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18 V ol.25 No.3·6·

分娩产妇的12.2%。2015 年底“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实施,2016年上半年,高龄孕产妇人数比例达到19.9%,目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竟有60%以上为>35岁,而>40岁者更有一半以上。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人数将继续快速增长。

3 高龄孕妇自身特点

高龄孕妇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一些社会地位、有良好的健康意识,但这些条件并不能降低随着生育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3.1 不孕症与流产率明显增高 卵巢因素是生育力决定因素,即卵泡数量的减少和卵子质量的下降。卵母细胞数目自胎儿期达到顶峰,育龄期原始卵泡以1 000个/月的速度快速减少,37岁以后明显加快,至更年期剩余原始卵泡数量已<1 000个。30岁妇女每个月经周期妊娠率为20%,38岁降至13.2%,而>42岁妇女妊娠率低至6.6%。卵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异常,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继而发生种植失败和自然流产。

卵巢以外生殖器官的老化及疾病是生育力下降的次要因素,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以及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都将明显增加。这些因素将导致生殖道解剖的异常及宫腔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流产率以及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2 妊娠合并慢性疾病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患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风险增加,妊娠后生理的改变如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对孕前老化器官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导致器官超负荷运转,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这些与年龄相关的产科合并症即使在孕前检查证实健康孕妇中仍然高发且凶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死亡率在年龄>35岁以后明显增加,而>40岁孕产妇风险更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胎盘早剥和手术产并发症。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2016年上半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30.6%,大部分原因将归咎于高龄再生育所带来的产科并发症。3.3 瘢痕子宫再生育的困境 独生子女政策后近二十年,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居世界首位。前次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可能导致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首次剖宫产出现术后粘连、损伤盆腹腔脏器、切口憩室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其病情极其凶险,危及产妇生命。

3.4 围产儿结局不良 卵子质量下降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除发生自然流产外,存活胚胎发生出生缺陷,如21-三体综合征在35岁妇女中上升到1/350,在49岁女性中发生率高达1/25。由于子宫胎盘血管硬化、胎盘功能的下降以及因各种并发症被迫提早结束分娩导致医源性早产,围产期死亡、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收稿日期:2017-12-12)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

查和诊断

张莉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沈阳 110014)

【摘要】 文章对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

诊断进行介绍。

【关键词】 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85(2018)03-0006-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8.03.004

所谓出生缺陷是指胚胎不按正常口令执行发育,从而导致其结构、功能、代谢、精神、智力、行为、遗传等方面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有的出生时即可发现,有的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但不论哪种出生缺陷,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尤其在2015年,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面对“孕妇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下降、妇科疾病增加”的情况,出生缺陷风险更是增加。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那么何为“三级预防”呢?简单地说:孕前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保健措施是一级预防;妊娠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3)·7·

列预防保健措施包括常规的孕期检查和有针对性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是二级预防;新生儿阶段采取的一系列预防保健措施是三级预防。这里我们仅就二级预防中产前筛查和诊断做一介绍。

1 产前筛查

指用比较经济、简便、对胎儿和孕妇无或少损伤的检测方法,在外表正常的怀孕妇女中发现某些有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的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它是二级预防措施,是产前诊断技术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非常重要。它可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能够最大程度确定享受产前诊断的孕妇人数,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的数量,缩小产前诊断范围,减少产前诊断的盲目性。

目前的产前筛查主要针对胎儿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采取的一系列筛查技术手段,主要有以下方法。

1.1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 检测孕妇血液中2个或以上生化指标,并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龄等参数,通过软件计算,最后得到一个胎儿罹患目标疾病的风险值。包括早孕期筛查、中孕期筛查、序贯筛查、整合筛查等。优点:经济、简便、无创伤。局限:不是最终诊断结果,针对的目标疾病有限(仅21-三体、18-三体、神经管缺陷),检出率在60%~80%,有时间限制(早期筛查:11~13+6周,中期筛查15~20+6周)。

1.1.1 早期筛查 孕11~13+6周,检测的血清生化指标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可联合这个期间的B超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测量,提高筛查效率。

1.1.2 中期筛查 孕15~20+6周,检测的血清生化指标有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tion-A),筛查时,检测几个生化标记物就叫几联筛查,随着生化标记物的增多,筛查效率也提高,当然所需费用亦会有所增加。

1.2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D N A检测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D N A检测简称无创(NIPS)是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含有胎儿游离D N A的特点,藉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再经过生物信息学的计算分析得到检测结果。优点:精确的产前筛查技术,针对21-三体的检出率很高,可达到99%,可供检测的时限较长(12~22+6周),安全、无创伤,报告周期较短。局限:价格较贵,不是最终诊断结果,只针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三种目标疾病。

2 产前诊断

又称宫内诊断、出生前诊断,它是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技术,对胚胎和胎儿的直接检测或通过母体的检查,预测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状况,诊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缺陷及先天畸形,是预测胎儿出生前是否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的技术方法,是预防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2.1 取材 绒毛(孕10~13+6周)、羊水(孕16~22+6周)、脐血(孕18周之后)。

2.2 产前诊断技术方法

2.2.1 染色体核型分析 采集的标本经过实验室一系列处理之后,最终会得到胎儿染色体情况。优点:诊断结果,是染色体病诊断的金标准。除诊断目标疾病,还可检出其他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直观,价格适中。局限:侵入性取材,可能会有流产及其他一些情况发生,实验有失败可能,报告周期较长(1个月左右)。

2.2.2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快速(3~5 d即可出结果)、直观,是检测染色体微缺失的金标准。但只能针对已知目标疾病,通量小。

