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2T15:46:33.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俞军平[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就这些常见问题提出了设计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浙江世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112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就这些常见问题提出了设计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地漏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建筑物外观和性能的要求日渐提高,而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也关系到建筑物的功能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但是,现阶段给排水施工工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着许多隐患。因此,建筑施工方对给排水质量的监控就显的尤为重要。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给水管道的噪音大

随着建筑中居住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中卫生间的功能全面性要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一房一卫形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多数建筑中主卧、客卧等房间也开始设置独立的卫生间,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卫生间管道设置的复杂程度,建筑中给水管道给用户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用户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

1.2 给水压力问题

给水的压力问题通常主要存在于高层建筑中,现阶段国内很多大城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建筑楼层日益朝着高层发展,而楼层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的给水带来了更高的挑战,部分建筑的给水设计不合理导致给水的二次加压效果不佳,经常会出现高层建筑中的高段用户难以用水的情况。部分商品房建筑的给水需求量较大,导致洗手间和厨房等供水管道出现纵横加错的情况,部分开发商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对管道没有进行分开的设计,导致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滴水或漏水问题时难以维修。

1.3 地漏水封

建筑的地漏水封深度在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规范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如果地漏水封的深度达不到标准的话,如果出现水封出现损坏,就会导致排水管中的气体流入到室内中去,严重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清洁程度,对人体产生的健康产生一定的损害。部分开发商为了降低建筑成本,选择材质差的地漏管道配件,水封深度无法达到标准。除此之外,部分用户在装修房屋的时候,由于未重视到地漏水封的影响,一味地重视美观程度,导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有恶臭气体出现,就是通常见到的“卫生间反味、厨房反味”情况。

1.4 阳台与屋面雨水排水问题

对于建筑物顶层的用户来说,在使用之前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阳台与屋面的排水问题,通过设计和安装排水设施,来做好排水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建筑物中的阳台与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在雨季,难以及时有效的排除阳台和屋面积水,对室内建筑结构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2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给排水管道噪音问题

在给排水的管道材料选择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选择一些新的降噪管材,如UPVC的螺旋管和UPVC的芯层发泡管,或者新型的超静音管道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起到降低噪音的功能,其使用寿命也较长,能够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另外,在选择管道位置时,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将排水立管设置在与卧室位置较远的区域,防止噪音问题对用户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2.2 给水压力问题

针对高层建筑中出现的水压问题,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建筑的高度和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水压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高度和规模,对水系统进行分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水压设计系数。针对超高层的建筑物,可以将分水区域划分为三个以上,保证用户用水的安全。适当的对建筑给水区域安装减压阀,降低静水的压力。

2.3 地漏水封问题

现阶段建筑住宅使用的地漏水封是通过地漏本身存水将居民的居住空间和给排水系统实施分离,主要防治生活污水涌出、给排水管道产生的味道和有害气体进入居民住宅,为用户的居住空间提供保护作用。在进行地漏封堵和马桶排水口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定位,选用>5cm的高水封地漏,避免地漏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同时,施工单位可以选用新型的防反溢地漏来代替传统的塑料或者不锈钢地漏,虽然增加了投入成本,但是能够有效避免后期出现的问题,能够提高用户对建筑企业的认同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其综合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在选用坐便器型号时,应该尽量使其配合排水口的位置设置,满足后期装修施工的要求,将其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在进行二次积水质量控制时,应该将变频供水设备和水池进行联合,提高供水的速度和效率,并合理的设计供水水箱,确保各部分能够有效联结起来 2.4 预防和及时处理管道的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问题是给排水管道设计安装中的常见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预防和处理。管道堵塞的原因主要分三类:①在中断安装管道的时候,专业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导致一些石块、尘土、塑料等进入管道,这些杂物多堆积在管道的弯头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要更换、截断材管,或者用一些特殊的工具疏通。这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在施工期间做好防护工作。②管道的直径设置的过小,会导致排水不畅,管道堵塞,一些管道的设计只是依据一些理论值,不考虑实际情况,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水会带有一些杂质,如:饭粒、菜叶等。如果只是按照理论值设计管道,就可能会导致管道的堵塞。③一些不规范的施工操作也会导致管道堵塞。

