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关键词】肝?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神经支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1],但对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探讨,现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肝周神经的分布

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胸7~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此外还有右侧膈神经的分支[2]。在人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见蔓状的神经丛,并可分为肝前丛与肝后丛。前丛由左右腹腔神经节和左迷走神经分支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和胆胰胆总管分支,其在肝动脉周围形成鞘,并沿肝动脉进入肝脏;后丛由右腹腔神经节和右迷走神经分支组成,主要沿肝外胆管和门静脉分布,有分支与前丛神经分支相沟通。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及附近的肝包膜内[3],尚有部分纤维与肝前后丛结合,随肝丛的纤维分布到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同时也发现有部分神经纤维是经肝静脉途径进入肝实质的。在某些动物,右膈神经也可能是肝脏副交感神经的来源。大鼠肝的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而不是通过腹腔神经丛[4]。

2 肝内神经的分布

夏锋等[5]用Sevier Munger 改良法染色切片显示人与大鼠肝脏内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神经纤维粗细不一,直径1~5μm。其中汇管区的神经纤维分布相对密集,纤维略增粗,神经纤维与肝动脉、门静脉分支血管紧密伴行。肝小叶内神经纤维相对于汇管区减少,但仍可见神经纤维与肝细胞相联系、末梢与细胞靠近。人的肝脏标本中汇管区内的神经纤维分布与大鼠类似,肝小叶内的神经分布较大鼠稍多。Stoyanova [6]同样证实在肝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的自主神经纤维存在。

肝内的神经走行伴行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并终止于平滑肌细胞来支配肝脏血管。肝窦内神经分布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Diss间隙和肝实质细胞间有神经纤维存在,一些还被Schwann 细胞包裹;并发现神经纤维和肝窦细胞或肝实质细胞有密切的接触,接触的部位常可见有囊泡,囊泡内有致密的小囊可见。Akiyoshi[7]认为虽然还未发现有膜特化结构在肝星状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肝星状细胞(又称贮脂细胞或Ito细胞)的切迹或肝实质细胞的这些部位可能是突触的凹陷。Nobin等也报道了神经纤维和Kupffers细胞的密切接触。交感神经是肝内的主要神经,其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血管周围,尚有神经末梢分支分布于肝小叶内。Gardemann等[8]证明门静脉周围有大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在肝门门静脉旁的大的神经束中大部分为肾上腺素能神经,而在门静脉分支及胆管旁却偶能见到;在肝动脉分支周围也常见到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此外还发现在人和大鼠的肝动脉周围还有多巴胺能神经分布。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dolase,NSE)与儿茶酚胺合成相关酶的抗体发现60%的无髓鞘轴索供应肝实质,那些供应脉管系统的神经纤维表现为交感神经。同样,Feher等应用酪氨酸神经肽(NPY)抗体证实了脉管周围的含NPY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Miyazawa等应用抗S100蛋白和NSE的抗体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存在于肝窦内神经纤维中。近来Akiyoshi等[9]的研究表明,在人和大鼠的肝汇管区存在胆碱能神经,其主要定位于肝动脉和胆小管周围。Amenta等亦证实人肝内有胆碱能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存在,这种纤维存在于肝门神经束并沿着肝窦壁分布。

许多自主神经包含的不仅仅为经典的神经递质,也包含一些调节肽,如酪氨酸神经肽(NPY)和它的C侧链神经肽(CPO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肠血管活性多肽(VIP)、P物质(SP)等在肝内神经中与经典神经递质相共存[10]。其中一些肽类可能具有辅神经递质的作用。

3 病理状态下肝内神经分布的变化

Ungvary 和Donath在结扎胆管后观察了豚鼠肝内神经分布的继发性变化,证实在肝门部和肝纤维板中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纤维均有增多。Honjo 和Hasebe报道在人肝硬化时纤维化区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Miyazawa等也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在正在发展的纤维隔中S100和NSE阳性纤维明显增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中肝窦内的神经纤维完全消失,这一结果被Scoazee应用免疫电镜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抗体(NCAM)加以肯定,Kanda等也应用突触素(Synaptophysin)抗体实验加以肯定。Kiba [11]认为正在发展的肝硬化中神经纤维的降解可能是肝损伤的最初结果。而在肝硬化时肝实质神经分布异常可能是门静脉血流异常的原因[12]。

最近有关于人类肝移植后肝内神经分布的报道表明,移植后肝实质内的神经纤维很快即消失,而肝门部的神经纤维消失速度相对较慢,大约在6周后消失;肝门部神经的恢复再生最早亦需要在移植后32周,肝实质的神经再生则不能发生[13]。

4 肝内神经的调节功能

从以上的资料可见肝脏拥有广泛的神经支配,不仅肝脏血管受自主神经支配,而且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如Kupffers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Ito细胞等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14]。肝自主神经通过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来调节肝脏的生长、免疫效应、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等功能。移植肝因失去自主神经支配而导致上述功能受到影响[15]。Hideyuki等[16]研究认为视上核(SCN)通过多突触的自主神经通路来调控肝脏的基本生理功能,Stayanova则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肝脏病理生理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调节作用。

