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单元复习二

【章节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交叉分类法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对分散系分类

二、离子反应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对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章节巩固与提高】

一、选择题

1.(2012·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考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胶体:雾、银氨溶液、蛋白质溶液

B.非电解质:己烷、乙酸乙酯、淀粉

C.糖类:葡萄糖、麦芽糖、纤维素

D.同系物: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2-3、SO2-4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

加入试剂及其顺序(从左至右)正确的是( ) A .氯化钡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 B .硝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 C .硝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D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3.(2012·潍坊模拟)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

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

C.都有丁达尔效应

D.都比较稳定

4.(2012·黄冈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 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22442Ba OH H SO ====BaSO H O ↓+

++++ B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KOH 浓溶液共热:

4

32NH OH NH H O ====↑

++

C .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

3323Fe 8H 2NO ====3Fe 2NO 4H O ↑+-+

+++

+ D .KI 溶液与H 2SO 4酸化的H 2O 2溶液混合:

22222I H O 2H ====2H O I -++++

5.(2012·枣庄模拟)下列变化中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不是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在400 ℃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 B .工业上用稀硫酸和氧气与单质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C .工业上用石灰乳和氯气制备漂白粉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6.水热法制备Fe 3O 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 2+

+2S 2O 2-

3+O 2+x OH -

===Fe 3O 4+S 4O 2-

6+2H 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每生成1 mol Fe 3O 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 B .Fe 2+

和S 2O 2-

3都是还原剂

C .1 mol Fe 2+

被氧化时,被Fe 2+

还原的O 2的物质的量为1/3 mol D .x =4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四种离子,在其中加入稀硫酸后它们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发生变化。这四种离子可能是( )

B.Al 3+、Mg 2+、Br -、Cl -

C.NH 4+、NO 3-、Fe 2+、SO 42-

D.K +、Ba 2+、NO 3-、OH -

8.(2012·日照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 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 3是电解质

B.标准状况下,6.72L 二NO 2气体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3

C.向水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O=2H +

+CI -+C1O

-

D.加入铝片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Na +

、NO 3-、NH 4+、SO 42-

9.(2012·泰州模拟)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酸溶液中:2244K Fe MnO SO +

+

-

-

、、、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34Fe NH Cl SCN +

+

-

-

、、、

C.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 2SiO 3的溶液中:22333Na CO SO NO +

-

-

-

、、、

D.在含有大量3HCO -

的溶液中2K Na AlO Br +

+

-

-

:、、、

10.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 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6

D .+7

11.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溶液中含的较少的H +

和OH -

)Na +

、NH 4+

、SO 42-、CO 32-

、NO 3-

。取200mL 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二等份做下列实验。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mL 。实验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足量的BaCl 2溶液,得固体2.33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

B. 该溶液中一定含Na +

,且c(Na +

)≥0.1 mol/L C.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O 3- D.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 4+

、SO 42-、CO 32-、NO 3-

12某溶液中含有0.005 mol FeBr 2及其他物质,向该溶液中通入134.4 mL 标准状况下的Cl 2,溶液中只有FeBr 2与Cl 2反应,则通入氯气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Fe 2+、Fe 3+、Br -、NO 3- B.Fe 2+、H +、NO 3-、K +

D.Fe2+、Br-、NO3-、Cl-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Cr3+>Fe2+>SO2

B.氧化性Cr2O72->SO2>Fe3+

C.Cr2O72-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D.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14.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A.SO2B.NO-3

C.Fe3+D.Fe2+

1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蔗糖水B.食盐水

C.豆浆D.小苏打水

16.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3Fe3O4 + 28HNO3 ==== 9Fe(NO3)x+ NO↑ + 14H2O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Fe(NO3)x中的x为2

B.反应中每还原0.2 mol氧化剂,就有0.6 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D.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17.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当在(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COO)2Pb+H2S===PbS↓+2CH3COOH

B.Pb2++H2S===PbS↓+2H+

C.Pb2++2CH3COO-+H2S===PbS↓+2CH3COOH

D.Pb2++2CH3COO-+2H++S2-===PbS↓+2CH3COOH

18.(2012·嘉兴模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SO2通入Ba(NO3)2溶液中:3SO2+2NO3-+3 Ba2++2H2O=3 BaSO4↓+2NO+4H+

