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态云的数学性质

正态云的数学性质
正态云的数学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 教学重点: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呢?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验证。你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期望的性质

数学期望的性质 利用4.1.3中的定理可以得到数学期望的几条重要性质: 性质1 设C 为常数, 则()E C C =. 性质2 设C 为常数,X 为随机变量, 则()()E CX CE X =. 证明 设X 的概率密度为()f x ,则 ()()d E CX Cxf x x +∞-∞ =?()d C xf x x +∞ -∞ =? (). CE X = 性质3 设,X Y 为任意两个随机变量,则 ()()()E X Y E X E Y +=+. 证明 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f x y ,边缘概率密度分别为()X f x 和 ()Y f y ,则 ()()(,)d d E X Y x y f x y x y +∞ +∞ -∞ -∞ +=+? ? (,)d d xf x y x y +∞ +∞-∞ -∞ =?? (,)d d yf x y x y +∞ +∞ -∞ -∞ +? ? ()d X xf x x +∞ -∞ = ? ()d Y yf y y +∞ -∞ +? ()()E X E Y =+. 性质4 设,X Y 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 ()()()E XY E X E Y =. 证明 因为 X 与Y 相互独立,其联合概率密度与边缘概率密度满足 (,)()()X Y f x y f x f y =, 所以 ()(,)d d E XY xyf x y x y +∞ +∞ -∞ -∞ =?? ()()d d X Y xyf x f y x y +∞ +∞ -∞ -∞ =? ? ()d ()d X Y xf x x yf y y +∞ +∞-∞ -∞ = ? ? ()()E X E Y =. 性质5 若,X Y 相互独立,则()()()E XY E X E Y =; 这一结论推广到有限多个,若12,, ,n X X X 相互独立,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四十八页,做一做,练习十二5~8 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2、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并能熟练判别最简整数比。 3、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的方法。 教学进程: 一、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引入题 一只长颈鹿高7米,一头大象高200厘米。说出这只长颈鹿和这头大象的身高比。 生:7∶2 700∶200 师:哪个比对呢? 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相反,为什么两个比都对呢?生:7米就是700厘米,2米就是200厘米。 师:对!那你们还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比也是对的呢? 生:算比值。 〔生口答教员板书〕 2、出示18∶12与3∶2,请你们判别一下这两个比能否相等,为什么? 生:相等。由于比值相等。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师:你怎样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相反的数,这两个比就相等了呢? 是依据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判别的。 3、写出与6∶8相等的比。 生写教员巡视,汇报时板书。 6∶8=3∶4=12∶16=24∶32= 这样的比可以写多少个?既然可以写有数个,我们就用省略好来替代。我们写的这些比都与6∶8相等吗?赞同吗? 4、师:请你们观察这三组相等的比,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通知同桌。 汇报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反的数,比值不变。〔板书〕 这就是我们明天所要学的新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判别 ① 4∶15 =〔43〕∶〔153〕= 12∶5 ② ∶ =〔 6〕∶〔 6〕= 2∶3 ③ 16∶24 =〔160〕∶〔240 〕=0∶0 在比的基本性质中补充0除外 ④ 1.25∶2.5 =〔1.25100〕∶〔2.51000〕= 125∶2500 二、化简比

概率论中数学期望的概念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概率论中数学期望的概念 姓名: 学号:0411******* 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1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年04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概率论中数学期望概念 摘要:数学期望是现代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数学期望这一概念对许多学者来说却又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对这一数学工具的使用上都很难掌握。本文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来源、定义、分布及其理解上详细阐述概率论中的数学期望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介绍说明这一数学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希望能给更多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及帮助。 关键词: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 Mathematical expection concept

in theory of probability Candidate:Xiong Xiao-ping Major: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tudent No:0411******* Advisor:Xue Chao-kui(Lecturer) Abstract:Mathematical expectation is the modern theory of probability in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 whether in theory or in the application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But, mathematical expectation is a difficult concept for many scholars, especiall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and the mathematical tools to the use of all difficult to master. This article from source of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definition, distribution and understand the detail on the mathematics of the concept of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properties expecta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mathematical tools that in the actual life application. The main purpose is to give more scholar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Keywords: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expect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 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

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

数学期望的性质

知识点4.2 数学期望的性质

1.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定理1设Y 是随机变量X 的函数:Y =g(X)(g 是连续函数). (1)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p k =P{X =x k },k =1,2,?. 若?k=1+∞g x k p k <+∞,则有E Y =E g X =?k=1 +∞g x k p k .

