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摘要

音乐表演的感觉是一个感受(对作品的了解),感悟(对作品深入体会),感动(感动自己),感染(感染观众)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感觉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和情感的把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观众不是仅仅是想想听到歌者的声音,而且他们想要看到的是声情并茂的展现。优美的声音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合适的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声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此,只有声音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歌唱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他的核心是情感,他的艺术魅力在于用音乐表现情感,听众不仅要听到美妙的歌声,更重要的是去寻找内心体验,所以,舞台上的歌者要时刻想到使观众与你产生心理共鸣,展示动听的歌喉是一方面,但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歌者的演唱的时候心里要有东西,自我陶醉式的演唱不会打动观众。要想做到这一点,歌者首先要熟悉演唱的作品,对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把握住歌曲情感,虽然有些歌曲与歌者的经历以及阅历不相符,但歌者应当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心去体会作者创作这个作品时情景与作者要通过作品传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目的,为能够深情的演唱作品做好铺垫。

关键词:声音,情感,表演,感觉

一、从声音中看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音乐是人类以声音为主,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非凡的艺术门类,声

乐表演是一门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通过动听的声音和清楚的语言来

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音乐,故名诗意,先有声音

而后有乐,以声为主,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出来的,所以,必须首先有完美的声音,只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风格相同一,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境界。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

人的境界,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

于“唱声”,以声表情,只有将声音的基本功练的娴熟,才能达到“以声

带情”的目的。有些学生在平时的歌唱练习中就碰到这样的问题,当自己

想要表演或者发挥的时候,由于演唱技巧还不够娴熟,所以总要或多或少

想用完美的表演来弥补唱功上的不足,这样就打破了表演的同一性和完美

性。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使歌唱发声和情感表达同时进行,声情融

为一体,就要学会专心歌唱。

二、从情感中看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情感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不是一日而就的,它是

一个不断的摸索和情感积累的一个过程。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演唱者和观众之间是一个从歌者动心、唱心直至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歌唱者通过歌唱及表演来将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理解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同时情感的发挥是歌唱者的二度创作能力的体现,由于他要求歌唱者在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发情思,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心中和脑海里产生艺术形象,通过歌唱和表演将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要能够将自己投进到作品中,往往用真情实感来表达人物,达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忘我并不是随意想象的,它是建立在歌唱者自身的阅历、修养以及对作品正确的理解基础之上,在声乐演唱中不但要“忘我”,还要“有我”,即保持清醒的头脑,将饱满的热情奉献给观众,将清楚的思路留给自己,发挥自身演唱特征,将独特的风格、个性以及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声音和情感更加趋于完美,才能将自身投进到角色当中,唱出真情实感,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如何对作品展开联想,也是对作品感觉和情感把握的重要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首歌,例如刘和刚演唱的作品《父亲》,单从歌词理解: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看到歌词以后,我们的眼前会立刻出现一组画面,在大雪纷飞的时候,为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依然在田地里忙着,由于寒冷长期劳作,父亲的手上非常粗燥,布满了血口子,我好久没有回家了,突然发现,原来满头黑发的父亲鬓角有了很多白发,眼角上的鱼尾纹也多了许多,这就是我的父亲,为了家,为了让我们安心读书而辛苦劳作的父亲。下面高潮部分的歌词就会继续升华你对父亲的爱和心疼、愧疚,很想去抱一抱父亲,很想对他老人家说:爸,您辛苦了,然后下面接着想到,小时候家里只要有一点好吃的,父亲一定留给我们,我们叫他吃的时候,他一定会说,我不喜欢吃,其实他就是为了生下来给我们吃,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我们饿着,而所有的辛苦他都用他瘦弱的肩膀一个人扛,谁都有父亲,想到这里,我想眼泪已经充满了眼眶,好,那么就带着这样感恩,感动,用这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情感就会很丰富,就会不自觉的把父亲对我们的爱化作我们对父亲的感激通过作品而表现出来,作品就不会显的很空洞了,因为,你由感而发了,你的感情是真实的,所以观众就会很自然的跟着你真实的情绪进入歌曲当中。

这个仅仅是一个小例子,在演唱作品的时候,歌者还要调动全身所有能够辅助表达情感的部位,以想达到一定的情景。首先是:

1、眼睛

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最为积极地面部表情器官。比如在表现一些兴奋、激动、的作品的时候,眼睛睁大、瞳孔放大、炯炯有神,让观众感觉到两眼放光,当表现悲伤、哀叹的作品时,眼神无力,眼皮低垂,眼睛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是犹是喜,它是反应人的精神状态的最为直接的传达手段。

