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崇明区 高三一模 古文翻译 解析

2019 崇明区 高三一模 古文翻译 解析
2019 崇明区 高三一模 古文翻译 解析

崇明卷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怀险巇之谋,行刻薄之政,轻儇不庄,慢易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中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毋或欺诞。”盖有所指也。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桧衔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讽万俟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赴行在,力辞。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既归报,帝复许以大用,除资政殿学士、知徽州。居数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何铸列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在北宋政和五年中了进士,做过多年州县的官,进入宫廷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认为何铸刚正不阿、操守严明,推荐何铸为谏官的候补人选。于是皇上命令臣子阐述政见。何铸首先说:“感动上天的德行没有比孝顺更大的,感化万物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真诚和孝顺都做到了,那么使梓宫归于陵寝,恭敬地迎接两宫回朝,接续大业,收复失地,这又有什么难的呢!”皇帝称赞何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何铸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不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他给皇帝上疏说:“士大夫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来获得好名声,又假托好名声来获取私利。说话言不由衷且前后相违背,他们行事险恶却自我标榜,假装友善却互相倾轧,这是他们侍奉君主的过失。心藏险恶的阴谋,实施刻薄的政令,轻浮不庄重,轻慢无礼,这是他们个人品行上的过失。希望您申明正义,分清好恶,告诫朝廷内外的官员,要求他们心地坦荡,不要以虚夸骗人。”这可能是专指某些人的。

以前,秦桧大力主张议和,大将军岳飞有战功,被金人痛恨,秦桧恨岳飞反对自己,想要除掉岳飞,于是威胁岳飞的旧部王贵诬告岳飞叛变,逮捕了岳飞,关在大理寺监狱里,起初命令何铸审问他。何铸把岳飞带到庭中,问他谋反的事情。岳飞当庭露出背部,背上刺有“尽忠报

国”四个大字,深入到肌肤里面。不久查证事实,都没有证据,何铸明白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给秦桧。秦桧不高兴地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说:“我何铸难道仅仅是为了救一个岳飞吗?如今强大的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无缘无故杀死一名大将,会失去军心的,这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秦桧说不出话来,就改让万俟处理此事。岳飞死在了狱中,他的儿子岳云被处斩于集市。

秦桧对何铸怀恨在心。当时正值金人派萧毅、邢具瞻来议事,秦桧说:“先帝的灵柩还没有回来,太后的銮车还在北方,除大臣外都不可祈请议事。”于是让何铸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的身份,作为报谢使出使金国。何铸说:“这次出行犹如颜真卿出使劝降李希烈,但是君主的命令不能推辞。”等到何铸回来复命,秦桧暗示万俟在皇上面前说何铸私自认为岳飞没有谋反,想把何铸流放到岭南,皇帝没有听从,只是把何铸贬到徽州。

当时有出使金国的大臣回来,说金人问何铸在哪里,是否曾被重用。皇帝于是就命何铸掌管温州。不久,被封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皇上)下诏命令何铸立刻前往皇帝所在地,何铸极力推辞。于是又派何铸出使金国,并命令秘密行事,不得外传。等到何铸归来上报时,皇帝又重用何铸,授予他资政殿学士的职位,并掌管徽州。过了几个月后,又把他提升为江州太平兴国宫。后来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曾国藩《原才》

【题解与导读】

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此体起于韩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抑扬,与论说相表里。韩愈原道、黄宗羲原君,为“原”体之名篇。

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

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龚自珍也关心人才,他讥切时政,以解放人才为诉求,龚自珍所作病梅记,可与原才比观并读。

【原文】

风俗之厚薄奚自(1)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2)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3)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4)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5)”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6)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7)为口说,而播为声气(8)。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9)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10),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11)。”无感不雠(12),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13),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14)一世之人;而翻谢(15)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16),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17)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18)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19)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20)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21)。

