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解决镜子中的钟表问题

(完整版)解决镜子中的钟表问题

解决镜子中的钟表问题

镜子中看时间问题对于孩子来讲有点抽象,现总结几种简便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画图做对称图形(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感知“镜面对称”)

例题: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A.10时45分B.7时15分C.7时45分D.1时15分

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平面镜成像是以12时、6时为对称轴左右互换的。)

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1点15分;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每次实际时间和镜子里的两个时间相加都是12时。如果你从镜子中看到钟表上显示的是4点55分,那么实际的时间就是:实际时间+从镜子中看到钟表上显示的时间=12 所以:12:00-4点55分=7点05分

第三种方法:直接将有“钟面”的纸反过来,迎着太阳光看,就能看出实际时间,非常准确,不用画对称轴。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分外到大凡、从简单到繁复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确凿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介绍自己,了解学生,提出期望。 (一)、谈话导入

今天小明可高兴啦!因为呀,他要坐火车去奶奶家玩呢。(瞧边动画课件播例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也就是说上午9时是开始时间,下午6时是结束时间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嘛?(课件) 师:真是个爱提问的孩子。求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其实就是求经过了几小时?怎样求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贴课题) (二)、新授讲评 师:要经过多长时间呢?这里呀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导学案(课件语音读),仔细听哦,(提醒):孩子们,这两种方法我们只选一种来解答。 明白要求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并完成导学案,有不懂的可以看书84页。 开始吧! 1.生做导学案,师找3位同学(生1:你怎样数的?生2:3小时表示什么?6小时表示什么?生3:18时求的是什么?18-9=9表示什么?)2.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下面请同学们和你的成员交流交流你的导学案吧。 3.汇报。 师:OK!这个小组的成员用端正的坐姿示意老师他们已经完成了,你们呢? 师:嗯,谁来说说你的导学案。 师:真是个大胆的孩子,来请你来。哇!你的坐姿可端正了,肯定做好了倾听的准备,老师可喜欢了,嗯,你也很棒,都可以。(引导孩子听看)在开始汇报。 生1:一、阅读与理解(贴)我知道了……(贴)?

(二年级奥数)时钟问题

新思维教育授课记录 学员姓名:授课教师:所授科目:数学学员年级:二年级第次课上课时间:2014年5月日,具体时段:18:00--20:00 共2小时 教学 标题 时钟问题 教学目标利用与时间有关的趣题,理解和掌握与时间有关的知识点,明白时间不仅跟平均分、间隔等数学问题有联系,而且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时间。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问题的本领。 作业 情况 教学提纲及掌握情况 主要内容和方法考纲要求掌握情况备注知识点一:时钟的认识掌握 A B C D 知识点二:时间的计算掌握 A B C D 掌握 A B C D 方法:(详见第2-5页) 掌握 A B C D 综合应用 A B C D 签名确认: 学员:班主任:教学主任: 说明;A代表了解 B代表理解 C代表掌握 D代表综合应用

时钟问题 【知识要点】 一只小闹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走着,一天要走86400秒,一月约走3200万秒。小闹钟每秒钟很轻松地“滴答”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成功地走完了3200万秒。第一年、第二年……它还会这样不知疲倦地走下去。 【基础知识】 1.钟面上共有()个数;钟面上还有三根针,分别叫()针,()针和()针。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小时,走一圈是()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走一圈是()分;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秒,走一圈是()秒。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时=()分 1分=()秒 3时=()分 2分=()秒 120分=()时()分=180秒 【典型例题】 例1.时间的认识:写出每个钟表盘上所指的时间。 答:(1)是;(2)是; (3)是;(4)是; (5)是;(6)是; 例2.钟面上有12个数,你能在钟面上画一条线,把钟面平均分成两部分,使每一部分的数的个数相等,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钟表》单元练习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钟表》单元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 50 – 40 = 30+40= 40 + 6 = 3+60 = 24+ 30 = 84+ 5 = 20+ 35= 66 – 4 = 58 – 5 0 = 79 – 20 = 24+ 0 = 6 + 72 = 52 + 30 = 30 + 47 = 86 – 53 = 46 + 30 = 33+22 = 87 – 0 = 53 – 2 = 85 – 35 = 二、填空。 1、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填在括号里。 ()() 2、认一认,填一填。 分指指着(),时针分针指着(),时针指着10和 指着9,是()时 11中间,是()时半 快到()时了刚过()时 3、通过认识钟表,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个数字,这些数字把钟面分成() 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个小格。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休息10() 5、看钟表,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6、在○里填上“>”、“<”或“=”。 98 89 42 40 99 100 8元 80角 3元 3元5角 65角 5元6角 7、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43里有()个十和()个一。 8、看一看,再填空。