2、眉毛

眉毛的动作是与眼睛的动作协调一致的。眉毛是跟随着眼睛的运动变化步伐而运作,与眼睛相配合从而表达一种面部表情。每个人的眉毛活动幅度和表现范围是不相同的。通过眉毛的活动表现能够判断出一个歌者的艺术感觉,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生活体验是否丰富,虽然这并非是一种严格的评价标准,但是我们可以经过训练利用自己的眉毛表情,收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3、手臂

表演的过程中手臂也传递情感信息的过程,手臂的动作指引了歌曲的情绪走向,是情感在外在形体上的表现,也是歌唱作为综合艺术的美感的体态展现。有的歌者在表演中,手臂僵硬地紧贴身体低垂或者手紧紧的抓着衣角,这种症状在初学者和初登舞台者身上出现的机率居多,手型和胳膊的活动变化是歌者投入演唱的重要工具和传达方式,这一点在音乐会演唱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表演中手和臂要始终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能机械僵硬,活动的范围要限制在“最大”“最直”的程度之内。即使在歌曲的高潮和结尾的地方也得将动作的幅度严格控制好,这样展示出的是一种松弛、轻松、稳定的感觉,会使观众不会为你的心理或高音问题而为你“捏一把汗”。

4、步伐

在表演中,歌者脚步的移动也是表现情感的一部分,歌者在舞台上是唯一的,所以,你的一举一动观众都会看在眼里,经验丰富的演员在舞台上除了上述笔者提到的表演之外,他们会很注重脚步的移动频率,会根据所展现作品所需来调度舞台上的位置已达到辅助情感的目的,有些初次登台或经验不足的演员在舞台上脚步散乱,随意走动,会让观众感到歌者心绪不宁,手足无措而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所以,我认为,表演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他要求表演者准备充分,才能在舞台上是游刃有余,有的放矢,那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从动作设计中看音乐表演的感觉

由于每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从而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状态、演唱形式、以及肢体语言上都会有所差异,对歌唱者的情绪的感染就会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就会不同。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一定要高于生活,如果你把真正的生活搬到舞台上的话,那就不存在表演可言了,所以,每一个作品都应要有特定的表演设计过程。针对作者的意图、角色的特征、歌词的内容以及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演出场地的大小而进行周密地考虑和具体的设计。具体设计包括,根据作品内容预制完美的眼神,动作,根据舞台场地大小和有无伴舞

来设计我们的舞台走位,当完美做好了所有前期工作以后,完美的表演就会很轻松了。

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表演的感觉不是单一的,就像上述笔者所说,感觉的定位是全局性的,以声音作为基础,表演作为辅助,在表演中,包括:手、眼、身、法、步,声、情、字、味、表,忽略哪一步,音乐的感觉都会受到影响,都无法从容、完美的表达作品,更谈不上感觉可言!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声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声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摘要 音乐表演的感觉是一个感受(对作品的了解),感悟(对作品深入体会),感动(感动自己),感染(感染观众)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感觉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和情感的把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观众不是仅仅是想想听到歌者的声音,而且他们想要看到的是声情并茂的展现。优美的声音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合适的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声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此,只有声音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歌唱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他的核心是情感,他的艺术魅力在于用音乐表现情感,听众不仅要听到美妙的歌声,更重要的是去寻找内心体验,所以,舞台上的歌者要时刻想到使观众与你产生心理共鸣,展示动听的歌喉是一方面,但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歌者的演唱的时候心里要有东西,自我陶醉式的演唱不会打动观众。要想做到这一点,歌者首先要熟悉演唱的作品,对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把握住歌曲情感,虽然有些歌曲与歌者的经历以及阅历不相符,但歌者应当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心去体会作者创作这个作品时情景与作者要通过作品传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目的,为能够深情的演唱作品做好铺垫。 关键词:声音,情感,表演,感觉 一、从声音中看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音乐是人类以声音为主,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非凡的艺术门类,声 乐表演是一门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通过动听的声音和清楚的语言来 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音乐,故名诗意,先有声音 而后有乐,以声为主,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出来的,所以,必须首先有完美的声音,只有娴熟的歌唱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风格相同一,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境界。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 人的境界,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 于“唱声”,以声表情,只有将声音的基本功练的娴熟,才能达到“以声 带情”的目的。有些学生在平时的歌唱练习中就碰到这样的问题,当自己 想要表演或者发挥的时候,由于演唱技巧还不够娴熟,所以总要或多或少 想用完美的表演来弥补唱功上的不足,这样就打破了表演的同一性和完美 性。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使歌唱发声和情感表达同时进行,声情融 为一体,就要学会专心歌唱。 二、从情感中看音乐表演中的感觉 情感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不是一日而就的,它是

