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效应

四大效应
四大效应

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很夸张地戴着热带风情的大耳环,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们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了面试,结果当然是她被淘汰出局。

点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这就是: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而小杨的穿着,却给招聘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局,是自然的了。

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到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结果是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点评: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做出的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首因效应”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鲇鱼效应:组织应聘显活力

案例:小陈是班长,他希望班上同学都能尽快地有个好工作,所以每次参加应聘活动,他都会成为热情的组织者,在应聘场上,帮助同学出谋划策,并让男同学为女同学在热门单位拥挤的招聘台前开路,一起递上简历等。他的简历还没递出,就有几个单位主动来询问他的情况,有一个单位发现他和自己单位的用人需求对口,立刻就问他有没有意向到他们单位应聘。

点评:小陈无意间展示了“鲇鱼效应”。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鲇鱼效应”

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欢迎。招聘时,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应聘者中,谁最有活力,谁最有创意,谁最受青睐。集体面试时,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方能脱颖而出。

晕轮效应:“班门弄斧”读画报

案例:小刘是个专科生,和一群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到外贸单位应聘,他知道如果就那样简单地递交简历,肯定没有一点希望。他想了个点子,在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时,他拿了一张全英文版的画报在招聘台前,有滋有味地在那儿阅读。当招聘人员被彩色画报吸引过来之后,他就用流利的英语给他们讲画报上有趣的故事,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招聘人员收下了他那只有“专科”学历的简历,他也成功地被招进了这家单位。

点评: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甚至是弱点。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应聘的成功,就如专科生小刘一样。当然,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的行为,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给水管道功能性试验

1基本规定 (1)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分为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值,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项值或同时采用两项值作为试验合格的最终判定依据;水压试验合格的管道方可通水投入运行; (2)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注水法进行; (3)管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管材时,宜按不同管材分别进行试验;不具备分别试验的条件必须组合试验,且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不同管材的管段中试验控制最严的标准进行试验; (4)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玻璃钢夹砂管单口水压试验合格,且设计无要求时,可免去预试验阶段,而直接进行主试验阶段。 (5)管道的试验长度 1)除设计有要求外,水压试验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 2管道试验方案与准备工作 (1)试验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后背及堵板的设计;进水管路、排气孔及排水孔的设计;加压设备压力计的选择及安装的设计;排水疏导措施;升压分级的划分及观测制度的规定;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和安全措施。 (2)准备工作 1)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应封闭,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2)试验管段不得用闸阀做堵板,不得含有消火栓、水锤消除器、安全阀等附件;3)水压试验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 4)应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 (3)管道内注水与浸泡 1)应从下游缓慢注入,注入时在试验管段上游的管顶及管段中的高点应设置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2)试验管段注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浸泡时间规定: ①球墨铸铁管(有水泥砂浆衬里)、钢管(有水泥砂浆衬里)、化学建材管不少于24h; ②内径大于1000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72h; ③内径小于100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48h。 3试验过程与合格判定 (1)预试验阶段 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补压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破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2)主试验阶段 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所允许压力下降数值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

1.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2.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3.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因为表面原子数目增多,比表面积大,原子配位不足,表面原子的配位不饱和性导致大量的悬空键和不饱和键,表面能高,因而导致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易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纳米材料由此具有了较高的化学活性,使得纳米材料的扩散系数大,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扩散提供了高密度的短程快扩散路径,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2)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纳米时却开始导电。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归纳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点燃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 2H 2+O 2 ===H 2 O 其它非金属如硫、磷、碳等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点燃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 3Fe+2O 2====Fe 3 O 4 其它金属如铝、锌、铜也可以与氧气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 2O= Ca(OH) 2 其它金属氧化物Na 2O、K 2 O、BaO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CO 2+H 2 O= H 2 CO 3 其它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也可以与水生成相应的酸。 点燃 5、其它如2CO+ O 2 =====2CO 2 等。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高温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如CaCO 3====CaO+CO 2 ↑ 加热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如Cu(OH) 2 =====CuO + H 2 O 加热

