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含答案)

考点5大气环流与气候

(共22 题,每题2 分,共44 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9·安徽宣城第二次调研)“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2 题。

1.[考向气候特征及分布]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欧洲西部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D.马来群岛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信息“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由材

料信息“色彩、植被、山脉、村落……毫无变化”可知,该地植被茂密、山区面

积广大;据材料信息“烟缕垂直地升起”可知,该地盛行上升气流。欧洲西部属

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排除A 项;非洲南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B 项;中国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排除C 项;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山区面积广大,故D 项符合。

2.[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

原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无风带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D.受人为因素干扰

答案 A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雨,故A 项正确。

(2018·吉林省梅河口五中二模)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

系。读图,完成3~5 题。

3.[考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 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 个月,B 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 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 项错误。

4.[考向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 项正确。

5.[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D.有明显的干湿季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 项正确。

(2019·成都摸底)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 题。

6.[考向影响气温的因素]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

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同,A 项错误。甲地居于内陆,乙地位于沿海,乙地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知,当地为夏季;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

乙气温要低些,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的气温要高些,即两地气温差异主

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 项正确。甲、乙两地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 项错误。流经乙附近的洋流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

增湿的作用,D 项错误。

7.[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气压带

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答案 B

解析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图示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

在每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

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8~10 题。

8.[考向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答案 D

解析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森林茂密的地区用刀砍伐、用火焚烧,从而形成广阔的土地,再进行农业生产,这就是刀耕火种农业,这说明刀耕火种农业是在有植被覆盖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的;而尼罗河洪泛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植被缺失,因而可以直接耕种,故D 项正确。

9.[考向气候类型的特点]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 A

解析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尼罗河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其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大。

10.[考向气候与农业生产活动]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B

解析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 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 月到次年5 月,此时为作物生长期且在尼罗河泛滥区周边地区的只有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2018·深圳第二次调研)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

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1~13 题。

11.[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答案 A

解析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A 项正确。

12.[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B 项正确。

13.[考向气压带风带强弱的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

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C 项正确。

(2018·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图,完成14~15 题。

14.[考向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北纬40°,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

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

答案 B

解析地中海的形状东西长,利于暖湿气流向东延伸,B 项正确;阿尔卑斯山阻挡地中海气候向北延伸,A 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响大西洋沿海地区,C 项错误;盛行西风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同,D 项错误。

15.[考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

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

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

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

答案C

解析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纬度越低,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越长,冬雨率越高。根据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的纬度可知,冬雨率从大到小依次是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C 项正确。

(2018·济南市章丘区3 月联考)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6~18 题。

16.[考向季风环流]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答案 D

解析图中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 项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A 项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 项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 项错误。

17.[考向季风环流]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ab B.bc C.cd D.ad

答案 B

解析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ad 表示冬季风。

18.[考向季风环流]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

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 项正确。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考试大纲猜题卷)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图,完

成19~20 题。

19.[考向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 A

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

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 项正确。

20.[考向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 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

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答案D

解析 1 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 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 项错误,D 项正确。

(2018·高考考前猜题卷)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 月和7 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21~22 题。

21.[考向气候资料的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解析亚欧大陆40°N~50°N之间的地区,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图中①地1 月气温距平值很高,7 月气温距平值较低,说明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1 月气温距平值很低,7 月气温距平值较高,说明气温年较差大,7 月降水距平值很高,1 月降水距平值为负,说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7 月降水距平值为负,1 月降水距平值为正,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④地1 月和7 月降水距平值都为负,说明降水稀少,7 月气温距平值为正,1 月气温距平值为负,说明年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 项正确。

22.[考向气候资料的判断]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

C.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④地7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答案 B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A 项错误;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 项正确;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 项错误;④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 项错误。

(共4 题,共56 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3.(2018·三明质检)读世界某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1)简述图中⑤⑥两地气候成因的不同点。(4 分)

(2)图中标序号的地区中有世界著名的葡萄种植区,请说出是哪一个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

(3)③地和④地纬度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4 分)

(4)澳大利亚沙漠气候直逼西海岸,简述其原因。(2 分)

答案(1)⑤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②地。理由:②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且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

(3)③地位于大陆西岸,处于西风迎风坡,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④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4)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

解析第(1)题,⑤地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地带性的热带雨林

气候。第(2)题,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第(3)题,③地和④地中间有安第斯山脉,它们分别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和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因此其气候类型不同。第(4)题,澳大利亚沙漠气候位于副热带地区且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4.(2018·高考考前猜题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下图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美三国路线图及瓦尔帕莱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候资料图。