针对管道的堵塞问题有许多的预防措施,可以用麻袋将敞开管道的端口缠绕,如果施工中断,用木板或者其他东西盖上管道,避免杂物入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管道的直径,防止管道的堵塞。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派专门的人监督,防止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2.5 提高阳台和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精)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 摘要:关于施工图设计违反“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以下简称“条文”)发布已一年多,各地施工图审查机构也已相继开展审查工作,无疑这项工作将对提高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条文”已上升到法规的高度强制执行,所以也与设计单位的生存、发展和设计人员的技术生涯息息相关,因此引起了设计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常见问题 一、违反强制标准和规范方面 1.电源进户处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违反:《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4条。处理:补出示意图,并增加总等电位联结的做法说明。 2.动力配电箱应重复接地,并加打人工接地体,或利用基础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达到国标要求。违反:《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第 3.0.1条。处理:以修改通知单方式补做进户总箱的重复接地。 3.建筑物应考虑防雷接地措施,如不需要设防雷时,应提供完善的设计依据。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2.0.4条第四款。处理:提供完整的计算数据,维持原设计,不设置防雷措施。分析:如厦门某某建筑物长×宽×高为32.4m×12m×6.9m,为非燃品库房。根据设计手册P677 公式,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次/a.经计算N=0.042次/a<0.06 次/a,故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第2.0.4条第四款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4.双电源没有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违处煛豆┡涞缦低成杓乒娣丁稧B50052-95第3.0.2条。处理: 1.设计选用根据国标图集《低压双电源切换电路图》99D373制造的标准双 电源切换箱,已自带闭锁装置以防止双电源并列运行。 2.在系统图上加闭锁符号或说明。 5.二类防雷要求超过45米高的建筑应有防侧击雷措施。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3.3.10条。处理:在防雷图上增加防侧击雷的做法说明详3.3.10条文。 6.五路220/380V外线电源应注明哪几路不能从变电所同一低压母线段引出,以保证两路互投电源的可靠性。违反:《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给水排水专业

给排水专业常见问题 1. 给水 1.1.承接用水器与配水件出水口空气间隙不够,而且不采取措施 游泳池、水景观赏池、循环水冷却池、洗涤池(槽)等的配(补)水口空气间隙不够,且不采取措施。 违反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4条。(强制性条文)“3.2.4 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回流而受污染” 生活饮用水管道的配水件西湖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 倍; 3.特殊器具不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 的隔断措施。 1.2未设置倒流防止器 在规范要求的位置上,未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违反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5条(强制性条文)“3.2.5 从给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的起端;(注:不含室外给水管道上接 出的室外消火栓) 2.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水起端 3.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观赏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 或补水管道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的2.5倍式,在充(补)水管道上; 4.由城市给水管道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 密闭性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 5.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含动物园的饲养展览区)的冲洗管道及动物饮水 管道的起端; 6.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 7.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且小区供水管与城 市给水管网形成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后)。” 按照规范要求,更改后见图下: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22个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22个问题 电气, 建筑, 设计 本帖最后由东家蝴蝶于 2010-5-7 18:17 编辑 1,常见疑难问题之纯住宅消防 某高层(高度小于100m)住宅楼底部设有多套一到两层的小商铺,每套总面积均小于300m2,此时的电气消防,是按纯住宅还是商住楼设计?如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吗?答:(1)“住宅楼底部设有多套一到两层小商铺,每套总面积均小于300m2”,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附录,应划分为“商业服务网点”;另根据《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第1.0.3.1条,住宅底部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物,属于居住建筑(含住宅),而不属于商住楼。故此时电气应按住宅建筑设计。 (2)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可执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3.1.3条:“下列民用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有消防联动控制要求的一、 二类高层住宅的公共场所”。 2,常见疑难问题之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与其它工作及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 小值确定。该最小值在图纸中如何表达? 答:接地通常分为两大类:功能性接地及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主要包括工作接地、直流接地、屏蔽接地、信号接地等;保护接地主要包括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 防电化学腐蚀接地等。 设计者应充分知晓上述接地分类及其对于接地电阻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设计图纸中提出具体要求。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1、12、22及23章的相关规定, 在常规情况下: 1)低压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 2)配电变压器位于建筑物外部时,低压电缆在引入该建筑物处,对于TN-S或TN-C-S系统,PE线或PEN线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对于TT系统,PE线单独接地,接地 电阻不宜超过4Ω; 3)对于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当专引人工防雷引下线时(该情形极少),每根引下线的冲击电阻分别不宜大于10Ω、30Ω; 当利用自然防雷引下线时,每根引下线的冲击电阻数 值可不做规定; 4)除另有规定外,电子、信息及计算机设备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4Ω; 5)当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应以诸种接地系统中要求接地电阻最小的数值作为依据。除另有规定外,诸种接地系统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Ω。 另须特别注意:判断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设备的存在与否,一般是以其设备机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整理-

