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X )

错误。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X)错误。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的“互识”和“互证”功能混淆了。题中所说的是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是指以不同的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X )

错误。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X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V )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6.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V)

7.中西方比较文学,应避免将西方理论当做“解牛之刀”,把中国文学文本视为“被解之牛”,因为这种做法是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V ?)正确。因为这种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是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但是并不真正构成比较的基础,所以要在中西文学比较中避免。

8.文学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不同,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翻译涉及译者的个性因素,更涉及译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创造性叛逆”。

(??V)

正确。因为时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有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吸取外来语言的优长,发展本土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文字因素,所以正确。

9.比较文学人类学缺类研究发现,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而这恰恰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精品。(?V ?)

正确。西方文学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史诗,例如《荷马史诗》等,而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虽然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存在),所以正确。

1 0.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是抒情,西方传统诗歌则有大量叙事。(?V)

正确。在中国,诗歌传统是以抒情为主,那些作品传承着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古代诗歌最初以史诗的面貌叙说人间英雄和天上英雄,讲述各种冒险故事。因此上述说法是正确的。

名词解释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域下对

文类问题的探讨,既包含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也包括某一文类的跨国界流传演变现象和缺类

现象的研究。相对于民族文学中的文类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复杂。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的理

论前提是在不同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简答题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的条件和标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 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

专业学术着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

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

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

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何谓异质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首先建立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之上,其次才是互证和互补。“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十九世纪初的歌德,

十分关注世界文化的交流,西方一般都把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产生的思想渊源追溯到歌德谈话中出

现的“世界文学”概念,而这次谈话恰是对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开始的。

“互证” 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这就决定了文学也会有规律性的同步发展。人们对文学的审美活动,也有共同的规律,只有通过多种不同文化体系的互相参证,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互补”。互补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其二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其三是“互补”还表现为以原

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从而获得对该文本的全新

的阐释和理解。两种文化中不同文学的“相遇”不能不用一种文化框架去解释另一种文化中产生

的作品,这不仅不会将一种文化的作品变得和另一种文化的作品一样,而是对原有的文化增添新诠释、新风貌,是原有文化的新发展。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

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3、影响研究的价值与局限。影响研究形成了一套经典的最传统的比较文学实证关系的研究范式,并逐步确立了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局限在于其研究范围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把文学范围限制在欧洲文学内部,同时把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排除在外。其次,强调事实联系,在研究方法上单纯遵循实证主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走上了缩小

了研究范围,限制研究领域的自我设限的道路。他们把因果关系的考察看成影响研究的一个法则,探索某一件外国作品或某一个外国渊源来解释另一个作品的途径,他们把文学的比较研究

化成了简单的、机械的因果模式,完全忽视了审美的判断和哲学的思考,比如鲁迅的“狂人”

曾借鉴了果戈理、尼采笔下类似的形象,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把他们归结为原因,把“狂人”归结

为结果,完全从自然科学的因果论来解释文学间的影响是不科学的。

4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称“创造性背离”,最早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尔皮提出。由

于文化与文化的差异、语言与语言的差异以及译者的表达、气质等与原作者有差距,这种叛逆

是必然的,给原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文学翻译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就必然存在叛逆,创造性叛逆不是误译,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形式是翻译中的删减、增加和意译,这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突出。

5.? 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请举例说明。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是指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具体的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6.简述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应注意的事项。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范围既包括英、法、德、意、俄、西班牙等欧美各国的诗歌,也包括了中国的汉、藏、蒙、维吾尔等各族的诗歌,还包括了与诗歌有关的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民俗学、历史学与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因此,中西诗歌的比较研究,是包含了众多对象与众多层次的复杂的研究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辩证地、宏观与微观结合地从事这一研究。与此同时,还应调动多种研究方法,采取多种研究视觉,同时紧紧围绕文学研究这个中心。例如,在从事垮学科研究的中西诗歌比较研究时,应充分注重它的文学性。( 5 分)

对中西诗歌比较研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既要用宏观的比较文学眼力把握研究对象,又要用微观的细究来扎实地处理中外诗歌现象。与此同时,还应当平等和综合地运用中外各家理论之长来推陈出新,避免陷入欧洲中心主义或其他中心主义模式的窠臼。唯此,才能符合浩瀚悠久而又自成体系并丰富多彩的中外诗歌实际,也才能发扬比较文学之长去获得更加全面与可信的科学认识。( 5 分)

7.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众所周知,T?S?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10 分)

8、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9、什么是“期待视野” 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10、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11、什么是题材研究题材研究是平行研究中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题材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行与演变情况的研究,亚历山大迪马将主题学题材研究分为五类: 1 典型场面的题材;2

