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一、判断南、北半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二、判断温差

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四、判断地表形态

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的特点,可归纳如下规律:①如果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②如果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五、判断海陆分布

由于海水的比热(热容量)比陆地大,所以,同一季节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气温高低不同。夏季,大陆升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大陆降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据此可归纳出如下规律:

(1) 7月,等温线向北凸――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2)采用“高高低低”记忆法。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的去凸;若气温较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六、判断季节

根据海陆等温线分布(弯曲)特征,1陆南、7陆北,可以判断当地的季节,其判断规律如下:

(1)大陆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高――当地为夏季;

(2)大陆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低――当地为冬季;

(3)海洋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高――当地为冬季;

(4)海洋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低――当地为夏季;

(5)根据气温数值大小判断:如,当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地区月均温为0℃时,为我国冬季(1月份)。再如,当青藏高原地区月均温在8~16℃时,为我国夏季(7月份)。

七、判断逆温现象

在地球大气对流层中,由于大气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获得地面辐射的热能越多,气温就越高,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即“逆温”现象。

八、判断气压

气压高低除了与高度、大气垂直运动等因素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在等温线图上判断气压高低的规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等值线图的归类及判读

等值线图的归类及判读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的知识涉及较多。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等温线、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和与此相关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比例也很高;等盐度线、酸雨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降水量线也在不同年份、不同省区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另外等震线、等地租线、等深线、等潜水位线等等值线也进入高考等值线的考查视野中。在二轮复习中应当特别关注这些等值线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就“等值线图的归类及判读”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展示出来。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地租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几种最为重要。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的状态。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也有特殊情况: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三、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观察等值线的稀密 等值线密,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等值线稀,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小。等高线分布密的地区,地面坡度大;等高线分布稀的地区,地面坡度小。等温线分布密,说明该地区温度差别大;等温线分布稀,说明该地区温度差别小。 2.分析极大值和极小值 等高线极大值表示地势最高,极小值表示地势最低。等压线极大值表示气压最高,极小值表示气压最低……观察等值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主要是为了分析其原因。 3.掌握重要的等值线 重要的等值线一般是地理分界线。在读等值线分布图中,一定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等值线。如我国等降水量图上的800 mm、400 mm、200 mm 等降水量线。 4.注意等值线的数值间距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 【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 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 【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北方获得的太阳

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 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2、应用分析 【例3】读某海域2月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图中M 与N 两地的温差为( ) A.4℃ B.6℃ C.8℃ D.10℃ (2)关于图中4条海流(洋流)的流向, 正确的是( ) A.L 1海流向东流,为寒流 B.L 2海流向北流,为暖流 C.L3海流向南流,为暖流 D.L 4海流向北流,为寒流 【分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图示地区主要为黄海海域。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 线分布特点和数值特征可知,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且数值间距为2 ℃。据此可推测,等温线

等值线图的判读总结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据此可比较不同点的数值大小。 (2)等值距相同:要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判读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可多看两组)。 (3)等值线是闭合曲线,但在一幅图中因受图幅限制,某等值线不一定闭合。 (4)等值线不相交(除陡崖外)。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侧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侧则低于该数值。 (3)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存在闭合线,则其值可与其中某一等值线相同: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4)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等值线图的判读首先要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上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认清地图上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其次要熟练把握图示的内容。等值线图要从观察等值线的疏密,了解等值线的间距,比较等值线的数据,分析等值线的走向,注意等值线的弯曲,掌握重要的等值线六个方面进行判读。 4.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 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 【即时演练】 读右图,完成1-2题。