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 一.图纸表达: 1.图纸不满足甲的深度要求,漏项较多,如缺出入口钢结构雨棚、室外坡道顶棚等。 2.图纸不满足甲的技术标准及部品标准,如构造做法标准、门窗标准、栏杆标准、空调位 标准、电梯标准等。 3.住宅小区的不同楼号建筑标准不一致,如构造做法、门窗立面、节能设计等。 4.外墙上应予留的洞口水平和竖向定位不全,留洞没有和结构、水暖、电气专业、人防专 业图核对,出现漏留、冲突现象。 5.地下室平面轴网应与地上建筑物轴网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地下室平面中应标注与地上建 筑物轴网的相对关系尺寸。 6.总平面中应标注地下室外轮廓线,并在四角处标注轴线、号,轴线交点处标注坐标,保 证出图前总图和单体建筑形成统一整体,避免因设计过程中地上地下单体的局部变动,而总平面未跟踪变动导致的不对照。 7.设计人员提供的审核校对图普遍对设计说明和总平面位置图不重视,甚至不提供总平面 位置图。 二.防火设计: 1.没有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2.防火墙上的门洞没有设置甲级防火门。 3.防火分区两侧的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4.上下层之间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5.楼梯间及前室与相邻部位门窗洞口防火间距不足时,没有相应防火分隔措施。 6.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的房门及外窗洞口没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7. 不同的功能分区在一层共用出入口,如住宅配套用房与住宅、商业与住宅等。 8. 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的理解: 1)地面上无人员进入的机械停车库,可以理解为停车场,停车场的定义是停车的露天场地 或构筑物,很明显它是用于停车的构筑物。这样它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最少为6米。 2)对于敞开式汽车库,要注意是指多个防火分区都要达到定义的要求,如对于平面尺度很 大的,有可能个别防火分区不直接对外通风,这样就不能认定它是敞开的。 3)新规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分类增加了面积控制项,是车位和面积的双控,不要 试图少计算车位规避汽车疏散坡道不够的手法。 4)防火规中计算汽车疏散口的数量時,单车道即可。但是建通评价是按双车道计算的,单 车道只能算半个。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探讨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探讨 摘要: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提高,尤其是在建筑给排水方面的进步尤为显著。然而在近几年的建筑发展情况下 依旧发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种种问题,且其问题的发生常常会直接与建筑整体 的功能运转相关联,影响到最后该建筑的质量,对于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相 当大。因此本文探讨建筑实际设计环节,从建筑设计出发进行对于建筑给排水设 计的考察,力图解决其中尚未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处理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管道间距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时候,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管道铺设的便捷,就会将 排污管道和给水管道混在一起安装。这就会使管道之间的间距狭小,进而会给其 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如果管道间距过小,则会导致排水管道出现破裂的现象, 同时也会容易造成进水管和日常用水管进行交叉污染。此外,在进行排水管的设 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把控管道的排列顺序,保证排水管与生活用水 管平行间距不得小于 50厘米,米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5厘米。同时,在进行上方 作业时,要保证给水管道在排水管道上方,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整体的质量。但是,在实际验收的过程当中,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严格执行该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后 续的使用过程当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2.供水压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建设的不断加快,这就会使供水设计产生一定的问题。由 于高层建筑需要使用二次压泵来实现日常的高层供水。因此,常常会出现高层建 筑物生活用水,水压不足的现象,这也会给居住在此的居民带来了不便的影响。 3.管道噪声问题严重 在如今的城市环境中基本上建筑物都是高层建筑,且占地面积极广,因此最 后在城市环境中能够留给居民居住的面积相当有限,城市中的住房压力很大。城 市中的住房建筑师为了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土地面积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只 能在房屋建筑的高度上进行不断的提高。房屋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便会导致在建 筑中的给排水系统不完备,并且设计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供应能 力缺失,因此在对供水系统进行二次加压的时候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对于高楼层 的居民来说应用水不能及时传达导致生活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除了高楼层居民供水问题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给水系统混 乱导致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因为当今城市生活中城市居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城市建筑者在进行建筑 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变化,因而在设计时各种独立的空 间包括独立卫浴、独立卧室等等成为建筑中的大势所趋,房屋空间的各项独立设 置带来的是对于供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高强度要求,一旦建筑给排水系统 设计不合理将会直接导致水管道的压力倍增,进而产生很多的噪音和难以避免的 颤动所带来的进一步噪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噪音往往会给居民家中的孩子和 老人带来生活上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睡眠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防火性能不足 一般情况下,给水排水管道自身就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因此,在设计的过 程当中,设计师也并不会对于管道进行相应的防火设施设计。但是,在高层建筑