浅谈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配器手法

浅谈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配器手法 中文摘要 音乐一直都是我们时代进步的标志,很多的艺术都是来源于音乐的产生,在我过流行音乐已经有了好几个世纪的发展,流行音乐不仅仅只是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和眼睛,流行音乐已经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多,很多的研究都是偏向流行音乐的曲调以及内容,但是本篇论文我主要是通过对流行音乐在创作中,常用的配器的手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于流行音乐多元化不断发展的展望,这样的分析也许只是片面的分析,但是对于音乐的那种配器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流行音乐;配器;音乐手法

目录 一、配器简述及其重要性 (2) 二、简述流行音乐中主要的配器及其手法 (3) (一)吉他及其应用 (3) (二)贝司及其应用 (3) (三)键盘及其应用 (4) (四)鼓及其应用 (4) 三、总结 (5) 参考文献 (5)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但已经成为现在大众文化的主流,并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流行音乐作曲家和制作人,对新生的音色和效果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并把这些新生的事物推向前沿。而听众对这些新内容也总是很乐于接受,并视之为一种时尚。现代流行音乐使用到的乐器很多,管弦乐器和民族乐器都有涉及。但一般乐队中最多的还是人们常说的四大件:吉他、贝司、键盘和鼓。就这四件乐器,能够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各种音乐来。在这里,只能对这些乐器做一般性的了解和分析,而实际的应用和编配则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去完成。 一、配器简述及其重要性 配器的字面含义,是指给声部分配乐器。这就说明,在分配乐器之前“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已经基本确立;它的拓展意义,是指以“单维空间”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处理方式;另外,配器的创造性:不在于“染色”和“渲”,而在于“染”。前者可以被看成是基于骨架声部的活动,后者则在基于骨架声部和结构因素基础之上的“创造”。也有学者用“独立性装饰”和“非独立性装饰”。来形容配器理论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维度”的配器情况。 在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中,音乐的配器已经慢慢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但是很多的音乐配器共同融合,很容易就会对于音乐的演奏以及音乐的不同曲调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流行音乐中运用配器,是对于流行音乐的一个新的解释,也是在不断发展的音乐艺术中,流行音乐已经开始慢慢的向着多元化以及市场化不断的发展,满足越来越多听众对于流行音乐的需求,流行音乐也在不同的配器的演奏中尝试一些新的流行元素。 二、简述流行音乐中主要的配器及其手法 (一)吉他及其应用 电吉他是以琴弦振动作用到传感器,并把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由扩大器传至扬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 篇】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2100字(一):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研究论文 摘要:隨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人们不仅重视自己本身的专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各项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深入。大学中的音乐教师需要对目前的音乐教学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理论基础以及综合素养的具体情况,根据计划来对大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促使现有的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入融合,最终提升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育;融合与拓展 引言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音乐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也对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法,创新融合方式,积极拓展专业教育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还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化、交互化以及趣味化融为一体的音乐课堂,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大学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与拓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在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的理念较为落后。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理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音乐教师都是按照音乐教材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采取了在课堂上集中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与技巧的方法,尽管这样的方法能够让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但没有与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有部分教师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的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进行了调整,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相对较小。部分教师也提到音乐教育的独立性较强,与专业教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就不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音乐表演专业范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音乐表演 层次专升本 学生孟祥吉 指导教师王博 2015年5月20日

试谈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 专业:音乐表演学号:03126108 :孟祥吉指导教师:王博 摘要: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级形式,是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是用丰富的人声音响来传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合唱是一种集体性演唱活动,由于演唱人数的优势,所以合唱本身在声音音响的运用方面,有它独特的优越条件。那么声音就成了合唱本身最直接的载体。但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合唱队员的声乐演唱的水平不尽相同,那么在合唱排练中声音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合唱队演唱水平达到更高境界的唯一途径。合唱的声音训练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整体合唱效果,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开声练唱,它要根据母音的发声特点与作品的咬字吐字,结合合唱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要达到优质的合唱效果还必须与音色上的统一,语言的准确,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力度的把握适当以及音准节奏的准确等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合唱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合唱;声音观念;统一;呼吸;母音训练;声音位置