4.1 自主神经对肝脏生长的影响肝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作用于肝细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启动并刺激DNA合成,增强肝细胞微环境中的HGF、TGFα、EGF及其他肝营养因子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对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细胞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NA还可以引起Cfos、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起着有丝分裂启动因子的作用[17]。此外,肾上腺素能物质尚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及其功能,因而NA 也能增强胰岛素的促生长作用。George等[18]去肝脏交感神经后发现肝细胞的DNA合成及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目前研究认为,HGF、EGF及胰岛素等肝营养因子可以阻断肝细胞凋亡,而TGFβ能诱导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的凋亡。交感神经递质能增强以上生长因子的作用且能对抗TGFβ,因而交感神经可能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Harmasaki[19]也证实了去肝脏交感神经会使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并使肝细胞增生减少。

Ohtake等[20]研究发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将抑制肝再生。Katsuaki在肝脏部分切除的大鼠见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可使DNA合成暂时发生障碍,使肝再生作用延缓。Martin等[21]实验发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会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见,肝脏失去迷走神经支配会发生利用胰岛素障碍,可能会使胰岛素促肝细胞生长作用减弱并加速肝细胞凋亡。

邹小明等研究发现,移植肝部分切除会导致肝再生延缓及预备能减弱,孟照华等选择性切断大鼠肝左叶自主神经后发现,该肝叶发生了萎缩及肝叶上的肿瘤细胞大量凋亡。大量实验显示,肝脏的生长可能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一种协同作用,涉及到神经和体液等多种因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辅相成,虽然在再生早期或全过程中两种神经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大小尚难定论,但在这一组成中去除其中一种都将不利于肝脏的生长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4.2 自主神经对肝脏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起抑制免疫效应的作用。近年Neuhuber等[22]研究显示,肝内多种免疫细胞受神经支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着肝脏的免疫功能,肽能初级传入纤维能加重免疫性肝损伤,而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则能减轻这种损伤。Coughlin和Ohtake研究显示,肝的再生与其免疫活性呈负相关,所以去除肝脏交感神经后,可能通过增强肝脏的免疫活性来抑制其生长,至于迷走神经切断后抑制其再生的机制是否有免疫效应增强的参与尚未可知。此外,移植肝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可能会使其免疫效应增强而加剧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加剧必然导致肝细胞凋亡的增加[23]。

4.3 自主神经对肝脏血液循环的影响 Kurosawa[24]研究发现,刺激肝脏交感神经会引起肝血流量明显下降,而去交感神经后肝脏总血流量却无明显变化。但后者肝动脉和门静脉间的血流平衡发生了明显变化,肝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25]。同时发现,刺激大鼠迷走神经对肝血流量无明显影响;切断支配肝脏的迷走神经,大鼠的肝脏血流量仍无变化,提示迷走神经对肝血流量无张力性影响。然而,大鼠肝脏完全去神经20min,肝脏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减少,其具体机制未明[26]。

目前通过多种肝移植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移植肝也因失去自主神经支配而发生微循环障碍[15]。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APOLT)术后移植肝可能更易发生微循环障碍而使移植肝门静脉血流减少[27],并导致移植肝缺血及门静脉中肝营养因子相应减少,引起肝细胞凋亡增多和增生减少。

4.4 自主神经对肝脏物质代谢的影响 Parfenova[28]认为,门静脉及肝内的感受器能够感受血中的氨基酸、葡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离子浓度及渗透压的变化,并通过肝迷走神经将肝代谢信号传递给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网络结构,从而反馈调节肝脏的物质代谢。研究发现,去除肝交感神经纤维可降低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而损伤副交感神经却可以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选择性切断肝迷走神经可失去酪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昼夜节律性,并降低肝内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进食后门静脉及肝内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调节使肝脏摄取葡萄糖增加,肝糖原合成能力增强;迷走神经肝支被切断后,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显著减弱[29]。Dubovaia[30]报道,迷走神经切断术能有效的抑制或延迟二乙基亚硝类致癌物导致肝癌的发生,其机制是迷走神经切断后通过降低肝内6磷酸葡萄糖、三磷酸腺苷及γ谷丙转肽酶而发挥其抑制作用的。

5 问题与展望

肝脏神经支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对神经的分布和功能仍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对肝脏有无神经支配对肝脏生理和病理的影响知之甚少;例如,APOLT中两肝功能竞争的发生是否与移植肝失自主神经支配导致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有关,至今无人探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对肝脏的功能、肝脏的病理生理认识,乃至肝脏疾病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都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Timmermans JP,Geerts A.Nerves in livers:superfluous structures?A special issue of the anatomical record updating our views on hepatic innervation[J].Anat Rec B New Anat,2005,282(1):4.

[2]张培林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3163.

[3]Natsis K,Paraskevas G,Papaziogas B,et al.“Pes anserinus”of the right phrenic nerve innervating the serous membrane of the liver:a case report(anatomical study)[J].Morphologie,2004,88(283):203205.

