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第11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11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11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1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政策体现(C)的利益。

A、各党派

B、各社会团体

C、统治阶级

D、劳动人民

2、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D)行为。

A、经济

B、决策

C、领导

D、政治

3、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A)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A、政治实体

B、经济实体

C、公益实体

D、服务实体

4、(B)是指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A、团体模式

B、渐进模式

C、理性模式

D、专家模式

5、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这种现象叫做(C )。

A、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B、教育政策扭曲

C、教育政策的滞后

D、教育政策搁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育政策的特点是(ABCD )

A、指向明确

B、相对稳定

C、影响广泛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E、具有强制性

2、教育政策的制约因素有(ABD )。

A、政治因素

B、教育因素

C、宗教因素

D、经济因素

3、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关系是(ABCD )。

A、教育政策能够指导和约束教育管理行为

B、教育政策为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C、教育管理实践能对教育政策加以检验

D、教育管理实践能对教育政策加以完善

4、依据教育政策的不同层次,教育政策可分为(AC)

A、基本政策

B、直接政策

C、具体政策

D、间接政策

5、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为(ABCD )

A、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B、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C、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D、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没有目的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 ) 正确

2、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正确

3、教育政策也就是教育法律。()错误

4、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正确

5、教育政策的执行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强制力。()错误

郑大远程教育《审计学》1—16章在线测试答案全对

《审计学》第06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5:09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审计证据应当是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2、仅从书面证据的角度看,下列证据中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是 d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会计报表 D、函证回函 3、注册会计师运用监盘程序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般是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4、最为基层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是指 B A、注册会计师的复核 B、项目负责人的复核 C、部门负责人的复核 D、主任会计师的复核 5、审计工作底稿的最终复核是指 A、注册会计师的复核 B、项目负责人的复核 C、部门负责人的复核 D、主任会计师的复核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照外形特征,可将审计证据分为 A、实物证据 B、推断证据 C、书面证据

D、口头证据 E、环境证据 2、下列证据中,证明能力较强的有 A、实物证据 B、外部证据 C、内部证据 D、口头证据 E、环境证据 3、审计证据应当具备下列特征 A、公允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适当性 E、及时性 4、抽样审计过程中,经常运用下列方法选取样本 A、随机选样 B、随意选样 C、集中选样 D、系统选样 E、金额加权选样 5、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时,推断误差常用的方法包括 A、定性推断法 B、加权平均法 C、比率估计法

《统计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统计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统计学》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0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2、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D、都可以 3、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A、O B、X C、— D、... 4、统计调查表的形式 A、简单表和分组表 B、简单表和复合表 C、简单表和一览表 D、单一表和一览表 5、对一部分农民家庭收支状况通过提问,算账方式进行调查,这是采用统计调查中的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通讯法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指标数值 2、普查属于 A、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3、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 A、报告法 B、采访法 C、大量观察法 D、直接观察法 E、问答法 4、专门调查包括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定期报表 D、全面报表 E、典型调查 5、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 A、商品库存量 B、职工人数 C、工业总产值 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

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正确错误 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 正确错误 3、所选择单位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重点单位 正确错误 4、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正确错误 5、重点调查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正确错误

统计学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学作业作业 一、判断题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 限。() 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 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8.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9.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10.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 11.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审计学第13章在线测试

《审计学》第1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在所有的审计意见类型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受审计业务各方面环境的应当是 A B C D 、注册会计师发表保留意见的前提应当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必须整体具有 A B C D 、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的基本条件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不具有 A B C D 、最容易使得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品质感到无所适从的审计意见类型是 A B C D

D、否定意见 E、无法表示意见 2、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审计意见类型 A、标准无保留意见 B、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C、保留意见 D、否定意见 E、无法表示意见 3、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包括 A、财务报表已经发布 B、财务报表合法、公允 C、注册会计师已按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 D、审计过程未受限制 E、审计费用较高 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前提条件是报表整体公允,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财务报表已经发布 B、部分会计事项不合法、且重大,但不至于发表否定意见 C、大部分会计事项不合法,但不愿意出具否定意见 D、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E、审计范围受到非常重大的限制,但不愿意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5、按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下列基础ACD A、计税基础 B、权责发生制基础 C、收付实现制基础

