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doc 33页)(完美优质版)

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doc 33页)(完美优质版)
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doc 33页)(完美优质版)

1.总的部分 (1)

1.1.项目简介 (1)

1.2.项目建设周期 (1)

1.3.设计内容 (1)

1.4.设计依据 (1)

2.项目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概况 (1)

1.1.项目建设规模 (1)

1.2.项目所在电力系统概况 (1)

3.接入系统方案 (2)

3.1.接入系统原则 (2)

3.2.接入系统方案 (3)

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 (4)

4.1.潮流计算 (4)

4.2.最大工作电流 (4)

4.3.短路电流计算 (5)

4.4.无功补偿容量 (6)

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8)

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0)

5.1.电能质量要求 (10)

5.2.电压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13)

5.3.频率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13)

6.一次设备清单 (15)

7.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6)

7.1.配置及选型 (16)

8.调度自动化 (20)

8.1.调度关系及调度管理 (20)

8.2.配置及要求 (20)

9.系统通信 (25)

9.1.通信方案 (25)

9.2.通信通道组织 (25)

9.3.通信设备供电 (25)

9.4. 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26)

附件1: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确认书 (27)

附件2: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意见函 (28)

附图01:光伏电站区域10kV线路现状图 (29)

附图02:光伏发电子系统主接线图 (29)

1.总的部分

1.1.项目简介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场址中心位于东经114.67°、北纬33.66°,海拔高度50m左右。

项目占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设计年发电量约1300万千瓦时,全额上网方式并入国家电网。主要建设内容:利用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建设12MWp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及其他。工艺流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汇流箱、配电柜及其他。

1.2.项目建设周期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

1.3.设计内容

根据国家标准及国家电网企业标准及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的编制。

1.4.设计依据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意见函》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

确认书

《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480-2010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50866-2013;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检测规程》GB/T31365-2015;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08;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2008;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

国家电网发展【2013】625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通知》;

国家电网办【2013】333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的通知》;

2.项目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概况

1.1.项目建设规模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位于神农路与大庆路交叉口西北角。

项目建设装机容量为12兆峰瓦屋顶光伏电站及配套输变电工程,利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本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6兆峰瓦,二期建设6兆峰瓦,一期、二期同时并网。采用全额上网方式并网。

1.2.项目所在电力系统概况

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南侧为神农路,沿神农路北侧,目前有两回10千伏公网线路同杆架设,分别为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和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导线型号均为:JKLGYJ-240/10。

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附近适合T接的杆号为9#杆,9#杆距110千伏永宁变10kV双回线路长度约1.52千米;分布式电源距T接点线路大概长度约0.2千米。

3.接入系统方案

3.1.接入系统原则

3.1.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480—2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4条.接入系统原则:

(1)并网点的确定原则为电源并入电网后能有效输送电力并且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当公共连接点处并入一个以上的电源时,应总体考虑它们的影响。分布式电源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

(3)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额定电流之比不宜低于10。

(4)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压等级宜按照:200kW及以下分布式电源接入380V电压等级电网;200kW以上分布式电源接入10kV(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分布式电源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优于高一电压等级接入时,可采用低一电压等级接入。

3.1.2.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

4.2条.接入方式:

光伏电站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方式分为专线接入公用电网、T接于公用电网以及通过用户内部电网接入公用电网的三种接入方式。

3.1.3.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第

4.3条.接入容量:

(1)小型光伏电站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

域内的最大负荷的25%,

(2)T接于公用电网的中型光伏电站总容量宜控制在公用电网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30%以内。

3.2.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上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要求的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原则及周围电网条件,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建议本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分别采用1回10千伏并网线路T接于公用电网的接入系统方式。建议接入系统方案如下:

一期工程(6兆峰瓦)通过1回10千伏线路T接入公共电网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9#杆,T接点距110千伏永宁变约1.52千米。10千伏永4板神农路1线导线型号为:JKLGYJ-240/10。

二期工程(6兆峰瓦)通过1回10千伏线路T接入公共电网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9#杆,T接点距110千伏永宁变约1.52千米。10千伏永6板神农路2线导线型号为:JKLGYJ-240/10。

本方案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方案号为XGF10-T-3。一次系统接线示意图见图3-1。

图3-1:一次系统接线示意图

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

4.1.潮流计算

4.1.1.计算条件

1) 本工程计算水平年选择为2017年,远景年取2020年;

2)运行方式选取系统大负荷大开机方式;

3)负荷功率因数取0.95;

4)考虑光伏电站按照70%出力;

4.1.2.计算结果

表4.1-1:潮流分析数据

光伏电站

接入容

量(MWp)

最大出

力(MWp)

T接公用线

路名称

导线型号

导线载

荷(MW)

年最大

负荷

(MW)

一期 6 4.2 神农路1线JKLGYJ-240/10 8.8 2.0 二期 6 4.2 神农路2线JKLGYJ-240/10 8.8 1.8

经计算,此光伏发电项目一期、二期光伏电站最大出力均为4.2MWp,如表所示,神农路1线、神农路2线均能满足。

4.2.最大工作电流

本项目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为直流电,经过逆变、汇流、升压等过程后,再连接至10kV电网。本项目一期、二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均为6MWp。若考虑倾角、逆变、汇流、升压过程中的电能损失(30%),则经过逆变、汇流、升压为10kV交流电后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43A。