(1)舰艇编队10 月6 日至10 日凌晨访问瓦尔帕莱索军港期间,多次遇到漫天大雾。雾多形成于静风或者微风、晴朗、近地面水汽比较充足、下垫面较冷、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阐释瓦尔帕莱索港多漫天大雾的原因。(4 分)

(2)描述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2 分)

(3)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在气候特征方面的异同点,并简析其成因。(8 分)

答案(1)瓦尔帕莱索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空气暖湿;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凝结形成雾,所以多漫天大雾。

(2)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纬54°附近,位于西风带内,风大浪高,舰艇会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

(3)相同点: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成因:两地纬度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

不同点:瓦尔帕莱索各月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布宜诺斯艾利斯各月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瓦尔帕莱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布宜诺斯艾利斯受暖流和冬、夏季风的影响。

解析第(1)题,雾是水汽凝结物,当时瓦尔帕莱索为春季,近地面气温高,蒸发旺盛,受海洋影响大,空气暖湿;秘鲁寒流经过,造成下垫面附近气温比高空低,形成逆温;寒流遇暖湿气流易使水汽凝结成雾,所以此时多漫天大雾。第(2) 题,舰艇编队在途经麦哲伦海峡时,首先遭遇强大西风,风大浪高,舰艇将经受剧烈的颠簸考验;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雾,天气状况复杂多变。第(3)题,通过比较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瓦尔帕莱索的气候图可知,二者在气候特征方面的相同点是气温的升降变化大体一致。这是因为二者的纬度接近,太阳辐射的变化同步。两地气候的不同点体现在各月气温比较、气温年较差、降水总量及其季节分配等方面。这是因为二者的大气环流位置、洋流、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25.(2017·福建八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 月平均气温为3 ℃,7 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 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 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 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6 分)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 分)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2 分)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 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风带风力强劲,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第(1)题,据图描述7 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第(2)题,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第(4)题,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6.(2018·湖南省长郡中学5 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 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草甸、

苔藓为主。每年1 月,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

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4 分)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4 分)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4 分)

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

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地区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附近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 月份,北半球陆地由于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

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

天气减少。

解析第(1)题,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第(2)题,在北纬60°附近,来自北极地区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 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

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第(3)题,阿留申低压强度偏

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能是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高考地理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②洋流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③结冰、融冰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解题技能类型三成因分析类练习

-1 - 类型三成因分析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分析、 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是地理非选择题常见的设问类型。 命题 形式上,该类问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 ,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 ,常见设问 形式有“试分析XX 地理现象的 (自然或社会)原因” “分析XX 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典型例析 [2019课标I ,36(2),8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 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 (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 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 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 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 ,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 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 ,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 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 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 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阅卷现场 UJF ■Q 町鼻 电林昌h 忙卜时

ky 谕丿 名师点拨: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解答原因分析类问题时,”人口少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1)准确获取信息。,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使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市场规模小;1988国外汽车品牌的进入加剧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了本土汽车生产竞争;同时伴随 时代发展考查方向为设问主题是澳大利亚的汽车生产,仔细审读题干。该小题属于原因类设问,(2)每种汽车品牌和车型需求都较少的原因。回答该小题除了从澳大利亚市场规模小、国外汽车品,审慎解答过程。结合所学知识(3)对汽车适应性要求,牌冲击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阐述外,还应结合所学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多样多样的方面组织答案。标准答案进口政策;,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 求多样国土面积大,市场规模小;,自然环境多样人口少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国外汽车品牌进 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放宽后,答题模板自然地理事象影响因子分析 1.答题思路地理 事象相关因子地面获得的太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纬度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 越长,天气和阳辐射量越多纬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 阳辐射气候、地势、降水少,云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大气透明度好坡向海拔高,向 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比背阴坡多气温由首先要看其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 素太阳辐气判断一个地区气温高低,气候最后看大气密夏季气温高于冬季气温温射、天气同一 地点再看所处的季节低纬向高纬递减),(,),-2 - 状况、下度和天气状况(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阴天时的 气温日较差小,因为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垫面作用 强)北半球受偏北风影响的地区,气温偏低;受偏南风影响的地区,气温偏高 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小(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洋上的气温 变化比陆地上小)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向阳坡气温高于背阴坡气温 续表 答题思路相关因子地理事象 一般离水汽源地(海洋、湖泊等)近,且盛行向岸风的地带(如欧洲西部、亚洲东部),降水海陆位多置、大气气流上升有利于产生降水,受低气压带、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锋面等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降环流、天气候 容易产生降水(水如盛行西风)吹向高纬的风气系统、降水多受暖流影响的海岸,下垫面时常 有夜雨山谷中受山风影响,地面植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强水平气压梯;地面摩擦力小(距风源地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山谷的“狭管效应”)风力、度力、摩擦,位于山谷口风力强(被少), 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强;反气旋中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力、风向地转偏向 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流动力;降水量、分析支集水区是否广阔;降水是否丰 富,; 分析流域面积大小水,分析河流地处什么气候区流域面量水系是否庞大, 流是否众多积、 水系水量、落水河流 水能丰富落差大,, 河流水量大能差再分析河流是否由较低纬度流向较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凌纬度、

