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堂测试题

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曲牌”或“词牌”,《如梦令》是词牌名。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现传《漱玉词》。

3.给划线字注音:兴尽、藕花; 鸥鹭

3.解释下列词语:

(1)常记: 时常记起

(2)溪亭: 小溪边的凉亭

(3)日暮: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4)沉醉: 大醉

(5)归路: 回来的路

(6)兴尽: 兴致得到满足

4.《如梦令》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沉醉、。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和“争渡”。

4.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5. 这首词一二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表达了词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案:暮色中大家争先恐后地都想要将船划出去,而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

7. 词人一连运用了两个“争渡”,说说这个叠句的好处?(答案: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8.你为什么认为词中所写的情景是李清照记忆中的往事?你能在原词中找到相关依据吗?(常记)

9.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案:“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0.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早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1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词。

(答案:《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12.请另写一句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答案不唯一,举出一句即可。例如_:“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或“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