4.3.短路电流计算

4.3.1.计算条件

1) 本工程计算水平年选择为2017年,远景年取2020年;

2)故障类型为三相接地短路故障;

3)考虑光伏电站按照最大出力计算;

4.3.2.短路电流计算

对于含有光伏电站的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点短路电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系统提供,另一部分是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

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文中规定:光伏电站需具备一定的过流能力,在120%倍额定电流以下,光伏电站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额定电流内,光伏电站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当监测到电网侧发生短路时,光伏电站向电网输出的短路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0%。即:光伏短路电流最大不超过额定电流的150%。

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附录中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1)光伏电站接入前:

并网点的短路电流:I POI=U N2/{√3*[U N1/(√3*I pcc)+X L]}

U N2:公共连接点基准电压,

U N1:并网点基准电压,

X L:并网点到公共连接点线路的阻抗,

I pcc:公共连接点短路电流,

2)光伏电站接入后:

公共连接点短路电流:I pcc’=I pcc+1.5*I n

并网点短路电流:I POI’=I POI+1.5*I n

I n:光伏电站额定工作电流,

4.3.3.计算结果

2017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4.3-1。

表4.3-1 2017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单位kA

光伏电站至变电

站距离

光伏电站

额定工作

电流

接入系统前接入系统后

公共连接点

短路电流

并网点的

短路电流

公共连接点

短路电流

并网点的短

路电流

一期 1.52km 0.346 13.05 13.05 13.57 13.57 二期 1.52km 0.346 13.05 13.05 13.57 13.57

2020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4.3-2。

表4.3-2 2020年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单位kA

光伏电站至变电

站距离

光伏电站

额定工作

电流

接入系统前接入系统后

公共连接点

短路电流

并网点的

短路电流

公共连接点

短路电流

并网点的短

路电流

一期 1.52km 0.346 15.13 15.13 15.65 15.65 二期 1.52km 0.346 15.13 15.13 15.65 15.65

4.4.无功补偿容量

4.4.1.无功容量

根据GB/T19964-2012《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对无功容量的规定要求:

1)无功电源

光伏发电站的无功电源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光伏电站无功补偿装置。

光伏发电站安装的并网逆变器应满足额定有功出力下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并应满足在下图所示矩形框内动态可调。

图4.4-1 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无功出力范围

2)无功容量配置

光伏发电站的无功容量应按照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并满足检修备用要求。

通过10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功率因数应能在超前0.98~滞后0.98范围内连续可调,有特殊要求时,可做适当调整以稳定电压水平。

通过110(66)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光伏发电站,无功容量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满发时站内汇集线路、主变

压器的感性无功及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感性无功之和;

b)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自身的容性充电无功功率及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充电无功功率之和。

4.4.2.无功补偿计算:

经计算,一期、二期光伏电站内箱式升压变、汇集线路的无功损耗之和均为570kvar,本项目光伏电站采用的逆变器具有无功调节能力,能够对光伏电站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因此,本项目不再新增无功补偿装置。

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4.5.1.主接线

一期、二期光伏电站10kV均采用单母线接线。

4.5.2.升压站主变

一期、二期光伏电站10kV各采用6台容量1000kVA升压变压器,电压等级10/0.4kV,短路阻抗满足GB/T17438《电力变压选用导则》、GB/T645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等规定的要求。

4.5.3.送电线路导线截面

本项目一期光伏电站(6兆峰瓦)和二期光伏电站(6兆峰瓦),分别采用1回10千伏并网线路T接于公用电网,一期、二期光伏电站最大工作电流均为243A。

T接电网公共线路导线型号均为:JKLGYJ-240/10,长期允许载流量为500A。满足本项目需求。

光伏电站送出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线路长期允许载流量选取,

一期光伏电站(6兆峰瓦)和二期光伏电站(6兆峰瓦)至电网公共线路T接点均选用ZR-YJV22-8.7/10 3x185电力电缆,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为318A,可满足光伏电站送出需求,

4.5.4.断路器形式

根据短路电流水平计算结果选择设备开断能力,并预留有一定裕度,本项目10kV断路器选择以开断电流20kA为标准

4.5.5.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方案见图4.5-1。

图4.5-1 电气主接线方案示意图

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5.1.电能质量要求

光伏系统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质量应受控,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等方面应符合相关标准。

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在并网光伏系统电网接口处(并网点或公共连接点)可测量到谐波、电压等所有电能质量参数。在出现电能质量偏离标准的越限状况时,系统应能检测到这些偏差并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断开,以免损害公用电网的供电质量。

光伏电站应根据电力部门要求装设电能质量检测及治理装置。

5.1.2.谐波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谐波注入电流应满足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各次间谐波电压含有率及单个光伏电站引起的各次间谐波电压含有率应满足GB/T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的规定。

本工程的公共连接点电压等级为10kV,公共连接点的最小短路容量为226MVA,根据标准规定,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限值及谐波电流允许值如表5.1-1和表5.1-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实际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需要在光伏发电装置并网时按照规定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实际并网时需要对其谐波电流、谐波电压