正确错误 、审计意见类型可以从审计报告的责任段内容反映出来。 正确错误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实际上是注册会计师没有表达其审计意见。 正确错误 、当被审计单位支付过多的审计资费时,容易发生购买审计原则。 正确错误 、无论从审计业务委托人,还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都愿意接受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正确错误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药剂学》第04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9:5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有关片剂的正确表述是 A 、咀嚼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B 、多层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C 、包衣片可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 D 、口含片是专用舌下的片剂 2、片剂顶部的片状剥落称为顶裂,以下不是顶裂的原因是 A 、颗粒含水量过多 B 、压力分布不均匀 C 、颗粒中细粉过多 D 、粘合剂用量不足 3、造成片剂崩解迟缓的原因是 A 、原辅料的弹性强 B 、颗粒引湿受潮 C 、颗粒大小不匀 D 、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大 4、对散剂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 、比表面积大 B 、便于儿童服用 C 、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 D 、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 5、药筛筛孔目数习惯上是指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D、避免粉末分层 E、避免细纷飞扬 2、解决裂片问题的可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 A、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B、颗粒充分干燥 C、减少颗粒中细粉 D、加入粘性较强的粘合剂 E、延长加压时间 3、片剂辅料中的崩解剂是 A、羧甲基淀粉钠 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C、聚乙烯吡咯烷酮 D、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E、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4、关于肠溶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控制药物在肠道内释放 B、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C、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D、应检查分散均匀度 E、可用肠溶材料包衣 5、关于粉碎的正确表述是 A、使用万能磨粉机,先开动机器空转,待高速转动时,再加物料 B、万能磨粉机可以粉碎各种性质的药物 C、挥发性强烈的药材应单独粉碎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 甲单位工人水平: 1120260320 1.5 200 xf x f ?+?+?= =∑∑甲 =(件/人) 乙单位工人水平 3012030 1.83012030123 x x m x ++==++∑∑乙= (件/人) 可以看出乙单位工人水平较高。 ( 2 )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甲单位生产水平的方差: 2 2 2()1 1.51200.45 200 i i i x x f f σ --+= ∑∑甲 ()……== 同样计算乙单位生产水平的方差: 2 2()0.36 i i i x x f f σ -= ∑∑乙 = 很明显乙单位的方差较小。 2 、某企业 2010 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 800 元, 2011 年计划规定比 2010 年下降 8% ,实际下降 6% 。 企业 2011 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 108% , 2011 年销售量动态相对指标为 114% ,试计算: ( 1 )该种产品 2011 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2011年单位成本计划数值为:800*(100%-8%)=736元 2011年单位成本实际数值为:800*(100%-6%)=752元 ( 2 ) 2011 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成本计划完成程度:752/736=1.0217=102.17% ( 3 ) 2011 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销售计划完成程度:1.14/1.08=1.0556=105.56%

甲市场平均价格: ()375 .1 4 5.5 / = = ∑ ∑ =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 325 .1 4 3.5 = = ∑ ∑ =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但甲市场平均收购价高于乙市场,是因为甲市场低价格收购量所占比重(25%)小于乙市场(50%)4 、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8 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甲班组:20 、40 、60 、70 、80 、100 、120 、70 乙班组:67 、68 、69 、70 、71 、72 、73 、70 要求:(1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月产量; 甲班组:平均每人产量: 件 70 = ∑ = n x x 乙班组:平均每人产量: 件 70 = ∑ = n x x (2 )计算甲乙两组的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甲班组:全距: 件 100 20 120 min max = - = - =x x R 标准差: () 件 6. 29 8 7000 2 = = - ∑ = n x x σ 标准差系数: % 29 . 42 70 6. 29 = = = x V σ σ 乙班组:全距: 件 6 67 73 min max = - = - =x x R 标准差: () 件 5.3 8 28 2 = = - ∑ = n x x σ 标准差系数: % 00 .5 70 5.3 = = = x V σ σ

