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

————————————————————————————————作者:————————————————————————————————日期:

翻译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翻译的基本要求、原理、理解与表达、可读性

1. 翻译的基本要求

(一)透彻理解英文意思

下面的例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不同的含义:

例1. It’s getting hot in here.

如直译:这里热起来了。

如作为语用含义,可译为:请求某人打开门窗。

如作为反语:抱怨这地方太热。

如作为比喻:指争论在升级,吵闹激烈起来了。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语用学中语境在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语用含义往往比词语本身所具备的意义更为重要。这种翻译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等效翻译。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那么译者就要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将原作化为读者乐于接受的译文形式即可。在实际操作中,“意译法”是常用的手法。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解构打破和重组,尔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解构,“意译法”的核心是灵活变通。为了追求全面的、整体的和真正的意义等效和功能相当,通过打破原文架构的方法,以便寻找最佳表达。吕叔湘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原文如下:

例2. She knew I knew and she knew if she got funny I’d either ruin the romance or make her marry him, so she was very friendly.

误译:她很了解我,我很了解她;要是她遭遇困难,我的牺牲我们的浪漫,让她同他结婚,因为她待我太好了。

[译文]她知道我知道她和他的事,她也明白她要是跟我过不去,破坏或成全他们全在我的一念之间,所以她对我很客气。

吕叔湘先生对这样的译文的评价是:“望文生义,简直是开玩笑。”(吕叔湘:《英文汉译述例》)

(2)具有相当的中文水平

要做好翻译,外语重要,母语同样重要。这一方面是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表达的需要。汉语中有些词虽源自古籍,但仍被当代人使用。遇到这些词汇,没相当的汉语水平是很难弄懂的。

例3. 你要有所弋获,则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深入.(弋:用待有绳子的箭射鸟。弋获。)

[译文]If you want to gain anything, you must constantly deepen your studies.

例4. 在旧中国,小人当道,瓦釜雷鸣的情形屡见不鲜。(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译文]In old China, it was a general case that mean persons were in power and the unworthy people were influential and in high places.

例5. 那研究生英年好学,矻矻三载,终使其论文得以付梓。(矻矻:勤劳不屑的样子。付梓:刻板。梓:梓树,可作器具。)

[译文]That graduate student at his life’s full flowering was eager to learn, worked diligently and untiringly for 3 years, and finally he had his thesis published.

(3)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例6. Exporting to a certain number of countries is made difficult by the quantity of red tape.

[译文]政府部门的繁文缛节使得向某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困难重重。

这句中的“red tape”,如果直译成“红带子”,势必令读者莫名其妙。原来英国的律师和政府官员习惯用红带子捆扎文件,后来“red tape”就引申为“公事手续”上的形式主义。这里将“the quantity of red tape”译作“政府部门的繁文缛节”恰到好处。

例7. 这个环境工程是个“民心工程”。

[译文]The environment project is a “popularity-winning”project.

所谓“民心工程”实际上是讲“赢得民心或人民支持的工程”,翻译时如不使用变通的方法,很可能就译为“people’s heart project”,这样原文的意思就流失了,还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把握好翻译的“度”,即一方面要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质信息,另一方面调整与受众接受习惯相悖、无关紧要的信息和套语。在保证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也可尽量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修辞语用特色。

例8. 老百姓需要的是父母官。

[译文]What the people need are leaders who think like parents.

“父母官”在如今是一个暗喻式的表达,泛指为民众着想的领导。把这样的“官”比作“父母”,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从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角度考虑,翻译时可以采用明喻加补充说明的处理方法,这样既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和修辞语用特色,同时也容易让读者理解接受。毕竟不管中西教育孩子的方式如何不同,从内心里关心子女的天性应是天下父母人皆有之的。

以上例子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关键在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准确的表达。

(4) 语言知识

例9. Seize the chance, otherwise you will regret it.

[译文]要抓住机会,否则你会后悔的。

有相当一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被作为副词使用的otherwise感到很陌生,不能正确理解词义,更不用说能在汉译英时恰当使用

例10. We were going to play football, but it was so hot that we decided to do otherwise.

[译文]我们原打算踢足球,可是天气很热,我们就决定干别的了。

以上例子说明,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我们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英语的习惯表达法;对一些英语特有的表达,更应该敏感。在此基础上再多做翻译练习,使那些“被动词汇”转变成为我们能真正实用的“主动词汇”,从而提高翻译的水平。

2. 翻译的原理

译事三难:信、达、雅。

-严复

(1)翻译时对于原文应当求信。

(2)对于译文应当求达。

(3)若欲求达,有时须颠倒原文词句。

(4)若欲求达,有时须于原文之外,斟酌补足。

(5)译文要彻底表出原文的含义,不在形式上逐字逐句来对着翻译。

(6)译文不要长过原文,为使译文明白畅达,句法可以变动,也可有些补足。(7)英文中常有长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可融会贯通用母语习惯表达出来。(8)如原文含义较深,应对内容略加补充,加以表达。

(9)求达也就是求信,因为信而不达,译犹不译,忠于原文,而不能使读者理解,则失去了译介的意义。所以为求达有时必须:颠倒原文词句;添加必要内容;长句分割。

(10)译文求雅,要讲究文字整洁流丽,声调和谐、动听。

所谓信,就是忠实,也就是翻译正确而无错误。要译得正确的基本条件,就是精通两种语文。只要二者之间有一种语文不精通,翻译就不能确实做到一个信字。不要说翻译长篇大论的文章,哪怕是一个寻常单字,一个普通名称,都不免译错。例如过去中国大学里把全校最漂亮的女生选为大学皇后。这个“皇后”一词,是从英文的“Queen”翻译过来的。这一翻译,实际上有两处错。一是皇后的英文应该是“empress”,此字有二义:皇后或女皇。二是“Queen”也有二义:王后或女王。第二点是没有皇帝或国王,何来皇后或王后。

我们如果对于某一个字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动手翻译时,就难免不错。如help作“帮助”解。

例11.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谚语:天助自助者)It will help the cough. (它能医治咳嗽)

Don’t mistranslate a word if you can possibly help it.(你能避免的话,就不要把字译错)

严复所讲的达,即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的达,这个达字除了译文的明白畅达而外,还包括原文的语气在内,求得字里行间的含义。

例12. read between the lines

例13. It is not beauty, nor is it wealth that will give you friends.