[4]Shimazu T.Progress and perspective in neurohepatology.In:Shimazu T.Liver innervation[M].John Libbey,1996.57。

[5]夏锋,何振平,王晓丽,等.大鼠肝脏内神经分布的形态学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2):20252028.

[6]Stoyanova Ⅱ.Relevance of mast cells and hepatic lobule innervation to liver injury[J].Rom J Gastroenterol,2004,13(3):203209.

[7]Akiyoshi H,Terada T.Mast cell myofibroblast and nerve terminal complexes i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cirrhotic rat livers[J].J Hepatol,1998,29:112119.

[8]Gardemann A,Püschel GP,Jungermann K.Nervous control of liver metabolism and hemodynamics[J].Eur J Biochem,1992,207:399411.

[9]Akiyoshi H,Gonda T,Terada T.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aminergic、cholinergic and peptidergic innervation in rat,hamster,guinea pig,dog and human livers[J].Liver,1998,18(5):352359.

[10]Stoyanova Ⅱ,Gulubova MV.Peptidergic nerve fibres in the human liver[J].Acta Histochem,1998,100(3):245256.

[11]Kiba T,Tanaka K,Numata K,et al.Hepatocyte proliferation in rats after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lesions:immunoreactivity patterns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J].J Gastroenterol,1998,33:523528.

[12]V omDahl S,Bode JG,Reinehr RM,et al.Releas of osmolytes from perfused rat liver on perivascular nerve stimulation :alphaadrenergic control of osmolyte efflux from parenchymal and nonparenchymal liver cells [J].Hepatology,1999,29:195204.

[13]Galloway G,Giuliani MJ,Burns DK,et al.Neuropathy associated with hyperoxaluria:improvement after combined renal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s[J].Brain Pathol,1998,8:247251.

[14]Ueno T,BioulacSage p,Balabaud C,et al.Innervation of the sinusoidal wall:regulation of the sinusoidal diameter[J].Anat Rec A Discov Mol Cell Evol Biol,2004,280(1):868873.

[15]Colle I,Van Vlierberghe H,Troisi R,et al.Transplanted liver:consequences of denervation for liver functions [J].Anat Rec A Discov Mol Cell Evol Biol.2004,280(1):924931.

[16]Hideyuki T,Tatsushi M,Shun Y,et al.Adrenergic regulation of clock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liver[J].Proc Nat Acad Sci USA,2003,100(11):6795.

[17]Taub R.liver regeneration: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liver regeneration[J].FASEB J,1996,10(4):413427.

[18]George K,Michalopoules,Marie CD.Liver regeneration [J].Science,1997,276:6066.

[19]Hamasaki K,NakashiMa M,Naito S,et al.The sympathetic nerves system promo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cirrhosis in rats by suppressing apoptosis and enhancing the growth kinetics of regenerating hepatocytes[J].J Gastrenterol,2001,36(2):111120.

[20]Ohtake M,Sakaguchi T,Yoshida K,et al.Hepatic branch vagotomy can suppress liver regeneration in partially hepatectomized rats.[J].HPB Surg,1993,6:277286.

[21]Martin G,Latour W,Wayne Lautt.The hepatic vagus nerve in the control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he rat[J].Aut Neurosci Basic Clinl,2002,95:125130.

[22]Neuhuber WL,Tiegs G.Innervation of immune cells:evidence for neuroimmunomodulation in the liver [J].Anat Rec A Discov Mol Cell Evol Biol.2004,280(1):884892.

[23]Tannapfel A,Kohlhawk,Ehlet J,et al.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as and Fas ligand antigen in rejection

and reinfection in liver allograft specimens[J].Transplantation,1999,67(7):10791083.

[24]Kurosawa M,Unno T,Aikawa Y,et al.Neural regulation of hepatic blood folw in rats :an in vivo study [J].Neurosci lett,2002,321:145148.

[25]Ito Y,Takahashi T,Kakita A,et al.Immediate effects of hepatic denervation on hepatic hemodynamics in dogs [J].Int Surg,1998,83(1):4852.

[26]Pedrosa ME,Montero EF,Nigro AJ,et al.Liver microcirculation after selective denervation [J].Microsurgery,2001,21(4):163165.

[27]Lee DS,Woo JG,Lee HH,et al.Auxiliary partia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a case report[J].Transpl Proc.2004,36:22282229.

[28]Parfenova NS.The liver and the nervous system[J].Biomed Khim,2004,50(2):136148.

[29]Xue C,Aspelund G,Sritharan KC,et al.Isolated hepatic cholinergic denervation impairs glucose and glycogen metabolism[J].J Surg Res,2000,90(1):1925.

[30]Dubovaia TK,Kobliakov V A,Merkulova IB,et al.Early stages of hepatic carcinogenesis after vagotomy [J].Arkn Anat Gistol Embriol,1989,97(7):6570.