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B、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加热 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 2(OH) 2 CO 3 =====2CuO+ CO 2 ↑+ H 2 O 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 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 和硝酸)例如Fe+2HCl=FeCl 2+H 2 ↑ Mg+ 2HCl = MgCl 2+ H 2 ↑ H 2 SO 4 + Fe = FeSO 4 + H 2 ↑ 2HCl + Zn = ZnCl 2+ H 2 ↑H 2 SO 4 + Zn = ZnSO 4 + H 2 ↑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Fe+CuSO 4===FeSO 4 +Cu 2AgNO 3 + Cu= Cu(NO 3 ) 2 +2 Ag 加热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 2+CuO =====Cu+H 2 O 高温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3C+Fe 2O 3 =====2 Fe+ 3CO 2 ↑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如Fe 2O 3 + 6HCl= 2 FeCl 3 +3H 2 O 3H 2SO 4 + Fe 2 O 3 = Fe 2 (SO 4 ) 3 + 3H 2 O

功能性试验记录

屋面淋水试验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职业技术学院1#A楼验收日期:2008-7-30 验收部位屋面施工单位安徽天成建设公司工及 程 质检 查 量验 收 情内 容况 屋面经充分淋湿后,对屋面防水层、流水坡度、转角处及细部进行检查顶层室内顶棚及天沟均无渗漏及湿渍现象。 验 收 意 见 经现场查看,屋面均无渗漏和湿渍,同意交付验收。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专职质检员: 年月日 监 理 单 位 工地代表: 年月日

排污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职业技术学院1#A楼验收日期:2008-10-23 验收部位室内主排水管施工单位安徽天成建设公司 工及 程 质检 查 量验 收 情内 容况 在系统排水管中,放入直径50mm塑料球,加水冲入管内,2分钟后在底层室外检查井内排出,通行较畅通,无堵塞等现象。 验 收 意 见 经现场试验,符合要求,同意交付验收。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 专职质检员: 年月日 监 理 单 位 工地代表: 年月日

卫生器具盛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验收日期:验收部位施工单位 工及 程 质 检 查 量 验 收 情 内 容况 验 收 意 见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职质检员: 年月日 监 理 单 位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工程线路漏电保护测试记录 工程名称:希达工业园4#厂房验收日期:2006-8-24 验收部位一至二层施工单位宣城市第三建安公司工及 程 质检 查 量验 收 情内 容况 用2m长电线将插座相线与楼地面潮湿面连接,检查漏电断路器起跳是否正常?经现场测试结果,漏电断路器起跳均在0.1秒内,能够正常工作。 验 收 意 见 经现场测试,符合要求,同意交付验收。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职质检员: 年月日 监 理 单 位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专项考试题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4题) 评卷人得分 1.对下列有水生成的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2H2+O22H2O②H2CO3=H2O+CO2↑ ③H2+CuO Cu+H2O④SO2+2NaOH=Na2SO3+H2O. A. ①是化合反应 B. ②是分解反应 C. ③是置换反应 D. ④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解:A、①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

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 化合反应 B. 置換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各步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所发生的反应,以此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 解: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化合;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发生复分解反应; ④将得到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涉及分解反应; ⑤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为分解反应. 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镁的冶炼,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可不写化学方程式就能判断出.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3.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一建四大功能试验汇总及对比表

一级建造师市政功能性试验汇总及对比表 功能性试验总结 给水排水管管道 给水排水管道功能性试验分为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和无压管道的严密性试验。 一、基本舰定 (一)水压试验 1.压力管道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分为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值,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项值或同时采用两项值作为试验合格的最终判定依据;水压试验合格的管道方可通水投入运行。 2.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注水法进行。 3.管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管材时,宜按不同管材分别进行试验;不具备分别试验的条件必须组合试验,且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不同管材的管段中试验控制最严的标准进行试验。 (二)严密性试验 1.污水、雨污水合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2.管道的严密性试验分为闭水试验和闭气试验,应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闭水试验或闭气试验。

3.全断面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无压管渠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除设计要求外,管渠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检验合格,可采 用内渗法测渗水量;渗漏水量测方法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附录F 的规定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必进行闭水试验。 4.不开槽施工的内径大于或等于1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管道,设计无要求且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顶部时,可采用内渗法测渗水量;渗漏水量测方法按GB 50268附录F 的规定进行,符合下列规定时,则管道抗渗能力满足要求,不必再进行闭水试验。 (三)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预应力混凝土管等管道单口水压试验合格,且设计无要求时: 1.压力管道可免去预试验阶段,而直接进行主试验阶段; 2.无压管道应认同严密性试验合格,无需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四)管道的试验长度 1.除设计有要求外,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Okm;对于无法分段试验的管道,应由工程有关方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2.无压力管道的闭水试验,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抽样选取,带井试验;若条件允许可一次试验不超过 5 个连续井段。 3.当管道内径大于700mm时,可按管道井段数量抽样选取1/3 进行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 二、管道试验方案与准备工作 (一)试验方案

