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最终稿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比较优势基本观点及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HO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含义

1、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2、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

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相对要素密集度(就产品而言)

3、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定理: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三、规模经济基本观点及含义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型(如李嘉图模型)都包含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

增加生产某商品所需的所有要素的投入会使该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

在现实中,很多产业都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条件下:

1、产出的增长比例比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高

2、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降低。

规模经济可以是:

1、外部的

(1)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

(2)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2、内部的

(1)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规模决定的,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产业的规模决定的。

(2)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

上述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引起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总结:

1、贸易是由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效应增强引起的,就是说是由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单位成本降低引起的。

2、规模经济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3、规模经济的存在破坏了完全竞争。

4、在分析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时必须用不完全竞争模型。

四、什么是WTO,GATT

战后以来的多边关税削减都是在1947年签定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进行的:(1)现在被称为世界贸易组织(WTO)(2)GATT-WTO 体系是一个具有指导国际贸易的一整套准则的合法组织。

GATT和WTO有什么区别?

1、GATT 是一个临时协定,WTO 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2、GATT 仅适用于货物贸易,WTO还适用于服务贸易(GATS)和国际知识产权。

3、WTO 包含一套新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尽快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GATT 是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机构:GATT最近通过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协议,是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即WTO。WTO体系下允许三种方式的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五、最佳关税税率水平(最优关税率)

1、最优关税率能够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2、最优关税率总是正值但小于使人们不再进口的禁止性关税率。

3、小国的最优关税率为零,因为关税不能改变小国的贸易条件。

六、固定汇率制

是指汇率的制定以货币的含金量为基础,形成汇率之间的固定比值。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汇率的稳定。

七、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按被盯住的货币不同,可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以及盯住合成货币。

八、常见的非关税壁垒的形式

(、出口补贴、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策略、国内税、最低限价和禁止出口、进口押金制、海关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九、主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东盟,非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OECD,APEC

十、贸易条件

1、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2、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十一、出口补贴,出口偏向增长,自愿出口限制

(1)出口补贴:是指对出口国内产品的公司和个人的支付,当政府提供出口补贴时,出口商会尽量出口商品直道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的差额正好等于补贴额时为止。出口补贴可以分为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而降低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另外,和关税相比,出口补贴恶化了贸易条件。出口补贴的成本明显超过了收益。

(2)出口偏向型增长:

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2、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而使世界其他国家受益。

进口偏向型增长:

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2、改善了本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以牺牲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

(3)自愿出口限制:

1、自愿出口限制是出口国对出口产品实施配额。也称自愿限制协议(VRA)。

2、VER一般都是应进口国的要求制定的,出口国同意这些要求以防止其他形式的贸易限制。

3、自愿出口限制的确就项把许可证颁发给外国政府的进口配额,因此对进口国而言,VER的代价高昂。

4、VER对进口国来说,其代价总是比达到同样限制进口效果的关税要高。

5、VER显然对出口国造成损失。

十二、雷布效应或定理

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T 或L) ,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反之亦然。

十三、斯托效应或定理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十四、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衡量的是生产者在一次销售中他愿意销售的价格与他实际获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可以从市场供给曲线推导出来。从图上看,是供给曲线之上价格曲线之下的那块面积。

例如:一个生产者愿意以2美元销售,但实际的售价为5美元,因此消费者剩余为3美元。

十五、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可以通过市场需求曲线来推导消费者剩余。从图上来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之下价格之上的那块面积。

例如:假设某人愿意花20美元购买一袋药, 但是实际价格仅为5美元. 那么,对于这袋药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5美元。

十六、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

1、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

2、它比较的是国家间的平均价格。

3、购买力平价预测的美元/欧元汇率是:E$/€ = PUS/PE

其中:

PUS:一个商品篮子在美国的美元价格

PE :在欧洲购买该商品篮子的美元价格

重新整理公式可以得到:PUS = (E$/€)x(PE)

购买力平价断言: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来表示,所有国家的价格水平应该是相等的

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关系:

1、一价定律适用于单个商品的情况,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则适用于普遍的价格水平。

2、如果一价定律对所有商品都成立,那么只要用来计算不同国家价格水平的基准商品篮子是一样的,那么购买力平价就成立。

3、购买力平价认为,即使一价定律不成立,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力量也会最终使各国货币的购买力趋于一致。

十七、国际收支账户

1、一国的国际收支帐户,记录该国对外国的支付和从外国获得收入的情况。

2、每一笔国际交易都自动进入国际收支帐户两次:一次作为贷方(+)一次作为借方(-)

3、三种国际交易记入国际收支帐户:

(1)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2)涉及资产买卖的交易

(3)两国间的资本流动:被记入金融帐户

仔细看看!!

