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染色原理

HE染色原理
HE染色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

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细胞与组织学最广泛的染色方法。

一、HE染色的基本原理

(一)细胞核染色的原理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边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二)细胞浆染色的原理

细胞浆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色与pH 值有密切关系,当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胞浆对外不显电性,此时酸或碱性染料不易染色。当pH调到6.7-6.8时,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表现酸性电离,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被带正电荷的染料染我以,现时胞核也被染色,核和胞浆难以区分。因此必须把pH调至胞浆等电点以下,在染液中加入醋酸使胞浆带正电荷(阳离子),就可被带负电荷(阴离子)的染料染色。伊红Y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阳离子)结合而使细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料等被感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二甲苯的作用

烤片后切片进入二甲苯是脱蜡的作用。组织处理和染色后进入二甲苯是透明作用。组织处理的透明是为了石蜡能进入到细胞中去,染色后透明是为了使细胞的折光率与玻璃相同,以便显微镜观察。(四)、酒精的作用

酒精用于苏木精染色前由高浓度至低浓度是为了洗脱用于脱蜡的二甲苯。

伊红染色以后的酒精由低浓度至高浓度酒精逐渐过度是为了彻底脱去组织中的水份。

(五)、水洗的作用

在脱蜡经酒精处理之后,水洗切片,是为了苏木精染液能更好的进入细胞核中去,使细胞核染色均匀。

染色之后的水洗作用是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的染液。

分化以后的水洗则是为了除去分化液和脱下的染料,中止分化作用。

在伊红染色之后也可以水洗,是为了减少伊红染液进入脱水的酒精中。

(六)分化和蓝化作用

1、分化作用

苏木精染色之后,先用水洗去未结合在切片中的染液。然后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中吸附

的染料,这个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

2、蓝化作用

分化之后苏木精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则处于蓝色离子状态,而呈蓝色。所以分化之后用水洗除去酸而中止分化再用温水或弱碱性水使染上苏木精的细胞核变蓝色,称蓝化作用,以自来水浸洗或温水变蓝为佳。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G+细胞壁的网状结构致密,交联度高,用乙醇处理后,发生脱水作用,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碱性)→碘液媒染→乙醇(丙酮)脱色→番红复染(碱性)

◆◆◆原理: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舦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舦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步骤: 1、制片 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分钟; 4、脱色 滴加95%酒精脱色,25-30秒,立即水洗; 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细菌: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体积微小,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其测量单位用微米表示。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1.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⑤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是乙醇脱色完全。 ⑥水洗,吸干。 ⑦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⑧干燥镜检。 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够维持微培PH稳定。 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PH变化。 (第2张中的图) 还与培养基的C/N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 PH调节:①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 呈碱性,KH2PO4 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②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③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也起缓冲的作用。 ④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H2O;增加通风量。 ⑤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类;减小通风量。 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HE染色基本流程

HE(Hematoxylin & Eosin)染色基本流程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它是最常用的普通染色方法。苏木精是阳离子染料,将细胞核内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阴离子染料,将细胞质和胶原纤维等染成粉红色。 1、二甲苯脱蜡三道,每道30min 2、无水乙醇两道,每道5min 3、95%乙醇两道,每道5min 4、80%乙醇5min 5、70%乙醇5min 6、50%乙醇5min 7、蒸馏水3-5min 8、苏木素染色液5-10min,根据染色结果和气温调整时间 9、浸自来水冲洗多余的染色液 10、0.5%盐酸酒精分色(70%酒精配制)3-10seconds 11、水洗蓝化15-30min 12、50%乙醇5min 13、70%乙醇5min 14、80%乙醇5min 15、伊红染色液(95%乙醇配制)60seconds 16、95%乙醇两道,每道5min 17、无水乙醇两道,每道5min 18、乙醇+二甲苯(1:1)5min 19、二甲苯三道,每道5min 20、中性树胶封片