2.2.3 芯片或测序技术 针对人类全染色体组或全基因组,可检测更精细的变异,易发现新生突变,但费用较高,操作繁琐,对临床咨询要求高,或者说临床咨询有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针对胎儿唐氏综合征这一目标疾病,正常检测流程见图1。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直接选择无创,如有异常再行产前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可直接行产前诊断,包括:预产期年龄≥35岁的孕妇;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

产前超声检查怀疑胎儿有染色体异

图1 孕妇血清产前诊断流程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18 V ol.25 No.3·8·

常的孕妇;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者;有不良孕产史及致畸因素接触史者;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其他情况。注意:无论怎样选,事先一定要与临床医生沟通并知情选择,切谨记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干预手段,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有力保障。酌情选择适宜的产前筛查方法和产前诊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阻断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 有利于构建家庭社会的稳定、幸福与和谐。

(收稿日期:2017-12-12)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期管理

许慧京 李秋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0022)

【摘要】 本文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期管理进行

介绍。

【关键词】 瘢痕子宫;孕期管理;TOLAC;VBAC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85(2018)03-0008-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8.03.005

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对亚洲9国分娩方式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居首位,达46.2%,加上近年来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使得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人数急剧上升,过高的初次剖宫产率带来的影响开始凸显。前次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等均可形成瘢痕子宫,瘢痕子宫不但降低妇女随后的生育能力,而且再次妊娠时瘢痕妊娠、自然流产、胎盘位置和种植异常、子宫破裂、分娩期严重产后出血、产时子宫切除,以及手术损伤、胎死宫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风险显著增加。因此为降低孕期风险,获得安全的再次妊娠,从而改善母婴结局,现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前咨询、孕期管理及终止妊娠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

1 孕前咨询

瘢痕子宫妇女计划再次妊娠前应该进行孕前检查。主要了解以下方面。

1.1 前次剖宫产手术史 剖宫产次数、前次剖宫产距离现在的间隔时间、手术指征、剖宫产时的相关情况如分娩孕周(是否为妊娠中期或较早的妊娠晚期剖宫产术)、是否临产或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否胎膜早破、剖宫产的子宫切口类型如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形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困难致T型切口、是否有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术后有无发热(产褥病率或子宫内膜炎)、恶露持续的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月经是否正常等。同时还应该了解有无不良孕产史,如宫角妊娠行宫角楔形切除手术、子宫破裂修补手术史等。如果患者不清楚,一定要查看相关手术记录。

1.2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史 了解子宫肌瘤剔除术到现在的间隔时间,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腹腔镜中转开腹、经阴道)、肌瘤的大小和数量、肌瘤的病理类型(浆膜下、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的部位(前壁或后壁、宫体或宫颈、阔韧带)、瘤腔闭合的情况(缝合或电凝止血、剔除部位解剖结构是否对合、瘤腔是否完全闭合),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发热等。还是建议查看相关的手术记录,获取更多精确信息。

1.3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时机 妊娠间隔时间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相关。子宫切口恢复过程很慢,M R I检查发现,剖宫产术后6~12个月子宫切口瘢痕修复并未完全,故应避免术后6个月内妊娠。有文献表明分娩间隔<12个月并不是子宫破裂和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而另一个文献则提示妊娠间隔时间<18个月系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总之,关于前次剖宫产术后间隔多长时间再次妊娠母儿风险最小,目前证据尚不一致,剖宫产术后2~3年可能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故也是再次妊娠的最佳时期,此后子宫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越来越差,且逐渐退化,瘢痕组织失去弹性,而子宫破裂的可能性相应增加。对于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内妊娠者,其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高,应充分进行医患之间的沟通。子宫肌瘤剔除术若术中进入宫腔者应避孕2年,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6个月受孕是安全的,但对于人工流产术中子宫穿孔者则应避孕至少半年。1.4 整体评估瘢痕子宫情况 在剖宫产术后至少6个月,计划妊娠前,应常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答案.doc

产前诊断答案 【篇一: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题库】 >单项选择 1. 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不包括哪些() 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c.先天性疾病d.染色体病2. 在先证者所患遗传病较严重且难于治疗,再发风险高,但患儿父 母又迫切希望有一个健 康的孩子的情况下,可运用() a.产前诊断b.遗传咨询c.产前咨询d.婚前咨询 3. 目前可用羊水上清液、羊水细胞、绒毛、脐带血、孕妇外周血中 胎儿细胞、孕妇血清和 尿液、受精卵、胚胎组织等这些标本进行() a.产前诊断b.细胞计数c.分离有害细胞d.分离母体细胞 4.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 a 一 b 二 c 三 d 五 5. 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的,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 咨询,由() 决定是否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a 医生 b 孕妇 c 医院 d 计生部门 6.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 ()名以上经 资格认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a 1 b 2 c3d4 1 7. 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擅自从 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 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b 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c 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d 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执业活动