十八、标准贸易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1、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2、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3、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4、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十九、劳动力在不同的部门分配

二十、最优关税税率

1、最优关税率能够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2、最优关税率总是正值但小于使人们不再进口的禁止性关税率。

3、小国的最优关税率为零,因为关税不能改变小国的贸易条件。

二十一、关税的影响

(一)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会同时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二)关税对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

1、关税将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外部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内部价格)分隔开来。

2、贸易条件随着外部而不是内部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二十二、出口补贴的影响

(一)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会同时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二)关税和出口补贴通常被视为同一类的贸易政策,但是它们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却不一样。

1、例如:假设本国对出口的棉布提供相当于产品产值20%的补贴:

(1)这会使本国国内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上涨20%。

(2)这会使国内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棉布和更少的粮食。

2、本国的出口补贴在恶化本国贸易条件的同时会改善别国的贸易条件。

二十三、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自由贸易的主要观点

(一)政府为什么会支持自由贸易?有三种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

(1)自由贸易和效率:基于小国情况下自由贸易的效率观点认为,实施自由贸易是最优政策。

1.关税给该国经济造成净损失。

2.采用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消除效率损失并增加整个社会福利。

(2)生产的规模经济(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

1、小国如果采用保护政策,就会造成厂商生产规模不足,无法获得规模经济。

2、由自由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会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多的产品。

3、同管理贸易体制相比较,自由贸易能够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革新的机会。

(3)政治依据

1、尽管理论上可能还有比自由贸易更好的政策,但现实中从政治上认可和支持自由贸易的原则也许非常重要。

2、现实中的贸易政策经常有具有特殊利益关系的集团所左右,而不是考虑国家的成本与收益。

(二)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

1、积极的贸易政策有时也能增进国家的整体福利。

2、两种反对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1)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2)国内市场失灵论

总结:

(1)倡导自由贸易有三条依据:

1、自由贸易可以提高效率

2、规模经济带来的额外收益

3、政治支持

(2)支持非自由贸易政策的依据:

1、关税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

2、国内市场失灵

二十四、福利恶化型增长出现条件

恶化性增长:

1、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穷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是该国的贸易条件极度恶化以至于,该国的福利水平还不及增长前。

2、在极端条件下该种情况会发生: 强势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往往伴随的是陡峭的 RS和 RD曲线。

3、大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不是现实的议题。

二十五、你对WTO怎么看

我对WTO的认识

一、概述

1、WTO的含义

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2、WTO的宗旨

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服务;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法制统一原则

二、中国加入WTO的战略性意义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三、我国加入WTO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改善贸易和投资的法律环境

2、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

3、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适应国际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

4、加速对外经济贸易法律人才的培养,建立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工作系统

5、正确定位,转变职能,运用法律手段实现宏观管理

二十六、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并局部地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某些产品的出口增长有所放缓;

(2)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略为下降,部分商品的进口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两点对中国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的合理调整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有助于促使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更加注重刺激内需,改变以往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使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平衡;

(4)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会有所减缓;

(5)有助于减轻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压力,减缓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从而有助于减轻中央银行的升息压力;