2020年二建机电 2H3140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试题及答案解析

2H3140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室内照明灯具的安装程序中,灯具安装接线的紧后工序是()。 A、导线并头 B、绝缘测试 C、送电前检查 D、灯管安装 2、变压器的施工顺序为:开箱检查→变压器二次搬运→()→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A、附件安装→变压器稳装→变压器吊芯检查及交接试验 B、变压器本体安装→附件安装→变压器吊芯检查及交接试验 C、变压器本体安装→变压器吊芯检查及交接试验→附件安装 D、附件安装→变压器吊芯检查及交接试验→变压器本体安装 3、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程序正确的是()。 A、接地干线施工→接地体施工→引下线敷设→均压环施工 B、接地干线施工→引下线敷设→接闪带施工→均压环施工 C、接地干线施工→均压环安装→引下线敷设→接闪带施工 D、接地干线施工→引下线敷设→均压环施工→接闪带施工 4、在明装动力及照明配电箱施工程序中,配电箱安装固定的紧后工序是()。 A、支架制作安装 B、设备开箱检查 C、导线连接 D、送电前检查 5、配电柜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间应用()连接。 A、电焊焊接 B、镀锌螺栓 C、高强螺栓 D、电焊点焊 6、三相五线供电中,保护接地线绝缘层颜色为()。 A、黄绿双色 B、黑白双色 C、蓝白双色 D、黄白双色 7、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符合规定的是()。 A、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 B、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C、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 D、当线路埋设于地下,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8、关于电动机送电试运行时的要求,正确的是()。 A、对照电动机铭牌标明的数据检查电动机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及措施 周立明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及措施周立明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的使用也逐渐增多,对电气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建筑电气设 计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设计;措施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一)使建筑物的适用性得到满足,就是为建筑物良好的环境的构建提供必 要的能源支持,使用电设备给建筑物提供可靠的负荷容量和必须的动力,要根据 建筑物的特殊需求,以此来满足建筑物内电气设施及用电系统,比如建筑电气设 施较多,电能的需求量相对应的也比较大,一些用于生产类的建筑物和电能需求 量一般的用于居住的建筑物,所需提供的建筑电气设计就截然不同,综合考虑建 筑电气设计满足建筑物的适用性; (二)按照我国经济运行的状况,从实际出发考虑国家经济效益,在较短时 间或几年内把通过节能节约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成本回收,而不是因为节能的号召,过高地消耗投资资金,或增加电气运行费用,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三)节约无谓能量的消耗,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的关键就是节约无谓的能 量消耗,关于建筑电气设计的这一原则,可以先找出与建筑物功能无关的那些能 量消耗,然后综合考虑采取具体的对应措施,比如,关于在变压器的功率损耗方 面无用的能量损耗,就是指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对此可以采取减小传输 电能线路的电阻的阻值。 二、电气设计常见问题 (一)相关专业的设计协调问题 一个项目的设计是由多个专业联系而成的,各个专业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依照 规定去协调配合的情况经常出现,很容易产生问题。比如当今的建筑在设计时, 接地装置、避雷器或者等电位的联结装置一般都会用建筑物结构的钢筋为载体, 这时应该在电气的施工图里对相对应的连接点与预埋件给出正确的标注,并且要 说明敷设的方式及其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详细技术措施,还必须在土建的施工 图里附加相关的标注及详图。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中,防雷接地图纸只是出现在电 气的图纸里,但土建施工图里就会找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标注与说明。这样来说,非常容易因为各个工种、工序间的配合不合适而出现错漏。又例如各个专业设计 的线缆敷设线路、管道经常会互相碰撞或者彼此交叉,甚至于在某个部分会出现 重合的问题,这已变成工程设计里的普遍病症。 (二)没有依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 在电气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标准,如原则性、约束性、规范性等等,在实际 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在实际工作中,有非常多的电气设计人 员都不依照相应的设计规范来完成电气设计。 1.计算用电负荷 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电气用电设备数量较少但是容量大的状况,因此在计算用 电负荷时,要严格按照电气设计的规范要求,采用二项式法进行计算。有些单位 在设计中并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电气设计,更多的是依靠自身设计习惯对电负荷 进行系数计算,使得很多计算结果与实际用电负荷量相比都要小很多,造成电气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电气设计的安全性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On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Relevant Solutions ■ 牛乐生 ■ Niu Lesheng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建筑给排水设计技术也日趋完善,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因此其设计过程中应本着实用、安全、经济的原则。现对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及常见问题时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设计 问题 解决措施 建筑节能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 uction industry, and to meet th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high-quality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with more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requirements given higher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ntent and cultural conn- otations.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design technology is also maturing.Water supply anddrainage design is a very im- portant aspec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at the same time,so the design proces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safe and economical. Now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ome common problems,and then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problems, solving measure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一、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 自建国以来建筑给排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其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即给排水专业。