HE染色注意事项: 1. 染色时调节pH值很重要。如果组织块在福尔马林中固定时间长,组织酸化而影响细胞核着色。因此,自来水中冲洗时间要长一些或在饱和碳酸锂水溶液中处理10-30min,这样可以使细胞核着色较深。染伊红时胞浆着色不佳,可在伊红溶液中滴加1-2滴冰醋酸。 2. 切片染苏木精后,分色这一步是关键,应在显微镜下控制进行,一般以细胞核染色清楚(晰)而细胞质基本无色为佳。如果过分延长分色时间将导致染色太浅,应重新染色后再行分色。 3. 切片经酒精脱水后,入二甲苯时可出现白色不透明状态,此为脱水不彻底,应将切片退回无水酒精,更换酒精、二甲苯,以求彻底脱水与透明。 4. 在染色过程中不要让切片干燥,以免切片收缩、变形,影响神经元形态。 5. 切片从二甲苯取出或进入二甲苯前,切片周边均应擦干净或吸干多余水分。 6. 最后封固时,要用中性树脂,防止日后褪色,盖片要选大于组织块的面积,如漏出一部分不久将会褪色,所用树脂浓度要适当,树脂封固时不能有气泡。 试剂配制: 0.5%盐酸酒精分色液 浓盐酸0.5~1 ml 70%酒精99 ml

HE染色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 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细胞与组织学最广泛的染色方法。 一、HE染色的基本原理 (一)细胞核染色的原理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边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二)细胞浆染色的原理 细胞浆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色与pH 值有密切关系,当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胞浆对外不显电性,此时酸或碱性染料不易染色。当pH调到6.7-6.8时,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H值,表现酸性电离,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被带正电荷的染料染我以,现时胞核也被染色,核和胞浆难以区分。因此必须把pH调至胞浆等电点以下,在染液中加入醋酸使胞浆带正电荷(阳离子),就可被带负电荷(阴离子)的染料染色。伊红Y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阳离子)结合而使细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料等被感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二甲苯的作用

烤片后切片进入二甲苯是脱蜡的作用。组织处理和染色后进入二甲苯是透明作用。组织处理的透明是为了石蜡能进入到细胞中去,染色后透明是为了使细胞的折光率与玻璃相同,以便显微镜观察。(四)、酒精的作用 酒精用于苏木精染色前由高浓度至低浓度是为了洗脱用于脱蜡的二甲苯。 伊红染色以后的酒精由低浓度至高浓度酒精逐渐过度是为了彻底脱去组织中的水份。 (五)、水洗的作用 在脱蜡经酒精处理之后,水洗切片,是为了苏木精染液能更好的进入细胞核中去,使细胞核染色均匀。 染色之后的水洗作用是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的染液。 分化以后的水洗则是为了除去分化液和脱下的染料,中止分化作用。 在伊红染色之后也可以水洗,是为了减少伊红染液进入脱水的酒精中。 (六)分化和蓝化作用 1、分化作用 苏木精染色之后,先用水洗去未结合在切片中的染液。然后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中吸附 的染料,这个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 2、蓝化作用

(推荐)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一,过程 1 .涂片 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青霉素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作用机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种黏

免疫组化、HE染色步骤

骨组织石蜡切片制作 步骤: 1.固定:切取骨缺损出的骨组织,用PBS冲洗,放入4%多聚甲醛缓 冲液内固定12—24h。 2.脱钙:将固定好的骨组织放入脱钙液中侵泡脱钙24h. 3.脱水:将固定好的骨组织用蒸馏水冲洗3次,再用50%的酒精冲洗2 次,常规脱水,70%酒精(60min),80%酒精(40min),95%酒精(30min),100%酒精1(25min),100%酒精II(25min)。 4.透明:二甲苯I(35min),二甲苯II(35min)。 5.包埋:将透明处理后的骨组织依次侵入石蜡I 1小时,石蜡II 1小时。 6.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块经修理后,用切片机切成4um的石蜡带,将组织石蜡块在50℃温水中展片,然后用干净的载玻片捞片。 7.烤片:将切好的组织片放入63℃恒温箱中烤片2小时。 免疫组化检测 步骤: 1.脱蜡:将组织切片放入62℃恒温箱中烘烤20min 二甲苯 1(10min)二甲苯2(10min)。 2.水化:100%酒精1(2min) 100%酒精(2min)95%酒精(2min)80%酒精(2min)70%酒精(2min) 。

