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吉林省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8分)

1. (11分)(2018·陕西)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2. (7分) (2019八下·宽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站点主要布局在居民生活工作集聚区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向居民发放借车卡,用户在站点刷车借车,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归还到就近的站点,根据使用时长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材料二:某地统计局对某城市使用共享单车的人群做了统计,以下是调查数据图;

使用共享单车人群年龄调查

材料三:共享单车因为方便、环保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今年4月,共享单车也悄然进入了新罗城区,但这一新事物进入岩城却遭遇了不少的尴尬,尴尬一:共事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有些共享单车的使用者,见空就停,随手乱放,甚至有些地方共享单车的大量停放,造成了人流密集场所的堵塞。尴尬二: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有些使用者,残忍“肢解单车,不少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更有寡廉鲜耻者直接据为己有。尴尬三:假冒二维码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骗子将事先准备好的二维码贴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上,以假乱真,这样使用者付款时,钱就流入骗子账户。

(1)下列对公共自行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共享单车与其他共享出行交通工具相比较,主要优势在于方便、价格低廉、环保低碳。

B . 共享单车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及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及相应分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C . 共享单车在解决城市交通难、“公交最后1公里”和缓解大气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D . 共享单车借车卡免费发放但用户须依据骑行路程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2)结合(材料二),概括共享单车使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3)针对共享单车使用中遭遇的尴尬,请就“如何文明安全地使用共享单车”提出两点建议。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6九上·南宁期中) 补写句子

诗词默写填空。

(1)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王磬《朝天子·咏喇叭》)

(2) 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只见草萧疏,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6)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7)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苏轼《浣溪沙》)

(8) 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能被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

4. (5分) (2020八下·舒兰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随”“入”两字用的很精妙。请简要分析这两字好在哪里。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7分) (2017七上·灌云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有什么用意?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

6. (9分)(2016·枣阳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亭亭净植 ________

②宜乎众矣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花之隐逸者也则思善建不拔者

B . 水陆草木之花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C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野芳发而幽香

D . 固以树德中无杂树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濯清涟而不妖。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________;《养竹记》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5)我国儒家美学思想中,向来就有“比德说”。即人对自然物的欣赏和赞美,是基于自然物的某种特征、象征人的某些美德。说说乙文以“竹”象征了君子哪些美德?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 (2019八上·萧山月考) 法国昆虫学家①________毕其一生观察研究昆虫,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其中的②《________》(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③“________”。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书中作者说④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⑤________“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⑥________。称赞⑦________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2020·广西模拟) 研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材料二】一部五四运动史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在其所处时代释放出巨大的实践力量,而且能够跨越时空给人以精神感召、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运动有如一座精神上的高峰,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核的五四精神,不断锤炼中国人的爱国品格、更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形成中国人的现代意识并激励中国人的自主求索。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首先表现在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时,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文章指出,五四运动“表示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变点了。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地失败了,这种情形,现在要来一个转变,不是再来一次失败,而是要转变到胜利的方面去了”。五四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人民走上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道路的历史起点。

(1)选出对上述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了青年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B . 材料二,五四精神内容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C . 材料三,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向胜利方向转变。

D . 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管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还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

(2)请为“弘扬‘五四精神’”的主题活动挑选宣传标语,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 . 高举“五四”火炬,永葆先进本色。

B . 舞动青春,放飞梦想。

C . 心怀中国梦,励志奔小康。

D . 五四﹣﹣青春符号,流动名片。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11分) (2019九下·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屋顶上的男孩宋长征

①我生活的地方是老河滩,这是一片不算丰腴,也不算太过瘠薄的黄土地。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座小小的村庄。

②我曾在深翻的泥土里捡拾到一枚螺壳,放在耳边,若风吹过,若浩荡的河水流过,先民耕耘的场景像一帧帧泛黄的胶片。我自信孤独是存在的,只不过当年不懂,坐在落叶的黄昏下,思与想呈现出一幅空旷的图景。

③我沿着村后的池塘边行走,在逼仄的拐角处抓住一株细细的小树。秋蝉在悲鸣,池塘里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我小心翼翼,生怕滑落在池塘里。教室破旧,泥台子,泥板凳,老师在门前的空地上用着自制的日晷,纸板的圆心上插一根小木棍,时间就有了刻度。

④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放羊,羊们在河滩上吃草,我会专注于我的孤独之中。仰躺在草地上,看行色匆匆的云走过田野的上空。我在想云之上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否也有一座村庄,是否也有一个孤独的少年生活在某处。[A]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⑤这是我最初的认知,对于时间、对于生命产生的某些想法。但更多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人在田野上奔跑而忽略了方向。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更好,也不知道村庄深处那座破旧的院落会有怎样的改变。