B.铝铵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Al 3++2SO 42-

+2Ba 2++4OH -

=AlO 2-

+2BaSO 4↓+2H 2O

C .H 2O 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 4溶液: 2 MnO 4-

+5 H 2O 2+6H +

=2Mn 2++5O 2↑+8H 2O

D .少量NaHSO 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H +

+SO 42-

+Ba 2+

+2OH -=BaSO 4↓+2H 2O

19、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NH 3+NO N 2+H 2O(未配平)。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

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2∶3

B.3∶2

C.4∶5

D.5∶6

20. 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Co 2O 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3224263FeI FeCl FeI Cl +=+ B.2222I FeCl FeI Cl +=+

C .O H Cl CoCl HCl O Co 22232326+↑+=+ D.223222I Fe I Fe

+=++-+

二、非选择题

21.有A 、B 、C 三种可溶性正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按A 、B 、C 的顺序),将等物质的量的A 、B 、C 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 3+

、K +

、SO 2-

4、NO -

3、Cl -

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正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_____。 A .Na +

B .Mg 2+

C .Cu 2+

D .Ag +

(2)三种正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正盐溶液区分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若将A 、B 、C 三种正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 3+

、SO 2-

4、NO -

3、K +

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3∶4,则A 、B 、C 三种正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2.(2012·浦东模拟)某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①H 2S +4H 2O -8e -

===SO 2-

4+10H +

②2IO -

3+12H +

+10e -===I 2+6H 2O

(1)反应①中H 2S 作________剂,反应②属于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若在反应①中失去0.2 mol 电子,则反应②中可生成________ g 碘。

(3)写出并配平碘酸钾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4)由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 a .氧化性:K 2SO 4>KIO 3 b .酸性:HIO 3>H 2SO 4 c .还原性:H 2S>I 2

d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23.(16分)(2012·苏州模拟)已知氧化性KMnO 4>HNO 3,Bi 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 族,+3价较稳定,KBiO 3溶液为无色。取一定量的Mn(NO 3)2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滴加适量KBiO 3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

②继续滴加适量H 2O 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 ③再加入适量的PbO 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④最后通入足量的SO 2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MnO 4、KBiO 3、H 2O 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④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反应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4.(9分)(2012·洛阳模拟)近年来,太湖蓝藻爆发,造成无锡市水质的严重恶化。这些事件再次敲响了我国水危机的警钟。在太湖流域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 3+

、Ba 2+

、K +

、OH -

、Cl -

、23CO -、24SO -

。为了进一步确认,取样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 试纸测定污水的pH ,试纸显深蓝色。

(1)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2012·长春模拟)1 L 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BC 段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 1、V 2与V 3、V 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 -、Br -、I -,若向1 L 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 2,溶液中Cl -

、Br -、I -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 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通入Cl 2的体积为2.8 L 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Cl -、Br -、I -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2. 【答案】C

【解析】只取一次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检验一种离子,这就要求先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离子的检验无干扰。若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A 项错误;若第二次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同时产生氯化银、硫酸银沉淀,B 项错误;先加入过量的硝酸检验并除去CO 2-

3,再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SO 2-

4,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C 项正确;先加入硫酸,引入了SO 2-

4,D 项错误。

3.【解析】选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离子向两极方向移动,胶体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4.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3HCO -也能与OH -反应且比4NH +

容易;

(2)稀硝酸与过量铁反应生成Fe 2+

【解析】选D 。A 项恰好为中性时,Ba(OH)2和NaHSO 4按物质的量1∶2发生反应:Ba 2+

+2OH -

+2H +

24SO -====BaSO 4↓+2H 2O 。B 项,3HCO -也与O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4

3

332NH HCO 2OH CO NH 2H O -

====↑

--

++++。C 项,Fe 过量应生成Fe 2+。

5. 【解析】选B 。A 项,反应为3224NH 6NO====5N 6H O ++

催化剂

,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均为N ;