《审计学》第06章在线测试.doc

《审计学》第06章在线测试 《审计学》第06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曲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木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一,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笫一题、单项选择题(毎题1分,5道题共5分) 、下列形式的审计证据在证明存在性方面最为有效的是 E A、实物证据C匕书面证据 C C、口头证据□D、环境证据 1、注册会计师运用观察程序所取得的审讣证据是 C A、实物证据C匕书面证据 匚c、口头证据E D、环境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的最终复核是指 匚A、注册会计师的复核□匕项目负责人的复核 匚c、部门负责人的复核E D、主任会计师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自出具审计报告日起至少应当保存 U A、1 年C匕3年 匚C、5年E D、10年 ,、以下风险与审计抽样无关的是 U A、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 匚C、审计风险匚D、检查风险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毎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照外形特征,可将审计证据分为 17 A、实物证据 厂B、推断证据 C、书面证据

1)、11头证据 E、环境证据 2、下列证据中,证明能力较强的有 A、实物证据 B、外部证据 C、内部证据 D、口头证据 E、环境证据 3、审计证据应当具备下列特征 公允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适当性 E、及时性 4、抽样审计过程屮,经常运用卜?列方法选取样木 A、随机选样 B、随意选样 C、集中选样 I)、系统选样 E、金额加权选样 5、运川审计抽样方法时,推断误羞布川的方法包括 厂A、定性推断法厂B、加权平均法 C、比率估计法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得数值大小 A.随总体范围得扩大而增加 B、随总体范围得扩大而减少 C、随总体范围得减少而增加 D、与总体范围得大小无关 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B、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与数量指标 D、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得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 A、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B、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 C、实物指标与数量指标 D、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得就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劳动生产率 C、计划完成程度 D、单位产品成本 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得就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流通费用额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得就是 A、在校学生数 B、毕业生人数 C、人口总数 D、黄金储备量 7、某工业企业得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 万台,则它们 A、都就是时期指标 B、前者就是时期指标,后者就是时点指标 C、都就是时点指标 D、前者就是时点指标,后者就是时期指标 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得总量指标就是 A、实物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时期指标 9、具有广泛得综合性与概括能力得统计指标就是 A、实物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综合指标 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得情况时,则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 A.都就是标志总量 B、前者就是标志总量,后者就是总 体总量 C、都就是总体总量 D、前者就是总体总量,后者就是标 志总量 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得相对数称为 A、成数 B、百分数 C、系数 D、倍数 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得数值比分子得数值大很多时,常用得相对数形式就是 A、成数 B、百分数 C、系数 D、倍数 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得相对指标就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就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就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得相对指标就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6年统计在线测试题

2、时点指标的特征是指标的数值 可以连续计量 可以直接相加 不能直接相加 3、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下面资料,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该市工业企业实际产值为 110亿元 该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80万人 某企业资金利润率为 30 % 4、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全员劳动生产率 人均国民收入 平均工资 5、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 1分,5道题共5 分) E 、 众数 B 、 只能间断计量 E 、 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ri B 、 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E 、 该市工业企业机器台数为 7500台 B 、 工人劳动生产率 E 、 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 B 、 调和平均数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5道题共5分) 1、编制时间数列时,要求动态数列的每个指标具有 A 、一致性 D 间隔性 2、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 定基发展速度-1等于环比增长速度 B 、环比发展速度-1等于环比增长速度 c 定基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I 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3、已知某地的工业总产值 1999年比1995年增长187.5 %, 1998年比1995年增长150%,那么1999年比1998年增长 A 37.5% B 、125% C 115% D 、15% 4、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产量增长了 10 %,生产费用增长了 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 8% B 、2% 1、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正确 2、对于同一变量分布,其标准差永远小于平均差。 正确 3、各个变量值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正确 4、四分位数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正确 5、各个变量值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正确 《统计学》第04章在线测试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B 、连续性 C 可比性 《统计学》第04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59:4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审计学》在线测试

《审计学》在线测试

————————————————————————————————作者:————————————————————————————————日期: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使用于注册会计师向社会提供的 A、审计业务 B、审阅业务 C、审核业务 D、所有业务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独立原则 B、客观原则 C、准确原则 D、公正原则 3、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基本要求中,最基本的是 A、独立原则 B、客观原则 C、准确原则 D、公正原则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规范最基本内容的是 A、鉴证业务准则 B、相关服务准则 C、职业道德准则 D、质量控制准则 5、在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鉴证业务准则 B、内部管理准则 C、相关服务准则 D、审计处理准则 E、质量控制准则 2、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部分,鉴证业务准则包括 A、质量控制准则 B、审计准则