⑥十七岁那年我辍学,躺在一张棕绳编织的床上,异想天开,想要靠一支笔支撑起以后的生活。——也仅仅只是梦想,从后来的四处漂泊来看,如果没有一个稍微安定的生活,所有的梦想也只是空谈。

⑦我在经历一个失败者的青春,或者说我从十七岁就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世间行走。渤海湾的一艘渔船上,风大浪急,出海,归港,在人声嘈杂、鱼腥弥漫中上岸。岸上是另一个世界,喝酒,然后醉醺醺上船,跌入思乡的梦里。……我在经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带,我的另一个我从皮囊里抽身出来站在时间的某处看着。他的孤独无人能解。

⑧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那些远去的事物开始复活。“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沈从文语)原来一切事物并没改变,原来流去的只是时间。

⑨我花去了青春,却认识了孤独的面孔——多年来我的脑子里总有这样一种意象:淡蓝色的星空,一枚枚闪烁的星辰如棋子般排布在夜空,像一盘下不完的棋。在老河滩上觅食的鸡们,此时静卧在一片森森的树荫里。多少年了,它们不曾改变自己的作息表,以星空为依靠,以茂盛的树荫为家园,等待黎明用一声嘹亮的啼鸣撕开夜幕。一爿老屋,湛蓝色的老瓦,像一片片时光之羽,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孩坐在屋顶上,听月光簌簌落下。

⑩他看见了自己的一生。他看见月光下的家园,在时间的流水中飘荡而来,又飘荡而去。

?里尔克①对物的虔诚看守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物于是成了里尔克信念的基石与生命的家园。那么我的家园呢?我在寻找。当我面对一件老旧的器物时,我会想起那些流逝的光阴,在光影中活动着的人。那人是父亲,是母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老河滩上的乡民。

?我在物里醒来,此时的物是故乡的风物。月光流泻,我像世间所有的婴孩那样睁开双眼,或者是老祖母的臂弯,或者是一只摇荡的摇篮,有人在轻轻唱,那歌谣唱了千年万年仍如流水般轻柔、温暖。但我不可能知道,多年

以后,那个在物中苏醒的孩子执拗折返,企图描绘那些缥缈的音符,企图重新沭浴在一片安然的月光下。

?我穿行在草木间,麦子是青的,梧桐花是一串串的紫粉色。[B]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璧上。只需要等待,木炭火光明灭,芝麻香、麦面香瞬间流溢。这或许就是一个支点,木炭、麦面、芝麻,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人在草木间。

?我的书写在夜色中进行,曾经有一段时间,故乡的草木如春天般浩荡而来,在纸上排布成阵。

?我在物里生长,我会想起灯光下的织布机,母亲坐在上面,像一艘小小的方舟承载一家人负重前行。我会想起父亲身披蓑衣站在田野上,夏雨滂沱,他依旧不紧不慢走过田塍,这是一个农人的自信,相信风雨过后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我也这样想,转眼写作十年,我几乎记下乡间的所有事物,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与生活达成默契,与村庄相五依偎。我要做的,只不过是沿着时间生成的脉络,记下爱,记下暖,记下那些苦难的刻痕。

?我也会在物里老去,当孤独再次袭来,我会有所庆幸——在缺少一切的时节,我真的发现还有个自己在乡间行走。那个屋顶上的男孩未曾改变,那淡蓝色的星空未曾改变。

?一个人书写的过程即是对孤独画像的过程。此时的线条清隽,一条河、一座村落、一声嘹亮的鸡鸣、一片云走过的天空,组构成一个简洁的画面。

?我在走过田坎时终于看见自己孤独的身影,来来去去间,隐入乡土的纹理。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5期,有删改)

【注】①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

(1)下列对本文情感脉络的梳理,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老河滩是我生长的地方,少年的“我”常常专注于自己的孤独,虽然那时“我”并不懂。

B . 十七岁的“我”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外独自闯荡,经历了完全陌生的世界。那时,“我”的孤独无人能解。

C . “我”花去了青春,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经常爬到自家的屋顶上。“我”在鸡鸣声中读懂了孤独的含义。

D . 后来,“我”折返故乡,记下故乡的风物,终于把自己孤独的身影隐入乡土的纹理。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画面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分别简要赏析。

[A]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B]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壁上。只需要等待,木炭火光明灭,芝麻香、麦面香瞬间流溢。

(3)第?段中划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第⑦⑩段中加点处为什么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

(帮帮你)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丰富文

本的内涵意蕴。

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远方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

(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九下·龙海开学考)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8分)

1-1、

1-2、

1-3、

2-1、

2-2、

2-3、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三、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

4-1、

4-2、

4-3、

5-1、

5-2、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

6-1、

6-2、

6-3、

6-4、

6-5、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1、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1、

8-2、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