①小猫在()楼()号,2楼3号的小动物是哪个,把它圈起来。 ②小兔在小象的()边,在小熊猫的()边,在小狗的()边。 ③小象在小兔的()边,在小猫的()边,在小猴的()边。 9、小马虎认时间。(对的打√,错的打×) 12:00 5:30 12:30 9:00 ( ) ( ) ( ) ( ) 三、连一连。 1、认一认,连一连。 3:00 5:30 11:30 9 :30 2、快乐星期天上午。 9:30 11:00 8 :30 10:00 四、下面标的时间对吗,不对,请改正。 快到12时 9时半 10时 快到()()() 五、看表填空。 现在是(),再过4小时就现在是(),再过2小时就放学了,放学时 吃午饭了,午饭时间是()间是()。 六、解决问题。 2、还差多少把椅子? 3、 (1)女生有多少人?(2)一(2)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小升初专项训练-第14讲时钟问题-答案

第14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时钟问题-答案 一、内容概述 1、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我们通常把研究时钟上时针和分针的问题称为时钟问题,其中包括时钟的快慢,时钟的周期,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等等。 2、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对于正常的时钟, 具体为: 整个钟面为360度, 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 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时针速度:每12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0.5度 解题关键:要把时钟问题当做行程问题来看,分针快,时针慢,所以分针与时针的问题,就是他们之间的追及问题:用经过时长÷速度和(差)。 3、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4、解题关键:解时钟的快慢问题中,要学会比例的知识解题。找出怪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固定比。

二、典型例题解析 【典型问题-1:追及问题】 例1:现在是2 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分析:这是追及问题,2 点时候,时针处在第10 小格位置(相当于慢车),分针处于第0 小格,相差10 小格,而这10小格相当于追及的路程,根据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的公式进行计算。这方法是其一,其二是把1小格换成6度来计算。本小题解题方法比较多。 解法一:(格子追及)10÷(1- 1 12 )=10 10 11 (分钟) 解法二:(度数追及)6×10÷(6-0.5)=1010 11 (分钟) 答:1010 11 时,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练习一 1、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4点多少分第一次重合? 解:以4时为准,重合就是分针追上时针,要多走120度(两针一指12,一指4,相隔120度) 120÷(6-0.5)=21 9 11 解:以2时为准,成直角就是分针追上时针后再多走90度,要多走150度(两针一指12,一指2,相隔60度) 150÷(6-0.5)=27 3 11 答:2点钟以后,27 3 11 时分针与时针第一次成直角。 3:钟表的时针与分针在6点多少分第一次重合? 解:以6时为准,重合就是分针追上时针,要多走180度(两针一指12,一指6,相隔180度) 180÷(6+0.5)=32 8 11 答:6点32 8 11 分第一次重合。

一年级13讲 钟表问题

第十三讲钟表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里需要认钟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师准备:教具钟面两个、教具时针、分针各一根 学生准备:自己的小钟面、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小朋友猜谜。 出示谜面。 ①短腿腿, 圆脸膛②兄弟三人齐上路 耳朵长在脑袋上有快有慢不停步 肚里声声滴答响走了三百六十日 提醒我们早起床没有走出玻璃铺 -------(打一生活用品) -------(打一生活用品) 学生猜谜,说出谜底。 二、例题讲解

分析: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3、认识几时半。 认识大约几时 教师小结:时针指着2,分针马上要指着12或刚过12,我们可以说大约2时。(板书:大约7时,如果刚过12,这时是2时刚过。 课堂练习: 一、写出下列钟面表示的时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过1小时是几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题 一只钟的对面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钟表是10:00,那么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几时?分析:钟面上正确的时间是2时。 练习:一只钟的对面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钟表是3:30,那么钟表上正确的时间是几时?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上得真愉快,小朋友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知识。送学生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做珍惜时间,好学上进的学生。 五、家庭作业 练习:P106 13 练习:P109 30 六、板书设计 钟表问题 认识整点例题讲解 认识半点时刻