Try talking about chorus rehearsing several problem of middle sound training Abstract:The chorus is the most higher form of vocal music singing. It takes the multi- musical parts sounds of people a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t is an art of transmitting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humans with the rich sounds of people. The chorus is one kind of collective activity. Be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opulation, chorus itself has its unique excellence in the sound utilization aspect. Then the sound became the most direct carrier in a chorus itself. But usually because the level of chorus member's vocal music singing is different, then the sound training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chorus, and also it is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level of chorus to achieve a higher boundary. The chorus sound is trained to be for the overall chorus effect gaining height mass, its effect sings not only practising in Yu Kai Sheng , it wants the pronounce words correctly or according to their traditional pronunciation pronunciation in singing according to vowel sou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work, be tied in wedlock coming to carry out exercise chorus's reality, accuracy needing to reach the unification , language that the high grade chorus effect mounts be obliged to with tone colour , every part the sound volume balance , the dynamics assurance are appropriate as well as that intonation rhythm accuracy waits for each organic union of aspect , ability makes a chorus reach a higher level. Key words:Chorus;Sound idea;Unification;Breath;Vowel training;Sound position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

为什么说音乐表演是第二度创作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赋予音乐以生命的创造性的行为,其本质意义就是如何真实地再现原作,如何使音乐作品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如何把握好“二度创作”,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表演是技术与表现力完美的结合,是音乐表演获得其独特品格的基础和保证;表演者应该在自我创造性与原作风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表演既能体现作曲家的原作风格,又具有自己的创造性,还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要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要通过表演创造,对原作加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出作曲家的设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通过视觉感受的乐谱转化成用听觉感受的音乐,把潜在的音乐美变成现实可感的音乐美。 一、音乐表演二度创作的本质及意义 在音乐艺术的创造活动中,音乐创作,即作词、作曲是第一个创造过程,称一度创作。而音乐表演是第二个创造过程,它与音乐创作相分离并获得其自身的独特品格后,就被人们称作“二度创作”。所谓“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一度创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即音乐表演必须对以乐谱形式存在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的浅析,并作出准确的解读,以此作为二度创作的依据,而音乐表演的最终结果则表现为对音乐作品的准确传达和作品本身的精确再现。

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其本质意义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一度创作的忠实再现上。尽管音乐表演是建立在音乐作品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按照谱面完整演奏就是“二度创作”,如果这样理解,“二度创作”就完全陷入了单一的机械演奏中,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抽掉了音乐的灵魂。人们之所以喜爱音乐表演,是因为音乐表演是由不同个性的人所进行的有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人们欣赏的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去欣赏音乐表演者对作品的创造性的再现。有些杰出的表演创造,甚至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得作品的内在深意和作品的精髓体现得更加鲜明。 另外,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音乐作品的使命,另一方面还担负着通过表演提高听众审美情趣的使命。俄国文艺批评家谢洛夫曾说,演员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他“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作者所想的,此外,演员所说的一切都好象是他自己的即兴,所有这些思想感情都是一瞬间在他身上出现的。演员的演技完全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并且补充了新的诗意,这样,所体现的思想可能甚至在戏剧创作时都没有这样完美。” 二、器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器乐演奏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与实践。音乐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它的演奏之中,存在于以音调方式将它的思想内容展示给听众的过程之中。可见,演奏是音乐作品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作曲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想用乐谱写下之后,这些乐谱标记便是固定的,但接下来把这些标记转化为音响运动