紧接着室内给排水阶段,从1964 年到 1986 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通过了工程实践,我国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和确立了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现阶段是建筑给排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专业队伍上已具备有积累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安装、施工、管理人员;积累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外的新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二、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缺陷及问题 1. 给排水管道间距。很多工程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给排水管线布置不合理,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 0.5 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0.15 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设计中应避免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敷设在一起, 以免以后漏水污染给水管线。 2. 漏设倒流防止器。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 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其引入管上应该装 设管道倒流防止器。因为这种情况相当于小区供水 干管成了城市供水环网的一条连通管,由于城市环 网不同管段的水压不可能相同,如果漏设倒流防止 器,城市环网里的水将由压力高的接口向压力低的 接口流动,造成水表倒转和小区管网里的水污染城 市管网内的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常见于城市给水 管网直接作为室内消防用水的情况。 3. 生活饮用水水池入孔、通气管、溢流管未采 取防止昆虫爬入的措施;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 当进水管为淹没出流时,管顶未设置真空破坏装置; 钢筋混凝土水池内壁及池内管道、金属附件未采用 对水质无污染的材料。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生活 饮用水或市政水受到污染,为避免污染的发生,生 活饮用水水池的入孔盖与盖座应吻合和紧密,并用 富有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嵌在接缝处;通气管口和 溢流管的嗽叭处应有铜丝网罩或其它耐腐蚀材料做 的网罩,水池做完水压试验后,池内壁及池内管道、 金属附件应刷瓷釉涂料,水池内爬梯采用不锈钢材 质。 4. 地漏的设置除厕所、盥洗室、卫生间外,其 它设置地漏的房间应是需经常排水的房间,若不经 常排水,地漏水封因蒸发又得不到补充而干涸,势 必造成水封破坏而无法防止排水管道内有害气体进 入室内。对于卫生间、阳台设置地漏的情况,工程 技术人员争议不大,争议较大的是厨房是否设地漏, 许多设计人员认为,随着家居装修档次的提高,已 很少有人用水冲洗厨房地板,厨房没有必要再设置 地漏,实际工程巾已有不少工程厨房末设地漏或二 次装修时将厨房地漏取消的情况,但生活巾也常有 困洗涤池水龙头忘关而厨房未设地漏造成"水灾"的 情况,给户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 在室外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将 检查井做成沉泥井,未按规定做导流槽,致使井底 沉积大量粪便。这不但容易影响环境卫生,还会影 响化粪池的处理效果。 6. 高层建筑中设置的UPVC排水管未采取防止 火灾蔓延的措施。规范中明确规定:高层建筑中室 内塑料排水管道明敷设置且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 时,应在立管穿楼层处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目 的是防止底层火灾通过管道贯穿蔓延至上层。 7.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未分别设置, 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的排水立管未采用有 消声措施的管材。为防止卫生间内的污浊有害气体 串至厨房内,对居住者卫生健康造成影响,当厨房 与卫生间相邻布置时,不应共用一根排水立管,而 应在厨房内和卫生间内分设立管。为避免排水管道 产生的噪声影响居住,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 墙的排水立管不能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应采用橡 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 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 施的管材。 三、 解决措施 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必须加强给排水设计的 力度,认真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组织设计, 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科学设计、细致的施工。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在符合国家相关建筑给 排水施工方面的法律规定前提下,保证建筑给排水 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用户的使用方便。认真做好管道 的灌水试验。给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逐步做好管 道的灌水试验,使用的试验方法必须严格按照相关 规范的要求。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必须加强管 道壁支撑的强度,并科学计算地面沉降系数,确保 埋管的安全,并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适当加大 管路的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以及加装减压阀等 措施防止管路的渗漏。但注意减压阀噪音的控制的 消减。给水管道暗设时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 层内。因此,在给排水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标 准的土建支模,使用浇筑不低于楼板标号的细石混 凝土封堵孔洞,必要时可添加强化的防水、防渗剂, 或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套管,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从而有效地避免建筑楼板渗水现象。并强化地漏与 存水弯的配合问题。 实践表明存在存水弯的住宅防渗效果较好。所 以,在给排水设计时,应建议排水系统中的地漏应 配备并安装 P 型存水弯水封深度必须保证在60~ 80mm 之间,可有效地防止污水的串味现象。严把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关。在建筑给排水设计 施工中,必须强化设计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设计 技能,特别是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给排水设 计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注重给排水的 整体结构布局和构件特性,避免由于结构问题导致 不均匀沉降时从而破坏管道,而发生渗漏。当给排 水管道进过楼板面时,设计中要求在楼板板面开2~ 3 cm 槽,便于走板管道在找平层内敷设。在建筑给 排水设计出图前,相关设计人员应与建筑主体设计 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科学校对建筑总体布局,科 学仔细的校对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提升给排水设 计的质量,从而避免相关施工图纸的冲突和错误。 四、 建筑节能(节水)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是重要的资源。 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实施节水的措施。加快供水管 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在建筑工程(小区)中, 广泛应用各种节水型器具,推广中水回用、污水再 生利用、雨水集流利用技术;倡导节约用水,对超 (下转第15页) 12