认识钟表说课稿

?题目《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

实用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练习题

《认识钟表》练习题集合习题说明:以下习题中的钟面图片全部来自《钟表助教》。做题时虽然可以看图片,但图片为习题的一部分,属抽象内容。做此练习题前应有一定认识钟表基础,可以先使用《钟表助教》的拨钟、出题、小考、拨考等功能来进行强化练习。时、1020分。一、按要求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如10:20 时时分分时时分分分时 ::::: :5再过分是现在是:::

二、拨一拨,画一画。

三、填空。 1.标准钟面上有()个数字,()个指针。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说1时=()分。 3.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应该是()。 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2和3中间是()。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6和7之间是()。 4.时针从“6”走到“8”走了()小时。 分针从“6”走到“8”走了()分钟。 5.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

间是(),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7.()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8.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9.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小时,走一圈是()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10.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11.现在的时间是2∶55,再过5分是()。 12.7:2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13.现在时间是上午9时45分,再过()分是10时正。 分钟,明明最1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0∶1.下午上课的时间是14. 慢要()时()分从家里出发。 15.电影12时30分开始,明明11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上?() 16.生活中的时间: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时()分。 17.时与分的计算或换算。 1时=()分; 75分=()时()分; 120分=()时;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解决镜子中的钟表问题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解决镜子中的钟表问题 镜子中看时间问题对于孩子来讲有点抽象,现总结几种简便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法:画图做对称图形(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感知 “镜面对称”) 例题: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 .10时45分 B .7时15分 C .7时45分 D .1时15分 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平面镜成像是以12时、6时为对称轴左右互换的。) 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1点15分; 故选D . 点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每次实际时间和镜子里的两个时间相加都是12时。如果你从镜子中看到钟表上显示的是4点55分,那么实际的时间就是:实际时间+从镜子中看到钟表上显示的时间=12 所以:12:00-4点55分=7点05分 第三种方法:直接将有“钟面”的纸反过来,迎着太阳光看,就能看出实际时间,非常准确,不用画对称轴。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P90页)《认识钟表》 2、教材和学情分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一门重要而运用广泛的学科。 本课《认识钟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钟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计时工具,由于以往的认知都是孩子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作的感性认知,因此,对他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特别是在如何指示时间方面,更是一无所知。此外,生活中,我们对时间和时刻两个概念不详加区分,致使学生在掌握这两个概念时,更为困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认读整时,为学习半时、几时几分作准备。本课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让学生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3、确立教学目标 从认知水平来看,一年级学生观察的细致性,顺序性水平较低,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忽视细节。(如钟面刻度,指针运动方向等细节的忽略)。注意到刻度时,又有可能不注意区分指针,顾此

失彼。此外,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步阶段。思维和具体实物,具体操作相联结。脱离了具体实物和具体操作将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因此,最根本的途径是遵循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把认识建立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之上。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材的编排也呈现循环上升的特点。作为一年级且第一次学习钟表,我们主要认识指针和刻度,初步会看整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另外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也不宜过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方面: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刻度,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及比较中,发展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感受时间的宝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中,增进同学间友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表,关键是对钟表结构的认识和各部分指示功能的认识。由于以往的认识是忽浅和不系统的,这必将导致学生对钟表的结构和指示功能的认识是模糊的,本节课就是要帮助学生重建钟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指示功能。

完整实用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练习题

《认识钟表》练习题集合 习题说明:以下习题中的钟面图片全部来自《钟表助教V1.6》 做题时虽然可以看图片,但图片为习题的一部分,属抽象内容。做此练习题前应有一定认识钟表基础,可以先使用《钟表助教v1.6》的拨钟、出题、小考、拨考等功能来进行强化练习。 一、按要求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如10:20、10时20分。 : : 现在是: 再过5分是 : 再过占分钟是再过1小时是再过5分钟是再过半小时是再过20分钟是

大约是()时大约是()时大约是()时大约是( ie 11 !□ia5 9359□ 曰B日 5 5 ():30 9:() ():()():() 二、拨一拨,画一画。 05:40 08:05 10:00 08:50 12:35 02:25 04:33 ie ■ r 04:33 03:25 10:10 01:35 0215 | | I ii iiii I 0&24 01:40 07:57 05:08 07:19 08:34 11:4002:49

