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1 家庭种植DIY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花卉品种,学习搜集资料信息,并进行交流,培养爱美情操。

2.开展家庭种植DIY项目,学习简单的土培和水培方法。在多样的评价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高种植技能。

3.安全使用劳动工具,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花卉和种植工具

教学难点: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常见花卉图片和常见花卉种植工具。

土培吊兰准备材料:瓦片、煤渣可粗土粒、细土、沙、剪刀、水壶、小铲子和花盆。

准备吊兰幼苗:剪取花茎上带根的吊兰小苗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花卉的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每年暑假,老师就会到不少同学家去家访,让我们跟着老师的录像一起来参观两位同学的家。

2.播放录像

3.虽然两位同学家的布置不同,但是他们都用各种花卉装饰着家庭,使家庭环境充满了生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庭种植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

二、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的花卉

1.在刚才的录像里,你看到哪些花卉?指名交流。

2.你还认识哪些常见花卉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更多常见的花卉。

3.组织校园参观,分小组介绍校园花卉。

4.活动小结,组织评价各小组搜集花卉信息的情况。

三、探究学习,认识常见种植工具和花盆

1.创设情景,分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种植工具多?

2.认识常见的花盆,说说各类花盆的特点和用途。

四、探究学习,学习土培吊兰

1.出示种植好的一盆吊兰。你认识这种花卉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培吊兰。

3.组织学生自学、思考:土培吊兰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土培吊兰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4.学生自学

5.检查自学。展示土培吊兰的材料和工具,交流操作步骤。

6.巧思考:在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问题?指名交流。

7.教师演示关键操作步骤

五、实践操作,分工合作

1.各小组进行种植吊兰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1.学生展示土培吊兰

2.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

3.教师参与评价,了解土培吊兰活动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七、拓展思维,总结课文

1.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土培吊兰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多植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种植的。

2.课后了解,除了这种土培栽种的访求,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栽种?

3.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用土培吊兰的方法种植其他植物,写好观察记录,参

加班级种植大赛。

2.菊花的种植

教学目标

1.了解菊花几种常见的科学种植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在了解菊花种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菊花图片。一些轻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假期的新区景象。

黄金周期间,数千盆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精品菊花着实让游客和广大菊花爱好者饱了眼福。不少游客还萌发了种菊花的念头,而许多人却不知如何栽种菊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生自由交流。

(一)、了解菊花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

1.基础常识:

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菊花原产中国河南等地,为我国十大著名传统花卉之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约在唐代经朝鲜传入日本,17世纪传欧美各国,现已成为世界著名花卉之一。发展至今,菊花品种已达3000多个。

2.常见的繁殖菊花的方法:

可采用分株、扦插、嫁接、播种等多种方法。嫁接法和播种法,技术要求条件高,繁殖过程比较繁琐,没有高超的削切、嫁接技巧及良种的选择、人工授粉等技术,很难繁殖成功。这两种繁殖方法,也只有需要大量育苗时,在苗圃中进行,家庭养菊,一般多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来进行繁殖。

过度:种植菊花的学问可多着呢,所以一旦你要种植,千万不要马虎。

3.观赏菊花的图片。

配上动听的轻音乐,让学生观赏悦目的菊花图片。

二、实际操作演示。

1.菊花的扦插。

(1)选枝和留枝。

(2)基质和扦插盆。

(3)扦插。

2.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写一份扦插菊花的操作方案。

几方面要考虑:

(1)选备扦插用的花盆和基质。

(2)选备插条,掌握处理插条的方法。

(3)注意扦插的深度。

(4)掌握扦插的最佳时期。

(5)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家后,自己练习简易的扦插方法

3.家庭种植—拓展

教学目标

1.明白室内绿化对于房间布置的重要性。

2.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3.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的喜爱之情及对美的憧憬和向往。

重点难点

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家政种植——拓展

2.你知道室内绿化的重要性吗?

