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兰尼:市场的限度_经济思维导图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几何: 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体系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整理思维。 特别在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对图形与集合的证明、推演,并将这些结论综合整理到思维导图中去,可以让学生沿着极强的逻辑线索来理解掌握这些难点数学知识。

西方经济学重点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序论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彳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序论■ Z 古典学派 J ’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 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凯恩斯学派 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I 新制度经济学派 -重要名词区别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J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L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C E d 与总收益 E d 〈1 P 与TR 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IEFo 相当缺乏弹性:|E | 〈0 V 常弹性 单位弹性:∣E ∣=1 相当富有弹性:|E| 〉1 I 完全有弹性:|E | →∞ -替代品: E Xy >0 交叉弹性- —互补品: E Xy <0 ■独立品: E xy =O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 均衡 Q =Q 蛛网理论 E d , E S (注意:转嫁与 E d , E S 的关系) 应用题Y (TR 的关系 E d >1 P 与TR 成反比 V E d =1 P 与TR 无关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弹性 收入弹性 正常商品: Y EM>1 则为奢侈品 0< E M VI 则为必需品

第三章效用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 MU 1 /P 1= MU 2/P 2 =……=MU n /P n = λ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f (Q )dQ -P o Q o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 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i X 计P 2X 2=1 消费者均衡J [均衡条件:MU i /P ι= MU 2/P 2 价格一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一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第四章生产论 Z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TP 、AP 、MP Z-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 <长期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 I θ=f (L, K )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正常物品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分析) 效? 用]序数效用分析 论 (无 差异曲线分析)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Y 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I 扩展线 递增: f (入L, 入K ) >λ θ 固定: f (入L, 入K ) =λθ 不变: f (入L, 入K ) <λ θ

2019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思维导图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思维导图(37章) 初-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为《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专业知识与实务》有15个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商业、财税、金融、房地产和建筑等专业。 《经济基础》为必考科目,教材包括六大部分三十七章,考试内容涉及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大小知识点将近3000个。考试无重点,且越来越注重细节,考生在预习阶段是要好好看书的。 第一轮复习首先对教材有一个大致了解,好的方法是要准备一个小本子,每个章节的内容看完之后合上书在小本上大致画一个知识框架图,待之后进行第二轮复习时,方便查看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尽快掌握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优路教育整理了每章节的思维导图,各位考友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补充。 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四、市场结构理论 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十、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财政 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十二、财政支出 十三、财政收入 十四、税收制度 十五、政府预算 十六、财政管理体制 十七、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十八、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十九、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二十、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二十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二十二、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四部分统计 二十三、统计与统计数据 二十四、描述统计 二十五、抽样调查 二十六、回归分析 二十七、时间序列分析 第五部分会计 二十八、会计概论 二十九、会计循环 三十、会计报表 三十一、财务报表分析 三十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三十三、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三十四、物权法律制度 三十五、合同法律制度 三十六、公司法律制度 三十七、其他法律制度 各章思维导图见下文:

经济生活思维导图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思维导图】 商品:以使用价值与价值为基本属性 分 离 揭开货币的 神秘面纱 货种类与形式币 信用工具表和外汇 现 为 货币的 本质 货币的基 本职能 纸币 信用工具 外汇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产生优点 含义发行量 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外汇的含义 汇率的含义及其变动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其意义 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 生 活影响价格的因素与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买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消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需求定律 费价 格需求弹性理论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因素 前提与基础:居民的收入 重要因素:物价总体水平 消费类型:三种分类方式 消 消费结构费含义及其变化规律 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恩格尔定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主要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主要消费原则: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思维导图】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生产 与经 济制 度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共同发展 主体地位的体现 含义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特点 作用 企业的含义 公司的含义、形式

思维导图——经济生活部分(精选.)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结构思维导图※※ 命题方向 Ⅰ。运用商品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仪器安全的重要性 Ⅱ。结合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时政知识,认识汇率变动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Ⅲ。结合当前物价走势,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Ⅳ。结合低碳经济及低碳生活方式,理解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结构思维导图※※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考试研究※※ 【例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里的知识产权是() A、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答案 A。导图解释: 【例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

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对生产者有何启示? 导图启迪: 启示: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商品的质量与性能,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要为购买者着想,必须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考点:货币 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知识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职能内涵货币形态公式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观念货币商品——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现实货币商品——货币——商品 知识点: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 考点:纸币 生产适销对路 质量上乘的商品