三、填空 1.标准钟面上有( )个数字,( )个指针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 )小格,也就是( ) 分,所以说1时=( )分。 3.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 应该是( )。 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2和3中间是( )。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6和7之间是( )。 4.时针从“ 6”走到“ 8”走了( )小时。 分针从“ 6”走到“ 8”走了( )分钟。 5.钟面上有( )大格,( )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7.(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 )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8.现在是11 时,再过2 时是( )时。 9.时针走一个大格是( )小时,走一圈是( )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 )分,走一个大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 1 0.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 )时( )分 11.现在的时间是2 : 55,再过5分是( )。 12.7:20 再过30 分钟后是( )时( )分。 13.现在时间是上午9时45分,再过( )分是10时正14.下午上课的时间是 1 : 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明明最

钟表练习题

认识钟表练习题集合 一、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

时分时分时分 ∶∶∶ 时分时分时分 ∶∶∶ 二、先拨一拨,再画一画。 5时20分 9时15分 10时半 18时36分 12时25分

6时05分5∶12 8时57分 三、填空。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说1时=()分。 3.时针从“2”走到“5”走了()小时。 分针从“2”走到“5”走了()分钟。 4、钟面上有()个数字,()针和()针。 5、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 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就是()。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8和9之间是()。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7、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8、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9、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 ()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10、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11、 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12、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13、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14、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 时()分从家里出发。 15、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 能不能准时赶上?() 16、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 时()分。 17、1时=()分 70分=()时()分 180分=()时 80分+40分=()分=()时 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 1时+15分=()分四、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2()。 4.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15()。 五、看谁连的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仅供参考 小 学 教 育 资 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1`楚才小学低段数学集体备课单第一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主备人:黄清【单元教材简析】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 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也是有帮助的。 2、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3、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 快到几 时” 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如第3 题不仅练习整时还练习整时的顺序,第6 题安排了接近整时的练习,第8题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排列规律判断第5个钟表的时刻是几时, 再画出时针和分针。 4、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 道一天有两个9时。 5、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 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 个数、12 大格

1、二年级下册认识钟表练习题集合

一、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 二、先拨一拨,再画一画。 5时20分 9时15分 10时半 18时36分 12时25分

6时05分5∶12 8时57分 三、填空。 1.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说1时=()分。 3.时针从“2”走到“5”走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5”走了()分钟。 4、钟面上有()个数字,()针和()针。 5、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 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就是()。 分针指向5,时针指在8和9之间是()。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7、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8、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9、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 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10、分针指着10,时针快指向5,这时是()时()分。 11、 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12、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13、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14、下午上课的时间是2∶30,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明明最慢要()时()分 从家里出发。 15、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钟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上? () 16、生活中的数:早上上课的时间是()时()分;下午上课的时间是()时()分。 17、 1时=()分 70分=()时()分 180分=()时 80分+40分=()分=()时 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 1时+15分=()分

认识钟表评课稿

《认识钟表》评课稿 -------武玉玲听评 一年级的老师们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钟面模型,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吕晓东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早上8时升国旗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时读书,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7时、9时等。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节课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没能一一照顾到,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评价性的语言太过单一,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激励。

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 蓉园小学熊小红 一.说教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镜子里的钟面

镜子里的钟面 教学目标: 1、理解镜子里的钟面和实际钟面是左右对称的。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镜子里的钟面和实际钟面是左右对称的。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照镜子。 我们班上有一对双胞胎,他们长得非常像,连魏老师也分不清他们两个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先请他们上台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照镜子。请你们面对面的站好,假如你们的中间有一面镜子,哥哥做动作,弟弟能做出镜子中哥哥的动作吗? 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两个人的动作是否完全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看来,镜子里也有学问呢!猜猜看,钟面在镜子里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镜子里的钟面”。 (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研究下面这道题。 1、下面的钟面从镜子里看是几时几分?写一写。 2、观察、讨论:你发现镜子里的钟面和实际的钟面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钟面表示的时刻和镜子里钟面表示的时刻间的关系了吗?