进行测量,检测其是否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如不满足,需要采取加装滤波装置等相应措施。

表5.1-1 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

电网标称电压

(kV)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

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

奇次偶次

0.38 5.0 4.0 2.0 10 4.0 3.2 1.6

表5.1-2 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单位A

标准电压(kV)基准短

路容量

(MVA)

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0.38 10 78 62 39 62 26 44 19 21 16 28 13 24

10 100 26 20 13 20 8.5 15 6.4 6.8 5.1 9.3 4.3 7.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38 10 11 12 9.7 18 8.6 16 7.8 8.9 7.1 14 6.5 12

10 100 3.7 4.1 3.2 6 2.8 5.4 2.6 2.9 2.3 4.5 2.1 4.1

5.1.3.电压偏差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其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当满足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即:35kV及以上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注:如供电电压上下偏差同号(同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绝对值作为衡量依据)。

本工程拟采用的逆变器输出工作电压范围应满足要求。

5.1.4.电压波动与闪变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处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满足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规定及Q/GDW617-2011《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由于天气、云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电站可以看作一个具有一定随机性的波动负荷,电压波动限值为3%。

根据Q/GDW617-2011《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光伏电站在公共连接点单独引起的电压闪变值应满足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要求。

因此光伏电站以10kV接入引起的公共连接点电压变动最大不得超过3%。

5.1.5.电压不平衡度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规定的限值,公共连接点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过4%,其中由光伏电站引起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

5.1.

6.直流分量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后,向公用电网输送电能的直流分量应满足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的规定,即“光伏系统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1%(逆变电源系统和电网宜通过专用变压器隔离连接)”。

根据Q/GDW617-2011《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规定,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取其较小限值,本工程中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允许值为0.5%×243A=1215mA。

5.2.电压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光伏电站在电网电压异常时的响应要求见表5.2-1,按照下表要求时间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此要求适用于三相系统中任何一相。

表5.2-1 光伏电站在电网电压异常时的响应要求

并网点电压范围最大分闸时间

U<0.5U

N

0.1秒

0.5U

N ≤U<0.85U

N

2.0秒

0.85U

N ≤U≤1.1U

N

持续运行

1.1U

N <U<1.35U

N

2.0秒

1.35U

N

≤U 0.05秒

注:1.U

N

为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网标称电压;

2.最大分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逆变器停止向电网送电的时间。

5.3.频率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光伏电站应具备一定的耐受系统频率异常的能力,应能够在电网频率偏离下满足如下运行要求:

a)电网频率低于48Hz时,根据光伏电站逆变器允许运行的最低频率而定。

b)电网频率为48Hz~49.5Hz时,每次低于49.5Hz时要求至少能运行10min。

c)电网频率为49.5Hz~50.2Hz时,连续运行。

d)电网频率为50.2Hz~50.5Hz时,每次频率高于50.2Hz时,光伏电站应具备能够连续运行2min的能力,并执行电网调度机构下达的降低出力或高周切机策略;此时不允许处于停运状态的光伏电站并网。

e)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立刻终止向电网线路送电,且不允许处于停运状态的光伏电站并网。

6.一次设备清单

本方案一次主要设备清单详见表6.1-1。

表6.1-1:一次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备注一期光伏电站

1 10kV进线柜2面光伏电站

2 10kV出线柜1面光伏电站

3 10kV PT柜1面光伏电站

4 10kV 计量柜1面光伏电站

5 10kV 站用电柜1面光伏电站

6 柱上断路器ZW32-12/630-20 1台T接点1

7 隔离开关1组T接点1

二期光伏电站

1 10kV进线柜2面光伏电站

2 10kV出线柜1面光伏电站

3 10kV PT柜1面光伏电站

4 10kV 计量柜1面光伏电站

5 柱上断路器ZW32-12/630-20 1台T接点2

6 隔离开关1组T接点2

7.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7.1.配置及选型

7.1.1.10kV 线路保护

1)配置原则

光伏电站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线路保护能快速动作,瞬时跳开断路器,满足全线故障时快速可靠切除故障的要求。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范围,宜在光伏电站侧配置1套单方向过流保护,用于10kV“T”接线路。

2)技术要求

a.线路保护应适用于系统一次特性和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b.被保护线路在空载、轻载、满载等各种工况下,发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各种故障时,线路保护应能正确动作。系统无故障、外部故障、故障转换以及系统操作等情况下保护不应误动。

c.在本线发生振荡时保护不应误动,振荡过程中再故障时,应保证可靠切除故障。

d.主保护整组动作时间不大于20ms,返回时间不大于30ms(从故障切除到保护出口接点返回)。

e.手动合闸或重合于故障线路上时,保护应能可靠瞬时三相跳闸。手动合闸或重合于无故障线路时应可靠不动作。

f.保护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滤波功能,具有抗干扰和抗谐波的能力。在系统投切变压器、静止补偿装置、电容器等设备时,保护不应误动作。