知识点:信用工具 ※※知识拓展※※ 对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区别表现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供给,商 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货币贬 值,经济过热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持续 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后果 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消费萎缩,不利于投资扩大和生产发展措施 控制倾向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 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 出的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 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联系 二者都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有关,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调控 考点: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知识点:纸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2015年工程财务导图

10财务会计基础 (4分)现代会计 管理会计 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 工作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属于"经营型会计" 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 财务会计 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 供会计信息服务 属于"报告型会计” 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财务会计的职能 核算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 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购置时 重置成本现在购买相同(似) 可变现净值现在对外销售 现值折现 资产是流入 负债是流出 公允价值公平、自愿、金额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真实可靠等八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 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空间上 持续经营假设 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就当以持续经 营为前提 会计分期假设日历年,会计年度 货币计量假设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 收付实现制是以相关货币收支时间为基础的会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 2015年一建《建设工程经济》第二节建设工程财务思维导图 第 1 页,共 11 页

会计核算 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量和报告 是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和已经发生,无论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即使已收付,也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 会计要素的组成 (静态:资、负、所,时点; 动态:收、费、利,时期) 资产 流动资产 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 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长期投资(股票、债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 产(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 负债 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长期负债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 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资产-负债 内容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收入 费用 利润 会计等式 的应用 静态会 计等式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 的重要依据 动态会 计等式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重要依据 费用的特点 费用分类方法按经济内容和性质分类 构建劳动对象 购建劳动资料 支付职工薪酬 按经济 定义: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 但在财务会计中,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 本要明确两个前提第 2 页,共 11 页

西方经济学重点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 ,E s (注意:转嫁与E d ,E s 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独立品:E xy=0 E M>1 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 正常商品:E M >0 0< E M <1则为必需 品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 均衡 Q d = Q s 蛛网理论 第三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0 Q 000()p f Q dQ Q -?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递减规律) 预算线:P1X1+P2X2=I 效消费者均衡 用序数效用分析均衡条件:MU1 /P1= MU2/P2 论(无差异曲线分析)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四章生产论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TP、AP、MP 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长期生产函数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扩展线 规模报酬

经济生活 思维导图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思维导图】 生 活 与 消 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思维导图】 生产与消 费的关系 生产 与经 济制 度 企业 与劳 动者 投资 的选 择 生产决定消费 股票:含义、性质、偿还方式、收入、作用 债券:含义、偿还方式、分类、作用 保险:含义、分类、订立原则、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思维导图】 基本内容和要求:公有制、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为主体 前 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原因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分配制度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并 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形式:劳动技术管理资本 个人收入 意义 的分配 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原因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社会公平 制度保证:分配制度 重要 效率与公平 举措 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系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矛 盾: 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处理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关系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含 义: 财政收入 来 源:税收(最主要)、利润、债务、其他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 含义 国家收入 与支出 财政支出 分类:经济建设支出(主要支出)等 的分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赤字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的作用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含义: 税收及其 种类: 个人所得税等 种 类 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征税与 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抗税、骗税 要自觉依法纳税意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关注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收 入 与分 配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阅读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第七版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是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 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失业的衡量 七、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消费理论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投资的决定 二、IS曲线的推导 三、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五、IS-LM分析 六、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 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一、总需求 二、总供给 三、总供给曲线的类型 四、AD-AS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五、考虑时间因素的AD-AS模型 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 二、失业的原因 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四、通货膨胀 五、通胀的原因 六、通胀的成本 七、菲利普斯曲线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经济政策影响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 五、时间不一致性 六、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七、供给管理的政策 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四、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大型开放经济) 第19章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概述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 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五、内生增长理论 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七、增长核算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消费 二、投资 三、货币需求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 三、新凯恩斯主义 四、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体会“面在体上”。?( 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引导:小朋友在图形王国里搭积木呢!图里的这些积木块全在小朋友的学具盒里,你能把它们拿出来,按形状分成几类吗?同桌小朋友相互合作分一分。 交流:你分成了几类?(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

