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

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

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四、《种子变成了幼苗》

13.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14.刚出土时凤仙花叶的样子:很小、低头、合拢。

1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对叶子厚实,小,圆形,浅绿色,光滑,无明显叶脉;后面长出的叶子薄,大,长椭圆形,绿色,有点粗糙,边缘锯齿状,有明显叶脉。

16.凤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而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育而来的,称为真叶。

17.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答:前后、左右对齐(对生)。

18.凤仙花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

19.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答: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0.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答:因为它们的叶片里有许多微小的绿色颗粒,称为叶绿素,它是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一类重要绿色色素。

21.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22.1771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23.如右图,空气不流通,小老鼠怎么没有被憋死?

答: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

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小老鼠吸进氧气,又呼出二氧化碳给绿

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小老鼠没有憋死。

五、《茎越长越高》

24.实验: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一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实验步骤:1.将芹菜放入烧杯中;2.观察芹菜的变化;3.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芹菜的横切面上出现小红点。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从下往上运输。

2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六、《开花了,结果了》

26.当凤仙花不再长高或增长缓慢时,就意味着它快要开花了。

27.凤仙花的果实在开花的地方结出,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的茸毛。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成熟的果实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自动裂开。

28.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29.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七、《我们的大丰收》

30.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31.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3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会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八、《资料库》

34.茎的切面多数为圆形,但有些植物的茎却呈四方形,如蚕豆、金钱草等,少数植物的茎呈扁平状,如仙人掌。

3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3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一: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收集垃圾应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3、怎样给垃圾分类?答:1)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垃圾。 2)按原来的用途分,可分为食物、包装、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家电等垃圾。 3)按危害状况分,可分有害垃圾、一般垃圾。 4)按处理方法分,可分为填埋类、焚烧类、堆肥类垃圾。 5)按来源分,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第二节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会影响环境。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模拟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和其中的清水模拟土层和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 7、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第三节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问题的办法,常用的减少垃圾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4、你对厂家过度包装有什么建议?答:包装首先要保证物品安全,其次要实用,避免过度包装。 5、重新使用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例如:塑料袋、绳子,玻璃瓶等。 第四节分类和回收利用1、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 主要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布料、橡胶等。 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节约资源自然资源。 2、①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②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因为玻璃熔化的温度比用生料熔炼的温度低;③许多金属可以被熔化后再利用。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第五节一天的生活用水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把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 3、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初二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初二语文 第一单元第4课读后感两篇 【同步题库】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字形、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惘(wǎng)然茶(tú)毒贵恙(yàng) 禅(chán)师 B.阴晦(huì) 瑟(sa)索愕(a)然恐吓(ha) C.憎(zang)恶腹诽(fěi) 俯(fū)身诘(ji?)责 D.嫉(jì)妒恣(zī)睢(suī) 潮讯(sùn) 衣钵(bō) 2.请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内 A.聚族而居蝇蝇狗苟怅然若失辛苦恣睢() B.至死不愈前仆后继挑拨离间蟹壳避祸() C.又粗又笨辛苦展转雷锋夕照恭恭敬敬() D.彼此掩映茶毒生灵红活圆实搬弄是非()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学习,使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B.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生动形象的。 C.这样感人的事迹,你难道没有不受震动吗? D.每一位青年人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主干构成一样的句子是() 钱正英这篇短文写得十分朴素。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B.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C.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D.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5.选出下列标点准确的一项() “阿呀呀( )你放了道台了( )还说不阔(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 )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还说不阔( )吓( )什么都瞒不过我( )” A.!,?,,?,。 B.,,?;,!,。 C.,,!;,!,。 D.,,?;,?,。 6.下面的作品,文体不同于其他三篇的是() A.《故乡》 B.《论雷峰塔的倒掉》 C.《社戏》 D.《在烈日暴雨下》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故乡》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 ……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我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痛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张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姓名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 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第一单元 第4课