8.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自()开始实施? a2003 年5 月1 日b2002 年5 月1 日 c2005 年5 月1 日d2004 年5 月1 日 9. 下列哪项不是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的主要检查项目?() a 唐氏综合征 b 18- 三体综合征 c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d 13- 三体综合 征 10. 中孕期通常指() a 15 周~20+6 周 b 13 周~20+6 周 c 10 周~13+6 周 d 16 周~ 22+6 周 11. 中孕期筛查时限通常指() a 15 周~20+6 周 b 13 周~20+6 周 c 10 周~13+6 周 d 16 周~ 22+6 周 12. 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简便、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 体中发现某些有 ()的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a 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 b 先天性缺陷和传染性疾病胎儿 2 c 先天性缺陷和痴呆儿 d 先天性缺陷和无脑儿 13. 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中孕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血 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a 唐氏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b 唐氏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 c 唐氏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d 唐氏综合征、21 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14. 下列哪项不是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的生化指标?() a 血清甲胎蛋白 b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 非结合雌三醇 d 孕妇的年龄 15. 产前筛查应按照()的原则,医务人员应事先告知孕妇或其家 属产前筛查的性 质。 a 自主选择、平等自愿 b 知情选择、孕妇自愿 c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d 平等互利,信守约定 16. 提供产前筛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在知情同意书中标明本单位 所采用的产前筛查技 术能够达到的(),以及产前筛查技术具有出现假阴性的可能性。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又称“出生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指在妊娠期的一定的阶段,在遗传的基础上,胎儿出生之前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采用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了解胎儿宫内的发育状态,对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产前诊断是预防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缺陷胎儿出生的一项有效而可靠的措施,使优生和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产前诊断疾病的种类 1.染色体疾病 2.性连锁遗传病 3.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4.非染色体性先天畸形 二产前诊断适应征 1. 孕妇年龄达35 岁或以上; 2. 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阳性的孕妇; 3.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4.夫妇一方为先天性神经管缺陷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该病患儿的孕妇; 5. 有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史、畸胎史、死胎或死产史的孕妇; 6. 怀有严重单基因遗传病高风险胎儿的孕妇; 7. 有异常胎儿超声波检查结果者( 含羊水过多者) ; 8. 夫妇一方有致畸物质接触史; 9. 疑为宫内感染的胎儿。 三为什么产前诊断要从妊娠早期开始? 进行产前诊断最早从妊娠7周开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产前诊断检查是贯穿整个妊娠期的一系列检查,需要在妊娠早期制定计划,同时在妊娠早中期确定孕周十分重要。 2.根据孕妇血清学检查结果计算染色体疾病的危险度时,孕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根据一般使用的末次月经时间(LMP)的计算孕周的方法,由于孕周的不稳定和个体差异,会带来结果计算的不准确。而根据B测量的胎儿径线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妊娠的时间。 3. 妊娠早中期(11-14周)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也是染色体疾病筛查的重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ppt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 我国每年100万出生缺陷,占出生数的5%,先天性心脏病22万,神经管畸形10万,唇腭裂5万,唐氏综合征(21-三体)3万。目前筛查的三种疾病:唐氏综合征(21-三体),发病率(国内)1/1600;爱得瓦氏综合征(18-三体),发病率(国内)1/6000;神经管畸形(NTD),发病率(国内)1/1000。因此开展预防及降低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产前筛查:又称孕母血清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经济、简便、无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二)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对胎儿宫内感染和出生缺陷进行诊断,包括免疫学诊断、B超影像学诊断、细胞遗传学诊断和基因诊断等。 (三)产前筛查的最佳时间及针对病种: 孕早期(8-12)周测定PAPP-A,报告21-三体综合征风险率。 孕中期(15-20)周测定AFP/Free-hCGβ,报告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风险率。 (四)产前诊断技术项目: 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产前诊断B超、着床前的细胞遗传学诊断(PGD) (五)产前筛查及诊断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产前发现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常见和危害严重),避免出生。 局限性:不能预防发生,只能通过避免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 (六)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流程图见下一页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 早孕建卡时咨询,初筛高危病例、宣传产前筛查的意义 同意筛查不同意筛查 告知目前筛查的先天性疾病种类书面告知孕妇妊娠结局中检出率、假阳性率及意义可能出现的胎儿异常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是多学科复杂系统工程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是多学科复杂系统工程 以“健康中国,妇女健康”为主题的“2018年林巧稚妇产科学论坛暨第十四届妇产科华润会议”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突出人文理念,覆盖了我国妇产科学领域重点临床内容,以专题讲座、病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刘俊涛教授在题为《染色体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报告中,介绍了当前我国出生缺陷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分享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 刘俊涛教授首先介绍说,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就存在的外表或内部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包括解剖结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和分子结构等各种异常。全世界每年有500多万缺陷婴儿出生,约85%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新发出生缺陷患儿90万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超过13万例,神经管缺陷1.8万例,唇颚裂2.3万例,先天性听力障碍3.5万例,唐氏综合征2.5万例,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 出生缺陷是我国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年全国婴幼儿死亡率为千分之32.2,其中出生缺陷占12.5%;2011年,全国婴幼儿死亡率为千分之12.1,其中出生缺陷占19.2%,占比不断提高。出生缺陷也是我国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约30%的出生缺陷患儿5岁前死亡,40%终身残疾。在我国现有的8000多万残疾人中,先天性残疾约占全部残疾的9.6%;在全国998万智力残疾中,先天性智力残疾占21.36%。同时,出生缺陷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缺陷儿出生带来的疾病负担超过2亿元,每年新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命周期总疾病负担超过126亿元;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综合征患儿,生命周期总疾病负担为100亿元;2003年我国所有存活的唐氏综合征患者,一年的疾病经济负担超过50亿元。 刘俊涛教授说,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致畸作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被确认,其中包括高温、高热、放射性等物理因素和药物、农药化肥等化学因素以及病原体感染之类的生物因素等。在各种先天性胎儿异常中,单基因异常占15%至20%,染色体异常占5%,外界及宫内环境影响占10%,多基因或多因素占65%至75%。遗传因素引起的出生缺陷根据发生原因、部位和遗传方式可分为3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畸变遗传病。以染色体病为例,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畸变造成的,即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我国每年出生活婴中染色体异常者约为0.3%。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三倍体或多倍体,常染色体三体异常,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等。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微缺失异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倒位、重复等异常,总体发生率约占足产月的1/250至1/300。 刘俊涛教授强调,由于21三体、18三体的胎儿能够存活到足月,因此也受