B 项,反应为2Cu+O 2+2H 2SO 4====2CuSO 4+2H 2O ,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分别为O 和Cu ;

C 项,反应为2Cl 2+2Ca(OH)2 ====CaCl 2+Ca(ClO)2+

2H 2O ,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均为Cl ; D 项,反应为KClO 3+6HCl==== KCl+3Cl 2↑+3H 2O ,起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的元素均为Cl 。 6.【答案】C

【解析】 由反应得出Fe 、S 元素价态都升高,因此B 正确;反应前后只有O 2中的O 价态降低,每生成1 mol Fe 3O 4,则消耗1 mol O 2,转移电子总数等于氧元素得电子总数,为4 mol ,A 正确;Fe 3O 4是由+2价及+3价Fe 元素组成,1 mol Fe 2+

被氧化生成的是1 mol Fe 3+

,由电子转移守恒,则需要氧气物质的量为1/4 mol ,C 错误;计算x 可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D 正确。 7. 【答案】选B 。

【解析】A 项中Ag +和Cl -不能大量共存;C 项中加硫酸后NO 3-能氧化Fe 2+;D 项中加硫酸后生成硫酸钡沉淀,且OH -与H +反应而减少。 8. 【答案】B

9. 【解析】选C 。A 项:酸性条件下4MnO -

氧化Fe 2+而不共存;B 项:Fe 3+和SCN -

不能大量共存;C 项: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 2SiO 3的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D 项:3HCO -

和2AlO -

不能大量共存。 10. 【答案】 C

【解析】 ZnCrO 4为含氧酸盐,其中O 的化合价为-2,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得到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11. 【答案】B 12. 【答案】选C 。

【解析】注意离子间氧化顺序及氧化“量”的关系。n(Br -)=0.010 mol,n(Fe 2+)=0.005 mol ,n(Cl 2)=0.006 mol ,已知还原性:Fe 2+>Br -,Fe 2+先与氯气发生反应,剩余氯气再氧化Br -。2Fe 2++Cl 2 ====2Fe 3++2Cl -,0.005 mol Fe 2+完全反应,消耗氯气0.002 5 mol ,氯气剩余0.003 5 mol 。由2Br -+Cl 2 ==== Br 2+2Cl -知,0.003 5 mol 氯气完全反应消耗0.007 mol Br -,剩余0.003 mol Br -。即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l -、Br -、Fe 3+等。若溶液中同时存在H +和NO 3-,则原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溴化亚铁。将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

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SO2+2Fe3++2H2O====SO42-+2Fe2++4H+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13.【答案】选C。

【解析】第一个反应中,Fe3+能将二氧化硫氧化,故其氧化性比SO2强,选项B错;第一个反应中,SO2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第二个反应中,Fe2+为还原剂,Cr3+为还原产物,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Cr3+

为氧化产物,选项D错。

14.【答案】B

【解析】在酸性环境中,Fe3+被SO2还原为Fe2+,从而使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Fe2+很快又被HNO3氧化为Fe3+,溶液又变为黄色。加入BaCl2溶液,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由此可见,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15.【答案】 C

【解析】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蔗糖水、食盐水、小苏打水为溶液,只有豆浆为胶体。

16.【答案】B

17.【答案】A

【解析】这是一处需巧妙利用题给新信息的题型。(CH3COO)2Pb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2Pb+H2S===PbS↓+2CH3COOH,从此反应可以很清楚地发现H2S、PbS、CH3COOH都不能拆写成离子,只有(CH3COO)2Pb 需要分析;从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反应可以发现(CH3COO)2Pb是难电离物质,因为该反应既无沉淀又无气体生成,而且PbSO4本身还难溶于水,本着离子反应应朝着离子浓度下降的方向进行,说明(CH3COO)2Pb比PbSO4更难电离产生Pb2+,即说明(CH3COO)2Pb是难电离物质,也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故化学方程式即离子方程式。

18.【答案】C

19.【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得失电子守恒的应用。每个氨气分子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到0价,每个一氧化氮