三、根据镜子里的钟面,说一说实际的时间。(独立完成) 看镜子里的钟面,猜一猜他们说的是什么时间呢? 红红:“我说的时间和从镜子里看是一样的。” 明明:“我说的时间从镜子里看比实际快2小时。” 芳芳:“我说的时间从镜子里看比实际慢1小时。” 四、谁和强强开了个玩笑? 星期六,强强和迪迪约好7:30去科技馆。早上醒来,强强一看镜子里的时间,觉得还早,又睡了一会儿,结果星期六的约会强强迟到了。 1、是谁和强强开了个玩笑? 2、实际上强强第一次醒来,快到时了。 五、两面钟。 动物博览馆的展览大厅内有一座玻璃两面钟。你站在钟的正面和反面都可以看到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 一天,刘老师带几个小朋友到博物馆来参观,走到正门口,就看见大钟所表示的时刻是下午四点正,他们很快走进大厅,再看大钟上的字是反的,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八点正。 大家感到很希奇。这时刘老师对大家说:“我上次来参观时,从正面和反面看这座钟的时刻正好相差9小时,你们能推算出我上次进入大门时是几时几分吗?”

认识钟表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张颖 城郊乡马营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值:105分) 卷面书写(5分) 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 秀、漂亮的面孔! 1.我会填。 (1)钟面上长针是( )针,短针是( )针。钟面上把一圈平均分成( )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相等的( )个小格,这样,钟面上一圈共有( )个相等的小格。 (2)当时针走过1个数字时,分针就走了( )圈,即1时=( )分。 (3)现在是早上8时15分,要到8时半还要走( )分。 (4)分针从数1走到了数3,经过了( )分。 (5)填“小时”或“分”。 妈妈煮饭用了15( ),明明吃饭用了25( )。 我们上一节课用40( ),课间休息10( )。 王老师每天工作8( ),一天是24( )。 (6)1小时21分=( )分 2小时=( )分 1小时15分=( )分 80分=( )小时( )分 答案:(1)分 时 12560 (2)160 (3)15 (4)10 (5)分 分 分 分 小时 小时(6)8112075120 二、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 答案:5时32分4时14分 5:324:14 6时38分9时37分 6:389:37 2时39分8时11分 2:398:11 12时26分7时48分 12:267:48 三、快来连一连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等级 得分

答案: 四.解决问题。 (1)小花7时3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走到学校,刚好上课打铃。那么学校上课 的时间是( )。 (2)三年级作文竞赛时间是1小时30分,交卷时间是10:30。你知道作文竞赛是 什么时间开始的吗? (3)想一想,算一算。 答案:(1)B (2)9时 (3)分析:因为是5只小猫同时吃小鱼,所以用的时间应该和一只小猫吃一只小 鱼用的时间相同。 解答:5只小猫同时吃5条同样的小鱼需要10分钟。 小学数学三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可能是很多孩子最为头疼的科目了,想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最重 要就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孩子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习上的进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如果想提高数 学学习成绩,不妨学习一下。 一、建立错题集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期末专项训练

2020.4.20 学习内容:书第51页 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练习 学习目标: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并理解其算理。会运用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算法。 难点:理解算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今日完成:1、数学书第51页 2、数学练习册第41页 2020.4.21 学习内容:书第52页 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练习 学习目标: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今日完成:1、数学书第52页 2、完成相应的练习 2、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可以表达为:左边两题都要先算60-30,右边两题都要先算9-6 1、先说说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最后比较一下,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列式计算后告诉孩子:因为这里的苹果是一箱一箱地数的,所以得数后面的单位应该是“箱”。 第5题,判断得数是几十多的思考方法是:先弄清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根据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比如:86-30,因为要先算80-30,而80-30得50所以得数是五十多;25-4,因为要先算5-4,而5-4得1,所以得数是二十多。 第6题,一般要先算出两边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根据被减数或减数的变化直接作出判断。例如,因为4比40小,所以58-4的得数一定大于58-40 第7、8题,先让孩子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再联系减法运算的含义列式解答,一定要记着在得数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练习 1、算一算。 68-5= 93-50= 75-3= 53+5-20=57-7= 78-5= 99-90= 66-5+20=13-5= 16+6= 27-6= 12-9-2= 93-50= 40+60= 63-30= 100-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