光伏发电系统方案专业设计书

光伏发电工程 项 目 方 案 设 计 书

目录 一、概述 (4) 1.1项目概况 (4) 1.2编制依据 (4) 二、建设地址资源简述 (4) 2.1日照资源 (4) 2.2接入系统条件 (5) 三、总体方案设计 (6) 3.1光伏工艺部分 (6) 3.2太阳电池组件选型 (6) 3.3光伏阵列设计 (11) 3.4系统效率分析 (14) 四、电气部分 (15) 4.1概述 (15) 4.2系统方案设计选型 (15) 4.3电气主接线 (18) 4.4主要设备选型 (18) 4.5防雷及接地 (27) 4.6电气设备布置 (27) 4.7电缆敷设及电缆防火 (28) 五、工程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系统配置以及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光伏系统用来供给小区道路亮化用电及楼宇亮化用电。该系统设计使用最大负荷50KVA,为保证系统在连续阴雨天或其它太阳辐射不足情况下正常使用,系统接入市电作为辅助能源,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为减少系统因直流端电流过大造成的线路损耗,系统采用220V直流接入逆变输出三相380V/220V交流。针对固定式安装电池板,采用最佳倾角进行安装,石家庄地区最佳角度为46度(朝向正南),控制柜、逆变器及蓄电池储能系统均须安放于在室内。 1.2 编制依据 本初步设计说明书主要根据下列文件和资料进行编制的: 1)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GB31/T316—2004《城市环境照明规范》; 4)GBJl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5)JGG/T16—9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6)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8)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二、建设地址资源简述 2.1日照资源 我国属世界上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年辐射总量在917~2333kWh/㎡年之间。全国总面积2/3 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 小时。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按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00~3300小时的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省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000~3200小时的地区,主要包括河北省西北部、

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

1.总的部分1 1.1.工程简介1 1.2.工程建设周期1 1.3.设计内容1 1.4.设计依据1 2.工程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简况1 1.1.工程建设规模1 1.2.工程所在电力系统简况1 3.接入系统技术方案2 3.1.接入系统原则2 3.2.接入系统技术方案3 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4 4.1.潮流计算4 4.2.最大工作电流4 4.3.短路电流计算5 4.4.无功补偿容量6 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8 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10 5.1.电能质量要求10 5.2.电压异常时的相应特性13 5.3.频率异常时的相应特性13 6.一次设备清单15 7.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6 7.1.配置及选型16

8.调度自动化20 8.1.调度关系及调度经管20 8.2.配置及要求20 9.系统通信25 9.1.通信技术方案25 9.2.通信通道组织25 9.3.通信设备供电25 9.4.主要设备材料清单26 附件1: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备案确认书27 附件2: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意见函28 附图01:光伏电站区域10kV线路现状图29 附图02:光伏发电子系统主接线图29

1.总的部分 1.1.工程简介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场址中心位于东经114.67°、北纬33.66°,海拔高度50m左右。 工程占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设计年发电量约1300万千瓦时,全额上网方式并入国家电网。主要建设内容:利用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建设12MWp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及其他。工艺流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汇流箱、配电柜及其他。 1.2.工程建设周期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 1.3.设计内容 根据国家规范及国家电网企业规范及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接入系统技术方案的编制。 1.4.设计依据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意见函》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备案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 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SDGJ84—88 (试行) 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试行日期:1988年6月16日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关于颁发《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 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的通知 (88)水电电规规字第21号 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我局安排西北电力设计院起草了《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计划、生产调度、基建、水电规划设计和电力设计等单位进行了审查,对送审稿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现将审定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颁发试行,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告我局规划处。 1986年6月16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大型水、火电厂的系统工作,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系统部分按有关前期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进行;接入系统设计按本规定内容深度进行。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第1.0.2条大型水、火电厂的接入系统设计,一般应在工程主管部门上报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后开始进行,在该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前完成。必要时也可按工程主管部门委托的进度要求进行。 第1.0.3条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是在该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条件下更深入地研究该电厂与电力系统的关系,确定和提出电厂送电范围、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器设备参数的要求,以满足该电厂初步设计对系统部分的需要,并为编报该电厂送出工程的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第1.0.4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以经过审议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或审定的电力系统设计为基础。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第1.0.5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电厂设计规模或水、火电厂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譬如:对于区域性大厂,应重点研究该电厂与大系统的有关问题;对于地区性电厂,宜重点研究该电厂与地区系统的有关问题;对于水电厂,则应重视研究扩大电网发挥调峰或补偿调节效益等问题。第1.0.6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注意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地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其推荐方案要技术上先进、合理利用能源、简化系统接线、过渡方便、运行灵活、切实可行和经济可靠地向系统供电,对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 第二章设计依据和一般设计原则

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doc 33页)(完美优质版)

1.总的部分 (1) 1.1.项目简介 (1) 1.2.项目建设周期 (1) 1.3.设计内容 (1) 1.4.设计依据 (1) 2.项目建设规模和电力系统概况 (1) 1.1.项目建设规模 (1) 1.2.项目所在电力系统概况 (1) 3.接入系统方案 (2) 3.1.接入系统原则 (2) 3.2.接入系统方案 (3) 4.电气计算及设备选择原则 (4) 4.1.潮流计算 (4) 4.2.最大工作电流 (4) 4.3.短路电流计算 (5) 4.4.无功补偿容量 (6) 4.5.主要设备选择原则 (8) 5.系统对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 (10) 5.1.电能质量要求 (10) 5.2.电压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13) 5.3.频率异常时的相应特性 (13) 6.一次设备清单 (15) 7.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6) 7.1.配置及选型 (16)