关于肝脏的功能及作用

关于肝脏的功能及作用 肝脏有什么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消化器官,位于右上腹部,具有代谢、分泌、排泄解毒等非常复杂的生理功能,对脂类、蛋白质及糖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其保持动态平衡,为机体的活动提供热能。 肝脏还是分泌(制造)和排泄胆汁的场所,胆酸也在肝脏中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参与脂质代谢、转化等生化过程,从而保障了人体各处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活动。 同时肝脏也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物质代谢过程,被喻为人体的中心化工厂。 因此肝脏的健康保护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您的健康长寿是至关重要的。 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低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还有防御机能、调节血液循环量、制造凝血因子、产生热量、肝脏再生能力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肝脏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体内的某些代谢废物或肠道细菌的腐败产物以及服用的药物等,经过肝脏处理,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或易于溶解的物质而便于排出体外,这些变化过程称为解毒作用。如酒精在肝内经过氧化过程,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胆红素与葡萄

糖醛酸结合,变成直接胆红素,随肝汁排入肠道,这些变化过程,就是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ml。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嫩。成人肝重约1500克左右。肝大部分位于右腹上部,小部分延伸到左腹上部。人们常把它比喻为机体内的化工厂,起着改造、加工、合成、转变、排泄等复杂的作用。肝脏除能分泌胆汁外,还有很多重要功能。 ●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600-1100ml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 人体需要的能源,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它们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和相互转化,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的。

肝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肝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肝脏为脊椎动物的器官。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毒素,储存糖原,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第一章肝的发生 1、肝原基的出现 2、肝的发育 3、肝的发育异常 第二章肝的组织结构 1、概念 2、肝的血管 3、肝的解剖学 成人肝脏约在1-2.5公斤。为红棕色 V 字形器官。肝脏位于人体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前方,胃上方。 两大血管通往肝脏: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肝动脉来自腹腔干;门静脉引消化道的静脉血,肝脏可以处理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毒素;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微胆管(bile capillaries)收集胆汁聚集成胆道(bile duct)。接着由左、右肝管(left, right hepatic duct)回收到总肝管(common hepatic duct)。胆囊管和总肝管聚集合成总胆管(common bile duct)。总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壶腹部位(ampulla)和胰管相连接,将肝脏分泌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直接的注入降十二指肠(descending duodenum)内帮助脂肪代谢消化。 肝脏是人类身体器官中唯一有再生功能器官,即使正常肝细胞低于25%,仍可再生成正常肝脏。 体表解剖学:肝脏位于腹腔右上区块,受肋骨组成的胸廓保护。正常的成人肝脏深度约于右侧七至十一根肋骨间,穿过中线延伸至左侧的乳头下方。总而言之,肝脏大约分布于右侧的季肋部、上腹部和左侧的季肋部间。当人站立时,肝脏因为重力的缘故而会位于较下方,并会随着呼吸而上下起伏。当人体仰卧时做一深呼吸,由于横隔的下降而可触诊到肝脏的存在。然而,一种肝脏的触诊方法为:将左手置于肋骨后侧下缘、右手置于腹部的右上区块(腹直肌的侧边和胸廓的下方),当受试者做一深呼吸时将右手向后上方挤压、左手往下方推,即可触及肝脏。 功能性解剖学:肝脏位于身体的右上腹肋区,大部份被肋骨、肋软骨所遮,质地柔而脆,分为左叶和右叶,右叶则较左叶大,占全肝百分之六十以上。肝下面凹陷,与腹腔脏器接触。肝内包括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内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第三章肝脏的生物化学 1、肝脏的生理与病理 生理:《内经》之后的医学家在描述肝时,常会将其与情绪,尤其是其中的怒气连结。举例而言,《素问?脏气法时》写道:“肝病者,令人善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在志为怒,怒伤肝。” 肝主“藏血”及“疏泄”,是对肝生理作用的常见叙述,而此时所说的血也与精神活动有关,例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说的“血脉和利,精神乃居。”[2]肝主疏泄是朱丹溪所提出的想法,

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吸引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故曰:“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柳州医话》)。“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去”(宋·高以孙《纬略卷十》)。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 (3)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的。 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胃气主降,受纳腐熟水谷以输送于脾;脾气主升,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脾升胃降构成了脾胃的消化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犯脾克胃,必致脾胃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现脾气不升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故曰:“肝气一动,即乘脾土,作痛作胀,甚则作泻,又或上犯胃土,气逆作呕,两胁痛胀”(《知医必辨,论肝气》)。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诚如戴起宗所说:“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人于胆,故(胆)藏在短叶间,相并而居,内藏精汁三合,其汁清净”(《脉诀刊误·卷上》)。可见,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汁排泄到肠腔内,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故曰:“凡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胆汁渍人肠内,利传渣滓”(《医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非阴中之阳不升,土有敦厚之性,非曲直之木不达。肝气升发,疏达中土,以助脾之升清运化,胃之受纳腐熟。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肝气舒畅条达,血

肝脏的功能

肝脏的功能 D贮存血液肝脏只有凝血的功能,而没有贮存血液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 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丫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 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 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 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 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的功能和作用 肝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50~1/40,小儿肝相对比成人的大。据统计,成年男性肝为1230~1500克,女性肝为1100~1300克。 肝的位置和形态人的肝脏位于腹腔,大部分在腹腔的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 1 /20 。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 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