[译文一]美丽与财富不能使你得到朋友。

[译文二]使你得到朋友的,既不是美丽,也不是财富。

我们如不了解原作的神情和字里行间的涵义,是不能把原文的韵味和语气充分表达出来的。

3. 翻译理解和表达

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理解原文词句不应脱离上下文。词义总是受上下文制约的,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词义。

例14. 甲乙两人见面,甲说:“上课了?”

[译文一](Have you)Just finished your class? (乙夹着书本刚从教室里走出来时)[译文二]How’s your first class? (乙以前没有教过课,最近才开始任课)

[译文三]Has the bell gone?/ Am I late for class? (甲正好急急忙忙向课堂走去,担心误了上课)

例15. 他(听到这话)心里一跳,脸色也变了。

[译文一]His heart jumped and the colour of his face changed.

[译文二]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

原文“心里一跳”译成missed a beat字面意思完全相反,但表达了同样的含义。如果机械照搬原文形式,译成:His heart jumped and the colour of his face changed.就不符合译文语言表达习惯了。

在翻译时,如果比根据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作必要的变动,而采取词对词“对号入座”的办法,即不能达意,有无法忠实于原文。例如:

例16. 三四个筛酒的酒保,都手忙脚乱,搬东搬西。(施耐庵《水浒传》)

[译文一]But these serving men were so busy, their hands and feet were all in confusion, and they were moving things hither and thither, east and west.这里,“手忙脚乱”和“搬东搬西”的译法是拘泥原文字面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译例。

[译文二]… the four or five waiters were busy rushing from one to another serving food and drink.

例17. 你不知道,金八这家伙背景复杂,不大讲面子。(曹禺《日出》)

[译文]Don’t you realize that this fellow Jin has all kinds of dubious connections and that he’s no great respecter of persons?

原文中的陈述句在译文中转换为疑问句,同时利用英语成语no great respecter of persons(不是看人行事的人,不偏心的人,对任何人一律看待的人)译出“不大讲面子”的含意,形式虽有改变,但却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

提高翻译能力,决无捷径。应不断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水平,在实践中学习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提高翻译能力。翻译首先在于实践。任何人都不可能从任何翻译教程中找到处处都适用的“万能钥匙”。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不断练习,不断总结,逐步认识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才能积极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4. 翻译的可读性

一是在“善解愿意”的基础上,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使译文的表达符合译入语的规范,使读者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看起来顺眼。要避免英式汉语或汉式英语。即使想介绍对方的文化现象、思维方式,也要尽量使其明白易懂。二是在不增加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尽力进行一些文字润饰,使之增添一些文采(原文粗劣者除外)。“可读性好“的译文能使读者乐在其中,有美学感受。

例18.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have increased in the region, to the detriment of trust between countries.

[译文]联合军事演习在本地区有增无减,不利于国家建立信任。

动词increase在这里译成有增无减使人读起来有美感享受。如译成“已经增加”、“增加了”、“有所增加”等,都可以,但不如此译。

例19. America is a vast country, and as Robert has written, “American English, as taught to foreigners, is … not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译文]美国幅员辽阔,正如罗伯特所述:“美国英语,教外国人是这么教,大多数美国人却并不这么说。”

Vast在这里有文采。如只译成“广阔”、“辽阔”、“国家很大”,就有些逊色。例20. 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

[译文]这位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有文采。

例2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this area saw a big snowfall.

[译文一]在新年的开始,这个地区就经历了一场大雪。(“大白话”)

[译文二]新年一开头,这个地区就吓了一场大雪。(口语体,但通顺流畅)[译文三]新年伊始,这个地区就喜降瑞雪。(书面体,颇有文采)译文一最糟糕。

例22. A nearby object falling into a black hole is never heard of again.

[译文一]落入黑洞的附近天体永远不再会被听到了。

[译文二]附近的天体一旦落入黑洞,就会销声匿迹。

例23. 形式尚未明朗化。

[译文一]No clear picture has yet emerged.

[译文二]The situation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

译文一比二译得生动,富有文采,因为用了picture和emerged两格字相搭配,使“明朗化”的意义更鲜明了。

例24.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译文一]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agriculture lies in mechanization.

[译文二]The key to agriculture is mechanization.

译文二更富文采,因为key一词用在这里较为生动,表示”something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 ess”。如使用“way out”,还有可能使外国读者误解为农业目前已经陷入了困境。

例25. 信任应当是相互的。

[译文一]Trust is mutual.

[译文二]Trust should be a two-way street.

译文二生动。

例26. 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译文一]It is better for us to hurry in our work so as to fulfill what we are assigned to do ahead of time.

[译文二]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

译文二简练而明了。

例27. 我们在会议期间畅所欲言。

[译文一]We freely expressed our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二]We had the luxury of opinions during the meeting.

译文二的“to have luxury of opinions”用得很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