3.PBS冲洗3次,每次5min.。 4.抗原修复:将组织片置0.01M的柠檬酸缓冲液(PH6.0)中煮沸 15min ,自然冷却至室温。 5.PBS冲洗3次,每次5min。 6.阻断:3%去离子水37℃孵育10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 性。 7.PBS冲洗3次,每次5min。 8.滴加1抗(GFP 1:100稀释, 4℃过夜) 9.PBS冲洗3次,每次5min。 10.滴加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的试剂1,37℃孵育,20min, PBS 冲洗3次,每次5min。 11. 滴加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的试剂2,37℃孵育,20min, PBS 冲洗3次,每次5min。 12.DAB显色5min。 13.自来水冲洗10min。 14.苏木精复染2min,盐酸酒精分化。 15.自来水冲洗10min。 16.常规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组织切片HE染色 步骤

免疫组化HE染色步骤

免疫组化H E染色步骤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骨组织石蜡切片制作 步骤: 1.固定:切取骨缺损出的骨组织,用PBS冲洗,放入4%多聚甲醛缓冲 液内固定12—24h。 2.脱钙:将固定好的骨组织放入脱钙液中侵泡脱钙24h. 3.脱水:将固定好的骨组织用蒸馏水冲洗3次,再用50%的酒精冲洗2次,常规脱水,70%酒精(60min),80%酒精(40min),95%酒精(30min),100%酒精1(25min),100%酒精II(25min)。 4.透明:二甲苯I(35min),二甲苯II(35min)。 5.包埋:将透明处理后的骨组织依次侵入石蜡I1小时,石蜡II1小时。 6.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块经修理后,用切片机切成4um的石蜡带,将组织石蜡块在50℃温水中展片,然后用干净的载玻片捞片。 7.烤片:将切好的组织片放入63℃恒温箱中烤片2小时。 免疫组化检测 步骤: 1.脱蜡:将组织切片放入62℃恒温箱中烘烤20min二甲苯1 (10min)二甲苯2(10min)。 2.水化:100%酒精1(2min)100%酒精(2min)95%酒精(2min) 80%酒精(2min)70%酒精(2min)。 冲洗3次,每次5min.。

4.抗原修复:将组织片置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煮沸15min,自然冷 却至室温。 冲洗3次,每次5min。 6.阻断:3%去离子水37℃孵育10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 性。 冲洗3次,每次5min。 8.滴加1抗(GFP1:100稀释,4℃过夜) 冲洗3次,每次5min。 10.滴加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的试剂1,37℃孵育,20min,PBS冲洗 3次,每次5min。 11.滴加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的试剂2,37℃孵育,20min,PBS冲洗 3次,每次5min。 显色5min。 13.自来水冲洗10min。 14.苏木精复染2min,盐酸酒精分化。 15.自来水冲洗10min。 16.常规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组织切片HE染色 步骤 1、将烘烤后的组织切片依次侵入二甲苯1,二甲苯II进行脱蜡各 10min。 2、脱蜡后的组织切片依次浸入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95%酒精、80%酒精、70%酒精中各2min,PBS冲洗2次,每次5min。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详细阐叙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浏览次数:17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5-25 17:44 |提问者:肖箫 2011shaw 最佳答案 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 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 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反射光表现为实色,散射光则为明色。通常将纯度较好,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二次色),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问色(三次色),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以达到着色的目的,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而且内部亦被浸入,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中制成油墨、油漆等,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一、塑料的染色原理 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这种被染基质(固体)吸收的染料(固体)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可应用阴离子染料(酸性、直接、活性等染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1.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⑤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是乙醇脱色完全。 ⑥水洗,吸干。 ⑦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⑧干燥镜检。 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够维持微培PH稳定。 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PH变化。 (第2张中的图) 还与培养基的C/N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 PH调节:①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 呈碱性,KH2PO4 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②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③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也起缓冲的作用。 ④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H2O;增加通风量。 ⑤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类;减小通风量。 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染色的基本原理