高考地理必考地质灾害知识点汇编

高考地理必考地质灾害知识点汇编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例如,云南小江流域近40 年来发生严重泥石流25 次,造成163人死亡,55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906 万元。1991 年9 月23 日发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的滑坡,总方量1800 万m 3 , 造成216 人死亡。1989 年四川华莹山溪口镇的滑坡型泥石流造成221 人死亡。 3、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4.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5.什么是滑坡 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6.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

高考地理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成因分析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②洋流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③结冰、融冰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7.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②土地、水源③劳动力④市场⑤交通运输⑥农业基础、技术⑦政府政策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③科技基础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⑤交通运输 ⑥地价、地租高低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45讲中国的自然灾害 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 1.我国地震、泥石 流、滑坡等地质灾 害的产生机制与发 生过程。 2.我国台风、寒潮、 干旱、洪涝等气象 灾害的形成原因。 3.我国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自然环境特 点。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 下: 1.中国的地质灾害,如2013年山东 卷第33题,2013年浙江卷自选第12 题,2012年福建卷第40B题等。 2.中国的气象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Ⅱ第43题,2013年安徽卷 第34(2)题,2011年山东卷第31题等。 3.中国的水文灾害,如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Ⅰ第43题,2012年安徽卷 第34(2)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我国地貌示意图和文 字介绍材料,考查对地质灾害类 型的分析、成因的探究及危害的 阐释能力。 2.常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 中等高线、河流水系等特征,考 查洪涝灾害发生的月份及原因 分析。 3.常结合等值线示意图,考查 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成因 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3~P8]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区域分异: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 海洋灾 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 船舶、港口东南沿 海灾害 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 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 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 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高考地理 高考题失分原因分析

2012高考地理高考题失分原因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地理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如对各类图表的判读、分析;对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取、分析和描述;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完善地解答各类地理试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各类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解题训练 , 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掌握必备的解 题技能,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现就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读图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图表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载体,图表的判读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几年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只要认真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可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而得分的题目。应该说此类题目难度较低,但还是有很多考生失分。而对于那些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后还需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才能做对的题目,由于在“读图”这个 步骤上遇到了困难,考生失分在所难免。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 在高考中,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题非常多,如果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就不容易失分。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都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即便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及对地理规律的运用,也都可以落实到主干知识上。高考命题者在出题时,都会尽量避免偏题、怪题,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失分。 【例】( 2011 ·新课标全国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 年 3 月 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 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 .研发中心 B .一般零部件厂 C .核心零部件厂 D .整车厂 分析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厂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厂自然被迫减产, C 正确。 3 .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在高考中,对地理事物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结构和联系是获取高分的一个制胜法宝。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比较淡化对区域地理中一些记忆性知识(初中部分)的考查,但这并不是说高考对这块内容的考查不重视。相反,高考对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认识较模糊,心中没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的概念,所以就很难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如果不能对地理事物进行准 确的定位,不能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在考试中失分。 4. 审题不清 精准的审题是考生在高考中快速而准确答题的关键。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清,在答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一些问题:①不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②答案不完整;③出现知识性错 误;④答案“虚”而不“实”。 5 .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语言表达能力差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口语化现象非常严重,即不能采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在高考中,需要考生进行阐述或论证的试题很多,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规范训练。6. 答题技巧及地理思维能力比较欠缺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想不失分或者少失分,除需要掌握地 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2.2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4.6 地质灾害(板书) 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1.地震(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一般情况下: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1.地理原因(地理判断与比较及原因分析) 原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地理重在自然)(因素) 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 例1: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④城市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排放加剧温度提高。 例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②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③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④沙漠广布,增温快 ⑤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分析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原因: 例3: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故日较差大。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及原因分析) 例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例5: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气候成因分析: 例6:“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22自然灾害与防治AB卷含答案