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

浅谈音乐中的美 论文字数:4000 关键词:音乐美学和谐美整齐一律美变化统一美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与评论中,常常需要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解释其动人之处。本文试图从和谐美、对比美、整齐一律美、对称均衡美、变化统一美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一些不为常人所见的音乐现象,以开拓在教学等领域的音乐美学的应用视野。 音乐美的体现音乐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现实美作为音乐的反 映对象,它不是直接被再现,而是一种通过人的主观感受上的折射,间接地得到表现。因此,所谓“音乐形象”和绘画、雕塑中的视觉可见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客观对象的一定形状、色彩等特征,音乐是利用特定音响的变化与特定情感起伏的对应关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复杂关系,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 音乐利用自然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但它并不是自然音响的简单摹拟。音乐作品必须与特殊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才能具有意义。音乐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外在技巧的表象美和思想情感的内涵美。 音乐是一种“造型”艺术。“美声”不仅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也是器乐艺术所追求。“美声”不仅是音色的美,也是音质,音准,音量以强弱,高低,快慢等诸因素结合的美,表现的美。从古至今,不是有许多人为演奏家的高超演奏技艺所倾倒吗?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也以他们作品优美的曲调,流畅的旋律而闻名于世。音乐艺术的表象美是不能否认它本身的美学价值的,否认音乐艺术有技巧的表象的美,等于否认了音乐首先要有“悦耳”的功能。 当然,音乐不仅要“悦耳”,更重要的还要“动情”,这就是音乐的内涵美所在。音乐艺术最本质的功能,是把“音”加以艺术的组合而为“乐”,是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艺术。“绕梁三日”不是音响的物理现象,而是“一曲难忘”的心理现象。使白居易“青衫湿”的是什么力量,当然不仅仅是表象的技巧美,而主要是音乐内在的感染力。《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当然不是指自然的音,而是指心灵的音。荀子在其《乐论》中也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不免也。”发自作曲家、演奏家内心的音乐,也正是为了通过音的艺术组合的美,作为一种心灵相通的“信息”,从听觉器官传导给听众,让听众产生心灵共鸣,以达到感染、感动听众的目的。这才是音乐动人魅力的根本所在。 尽管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音乐美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如音乐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等,但这些涵盖的仅是音乐的审美外延。子曰:“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只有在表象的“文”和内涵的“质”恰如其分相得益彰时,音乐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意象。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一、音乐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也为学生拓宽考试渠道,开辟升学路子的需要。高等院校招收音乐艺术专业的特长学生,必须加试考查音乐艺术特长。音乐特色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使之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音乐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建设音乐艺术特色学校的需要。建设音乐特色学校,培养特长生,实现特色教育,就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有了设置科学的课程,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3、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歌艺术的需要。 音乐艺术特色课程的设置,确保民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由此看出,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创建音乐艺术特色学校,设置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将音乐特色课程设置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二、音乐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要有体现音乐特色的课程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开展特色教育,要遵循“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合格就是按照高考要求,培养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类招生合格的人才。特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专业中有特长,有一门强项。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举行音乐会,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特长。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容。这些经验与经历,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教学所用,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心灵深处。音乐特色课程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1.民歌民谣 《十送红军》《采红菱》《回娘家》等这些民歌歌谣都是非常喜爱的歌曲,当地也有许多群众喜爱的,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积极向上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声乐音乐论文范文范文2篇

声乐音乐论文范文范文2篇 声乐音乐论文范文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向小康生活的目标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最求也越来越强烈。音乐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而声乐是音乐当中非常大的一个分支,所以发展声乐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人们幸福感指数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为人们提高高质量的声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 情感是音乐中重要的灵魂,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对声乐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正确认识。不仅如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声乐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教学内容。本文就讨论了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声乐表演者将完美的声音、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及歌唱本身艺术形态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声乐内容。并且,声乐表演者将作词者和作曲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声乐表演者将情感融入声乐表演中,把听众从一个听者的外部状态带入到声乐的表演中,使听众深刻

感受到歌曲的美感,激发听众及观众的热情,使表演者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染观众。 二、声乐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为:①歌唱基础知识的讲解。②呼吸及发声的训练。③不同歌唱形式的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其本质内容和具体核心就是通过声乐演唱,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声乐表演将歌曲的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的技能和技巧。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教育的培养,更要注重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培养起良好的情感,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培养。所以,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如何培养声乐教学中的情感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并领悟作品内容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及特定时期创作而成。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创作者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音乐作品中,通过歌词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要读懂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深刻了解歌词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我们个人表演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来,那样我们的表演也会更具有感染力。 2.掌握歌曲作品的优美旋律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仅要有内涵深刻的作词,并且还需

!音乐学(声乐教育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艺术类招生 音乐学(声乐教育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内容 1.初试 演唱歌曲一首(曲目自选,除通俗唱法外不得使用伴奏带)。 2.复试 (1)演唱歌曲两首(曲目自选,除通俗唱法外不得使用伴奏带,两首歌曲不超过5分钟)。 (2)资格测试(乐理、听写、视唱),考试大纲另见资格测试(乐理、听写、视唱)大纲。 3.考试要求 考试时,评委有权指令考生演唱作品的全部或片段,所有演唱曲目均须背谱。 二、评分标准 优秀,85分(含)以上 声音条件好,形象好,着装美观大方,音乐感觉优秀,在演唱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本声部应具备的音域、音高、音色,并能对各种力度、表情、速度等表现得当。高中低声区声音运用自如,音乐作品表现完美,吐字清晰,风格明确,演唱曲目有一定难度,有较强的感染力。 良好,75分-84分 声音条件好,形象好,着装美观大方,音乐感觉良好,各声部的音域、音高、音色特征明显,高中低声区声音统一,具备良好的歌唱状态,音乐作品表现较好,风格把握较准,音质、音准、节奏感良好,音乐表现力较强,演唱曲目有一定感染力。 中等,65分-74分 声音条件有一定培养潜力,五官端正,形体匀称,各声部的音质、音色较清晰,中低声区声音运用基本自如,音乐作品表现一般,风格把握不够准确,音准、节奏等表现不明显,歌曲表现力不强,但具有一定的基本歌唱状态。 较差,64分(含)以下 声音条件较差,形象一般,没有良好的歌唱状态,音质、音色不清晰,音准、节奏感较差,吐字不清,音乐作品风格把握不准确,感情表现力较差,歌曲完整性不好,60分以下者基本上不具备歌唱的条件。 注:未背谱演唱则酌情扣分。 1