染色得基本原理 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与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得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与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得各种成分。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得过程与物理与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一、染色得物理现象 1、溶解性: 这种染色最典型得例子就就是脂肪染色,苏丹类染色剂为脂溶性染料,它可以被脂质溶解,使脂质着色,就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得溶解度大于在酒精等溶剂中得溶解度这一特性。因此,当苏丹类得酒精溶液与组织细胞中得脂质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移”到脂质中去,而使脂质着色。 2、吸附作用: 较大物体有从周围介质吸附小颗粒到自身得特性。有些染色则就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与毛细管作用而被吸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胞得小孔中去而着色得。例如活性炭吸附各种分子,甚至胶质与微生物等较大得颗粒一样。 二、染色得化学反应 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得染色作用常就是对立得,而不就是一致得。任何染料均可电离,离解出阳离子或阴离子。酸性染料中得酸性部分有染色作用得就是阴离子;碱性染料中得碱性部分有染色作用得就是阳离子,细胞内同时含有酸性与碱性物质,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中得阳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核(含有核酸)黏液与软骨基质呈酸性部分被盐基性染料苏木素所染、反之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得阴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浆及其内部得某些颗粒物质被酸性染料伊红所染。染料得颜色基不就是在阳离子,就就是在阴离子上,这些离子将因组织反应不同而发生化学结合,如显示含铁血黄素得普鲁士兰反应就是最典型得例子。但就是,大量染色得化学反应并不像铁反应那样明确,实际情况远为复杂。这就是因为蛋白质分子就是个分子量自几万至几百万得大分子,每个分子中含有很多阳离子与阴离子基因,在等电点时能形成游离得两性离子,如: P为蛋白质,就是具有两性得胶体物质。它呈酸性或碱性与环境得PH值有关,如溶液得PH值小于该蛋白质得等电点则此溶液对该种蛋白质即为酸性,蛋白质就带正电,将被酸性染色剂所着色。反之,溶液得PH值大于蛋白质得等电点,则此溶液对该蛋白质来说即为碱性,蛋白质带负电,将被带有阳离子得染色剂所浸染。 在日常工作中,长久固定于甲醛得组织切片,往往染色不良,尤其就是核得着色欠佳。这就是因为固定液甲醛氧化生成甲酸,组织亦随之变为酸性,所以不易被苏木素所着色,补救得办法就是,先用流水冲洗组织块,然后用碱性溶液如稀氨酒精等处理使之中与,恢复正常PH值后再进行染色。 大多数染色得原理至今仍未搞清楚。有些可能就是物理得,有些可能就是化学得,有些

HE染色方法与步骤吐血整理

HE染色 试剂配置 A:0.5~1%的伊红酒精溶液: 称取伊红Y0.5~1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滴加冰醋酸直至浆糊状。以滤纸过滤,将滤渣在烘箱中烤干后,以95%酒精(即工业酒精,如果不怕浪费,用无水乙醇配制也可)100毫升溶解。 B:苏木素染液配方:(配制3000ml,可按比列减少) 苏木精6g 无水乙醇100ml 硫酸铝钾150g 蒸馏水2000ml 碘酸钠1.2g 冰醋酸120ml 甘油900ml 配制方法:将苏木素溶于无水乙醇,再将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溶解后将甘油倾入一起混合,最后加入冰醋酸和碘酸钠。 C:1%盐酸酒精分化液:将1毫升浓盐酸加入99毫升70%酒精中即可。 染色流程 (1)二甲苯(Ⅰ)15min (2)二甲苯(Ⅱ)15min (3)二甲苯:无水乙醇=1:12min (4)100%乙醇(Ⅰ)5min (5)100%乙醇(Ⅱ)5min (6)80%乙醇5min (7)蒸馏水5min (8)苏木精液染色5min (9)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1-3s (10)1%盐酸乙醇1-3s (11)稍水洗10-30s (12)蒸馏水过洗1-2s (13)0.5%伊红液染色1-3min (14)蒸馏水稍洗1-2s (15)80%乙醇稍洗1-2s (16)95%乙醇(Ⅰ)2-3s (17)95%乙醇(Ⅱ)3-5s (18)无水乙醇5-10min (19)石炭酸二甲苯5-10min (20)二甲苯(Ⅰ)2min (21)二甲苯(Ⅱ)2min