山东省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山东省产前诊断与筛查技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前诊断技术安全、有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依法开展产前诊断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的筛查。 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产前筛查技术项目包括用孕妇血清特异性标志物进行筛查(以下称“孕妇血清学筛查”)、胎儿体表及重要脏器的超声筛查及其相关的产前咨询。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的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遵循自愿和知情选择的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强制性手段要求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

第六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省辖市和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七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规划、资质审批;对从事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 第八条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应在省辖市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省级产前诊断机构规划设置2-4个,须同时具备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免疫学等五项产前诊断技术并开展相应工作。 省辖市产前诊断技术机构规划设置1-3所,须同时具备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学、生化免疫学等四项产前诊断技术并开展相应工作。 不具备分子遗传学诊断条件者,须与具备该诊断能力的产前诊断机构建立业务联系,签署相关协议。 第九条县(市、区)孕妇血清学筛查机构规划设置1-2所。孕妇血清学筛查技术应在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亦可由省辖市产前诊断机构集中进行。胎儿体表及重要脏器的超声筛查可在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对于孕妇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孕妇应在省辖市及以上产前诊断机构中进行产前诊断。原则上应转诊至行政区划所属市级产前诊断机构,如本市未成立产前诊断中心,应与相邻省辖市及以上产前诊断机构签订转诊协议。

(整理)产前诊断.

1.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期对先天缺陷或遗传疾病的诊断。 2、出生缺陷:又称发育缺陷、先天异常、是指胚胎发育紊乱而引起的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遗传等方面的异常。 3、Turner 综合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或女性发育不全,比正常女性少了一条X 染色体或X 畸形 4、X 三体综合征:又称超雌综合征,核型多数为47,XXX 少数为46XX/47,XXX 5、klinefecter 综合征:又称XXY 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核型为47XXY ,由于X927.3部位断裂引起呈细丝样容易。 6、XYYsyndiome 综合征:fra(x)脆X 综合征, 7、两性畸形:患者的性腺或其内外生殖器,副性征具有不同程度的两性特征。 8、Patau 综合征,13-三体,Dome 综合征,u-三体,Edward 综合征,18-三体。 9、猫叫综合征,SP-综合征,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乏,因喉肌发育不良导致婴儿期哭声似猫叫。 10、缺失del 染色体某一部分发生断裂,断端丢失而缺少一段。 11、重复dup ,染色体缺失的一段结合到另一条染色体上,使得遗传信息比原来增加而产生重复。 12、易位 t 两条染色体都发生断裂,并且相互交换断片,重新愈合,形成易位的染色体。 13、倒位mu 染色体发生断裂,断片旋转180度再与断裂处愈合,使遗传信息的次序发生了变化。 14、等臂染色体:细胞分裂时,着丝点不是沿着染色体长轴分裂,而是沿着横向分裂,引起长臂和短臂的分离,形成两条只具有长或短有的染色体。 15、神经管缺陷:是由综合因素所致,致畸形因素,作用于胚胎阶段早期,导致神管关闭缺陷。 16、产前筛查:是对孕妇人群中进行怀有某些先天性异常胎儿的“危险”度程度的筛查。 17、准确度:指测定所得的值与真值(靶值)的一致性。 18、精密度:对同一标本重复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均值的接近程度。 19、标准差:表示该均值所表示的这组数据分布状况,离散的特征值。 20、变异系数:将标准差化为其均数的百分数来表示CD=X SD ×100% 21、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从某种病的人群中检出真正阳性的率,灵敏度=真阳性/真阳+假阴×100% 22、特异性:即真阴性率,从某种病的人群中检出真正阴性的率,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100% 23、超声软指标:随着超声仪器对细微结构更加清晰的显示,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微小的变化极出现,这些微小的变化被称为“软指标”。 24、阳性预测值:指在筛查高危人群中,唐式妊娠与高危妊娠的人数比值。 25、风险切割值:是在某一产前筛系统中人为设定的高危和低危风险的临界值。 26、假阳性率:是指经产前筛查被识别为高危的正常妊娠人数于所有参于筛查的正常人数的比值。 27、检出率:是指经过产前筛查被识别成高危的唐氏综合征妊娠孕妇人数与所有唐氏综合征妊娠人数的比值。 28、减数分裂:在配对形成中其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了一次。 29、基因:是DNA 分子上特定的一段顺序,是编码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0、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形而引起的疾病。 31、A 组1-3号,B 组4-5号,C 组6-12号,X 染色体,D 组13-15号,E 组16-18号,F 组19-20号,G 组21、22Y 32、常显:软骨发育不全,常隐:Pku 脊髓性肌蒌缩,X 显,抗V-D 佝偻病,X 隐血友病,假肥大肌营养。 33、Torch 综合征:宫内感染Torch 所导致的流产、死胎或胎儿生长迟缓,先天畸形,Y-外耳道多毛。甚至新生儿期感染和婴幼儿生长生育障碍。 34、Mom 值,某种血清生化标志物实测定值与该孕周正常妊娠人群测定中传数值的比值。 35、产前咨询:是指临床医生或从事咨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孕妇及其家属就本次妊娠期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问题。 36、遗传咨询:是遗传病患者或其新属提出其所患的遗传病的各种有关问题,请医生给予答复或提出本意。 37、倒位:某一染色体同时发生两次断裂,其中间节段变位重接后,其位置被颠倒了。 38、重复:在同一染色体上某节段含2份或2份以上者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的研究与报告