在家中插几丛鲜花,在阳台摆几盆花草,精心养护绿意思葱茏庭院,不但是许多人的一种爱好,一种情趣,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室内绿化。它与室外绿化一样重要,都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舒适。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室内装修紧密相关。

二、教学新知。

1.室内绿化的途径:

(1)选用绿色饰材。

(2)简化室内布置,减少视觉污染。

(3)倡导居室的“绿色环保设计”。

2.在室内种植花卉植物时的要点:

水:植物的根吸收水分,通过茎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由叶的气孔或植物表面散失到大气中,这种水汽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的过程,就是蒸腾作用。正是因为植物有了蒸腾作用,产生拉力,才使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并随着水的运输,促进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更因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叶片避免被太阳光灼伤。由此可见,植物离不开水。

土: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土壤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活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即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够使水、肥、气、热条件达到稳、均、足、适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肥: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中游离于水的以氮磷钾为主的离子状态的化合物,不能完全吸收有机物。有机物必须降解后变成离子状态才能被植物通过透析作用

吸收进植物体。但是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养料的决大部分不是通过土壤吸收,而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植物叶子里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够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使植物得以快速生长。

三、总结。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土壤、阳光和肥料,我们只要因地制宜,合理掌科学管理,那就能够把我们身边的环境装扮得更加漂亮。

4.水培发豆芽

教学目标:

1.学习水培发豆芽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践体验提高种植技术。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拓展思维,探索更多的种植技术。

教学重点:学习水培发豆芽的方法。

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水培发豆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花盆,浸泡24小时的绿豆、小石头、纱布、水培发豆芽的录像片段、绿豆芽烹饪录像等。

学生准备:可乐瓶、浸泡24小时的绿豆、纱布、小石头、抹布等。收集绿豆芽的烹饪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土培法种植吊兰,生活中还有哪些种植方法?

2.指名交流。

3.出示一盆发好的绿豆芽。豆芽是一种健康蔬菜,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预防消化道疾病和促进消化的功效。

4.这就是用水培方法发出的豆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水培发豆芽。

5.板书课题:家庭种植DIY——水培发豆芽。

二、学习水培方法

1.自觉课文,了解水培发豆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指名交流。

3.如果没有花盆,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为什么要在瓶底打孔?

4.学生准备材料。

5.自觉课文,了解水培发豆芽的基本步骤。

6.指名交流。

7.板书:铺设盆底——放入绿豆——盖上湿布——压上石头——每天浇水——观察收获。

8.提出疑问:对于水培发豆芽的实践步骤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9.交流解答。

10. 播放录像,了解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最佳收获时机。

三、学生实践体验

1.按照水培发豆芽的步骤,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教师巡视指导。

(1)盆底纱布是否合适?绿豆是否浸泡?打湿的后面是否盖好绿豆?小石头不需要太多。

(2)播放录像。

四、评价展示

1.填写活动自我评价表。

2.小组开展活动评价。

5.运用多种材料的小制作(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材料的质地、性能和特点。

2.开动脑筋,学会利用手头的材料做一个小房子。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材料特性、数量和加工方法,利用工具有步骤地制作房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剪刀、美工刀、图片卡、各种吸管和乳胶。

一、导入。

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希望大家喜欢。那么,下面的这些材料你们认识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认识的,你知道它的性能和特点吗?

出示材料:美工刀、乳胶、各种吸管等。

2.我们动动脑筋,就能把手里的这些材料拼装起来,变成美丽的装饰品。瞧,老师这里就有一些。(展示小楼房、可爱的蜻蜓、多用台架等)

3.明确要求:制作小房子。

二、学习制作。

1.认识材料的特性。

吸管:可塑性很强,能够依靠乳胶做成许多东西。

2.按照老师的制作步骤,学习做房子。

(1)剪下各个部件,划线,折贴。

(2)以一标准长剪好管子。要剪下的管子很多,所以要有耐心。

(3)在屋顶上刷乳胶,排贴吸管。要排贴整齐,有序。

(4)涂乳胶,贴屋脊。

(5)完成房子后,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自我修改。

3.开展评比。

三、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一种法子,可以利用相关的经验去制作更多的作品。

6.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二)

教学目标

1.运用预先准备的工具做一个可爱的小瓢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运用正确的步骤制作一个小瓢虫。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1.剪刀、美工刀、钳子、锥子。

2.黏土、细铁丝、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瓢虫)谈谈对瓢虫的认识。

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小型甲虫。体呈半球形。头小,部分隐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复眼大,触角短呈棍棒状。体具斑纹,色多美丽,是遗传学上研究色斑遗传的材料。

2.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瓢虫,需要哪些工具呢?