【注释】

(1) 厚薄奚自:淳厚朴实、浮薄衰弱。奚自,何自、从那里产生。

(2) 向:同“向”,倾向。

(3) 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

(4) 君之:尊敬他。君,尊崇。引申为拥戴。

(5)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挠,摇动。疾,急速、猛烈。语出周易说卦传。

(6) 风民:教育感化人民。

(7) 腾:传播。

(8) 声气:声势、风气。

(9) 蒸:兴起、渐成。

(10) 蔚起:聚集起来。

(11) 水流湿火就燥:水向低洼湿润之处流动,火跟随干燥之物燃烧。二句出周易干卦文言。

(12) 雠:应答、响应、应验。

(13) 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14) 陶铸:培养造就。

(15) 翻谢:反而推辞。翻,同“反”。谢,推辞。

(16) 十室之邑:言邑之小者。语见论语公冶长篇。

(17) 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18) 天位:天子之位。

(19) 贼:伤害。

(20) 逆睹:预见。逆,预先。

【翻译】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

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深究与鉴赏】

陶铸人才,移风易俗,是曾氏力挽晚清政局之颓势,所提出之救病良方。对于人才之栽培与任用,曾氏早已身体力行。弟子黎庶昌庸庵文编序曾称:道光末年,风气败坏颓放到了极点,“曾文正公始起而正之,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僚友劝,士从而与之游,稍稍得闻往圣昔贤修己治人、平天下之大旨。而其幕府辟召,皆极一时英隽,朝夕论思,久之窥其本末,

推阐智虑,各自发摅,风气至为一变!”本篇文章之见解,曾氏早已躬行实践,试验有成,自与徒托空言,不切实际者有别。

曾氏为文,私淑方苞、姚鼐,深得桐城义法“雅洁不芜”的精髓。本篇文章,在“端绪不繁”,“陈义不杂”方面,的确与桐城派标榜之“义法”一致。就章法和修辞学来说,开篇运用“提叙”法,各段灵活使用层递、对衬之修辞技巧,且论事说理,有详有略,有主有宾,故能“雅洁不芜”。其中有铺叙、有转折,有短句、有长句,句法变化,跌宕生情,值得品赏。

本篇以陶铸人才为主体,移风易俗则申其作用。故篇首开宗明义即揭示论点大纲,道破一篇要旨。作文之法,若能在开篇即总挈纲领,提明大要,则下文论述理之是非、人之贤否、势之成败、事之祸福,总如破竹,可使观者井然,而铁案如山;既无散漫之失,又有提醒之效。本篇开首二句,信有此妙。

桐城派高唱“义法”,而推崇左传、史记。方苞左传义法举要称:“叙事之文,最苦散慢无检局,惟左氏于通篇大义贯穿外,微事亦两两相对。”林纾左传撷华亦赞美左传:“美不胜收!每举一事,必有对也。”曾氏既得桐城义法之真传,反映在原才本篇中,就是对比映衬技法之广泛使用。如第一段,以庸弱与贤智相对照,以突显人才之难能可贵;又以“赴义”与“赴利”相映衬,以见人才思想的两极影响。其中前后两段论述,又皆用层递修辞法将文意作轻重有序之安排,故条理井然。第二段,赞扬先王之治,而感叹“世教既衰,欲抑先扬”,“治”“衰”相形,也是两两相对,前后映衬;只不过,此处侧重反面详说,以翻应人才应“当路在势”的主题旨趣。反衬烘托中,再用铺叙排偶句法详写衰世英雄之影响;其间并列“仁义”与“功利”作对衬,也达到相映成趣之效果。第三段,前幅反驳在势君子言天下“无才”之谬说,后幅提出“一命以上”皆当以“拔才”为使命之建言,也是以“无才”、“拔才”对举映衬,表现旨趣。其中后幅遣词造句都用层递法行文:

由移十人、拔十人,渐层到移百人,拔百人,是递升式层递。转移社会风气责任,由期勉“高明”“在势”之君子,而推广到“一命以上”,也是递升式用法,行文轻重有序如此,条理层次自然分明。最后一段,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也是采层递行文,先君王后臣下,则为递降式。其中文字又有详略之分,君略臣详,君王只略叙一句,臣下却详写四句,详略之道跟轻重有关,陶铸人才,移风易俗,“有国家者”只要“存吾说”就可以了;至于执行成效,或扩大影响层面,则非“一命以上”全体动员不可,既强调臣下的动员和配合,故当多写。写士大夫处,亦从正反两面作较周到之论述。通篇文气,于劲直中隐寓婉曲;句式变化,顿挫有致。而且全篇甚少“僻字涩句”,结构是谨严而缜密的。