2020一建《工程经济》学霸笔记精选版

2020年一级建造师学霸笔记精选版《建设工程经济及相关知识》 领一建学霸笔记解备考2大难题 3大公共课+5大实务

导读: 有人说《工程经济》在一建的考试中,难度仅次于实务;也有人说《工程经济》最简单。之所以有些人觉得它难,是因为这部分人没有掌握它的学习要点。 这份学霸笔记整合了工程经济中的高频考点,通过思维导图、表格、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将知识点形象的展示给您。让您不再为学习“经济”经济而苦恼。 ★重点知识点、关键字用彩 色字体标注;◆*易错点通过“备注”的方式再次重点说明;◎ 公式列举强化记忆; ▲思维导图、流程图让知识点的 更加清晰; ●图片的插入让您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1Z101000工程经济 1Z101010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应用1Z101011利息的计算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2.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 逻辑关

1Z101012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 ★不同时期、不同数额但其“价值等效”的资金称为等值,又叫等效值。 ★如果两个现金流量等值,则对任何时刻的价值必然相等。 ★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资金金额的多少、资金发生时间的长短、利率(或折现率)的大小。 一、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现金流量图绘制的三要素:现金流量大小、方向、作用点。 ◆现金流量图绘制的四个要点: ①横轴表时间轴,向右延伸表示时间的延续;时间轴上的点称为时点,通常表示的是该时间单位末的时点; ②垂直箭头线代表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情况(对投资人而言,箭头向上表流入,向下表流出); ③在现金流量图绘制中,箭线长短只要能适当体现各时点现金流量数值的差异,并在各箭线上方(或下方)注明其现金流量的数值即可; ④箭线与时间轴的交点为现金流量发生的时点(当期末下期初)。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几何: 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体系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整理思维。 特别在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对图形与集合的证明、推演,并将这些结论综合整理到思维导图中去,可以让学生沿着极强的逻辑线索来理解掌握这些难点数学知识。 数学中对于一些证明步骤较多的题目,只要求学生能逻辑正确、简单说理即可,不要求学生步骤非常准确,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达到较好的书面步骤。同时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要牢记11种形式,对于对面、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类能力,其一是空间想象能力,其二是用数学语言说理能力;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

初一数学上册思维导图(清晰版)

初一数学上册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初一数学上册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第二章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温州中学2016年高三11月选考模拟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选考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2016.11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图1为我国某省(区)夏季与冬季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区)主要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高山高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冬季相比,影响夏季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因素 A.地面状况B.地形 C.正午太阳高度D.天气状况 图2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A.甲B.乙 C.丙D.丁 4.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B.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D.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2013年浙江省余姚经历“水火两重天”的气象灾害。8月持续高温,10月 严重水灾。图3表示10月7日台风“菲特”在山海之城福鼎登陆时,浙闽两省 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阅读图文回答5~6题。 5.2013年8月余姚平均气温高于福鼎,其主要成因是 A.月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受副高影响大 C.多阴雨连绵天气D.受暖流影响

6.“菲特”期间,余姚降水量大于福鼎,其主要影响因素 A.地形B.台风C.冷锋D.暖锋 7.某地位于晨昏线上,若该地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则该地的纬度范围(X)为A. 50°<X≤70°B.23.5°<X≤50° C. 50°≤X<73.5°D.70°<X≤73.5° 图4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9.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读图5与图6,回答10~11题。 10.图5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5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 D.④ 11.图6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 D.裂谷 12.甲点位于北半球某经线与晨线的交点,6月22日甲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A.0°~66.5°B.23.5°~66.5°C.47°~90°D.23.5°~90°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图7),回答13~14题。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几何图形可以分为基本图形和复合图形两部分.基本图形包括直线形和圆,其中直线形包括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与四边形.对于基本图形性质的研究是图形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复合图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研究复合图形就是要研究几个基本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复合图形就要理解它,因此就需要图形思维:明确它是如何生成的.图形生成过程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能够从思维层面上去感知复合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而不是去观察老师提前画好的几何图形. 图形的变化就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几何图形,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和投影.将几何图形按着某种法则或者规律变换成另一个图形的过程叫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既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从几何变换的角度理解图形、研究图形,相比较对静态图形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观念性的变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学生们研究几何问题时,就可以尝试将复合图形中的基本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等,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复合图形,从而使得问题得到及解决. 图形的代数化是指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图形与坐标》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的代数化,这个问题的研究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平面解析几何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将来进入到高中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奠定

了思维基础.学生们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的时候,是绕不开这一段看似简单但是具有观念性的数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 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由于受到学生的思维水平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还不能用函数的观点与思维去进行教学,暂且放在图形的代数化这一分支.其代数化的含义在于通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来刻画其锐角的正弦或余弦,让学生能够感悟到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代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