(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① B.② C.③ D.④ (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为 A.0.05km2 B.0.5km2 C.5km2 D.50km2 “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3~5题: ( ) 3.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形成小溪的是 A.a B.b C.c D.d ( ) 4.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 ) 5.若该地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计划蓄水位可达拔175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最高水位时,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 B.a、b、c、d四个居民点中,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 最高水位时,将出现两个小岛,b、c、d三地将被水淹没 D.a、b、c、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改为从事旅游业和渔业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6~8题; ( )6.该种文化景观是 A. 小溪B.梯田 C. 平原 D. 沙滩 ( )7.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 )8.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 A. 茶园 B.甜菜 C. 谷子 D.青稞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 )9.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 ) 10.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 B.22.5℃,13.5℃ C.22.5℃,14.5℃ D.13.5℃,14.5℃ ( ) 11.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 )12.O、P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A.4℃ B.5℃ C.2℃ D.1℃ ( ) 13.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 ) 14.下面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 意图为 A.① B.②C.③ D.④ 读等值线示意图,回答15~17题: ( ) 15.若a为500米,b为1 000米,地处浙江省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压:甲>乙 B. 气温:甲<乙 C. 降水:甲>乙 D. 坡度:甲<乙 ( ) 16.若a为1 000百帕,c为990百帕,夏秋季地处华南某地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吹偏北风,甲吹偏南风 B. 风速:甲<乙 C. 该气流系统为反气旋 D. 该系统可能带来急风暴雨 ( ) 17.若a为2℃,b为5℃,c为8℃,该图为贵州某地某月等温线图,

重点高中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重点高中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作者:————————————————————————————————日期: 2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概述】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三种最为重要。 主干知识脉络 等高线图(等深线) 地形图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基本地形的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地形对气候 的影响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 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地形对自然 景观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地形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剖面图的绘制 与判断应用 绘制的一般方法 判读问题 等温线图等温线 的走向 与纬线平行(一致)――>太阳辐射递变律 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用,经度地带性 与等高线 走向一致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 季温暖中心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等温线 的弯曲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暖流经过 地势低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高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暖锋经过 冷锋经过 等温线 的疏密 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 疏:气温差异小(我国夏季) 密:气温差异大(我国冬季) 3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专题突破一: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判读高考没有单独提出,但绘制和阅读等值线图,并能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纲能力要求之一。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隔(等值距)相等。 ③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④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⑤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等值线的判读步骤 步骤说明 一看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二看数值特征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中则为高压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可根据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 三看疏密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在等温线中反映温差大小 四看 走向 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五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高中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概述】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三种最为重要。 主干知识脉络 等高线图(等深线 ) 地形图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基本地形的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地形对气候 的影响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 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地形对自然 景观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 地形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剖面图的绘制与 判断应用 绘制的一般方法 判读问题 等温线图 等温线 的走向 与纬线平行(一致)――>太阳辐射递变律 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用,经度地带性 与等高线 走向一致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 季温暖中心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等温线 的弯曲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暖流经过 地势低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高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暖锋经过 冷锋经过 等温线 的疏密 气温水平分布的差异的大小 疏:气温差异小(我国夏季) 密:气温差异大(我国冬季)

各种等值线的基本原理相似,了解其中一项,其它可以类推。如下表: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一般情况下,等值线两侧一边高于等值线的数值,另一边低于等值线的数值。 【要点诠释】 一、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观察等值线的稀密 等压线图 气压场的类型 高、低气压中心 高压脊和低压槽 脊线和槽线 鞍部 风向和风力 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磨擦力的合成 风力: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和等压距的大小 锋面气旋低压中心――>气旋――>低压槽 ――>气流交汇――>主、被动风 ――>冷暖锋 气旋左侧为冷锋 气旋右侧为暖锋

高三地理教案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 处。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 处。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如图二A 为山顶,图三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 1 .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 .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 .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5 .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微专题二: 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

微专题二: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

1.(2013·四川文综,7~8)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2.(2012·课标文综,10~11)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 3.(2017·江苏地理,9)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 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题。 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4.(2011·课标文综,6~8)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 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 长度约()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5.[2017·课标Ⅲ,37(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 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 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 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 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专题讲解 1.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下图为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甲、乙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下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海拔C.气压D.坡向 4.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M、N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上午,M地的谷风比N强B.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