公共机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自测与答案

公共机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 1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四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部分内容()? A.节地与室外环境 ? B.节能与能源利用 ? C.室内环境质量 ? D.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关于太阳能热水系统,下面哪一条说法是正确的() ? A.办公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定节能 ? B.住宅应该优先安装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 ? C.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该与用户行为模式尽可能一致 ? D.太阳能热水系统不需要消耗常规能源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一般而言,建筑节能设计不包括哪一部分内容() ? A.暖通空调系统 ? B.生活热水 ? C.照明 ? D.施工机械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下面哪一部分内容,不属于规划阶段节能设计的内容() ? A.风环境 ? B.热岛 ? C.日照 ? D.电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包括下面哪个阶段的内容() ? A.规划设计 ? B.施工 ? C.拆卸 ? D.运行管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绿色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不包括下面那部分内容()? A.阳光间 ? B.地源热泵 ? C.自然通风 ? D.自然采光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绿色建筑的机电系统节能设计,不包括() ? A.暖通空调 ? B.生活热水 ? C.外墙保温 ? D.照明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下面那一项不是夏热冬暖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的要点()? A.自然通风 ? B.加强保温 ? C.遮阳 ? D.自然采光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照明功率密度的目标值比现行值() ? A.高 ? B.一样 ? C.低 ? D.没规律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防雷与接地工程 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执行质量标准: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依工程设计证书知:本工程属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按一类建筑物设防。 1.1接地装置施工方案 土建施工时,与土建密切配合,利用建筑物地板内结构钢筋做综合接地装置。一般是在作为防雷引下线的柱子位置处,将底板内结构钢筋焊接,并与上面作为引下线的柱中钢筋焊接。施工完毕,进行接地电阻测试,要求实测接地电阻≤4Ω,并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2接地引下线施工方案 1.2.1利用柱内二根主钢筋作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18M。施工时,配合土建,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的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