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的研究与报告 摘要】出生缺陷的原因都比较复杂,一般都是由遗传以及环境两个因素所致, 其中,遗传因素占25%,环境因素占10%,环境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和原因不 明占65%。出生缺陷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婴儿在出生前,由于发育紊 乱所引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无脑儿等,另一方面是因 为婴儿出生后,带着白血病、青光眼等肉眼可以看到的缺陷。本文总结分析了出 生缺陷产前筛查以及产前诊断结果的研究,以供临床参考与研究。 【关键词】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 0411-01 产前筛查是及早发现出生缺陷的一种主要手段,有利于避免出生缺陷的情况 发生,对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产前筛查具有简便、经济以及创伤少等 特点的一种检测方法[1],从产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怀疑有先天性缺陷以及遗传 性疾病胎儿的高危产妇,以便进一步的进行明确诊断,因此,产前筛查是出生缺 陷干预的一种重要措施。 本文对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以及产前诊断结果的研究以及报告作了以下综述。 一:出生缺陷的意义 出生缺陷[2],又称为先天异常,先天畸形等,是指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结构以及功能上的异常,从而导致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生缺陷已经 作为一种会造成胎儿死亡,同时,还会导致大量儿童患病以及长期残疾的一种疾病,目前,已经更成为了当今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 在发达国家或者是地区,出生缺陷会给社会乃至是民族都带来沉重的精神压 力以及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3],70%的出生缺陷是可以通过婚检实现有效的 预防以及控制的,因此,在早期,进行适当的干预以及产前的筛查、产前的诊断,都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生缺陷这类情况的发生。 二:预防出生缺陷的具体措施 1.对社会、国家、医生而言。 (1)建立一个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共同负责的机制[4]。 (2)构建产前筛查以及诊断的服务网络,形成一个具有素质的医疗团队,同时,还需要对产前筛查以及诊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3)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要制定一个诊疗规范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实施一个合理的产前筛查以及诊断。 (4)由于是三方面共同负责的一个机制,因此,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乱检查的情况,营造一个合理的医疗检查手段。 (5)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出生缺陷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社会乃至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宣传以及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了解到产前筛查 以及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对于医生来说,更加应该积极的学会有关于产前筛查以及诊断技术,并且,结合我国的孕妇人群特点,探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前筛查以及诊断流程,降低一定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 2.对产妇而言。 (1)在孕妇孕前的4 个月~6 个月,必须要进行孕前检查,避免大龄生育等等。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参考答案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参考答案* (*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不包括哪些(C ) 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C.先天性疾病D.染色体病 2.在先证者所患遗传病较严重且难于治疗,再发风险高,但患儿父母又迫切希望有一个健康 的孩子的情况下,可运用(A) A.产前诊断 B.遗传咨询 C.产前咨询 D.婚前咨询 3.目前可用羊水上清液、羊水细胞、绒毛、脐带血、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孕妇血清与 尿液、受精卵、胚胎组织等这些标本进行(A) A.产前诊断 B.细胞计数 C.分离有害细胞D.分离母体细胞 4.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每( C)年校验一次? A 一 B 二 C 三 D 五 5.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的,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咨询,由(B)决定就是否 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A 医生 B 孕妇 C 医院D计生部门 6.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B)名以上经资格认定的 执业医师签发? A 1 B 2 C 3 D 4