文正公致力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之日记,足可相互发明:“是日,与李甲夫言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因以作字、作文、打仗为例,说明一切“皆视乎在上者一人之短长,而众人之习随之为转移。”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可作为人才与风气转移之注脚。(张高评)

文言文综合翻译(2019届用)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主备人:许志海刘云龙靳超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技巧】 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作花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 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08安徽高考)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短暂提顿)(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公姥”偏指“姥”:婆婆) 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已经出洞了,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的乐趣。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山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光亮。 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啊,多么高的山峰啊! 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特别注意:“丁…忧”“下车”、“乞骸骨”及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除”、“拜”、“左迁”、“谪”、“召”“辟”“公车”)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古今异义:地位低,见识浅)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自己身份委屈自己(而三顾茅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注意“弱冠”“及笄”“耄耋”,“期颐”等)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十六。同时注意“晦”“朔”“望”)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 4.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带答案)

2019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吾尝跂而望矣,______。(荀况《_____》) (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营造凄冷氛围,蕴含词人孤寂难耐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吴宫花草埋幽径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劝学 (4). 可堪孤馆闭春寒 (5). 杜鹃声里斜阳暮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 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 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D. 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学与问相连,,,,,所以思想究竟须从记忆出发,创造究竟须从因袭出发。 ①不只是因袭而必是创造 ②凡是思想都是由已知推未知 ③创造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 ④所以学问不只是记忆而必是思想 A. ②④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2. C 3. 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是否有权想信什么就信什么? ①人有权利相信任何他想要相信的东西吗?常有人称这种“权利”是固执无知者的最后避难所,当这些顽固分子被如山的证据和汹涌的意见包围时,他们会说:“我就是相信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别人怎么说我不管,我有这样相信的权利!”问题是,他们真有这个权利吗? ②我们承认,人都有“知道”某些事情的权利。我有权知道自己的雇佣合同条款,医生对我的病情诊断,我在学校里得的分数,是谁在控告我,我的罪名又是什么等等。 ③然而,信仰 ..并不是知识。就像分析哲学家摩尔在20世纪40年代指出的那样,你不能说“天在下雨,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 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 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 1.【解析】选B。 2.【解析】选C。“三家分晋”的“三家”指韩、赵、魏。

2019届崇明区高三语文一模

崇明区2019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杜鹃声里斜阳暮。(北宋秦观《郴州旅舍》) (2)吾师道也,?(唐韩愈《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语于海”(2)下面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男生寝室做完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审美救赎何以可能 潘知常 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特色的关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集中在自由意志与自由权利的领域;不过,这无疑并非关于审美救赎的思考的结束。这是因为,关于审美救赎的思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显然,对于

2019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语文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真题链接 【2019·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 诸子百家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 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 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崇明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杜鹃声里斜阳暮。(北宋·秦观《·郴州旅舍》) (2)吾师道也,?(唐·韩愈《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审美救赎何以可能 潘知常 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 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语文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19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

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201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2019 崇明区 高三一模 古文翻译 解析