C、审阅准则 D、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E、相关服务准则 3、下列业务中,必须准则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包括 A、财务报表审计 B、财务报表审阅 C、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D、代编财务报表 E、代理税务申报 4、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 A、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B、对自身执业能力进行夸耀性广告 C、注册会计师公告变更了的办公地址 D、以个人名义执业 E、在两个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5、下列行为中,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的有 A、向社会公告其办公地址和电话 B、向被审计单位收取额外的补贴 C、为客户保密 D、向客户提供管理咨询 E、不收取或有费用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执行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水平的高低。 正确错误

统计学 东财在线 作业+随堂随测 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第一套作业(1-4单元)【1】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 ?B、组限 ?C、组距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答案:D 【2】 某班级学生经济学成绩呈极度左偏分布,则偏态系数可能是()。 ?A、0 ?B、-0.1 ?C、-2.9 ?D、3.2 答案:C 【3】 直方图中,对于等距分组通常是以()表示每组的次数 ?A、柱形的高度 ?B、柱形的宽度 ?C、柱形的对角线 ?D、柱形的周长 答案:A 【4】 为估计某城市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随机抽取500个家庭,调查得到其中拥有汽车的比例为45%,这里的45%是()。 ?A、参数值 ?B、统计量的值

?C、样本量 ?D、变量 答案:B 【5】 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 ?A、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D、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答案:A 【6】 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答案:C 【7】 单项式分组适合运用于()。 ?A、连续性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比较小 ?D、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很大 答案:C 【8】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盒形图 答案:B 【9】 下列数据中属于定比数据的是()。 ?A、性别 ?B、籍贯 ?C、年龄 ?D、民族 答案:C 【10】 下列统计量中可用于测度数据分布形态的是()。 ?A、中位数 ?B、四分位差 ?C、异众比 ?D、峰态系数 答案:D 【11】 数据收集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使得数据更加()。 ?A、直观 ?B、清晰 ?C、易读 ?D、丰富 答案:ABC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 B.正确性 C.全面性 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B.组限 C.组距 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 C.U型分布 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 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 B.零件公差的分布 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 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

(完整版)统计学测试题

《统计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方面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 B、年龄 C、职务

D、民族 E、工资 2、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指标数值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中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 C、可变的数量标志是变量 D、指标和标志都是变量 E、质量指标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4、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A、如何科学确定目标总体范围 B、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样样本 C、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 D、怎样消除样本对总体代表性误差 E、如何科学地由所抽样本去推断总体 5、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 B、数量性 C、同质性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药物化学第11章在线测试

《药物化学》第1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8:5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雄性激素结构改造可得到蛋白同化激素,主要原因是 A 、甾体激素合成工业化以后,结构改造 工作难度下降 B 、雄性激素结构专属性性高,结构稍加改变,雄性活性降低,蛋白同化活性增加 C 、雄性激素已可满足临床需要,不需再 发明新的雄性激素 D 、同化激素比雄性激素稳定,不易代谢 2、下列哪种药物是同化激素 A 、泼尼松 B 、甲睾酮 C 、苯丙酸诺龙 D 、甲羟孕酮 3、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 A 、糖尿病 B 、骨质疏松症 C 、高血钙症 D 、高血压 4、下列对甲睾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位有羟基的甾体激素 B 、17-位有丙酸酯基团 C 、临床上用于治疗男性缺乏雄激素病的 甾体激素 D 、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前后,骨折后愈合 5、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抗雌激素类化合物 A 、雷洛昔芬 B 、氯米芬 C 、米非司酮 D 、他莫昔芬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面关于甲羟孕酮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化学名为6a-甲基-17a-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B 、本品在乙醇中微溶,水中不溶 C 、失活途径主要是通过6位羟化