肝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肝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一、肝藏精生血 《素问·金匮真言论四》:“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素问·六节脏象论九》:“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清·张璐《张氏医通·诸血门》:“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肝气促进造血功能。 现代研究:肝脏合成和贮藏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也为血液合成之物。 生血:去废存用;更新血液,注入新的有效成分;提升血液量;提升血液质。 肝取东方木之精气,脾胃后天之精气、肾脏先天之精而生血气。 脾胃后天精气补养不足,肾脏之精气损耗过度,则肝精气失生化之源,易肝血亏虚。月亮盈亏也影响肝精血生成。肝脏精气少,则肝阴虚、肝血虚。 二、肝藏血贮藏、摄藏、裹摄血液 1.贮藏血液 贮藏机理:肝脏具有肝血窦等生理结构以贮藏血液;肝气则充布肝体内以维持贮藏血液机能(阴阳共同作用)《素问?调经论六十二》:“肝藏血” 《素问?五脏生成篇十》:“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肝气虚,则生血少,藏血少。 贮藏血液之功用: (1)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 肝血与肝气关系:互生互涵 肝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 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 肝血渐虚,肝气也渐虚,体现为筋缩无力等疾病;肝血骤虚,肝气无所涵,则肝气窜行无度。 肝气渐虚,肝藏血渐少,体现为筋缩爪枯目涩等;肝气骤虚,肝血无藏而泻,如贫血、周身性出血。 (2)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温病条辨·卷六》:“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 《素问·五藏生成篇十》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质疑录》:“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角弓、为抽搐、为爪枯、为目眩、为头痛、为胁肋痛、为少腹痛、为疝痛诸证” 肝血亏虚,目失血养,则眼目昏花、干涩、夜盲;筋失血养,则筋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人的肝脏分左右二叶,位于腹腔中,左叶小右叶大。肝脏的分泌物是一种黄褐色的苦涩液体,即胆汁。胆汁可直接从胆管流入十二指肠,也可储存于胆囊中,浓缩后,再从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肝脏的功能不只是为脂肪消化提供胆汁,而是多方面的,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简述于下: (1)肝脏对体液的调节作用 食物在小肠中消化后,消化产物通过小肠绒毛而进入血液或淋巴中(血管和淋巴管是相通的),所以小肠壁上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含有高量的单糖和氨基酸。如果“放任自流”,全身血液的成分很快就要发生变化,内稳态就要遭到破坏。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发生,因为肝脏发挥了调节的作用。原来,小肠毛细血管在离开小肠时逐渐集合成几条静脉,这些静脉会合流入肝门脉(静脉)而入肝。所以肝脏一方面有肝动脉供应含O2的血液,另一

方面又接受肝门脉送入的含有高量营养物质和CO2的血液。肝门脉和肝动脉入肝之后分支而成毛细血管网(血窦),然后又集合而成肝静脉,肝静脉再和大静脉相连,而入心脏。肝门脉系统是肝脏血液循环的特征。肝门脉中的血是在肠壁上已经流过了一个毛细血管网的血,从肝门脉进入肝脏后,又要经过一个毛细血管网与肝脏细胞交换物质,就是在这一交换物质的过程中,肝脏发挥着它的调节作用。 对糖类代谢的调节:食物消化后产生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果糖和半乳糖在进入血液后也都转变为葡萄糖。所谓血糖就是血中的葡萄糖。人的正常血糖含量约为血浆总量的0.08%~0.14%,即每100mL血液中含有0.08g~0.14g(平均0.1g)葡萄糖。饭后,从肝门脉流入肝的血液含葡萄糖的量可高达0.14%,但此时从肝脏流出的肝静脉血液的血糖含量却低至0.11%。这是因为肝脏把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而储存于肝细胞中之故。大静脉中的血液是身体各部向心脏回流的血液,由于各组织已经从中吸收了葡萄糖,所以大静脉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是较低的。肝静脉的血液流入大静脉后,就和身体各处流入大静脉的血混合,葡萄糖含量就恢复了正常。如果食量过大,葡萄糖收入量过多,超过了全身的需要量,也超过了肝脏的储存能力,肝脏就将超量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由血液运到各处脂肪组织中储存,结果脂肪增多,人发胖。 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吃饭,“腹内空空”,流入肠壁的血液就不但不能从肠内收入葡萄糖,反而要把带来的葡萄糖输送给肠壁细胞。因而离开肠壁

肝脏的功能

肝脏的功能 D贮存血液 肝脏只有凝血的功能,而没有贮存血液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 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的功能和作用 肝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50~1/40,小儿肝相对比成人的大。据统计,成年男性肝为1230~1500克,女性肝为1100~1300克。