(2)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f(x),若 ? ?∞+∞ g(x)f(x)dx <+∞, 则有 E(Y)=E g X =? ?∞+∞g(x)f(x)dx.

定理2设Z 是随机变量X,Y 的函数:Z =g(X,Y)(g 是连续函数). (1)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Y)的分布律为 p ij =P(X =x i ,Y =y j ),(i,j =1,2,?), 若?j=1+∞?i=1+∞ g(x i ,y j )p ij <+∞, 则有 E(Z)=E g X,Y =?j=1+∞?i=1 +∞g x i ,y j p ij .

(2)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Y)的密度函数为f(x,y), 若 ? ?∞+∞??∞+∞ g(x,y)f(x,y)dxdy <+∞, 则有 E(Z)=E g X,Y =? ?∞+∞??∞+∞ g(x,y)f(x,y)dxdy.

2. 数学期望的性质 (1)设C是常数,则有E(C)=C. (2)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 C是常数,则有E(CX)=CE(X).(3)设X,Y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X+Y)=E(X)+E(Y).(4)设X,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E(XY)=E(X)E(Y). 性质3和4可以推广到有限个随机变量的和及积的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已学知识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理解化简比的意义,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渗透类比思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比的方法。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忆商不变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练习:2÷3=()÷()=4÷6 2、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练习:== 3、问题导入: 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研究比中的规律。 6÷8=(6×2)÷(8×2)=12÷16 指名学生回答 (1)写成比的形式。 6相当于比的什么?除号相当于比的什么?8相当于比的什么? 那么如何写成比的形式? 6:8=(6×2):(8×2)=12:16 比值是多少? 6÷8=(6÷2):(8÷2)=3÷4 6:8=(6÷2):(8÷2)=3:4 比值是多少? 不管是乘2或是除以2后,其比值变不变? (2)举例研究,且验证。 3:15=(3×3):(15×3)=9:45 比值是多少? 3:15=(3÷3):(15÷3)=1:5 比值是多少? (3)师生归纳总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比。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50、51页及练习十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的化简比。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导学过程】 ⊙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相当于分数、相当于除法;比的前项相当于……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

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因为它们的分数值都是0.75) (3)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它们的大小相等吗?怎样证明?(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都可以化成,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也可以证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4)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2.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把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导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3∶4;=6∶8;=12∶16) (2)探讨这三个比之间的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 (3)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6÷8=(6×2)÷(8×2)=12÷16 ↓↓↓ 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数学期望的性质

梁烨 0417

数学期望的性质 . )(,.1c c E c =则有是常数设). ()(,,.2X cE cX E c X =则有是常数是一个随机变量设). ()()(,,.3Y E X E Y X E Y X +=+则是两个随机变量设).()()(,,.4Y E X E XY E Y X =则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设4证明()(,)d d ()()d d X Y E XY xyf x y x y xyf x f y x y +∞+∞+∞+∞-∞-∞-∞-∞== ??????+∞∞-+∞ ∞-==) ()(d )(d )(Y E X E y y yf x x xf Y X Note:性质3和4可推广到n 个随机变量的情形.

例12 (,),,().X N Y aX b E Y μσ=+设~求:解(), E X μ=()()()E Y E aX b aE X b a b μ=+=+=+所以 Note :正态分布r.v 的线性组合的期望为其期望的线性组合.

2例). (),(~X E p n b X ,求设:解引入计数随机变量 11,2,,0i i A X i n i A ?==?????第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第次试验中事件不发生其中.)(p A P =则且分布为p X E X i i =-)(,)10(故.1∑==n i i X X ) ()(21n X X X E X E +???++=12()()()n E X E X E X np =++???+=Note :该解法具有一般性,引入计数变量可简化计算:将一复杂变量分解成n 个相互独立的服从(0-1)分布的变量之和.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1~42页。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2.使学生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比的相关知识,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有怎样的联系。 2.复习铺垫 ①4÷5=8÷( )=( ) ÷15=20÷(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② 34 =( )16 =9( )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