8.调度自动化 (20) 8.1.调度关系及调度管理 (20) 8.2.配置及要求 (20) 9.系统通信 (25) 9.1.通信方案 (25) 9.2.通信通道组织 (25) 9.3.通信设备供电 (25) 9.4. 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26) 附件1: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确认书 (27) 附件2: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意见函 (28) 附图01:光伏电站区域10kV线路现状图 (29) 附图02:光伏发电子系统主接线图 (29)

1.总的部分 1.1.项目简介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场址中心位于东经114.67°、北纬33.66°,海拔高度50m左右。 项目占用河南省长城门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设计年发电量约1300万千瓦时,全额上网方式并入国家电网。主要建设内容:利用厂房屋顶及厂区附属场所建设12MWp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及其他。工艺流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汇流箱、配电柜及其他。 1.2.项目建设周期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 1.3.设计内容 根据国家标准及国家电网企业标准及河南省电力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的编制。 1.4.设计依据 国网周口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意见函》 周口火蓝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1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

1103510.5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1) 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2) 1.1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2) 1.1.1设计依据 (2) 1.1.2设计准则 (2) 1.1.3考虑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和出线回路多少对主接线的影响 (3) 1.1.4考虑主变台数对主接线的影响 (3) 1.1.5考虑备用量的有无和大小对主接线的影响 (3) 1.2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2.1可靠性 (3) 1.2.2灵活性 (4) 1.2.3经济性 (4) 2主接线的设计 (4) 2.1原始材料及分析 (5) 2.2 设计步骤 (5) 2.3初步方案设计 (6) 2.4最优方案确定 (7) 2.4.1技术比较 (7) 2.4.2经济比较 (9) 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2)

摘要 本次设计为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初步设计,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110KV 电压等级采用双母线接线,35KV和10KV电压等级都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接入系统,而电气主接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必须结合电力系统和变电所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有关因素,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运行可靠,合理的选择主接线方案。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经济运行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法的拟定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1概述 1.1设计依据 1.1.2设计范围 本工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期工程规模10MW,本工程设计范围为(1)新建110KV升压站一座 (2)相关电器计算分析,提出有关电器设备参数要求 (3)相关系统继电保护、通信及调度自动化设计 2.电力系统概述 3..1.电气主接线 本期工程建设容量为20MWp,本期光伏电站接入110KV系统,光伏电站设110KV、35KV集电线路回,经一台升压变电站接入电站内110KV变电站,SVG容量为10Mvar 3.1.3.1 110KV升压站主接线设计 本期110KV升压站设计采用1台20MWa/110KV升压变压器,1回110KV出线。 3.1.3.2 光伏方阵接线设计 1概述;1.1设计依据;1.1.1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规程、规定等:;1)《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205;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

所设计规程;3)《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4)《35-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GB20;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GB14; 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 1 概述 1.1设计依据 1.1.11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规程、规定等: 1)《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2056-1996); 2)《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 3)《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20060-92); 4)《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20059-92); 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GB14285-93); 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20062-92); 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8)《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规程》(GB/T15145-94); 9)《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程》(DJ9-87); 10) 其它相关的国家规程、规范及法律法规。

最新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技术期末复习

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复习 1.什么是新能源? 常规能源:技术比较成熟,已被广泛利用,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水是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目前尚未被大规模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与开发利用的能源。 2.为什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1)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 (2)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3.新能源分类?哪些能源属于新能源? (1)大中型水电;(2)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3)传统生物质能。 4.再生能源配额制。 再生能源配额制:指各省(区、市)均需达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指标,在电源中强制规定必须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 考核范围:除水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等。 配额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配额制带有一定的问责条款。 5.太阳能发电优点。 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少;维护简单;随处可见,不需要远距离输送;没有活动部件、不容易损坏;无噪声;不需要燃料;不污染环境。 6.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 分类:利用太阳热能直接发电;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吸热与输送热量子系统;蓄热子系统;蒸汽发生系统;动力子系统;发电子系统。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利用槽式抛物面反射镜聚光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采用多个平面反射镜来会聚太阳光,这些平面反射镜称为定日镜。由定日镜阵列,中心接收器,控制中心和发电系统组成。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碟式聚光镜、接收器、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机组成,目前峰值转换效率可达30%以上。 7.用硼掺杂的叫P型硅,用磷掺杂的叫N型硅。 8.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光伏发电系统是太阳能电池方阵、控制器、电能储存及变换环节构成发电与电能变换系统。(按与电力系统的关系分为:增网型和并网型) 各元件作用:(1)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并封装后,可以单独作为电源使用。(2)防反充二极管:其作用是避免由于太阳能电池方阵在阴雨天和夜晚不发电时或出现短路故障时,蓄电池组通过太阳能电池方阵放电。(3)蓄电池组:贮存电能并可随时向负载供电。(4)控制器:判断蓄电池是否已经达到过充点或过放点。(5)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9.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逆流系统,不可逆流系统的区别。 并网光伏系统发的电直接被分配到住宅内的用电负载上,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连接电网来调节;可逆流系统,为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大于负载或发电时间同负载用电时间不相匹配而设计。不可逆流系统,指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始终小于或等于负荷的用电量,电量不够时由电网提供,即光伏系统与电网形成并联向负载供电。