(22)二甲苯(Ⅲ)2min (23)中性树胶封固 注:①第(11)、(12)步可省去,(13)步冲水时间需延长至20-30min。 ②第(21)步如果不用石炭酸二甲苯,可改用无水乙醇。 *冷冻切片HE染色步骤: (1)冰冻切片固定10~30s (2)稍水洗1~2s (3)苏木精液染色(60℃)30~60s (4)流水洗去苏木精液5~10s (5)1%盐酸乙醇1~3s (6)稍水洗1~2s (7)促蓝液返蓝5~10s (8)流水冲洗15~30s (9)0.5%曙红液染色30~60s (10)蒸馏水稍洗1~2s (11)80%乙醇1~2s (12)95%乙醇1~2s (13)无水乙醇1~2s (14)石炭酸二甲苯2~3s (15)二甲苯(Ⅰ)2~3s (16)二甲苯(Ⅱ)2~3s (17)中性树胶封固。 注:第(14)步如果不用石炭酸二甲苯,可改用无水乙醇。 染色结果:细胞核蓝色,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深浅不一的红色。 4.12切片脱水透明切片经HE染色后,要彻底脱水透明,才能用中性树胶封盖。如果脱水不彻底,封片后呈白色雾状,镜下观察模糊不清,且容易褪色。切片1-2级无水乙醇脱水,也可使用石碳酸二甲苯进行脱水。石碳酸有较强脱水能力,但长时间可使切片脱色,因此要经过多次二甲苯以使石碳酸完全除去。 5.H-E染色评定标准: (1)切片完整,厚度4-6微米,厚薄均匀,无皱褶无刀痕; (2)染色核浆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观。 4 染色结果编辑 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鲜明的蓝色,软骨基质、钙盐颗粒呈深蓝色,粘液呈灰蓝色。细胞浆被伊红染成深浅不同的粉红色至桃红色,胞浆内嗜酸性颗粒呈反光强的鲜红色。胶原纤维呈淡粉红色,弹力纤维呈亮粉红色,红血球呈橘红色,蛋白性液体呈粉红色。 着色情况与组织或细胞的种类有关,也随其生活周期及病理变化而改变。例如,很多细胞在新生时期胞浆对伊红着色较淡或轻度嗜碱,当其衰老时或发生退行性变则呈现嗜伊红浓染。胶原纤维在老化和出现透明变性时,伊红着色由浅变深。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2-1概况 染色理论的研究内容: 1 染色热力学即染料能否对纤维上染; 2 上染可能达到的程度(染色平衡); 3 染色动力学即染料上染纤维的快慢(上染速率)。 具体包括:染料浓度、浴比、温度、pH、电解质、染色助剂以及染色设备等对平衡上染程度及上染速率的影响。 通过染色理论的研究,对于合理选用染料及助剂、提高染料利用率、提高上染速率、改善匀染性、降低染色成本、减少废水的排放等染色工艺的制定以及设计制造生产效率高的染色设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 染料的上染过程及特点 上染过程-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他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上染过程和通常所指的染色过程不尽相同… eg: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 一上染过程及特点 1 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表面扩散 2 染料在边界层中的扩散 3 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

纤维对染料分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等来完成的。 吸附速率受纤维表面的电荷性质、染料的分子结构及所带电荷、染料的溶解性质、亲和性以及染料分子在扩散边界层中的扩散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染液与被染物相对运动的重要性… 扩散模型…吸附模型… 4 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至平衡并结合 染料与纤维结合:染料的聚集、吸附、物理结合、化学结合… *染料的吸附与解吸 ①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不同染色阶段,二者程度不一; ②多数染色过程就是一个上染过程,而有些上染过程后还需经过一些化学处理,染色过程才能完毕;而另一些在上染过程中同时发生与纤维的化学反应。 上染的各个阶段均是可逆的! [D]f,t / [D]s,t= k吸/ k解= K E = K / (K+L) K为直接性;L为染色浴比;E为平衡上染百分率 浴比L对染料上染百分率具有重要意义!

HE染色步骤

常规HE染色步骤 (1)二甲苯(Ⅰ) 5-10 min (2) 二甲苯(Ⅱ) 5-10 min (3) 95%乙醇(Ⅰ) 1-3 min (4)95%乙醇(Ⅱ) 1-3 min (5)80%乙醇 1 min (6)蒸馏水 1 min (7)苏木精液染色 5-15 min (8 ) 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 1-3 s (9) 1%盐酸乙醇 1-3 s (10) 稍水洗 10-30 s (11)促蓝液返蓝 10-30 s (12) 流水冲洗 10-15 min (13)蒸馏水过洗 1-2 s (14) 0.5%曙红液染色 1-3 min (15) 蒸馏水稍洗 1-2 s (16) 80%乙醇稍洗 1-2 s (17) 95%乙醇(Ⅰ) 3-5min (18) 95%乙醇(Ⅱ) 3-5 min (19) 无水乙醇 5-10 min (20) 无水乙醇 5-10 min (21) 二甲苯(Ⅰ) 3-5 min (22) 二甲苯(Ⅱ) 2-5 min (23) 二甲苯(Ⅲ) 3-5 min (24) 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细胞浆红色,细胞核蓝紫色。 转:常规HE染色步骤 (1)二甲苯(Ⅰ) 5-10 min (2) 二甲苯(Ⅱ) 5-10 min (3) 95%乙醇(Ⅰ) 1-3 min (4)95%乙醇(Ⅱ) 1-3 min (5)80%乙醇 1 min (6)蒸馏水 1 min (7)苏木精液染色 5-15 min