性质打下基础,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随着问题的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联系在一起。 二、合作探索 1.大胆猜想 师:我们学过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而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比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 预设:比也可能有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猜一猜比的性质是什么? 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全班验证 师: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是有待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分组验证 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小结:通过验证,刚才大家猜测的规律成立,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再次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强调0除外,并让学生讨论0除外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中,应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举例、论证等方法验证。这一环节教师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不断验证,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并使之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中,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探索“化简比” 师:大家通过猜测、验证后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学来有什么用处呢?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学来作什么用的? (1)小组合作,明确要求:分小组先讨论你们是怎么猜想的,意见一致后,请一个同学把文字叙述记录下来,其余同学想办法举例说明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新人教版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课件 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 教学重点 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用黑板贴、磁性黑板。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修订 基本训练,强化巩固。 (3分钟)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2.什么是比?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除法和分数)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板书其中一个。 如:6:8=6÷8= 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我们长进行约分、通分,这是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性质?这一性质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1分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分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想象一下,会不会存在像商不变的这样规律呢? 以小组的形式,用刚才小组的例子讨论:比前项后项及比值会有什么的规律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4分钟)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观察。 6÷8=(6×2)÷(8×2)= 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二、商不变 6:8=(6×2):(8×2)=12:18 前项后项同时乘二、商不变 6÷8=(6÷2)÷(8÷2=3÷4 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二、商不变 6:8=(6÷2):(8÷2)=3:4 前项后项同时乘二、商不变 师: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类比推理,得出了比的性质 让学生验证一下。 6:8= = 12:16= =3:4= 所以6:8=12:16=3:4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处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数学期望(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的定义与性质

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1 数学期望(均值)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 1,2,k k P X x p k === 若级数 1k k k x p ∞=∑ 绝对收敛,则称级数1k k k x p ∞=∑的和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记为()E X 。即 ()1k k k E X x p ∞==∑。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f x ,若积分 ()xf x dx ∞?∞? 绝对收敛,则称积分 ()xf x dx ∞?∞?的值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记为()E X 。即 ()()E X xf x dx ∞ ?∞=? 数学期望简称期望,又称为均值。 性质:下面给出数学期望的几个重要的性质 (1)设C 是常数,则有()E C C =; (2)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E CX CE X =; (3)设X 和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 X Y E X E Y +=+,这一性质可以推 广至任意有限个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 (4)设X 和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E XY E X E Y =。 2 方差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若(){}2E X E X ?????存在,则称(){}2E X E X ?????为X

的方差,记为()D X 或()Var X ,即 性质:下面给出方差的几个重要性质 (1)设C 是常数,则有()0D C =; (2)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 ()()2D CX C D X =,()()D X C D X +=; (3)设X 和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 ()()()()()()(){}2D X Y D X D Y E X E X Y E Y +=++?? 特别地,若X 和Y 相互独立,则有()()()D X Y D X D Y +=+ (4)()0D 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以概率1取常数()E X ,即(){}1P X E X ==。 3 协方差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量()(){} E X E X Y E Y ??????????称为随机变量X 与Y 的协方差。记为(),Cov X Y ,即 ()()(){},Cov X Y E X E X Y E Y =?????????? 性质:下面给出协方差的几个重要性质 (1)()(),,Cov X Y Cov Y X = (2)()(),Cov X X D X = (3)()()()(),Cov X Y E XY E X E Y =? (4)()(),,,,Cov aX bY abCov X Y a b =是常数 (5)()()()1212,,,Cov X X Y Cov X Y Cov X Y +=+ 参考文献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第9讲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教学目的: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的定义。 2.熟练能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教学重点: 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3.数学期望的性质 4.方差的定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方差的性质 教学难点:数学期望与方差的统计意义。 教学学时:2学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过程: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1 数学期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讨论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如果知道了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那么X 的全部概率特征也就知道了。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概率分布一般是较难确定的,而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人们并不需要知道随机变量的一切概率性质,只要知道它的某些数字特征就够了。因此,在对随机变量的研究中,确定其某些数字特征是重要的,而在这些数字特征中,最常用的是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离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某车间对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考察。车工小张每天生产的废品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如何定义X 取值的平均值呢? 若统计100天,32天没有出废品,30天每天出一件废品,17天每天出两件废品,21天每天出三件废品。这样可以得到这100天中每天的平均废品数为 27.1100 21 3100172100301100320=?+?+?+? 这个数能作为X 取值的平均值吗? 可以想象,若另外统计100天,车工小张不出废品,出一件、二件、三件废品的天数与前面的100天一般不会完全相同,这另外100天每天的平均废品数也不一定是1.27。 对于一个随机变量X ,若它全部可能取的值是 ,,21x x , 相应的概率为 ,,21P P ,则对X 作一系列观察(试验)所得X 的试验值的平均值是随机的。但是,如果试验次数很大,出现k x 的频率会接近于K P ,于是试验值的平均值应接近 ∑∞ =1 k k k p 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难点:正确化简比。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商不变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50-51页,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课前热身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带★的题可选做。 知识链接:1)、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2)、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一、课前热身: 1、填空 8÷3=(8× ) ÷(3×)= 125÷45=(125÷5)÷(45÷)= 2、结合上题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探究比的规律。 6÷8=(6 × 2 )÷(8×)=()÷()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说课讲解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与方差