(剪刀、美工刀、钳子、锥子)

二、制作瓢虫。

1.教师示范制作。

(1)做泥滚子,在柱中穿两孔,将剪开的橡皮筋两头从一侧的两孔中穿过另一侧,打结,阴干。

(2)在泥滚槽中栓线,绕线。

(3)剪好虫壳及衬板,弯好壳支架。

(4)把支架穿在衬板上。

(5)在衬板上涂上乳胶。

(6)将衬板贴在壳内侧,并把铁丝钩钩在壳边上。

(7)把泥滚子的线头从穿线点由壳内侧穿至壳外。

(8)在壳内,把泥滚子两头的橡皮筋套在铁丝架两头的钩上。

(9)只要把线提起,再松手,瓢虫就会爬了。

2.看老师的作品,然后分组讨论。

3.明确制作步骤后,学生独立制作。

三、作品展示。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出,推派代表介绍制作经验、体会和教训。然后根据自评和互评,选出最佳作品。

7.运用多种材料的小制作(三)

教学目标

1.借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会响的猫头鹰钟。

2.学习线路的串联和并联,对其中的原理有个初步的了解。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动脑、乐于动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学习线路的串联和并联,并运用学到的技术制作一个会响的猫头鹰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钳子、针、美工刀、剪子、图纸、蜂鸣器、7号电池、单股导线、长棉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的发展,电视、音响等传媒工具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美丽的图象、悦耳的声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请举例说明。

2.明确要求:做一个猫头鹰钟。

看了实物,说说它与我们以前做的手工有什么不同?(它会发出声音,使人振奋。)

二、学习线路的连接。

1.了解简单线路的组成。

所需的材料:导线、电池和蜂鸣器。

组成要点:

A、识清楚蜂鸣器的正、负极性,蜂鸣器有两根引线,其中较长的一根接电池的正极,较短的一根接电池的负极,这样蜂鸣器才能发声。

B、四种连接方式。蜂鸣器引脚和导线绕接;蜂鸣器引脚和导线钩牢;蜂鸣器引脚和导线拧紧;蜂鸣器引脚和导线压紧。

2.串联电路:把导体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就为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把导体并列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就为串联电路。

3.如何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识别:

(a)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b)电流的通路有无分叉

(c)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三、学习做猫头鹰钟。

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

(1)将红色导线一端的铜线弯成N形,放在十字铝箔片上,贴上双面胶。按图方向左右两边各折5毫米。红色导线另一端压上一片小铝箔。

(2)将十字铝箔片贴在双眼片背面的中间位置。

(3)把多出的铝箔片折到眼片的前面(眼片的背面)。

(4)将绿色导线一端的铜线弯成N形,放在铝箔上,用双面胶和套环纸片粘贴在一起,左右两侧多出的铝箔片折到套环纸片的正面。

(5)将来自两套环的两根绿色导线一起绕在蜂鸣器的长脚上。再把黑色导线一端的铜丝绕在蜂鸣器短脚上,另一端压上一片铝箔。

(6)把尾摆的小头用棉线钉在双眼板反面的中心处。

(7)将大头针穿过秒、分、时针以及钟表面、尾摆、木板,然后将木板上露出的大头针折弯固定。

(8)把两节电池串联,用胶带纸裹牢。再将木板上粘上双面胶,把电池放上去,再用胶带纸固定。从钟面紧靠电池正负极处穿两根大头针到背面,再把它弯成U形,做电池的电极点。

(9)把套环套在双眼板上,调整好眼的位置,用双面胶粘牢在钟的背面。

(10)将双眼片上的红色导线夹片插到电池的正极大头针环上;将蜂鸣器短脚黑导线上的夹片插到负极的大头针环上。

(11)只要将尾摆左右摇动,双眼片上的铝箔片碰到套环上的铝箔片,电路就通了。不仅眼珠会动,还能发出猫头鹰的叫声——钟声响了。

2.检查猫头鹰能否发出声音。

四、总结全课。

8.纸编彩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彩色纸条按规律编织图画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及相应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细心地把编织线从上到下依次切开是教学重点。

2.编时,露出编条的颜色与底条色点上的颜色相同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垫板、直尺、小刀、胶水。