崇明卷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衷而首尾向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怀险巇之谋,行刻薄之政,轻儇不庄,慢易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中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毋或欺诞。”盖有所指也。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桧衔铸。时金遣萧毅、邢具瞻来议事,桧言:“先帝梓宫未反,太后銮舆尚迁朔方,非大臣不可祈请。”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铸曰:“是行犹颜真卿使李希烈也,然君命不可辞。”既返命,桧讽万俟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赴行在,力辞。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既归报,帝复许以大用,除资政殿学士、知徽州。居数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选自《宋史·何铸列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在北宋政和五年中了进士,做过多年州县的官,进入宫廷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认为何铸刚正不阿、操守严明,推荐何铸为谏官的候补人选。于是皇上命令臣子阐述政见。何铸首先说:“感动上天的德行没有比孝顺更大的,感化万物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真诚和孝顺都做到了,那么使梓宫归于陵寝,恭敬地迎接两宫回朝,接续大业,收复失地,这又有什么难的呢!”皇帝称赞何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何铸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不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他给皇帝上疏说:“士大夫心术不正,弄虚作假来获得好名声,又假托好名声来获取私利。说话言不由衷且前后相违背,他们行事险恶却自我标榜,假装友善却互相倾轧,这是他们侍奉君主的过失。心藏险恶的阴谋,实施刻薄的政令,轻浮不庄重,轻慢无礼,这是他们个人品行上的过失。希望您申明正义,分清好恶,告诫朝廷内外的官员,要求他们心地坦荡,不要以虚夸骗人。”这可能是专指某些人的。 以前,秦桧大力主张议和,大将军岳飞有战功,被金人痛恨,秦桧恨岳飞反对自己,想要除掉岳飞,于是威胁岳飞的旧部王贵诬告岳飞叛变,逮捕了岳飞,关在大理寺监狱里,起初命令何铸审问他。何铸把岳飞带到庭中,问他谋反的事情。岳飞当庭露出背部,背上刺有“尽忠报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 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 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①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 ②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 ①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②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⑷①重点词语:务,致力于/尽力;苛,苛严;犹,尚且/还;宽,宽松。 ②重点词语:无所知,无知;蔽遮蔽/确定;辜,辜负;德,仁德。

2019崇明高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

崇明区2019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1)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2.按要求选择。(5分) 2.(1)C (2)B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3. 黑格尔的话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引用这一名言,更加明晰地阐述出对“审美救赎何以可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 评分说明:“黑格尔的话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是,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引用这一名言,清晰地阐释了对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何以实现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1点1分,任答3点即可。 4.“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 评分说明:“‘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1点1分。 5.C 6.D 7.参考示例1:作者对“意象呈现”做了概念界定,并探究其本质为“象征呈现”,具有与宗教相似的作用,让人类拥有世界,拥有意义的世界、虚无的境界。之后推进一层,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审美救赎角度论述。由此,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向呈现的审美救赎价值。因此,我认为论证充分。 参考示例2:文章尽管对“意象呈现”的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其作为象征呈现的本质,但是,这些属性以及本质如何达成审美救赎,并未进一步分析。同时,文章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事理分析,缺乏典型的论据支撑观点。因此,我认为并未充分论证。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做出判断1分;论证内容概括2分;论证内容与观点间的关系分析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8.运用比喻手法,把怀玉山脉绵延延展的形态比作奔腾的烈马、沸水,低矮的山冈比作凝结的水花,龙门山比作一把圈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新叶村所处的环境特征,更加真切地传达了作者对新叶村的独特感受。 评分说明:从化静为动、由远及近、点面结合等角度亦可。角度1分;内容分析1分;作者感受1分。 9.本段采用排比句式(或以短句、整句为主)。通过排比句式集中凝练地呈现繁复的内容,呈现了过去、现在交织之下的新叶村的印象,能够更好地表现作者所谓的“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状态。同时,选用传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系列形容词,如“蒸腾般”“幽深”“时断时续”“淡淡”等,贴切地写出作者对新叶村的独特印象,体现作者恍惚的感受。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 评分说明:语言运用特点2分,分析2分。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9k_崇明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崇明区2019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杜鹃声里斜阳暮。(北宋·秦观《郴州旅舍》) (2)吾师道也, ?(唐·韩愈《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 【答案】 1.(1)可堪孤馆闭春寒(2)夫庸知其年后生于吾乎?(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环。 【分析】 考点:(1)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2)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注意后期积累部分考查的古诗文部分前面两小题都是属于高中课内需要背诵的部分,第三小题为理解性默写。该题型属于2017年新增题型,平时在积累过程中要学会理解诗文的意思以及所涉及到的手法等相关内容。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答案】 2.(1)C (2)B 【分析】 2.(1)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是其中的第四首。《离思五首》中的五首诗全是悼亡诗,是元稹为了纪念他的妻子韦丛而写的。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我曾见过大海,因此看到一般的水我不会惊讶;我见过巫山的云,一般的云很难让我动心。即使我游离于百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看一下,只因我在修道,更因我曾遇见过你。B“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D“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