中南光电光伏发电接入系统方案

中南光电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方案 合肥供电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 二〇一三年四月

审批:审核:编制:

1.工程概况 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肥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和平路7号,总用地面积约70亩。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电池控制等太阳能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施工服务。生产厂房于2009年9月建成投产。 该厂区现建设有1座10kV环网柜。该环网柜采用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进三出,保护采用熔断器保护。环网柜电源“T”接在110kV店埠变10kV19开关二水厂线公用线路上,安装630kVA、200kVA变压器各一台,电压等级为10/0.4kV。 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共计2栋厂房和1个办公楼屋顶建筑面积约20000m2。本工程计划在屋顶安装6120块245w/块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按每20块组件组成一串,每10或11串接入一个汇流箱,每10个汇流箱接分别入3台直流柜,经3台阳光电源生产的500kW逆变器逆变为交流270V,经1台1000kVA的双分裂变压器及1台500kVA的双绕组变压器升压至10kV,接入厂区本期工程建设的配电房的10kV母线。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采用用户侧并网方式。计划于2013年10月建成投运。

2.建设必要性 太阳能发电是绿色、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节约煤炭资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成后可就近向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供电,能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3、接入系统 1)电厂定位 根据电力平衡,本工程定位为用户侧并网太阳能电站,所发电力在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内就地消化。 2)主要技术原则 (1)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应以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合肥电网现状及规划接线为基础,并与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内部供电规划相结合。接入系统方案应保证电网和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经济合理,便于调度管理。 (2)本工程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应充分考虑并网太阳能电站的特殊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本工程接入系统应满足GB/Z 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 工作单号: 项目业主:(以下简称甲方) 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结合中山市供用电的具体情况,经甲、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如下: 一、项目地址: 二、发电量使用情况:平均日发电量为6433kWh,**工业园每月平均用电量约40万度,白天(6:00-18:00)日均用电量约为6600度,基本满足自发自用。 三、发电设备容量: 合计2260 kWp。 四、设计依据和原则 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财建[2012]21号《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改委《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征政府性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 2、最新政策解读: 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7月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并就这两份文件向各省市能源发改委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征求意见。该文件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意见,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扩大分布式光伏电站应用,在促进屋顶落实、项目融资、电网接入、备案管理和电力交易上提出进一步落实和保证性政策。 该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可专为标高电价托底,同时提高补贴到位及时性,增加电站收益。第一,进而预留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确保资金到位;

10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10MW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10兆瓦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0个1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0.4KV/35KV变压配电装置并入电网,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并网系统接入35KV中压交流电网进行并网发电的方案。 本系统按照10个1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进行设计,并且每个1兆瓦发电单元采用4台250KW并网逆变器的方案。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防雷汇流箱后接入直流配电柜,然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防雷配电柜并入0.4KV/35KV变压配电装置。 (一)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 1、太阳能光伏组件选型 (1)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比较 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电池转换效率高,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5%左右,其稳定性好,同等容量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占面积小,但是成本较高,每瓦售价约36-40元。 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效率高,转换效率略低于单晶硅,商业化电池的转换效率在13%-15%,在寿命期内有一定的效率衰减,但成本较低,每瓦售价约34-36元。 两种组件使用寿命均能达到25年,其功率衰减均小于15%。 (2)根据性价比本方案推荐采用165WP太阳能光伏组件。 2、并网光伏系统效率计算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总效率由光伏阵列的效率、逆变器效率、交流并网等三部分组成。 (1)光伏阵列效率η1:光伏阵列在1000W/㎡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

标称功率之比。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组件的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失、不可利用的太阳辐射损失、温度影响、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取效率85%计算。 (2)逆变器转换效率η2: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5%计算。 (3)交流并网效率η3:从逆变器输出至高压电网的传输效率,其中主要是升压变压器的效率,取变压器效率95%计算。 (4)系统总效率为:η总=η1×η2×η3=85%×95%×95%=77% 3、倾斜面光伏阵列表面的太阳能辐射量计算 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均为水平面上的太阳能辐射量,需要换算成光伏阵列倾斜面的辐射量才能进行发电量的计算。 对于某一倾角固定安装的光伏阵列,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与倾角有关,较简便的辐射量计算经验公式为: Rβ=S×[sin(α+β)/sinα]+D 式中: Rβ--倾斜光伏阵列面上的太阳能总辐射量 S--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 D--散射辐射量 α--中午时分的太阳高度角 β--光伏阵列倾角 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太阳能辐射数据,按上述公式计算不同倾斜面的太阳辐射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光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方案