7.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 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与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B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C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D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执业活动 8.《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自(A)开始实施? A2003年5月1日B2002年5月1日 C2005年5月1日D2004年5月1日 9.下列哪项不就是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的主要检查项目?(D) A 唐氏综合征 B 18-三体综合征 C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D 13-三体综合征 10.中孕期通常指(B) A 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 周 D 16周~22+6周 11.中孕期筛查时限通常指(A) A 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 周 D 16周~22+6 12.产前筛查就是指通过简便、经济与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有(A)的 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A 先天性缺陷与遗传性疾病胎儿 B 先天性缺陷与传染性疾病胎儿 C 先天性缺陷与痴呆儿D先天性缺陷与无脑儿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18 V ol.25 No.3·6· 分娩产妇的12.2%。2015 年底“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实施,2016年上半年,高龄孕产妇人数比例达到19.9%,目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竟有60%以上为>35岁,而>40岁者更有一半以上。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人数将继续快速增长。 3 高龄孕妇自身特点 高龄孕妇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有一些社会地位、有良好的健康意识,但这些条件并不能降低随着生育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3.1 不孕症与流产率明显增高 卵巢因素是生育力决定因素,即卵泡数量的减少和卵子质量的下降。卵母细胞数目自胎儿期达到顶峰,育龄期原始卵泡以1 000个/月的速度快速减少,37岁以后明显加快,至更年期剩余原始卵泡数量已<1 000个。30岁妇女每个月经周期妊娠率为20%,38岁降至13.2%,而>42岁妇女妊娠率低至6.6%。卵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异常,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继而发生种植失败和自然流产。 卵巢以外生殖器官的老化及疾病是生育力下降的次要因素,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以及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都将明显增加。这些因素将导致生殖道解剖的异常及宫腔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流产率以及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2 妊娠合并慢性疾病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患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风险增加,妊娠后生理的改变如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对孕前老化器官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导致器官超负荷运转,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这些与年龄相关的产科合并症即使在孕前检查证实健康孕妇中仍然高发且凶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死亡率在年龄>35岁以后明显增加,而>40岁孕产妇风险更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胎盘早剥和手术产并发症。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2016年上半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30.6%,大部分原因将归咎于高龄再生育所带来的产科并发症。3.3 瘢痕子宫再生育的困境 独生子女政策后近二十年,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居世界首位。前次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可能导致瘢痕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首次剖宫产出现术后粘连、损伤盆腹腔脏器、切口憩室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其病情极其凶险,危及产妇生命。 3.4 围产儿结局不良 卵子质量下降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除发生自然流产外,存活胚胎发生出生缺陷,如21-三体综合征在35岁妇女中上升到1/350,在49岁女性中发生率高达1/25。由于子宫胎盘血管硬化、胎盘功能的下降以及因各种并发症被迫提早结束分娩导致医源性早产,围产期死亡、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收稿日期:2017-12-12)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 查和诊断 张莉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沈阳 110014) 【摘要】 文章对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中的产前筛查和 诊断进行介绍。 【关键词】 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85(2018)03-0006-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8.03.004 所谓出生缺陷是指胚胎不按正常口令执行发育,从而导致其结构、功能、代谢、精神、智力、行为、遗传等方面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有的出生时即可发现,有的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但不论哪种出生缺陷,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尤其在2015年,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面对“孕妇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下降、妇科疾病增加”的情况,出生缺陷风险更是增加。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那么何为“三级预防”呢?简单地说:孕前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保健措施是一级预防;妊娠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妇产科(20)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二十章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一节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gene【ic COtli~岫)是由从事医学遗传的专业人员或咨询医师.对咨询者就其提出的家庭中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预后、复发风险率、防治等问题予以解答,并就咨询者提出的婚育问题提出建议和具体指导供参考。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遗传咨诲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展,诊断手段不断提高,新的遗传病不断被发现,截止至1998年,仅人类常染色体疾病已报道4228种.平均每年增加百种左右。可见遗传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不少遗传病病情严重,甚至导致终生残废.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国家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遗传咨询是在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目的明确,就是及时确定遗传性疾病患者和携带者,并对其生育患病后代的发生危险率进行预测,商谈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遗传病儿出生,降低遗传性疾病发生率,提高人群遗传素质和人口质量,获取优生效果。 【二)遗传咨询的步骤 1明确诊断咨询者若为患病者,要通过其家庭调查及系谱分析,首先应明确是不是遗传性疾病。要确认为遗传性疾病,必须正确认识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遗传性疾病是指个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发生突变.或突变引起的疾病.具有垂直传递和终生性特征。先天性疾病或称先天缺陷,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如先天梅毒、先天性白内障是先天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伴有形态结构异常则为先天畸形。家族性疾病是指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患相同疾病。要依靠收集详细的病史资料,了解夫妻双方三代直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于一源的亲属,如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若咨询者为近亲结婚,其对遗传性疾病的影响应作出正确估计,应进行必要的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2.预测对子代的影响预授I遗传性疾病患者子代再发风险率,可以根据遗传性疾病类型和遗传方式作出估计。至于官内胚胎或胎儿接触致畸因素,则应根据致畸原的毒性、接触方式、剂量、持续时间以及胎龄等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其对胚 一202—胎、胎儿的影响并做出决定。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妻一方患病,应该不生第二胎。夫妻外观正常,因特殊原因可以生第二胎。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妻均为携带者,出生儿有1/4发病,以不生第二胎为佳。近亲结婚的夫妻极易发生这类情况。

产前诊断与产前检查的区别

产前诊断与产前检查 很多孕妇以为产前诊断就是产前检查,这是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因此也错过了产前诊断的关键期,导致了一生苦难的开始,这样的故事,在临床上也非常常见;每年120万个出生缺陷家庭的诞生,80%,是因为这些家庭不相信科学的力量,或者因为这些家庭的准父母信命,顺其自然不去作为,这样的观念放任出生缺陷的出现。 这些悲剧,我看到和听到太多,一对夫妻好好做,不见得会完全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因为出生缺陷率永远不会降低到零;但如果不好好做,那么你所面临的风险,就不是平均的1/16,而有可能是1/10、1/5,因为大多数的孕妇都在好好预防,你没有预防,你面临的风险自然高过平均风险,如果一旦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出生,您的这一生,就很难再与孩子成才、具有竞争力、成为佼佼者、被人尊敬,这些字眼沾边了。 产前诊断与产前检查是很不一样的,产前诊断是预防严重缺陷儿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主要是在产前对高风险的胚胎或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进行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胎的选择性流产和终止妊娠,达到胎儿选择的目的,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质量和人口素质。 而产前检查是对孕妇定期的常规健康检查,进行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保障怀孕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预防和治疗母亲和胎儿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 因此,产前诊断和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产前诊断的对象是胎儿,而不是母亲。所进行的内容就更不一样了。 从检查内容来看,产前检查主要包括定期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健康检查、孕期保健指导,比如:测量孕妇的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血压,检查孕妇的血、尿,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或发育迟缓等异常,及早发现并防治孕妇合并症和孕期并发症,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异常,确定分娩方式等;而产前诊断的检查内容则包括胎儿的外表结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胎儿细胞的生化成分或某些导致遗传病的基因等。 欢迎登录郝爱勇新浪博客观看相关视频: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题库(带全部参考答案)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不包括哪些(C ) 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C.先天性疾病D.染色体病 2.在先证者所患遗传病较严重且难于治疗,再发风险高,但患儿父母又迫切希望有一个健 康的孩子的情况下,可运用(A) A.产前诊断B.遗传咨询C.产前咨询D.婚前咨询 3.目前可用羊水上清液、羊水细胞、绒毛、脐带血、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孕妇血清和 尿液、受精卵、胚胎组织等这些标本进行(A) A.产前诊断B.细胞计数C.分离有害细胞D.分离母体细胞 4.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每( C)年校验一次? A 一 B 二 C 三 D 五 5.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的,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咨询,由(B)决定是 否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A 医生 B 孕妇 C 医院D计生部门 6.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B)名以上经资格认 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A 1 B 2 C3 D4