分子中的氮元素由+2价降到0价得到2个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确定答案为2∶3。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一般地,氧化性强的物质可将氧化性弱的物质的对应

离子(物质)氧化而生成氧化性弱的该物质,如本题中的B、C、D三个选项皆有可能发生;由于Co2O3、Cl2、

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故Cl2可氧化Fe2+、I-生成Fe3+和I2,Fe3+亦可氧化I-而生成I2,故选项A不

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离子能和五种离子中的一种阴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符合的只有Ag +

。 (2)A 、B 、C 中必有一种盐为AgNO 3,因为Ag 2SO 4、AgCl 难溶于水。另两种必是FeCl 3和K 2SO 4,若为KCl 和Fe 2(SO 4)3,则与题意相矛盾(KCl 、AgNO 3等物质的量反应,溶液中余四种离子)。则按阴离子摩尔质量由小到大为:FeCl 3、AgNO 3、K 2SO 4。

(3)FeCl 3溶液呈棕黄色,其和AgNO 3溶液可产生沉淀,最后剩下的即为K 2SO 4。 (4)溶液中无Ag +

和Cl -

,则n (FeCl 3)∶n (AgNO 3)=1∶3,又因

n (Fe 3+) ∶n (SO 2-

4)=1∶2,则n (FeCl 3)∶n (K 2SO 4)=1∶2,则

n (FeCl 3)∶n (AgNO 3)∶n (K 2SO 4)=1∶3∶2。

【答案】(1)D (2)FeCl 3 AgNO 3 K 2SO 4 (3)FeCl 3、AgNO 3、K 2SO 4 (4)1∶3∶2

22. 解析:(1)反应①中S 元素化合价升高,是氧化反应,H 2S 作还原剂。反应②中I 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反应①中失去0.2 mol 电子,反应②中必然得到0.2 mol 电子,生成碘0.02 mol ,质量为5.08 g 。

(3)调整化学计量数使两个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将两个方程式相加,电子由S 转移到I ,电子转移数为40。

(4)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KIO 3>K 2SO 4,同理,还原性H 2S>I 2,反应过程中有H 2SO 4生成,酸性逐渐增强,根据该反应无法比较HIO 3、H 2SO 4的酸性,故只有c 正确。 答案:(1)还原 还原 (2)5.08

(3) ===4K 2SO 4+4I 2+H 2SO 4+4H 2O

23. 【解析】(1)由①中现象可知:KBiO 3把Mn(NO 3)2氧化生成KMnO 4,则KBiO 3的氧化性强于KMnO 4的氧化性;由②中现象可知:KMnO 4氧化H 2O 2产生O 2,自身被还原为Mn 2+

,则KMnO 4的氧化性强于H 2O 2的氧化性;综上所述:KMnO 4、KBiO 3、H 2O 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BiO 3>KMnO 4>H 2O 2。

(2)④中KMnO 4氧化SO 2气体生成24SO -,自身又被还原为Mn 2+

,24SO -

和③中生成的Pb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由实验现象可知③中是PbO 2氧化Mn 2+生成KMnO 4,自身被还原为Pb 2+

,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配平写出方程式。

答案:(1)KBiO 3>KMnO 4>H 2O 2 (2)紫红色褪去,生成白色沉淀 (3)5PbO 2+2Mn 2+

+4H +

====2425Pb

2MnO 2H O +

-

++

24. 【解析】本题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考查离子反应问题。(1)由①知肯定无Fe 3+

,由②知肯定有Ba 2+

,则无24SO -和23CO -

,由③知肯定有OH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 +、Cl -

;(2)检验K+用焰色反应,检验Cl -用AgNO 3 和稀硝酸溶液,检验时注意离子的干扰。 答案:(1)Ba 2+

、OH

- Fe 3+

、23CO -、24SO -

K +、Cl -

(2)用铂丝蘸少量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发现火焰呈紫色,则说明含有K +

;另取少量试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几滴AgNO 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

