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

保教结合案例:吃馒头长大的孩子

实录:

暑假,我们顶着高温开始了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当我们走进辰杰小朋友家时,一个长得虎头虎脑、颇有男子汉气魄的男孩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和家长的交谈后,我们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吃馒头长大的孩子。

那时候的辰杰只吃淡馒头、牛奶、酸奶、巧克力、苹果、糖果和白开水,其余的食物一概不吃。尤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新生入园前的体检结果显示,他还是一个肥胖儿童。入园第一天,辰杰和大家一起运动、游戏、学习,可一到午餐时间就皱起了眉头,坐在餐桌前一动不动。为了不影响他的入园情绪,我们给他开了小灶,让他吃“刀切牛奶馒头”,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伴们的丰富午餐能引起他的食欲。

奇怪的是,两个星期过去后,他对幼儿园里同伴们的午餐和点心居然丝毫没有兴趣,看都不看一眼,依旧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只吃幼儿园里的淡馒头、牛奶和白开水,对我们提供的各种食物,哪怕是有陷料的馒头和巧克力刀切馒头,他也全盘拒绝,宁可饿着也不品尝一口。

虽然以前也曾遇到过挑食的孩子,但在老师的各种教育活动下,一个星期后情况就会大有好转,但周辰杰的倔强着实让我们有些害怕,我们真的有些束手无策。眼看开学前信誓旦旦向家长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来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将成泡影,心里真的不是滋味。一天,午餐中又大哭大闹的周辰杰不小心把汤打翻了,在帮他换裤子的同时,我和他就吃饭问题展开了一次谈话。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吃饭和菜?”他说:“吃了会吐的。”“怎么会呢?我们小朋友不是都吃得好好的吗?”我连忙追问,而却他转开头,不再理我。情况分析:1、小时候,保姆在喂辰杰吃菜粥时,曾呛着了,导致小小的孩子呕吐不止,把家人尤其是爷爷奶奶急坏了。从此,很少喂养米饭、菜等食物,生怕再噎着孩子。

2、爷爷奶奶的宠爱,加上孩子看似健康的模样惹人喜欢,他们丝毫没有感到偏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每天来接孙子时,总随身带着一大瓶孩子爱喝的牛奶或酸奶。聪明的辰杰心里知道:只有坚持到放学就有好喝的奶了,即使不吃也不会饿。

3、孩子的父母虽想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无奈父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母亲是外来媳妇,面对上海公婆有太多的无奈,只能暗地抱怨。

针对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面对一次次努力后的失败,我们决定不能放弃,并要加大幼儿园里我们老师的工作力度。我们设想:面包与馒头非常类似,如果从相似的食物开始,是不是可以打开缺口呢?措施与实效:

1、从与馒头类似的面包开始,打开缺口。

第三周的周五下午,又是吃面包,我觉得可以试一试。我先让他把面包拿在手里,辰杰左看右看,还是一副拒之千里的模样,我一点也不着急,跟他说:“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家。”他将信将疑,就是不动口。

等到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他还是一口未吃,我重复了那句话:“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家哦。”他看着我挺坚持的样子,有点紧张了,说:“我要嘘嘘(小便)。”我说:“去吧,洗好手再来吃。”此时,搭班的李老师心领神会,不慌不忙地整理其他孩子的物品,开始提早做放学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带领其他孩子下楼活动。

辰杰走出厕所看到别的小朋友排队下楼,也开心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我走过去牵住他的手,笑眯眯地说:“面包还没有吃呢,吃完了才能回家。”他立刻放声大哭,我不慌不忙地拉住他的手,往桌子旁边走,然后掰下一小块面包,放在他的嘴巴前,他左右摇晃,我再次重复:“说好的,今天吃完面包才能回家。看,别的孩子早就吃完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微微张开嘴巴,我趁势把面包塞进他的嘴里,他停顿了一会,终于慢慢咬了起来。或许是尝到了可口的味道,或许是对我的坚持没辙了,接下来的一切就非常顺利,不到10分钟,面