光电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方案

1.工程概况 某某光电位于某新城经济开发区和平路7号,总用地面积约70亩。该公司主要经营围是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电池控制等太阳能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施工服务。生产厂房于2009年9月建成投产。 该厂区现建设有1座10kV环网柜。该环网柜采用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进三出,保护采用熔断器保护。环网柜电源“T”接在110kV店埠变10kV19开关二水厂线公用线路上,安装630kVA、200kVA变压器各一台,电压等级为10/0.4kV。 某某光电厂区共计2栋厂房和1个办公楼屋顶建筑面积约20000m2。本工程计划在屋顶安装6120块245w/块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按每20块组件组成一串,每10或11串接入一个汇流箱,每10个汇流箱接分别入3台直流柜,经3台电源生产的500kW逆变器逆变为交流270V,经1台1000kVA的双分裂变压器及1台500kVA的双绕组变压器升压至10kV,接入厂区本期工程建设的配电房的10kV母线。总装机容量1500千瓦,采用用户侧并网方式。计划于2013年10月建成投运。 2.建设必要性 太阳能发电是绿色、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节约煤炭资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示项目,建成后可就近向某某光电厂区供电,能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因此,本工

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3、接入系统 1)电厂定位 根据电力平衡,本工程定位为用户侧并网太阳能电站,所发电力在某某光电厂区就地消化。 2)主要技术原则 (1)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应以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某电网现状及规划接线为基础,并与某某光电厂区部供电规划相结合。接入系统方案应保证电网和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经济合理,便于调度管理。 (2)本工程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应充分考虑并网太阳能电站的特殊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措施。本工程接入系统应满足GB/Z 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3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等国家技术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Q/GDW 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某某光电供电规划,该厂区现建设有1座10kV环网柜。该环网柜采用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进三出,预留1个10kV出线间隔。进出线保护均采用熔断器保护。环网柜电源“T”接在110kV 店埠变10kV19开关二水厂线公用线路上,安装630kVA、200kVA 变压器各一台,电压等级为10/0.4kV。 根据某某光电的供电现状对本工程接入系统提出2个方案。

电厂接入系统规定

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Requirements of design contents for power plants connection to power system (讨论稿)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2005.北京

目录 总则 发电厂接入系统一次部分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 任务依据和主要原则 2 电力系统现状及电厂概述 3 电力发展规划 4 电厂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接入系统方案 6 对电厂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7 结论和建议 发电厂接入系统二次部分设计内容深度规定1任务依据 2 系统继电保护 3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4 系统调度自动化 5 电量计费系统 6系统通信

总则 1.1 为适应电力体制变化、特别是政企分开和厂网分开改革,电厂接入系统工作的外部条件、工作基础、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的变化;为配合电源项目前期工作,促进电网与电厂协调发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厂的可靠送出,特对原《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进行修订。 1.2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辖区内的大型水电、火电、核电、抽水蓄能及其他能源电厂。其他中、小电厂必要时亦可参照执行,但可适当简化。 1.3 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前期工作包括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和电厂接入电网三部分内容。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报告是该前期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文件,是国家发改委审批电厂项目可研报告的重要文件之一,必须在电厂可研报告之前完成并审定(最晚与可研报告同步审定) 1.4 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电厂建设的必要性,确定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接入系统方案(包括电压等级、出现回路数及送电方向),提出对电厂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提出系统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量计费、电厂报价系统、通信系统的接入系统方案。 1.5 开展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是电网规划设计和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及相应的评审意见。 1.6 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要求,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到科学论证,经济合理。接入系统方案要与电网总体规划相协调、与输电系统规划设计评审意见相一致,成为电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1.7 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经评审后有效,作为电厂核准的重要文件之一,大型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经评审后两年尚未核准的项目,应进行全面的复查和调整,重新提出接入系统设计补充报告。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导则(2010年版)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导则 (2010年版) 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0年1月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一般原则 (3) 5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技术原则 (4) 6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7) 7调度自动化及通信 (8) 8 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9) 9 电源及设备布置 (10) 附录A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典型方案示例 (11)

1 范围 本导则内所有光伏电站均指并网型光伏电站。 本导则规定了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导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国家电网发展[2009]747号)制定,适用于接入江苏电网的光伏电站,包括有变压器和无变压器连接的光伏电站。 本导则未涉及的内容,还应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及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与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19939-2005 光伏电站并网技术要求 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内容深度规定 (征求意见稿)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月广州

目录 前言.................................................. I 1 范围 (1) 2 总则 (2) 3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3) 3.1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 3.2 电力系统现况及电厂概述 (3) 3.3 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4) 3.4 电力电量平衡 (4) 3.5 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5) 3.6 接入系统方案论证 (5) 3.7 推荐方案电气计算 (6) 3.8 系统对电厂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7) 3.9 主要结论及建议 (8) 3.10 主要附图和附表 (8) 4 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9) 4.1 设计依据及系统概况 (9) 4.2 系统继电保护 (9) 4.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12) 4.4 调度自动化 (14) 4.5 系统通信 (16)

4.6 系统二次部分主要结论及建议 (18) 5 编制说明 (19)

前言 为实现南方电网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建立和健全公司电网规划建设标准体系,指导接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管辖电网的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规范接入系统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厂的可靠送出,满足电厂项目核准要求,特制订本规定。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发展部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定主要编制人: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 年月