2.《小学手工劳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作图画?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作图方法,那就是用彩色纸条编图。这种画独具一格,别有情趣,你们一定会喜欢。

(二)讲解制作

1.剪下图案底板和彩条,并按图线切刻底板。

2根据底板上的色点编上同一颜色的彩

条,编一段,剪一段。

3.编好的彩条要排紧,并在背面用胶水固定。

4.折叠画框。

5.将编好的彩蝶放入框中,用框边固定。

6.一副美丽的纸编画完成了。

(三)动手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编上同一颜色的彩条。要提醒学生细心操作。

(四)课后创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其他图案的纸编彩画,并将作品展览出来。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意。 第一周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第二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歌曲《行星组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唱。 3、问:音乐之间的情绪对比。

六年级写字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写字教案 第1 课上下结构(一)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与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板书课题上下结构(一) 2 您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1 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5)教师讲解:(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7)出示“坚”与“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窄下宽型”(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5)教师讲解:(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7)出示“奖”与“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 写一写;2 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上下结构(二)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与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板书课题上下结构(二) 2 您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1 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3)出示例字(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7)出示“垄”与“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小下大型”(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3)出示例字(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5)教师讲解: (一)上部件要写得短,下部件要写得长;(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7)出示“奖”与“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 写一写;2 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小学六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写字教学计划 一、六年级写字课的教学目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六年级写字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比较热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练习用毛笔临摹,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掌握独体字的结体规则,写好独体字。 4、掌握上下结构合体字的结体规则和书写方法,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5、掌握笔画之间合理搭配的基本规律,把汉字写得美观大方。 6、初步掌握在横格中写字的方法。 7、培养写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钢笔写字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 难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语文教师要不折不扣上好写字课,要认真作写字方面的指导。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3、关注学生的作业习惯、书写习惯,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提笔即是写字时”的意识。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的书写习惯,教师的板书要给学生一种写规范,写漂亮的印象。 6、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再提笔写字,提笔就要写好、写对的习惯。 7、展开竞赛。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也可

以抽签的形式举行级的写字比赛。 8、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教师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写字进度安排表: 第1课上下结构(一)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浏阳河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 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2.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四.小结 哩哩哩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 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 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 (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 放风筝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六年级下册书法写字教案全册

第1课扇面集字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集字示例的出处和释义,了解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写字“双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培养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掌握欣赏的方法。 3、体验汉字书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 教学难点: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章法作品的写法,今天我们再写一副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教师出示文徵明的局面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的幅式。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第 1课《扇面集字练习(一)》,开始我们的创作之旅吧! 二、知识介绍 1、教师出示幅式作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幅赵体集字示例。 2、学生自读出处和释义内容的介绍,了解这幅赵体集字示例。 三、学习设计幅式 1、教师出示本次赵体集字示例的幅式设计要求。 ①根据本课所提供的集字示例的大小,准备一张长宽比为2:1的白纸,折剪出扇面形 式,设计出整幅样式,包括正文的字距、落款的位置和内容。 ②把这8个字双钩到白纸上设计好的位置。 双钩提示 ①局面有很多种排列方式,建议先用本课示例的样式。 ②每个字都要对准扇面的圆心。 ③落款的大小、位置高低应注意与正文协调。 2、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幅式,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讲评、展示学生设计的幅式。 四、学习“书法常识” 1、中国书法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曾经向多个国家传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书法传向日本的内容。 2、学生自读“书法常识”,教师指名说一说通过自学了解了哪些知识。 六、总结回顾本课集字练习的出处及幅式设计要求。 七、布置作业: 练习本课集字练习的几个字。 板书设计: 第1课局面集字练习 对准扇面圆心 落款大小、高低协调 第2课扇面集字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写字“双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参照上一课的设计稿完成“书至妙道神采为上”集字习作的书写,培养观察、想象、比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全班合唱歌曲,结束课程 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六年级写字课教学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学生已经能熟练地用钢笔写字,而且“一尺、一寸、一拳”的三个一要求大多数都能做到,但也有少数学生,在写字姿势,字体端正,纸面整洁方面还欠功夫。学生写毛笔字能大体了解笔画的书写要领,能描红,能仿影,能临摹,但临摹时字的间架结构安排不够紧凑,本学期写字课,要继续培养学生写钢笔字的能力,并在写字姿势,字体端正,纸面整洁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原来用毛笔临帖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用毛笔临摹的能力。写字课的教学目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六年级写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习用毛笔临摹,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书法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钢笔写字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 难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措施: 1.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2.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并练习有一定的速度。 3.要重视钢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的指导,保证写字的正常进行。 4.对写字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对爱好书法的同学或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要加以耐心指导。