钢琴演奏中音乐意义的理解及其表现途径

钢琴演奏中音乐意义的理解及其表现途径 2006年笔者见到了青年钢琴演奏家朗朗。谈话中问及朗朗:“当你演奏时,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你为什 么却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朗朗的回答是:“我是从音乐里中感受生活的。”这句话给笔者的感触很深。我们的确应该从音乐中找人生,因为音乐中本身就蕴含着作曲家赋予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在现实的教学中,能够像朗朗那样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一般来说,年轻的学生往往因为生活阅历有限,综合知识缺乏,观察力不够敏锐,视野不够开阔等原因,不能完全地表达作曲家及其作品所应表现的意义。学生阅历和兴趣的增长、知识和视野的拓展需要逐渐积累,但是仅仅寄希望于学生的自然成长显然又是不足的,教育理应对学生的成长给予积极的干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比较快捷地促进年轻学生理解音乐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对旋律的解释来理解音乐的意义 音符是“音乐语言”中的“文字”。旋律是基于这些“文

字”按照一定关系的连接。音符这种符号不像人类语言那样直接所指而通俗易懂,却更灵活宽广。其韵味不像文字阅读那样显而易见,却耐人回味。音乐中的这种“特殊文字”给人们带来的联想,而不是“生搬硬套”。 讨论人对旋律的感受首先必须承认: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对旋律中音与音的关系的感受会有差别,就像每个人看到雨天的心情一样,一般可能会产生忧伤的联想和相应的情绪感受,但每个人的大脑里的具体想法却有差别。但是一般来说,人对于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的感受也是有一定的规 律可循的。 旋律中最小的因素――音程,按其协和程度的色彩降序排列为:(1)完全一度:完全协和、纯净的;(2)完全八度:完全协和、丰满、厚实的;(3)完全五度:协和、空旷的;(4)完全四度:协和、呆板的;(5)大六度:不完全协和、开阔的;(6)大三度:不完全协和,明亮的;(7)小三度:不完全协和,暗淡的;(8)小六度:不完全协和,柔和的;(9)小七度:不协和,尖锐的;(10)大二度:不协和,尖锐的;(11)大七度:不协和,刺耳的;(12)小二度:不协和,刺耳的。 旋律中音程的组合――和弦的色彩或色彩的联想有:(1)大三和弦:稳定、协和的、明亮的;(2)小三和弦:稳定、协和的、黯淡的;(3)减三和弦:不稳定、不协和的,刺耳

浅析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素质训练

浅析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素质训练 乐队合奏素质是乐队的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力的基础,乐手要具备良好合奏意识,这样才能默契配合,通过合作演绎出美妙的音乐。乐队是集体的表演艺术形式,合奏是主要表现手段,要想提高合奏素质,必须保证乐手个性和集体表现意识的统一性,实现个人和乐队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乐队的合奏素质。 一、民族管弦乐队 我国民族管弦乐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那时主要以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为主,并没有拉弦乐器。20世纪20年代成立了上海大同会,以笛、笙、大鼓、琵琶、古筝等丝竹乐器为主,这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期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管弦乐队中融合更多的乐器,让民族音乐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洋管弦乐器对民族管弦乐队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西洋管弦乐队的形式来组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整体的框架没有太大区别。单纯地模仿让民族管弦乐队丧失了特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笔者所在的是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为了提升合作素质,必须要加强训练,保持民族特色。 二、合奏观念的意义 指挥家列·斯托考夫斯基说过:“一个好的乐队要具备两个原则,一是每个乐手要具有丰富的个性表现,二是对音乐协调有深刻的理解,加强演奏中的合作,从而达到音乐表现上的完整和统一。不仅要求乐手具备个性,更要形成统一的整体,看上去似乎有点矛盾,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优秀的乐队都是经过长时间训练而来的,乐手不仅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注重演奏中的协调配合,呈现出完美的演奏效果。所以说对于民族管弦乐队而言,合奏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是乐队的核心所在。民族管弦乐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范文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规程 毕业论文是音乐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检验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提