地理题材;3描写对象如植物、动物、非生物等组成的题材; 4 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人物形象

的题材; 5 传说中的典型构成的一组组独特的题材。

12、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13、什么是“套话” 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16、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答:首先就

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17、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列举题

1.列举平行研究主要特点

答:①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纳入研究领域,其领域广阔之大。比如: 古希腊的神话既可以与北欧的神话相比,又可以与地域遥远的中国神话或澳大利亚神话相比较,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可以与中国汤显祖的剧作建立关系②平行研究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研究文学,有逻辑推理的思辨方法,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2.列举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等等方面。

母题研究:所谓母题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贪、嗔、痴、慢、时空、山岳、江湖、光明、黑暗等等。

情境研究:情境就是作品中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中蕴含着一定的戏剧性冲突因素和审美规律。如三角恋爱关系、仇家子女相恋等就是典型的情境。

意象与套语: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套语,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3、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 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 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 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4、 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 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 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 H 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 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 作品 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 每一部伟大的作品 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 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5、 列举阐发研究的基本内涵

阐发研究就是将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具有内在可 比性的基 本问题加以相互印证,相互发现,相互阐释,并相互运用,把握内在的普遍 规律。①诗可 以怨与痛苦的解脱。如《离骚》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内涵,痛苦的原因 是由于抱负和用世 之心不得实现,对为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的政治现实批 评,而西方人的痛苦则 更多的是欲望,很多诗人在诗中所宣泄的痛苦是不能与心爱的 人在一起的。②言不及意与 语言的局限(中国文论在言和意的矛盾面前是逐渐走向空 灵和神秘的,老子大辩若讷,从 语言退出进入玄思和神游状态)③诗无达诂与阐释学。 揭示了中西文论的种种不谋而合, 道出了文学理论中某些有规律的东西。

6、 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 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其次,从研究对象 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 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 而 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

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 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

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其三, 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 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

“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 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 无疑扩大了法 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 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 发展。

论述题

1、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答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一体化脚步加快,国际交往空前频繁,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处 于抗拒与同化过程中。①世界趋同性增加,随着文艺学的广泛传播,人们之间的了解日益加 深,在文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

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 美 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

艺欣赏上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人们感情的进一步沟通,全球话在向我们展

示世界交流和世界市场的巨大拓展同时,走向了文化的全球化,商品化在全球范围的流通造成了文化的同一或一元化现象,感到文化的同质性,单调性,资本技术乃至生活方式,差异性都逐渐消失②多元化共存,在这个强调差异,特殊,多元,边缘的时代,异化的碰撞,冲突,吸收给比较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跨文化的积极参与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互动,总之尽管人类历史,文学的历史,理论充满对抗,但世界走向综合趋势不可阻挡,文学属于全人类,异质并存的文化是全世界的财富。2、以戏剧作品为例,谈谈中西方戏剧特点异同及相互渗透答①不同的戏剧结构。在结构形式上中西戏剧有着各自的传统,中国古典戏曲结构多是线状的,西方戏剧结构多少网状的,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突出戏与曲的结合,词曲是主观抒情性极强的诗词的变体,西方传统戏剧由于绝对拘于舞台的时空,多限于三一律的金科玉律,因而大多数不能如中国戏曲那样自由地按时间顺序前后连贯展开戏剧情节,而是利用巧妙戏剧布局,将顺序打断,成为网状结构西方传统戏剧重视情节,把情节看作戏剧的第一要素,主要叙述方式是倒叙式,闭锁式,另一种是正叙式,中国戏曲只有正叙式没有倒叙式,时空处理极为自由②不同的艺术风格,西方传统的风格是写实的,对表演艺术突出一个真字,更接近生活语言,中国戏曲风格写意的,突出美,追求重在写意传情。③中西戏剧相互渗透,自觉采纳中国戏曲的某些形式和技巧,如中国式的正叙式开放式结构,演示性技巧,虚拟的动作音乐,与戏剧行动的融合,中国戏曲的表现艺术,写意性,娱乐性与西方戏剧的再现艺术,写实性哲理性,中国戏曲以美为至上追求的表演艺术和西方戏剧以真为至高目标的表演艺术,两者之间的对话沟通,相互融合将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戏剧的潜在力量,使得双方都能从中得到提升,从而开创世界戏剧艺术的新局面。3.举例说明“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并分析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一是跨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

4.为什么要以“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请举例说明。

对话:指用“非我的” 眼光来看待研究对象,把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当作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相互平等,能够进行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主张抛弃一切形式的“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的友好交流。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视角和态度,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

等、

定型的特征。

5.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释苏格兰诗人罗博特?彭斯的诗句:“啊!我多么希望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 6.举一、二例子说明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