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在首层及顶层用不小于12MM直径的钢筋将两根主筋进行连接。 1.2.2接地引下线上部(屋顶上)与接闪器相连的钢筋必须焊接,不能采用绑扎连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两面施焊。 1.2.3在距护坡1.8M处的柱(或墙)的外侧,用角钢或扁钢制作的预埋连接板与柱(或墙)的主筋进行焊接,再用引出连接板与预埋连接板相焊接,引至墙体的外表面,作为接地电阻测试点。 1.3屋面防雷施工方案 屋面防雷由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针组成。 本工程属一级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应采用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或屋檐上的避雷带,并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10M的网格。凸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避雷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外的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的防雷装置相连。 因整个现浇屋面板的钢筋都是连成一体的,故采用明装避雷带和暗装避雷网结合的方法,是最好的防雷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显示,由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40.1%,工程施工原因引起的占29.3%,其他原因引起的占30.6%,可见建筑设计在工程质量事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设计又是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本文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进行 分析、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自己从事设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一些处理意见,以供本专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改进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 【正文】: 1.电力负荷应进行分级(GB50050-2005第3.0.1条) (1)设计文件应阐述建筑物建筑面积、高度、用途并确定其性质、防火类别及其中的电力负等级;不应只笼统说明整个建筑物按某级负荷设计,而应对各电力负荷进行分级说明。 (2)负荷分级错误,常见的有:①对于高度24以下的,每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百货楼、展览楼和室外消防用

水量超过25L/S的公共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规定其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设计人员没有查找相关规范也没有与建筑、给排水专业沟通,自认为是低层建筑,就盲目定为三级负荷。②同一规范规定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工厂、仓库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二级,却错误定为三级负荷。③一、二级旅馆中厨房动力、冷库等属一级负荷,却按三级负荷设计。④对高层一、二类建筑以50m 高度的习惯来划定类别,而不注意其用途、性质,如对于高度为32m、8层的医院,或每层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高度28m的综合楼属一类高层,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一级却划定为二级等等。 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误并列措施 (GB50052-2005第4.0.2条) (1)设计文件应有防误并列措施的有关说明及图纸设计内容。 (2)设计不应仅简单文字说明“应采取防误并列措施”,对一级负荷应特别注意表达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条件,各主开关间的电气、机械联锁条件,以及主开关必须配置的附件,用钥 匙开关做机械联锁的应给出相互之间的联锁关系等。 (3)根据“条文”解释要求柴油发电机自启动信号应取自正常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而不应仅取自高压侧进线

建筑节能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节能设计与计算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章:综述部分 一、对节能设计标准中的适用范围不很清楚: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以下简称《居住节能标准》第1.0.3条: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山东地区的新建、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改建的居住建筑与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选可参照使用。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集体宿舍、公寓、招待所、托幼建筑及部分旅馆建筑等。本标准不适用于临时居住建筑与地下建筑。住宅以外的居住建筑中的招待所、旅馆,是指,《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中四---六级的旅馆,一---三级的高档旅馆(包括旅游旅馆、高级招待所)应该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以下简称《公建节能标准》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如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旅游建筑(如旅游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科教文卫建筑(如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二、《居住节能标准》和《公建节能标准》最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者比较能耗的基础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相应建筑; 2、都有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门窗气密性、地面、围护结 构各部分传热系数限值等要求; 3、都有相应的建筑构造要求(如热桥部位、门窗洞口两侧周 边墙面等)。 不同点: 1、《居住节能标准》是计算冬季的采暖能耗,《公建节能标准》是计算全年的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电气照明。 2、《公建节能标准》对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做了限制要求,〈居建节能标准〉没有此项要求。 3、《公建节能标准》对门窗除了K值要求外,还有遮阳系数的限值要求,《居住节能标准》没有遮阳系数限值要求。 4、判定方法不同 三、《居住节能标准》和《公建节能标准》的判定方法: 1、《居建节能标准》的判定方法:1、直接判定法; 2、指标判定法; 3、对比判定法。 ①、直接判定法:《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第 3.4.1条: 当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符合本标准第3.1.3条规定,其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均不超过本标准第3.3.1条限值,且窗墙面积比不超过第3.3.4条的规定值时,可直接判定为建筑热工设