(8 ) 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 1-3 s (9) 1%盐酸乙醇 1-3 s (12) 流水冲洗20-30min (13)蒸馏水过洗 1-2 s (14) 0.5%曙红液染色 1-3 min (15) 蒸馏水稍洗 1-2 s (16) 80%乙醇稍洗 1-2 s (17) 95%乙醇(Ⅰ) 2-3 s (18) 95%乙醇(Ⅱ) 3-5 s (19) 无水乙醇 5-10 min (20) 石炭酸二甲苯无水乙醇 5-10 min (21) 二甲苯(Ⅰ) 2 min (22) 二甲苯(Ⅱ) 2 min (23) 二甲苯(Ⅲ) 2 min (24) 中性树胶封固 注:①第(10)、(11)步可省去,(12)步冲水时间需延长至20-30min。 ②第(20)步如果不用石炭酸二甲苯,可改用无水乙醇。 1.取材组织块,经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 2.切片常规用二甲苯脱蜡,经各级乙醇至水洗:二甲苯(I)5min→二甲苯(Ⅱ)5min (各→100%乙醇2min→95%的乙醇1min→80%乙醇1min→75%乙醇1min→蒸馏水洗2min。 两次,然后把水吸干) 3.苏木素染色5min,自来水冲洗。(吸干水) 4.盐酸乙醇分化30s(提插数下)。 5.自来水浸泡15min或温水(约50℃)5min。(吸干水) 6.置伊红液2min。 7.常规脱水,透明,封片:95%乙醇(I)min→95%乙醇(Ⅱ)1min→100%乙醇(I)1min→100%乙醇(Ⅱ)1min→二甲苯石碳酸(3:1)1min(省略)→二甲苯(I)1min→二甲苯(Ⅱ)1min→中性树脂封固。

病理片HE染色步骤

病理片 HE染色步骤: 烤片80度半小时 (1)二甲苯(Ⅰ)5min (2)二甲苯(Ⅱ)5 min (3)二甲苯(III)5min (4)100%乙醇(Ⅰ)2min (5)90%乙醇(Ⅱ) 2 min (6)80%乙醇(III)2min (7)70%乙醇(IV)2 min (8) 流水冲洗5min (9) 苏木精液染色5 min (10) 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1-3 s (11) 1%盐酸乙醇1-3 s (12)流水过洗至返蓝 (13) 0.5%伊红液染色1-3 min (14) 蒸馏水稍洗1-2 s (15) 80%乙醇稍洗1-2 s (16) 95%乙醇(Ⅰ)2-3 s (17) 100%乙醇(Ⅱ)3-5 s (18) 二甲苯(Ⅰ)2 min (19) 二甲苯(Ⅱ)2 min (20) 二甲苯(Ⅲ)2 min (21) 中性树胶封固

* 冷冻切片HE染色步骤: (1)冰冻切片固定10~30 s (2)水洗1~2 s (3)苏木精液染色(60℃)30~60 s (4)流水洗去苏木精液5~10 s (5)1%盐酸乙醇1~3 s (6)稍水洗1~2 s (7)促蓝液返蓝 (8)流水冲洗15~30 s (9)0.5%曙红液染色30~60 s (10)蒸馏水洗1~2 s (11)80%乙醇1~2 s (12)95%乙醇1~2 s (13)无水乙醇1~2 s (14)石炭酸二甲苯2~3 s (15)二甲苯(Ⅰ)2~3 s (16)二甲苯(Ⅱ)2~3 s (17)中性树胶封固。 H-E染色评定标准: (1)切片完整,厚度4-6微米,厚薄均匀,无皱褶无刀痕;(2)染色核浆分明,红蓝适度,透明洁净,封裱美观。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一,过程 1 .涂片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 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 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 (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青霉素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作用机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种黏 多糖的碱性酶,只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B-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流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以和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 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判断细菌有无鞭毛的方法 电镜观察,鞭毛染色,半固体穿刺培养,菌落形态观察 描述细菌与古细菌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化学区别 在革兰氏阴性菌的表层,有由肽葡聚糖形成的细胞壁,在壁的外面,又有由蛋白质、磷脂质、脂多糖形成的膜层,与里面的细胞质膜相对应,特称此层为细菌外膜。夕卜膜比细胞质膜的磷脂质含量低,但脂多糖的含量则比较高。夕卜膜的蛋白质与细胞质膜不同,主要部分为数种蛋白质所构成。其主要蛋白质的部分与特异的内面的肽葡聚糖以共价键结合。脂多糖存在于外膜的最外层。在