C.下午,N地的山风比M弱D.M、N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 C.太阳辐射D.地面状况 6.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海陆D.地形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8.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B.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D.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 地理要素等值线图有很多,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线图、等压线图、等震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地租线图等。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将等值线图与区域图相结合,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和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几年高考倒是的热点。现将等值的判读规律及灵活应用列举如下: 一、“大大小小”规律 位于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区域,若闭合等值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 例:如图,若a>b,则甲>a,乙b,上图若为等高线图,有关甲乙两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为山坡上的洼地B.乙处为山坡上的小丘 C.甲处为山坡上的小丘D.甲乙两处同为鞍部 (2)若为等温线图,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山地地形B.甲处可能为盆地地形 C.甲处可能为湖泊D.甲处可能为夏季沙漠绿洲 (3)若为同一水平面等压线图,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夏季湖泊B.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城市 C.乙地海拔较甲地低D.乙地可能是反气旋活动 2.读右面等高线图(单位:米)关于C处的高程的判读。可能是() ①148米②156米③168米④178米⑤188米⑥198米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1 (1)C (2)B (3)B 2 C 二、“河流向凹”规律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例:读右图,a、b为等高线,判断甲河流向和a、b的相对大小。 【解析】本题应用“河流向凹”规律可十分容易地得出甲河从东北流 向西南。a>b。 答案:东北流向西南a>b 跟踪演练: 下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A、B代表了乙图中A、B

(完整word版)等温线判读技巧.doc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 沿线 ,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 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 TA < 2℃。“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 <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 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 1 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 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 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 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c.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如下图所示。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长沙联考)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完成1~3题。 1.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70米,50米B.140米,100米 C.140米,150米D.700米,150米 2.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A.戊点B.己点 C.庚点D.辛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2013·唐山一模)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完成4~5题。 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5.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降水集中在夏季 (2013·新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013·河南三门峡调研)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9~11题。 9.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B.盛夏 C.初秋D.严冬 10.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11.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D.气旋台风 (2013·云南省昆明市调研)下图为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传播的等时线分布图(单位:小时)。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次海啸从源地抵达我国上海的时间是() A.4小时B.5小时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习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 20 000),完成1~3题。 1.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 A.70米,50米B.140米,100米C.140米,150米D.700米,150米解析据比例尺可计算出坝长;坝顶为150米,坝底为50~100米,则坝高为50~100米,最大坝高为100米。 答案 B 2.如果要在图中区域建一个火情监测点,最好选择() A.戊点B.己点C.庚点D.辛点 解析火情监测点应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的点,己点符合。 答案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 B.甲、乙、丙、丁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解析图示区域为山区,工程建设易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 D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mm),完成4~5题。

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冬季主要盛行()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解析根据经纬线定位,图中西侧为地中海,图示区域为西亚,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B 5.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降水集中在夏季 解析图中降水量达到1 000 mm的区域为西南风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先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降水量达到最大后,再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故图中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图中湖泊既有河流流入又有河流流出,为外流湖。 答案 B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中部偏东,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 答案 C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夏季盛行东南风,①地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

2009--2014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温线图的判读

本资料涵盖2009--2014年高考真题---等温线小专题所有试题,为高考复习提供最好的 素材。 2009--2014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温线图的判读 【2014·安徽·9~10】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1.D 2.B 【解析】1.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故B选项正确。2.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故D选项正确。 【2013·安徽·30~31】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看出,1月0 ℃等温线位置总体上向北偏移,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图中北侧山峰为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故本题选D。 4.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知,甲、乙两地为同纬度地区,乙地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其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且1月0 ℃等温线位置向北偏移,说明冬季均温在上升,图中甲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其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低,应该地势较高。 【2013·山东·5~6】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等温线图的判读(教案)_

等温线图的判读教案 云县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等温线图上,根据等温线的形状、疏密、弯曲等判断其形成因素。 2能力目标:在掌握等温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克服学习自然地理计算方面的畏惧心理 考纲要求 1.读图,从等温线图中读取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2.析图,对等温线图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用图,运用给出的等温线图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高考地位 1.2013年安徽30—31题 2.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6—8题 3.2014年安徽9—10题 4.2015年浙江9—10题 教学重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等温线分布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体系 1.等温线延伸方向判读 2.等温线疏密判读 3.等温线弯曲判读 4.特殊形状等温线判读 5.等温线分布的描述 复习过程 一、判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①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的影响显著;②若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大;③如果等温线与山地或高原的边缘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 二、判读等温线的疏密 依据等温线疏密判断温差的大小 三、判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1.判断洋流流向 等温线凸出方向→洋流流向 2.判断洋流性质 等温线凸向低值(高纬)→暖流 等温线凸向高值(低纬)→寒流 3.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依据:由于海陆比热容不同,海洋(水)的比热容大,陆地的比热容小,所以陆地具有遇热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 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 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 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 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 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 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 “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 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O Cv TA v 2 C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 如图中B 点气温范围为4C v TB v 6 C 。 、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 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_____________ _______