7.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 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B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C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D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执业活动 8.《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自(A)开始实施? A2003年5月1日B2002年5月1日 C2005年5月1日D2004年5月1日 9.下列哪项不是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的主要检查项目?(D) A 唐氏综合征 B 18-三体综合征 C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D 13-三体综合征 10.中孕期通常指(B) A 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 周 D 16周~22+6周 11.中孕期筛查时限通常指(A) A 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 周 D 16周~22+6 12.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简便、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有(A) 的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A 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 B 先天性缺陷和传染性疾病胎儿 C 先天性缺陷和痴呆儿D先天性缺陷和无脑儿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参考答案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参考答案* (*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不包括哪些(C) A.单基因遗传病B。多基因遗传病C.先天性疾病D。染色体病 2.在先证者所患遗传病较严重且难于治疗,再发风险高,但患儿父母又迫切希望有一个健 康得孩子得情况下,可运用(A) A。产前诊断B。遗传咨询 C.产前咨询D.婚前咨询 3.目前可用羊水上清液、羊水细胞、绒毛、脐带血、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孕妇血清与 尿液、受精卵、胚胎组织等这些标本进行(A) A.产前诊断 B.细胞计数 C.分离有害细胞D。分离母体细胞 4.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每(C)年校验一次? A 一B二C三D五 5.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得,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咨询,由(B)决定就是否 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A 医生 B 孕妇C医院D计生部门 6.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得医疗保健机构出具得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B)名以上经资格认定 得执业医师签发? A1 B 2 C 3 D 4

7.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得个人,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 范围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情节严重得,按照《中华人民共与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得,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B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C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D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执业活动 8.《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自(A)开始实施? A2003年5月1日B2002年5月1日 C2005年5月1日D2004年5月1日 9.下列哪项不就是中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得主要检查项目?(D) A 唐氏综合征 B 18-三体综合征 C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D 13-三体 综合征 10.中孕期通常指(B) A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 周 D 16周~22+6周 11.中孕期筛查时限通常指(A) A15周~20+6 周 B 13周~20+6 周 C 10周~13+6周 D 16周~22+6 12.产前筛查就是指通过简便、经济与较少创伤得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某些有(A) 得高风险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A先天性缺陷与遗传性疾病胎儿 B 先天性缺陷与传染性疾病胎儿

