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课题

《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中心小学:李月玲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因此,希望于通过进行“数学生活化研究”,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四、研究对象及步骤

1、研究对象

2006--2007学年: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并进行课题研究论证,形成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召开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着重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五、我们的课题研究

(一)挖掘生活化内容的途径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如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二)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生2:我去……师: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4)创设体验性情境

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平均分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3)写数学日记。

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升和毫升》中有个杯琴的制作,我引导学生在做这个小实验时,用小日记的形式把自己观察时所见,所想,心情记录下来,非常有利于学习。

(三)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和理性思考

(一)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分为: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二)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1、实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自身专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构建生活的课堂》、《走进新课程》等书籍,并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旨,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做到:新课程新教法,新尝试。一节节公开课、听课、评课、反思、心得……都将成为我们课题组老师成长的点滴见证。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散发求知欲望,师生和谐,相互成长。学生的感受是,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依靠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每天的数学课早一点到来,也希望自己寻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也希望同学能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有时我竟发现学生暗地里在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多,谁能解决的问题多。如今,你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到的学生不再是畏畏缩缩,而是一只只高举着,带有无数疑惑的小手,是一张张充满智慧的,散发朝气的小脸,是一双双兴奋的,带有成功喜悦的眼睛。

3、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从课堂观察情况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参与学习热情高。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1)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把生活中的信息与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生活中信息地收集与处理,把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数学问题也将随着提供信息的不同而灵活变化,正是这一循环、滚动的方式使学生信息量大增,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2)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把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数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有益于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三)问题与思考及努力方向

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如何改进?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年6月24日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局厅主办,师范大学承办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省各地市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安排合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一流专家讲座,提升思想理念我们这次培训班听了与二师的知名教授及部分学校的名校长、名师的讲座,从师德、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教科研、课堂教学专题、教材解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线的中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知识方面,我们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很深。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扎

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运用自如。熟悉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学员们在这次培训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只有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的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优秀学员论坛,提升学员理论水平在理论培训阶段,为了提升每位学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家们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与学员们交流,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这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答疑解困,理论水平提高的源泉这次培训要求每个学员每天都要做笔记,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反思,写心得体会,提出困惑。也为我们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平台。 这次理论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使学员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 张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论文

研究课题论文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数学语言通俗化 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如:鸭子、粽子、大饼等,最终终于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所以在上课伊始,我首先选择的是学生平常喜欢表演、自己爱唱的《数鸭子》的歌,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猜一猜这些鸭子的只数,通过这数数、猜数活动达到了重新认识数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

高中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教师培训总结现将学习培训情况总结于后,呈请上级领导审阅,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广西师范大学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大学教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中学全是全省以及全国知名的特级和优秀教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数学学院范院长多次来教师看望关照我们,我们从心底非常感谢。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讲座和观摩教学,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人教数学教材主编章建跃教授《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及实验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和南宁二中徐华老师《数学课能走多远——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案例分析》及广西师范大学唐剑岚博士《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案例分析——课件设计与应用》三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广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们及邀请的大牌数学教育家的各个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讲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对策,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等等。 第三,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友谊与感情,特别是关于高中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的体会的探讨,班主任管理中的感悟与体会的交流,促进了大家的进步与提高。 二、学习体会 通过近两周多的学习培训,感悟良多。 首先是广西师范大学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为我们上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精心准备,深入浅出,尽心尽职,特别是唐剑岚教授为了准备上课素材,开班后每天只睡过5个小时,体现了一种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首先需要我们大力转变观念,下大工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学习的方式,大力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增强探究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习惯。二是要了解

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课题 《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总结 中心小学:李月玲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因此,希望于通过进行“数学生活化研究”,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是把加法当减法,把乘法当除法等的错误;更有在作业本上有时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用涂改液涂了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就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计算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计算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马虎,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做题一定要仔细,做完认真检查……”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在四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计算课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在五月份中旬开始,六月初结束,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三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

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计算课——反思调整——日常口算练习——计算练习综合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每位教师的计算课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 总之,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有更多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

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也是是高考科目之一.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初 中数学来说比较大,内容比较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心理.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河北省20XX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学习。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报告,又有特级教师的核心理念,还有视频观摩研讨。为期十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千万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现将学习培训情况总结于后,呈请上级领导审阅,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河北师范大学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大学教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中学全是全省以及全国知名的特级和优秀教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河北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闫老师和张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