关于肝脏的功能及作用

关于肝脏得功能及作用 肝脏有什么功能? 肝脏就是人体最大得实质性消化器官,位于右上腹部,具有代谢、 分泌、排泄解毒等非常复杂得生理功能,对脂类、蛋白质及糖等营养物质得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得作用。使其保持动态平衡,为机体得活动提供热能。 肝脏还就是分泌(制造)与排泄胆汁得场所,胆酸也在肝脏中合成并随胆汁排入肠内,参与脂质代谢、转化等生化过程,从而保障了人体各处器官,尤其就是心、脑、肾等脏器得功能活动。 同时肝脏也就是人体重要得代谢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系列得物质代谢过程,被喻为人体得中心化工厂。 因此肝脏得健康保护对提高人得生活质量、促进您得健康长寿就是至关重要得。 解毒功能:肝脏就是人体得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使毒物成为低毒得或溶解度大得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还有防御机能、调节血液循环量、制造凝血因子、产生热量、肝脏再生能力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肝脏健康就是人体健康得基本条件之一。体内得某些代谢废物或肠道细菌得腐败产物以及服用得药物等,经过肝脏处理,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或易于溶解得物质而便于排出体外,这些变化过程称为解毒作用。如酒精在肝内经过 氧化过程,变成二氧化碳与水,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变成直接胆红素,随肝汁排入肠道,这些变化过程,就就是肝脏得解毒

作用。 【肝脏得生理功能】 ? 肝脏就是人体内最大得消化腺。也就是体内新陈代谢得中心站。在肝脏中发生得化学反应有500 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得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 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就是维持生命活动得一个必不可少得重要器官。肝脏得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得1/4 。每分钟进入肝脏得血流量为10001200ml 。肝脏得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糖得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得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嫩。成人肝重约1500 克左右。肝大部分位于右腹上部,小部分延伸到左腹上部。人们常把它比喻为机体内得化工厂,起着改造、加工、合成、转变、排泄等复杂得作用。肝脏除能分泌胆汁外,还有很多重要功能。 ?肝脏得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与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得消化与吸收。每天有6001100ml 得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与排放胆汁得功能。 人体需要得能源,就是我们吃进去得食物,它们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这些营养物质得代谢过程与相互转化,主要就是在肝脏 内进行得 1. 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分泌胆汁,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得消化与吸收。肝脏得分泌与排泄功能:胆汁中既含有肝脏得分泌物(主

肝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乃元代医家朱震亨,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明确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目前对“肝主疏泄”功能的认识,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肝气的疏泄作用,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肝气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维持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形体、官窍等的功能活动也稳定有序。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失疏泄。根据其所致病证的不同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常因抑郁伤肝,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形成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称为“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等。二是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常因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称为“肝气上逆”,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胸胁乳房常走窜胀痛,或使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厥,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肝气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及肝气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维持肝脏本身及相关脏腑的功能协调有序的重要条件。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说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而无瘀滞。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或为★癥积,或为肿块,在女子可出现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等。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经,出现呕血、咯血等出血,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故说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亦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现水肿、痰核等病症。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瘀血内阻和痰饮水湿内停的常法,而相对于健脾升陷是治疗下出血的常用方法,平肝降气是治疗上出血的首要方法。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这与肝气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气疏泄功能的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如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

中医:肝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中肝脏藏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讲肝肾同源,今天艾蓬轩给大家分享下中医中肝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肝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这么大。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 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其实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位移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脏负责着人体的代谢、合成、解毒、贮存、分解、排泄,您关注过它吗?它对健康影响您知道吗?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多重要?曾有这么一句话:肝脏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脏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肝脏与人体健康 我们人体是世上最强大、最精密的“仪器”,每个脏器看似独立,其实是密切相关,脏与脏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肝脏与其他器官有什么关系呢?又与哪些疾病有关? 肝与情绪的关系 中医讲,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中医讲人卧血归肝,肝藏血,充足睡眠能养血的同时又可以充分的使肝气得到一个疏泄,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肝与眼睛的关系 中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 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