六年级写字课教学教案 第一课书写的格式(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竖式书写的几种形式,能进行规的临写。 教学重点:临写好竖式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形式有哪几种? 2.在作业本上用你知道的形式写诗。 二、新授: 1.自学:自己阅读书写的格式(1)中的教材容,说说竖式的要求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在古代中国,人们的书写一般以竖式为主。这种书写格式以竖为行,由上往下书写,并自右向左的顺序逐行排列,大多不使用标点符号。舒适书写或有行有列或有行无列等不同的形式。 三、学生观察宋词片段和杜甫诗,说说它们在书写上的区别。 四、练习临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用竖式形式书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生能进行规的临写。 教学重点:临写好竖式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写的竖式有哪几种形式? 2.在作业本上用竖式临写一首诗。 二、新授: 1.自由阅读词语和句子。 2.仔细观察词语和句子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4.生品评。 5.老师评价。 三、欣赏。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 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昙华林小学六(1 )、六(2)班书法教案 教学内容 1 复习基本笔画(一)授课人老师 教学目标1、掌握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复习基本笔画横、竖、撇、捺及带有基本笔画的字“三”“下”“十”“左”“大”。教学重难点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笔:大楷、中楷、小楷等。软:羊毫。软硬适中:兼毫。硬:狼毫等。 墨:墨块、墨汁。纸:宣纸、毛边纸等。砚台 2、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脚平。 站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左手扶案、脚平。 执笔方法:1、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 2、中指钩住笔杆。3、名指末节的背 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抵住笔杆。4、小拇指紧贴无名指,不接触笔杆。5、 拿笔时应指实、掌虚、笔正 二、复习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折、钩、点、提等,今天复习横、竖、撇, 捺。 2、师边书写边讲解基本笔画“横”。横的写法: (1)起笔——向左轻落笔后折向右下重按。 (2)行笔——转向右,中锋行笔。 (3)收笔——长横收笔,斜按后转向左收,形似椭圆,短横收笔形可方可圆。 3、生练习写横画,写“三”,师指导。(姿势正确) 4、竖的写法:(1)起笔——向上轻落笔后,折向右重按。 (2)行笔——转向下中锋行笔。 (3)收笔——垂露竖轻顿后回锋向上,悬针竖顺势向下出锋。 5、生练习写竖画,写“下”和“十”,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6、撇的写法:长撇写法和竖画相同,只是微向左弯,中段略细。短撇起笔要重, 收笔仍应保持中锋,形直,斜向左下,由轻到重,收笔要尖,用力撇出。 7、生练习写撇画,写“左”。 8、捺画写法:(1)起笔——顺时针方向圆轻轻起。 (2)行笔——向右下边行边按,逐渐加粗,形微弯。 (3)收笔——折向右后,平向右边提边收,收笔要尖,要平。 9、生练习写捺画,写“大”。 10、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 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 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三、师小结。 四、作业:完成四个笔画的练习。 课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家乡歌舞情 教学内容: 1、唱歌《献花》 2、欣赏歌曲《放风筝》、《打枣》、《回娘家》 3、活动民间灯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献花》 2、欣赏歌曲《放风筝》、《打枣》、《回娘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欣赏《放风筝》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放风筝。播放歌曲。 歌曲《放风筝》中使用了许多衬词,说说他们在演唱中的表现作用。 2、学唱歌曲。《献花》(25分钟)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3、欣赏歌曲。《打枣》(5分钟) (1)初听《打枣》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乐曲(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打枣》由一人使用唢呐、咔戏和口弦三种形式吹奏,分别表现男女老少逗趣对唱的情景。说说他们各自的音色特色。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5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献花》 2、欣赏合唱《回娘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献花》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教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献花》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嘚儿"的时值),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 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 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生: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