第9讲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教学目的: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的定义。 2.熟练能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教学重点: 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3.数学期望的性质 4.方差的定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方差的性质 教学难点:数学期望与方差的统计意义。 教学学时:2学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过程: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1 数学期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讨论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如果知道了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那么X 的全部概率特征也就知道了。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概率分布一般是较难确定的,而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人们并不需要知道随机变量的一切概率性质,只要知道它的某些数字特征就够了。因此,在对随机变量的研究中,确定其某些数字特征是重要的,而在这些数字特征中,最常用的是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离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某车间对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考察。车工小张每天生产的废品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如何定义X 取值的平均值呢? 若统计100天,32天没有出废品,30天每天出一件废品,17天每天出两件废品,21天每天出三件废品。这样可以得到这100天中每天的平均废品数为 27.1100 213100172100301100320=?+?+?+? 这个数能作为X 取值的平均值吗? 可以想象,若另外统计100天,车工小张不出废品,出一件、二件、三件废品的天数与前面的100天一般不会完全相同,这另外100天每天的平均废品数也不一定是 1.27。 对于一个随机变量X ,若它全部可能取的值是 ,,21x x , 相应的概率为 ,,21P P ,则对X 作一系列观察(试验)所得X 的试验值的平均值是随机的。但是,如果试验次数很大,出现k x 的频率会接近于K P ,于是试验值的平均值应接近 ∑∞=1k k k p x 由此引入离散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P45、P46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本节课与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又为化简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知识的体验,但缺乏系统的整理,但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根据提供的学习资源独立探索,并能进行猜测和发现这一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帮助自己理解、建构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8÷6=()÷2=24÷() 15/20=( )/4=9/( )=( )/6 问:这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和性质来做的? 指名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小黑板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引导: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二、新课加血 (一)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你们能猜一猜比的基本性质吗?

(1)让学生各自猜想比的基本性质,指名口答。 (2)对于这个基本性质你能想办法进行验证吗?(小组合作验证,投影反馈各种方法) 学生主要:1、比跟除法的联系进行验证 2、比跟分数的联系进行验证比值不变 3、求出比值后进行验证 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参照分数的基本性质) 注: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那就采用质疑的方法,这句话有问题吗?添上0除外?为什么?如果学生说出来要求说出为什么要0除外 3、理解熟记比的基本性质 (1)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比的基本性质中关键的字词 (3)闭眼默记 三、巩固比的性质 1、同桌合作。 由一个同学说一个比,请你说出与之同比值的不同比。 四、化简比 1、商不变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笔算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使分数化简,那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化简比) (1)例一,放手让学生理解题意 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后的前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是互质数)

人教版《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 ÷(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 12÷4=3 (12÷2)÷(4÷2)=3 12÷4=3 (12×2)÷(4×2)=3 4、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举例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大胆猜想。 比的基本性质 1、类比猜测: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猜测比的性质是什么?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 4、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师:你认为比的基本性质里哪些词语很重要?为什么“0除外?”