HE染色步骤

HE染色法是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的首个字母缩写。苏木精是碱性染料,使细胞核染色质和胞质内的核糖体呈紫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带较强碱基的蛋白质成份着红色。 常规he染色步骤: (1)二甲苯(Ⅰ)15min (2) 二甲苯(Ⅱ)15 min (3)二甲苯:无水乙醇=1:1 2min (4)100%乙醇(Ⅰ)5min (5)100%乙醇(Ⅱ)5 min (6)80%乙醇5min (7)蒸馏水5 min (8)苏木精液染色5 min (9) 流水稍洗去苏木精液1-3 s (10) 1%盐酸乙醇1-3 s (11) 稍水洗10-30 s (12)蒸馏水过洗1-2 s (13) 0.5%伊红液染色1-3 min

(14) 蒸馏水稍洗1-2 s (15) 80%乙醇稍洗1-2 s (16) 95%乙醇(Ⅰ)2-3 s (17) 95%乙醇(Ⅱ)3-5 s (18) 无水乙醇5-10 min (19) 石炭酸二甲苯5-10 min (20) 二甲苯(Ⅰ)2 min (21) 二甲苯(Ⅱ)2 min (22) 二甲苯(Ⅲ)2 min (23) 中性树胶封固 注:①第(11)、(12)步可省去,(13)步冲水时间需延长至20-30min。 ②第(21)步如果不用石炭酸二甲苯,可改用无水乙醇。 冷冻切片HE染色步骤: (1)冰冻切片固定10~30 s (2)稍水洗1~2 s (3)苏木精液染色(60℃)30~60 s

(4)流水洗去苏木精液5~10 s (5)1%盐酸乙醇1~3 s (6)稍水洗1~2 s (7)促蓝液返蓝5~10 s (8)流水冲洗15~30 s (9)0.5%曙红液染色30~60 s (10)蒸馏水稍洗1~2 s (11)80%乙醇1~2 s (12)95%乙醇1~2 s (13)无水乙醇1~2 s (14)石炭酸二甲苯2~3 s (15)二甲苯(Ⅰ)2~3 s (16)二甲苯(Ⅱ)2~3 s (17)中性树胶封固。

石蜡切片和HE染色详细步骤

石蜡切片和HE染色详细步骤 石蜡切片和HE染色 方法与步骤 1(取材 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剪取肝组织(或其他组织)。切取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利于固定剂穿透,通常以5mm×5mm×2mm或10 mm×10 mm×2 mm为宜。取下所需要的肝组织,切成一小块2,3mm厚。 注意事项: (1)取材动作要迅速,不宜作太久的拖延以免组织细胞的成分、结构等发生变化。 (2)切片材料应根据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选择,尽可能不要损伤所需要的部分。 2(固定 将切好的肝组织用生理盐水组织洗一下,立即投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固定30,50min。 注意事项: (1)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2)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3)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4)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并随同材料在溶液中投入相应的标签,以免相互混淆。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标签上的文字,应用黑色铅笔或绘图黑墨水书写。

3. 脱水 50%酒精?70%酒精?80%酒精?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每级0.5h。 注意事项: (1)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品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可用吸管吸出器皿中的脱水剂,再用吸水吸尽器皿内剩余液,然后于皿中加入高一级脱水剂。 (3)在低浓度酒精中,每级停留不宜太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软,助长材料的解体。 (4)在高浓度或纯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组织变脆,影响切片。 (5)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6)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 4. 透明 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 (2h) ?纯二甲苯(1.5h) ?纯二甲苯(1.5h)。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注意事项 (1)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 (2)更换每级透明剂,动作要迅速,一方面为了不使材料块干涸,另一方面能避免吸收湿气。 3)在透明过程中,如果材料周围出现白色雾状,说明材料中的水未被脱净,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 水,然后再透明。 5. 浸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