肝脏生理功能

肝脏生理功能 在出生之前,肝脏就为你制造血液,使你的身体能够正常地运作。 肝脏在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喻为人体内的"化工厂"。 一、分泌胆汁每日约有600-1000ml的胆汁从肝脏持续分泌出来,由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肝脏制造胆汁、帮助食物消化。 二、代谢功能 食物消化后,由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肝脏能将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内。当血糖减少时,又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 肝脏为你储藏糖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脂肪),好像电池储藏能量,随时供给你身体所需。 1、蛋白质代谢: 肝脏制造新的蛋白质,供给你身体所需,使你能够健康地成长。肝脏主要起合成、脱氨和转氨三个作用。蛋白质经消化液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吸收,肝脏又利用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重要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如果肝脏损害严重,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体内代谢产生的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肝脏能将大部分的氨合成尿素,经肾排出。肝细胞受损时,脱氨作用减退,血氨因此增高。肝细胞内有多种转氨酶,能将一种氨基酸转化为另一种氨基酸,以增加人体对不同食物的适应性。肝细胞受损而伴有细胞膜变化时,转氨酶被释放入血,血内转氨酶升高。 2、脂肪代谢:肝脏能维持体内各种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的恒定性,使之保持一定浓度和比例。 3、维生素代谢: 肝脏为你储藏身体所需的铁质,各种维他命和矿物质。肝内胡萝卜素酶能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并加以储存。肝脏还储存维生素B族、维生素C、D、E和维生素K。 4、激素代谢:肝脏对雌激素、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灭活作用;肾上腺皮质酮和醛固酮的中间代谢大部在肝内进行。肝硬变时灭活作用减退,体内雌激素增多引起蜘蛛痣、肝掌及男性乳房发育等现象;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增多,促使体内水和钠的潴留,引起浮肿和腹水形成。 三、凝血功能 如果你刮胡须或削苹果时不慎弄伤皮肤,肝脏就会制造血凝块,使伤口停止流血。肝脏是合成或产生许多凝血物质的场所。除上述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合成外,还产生凝血因子5、7、8、9、10、11和12。另外,储存在肝脏的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 四、解毒作用 肝脏能清除你所吸入的空气、废水、烟雾和化学物品中的毒素和消解一切进入身体内的化学毒素,包括各种酒类及药物。。如果没有肝脏,你就会被污染物所感染!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物或外来的毒物,在肝内主要通过分解、氧化和结合等方式而成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参与结合方式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等,与毒物结合后使之失去毒性或排出体外。 五、吞噬或免疫作用 你的身体经常潜伏着很多病菌,肝脏可以助你抗御细菌的侵入。肝脏能减弱甚至消灭伤风菌,感冒菌和其他病菌。肝脏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的Kupffer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细菌、色素和其它碎屑从血液中除去。

肝的组织结构

肝的组织结构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肝的组织结构 1.肝小叶(hepatic lobule)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大小不均,平均长约2mm,宽约1mm,成人肝约有50—100万个肝小叶。每个肝小叶中央都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central vein),是肝静脉的属支。在小叶的横断面,可见肝细胞排列成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从立体结构上看,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hepatic plate),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并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肝细胞相对面的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互相连接成网(图5-27)。 1)肝细胞(hepatocyte)肝细胞是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是多角形的腺细胞,直径约20—30μm。每个肝细胞有1—2个核,位于细胞中央,有核仁。细胞质丰富,含有各种细胞器。电镜观察,肝细胞内的线粒体很多,遍布细胞质内。许多研究指出,肝小叶内不同部位肝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大小、形态、酶的含量和性质都不同,这说明各部肝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有差异。线粒体是肝细胞进行功能活动的能量供应站,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肝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活动与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有密切关系。如粗面内质网对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滑面内质网对肝细胞的糖原合成及解毒作用有关。 每个肝细胞有三种不同接触面,即相邻肝细胞的接触,肝细胞与肝血窦的邻接,肝细胞与胆小管的邻接(图5-28)。肝细胞这三种接触面的表面结构有所不同,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使接触比较紧密,而肝细胞的胆小管面和肝血窦面则有许多微绒毛,这些结构都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进行。 2)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位于肝板与肝板之间,并通过肝板上的孔彼此沟通成网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之间有间隙,宽—μm,内皮细胞膜上还有窗孔。此外,在肝血窦壁上还有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枯否(Kupffer)氏细胞。这类细胞体积较大,呈不规则的星形,以其突起与窦壁相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菌及异物。电镜观察,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有间隙,称狄氏(Disse)间隙。肝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细绒毛伸入狄氏间隙内。在肝细胞与血液之间除内皮细胞外无其他屏障结构,因此,血浆内的各种物质(除血细胞与血小板外)都能自由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窗孔进入狄氏间隙内,与肝细胞充分接触,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图5-29)。 3)胆小管(bile canaliculus)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在胆小管附近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使两个肝细胞紧密连接和严密封闭胆小管,防上胆汁流入肝血窦。但当胆道阻塞时,胆小管内胆汁淤积,腔内压力增大,迫使胆小管扩张,甚至使连接复合体破裂,胆汁可由肝细胞间隙流入肝血窦,即发生阻塞性黄疸。 2.门管区(portal area)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三个管道伴行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所以在肝组织切片中,常见三者伴行管道的切面:门静脉的分支称小叶间静脉;肝动脉的分支称小叶间动脉;胆管的属支称小叶间胆管。这些管道连同所在部位的结缔组织合称门管或称汇管区(图5-30)。门管区位于相邻几个肝小叶的交角处,有较多的结缔组织。三种管道结构特征是: 1)小叶间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由内皮细胞、薄层结缔组织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构成。 2)小叶间动脉管径小,管壁厚。由内皮细胞和数层平滑肌构成。 3)小叶间胆管管径细。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 3.肝的血液循环入肝的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前者供应肝的血量约占肝内总血量的3/4,而后者只占1/4。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它们沿途发出分支后,在肝小叶的周边流入肝血窦。两种血液在血窦内混合并缓慢地自肝小叶边缘流向中央,通入中央静脉。中央静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进而汇合成2—

五脏六腑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解析 五脏: 指心、肝、脾、肺、肾;属于实体性器官,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 1、心 心位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隔膜之上。它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在五脏六腑中居首要地位。 心的主要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不良现象: 面色红赤、舌尖深红、痛疼、心胸烦热、面色灰暗、面青、失眠、多梦、昏迷、舌质淡白 2、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通调水道。 (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不良现象:

语声低微、身倦无力、胸闷咳喘、鼻塞、喷嚏、无汗、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痰饮、皮毛憔悴、音哑 3、脾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运化指消化吸收,升指脾气运动以上升为主,清指营养物质,统摄血液指脾不但可以有生血功能,也有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道之中而不溢于脉道之外的作用。) 不良现象: 腹胀、完谷不化、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头晕目眩、便血、倦怠乏力四肢沉重、口唇暗淡、皮下青紫斑 4、肝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疏泄和主藏血。(疏泄指疏通、发泄;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主筋指全身筋膜的营养依靠肝血供给。) 不良现象: 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吐血、昏倒、血淤、痛经、月经量少、闭经或量多、若肝气抑郁则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时欲悲伤啼哭;若肝气亢奋则烦躁易怒、面红升火、头目胀痛;纳食不化、口苦、两目昏花、抽搐、肢体麻木、动作迟钝;爪甲荣枯、近视 5、肾 肾位于腰部,脊椎两旁,左右各 一。"肾的主要功能是: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主水及主纳气。(精即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后天之精指来源于水谷精微,

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个人收集整理-ZQ 各位参加年医师资格考试地朋友们,大家都开始复习了吗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资料,本文是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理论复习:关于五脏地生理功能与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外. 心地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杂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地作用. 、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地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地功能. 、主汗液: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 、其华在面:指心地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表面地色泽反映出来. 、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 (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肺地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气、司呼吸: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地场所. 、主宣发肃降:主宣指肺气向上地升宣和向外围地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地作用. 、主通调水道:指肺是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地输布、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地作用. 、其华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 、开窍于鼻:因为鼻是呼吸地通道. (三)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 脾地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是生理功能. 、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起逸出脉外地作用. 、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地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于心、肺、头目、通心肺地作用化为气血.以营养全身. 、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所需地营养,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指食欲、口味等与脾地运化功能有关. (四)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 肝地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地作用. 、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地功能. 、主筋,其华在爪:指血液充足表现于手脚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开窍于目. (五)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肾地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藏精:指将精气肾,并促使起不断充盈,防止精气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起生理效应创造条件. 、主水液代谢: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地作用. 、主纳气: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地深度,防止呼吸浅表地作用. 、主骨、髓、脑,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 1 / 1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肝脏是最复杂的代谢器官。肝细胞(肝实质细胞)执行肝脏的代谢功能: ?在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生成和分泌胆汁(见见胆红素代谢的概述) ?调节碳水化合物稳态 ?合成脂质和分泌脂蛋白 ?控制胆固醇代谢 ?生成尿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因子、酶和其他各种蛋白 ?代谢或解毒药物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肝脏的结构:在细胞水平,围绕肝细胞的邻近并平行的胆管、门静脉和肝动脉的 位于肝小叶的中央。因为来自门静脉三角的血流经过肝细胞并通过小叶中央的静脉分支回流,所以小叶中央是最容易发生缺血的区域。 胆红素代谢的概述 血红蛋白降解生成胆红素(非水溶性的代谢产物)和其他胆色素。胆红素必须转化成水溶性的才能被排泄。转化过程分五步:生成、血浆转运、肝脏摄取、结合和胆汁分泌。 生成:每天生成250~350mg的非结合胆红素;70%~80%来自衰老红细胞的降解,20%~30%(早期-标记的胆红素)主要来自于骨髓和肝脏内的其他血红素蛋白。 血红蛋白降解成铁和胆绿素,后者转化成胆红素。

血浆转运:非结合(间接反应的)胆红素是非水溶性的,所以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后被转运。它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中。在某些情况下(如酸中毒),白蛋白结合能力减弱;此外,某些物质(如水杨酸盐、某些抗生素)能竞争结合位点。 肝脏摄取:肝脏快速摄取胆红素但不摄取结合的白蛋白。 结合:在肝脏内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葡萄糖醛酸主要生成胆红素二葡萄糖醛酸,或称为结合(直接反应的)胆红素。这个反应被微粒体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使得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 胆汁分泌:相邻的肝细胞形成毛细胆管,逐渐合并形成小胆管、小叶间胆管和更大的肝管。在肝门外,肝总管与来自胆囊的胆囊管合并形成胆总管,后者在Vater 壶腹部引流入十二指肠。 结合胆红素和胆汁的其他成分分泌至胆管。在肠道内,细菌代谢胆红素形成尿胆原,后者大部分进一步代谢成粪胆素使得粪便成棕色。胆道完全梗阻时,粪便失去正常颜色变成光亮的灰色(陶土色便)。一些尿胆原被重吸收,并被肝细胞摄取后再分泌到胆汁(肠肝循环)。一小部分的尿胆原被分泌到尿液。 因为结合胆红素能被分泌到尿液而非结合胆红素则不能,所以只有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由于肝细胞性或胆汁淤积性黄疸所致的)才能引起胆红素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