音乐学专业毕业设计(音乐会)指导规程及实施办法 毕业音乐会是音乐系学生诸多毕业设计活动之一,也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检验其学习成果,并以此评定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和《音乐舞蹈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及要求》的规定及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办资格 毕业音乐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要求较高。从历届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水平来看,举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人数以控制在毕业生总人数的20%左右为宜。申办毕业音乐会原则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主项考试成绩80分及以上者可独立申办。 2、专业主项考试成绩75分及以上者优良者可二人联合申办。 3、独立申办者演唱(奏)曲目不少于8首,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不少于4首。 4、二人联合申办者每人演唱(奏)曲目不少于6首,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不少于3首。 5、专业技能课老师有明确同意的推荐意见。 二、申办程序 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填写附件1:音乐舞蹈系本科生毕业音乐会申办登记表)→专业小课老师推荐→教研室主任签注意见→分管实践教学副主任签注意见→系主任审查批准 三、确定曲目(选题及开题) 毕业音乐会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原则上,音乐学专业学生应突出“一专多能”专业培养特点,曲目难度不宜过大,可用多种专业技能表演形式。音乐表演专业应突出一专和舞台表演的专业培养特点,选择曲目应有一定难度,舞台表演能力更应高一些。 曲目确定后,填写《音乐舞蹈系毕业音乐会开题报告》(附件2)和《音乐系舞蹈毕业音乐会设计任务书》(附件3),相关要求等同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通过开题答辩、明确设计任务后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程序。 四、撰写毕业音乐会设计说明书(附件4) 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地点、音乐会名称、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目的意义、主题创意阐述、流程、组织机构、串词、作品分析、主持人、灯光音响、舞美设计、节目单等。 毕业音乐会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要求参照《音乐舞蹈系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指南》。 五、指导教师的职责 毕业音乐会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音乐美学随着音乐创作和演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有着丰富音乐发展及音乐发展形势的思想言论。音乐表演艺术属于一个创造性和独立性的表现过程,它既再现了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时代特征,又体现了音乐表演者的娴熟技巧和独特个性,具体体现了音乐艺术表演者的创造激情和审美意识。所以,音乐美学对演奏者的音乐表演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一、音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系 音乐美学是在现有的物质及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到的知识面范围较大,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情感问题。音乐表演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中的独立学科,而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借组音乐表演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表演的整体规律,为今后的音乐表演奠定较好的基础,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艺术的真正本质。 二、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 音乐属于一种高尚的艺术,他的美感是人的感性评价和感情评价,可以在人的情感、心里、听觉世界去感受和体会。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通过表演作品体现。因此,音乐作品演奏不仅是旋音、音节的评价元素,还要求音乐演奏者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学修养,可以深刻理解音乐演奏作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好地诠释音乐美学表达,给听众带来具有真实情感和娴熟高超技术水平低优秀演奏作品。所以,音乐演奏者要不断的学习音乐美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能更好滴诠释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中所蕴含的浓厚底蕴。 三、研究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现实意义 音乐美学是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虽然是艺术哲学的分支,但是也属于音乐的一个部分,是音乐学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习音乐的专业人士来说,音乐必将深刻影响其日常的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并在无形中伴随其左右,音乐美学在该过程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且在深层次影响着演奏者的音乐表演,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有效统一 凭借单一的音乐技巧进行表演会给人一种炫耀感,而借助音乐美学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相统一,把音乐灵魂融入到音乐表演中,会赋予音乐表演一种享受性的、柔性的音乐感受,给欣赏者以想象和思考,并提醒他们单纯凭借表演意识无法打动听众,因而音乐表演者必须在音乐表演者融入音乐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表演及音乐欣赏的关系

小学音乐表演及音乐欣赏的关系 音乐是音乐家通过现实生活发出的感受,是音乐家们心灵的语言,因此,如何教会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如何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就显得很重要了。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将音乐欣赏的内容运用多种表演渠道和方式予以理解和体会,可以大大提高欣赏能力和欣赏质量;同时,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为音乐表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把音乐课上的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紧密结合在一起。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视听结合,创设情境音乐欣赏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聆听音乐过程中逐步感知音乐的要素。如感知乐曲的音色、器乐的名称、表现的画面、表达的情绪等。而多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比如,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观看相应的图像、实影,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视听结合的方法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来丰富他们的联想。有了这个层次的铺垫,学生的表述或表现就会更加丰富。 引导学生说音乐在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内容后,教