第4课宋明理学 导学目标 知识点一儒学的危机 1.儒学的危机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________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盛行,__________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 唐宋时期,“_______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创新:为了重兴儒学,________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________、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 1.产生: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思考探索,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2.代表人物:北宋的________、程颐,南宋的________是集大成者。 3.主张

4.发展 (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朝曾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5.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时期的________和明朝时期的________。 2.陆九渊 (1)核心:“心即理也”,________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________”以求理。 3.王阳明 (1)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认识论:“________”和“知行合一”。 4.宋明理学的影响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用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________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误区警示] “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统一”。“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图示巧记]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误区警示]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唐宋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观沧海》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优秀诗歌。 诗歌诗歌常识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有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如《观沧海》。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诗,它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又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近体诗格律极严,讲究押韵和对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静夜思》就是绝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了解诗人曹操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重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能背诵课文。(重点) 3.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领悟诗歌意境。(难点) 4.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不仅精兵法,而且善诗歌。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善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其诗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特点。 曹操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诗《步出夏门外》的第一章。 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影响较大,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三曹”。 二、背景链接

最新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繁殖后代。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 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 就要浇透。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 生长速度快。每天约5毫米。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6、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 温度和空气等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 几乎停滞。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 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1、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 开花结果。 13、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 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质量通病 预防及处理制度 一、常见通病种类及处理方法: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 姓名: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 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 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 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 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第一对叶子)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 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 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 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矿物质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叶腋部位)。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 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 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见书本P1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班级姓名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 来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是现阶段我国 采用的主要方法。 3、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 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 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 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9、 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布类等 生活垃圾有毒垃圾: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 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果皮、剩余饭菜、蔬菜茎叶等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10、(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 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 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 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 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5、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繁星》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繁星》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B.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C.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D.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愚昧.(mèi wèi)怀.念(hái huái)天花乱坠.(zuì zhuì)3.完成练习。 (1)《繁星》的作者不仅用眼睛眺望星空,更用心灵感受星空。我也能用一句话来描写星空: (2)下列词语中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的是()。 A.大步流星 B.星群密布 C.半明半昧 D.一星半点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繁星》写了作者巴金多次看繁星,第一自然段写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看繁星,那时的星星是的;第二自然段写三年前在南京的菜园看繁星,星光;第三自然段写在海上看繁星,星星。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 5.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四围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明月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和两个方面来描写月亮,把月亮比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用一句话概括短文描写的画面: (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A.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和光明的前程 B.无依无靠、孤独寂寞 参考答案 1.D 2. mèi huái zhuì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练习题 定海小学袁优红 一、填空题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再长出;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二、判断题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3.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6.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7.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满足自身需要。()8.植物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9.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10.植物的茎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三、选择题 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5.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叫()。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6.凤仙花的茎是() A.缠绕茎 B.直立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7.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是一种常见的()。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8.根的生长方向和()有关。 A.种子放置方向 B.杯子放置方向 C.无关 D.温度9.在发芽过程中,种子的()先长出来。 A. 根 B.茎 C.叶 D.果实 10.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是()。 A.果实 B.根 C.叶 D.茎 11.凤仙花的花期约为()。 A.1个多月 B.2个多月 C.3个多月 12.凤仙花果实里德种子数量是()。 A.1个 B.2个 C.很多个 13.植物的茎输送叶子制造的养料的方向是()。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14.凤仙花花朵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15.结果之后,凤仙花植株()。 A.长高不明显 B.长高很明显 C.一直会长高 四、综合实践题 1.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牵牛花葡萄红薯 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 2.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3.说说播种凤仙花种子要注意什么?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是由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1)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2)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3)变质岩包括大理岩、板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2.我们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用于建筑)。其中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发现矿物近4000种。常见矿物制成的物品有: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金刚石划玻璃、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 4、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相互敲打、 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等。 5.识别岩石的特点: 花岗岩:花斑状; 砾岩:粗糙,像混凝土; 页岩:具有层理构造; 石灰岩和大理岩(有美丽的花纹):遇盐酸冒泡; (稀盐酸具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和眼睛上。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页岩和石灰岩可能存在生物痕迹,即有化石) 板岩:敲击后有砰声。 6.在地球运动过程中,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属于沉积岩。 7.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8.矿物的硬度排列:石英(7)、长石(6)、云母(2-4) 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 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9.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 硬度最小的是石墨。重要的固体润滑剂、制作铅笔芯。 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很有意义。 10.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透 明度和光泽、观察形状等方法研究矿物。 1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矿物的颜色 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1)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石黄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3)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4 )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0.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的颜色不一样: 自然金——黄色;黄铁(铜)矿——绿黑色;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石英——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铁矿——樱红色11.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1)可以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反光由强到弱:金属、玻璃、丝绸、蜡烛、泥土。 12.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 之一。其中稀有金属、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这种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13、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实验探究 1、能够将岩石名称和岩石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2、能够将矿物名称和矿物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简答题 1、说说认识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2、知道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秋播白菜一般天分化一片新叶。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