“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彭新张堆小学:陈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但是,通过听课及常规教学调研我们发现: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不太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做了许多应用题,也还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样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因此,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有许多学生在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后,却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导致“高分低能”。 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个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

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二、课题研究范围: 1、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探讨怎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用它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初步用数学的眼光思考周边事物,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化与生活化的有机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1、精心选题,制定实验方案: 2010年3月份学校组织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县教研室的课题研究精神后,结合我校实际,决定以《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实验方案,成立了以教导主任陈祥主持,各数学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 2、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先导,课题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数学理念的支撑,需要一支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做到“三个一”:每人每月学习一篇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一年的时间,学校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开展的扎扎实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老师确立了自己的小课题。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 二、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 三、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

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四、及时总结,撰写反思及论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 五、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大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4、锤炼了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实验方法:以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实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开课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如我校教师齐士兰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六册教材《平方米的认识》时,设计了“铺地砖”这一贴近学生社会实际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对平方米的认识,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操勇同志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角、分换算的深刻认识,他给每个学生一张购物卡,让学生带着卡片到商贸大街了解商品的价格,并试着购买商品,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五年级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上课时,学生总是不愿意发言,就是勉强说了,也大不到点子上,上课时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专门等着老师说,学生只是负责听。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题思路非常欠缺,答不到点子上”因此我们就把“培养学生课堂说算能力,提高学生自信”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表达。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说话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学生的表达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不回答问题的情况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不懂,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认真回答问题不要紧,要大胆的说……”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培养学生课堂说算能力,提高学生自信”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培养学生的说算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数学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两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学生课堂说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课——反思调整—-日常练习——展示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敢于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能够说明白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很多学生能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课题,能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并且每节课学习完之后,孩子们能够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说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应用,并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四、不足之处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虽然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仁 里 集 镇 实 验 小 学 王杰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仁里集镇实验小学王杰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构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对比实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比实验法:同类班级对比实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合作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实验效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注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验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争取在各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测量,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最新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培训总结7月21-22日,XX县全体高中物理教师在XX县教师教育中心进行了暑期培训。培 训工作在候校长、李主任和刘主任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高中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 圆满成功。 本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构建适合XX研训一体的教师专 业成长的校本模式,让老师们重视教研、学会教研、应用教研。提高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执行力,有效提升XX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培训工作由教研员主持,首先进行的是教研员领导老师们认真学习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 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 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 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还详细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着重指出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形式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 倡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提倡多主体评价;提倡评价方式 的多元化。 培训内容接下来进行的是由孙西革老师做了题为《高中基础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精彩报告,指出目前我县高中物理教学缺乏和探究;教师的教学设计直白,不能有 效的创设情境;解题示范性不强,有的教师没有读题、审题 等环节,不能及时拓展升华。教师要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尝试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换。 然后由陈辉老师进行了题为《XX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意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报告数学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生活理念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大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4、锤炼了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实验方法:以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实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开课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如我校教师齐士兰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六册教材《平方米的认识》时,设计了“铺地砖”这一贴近学生社会实际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对平方米的认识,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操勇同志教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角、分换算

2019年高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篇

2019年高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篇篇1:高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

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学方式上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二)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三)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行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板场镇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2016年1月 数学课题研究组 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我们组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

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高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 这个学期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高中数学教师研修,研修的内容丰富多彩,研修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报告,又有学科带头人的核心理念,还有实体课的观摩研讨。为期五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研修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有待改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首先,在研修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固然错误,但随着不断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似乎又走入了让学生过度研讨的误区。有的教师在大多数课

中,将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让学生探究或做题或上台讲演,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课堂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纯讲授或纯探究,而应该因课制宜,该以讲授为主的就讲授,以探究为主的就探究,还可以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所以在不断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总是探究的教育理念也片面化了。 其次,在鲜活的教学案例中,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关于选修1-2和2-2中一些课的教学素材的选取,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授方法,书上的素材不一定非讲不可,总之适合学生的素材才是最好的,而非教材上的是必选的。 最后,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学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学生,多赏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