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现状与策略

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现状与策略 摘要: 建筑节能就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需要大力提 倡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房屋建筑本体技术到房屋建筑 用材料产品、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等都存在着节能潜力。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 当地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围护结 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等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规划设计建筑布局节能设计 0前言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能源不足,现需大量进口。因此节能是国家的一项 长远战略方针。我国建筑的耗能量约占全国耗能的30%,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所 以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建筑节能是一个综合概念:建筑节能包括建筑设计和建造 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结构、器具设备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通 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能耗。从发展趋势上看建筑节能 已经从初期的单纯节约能源,发展到了如何在建筑中合理的使用利用能源方面。 1、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发展状况 目前,建筑耗能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是我国能源的三大“耗能高手”。我国 的建筑不仅耗能高且能源利用率低,同等条件下,相对世界其他水平相等的国家 来说能耗要高出23倍。而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能 耗呈现持续上升状态。据有关文献,数据分析全国在一年内能够节约的能源,约 合为1.6亿吨标准煤所产生的能源,所以,建筑业的技能潜力是相当客观的。 2 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 1 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的指导思路应最大限度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如光、热、风,通过合理通风设计、采光等设计完全可以达到更舒适的节能效果。 2.1 建筑选址 选址的节能问题是一个与自然整合的问题, 要符合自然规律, 尽量利用自然环 境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建筑选址需争取日照, 避风建宅。建筑基地宜选 在向阳的地段上, 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 而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 因为冬季冷气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 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 地下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 就会相应地增加。 2.2 建筑布局 住宅群的形状和道路的不同走向对风向和风速有明显的影响, 住宅群和道路之间多为速度较小、方向竖直的管状气流,很难穿越建筑物, 所以必须考虑建筑群体 的形状与体量的组合和布局, 适当布置建筑物, 做到不同体量、不同角度、不同间距、不同道路走向的建筑物合理组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日照。 冬季降低冷风风速避免冷风渗透, 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 节省能耗; 夏 季可以组织良好的通风, 在建筑物之间及建筑内部形成良好过堂风, 达到自然通风 和降温。 从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来说, 宜采用错列式、斜列式及自由式等形式, 而不宜采 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并列式布局。从竖向布局来说, 宜将较低的建筑布 置在夏季风的迎风面的前端, 这样有利于季风的渗透。

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设计中常见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设计中常见问题摘要:高楼大厦遍地矗立的今天,十分现代化,建筑电气增添了不少的新内容,但要求在设计时遵循节能的原则,同时由于建筑电气是现今新兴的一种技术,他还不完善,在建设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在质量上还有很的通病。现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以及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建筑电气设计;电气设计原则;设计问题 abstract: the many-storied buildings everywhere stands today, is very modern, building electrical adds new content a lot, bu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ergy saving in the design principle,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lectrical building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oday, he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common problem i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tu37 1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设计施工中必须始终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符介现行的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和处理办法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和处理办法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建筑给排水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的问题,应该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想出应对策略进行解决,想方设法优化建筑给排水设计,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服务。 标签:地下车库室内消火栓;生活水泵房;报警阀处的排水立管 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历将常见的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设计通病列举其一二,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1 地下车库室内消火栓设置 地下车库室内消火栓设计最常见问题是室内消火栓设置与保护间距过大或过小及汽车停车位的冲突。通常室内消火栓布置的原则(1)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2)消火栓的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不超过30m。 室内消火栓设置与保护间距过大: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中,均以消火栓为圆心,以保护半径为半径作一个圆,认为圆内的部分为该消火栓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而应该根据灭火的实际情况确定消火栓的保护范围,特别是地下车库内消火栓布置应考虑实体墙、机械式停车装置等障碍物对路线的阻挡。 室内消火栓设置与保护间距过小:为能够有效地“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而不限制最小距离。因为,要“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最简单、经济的办法是在保护区域的中间位置设两个消火栓。但这样布置有一定的弊端,当其中一个消火栓受到火灾威胁时,因为距离很近,另一个消火栓也会同样受到火灾的威胁,这样,就没有消火栓可以利用了。 室内消火栓设置与汽车停车位的冲突:地下室汽车库消火栓箱的设置往往有以下两种方式:(1)消火栓正面贴柱子布置:在柱子较小时,会影响车位净宽,如加上立管和横支管,空间就更局促,可能会影响车行宽度要求;(2)消火栓箱侧面贴柱子:往往不能满足消火栓门的开启角度要求不能满足、机械式停车库时不能放置。笔者认为消火栓正面贴柱子布置时需要求建筑专业柱子退让车行道至少200mm(按消火栓箱厚200mm,车位停车空间预留200mm计),同时根据柱子大小预留车位离柱子空间以便安装消火栓箱和消防管。消火栓箱侧面贴柱子时需根据消火栓箱的安装要求,以车位间距,复核消火栓箱门的开启角度不得小于1200。 2 地下生活水泵房布置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摘要: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较大比重。本文提出建筑节能各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充分利用自然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但可再生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我国因为人口多、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能源危机尤其严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一半,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已刻不容缓。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材料和技术,加强用能管理,在保证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1、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如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1.2“微环境”设计 除了地区气候特征,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