师还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说”的环节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感知。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在欣赏课中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这样的方法,对低年段学生屡试不爽,不仅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而高年段欣赏课中,则可以多设计启发式的设问,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说说各自对该音乐作品的看法,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得到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欣赏热情。此外,教科书只是学习音乐的例子,而非全部,它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文本,而不是唯一的范本。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让其聆听、感悟。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曲拿到课堂上,进行介绍、播放、讲解。 引导学生唱音乐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乐曲的主题经常会在乐曲中多次出现,因此,哼唱音乐主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而哼唱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在不同的年龄学段进行欣赏教学的参与时,应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低年段注重形象化的方式,高年段则应从音乐知识技能方面着手。此外,小学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很难像成人那样静静

浅谈音乐演奏的张力

浅谈音乐演奏的张力 作者:李政华| 来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引言音乐演奏的张力是在对一部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时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强度、速度,以及它负载的思想,情感的程度,对于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张力是作曲家以符号的方式所记录的,这里只从演奏的角度作如下简单的分析。 “张力”是个自然科学概念,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辞海》),“张力同拉力,是物体所承受的拉拽的力。”(《现代汉语词典》)。 张力与强弱强弱是声音由耳神经处传输到大脑中枢神经中心,从而让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变化交替的幅度和频率会让人处于完全不同的接受状态,比如平滑的音乐可以让人入睡,可以在一般的环境下欣赏,而强弱变化的幅度很大,交替的频率频繁,就必须让人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理准备来接受。强弱之间的变化是对于音乐张力的一般认识,也是最初的认识,最直观的认识,强就像张开胸怀迎接大海的拥抱,就像千军万马在面前驰骋,弱就像泉流的滴滴轻响,就像爱人在耳畔的句句倾诉,使人在强的激动后,通过弱的舒缓再一次迎接下一个激动,从而一直处在期待的过程中。在对乐曲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强弱之间的交替进行是能够互为参照,互为铺垫的,常常人们认为弱——强的进行时动力的,强——弱的进行是收缩于静止的。事实上,强弱之间无论怎样变化,蕴涵在其中的动力性是一直存在的。中国人常说“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反方向转化。强和弱之间的关系也正如此,弱孕育着强的出现,而强则昭示着弱的来临,两者相互转换,其转换过程又纷繁复杂,弱——渐强——强——渐弱——弱,强——渐弱,弱——渐强——弱等等,循环往复,形成严肃音乐的独特魅力。 张力与快慢快和慢在小的作品中常常是单独存在的,快速的作品让人感到兴奋,通常表现出活跃的气氛,慢的作品表现为深沉或有抒情性的。但两者在大的作品中总是兼而有之,无论小的还是大的作品,内在的连接充分与否即表现为张力。由于快速的进行中并不是每个音都是建构音乐旋律的主体,其进行总在骨干音中加插了大量的外音、衬音,因而快速的张力表现通常是线条式的,把个体快速连接的音符通过线条有机地贯穿,形成以乐句相互衔接构成音乐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在聆听一部音乐作品时所感到的一气呵成。无张力的表现为音符与音符或是节拍与节拍的连接,把最小的音乐元素没有主次意识的连接起来,使人感到繁杂且无条理,这是实际演奏中很大的弊端。慢的作品由于音符相对较少,音的运动方向则成为张力的主要表现,渐强、渐弱,平直的进行都会产生音乐的发展运动,如何把这些手段合理地安排到音乐的进行中,使音乐始终保持充分的行进动力则成为音乐张力表现的关键。在大的作品中由于快慢是交替出现的,除了把快和慢本身所要表现的张力表现充分,它们之间的衔接和相互铺垫也是非常重要的。充满张力的慢和充满张力的快共同构成充满动力的音乐整体。 再说快慢快和慢本身是乐谱所给予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速度,这是演奏者需要去遵从的,无根据地改变速度是音乐法则所不能允许的。对音乐快与慢的把握是二度创作中分析到实践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意识,从心理学上讲,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自觉反映,当我们演奏快速的乐段时,在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应该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意识,例如在表现紧张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前面,使音乐的进行始终处于一种被掌控的状态,表现为一种收束感;而在表现愉快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后面,表现为开放感。当演奏慢速的乐段时,同样在节奏准确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意识,例如在表现较为抒情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后面,使音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