25. 21.【解析】(1)分析图像,开始加入NaOH 时无沉淀生成,说明含有H +

,NaOH 过量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含有Al 3+

,不含有Mg 2+

,Fe 2+

、Fe 3+

,在BC 段时,沉淀的量不变,说明含有4NH +

;因为含有H +和Al 3+

,故一定不含23CO -和2AlO -

(2)BC 段的反应是4NH +

和OH -

结合生成NH 3·H 2O 。

(3)根据NaOH 沉淀Al 3+

和溶解Al(OH)3的关系可知V 1、V 2与V 3、V 4的关系为V 2-V 1=3(V 4-V 3)。

(4)向含有Cl -、Br -、I -的溶液中通入Cl 2,I -首先被氧化。由表中数据可知当通入5.6 L Cl 2时,只氧化了0.1 mol Br -,由此可知I -应为0.4 mol,则Br -原有1.5 mol ,Cl -原有1 mol 。所以通入2.8 L Cl 2时只有I -被氧化。

答案:(1)223232Mg Fe Fe CO AlO +

+

+

-

-

、、、、

(2)432NH OH NH H O +-

+====? (3)V 2-V 1=3(V 4-V 3)

(4)①Cl 2+2I -====I 2+2Cl -

②10∶15∶4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 物质的分散系1 课时1 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复习必备神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复习必备神器!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期末复习汇总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 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正负变价要分清。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的关系: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重要规律: (1)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电子守恒规律

(3)价态规律 (4)先后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非金属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 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 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 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 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稳定性不同 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7.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电解质

专题三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 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 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CH3COOH CH3COO— + H+ NH3?H2O NH4+ + OH—

2015年高中化学必修1考试重点知识复习辅导资料

2015年高中化学必修1重点知识复习辅导资料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常见事故的预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等)之前要验纯。 (2)防暴沸: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硫酸的稀释)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3)防中毒:制取有毒或刺激性气味气体(如Cl2、SO2、NH3等)时,应在通风窗中进行。 2.实验事故的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 (2)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的硼酸溶液。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密度:苯<水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 2CO 3 (或NaHCO 3 )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 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 3 溶液淋洗,然后请 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 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 3 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 3、稀HNO 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 42-稀HCl、BaCl 2 白色沉淀 SO 4 2-+Ba2+=BaSO 4 ↓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练习.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1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约为231002.6?个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3.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发生了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 、相当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 、金原子带正电性 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 某气体含分子数为P ,则bg 该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V (L )是(D ) A .A bN 22.4ap B .A pN 22.4ab C .A A bN b 22.4N D .A aN 22.4pb 5.某金属0.1 mol 跟足量盐酸反应,得标况下H 2 3.36L ,则金属的化合价为 ( C ) A .+1 B .+2 C .+3 D .+4 6.标准状况下,a g 气体A 和b g 气体B 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A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是1:1 B .A 和B 的密度之比为b :a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 微粒与物质的量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最新资料推荐------------------------------------------------------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zxxkw学科网学.科.网 1/ 36

物质的分类分类是为了便于科学研究,同类物质特点相同或相似,不同类物质特点不相同。 我们通过分类便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最新资料推荐------------------------------------------------------ 分类的方法:? 单一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 ? 树状分类法注意:单一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基础 3/ 36

单一分类法:? 1、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 ? 气态物质:空气、氢气 ? 液态物质:乙醇、食盐水、碘酒 ? 固态:硫酸铵、铜、碘、石墨 ?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 ? 导体:铜、石墨、食盐水、 ? 绝缘体:空气、乙醇、碘、氢气、碘酒 ? 硫酸铵晶体不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 易溶:乙醇、食盐水、硫酸铵 ? 微溶:碘 ? 难溶:空气、氢气、铜、石墨

---------------------------------------------------------------最新资料推荐------------------------------------------------------ 交叉分类法: 5/ 36

最完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点聚焦 1 .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 .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 .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 .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 .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 .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 .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 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 .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 )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 )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 —95% 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 3% —5% 的KMnO4 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 涂烫伤药膏。 (3 )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 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 3% 的NaHCO3 溶液淋洗。 (4 )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 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 —5% 的NaHCO3 溶液冲洗。如果 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 )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 PCl3 、PCl5 、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 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 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 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 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