数学期望的含义

数学期望的含义是什么? 06月282014年 【知乎用户的回答(24票)】: 简单明了地告诉你结论:期望就是均值。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只有随机变量才有期望值。 何谓随机变量?简单地说,一个变量 ,它的取值是随机遇而定的,即我们不能预先知道它取值多少。所以自然地,面对一个如此奇怪充满未知的东西,我们希望用某些工具来刻画它,对它的性质有一点点了解,比如用分布函数,比如用期望方差偏度峰度等诸多统计量。 期望定义: 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 从数学上来说,这两个奇怪的公式实际上就是求加权平均数。从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期望就是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各个取值对取这个值的概率的加权平均。如果我们知道 的分布函数,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算出来它的期望。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不会那么好,对于一个随机变量 ,我们经过很多次观察,获得了一组观察值 ,并且我们对于它的分布不了解,不能直接计算出来期望。所以换一个方法“估计”它的期望。它的期望是多少?它的平均值是多少?我们对这个随机变量的“期待”是多少?在统计学上,这都是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思路,那就是取平均了, ,在统计学中,这个样本均值对随机变量期望是无偏估计,即当n充分大的时候,这个估计会和期望“非常非常接近”。 再提到你的例子,扔一个均匀硬币,正面+1分反面-1分,则数学“预期”是0。 设一个随机变量 表示丢硬币的结果,这是一个离散的随机变量,取1和-1的概率都是0.5。其实我们已经知道 的分布了,可以按照公式直接求期望。 但是为了解释清楚什么叫期望,我们还按照上述第二种情况来算。 我们丢了 次硬币,得到了一组观察值 ,这里面有1有-1,肯定没有0。 但是随着

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在概率论中,数学期望是随机变量一个重要的数字特征,它比较集中的反映了随机变量的某个侧面的平均性,而且随机变量的其他数字特征都是由数学期望来定义的,因此对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具有很深的实际意义。本论文着重总结了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与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下的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如利用数学期望的定义和性质,利用不同分布的数学期望公式等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不停的计算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以达到计算最简化的目的。本文还通过介绍了一些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技巧,并探讨了各种简化计算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方法,利用一些特殊求和与积分公式,利用数学期望定义的不同形式,利用随机变量分布的对称性、重期望公式以及特征函数等,并通过例题使我们更加了解和掌握这些计算技巧,已达到学习该内容的目的。 关键词: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计算方法 ABSTRACT:

第一节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1.1利用数学期望的定义,即定义法[1] 定义: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分布列为 则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 1i n i i x p x ∑=

注意:这里要求级数)( 1i n i i x p x ∑ = 绝对收敛,若级数 []2 例1 某推销人与工厂约定,永川把一箱货物按期无损地运到目的地可得佣金10元,若不按期则扣2元,若货物有损则扣5元,若既不按期又有损坏则扣16元。推销人按他的经验认为,一箱货物按期无损的的运到目的地有60﹪把握,不按期到达占20﹪,货物有损占10﹪,不按期又有损的占10﹪。试问推销人在用船运送货物时,每箱期望得到多少? 解设X表示该推销人用船运送货物时每箱可得钱数,则按题意,X的分布为 按数学期望定义,该推销人每箱期望可得= ) (X E10×0.6+8×0.2+5×0.1-6×0.1=7.5元1.2公式法 对于实际问题中的随机变量,假如我能够判定它服从某重点性分布特征(如二项分布,泊松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评课

《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掌握了比的意义,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基础上组织教学的。这一知识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学习比的化简的必备知识,这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严重的。 杜老师教学本课时内容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喜悦。 比的基本性质学习,采用猜测------验证------归纳---------理解的方法。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旧知,运用知识迁移来学习的。教师根据复习让学习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通过回忆,引发思考,比有没有这样的性质,你猜一猜比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并把学生验证的过程进行了合适的板书。对于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敢于暴露,并加以分析,使课堂更加实在,结壮,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在验证的基础上让学生由详尽实例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分外”到“大凡”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里有两块内容,一是对化简比意义的理解,二是化简比的方法,后者是重点。比的化简这一环节教师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尝试化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归纳和小结。其中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是本课时的难点所在,由于学生课前已作了预习,所以一部分学生困难不大,不仅能进行公简,而且还能说出化简的依据和方法。这一环节教师的归纳小结也比较及时,学习了整数化简后,化简方法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学习以分数比化简的小结,同时除以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本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几个环节的学习指导是比较到位的。如在归纳比的基本性质后,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找关键字词、闭上眼睛记一记比的基本性质。概念性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加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