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地理研讨会

2014届高三地理研讨会
2014届高三地理研讨会

集思广益寻良方 脚踏实地谋发展

--南县2014届高三地理第一次学科研讨会

南县教学研究室 柳明华

一、各校地理学科发展状况 (1)

与其他学校差距太大(一中与第一名相差17分,立达与第一名相差28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第一次质量诊断考试:

选择题错误较多的题有:第3、4、5、6、7、10、12、15、16、20、21、23、25题。第3、4题主要是区域判读及区域分析;第5、6、7题主要是气候类型及形成因素;第10、12题和第23、25题是等值线判读;第15、16题和第20、21

题主要是统计图及计算与分析。 26题(1)定位不准、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分析不正确;(2)地形成因之内外力作用分析不全,综合能力较差;(3)信息判读、提取不准确,地理基本概念模糊(农业部门)。 27题主要是水文、水系特征混淆(基本概念辨析不清)、表达不准确(地理学科术语与生活用语之间没严格区分)。

28题(1)审题不清(有的看成了政治或历史问题);思路不清晰,要点不全(不能准确理解题意,不会抓住问题关键,综合分析问题缺乏思路)。(2)不能结合区域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位分析欠方法,要点不全,得分率低。(3)对自然环境特征理解不全,结合背景材料对具体区域特征了解分析不够,答的内容多,切中要害少,地理思维、思路、

方法欠缺;概括能力不够。

二、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模式及要求

三、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教学建议

从南县历届高三地理复习的经验看,同时结合我县本届地理教学实际,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特别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要做实:

1、研究高考:第一,要研究高考地理考试范围及要求,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其实与课程标准要求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就要明确每一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方法要求。第二,要研究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必须引入课堂,让学生多熟悉多训练。第三,要研究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变化方向,尤其是与课改的衔接,与生活的联系,与时政的结合,与创新的培养。第四,要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及相关学习方法、认知规律和解题技巧,探究高效学习对策,加强针对性训练,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第五,要具体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发现其考查内容、角度、方式、情景等有何特点与变化,通过对高考试题研究进行科学总结,寻找规律。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总结规律后要进行深入的对策研究,并将成果运用于实践。

2、研究教材:第一,教师自身要专业扎实,弄清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清晰思路,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能准确解答高考地理试题。第二,从了解教材到抓住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特点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协调发展、区域认定、等值线图及其应用等,抓学科主干,落实基础知识是地理备考永远的“主旋律”。第三,充分熟悉教材每幅图表资料,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读图、用图能力的教学。近年来试卷中地理图像素材丰富,图像设计新颖,突出了对地理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尤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达到了无图不设问的程度,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第四,初高中教材、必修选修教材相互联系,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对整个中学地理教材及课标要求有整体把握,能纵横联系。第五,教师不应拘泥于所使用版本的教材,也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材,应该参考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及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高考的要求。

3、研究学生: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教学肯定不会有好的质量,依靠教材或资料而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地理教学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因此,第一,要研究不同班的学生或同一班不同学生的地理学情和特点,比如重点班和普通班,优生和后进生,根据一轮地理复习学生的基础、能力、思维、悟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学研案、不同的教法与学法。第二,要研究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差异中的潜力,制定特别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分层点拔或个别辅导。第三,要研究学生地理学习的思想状况,多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交朋友,尤其是要给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以信心,调动其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忌夸大地理学习的困难与难度,让其感觉望尘莫及。

4、研究学研案:第一,充分发挥高三地理备课组的作用,按照教育局对高三教学的要求,分工协作,设计、讨论、研究、修改好高三地理教学的学研案。第二,因教师的个性、学情不同,《学研指导案》不可能是整个年级的通用教辅资料,如何在备课组共同的《学研指导案》的基础上,充分张扬教师教学的个性,全面展示教师教学的风格,做到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呢?教师在研究高考的基础上,根据备课组的《学研指导案》备出各自的教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要特别关注教学案内容是否含有对高考的研究,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为基本原则。第三,加强对学研案的反思与修改,同年级不同老师在使用学研案后肯定有不同的感受,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备课组要加强沟通,适时调整学研案设计,同时,也可以全县相互交流,积累高三地理复习资源。第四,高三地理复习的学研案重在问题设计,组内一定要加强研究,不可是教材的简单重复,不可是资料的全盘抄袭,一轮复习的学研案问题设计一定要注重基础性、全面性、关键性、针对性、综合性,同时兼顾灵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

5、研究训练题与应试技巧:第一,要研究习题的内容、角度、难度、层次、形式等,优化习题,教师就必须精选题目,提倡拼题,鼓励原创,在题目的选用过程中既要考虑知识点,又要着眼于高考的能力点,体现科学性、基础性、针对性、灵活性、创新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原则。第二,要研究习题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教师应当通过精选,用少而精的题目辐射知识网络,用少而精的题目统领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尤其是要侧重对题目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的总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要研究学生在做该习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审题、解题、答题及规范化问题。审题要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尤其是综合题,要想不丢分,一定要有系统性、条理性,这是地理试卷发展的趋势。