目录 1 工程概述 (3) 1.1 工程名称 (3) 1.2 地理简介 (3) 1.3 气象资料 (3) 2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介绍 (4) 2.1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4) 2.2 主要组成设备介绍 (4) 3 方案设计 (5) 3.1 设计依据 (5) 3.2 设计原则 (5) 3.3 系统选型设计 (6) 3.4 主要设备的选型说明 (6) 4 发电量估算 (11) 5 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5.1 经济效益 (11) 6 设备材料清单 (12) 7 工程业绩表及典型工程照片 (12) 8 英利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附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名称 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2 地理简介 项目地点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1.3 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以NASA数据库中保定市气象数据为参考。 表1 气象资料表

电接入系统方案

中国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加油站电力接入工程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哈密市海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1.工程概况 中国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加油站电力接入工程10KV采用双电源供电,供电线路为110KV西郊变电站10KV 西戈线67#杆提供电源,新建地埋线路330m,电缆末端新立12m混凝土杆1基,10m混凝土两基,新架160KVA变压器1台,有费控功能的断路器1台,高压计量箱1台,跌落保险1组,故障指示仪一组。计划于2013年12月建成投运。 2.建设必要性 建成后可就近供电,能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3、接入系统 1)电厂定位 根据电力平衡,本工程定位为用户侧并网太阳能电站,所发电力在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厂区就地消化。 2)主要技术原则 (1)本工程接入系统案应以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电网现状及规划接线为基础,并与供电规划相结合。接入系统案应保证电网和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经济合理,便于调度管理。

(2)本工程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案应充分考虑并网太阳能电站的特殊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措施。本工程接入系统应满足GB/Z 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3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偏差》、GB/T 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不平衡度》等技术标准,以及电网公司Q/GDW 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接入系统案 根据供电规划,该厂区现建设有1座10kV环网柜。该环网柜采用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进三出,预留1个10kV出线间隔。进出线保护均采用熔断器保护。环网柜电源“T”接在110kV 店埠变10kV19开关二水厂线公用线路上,安装630kVA、200kVA变压器各一台,电压等级为10/0.4kV。 根据供电现状对本工程接入系统提出2个案。

110kV35kV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说明

摘要 (1) 一主变压器的选择 (2) 1.1、主变压器的选择 (2) 1.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 2、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的确定 (2) 二主接线选择 (3) 1.1、主接线选择要求 (3) 1.2、对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具体要求 (3) 1.3、根据给定的各电压等级选择电压主接线 (3) 1.4母线型号的选择。 (5) 1.5母线截面的选择 (5) 三.电气主接线图(110kV/35kV/10kV)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电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往往取决于变电所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一个典型的变电站要求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经济合理、扩建方便能是由一次能源经加工转化成的能源,与其他形式能源相比,它就具有远距离输送、方便转换与控制、损耗小、效率高、无气体和噪声污染。而发电厂是将一次能源转化成电能而被利用。按一次能源的不同,可将发电厂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太能发电厂。这些电能通过变电站进行变电,降电能输送到负荷区。 一 主变压器的选择 1.1、主变压器的选择 概述:在合理选择变压器时,首先应选择低损耗,低噪音的S9,S10,S11系列的变压器,不能选用高能耗的电力变压器。应选是变压器的绕组耦合方式、相数、冷却方式,绕组数,绕组导线材质及调压方式。 在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变压器是主要电气设备之一,其担负着变换网络电压,进行电力传输的重要任务。确定合理的变压器容量是变电所安全可靠供电和网络经济运行的保证。因此,在确保安全可靠供电的基础上,确定变压器的经济容量,提高网络的经济运行素质将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1.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建站后5-10年的规划负荷考虑,并按其中一台停用时其余变压器能满足变电站最大负荷m ax S 的50%-70%(35-110kV 变电站为60%),或全部重要负荷(当Ⅰ、Ⅱ类负荷超过上述比例时)选择。 即 ()()max 7.06.01S S n N -≥- 式中 n —变压器主变台数

4000W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书

4000W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方案说明书一、系统方案 (一)光伏发电简介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1)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成,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二)背景与系统介绍 (1)背景 一南宁市家庭用户,屋面类型为水泥屋面。主要电器设备为一盏功率为60W普通照明灯和一台功率为300W电视机。 (2)用电量分析 电灯和电视机每天平均使用5小时,每天用电量为:(60W+300W)x 5h=1800Wh(即1.8度),考虑到特殊情况的每天最大用电量为2.5度电。 (3)装机容量的确定 据南宁气象数据统计,南宁最大连续阴雨天气为3天,光伏发电在阴雨天连续提供的电量应达到:(3+1)X 2.5=10(度),因此本光

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设定为4000W,4000W的光伏发电系统日均发电量约11.2度,用户电器按每天运行5小时计算,可满足其正常使用4天。 (4)系统介绍 根据用户用电情况本工程选用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构成:由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控制逆变一体机、蓄电池组、交流配电柜、接地系统、电缆等组成。 电池组件方阵 在有光照情况下,电池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即“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一般为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 蓄电池组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2013) 1总则 1.0.1为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保障光伏发电站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5kV (2O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lOkV(6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设计。 1.0.3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POI) 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2.0.2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

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的能力。 2.0.3孤岛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2.0.4非计划性孤岛unintentional islanding 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 2.0.5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 islanding 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2.0.6防孤岛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2.0.7 T接方式T integration 从现有电网中的某一条线路中间分接出一条线路接人其他用户的接人方式。 3基本规定 3.0.1光伏发电站接人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潮流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