D、与羰基试剂的盐酸羟胺反应生成二肟,与异烟肼反应生成黄色的异烟腙化合物 2、下列属于天然药物的有()。 A、雌二醇 B、睾酮 C、黄体酮 D、米非司酮 3、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有()。 A、醋酸甲羟孕酮 B、醋酸可的松 C、醋酸地塞米松 D、醋酸泼尼松龙 4、下面哪些药物属于孕甾烷类( )。 A、甲睾酮 B、可的松 C、黄体酮 D、雌二醇 5、下列关于地塞米松的结构修饰,说法正确的有()。 A、C-9F取代活性增强 B、C-9F取代的同时C-16上引入取代基可消除钠潴留的作用 C、C-6引入F可阻滞C-6氧化失活 D、C-6引入F活性丧失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结合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是雌酮硫酸单钠盐和马烯雌酮硫酸单钠盐。 正确错误 2、孕激素C6及C16位上如被烷基、卤素、双键等取代,活性下降或丧失。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 B.正确性 C.全面性 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 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B.组限 C.组距 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 C.U型分布 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

《审计学》第11章在线测试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审计学》第11章在线测试 《审计学》第1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企业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以自身的支付,这种情况一般称为 A、小金库 B、坐支 C、账外账 D、假账 2、为了证明银行存款的存在性,除了需要取得银行对账单外,还需要对银行存款进行 A、检查 B、盘点 C、函证 D、观察 3、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审计,一般不会涉及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交易性金融资产 4、在对企业的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不涉及的账户是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财务费用 D、制造费用 5、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不包括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现金等价物 D、代管现金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的企业现金流量表中将现金流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A、转账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B、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文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D、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E、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通常所说的货币资金一般包括 A、库存现金 B、金融资产 C、银行存款 D、银行证券 E、其他货币资金 3、下列项目中,与证明银行存款的存在性有关的证据包括 A、银行对账单 B、账户使用证

C、银行询证函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E、银行存款账簿记录 4、下列库存现金业务中,不合规的包括 A、坐支现金 B、超限额持有现金 C、零星现金结算 D、用现金进行超限额结算 E、分散保管现金 5、在我国企业会计中,期间费用包括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 D、预计费用 E、财务费用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货币资金的审计既涉及货币资金的增加业务,又涉及货币资金的减少业务。 正确错误 2、银行对账单是用以证明企业银行存款期末余额的最有效的证据。 正确错误 3、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此增彼减业务不涉及现金流量问题。 正确错误 4、现金盘点表是证明期末库存现金存在性的有力证据。 正确错误 5、通过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抽查,可以初步判断企业银行存款收付管理的质量。 正确错误 在线测试:满分代做QQ1340038370 郑大所有专业的在线收听、在线测试、网上考试、提交作业、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服务,100% 保过。欢迎新老学员合作! 需要帮助联系QQ:1340038370

【免费下载】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①统计整理②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④统计分组 2.统计整理的资料() ①只包括原始资料②只包括次级资料 ③包括原始和次级资料④是统计分析结果 3.反映统计对象属性的标志是() ①主要标志②品质标志③辅助标志④数量标志。 4.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复合标志分组③混合标志分组④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分配数列() ①都是变量数列②都是品质数列③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④是统计分组 6.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数量标志分组③复合标志分组④混合标志分组 7.将25个企业按产值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①产值②企业数③各组的产值数④各组的企业数 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①钟形分布②正J形分布③U形分布④对称分布 9.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 ①只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②只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 ③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④可以编制多种分布数列 10.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①选择分组的标志②划分各组界限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和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 ①必须重叠②前者必须重叠,后者可以间断 ③必须间断④前者必须间断,后者必须重叠 12.在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下上限数值时,一般

是() 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②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③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④另立一组。 13.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 3、 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①单项式分组②等距分组③不等距分组④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①正比②等比③反比④不成比例 15.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①行标题②主词③列标题④总标题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49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是( ) ①统计调查的继续②统计汇总的继续 ③统计调查的基础④统计分析的前提 ⑤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续点。 2.统计分组( ) ①是一种统计方法②对总体而言是“组” ③对总体而言是“分”④对个体而言是“组” ⑤对个体而言是“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②按数量标志分组③选择分组标志 ④划分各组界限⑤按主要标志分组 4.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 ①等距数列②异距数列③品质数列 ④变量数列⑤次数与频率 5.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 )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 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