(6)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有利于加快银行业改革和金融部门现代化;(7)有助于加快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进程。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均衡点为A,乙国均 衡点为A’,国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 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均衡点由A移 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 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 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 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 品,国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 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 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内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 1、国际经济学 2、绝对利益 3、比较利益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贸易乘数 6、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 8、流动借贷 9、固定借贷10、国际收支11、边际进口 倾向12、外汇倾销13、幼稚产业14、外汇汇率15、开放经济16、封闭经济17、关税壁垒18、非关税壁垒19、NAFTA 20、SDR S 21、官方储备22、浮动汇率23、联系汇率24、国际分工25、升水与贴水26、现值债务率27、偿债率28、广义国际收支29、贸易条件30、国际投资头寸 二、简答题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机制。 4、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5、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 模型条件下)。 6、简述“荷兰病”的主要内容及引起的原因。 7、试推导远期升水(贴水)公式/ 8、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9、试分析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产生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10、设某市场上及其汇率为1美元等于2比索,该市场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5%,比 索为10%,试求一年期远期汇率为多少? 11、试用图形说明小国关税的情形。 12、试说明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 13、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14、试用图形解释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15、试说明绝对利益说的主要缺陷。 三、论述题 1、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2、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3、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5、试述弹性法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6、试述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7、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8、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9、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 10、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均衡条件的图形并予以分析。 1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及调整。 12、试述国际经济非均衡的传导机制及其政策意义。 13、试述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内容。 14、试述关税同盟的内容与经济作用。 15、WTO的原则、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财政学部分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名词 1、公共物品 2、社会公共需要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和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2015.10简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 5.10单。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机会成本:某一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将该活动的所有要素投入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它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商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作用要素的收益率。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降低进口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收益率。 赫克歇尔-俄林(H-O)理论:各国出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饶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引起其他商品的产量减少。 跨时比较优势:一个生产未来消费品的国家,在没有国际借贷时,如果一国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低于其他国家,称该国在未来消费品上具有跨时比较优势。 贫困化增长:尽管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可以带来财富,但如果贸易条件出现严重恶化,经济增长的利益会被完全抵消,使该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居民与其它国家居民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一年)发生交易的记录。 麦之勒悖论:由于关税一方面使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一方面又导致进口产品的世界价格下降,在一些情况下, 关税最终可能会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下降,产生与预期相反的价格变动。 外国直接投资(FDI):以成立子公司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对外国的工厂、资本货物(设备)、土地进行的投资。投资者保留对投入资本的控制权。 国际收支平衡表:纪录一国所有的对外经济交易,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净误差和遗漏四大项内容。经常项目余额: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商品和服务之差。 汇率超调: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长期反应的现象。 套利在一个货币中心低价购买外汇,然后在另一个货币中心高价卖出,谋取利润的手段 套汇汇率: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的本国货币与非关键货币(如日元)之间的汇率(如根据基础汇率1美元=8.27人民币, 结合1美元=110日元,可算出套汇汇率1日元=0.075人民币) 费雪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同样,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会最终导致利率水平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这种长期关系被称为费雪效应。 J曲线指如果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调整是逐步进行的,那么实际本币贬值后,经常项目的变化可能是J曲线型的,即先恶化后好转 规模经济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来衡量外国货币的价格(如1美元=8人民币),在该标价法下, 汇率数额的增加表示外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贬值。 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如当前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那么,在美国卖50美元的一件衬衫,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应为400人民币,即相当于50美元。如果价格不等,国际贸易会导致最终两者均等。 实际利率一国以国内典型商品篮子来衡量国外典型篮子的价格,反映了两国衡量物价水平所采用商品篮子的交换比例。 外汇干预:中央银行通过购入或售出国外资产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为了抑制本币的升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国外资产;为了抑制本币的贬值,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国外资产。 冲销政策中央银行有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 高技术产业保持生产或生产过程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成败关键的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统计分类主要依赖研究开发占销售额的比例,或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劳动力的份额等。 自愿出口限制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OLI理论OLI理论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关于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也称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东道国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共同作用决定外国直接投资。 阐述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答:(1)专业设备和服务供应商队伍在本国或本地区形成,关键设备和服务变得便宜和易于获得;(2)同行业企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容易,便利企业利用专业人才和专业人才获得新的工作机会;(3)企业间专业人才的接触机会增加,产生知识外溢效应;(4)同行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使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主要假设有哪些?答:包括如下方面:①两国、两种商品、一种生产要素(2*2*1);②各国资源禀赋水平不变;③生产要素均质,在国内不同生产部门流动,不能跨国流动;④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固定,与生产规模无关;⑤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⑥两国技术水平存在差异;⑦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劳动力如何在两个产品的生产部门中进行配置?答:只要两个生产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距,劳动力就会从低工资部门流向高工资部门。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劳动力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收益。由于生产中存在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高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工资下降,而低工资部门因劳动力流出导致工资上升。在两个生产部门的工资完全相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