6、研究小专题:第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虽然以教材章节顺序为主,但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从情景、内容、角度、形式、难度、综合性、探究性等来讲,都应更与高考接近,既要有章节内的综合,又要有前后、纵横的知识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某个地理问题的全面认识。第二,以区域地理为落脚点,构建地理整体思维。通过区域地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考查学生知识网络的构成是高考命题的一大变化。自从地理纳入文综考试范围之后,就明显改变了“地名加物产”的传统地理考试模式,淡化了对知识本身的死记硬背,而以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为主线,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些试题都在提示我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以地理的学科视角去解读问题,这是考试的要求,更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方法。第三,以地理学科基本技能为依托,在复习某内容之前(缺少这种技能就妨碍学生学习)可以事先设立小专题内容。比如:复习初中区域地理就必须知道“区域定位及区域分析的方法”、要学习地理就必须了解“地图”、“等值线”、“地理图表统计分析”等。

(二)课堂要做实:

第一,基础要落实,章节知识体系及重难点、疑难点、易错易混点等问题要过关,既要有知识的整体疏理,又要有疑难点的探究,形成对相关地理问题的清晰思路、模式与方法。

第二,坚决摒弃以往效果很差的复习方式。反对以讲为主,一讲到底,提倡精讲。

第三,反对照本(教材和资料)宣科,老师讲的大多是课本知识和现成的结论,而高考考的是新的材料和生成的结论,做到“三讲三不讲”。

第四,反对以资料代替教材——进入复习,部分老师就脱离教材,一味依靠资料。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应该坚持以教材为本,老师应该指导并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

的高考考点内容。

第五,广泛联系生活,突出思路方法,这是历届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启示。这不仅要求老师在编写学研案时多取材于生活,在课堂探究时多侧重思路方法提炼,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在理解、解决地理问题时多联系生活实际,并要有清晰的思路,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与地理答题习惯。

第六,从学生层面讲,认真听课是前提,同时,要选择课堂关键点做好笔记,课后要完善整理好笔记,并领悟课堂内容。

第七,反对题海战术——复习就是做题目,大题、小题;模拟题、信息题。本省的、外省的,联考的、四大名校的,不加筛选,不加甄别,不根据校情、学情、复习进度,题目满天飞。学生疲于应付,收获甚微。

(三)课后要做实:

第一,地理作业和试卷要批阅,及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查找差距,分析得失,发现学生地理学习中的薄弱点,尤其要对优生和潜能生进行面批面改,想方设法解决优生和潜能生的个别问题,寻找增分点。

第二,督促学生建立地理纠错本,搞好课后反思总结,要做到堂堂过关,章节过关,书本过关(尤其是优生和潜能生),而且老师应不时督促(包括作为作业定期检查)学生时常翻阅、及时回顾并在个别辅导或月考时检测,争取第一轮复习不留后遗症。

第三,及早抓好培优辅潜工作,而且可以作为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来抓。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确保优生、潜能生、特长生的作业和试卷面批面改,脚踏实地执行“四个一”的帮扶措施:即每一次作业、练习、考试等进行详批详改;每一天多布置一道与当日教学内容有关的综合训练题;每一周编印一张16开的当周教学内容的训练题给临界生练习并面批面改;每一月月考后进行一次详细的书面指导,同时根据进步幅度进行适当的奖励,从而让优生更优,后进生进步更显著,共享成功。

(四)课改要做实:

课改与高考并驾齐驱,不搞课改注定要失败,相反高水平的课改一定会带来高水平的高考质量。高三复习迎考,教师的任务应是研究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达成这一目标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检测,暴露出疑难与困惑,发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即“生疑”,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会“质疑”产生求知欲望;有了问题,就为合作、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合作的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探寻“释疑”的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小组的团队意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高效实现互帮互助;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能灵活自如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与技能,在没有帮助下独立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而实现“四基”过关就要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中学会“悟懂”、“悟透”,实现“颖悟”。特别强调:第一,必须贯彻南县高三复习课、讲评课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模式为高三地理教师提供了高三课改形势下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一定要深刻领会其实现高效课堂的内在含义和重大意义。当然,具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校情学情和个人特长,不断调整、完善,甚至融入个人风格,最终实现高三地理课堂的高质量。

第二,各校高三地理备课组必须根据高考要求与校情学情编写与使用《学研案》。教师要在钻研高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集体编写《学研案》,注重高考考点中的重难点、学生的疑点及往届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引导学生加强高考针对性的复习,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正确寻疑,科学质疑,高效的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研

案》要及时批阅,并督促学生搞好错题纠正。同时,反对以资料代替教材,教师不钻研教材,学生不使用教材。

2013.10.11

南县地理群:10855758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