浅谈产前诊断方法

浅谈产前诊断方法 发表时间:2012-11-16T16:42:07.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金凯 [导读] 目前常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活检术、经皮脐血穿刺术、胎儿镜检查;非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为超声影像诊断。 金凯(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古源卫生院 165013)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202-02凯 【关键词】产前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活检术、经皮脐血穿刺术、胎儿镜检查;非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为超声影像诊断。 (一)羊膜腔穿刺术 羊膜腔穿刺术是最常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指用注射器经腹部从羊膜腔抽取羊水的操作过程。 1.羊膜腔穿刺术的原理羊水中含有胎儿的脱落细胞,可以培养用作诊断试验。在孕15~16周时为180~200ml,此时羊水穿刺量可在20ml左右;子宫已超出盆腔,可以经腹部穿刺;且羊水中活性细胞比例高,培养成功率高,被认为是羊膜腔穿刺的最佳时期。 2.羊膜腔穿刺术的操作过程在行羊膜腔穿刺之前应行超声检查明确胎儿存活,测定双顶径、股骨长度核对孕周,胎儿数目,结构是否正常,定位胎盘、羊水,确定最佳进针位置和方向。羊膜腔穿刺术可在门诊进行,操作前患者要排空膀胱,超声确定穿刺点,尽可能避免穿过胎盘,但如果必须穿过胎盘,选择最薄的部分。一般不需要局部麻醉。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使用22号腰椎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动作应连续流畅,有时会在进入羊膜腔时有突破感。如果没有抽取到羊水,可以旋转针头,不宜盲目深入进针,推荐全程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出的最初几毫升羊水因可能含来自血管、腹壁、子宫肌层的母亲细胞,可以弃去或送AFP检查,然后再抽取20ml羊水用于诊断。操作结束后,应再行超声记录胎心搏动。术后几天不要有剧烈运动,应告知患者有宫缩、阴道出血或羊水漏出、发热等及时复诊。 3.羊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如为双胎妊娠,应从第一个胎囊抽取羊水后,注入洋靛红2~3ml(无菌用水稀释1:10倍)然后拔针,进行第二个胎囊穿刺时抽取清亮羊水则证实不在同一个胎囊里。 对Rh阴性孕妇,应给予抗D Rh免疫球蛋白300μg。 穿刺抽出的羊水1%~2%为血性,可能为母亲来源,不影响羊水培养;如为棕色或暗红色,提示妊娠结局不良,其中1/3可能胎死宫内;黄绿色羊水提示胎粪污染,也与妊娠结局不良有关。 4.羊膜腔穿刺术的风险羊膜腔穿刺是一种较安全的产前诊断技术,与之相关的流产率仅为0.5%~1%,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包括羊水漏出、感染、针尖损伤胎儿,以及操作或培养失败,需要重复操作。 (二)绒毛活检术 1975年我国鞍钢医院妇产科首先报道了经宫颈盲吸法绒毛活检成功地进行胎儿性别预测,到1983年Simoni应用绒毛组织成功地进行了胎儿核型分析之后,这一技术便开始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1.绒毛活检术的原理绒毛活检时间多在妊娠9~11周进行,CVS中用于产前诊断的绒毛组织为三级绒毛,包括间充质、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的外层,绒毛组织位于胚囊之外且又具有和胚胎同样的遗传性,获取的绒毛组织可根据产前诊断的需要进行染色体分析或基因及酶代谢的诊断。适用于高龄孕妇、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夫妇之一染色体结构异常,X连锁疾病的胎儿性别鉴定,孕妇焦虑紧张。 2.绒毛活检术的操作过程早孕期绒毛活检可采取经宫颈CVS、经腹部CVS和经阴道穹隆CVS三种途径,经宫颈 CVS由于受孕期发展限制、所获取绒毛数量少、母体污染重、流产率高而基本被淘汰,经腹CVS则由于没有上述缺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术前B超常规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测量头臀长度以核对孕周,定位胎盘绒毛部位。腹部常规消毒,换取消毒穿刺探头,选择穿刺点及角度,采用双针技术穿刺活检。双针活检系统由1根长15cm、外径1.2mm的18号引导套针,以及1根长2℃m、外径0.8mm的22号活检针组成。在超声引导下,先将引导套针经腹壁及子宫穿刺入胎盘绒毛边缘部分,拔出针芯,然后将活检针经引导套针内送入胎盘绒毛组织,连接含2~4ml生理盐水的20ml注射器,以10~15ml的负压上下移动活检针吸取绒毛组织。拔针后立即观察胎盘部位有无出血及胎心情况。如一次活检的绒毛量不够,可再次将活检针送入引导套针内进行抽吸,直到获取需要量(一般为10mg)的绒毛标本。 3.绒毛活检术的注意事项 CVS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局限性胎盘嵌合体现象,即滋养层细胞核型与胎儿真实核型不一致,可发生于1%~2%的CVS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胎儿核型正常而绒毛核型异常,该型又分三个不同的类型:Ⅰ型指异常核型局限在细胞滋养层细胞中(STC),Ⅱ型指异常核型仅局限于胚外中胚层间质细胞中(LTC),Ⅲ型指异常核型在细胞滋养层细胞中(STC)和胚外中胚层间质细胞中(LTC)均存在。另一种为反CPM型,即绒毛核型正常而胎儿核型异常,该型非常罕见。由于STC中所培养的绒毛细胞主要为细胞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为胎盘,所获得的核型更能反映胎盘的核型,而LTC中所培养的细胞主要为胚外中胚层间质细胞,将来发育为胎儿部分,所获得的核型则更能反映胎儿的核型,因此,对绒毛同时进行STC和LTC培养,才能对CPM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产前诊断。 还有母体细胞污染的可能,但母体分裂速度不同,可以在培养时加以鉴别;还有隐匿性双胎,在早孕期双胎之一流产,可能获得两种不同的核型结果。 4.绒毛活检术的风险 CVS后流产发生率及活检所致胎儿肢体发育障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与中孕期羊水穿刺相比,CVS致流产的危险性增加最多不超过1%,而CVS导致胎儿短肢缺陷仍存在争议,WHO认为,早孕期CVS是一项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WHO/PAHO,1999)。 (三)胎儿镜检查 胎儿镜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首先应用于临床诊断胎儿神经管缺损。它是一种双套管光导纤维内镜,外径多为1.7mm,视角为70°,局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 一、产前诊断概念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影像学,生化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胎儿有无畸形,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的生化检查项目和基因等,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 二、产前诊断适应症: ①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 ②有习惯性流产、死胎史; ③妊娠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 ④羊水过多或过少; ⑤有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的婴儿; ⑥夫妇之一为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或有遗传病家族史; ⑦胎儿发育异常或胎儿畸形可能 三、.产前诊断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三种: 1、胎儿结构检查:B超、X射线检查、胎儿镜、核磁共振等仪器检查胎儿结构是否存在畸形; 2、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羊水、绒毛、胎儿细胞培养检测胎儿染色体疾病 3、基因检测:胎儿DNA分子杂交、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原位荧光杂交技术,诊断胎儿基因疾病 4、检测基因产物:利用羊水,羊水细胞,绒毛细胞或血液,进行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捡测,诊断胎儿神经管缺陷,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四、产前诊断的疾病 染色体异常、型连锁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结构畸形。 五、产前筛查 1、概念:对胎儿的遗传筛查又称产前筛查。唐氏综合症妊娠早期筛查包括:血清β-HCG、妊娠相关蛋白A测定和超声检查;妊娠中晚期筛查指标有:血清AFP、HCG和游离E3。神经管畸形主要筛查:孕妇血清AFP和超声检查。 2、筛查时间及项目: (1)孕早期(9周-13周)筛查:PAP-A(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F-β-HCG(β-促绒毛膜性激素)、NT(胎儿颈项皮肤厚度);病原体检测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U型。 (2)孕中期(15周-20周)筛查:AFP(甲胎蛋白)、Fβ-HCG(β-促绒毛膜性激素)、UE3(游离雌三醇)、病原体检测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乳头瘤病毒、爱滋病病毒等。 (3)孕中、晚期筛查B超、彩超(筛查部分体表畸形,如唇裂、腭裂、联体畸形等)。筛查不等于诊断,筛查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筛查结果阴性的孕妇仍有可能怀有先天愚型的患儿,但其发生的概率极低。若发现阳性结果则建议抽羊水或脐带血进行染色体检查。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是目前降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保证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 六、出生缺陷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