包吃完了。此时,放学时间也到了,他的妈妈听说儿子今天吃了一只面包,直夸:“我就知道这孩子会变的。”而我也兑现承诺:奖励一块巧克力。

第一次的成功让我和搭班老师兴奋不已,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让他品尝了奶黄包、巧克力刀切馒头、黄金糕、橘红糕等与馒头类似的食物了。2、从闻一闻、舔一舔开始,品尝其他食物。

两个月过去了,辰杰的饮食习惯虽有好转,但还是局限于干点心、水果等品种,对各种菜肴依旧没有品尝的意思,也绝对不会去碰一下。但我们发现,午餐时他的眼神常常会在菜肴上停留,有时还会非常专注地看同伴吃饭菜。

考虑到他小时候曾呛着的经历,我们想;是不是他对调羹感到惧怕?于是我们用手拿食物,让他闻一闻:“香不香?”然后要求他先伸出舌头舔一舔是什么味道?他说不上来,就要求他再舔一舔,多次重复,直到说出到底是甜、咸还是别的什么味道。这时候的辰杰开始通过闻、舔的特殊方式品尝不同食物的味道。

三个月过去了,辰杰对油炸的食品有了兴趣,特有的香味吸引着他,也诱使他开始品尝炸鸡翅、熏鱼、薯条等菜肴了。原先对幼儿园自助餐非常害怕的他,开始对每月一次的自助餐活动有了期盼,他会自己选择肉串、薯条、鸡翅等食物。

转眼,一个学期临近尾声,考虑到辰杰的特殊情况,我们很少让他用调羹,而是用“手抓饭菜”和我们喂他吃的特殊方式,让他对吃饭不再害怕,先后品尝了玉米粒、白米饭、肉串、小番茄、鸡翅、薯条、面条、各种花式饭等食物。虽然食物的品种较前大大丰富,可他还是拒绝蔬菜和汤,每到午餐时间还常常能听到他的哭闹声。加上他的过敏体质,一哭后再吃东西,脸上、脖子上就会出现过敏皮疹。好在家长非常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3、借助主题活动,融合教育

第二个学期开学了,辰杰开始吃白米饭了,每月底的自助午餐,他也不再害怕,玉米棒、肉串、小番茄、鸡翅、薯条、面条、各种花式饭都是他的必选食物。可他还是拒绝蔬菜和汤,每到午餐时间看到蔬菜和汤,他的哭闹声依旧响起。

于是,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健康宝宝”,让孩子参与健康食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区域游戏“健康早餐”和集体教学活动“营养自助餐”等活动,让幼儿自己搭配有营养的食物。聪明的辰杰在主题活动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品尝不同的蔬菜,黄瓜、青菜、番茄、冬瓜渐渐也成为他口中的美食。启示:

1、找准切入点,打开缺口,走好第一步。

分析辰杰只吃馒头的特点,从相似的面包开始,消除他的紧张感,从容易让他接受的面包开始,打开缺口;从与苹果相似的梨开始,品尝各种水果,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2、寻找根源,因人而异。

了解到辰杰有被食物呛到的阴影,对调羹有一种天生的惧怕,我们就从手拿菜、手抓饭开始,等到他喜欢吃、能吃了,再提供调羹等餐具。同时,在午餐中,尽量避免让他呕吐,跟他说:“慢慢吃,咬碎了再咽下,就不会吐了。”3、耐心等待,水到渠成。

为了转变辰杰的饮食习惯,我们两位老师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一年多的努力和付出,其中的辛苦旁人是无法体验的,但我们认为值得。虽然我们灰心过,也曾想放弃,但周辰杰每次的小小变化都会让我们重新扬帆。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这个吃馒头长大的孩子转变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耐心,更看到了教师爱的力量。“爱生如子,师德高尚”是家长对我们的肯定,也是我们的职业规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