道向两极递减。 ②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 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 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 ),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 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月 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 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 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 穿过河谷或低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c.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 图所示。 | 1ST? ---- - ■ I O 丈阳 i 18TJ 一 十—_ 1 30tt N r ist; * + - ” 2012卅冋i e :wil 、去 I ? 2WTC -" [181D ------- " 60" N 30° N 30a S 60" & 。如下 N 一 = 时海岸海洋 乙圏

等值线的类型及判读

等值线的类型及判读 【考情分析】 地理等值线图能将一种或多种地理要素作用的结果,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情况,具有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所以常被高考题所采用。在近两年各省市和全国地理高考卷及文综卷中,不仅出现了平时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值线图,还出现了以等降水量线、酸雨等PH 值线图等教材上很少出现过的等值线为背景的题目。等值线内容涉及数线形转换,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可将垂直分布的地形起伏情况反映在一幅平面图中,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掌握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共性,在典型例题中结合各种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对提高学生等值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达成教学目的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链接】 1.等值线数值共性整合 等值线数值分析是解答等值线试题的切入点和基础, 也是该类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等值线在数值上 一般具有以下共性(以右图的等压线分布图为例):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如图,A 等压线上的数值都为1015.0百帕。 ②等值距全图一致,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 的数值差等于零或等于一个等值距。如图,任意两条 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为0或为2.5百帕。 ③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 为高值区。如图,①区域为低压槽;②区域为高压脊。 ④等值线稀疏区体现该要素的变化在该区域的变化较小,等值线密集区体现该要素的变化在该区域的变化较大。如图,③区域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④区域等压线稀疏气压差小。 ⑤两条等值线之间,若出现局部闭合等值线,表示该要素不在正常范围内,等值线闭合 ② ③ ④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原创)专题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原创)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雷绍金438300 一、等值线的类型 1.等高线 2.等温线 3.等压线 4.等降水线 5.等深线 6.等盐度线 7.等太阳高度线8.等震线9.等潜水位线等等 二、等值线的一般判度方法 1.读数值:同线等值,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全图一致(也可为零) 2.读疏密状况:间距密——变化大;间距小——变化小 3.看走向和弯曲状况: 高低低高规律:高的向低值方向弯曲(山脊、高压脊、暖流等) 低的向高值方向弯曲(山谷、低压槽、寒流等) 4.局部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三、典型题型讲解 读等值线图,a b c的数值依次增大,图幅大小相等,比例尺相等 一,若为等高线图,回答: (1)甲是___________线,乙是_________线,甲乙两处何处易发育成河流_________,此河一年中可能有凌汛现象吗_______________。 (2)图示范围内AB两地地形可能为,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H两处坡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画出沿CD,EF线穿过区域的地形剖面图 (5)在①②两处用虚线各画一条等温线(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二、若为等温线,回答: (1)如果图一图二都位于陆地上: ①此时北半球季节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等温线弯曲是由地形影响所造成的,则:A地形为_______,B地形为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是________线,乙是_______线。(2)如果图二位于太平洋上: ①此时一地当地季节________________ ②若等温线弯曲是有洋流影响所造成的,则:乙洋流的流向________,洋流按性质分类为____________,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此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H两处气温变化率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若为等压线,回答: (1)A是__________中心,B是____________中心。 (2)甲线是______________,乙线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常见天气系统中,A地气流运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气流运动特点______________,①处风向是__________风,②处风向为_________风,同等条件下,GH 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线处,易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_____(暖锋、冷锋)。M n p Q四地中,天气晴朗并有大风的是____________,有降水的是____________,降水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我国北方的暴雨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若为等高线图 (1)山谷线山脊线甲可能(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条件: 1.冬季部分或全部河段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即有结冰期。 2.河流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流。) 2.谷地(盆地) 山地(丘陵)A区域中间海拔比周围低,B区域中间海拔比周围高 3.G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G处等高线稠密,H处等高线稀疏,所以G处坡度较陡H处破度较缓。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