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 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精品文档 .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校园生物大搜索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 1.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百山祖冷杉。 2.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3、珙桐:湖北、湖南、四川、贵州 人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 金花茶:广西 银杏:山东、江苏 4、熊猫: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扬子鳄: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藏羚羊:青海、新疆、西藏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浮萍)和陆生植物(雪松);根据是否落叶将植物分为落叶植物(梧桐)和常绿植物(万年青)。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蕨菜)、藻类(紫菜、海带)和苔藓类(葫芦藓、青苔) 7.属于开花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 8、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四、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 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是哺乳动物。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分为鱼类、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蝙蝠、羊、兔、猪、鲸、海豹 鸟 类: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爬行动物: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娃娃鱼 鱼 类: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鲤鱼 五、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 2.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六、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植物的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功能。 ①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 ②松树生活的区域较为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③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2.浮萍是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生活在陆地上,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系。 3.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①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②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捉小动物; ③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④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⑤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 ⑥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飘移。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4.种子里面有什么?(图) 5.观察植物的种子,可以借助放大镜。 6.“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但不是只有春天才能播种。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植物的根的作用: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的绿叶的作用: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器官)组成。 11.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12.植物的茎的作用: 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3.我们给植物浇水一般往土壤里浇,因为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14.植物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料,养料是由叶子制造出来的。 15.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6.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8.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9.将一盆植物和一个老鼠放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密封容器中在阳光下照射,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植物的叶子利用水分和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依靠阳光的能量,制造出养料植物自身吸收,制造出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往复循环,所以不会被憋死。 20.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茎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绿色的?因为含有叶绿素。 21.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答:叶子都是平展的,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这样分布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23.凤仙花的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24.果实中有种子。 25.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7.风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来的; 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胚芽)发育来的,称为真叶。(图) 28.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等到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 2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30.凤仙花的果实大约有二十多个,每个果实中大约有十几粒种子。 3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32.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图) 3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请写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试管、水、植物油、带根的植物、记号笔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要充分利用各种感官,除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捏一 捏、闻一闻等。对于那些颗粒较小的种子,还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1)选种(饱满无损)→2)放土(瓦片盖住出水孔)→3)下种: 按坑(2厘米2、3个)、下种(每坑一粒)、盖土→4)浇水(适量)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生长变化的方法: 1)纸贴透明杯内壁,再装土 2)种子放在纸与杯壁间,种子多方向 3)浇水土壤中,种子莫浸水 4)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a.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 b.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c.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的上面滴一层油的目的是封住水,防止水份蒸发。 5.试管中的水量减少,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说明根将水 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6.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 子(真叶)是不同的。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2.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从上往下看凤仙花的叶水平分布的情 况。可以看出植株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原因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3.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