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 A卷全国卷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1.(2016·新课标全国Ⅰ,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10分)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全国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10分)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10分) 解析地处断裂地带,岩石破碎,这里山高谷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4.(2016·新课标全国Ⅱ,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 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高考夺分】高考地理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区位地理答题模板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 2.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东北地区: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高考地理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得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就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得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得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得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得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与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得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得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②洋流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得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③结冰、融冰④河流径流得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就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得因素: ①地形条件(就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得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得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得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得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得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得震级与震源深度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得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得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与饲料作物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④科技:先进得科技 17、工业发展得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②土地、水源③劳动力④市场⑤交通运输⑥农业基础、技术⑦政府政策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③科技基础④教育与劳动力素质水平⑤交通运输 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得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地形平坦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0、城市得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资源②交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运河城市)③政治④宗教⑤旅游⑥科技⑦军事 ⑧经济状况: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2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得影响因素: ①货物性质②货物数量③时效性④运价⑤运距 22、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得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高三地理原因分析类答题思路和模板

原因分析型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该类试题在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设问形式有“试分析产生……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的原因”“分析……地理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原因的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气温、降水)、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分析。 类型6__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思维建模 【提醒】 (1)运用上面的模板分析具体问题时,在保证角度全面的前提下,还要抓住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主要分析纬度、海拔高度和天气状况。空气密度等方面可以与海拔高度一并分析,如: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海拔低,空气密度大,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2)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虽然它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又因大气储存的热量少,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典题示范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图6-1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产品主要销售到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但多晶硅提纯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制造商手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遭到重大打击。但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图6-1 (1)说出图中等值线a和b分别代表的数值大小。(2)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a是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图中等值距是400,根据数值变化规律及东部地区受降水的影响比西部地区大,可得出其数值是2600;等值线是多年平均年太阳总辐射量,b位于四川盆地,降水较多,年太阳辐射量较小,图中等值距是10,由此可知其数值是40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培优练 二 成因分析类

规范答题培优练二 成因分析类 (25分钟50分) 1.(2016·武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 608米,面积6 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1)说明伊塞克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 (4)有人建议在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材料结合图形可知,伊塞克湖位于中亚地区,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注入湖泊水量大,湖泊水位升高;冬季气温低,冰

雪融化量小,水位降低,所以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第(2)题,由图中河流流向可以推断,伊塞克湖北部有高大山脉,可以阻挡北侧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冬季温度不至于太低;材料显示该湖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面积大、水位深、水量大,湖泊热容量大,底层较暖湖水由于密度较小向上运动使湖面难以结冰。第(3)题,图中显示伊塞克湖位于40°N~45°N,受西风带影响;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暖湿气流受东侧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由图可知湖泊东侧山脉最高峰为7 443米,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所以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理由的统一。赞成主要从农作物生长需求、水源充足、提高经济收入、消费市场大等角度分析。不赞成主要从湖泊面积减少、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带来环境问题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 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2)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底层较暖,湖水由于密度较小向上运动使湖面难以结冰。(3)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4)赞成。理由: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湖区城镇分布较多,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河流众多,可利用水源发展灌溉农业;能提高农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建模-原因分析类

宜宾龙文实验学校高2014级培优专项资料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建模—原因分析类 1.「题型分析」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典题例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2)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因。 (3)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3.「技巧点拨」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4.「对点突破」 1.(2012·泉州市高三二模)由于资 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 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 策略。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 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 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

41.1万km2,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下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2) 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 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2.(2012·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 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 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 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 图。

高考地理 热点考点集锦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

高考地理热点考点集锦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版) 【高考命题剖析】 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本部分知识多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近期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来考查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地区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御措施,特别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人类活动的不合理与自然因素相结合所引起的灾害,也是在高考应试准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高考冲刺策略】 2011年以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高考中,往往以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地理事实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图、统计资料、气候资料等考查相关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及预防措施。要注意具有典型性的灾害,如雪灾、冻雨、台风、地震、干旱、洪灾等。在防灾、救灾方面,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代技术,对灾害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核心考点整合拓展】 核心考点一、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 掌握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在我国的分布。 1.自然灾害的类型 四大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1)大气圈中有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雨、雪灾、霜冻等气象灾害。 (2)水圈中有洪涝、风暴潮、内涝等水文灾害。 (3)岩石圈中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生物圈中有病害、虫害、鼠害等生物灾害。 2.自然灾害的分布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称为自然灾害带,主要有两大自然灾害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