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变阻器 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 变阻器 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 变阻器 教案设计

课题变阻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共同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分层目标):A层: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图形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以及电阻箱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B层: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图形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读连入电路的电阻箱的示数。C层:会读连入电路的电阻箱的示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

教学辅

助手段

多功能讲台一座、录音机、实验仪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预期效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一会儿教师把音量放小,直到停止。[导]录音机是用什么来控制音量大小的?

二、合作探索、构建新知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音量的大小。如果要改变电流的大小,用改变电阻的哪一个因素最为方便呢?

(1)改变材料行吗?

回答正确:这种方法不方便,每次改变电阻都要切断电源,换电阻。(2)改变横截面积行吗?

(3)改变长度行吗?

连续改变长度,而不用切断电源。〈示大屏幕〉演示实验验证。

出示演示的电路图教师进行事物连接。

A P

B 学生认真听。

学生思考。

[议、结]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积极回答。

A层学生答:行,但很不方便。

B层学生答:行,但也不方便。

每次改变电阻也要切断电源,

换电阻。

C层学生答:改变长度可以。

思考:为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

1分钟

2分钟

5分钟

激发学生

的兴趣。

培养理论

联系实际

的能力。

通过分析

运用知识

解决问

题。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

A

提问:

把夹子P逐渐向左移动,观察并分

析:

1、连入电路的镍铬合金的长度如

何改变?电阻如何改变?

2、电流表的示数如何改变?

3、灯泡的亮度如何改变?

[导]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由暗变亮的?

原来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用来改变电阻的装置,叫做变阻器。(板书)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两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一)滑动变阻器

1、构造与符号:

(1)出示事物。

(2)讲述构造〈示大屏幕〉

C P D

A B

(3)构造示意图及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C P D

A B

教师板书符号。

2、原理:

[导]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阻的?

〈示大屏幕〉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结]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学习,大家知道了滑片在电阻线圈上滑动,可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板书原理(见板书设计)[议、结]

A层学生答:连入电路的镍铬

合金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

B层学生答:电流表示数变大。

C层学生答:灯泡变亮。

学生观察各自实验桌上的滑动

变阻器。

学生认真听。

让一名A层学生到台前讲解。

学生动手画。

[议]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然后让一名B层学生叙述原

理。

5分钟

5分钟

培养学生

通过观

察,分析

问题的能

力。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

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

达能力。

培养学生

的画图能

力。

理解原

理。

3作用:

[导]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示大屏幕加以演示。

+ —

+ —

C D

A B

主要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4、使用方法:

[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应如何连接?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

根据上面的事物图实验,实验后思考问题。(1)[议]〈示大屏幕〉

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①能不能同时只使用C,D接线柱?为什么?

②能不能同时只使用A,B接线柱?为什么?

③你能不能总结出滑动变阻器有哪些正确接法?

[结]教师总结并板书:

接线柱接法:一上一下。

(2)教师讲解,在连接电路时,一般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至最大。[议]〈示大屏幕〉

①使用A,D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 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

②如果使用A,C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

③如果使用B,C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

④如果使用B,D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

5、应用:

录音机上控制音量的是什么装置?出示事物。A层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看小灯泡的亮

度变化,体会作用。

[议]

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按照大屏幕上的事物图连

接电路。

[议、结]学生实验后回答:

1题B层学生回答:不能,此

时电阻丝没接入电路,阻值为

零。

2题C层学生回答:相当于定

值电阻。

3题A层学生回答:AC、AD、

BC、BD。

[议、结]

1题A层学生回答:(B端)

2题B层学生回答:(B端)

3题B层学生回答:(A端)

4题C层学生回答:(A端)

[议、结]学生分组讨论:A层

学生答:滑动变阻器。

观察事物,思考。

10分

明确滑动

变阻器的

作用。

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

体作用,

既突出重

点,又突

破难点;

既培养了

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

力,又培

养了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创新

精神。

培养学生

分析、解

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

力。

A

(二)电阻箱

[导]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起到控制电流大小的

作用,但能不能准确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如果需要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就要用电阻箱。

1、出示电阻箱。(插塞式电阻箱和

旋钮式电阻箱)

2、师讲述插塞式电阻箱的构造〈示大屏幕〉讲述原理和使用方法。[练]〈示大屏幕〉(练习三个图)

3、〈示大屏幕〉播放旋盘式电阻箱

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练]此旋盘制成可旋式。

三、、巩固反馈、知识迁移

〈示大屏幕〉

基础知识测试题

1、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实现的?()

A、电阻丝的材料

B、电阻丝长度

C、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

D、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培养能力测试题

如下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滑片向右端移动时,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用的接线柱学生齐答:不能。

观看事物。

学生认真听。

A层读第一个图。

B层读第二个图。

C层读第三个图。

学生对照旋盘抢答数据,多次

旋转,学生练习。

C层学生回答,B层学生订正。

6分钟

5分钟

巩固反

馈。

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

力。

强化学生

的读数练

习。

通过练习

使学生对

所学知识

理解透

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预期效果应是()

A、A和B或A和C

B、B和C或B和D

C、C和D或B和D

D、A和D或B和C

C D

P

A B

发展思维测试题

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要使灯泡变暗,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

A、向A端滑

B、向B端滑

C、停在原处

D、脱离原处

P

四、归纳总结、心中有数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反馈质疑、巩固提高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

教师答疑。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必做题:

课后练习七1、2、3题学生共同完成。

选做题:(学生选做)

<示大屏幕》

自制铅笔心滑动变阻器。

方法:用小刀将铅笔剖成两半,留下附有铅笔心的一半,在铅笔心一端接一根导线,以便把铅笔心连入电路,用铜线在铅笔心上绕几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铅笔心又能在铅笔心上滑动的铜环,这样制成了一个滑动变阻器。

操作: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和自制滑动变阻器连接起来,观察铜环在铅笔心上滑动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B层学生回答,A层学生订正。

A层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德育上

加以总结。

学生提出疑问。

2分钟

2分钟

培养学生

的口头表

达能力及

归纳概括

能力。

使所学知

识进一步

升华。

原理:改变长度 改变电阻

滑动变阻器 符号:

阻 接法:一上一下

电阻箱

关于变阻器的教学,重点讲述的是滑动变阻器,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教学重点;同时,对于滑动变阻器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原理、使用方法,从而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来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有讲、有练、有看、有做,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三动"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微机演示课件来突破难点,,分层次教学法能够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使各层学生都有所得,达到个体教学与群体教学的和谐统一。

总之,本节课我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教育于一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聂庄初中 徐洪敏

思路设计

板书设计

物理教案

课题:变阻器

学校:乐亭县聂庄初中

教师:徐洪敏

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https://www.360docs.net/doc/101675749.htm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