环——尺寸链中预先选定某一组成环,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要求,该组成环为补偿环。如下图中的L2。 二、尺寸链的形成 为分析与计算尺寸链的方便,通常按尺寸链的几何特征,功能要求,误差性质及环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位置等不同观点,对尺寸链加以分类,得出尺寸链的不同形式。 1.长度尺寸链与角度尺寸链 ①长度尺寸链——全部环为长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1 ②角度尺寸链——全部环为角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3

2.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 ①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4 ②零件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5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doc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8-03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极值法和概率法。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极值法计算,下面仅介绍极值法计算的基本公式,概率法将在装配尺寸链中介绍。 图 3-82 为尺寸链中各种尺寸和偏差的关系,表 3-18 列出了尺寸链计算中所用的符号。 1 .封闭环基本尺寸 式中 n——增环数目; m——组成环数目。 2.封闭环的中间偏差 式中0——封闭环中间偏差; ——第 i组成增环的中间偏差; ——第 i组成减环的中间偏差。 中间偏差是指上偏差与下偏差的平均值:

3.封闭环公差 4.封闭环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5 .封闭环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A 0max=A 0+ES 0(3-27)最小极限尺寸 A 0min=A 0+EI 0(3-28)6.组成环平均公差 7.组成环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8 .组成环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A imax=A i+ES I(3-32) 最小极限尺寸 A imin=A i+EI I(3-33)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及示例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加 工余量大小,工序尺寸标注方法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变换有密切的关系。下面阐述几种常见情况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 (一)从同一基准对同一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内外圆柱面和某些平面加工,计算时只需考虑各工序的余量和该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其计算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推算,计算步骤为:1.确定各工序余量和毛坯总余量。 2.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最终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公差,表面粗糙度为设计表面粗糙度。其它工序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按此工序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确定。 3.求工序基本尺寸。

国外尺寸链计算方法[5P][30.6KB]

Unit: Template rev:2001/5/4PA #: Rev: Date: 2013/3/14 Note: Any Manipulation of the column locations on ANY spreadhseet may affect the Macro operations.

Unit: Template rev:2001/5/4PA #: Rev: Date: 2013/3/14 Note: Any Manipulation of the column locations on ANY spreadhseet may affect the Macro operations.

Unit: Template rev:2001/5/4PA #: Rev: Date: 2013/3/14 Note: Any Manipulation of the column locations on ANY spreadhseet may affect the Macro operations.

Unit: Template rev:2001/5/4PA #: Rev: Date: 2013/3/14 Note: Any Manipulation of the column locations on ANY spreadhseet may affect the Macro operations.

Unit: Template rev:2001/5/4PA #: Rev: Date: 2013/3/14 Note: Any Manipulation of the column locations on ANY spreadhseet may affect the Macro operations.

尺寸链的计算、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尺寸链的计算、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 例2-3 如图所示的零件要求φ10mm 孔的中心与槽的对称中心相距100±0 .2mm ,各平面及槽均已加工,钻φ10mm 孔时以侧面K 定位,试确定钻孔时的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 作业1 如左图所示。零件各平面及孔均已加工,求以侧面F 定位加工槽宽12的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作业2 如右图所示零件,其外表镀铬直径为 ,镀层双边厚度为0.08-0.03mm,表面的 加工顺序为车—磨—镀铬,试计算磨削时的工序尺寸A 。 例2-4如图所示零件顶端已加工完毕,加工内孔底面K 时,要保证尺寸20mm ,因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试标出测量尺寸A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例2-5如图所示,一轴套零件,孔径为 mm 的表面要求渗氮,精加工后要求单边渗 氮层深度为 ,该表面的加工顺序:磨内孔—渗氮(单边t 1/2) —精磨内孔至尺 寸 ,并保证单边渗氮层的深度为 。试求精磨前渗氮层深度。 (工序基准是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 例2-6 图为一零件内孔的简图,其加工顺序为精镗内孔—加工(插或拉)键槽,保证尺寸A —淬火—磨内孔到设计尺寸同时间接保证键深尺寸46mm 。 045.030-φ04.00150+φ2.003.0+04.00150+φ2.003.0+

例题:如图所示的零件图的有关工艺过程如下。 ①车外圆至尺寸A1(IT9),如图b所示,留磨量z=0.6mm。 ②铣轴端小平台,工序尺寸为A2,如图c所示。 ③磨外圆,保证工序尺寸A3=28 (IT7).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例2-1某型芯的直径为Φ50 ,尺寸精度IT5,表面粗糙度Ra要求为0.04μm。加工的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高频淬火—粗磨—精磨—研磨。用查表法确定毛坯尺寸、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列表】 例2-2需加工φ28孔。孔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淬火硬度为58~62HRC,加工顺序为钻孔——半精车——精车——热处理——磨孔。确定毛坯尺寸、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列表】

尺寸链解算与工序尺寸确定

尺寸链解算与工序尺寸确定

————————————————————————————————作者:————————————————————————————————日期: ?

尺寸链解算与工序尺寸确定 [目录] [上一层] [零件制造的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的作用及设计步骤] [零件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尺寸链解算与工序尺寸确定][时间定额与经济分析][ 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公差是零件加工最终所要求达到的尺寸要求,工艺过程中许多中间工序的尺寸公差,必须在设计工艺过程中予以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一般都是通过解算工艺尺寸链确定的,为掌握工艺尺寸链计算规律,这里先介绍尺寸链的概念及尺寸链计算方法,然后再就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进行论述。 一、尺寸链及尺寸链计算公式 1、尺寸链的定义 在工件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图示工件如先以A面定位加工C面,得尺 寸A1然后再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得 尺寸A2,要求保证B面与C面间尺寸A0;A1、A2和A0这三个尺寸构成了一个封闭尺寸组,就成了一个尺寸链。 ?尺寸链示例

2、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环:工艺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工艺尺寸链由一系列的环组成。环又分为: (1)封闭环(终结环):在加工过程中间接获得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在图b所示尺寸链中,A0是间接得到的尺寸,它就是图b所示尺寸链的封闭环。 (2)组成环: 在加工过程中直接获得的尺寸,称为组成环。尺寸链中A1与A2都是通过加工直接得到的尺寸,A1、A2都是尺寸链的组成环。1)增环:在尺寸链中,自身增大或减小,会使封闭环随之增大或减小的组成环,称为增环。表示增环字母上面用-->表示。 2)减环:在尺寸链中,自身增大或减小,会使封闭环反而随之减小或增大的组成环,称为减环。表示减环字母上面用<--表示。 3)怎样确定增减环:用箭头方法确定,即凡是箭头方向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的组成环为增环,相同的组成环为减环。在图b所示尺寸链中,A1是增环,A2是减环。 4)传递系数ξi: 表示组成环对封闭环影响大小的系数。即组成环在封闭环上引起的变动量对组成环本身变动量之比。对直线尺寸链而言,增环的ξi=1,减环的ξ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