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团体箱庭的相关研究

团体箱庭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融合了认知、行为和潜意识投射的

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团体箱庭是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为参与者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从而让参与者更好地表现内在的自我。在团体箱庭的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受到团体成员的影响,通过对团体箱庭作品的共同创作,能有效地反映出参

与者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认知模式。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连续的团体箱庭体验可以

增强个体的内省和共情能力,从而触发自我治愈机制。因此,团体箱庭不仅可以改善个体

的自我认知和内部评价,还可以减少社交焦虑和回避,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整并

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二、团体箱庭作为心理分析方法的优势

1.团体箱庭通过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潜意识的投射,不仅能反映出参与者深层地认知

和行为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参与者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

2.团体箱庭将精神分析原理用于游戏体验中,能够让心理治疗的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趣

味性,从而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御,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参与者的自我体验。

3.团体箱庭做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让所有团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其中,并且

体验相同的团体情境,因此参与者的行为更具有可对比性,治疗效果更加全面。

三、团体箱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大学生团体箱庭课程设计是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以必须做好前期课程策

划设计工作。笔者设计的团体箱庭课程实施步骤如下:

1.讲授有关团体箱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

2.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体验团队,每个团队控制在10人以内开展团体箱庭;

3.实施过程采用由张日昇开创的限制性团体箱庭规则,并记录整个实施过程;

4.每次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对本次活动展开讨论与分享;

5.每个团队应实施每周1次,至少连续5周的团体箱庭活动。

笔者将上述教学方法引入某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某班级48名学生

随机分为5个小组,开展每周1次,连续6周的团体箱庭教学活动。为了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笔者在实施团体箱庭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使用由魏源编译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

全部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分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上述方法确实能有

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与其他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类似。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首先,通过对连续团体箱庭作品的观察,发现作品总体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

为冲突显现阶段、协调领悟阶段与理解整合阶段,说明随着团体箱庭的逐渐深入,参与者

表现出更多的与团体成员的协作和配合性,通过共情和思考,逐渐调整改善自我的人际交

往模式。其次,团体箱庭前后的量表检测结果也体现出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冲突管理、情感支持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因此,通过与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结合,团体箱庭确实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团体箱庭作为一种有效的潜意识投射技术,不仅具有心理测量的作用,还

能够通过共情和自我治愈的机制,达到治疗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将

团体箱庭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具有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际效果,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的。并且,团体箱庭还能够弥补传统语言教学

形式单一化的缺陷,通过游戏的方法增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性,从

而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也有此体现。

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抗压能力较弱

女青年教师由“70后”、“80后”、“90后”这三个群体组成,由于她们多数为独

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较为稳定和优越,生活无忧无忧虑,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

难时缺乏敢于担当、勇于解决的能力。同时,生长环境的优越性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尤其是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导致了她们心理负荷加重,表现出情绪低落、

孤僻、焦虑等心理症状,心理抗压能力与解决矛盾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心理与生理双重疲惫

高校女青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担负了学习、教学、科研压力,在学习上要不断

进修,提升学历层次,在工作上要更新自我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开展科

学研究与探索,特别是一些女教师步入婚姻,初为人母,还要担负抚育孩子与家庭的压力,这些多重压力导致她们身体呈现“亚健康模式”。受女性特有生理特征的影响,女青年教

师在工作繁忙时,容易内分泌紊乱,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情绪上的各种问题如紧张、激动、多愁善感、敏感等。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疲惫对女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必

须及时疏导和缓解。

三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因为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交范围多以师生为准,高校排课时间相对分散,院系

教师人数繁多,有的教师到教室上完课就走,教师之间除了必要事务外,很少交流;女青

年教师多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谨言慎行,说话做

事方面过分谨慎,易于产生对自己情绪过分压抑,难以融入集体,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二、当前高校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首先,高校女青年教师普遍受过高学历教育,综合素质较强,智力起点较高,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事业的追求和个人发展规划的期待值较高,面对众多的社会

压力和责任时,她们既要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又要在压力与希望中前行。由于两性角色

的差异,社会习惯的将女性定位为“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人们愿意接受温柔的女性,而不愿意接受事业型的“女汉子”。女青年教师必须在完成家庭责任的基础上,才能

去追求自己的事业,与男教师相比,她们的心理压力较重。其次,由于高校福利分房制度

的改革,青年教师与福利分房彻底无缘,女青年教师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房奴”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心理压力,为了解决生活成本过高问题,很多女青

年教师要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到外单位兼职,赚取薪酬,缓解压力,这种高压力的

工作对她们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再次,社会的急剧发展,

信息技术快速进步,教育体制深入改革,促使高校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始终要站

立在学科的前沿,这对高校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这种环境中,女青年教师不得

不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学校原因

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对教师教学质量、科

研水平、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和教师关系较大的职称评审条件也逐年变化,

难度加大。女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的中坚力量,面对职称评审的条件与指标限制、末位

淘汰制、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多种竞争制度,大多数都感到压力大。因此,在面临教学

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高校教师还要不间断的学习、进修、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业

务能力。女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较强,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她们的

心理健康。另外,在高校中,女青年教师多数从事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相对

来说,科研立项少,项目申请难度大,资助金额少,论文发表周期长,评价机制不均衡,

这些状况也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三家庭原因

女青年教师步入婚姻殿堂,组成家庭后,不仅要面临职业压力,还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她们身兼教师、妻子、母亲等多种角色,在工作上,她们想事业有成,在家庭中,她

们想孩子培养成功、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工作和家庭的兼顾与平衡,是女青年教师追求

的目标,但如果这二者失衡时,她们就会陷入矛盾冲突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如“产后抑郁症”等症状,从而导致婚姻不幸福,工作消极,个人情绪更加消沉。更有甚者,出现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如2021年福建福州市某高校英语老师郭某,其丈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