(完整版)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知识清单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知识清单? 一、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置换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般不使用K、Ca、Na) (3)Fe与排在其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也只能生成亚铁盐。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要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三、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⒘Na2O+CO2==Na2CO3 (二)、分解反应 18、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 20、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 + O2↑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2、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4、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MnO2和△2KCl + 3O2↑ 25、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7、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8、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30、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1、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高温4Fe + 3CO2↑ 33、Ca(HCO3)2==== CaCO3 + H2O + CO2↑

管道功能性试验的规定

管道功能性试验的规定

燃气管道功能性试验的规定 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依次进行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一、管道吹扫 (一)管道吹扫应按下列要求选择气体吹扫或清管球清扫 (1)球墨铸铁管道、聚乙烯管道、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和公称直径小于100mm或长度小于100m的钢制管道,可采用气体吹扫。 (2)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的钢制管道,宜采用清管球进行清扫。 (二)管道吹扫应符合下列要求 (2)管道安装检查合格后,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吹扫,并在吹扫前编制吹扫方案。 (3)按主管、支管、庭院管的顺序进行吹扫。 (4)吹扫管段内的调压器、阀门、孔板、过滤网、燃气表等设备不应参与吹扫,待吹扫合格后再安装复位。 (6)吹扫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大于0.3MPa。 (7)吹扫介质宜用压缩空气,严禁采用氧气和可燃性气体。 (三)气体吹扫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吹扫气体流速不宜小于20m/s。 (3)每次吹扫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500m,当长度超过500m时,宜分段吹扫。 (5)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应在排气口设置白布或涂白漆木靶板检验,5分钟内靶无铁锈、尘土等其他杂物为合格。 (四)清管球清扫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径必须是同一规格,不同管径的管道应断开分别进行清扫。 二、强度试验 (一)试验压力 一般情况下试验压力为设计输气压力的1.5倍,但钢管不得低于0.4MPa,聚乙烯管(SDR11)不得低于0.4MPa,聚乙烯管(SDR17.6)不得低于0.2MPa。(二)试验要求 (1)水压试验时,当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应稳压1小时,观察压力计应不少于30分钟,无压力降为合格。大于 (2)气压试验时采用泡沫水检测焊口,当发现有漏气点时,及时标出漏洞的准确位置,待全部接口检查完毕后,将管内的介质放掉,方可进行修补。三、严密性试验 (1)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管线全线回填后进行。 (2)严密生试验压力根据管道设计输气压力而定。当设计输气压力<5kPa时,试验压力为20kPa;当设计输气压力≥5kPa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但不得低于0.1MPa。 (3)燃气管道的严密性试验稳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小时,实际压力降不超过允许值为合格。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51365

初中化学考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2H 2+O 2点燃H 2O 2、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如3Fe+2O 2点燃Fe 3O 4 3、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 2O= Ca(OH)2 注:K 2O 、Na 2O 、BaO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不能。 4、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 2+H 2O= H 2CO 3 注:能发生此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有CO 2、SO 2、SO 3 5、其它如2CO+ O 2点燃2CO 2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1、不溶性碳酸盐高温分解 如CaCO 3高温CaO+CO 2↑ 2、不溶性碱受热分解 如Cu (OH )2 △ CuO + H 2O 注:除KOH 、NaOH 、Ba (OH )2之外,都能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3、某些酸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4、某些碱式盐受热分解(了解)如 Cu 2(OH )2CO 3 △ 2CuO+CO 2↑+H 2O 其它如:水的电解、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 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例如:Fe +2HCl=FeCl 2+H 2↑ Mg+ 2HCl = MgCl 2+ H 2↑ H 2SO 4 + Fe = FeSO 4+ H 2↑ 2HCl + Zn = ZnCl 2 + H 2↑ H 2SO 4 + Zn = Z nSO 4+ H 2↑ 注:这里的酸,一般只稀盐酸和稀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盐(含较不活泼金属)+金属(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盐(含较活泼金属) 例如 :Fe +CuSO 4===FeSO 4+Cu 2AgNO 3 + Cu= Cu(NO 3)2 +2 Ag 注:反应物中的盐须溶于水,金属须比盐中金属活泼,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3、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 2 +CuO △ Cu+H 2 O 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3C +Fe 2O 3 高温2 Fe+ 3CO 2↑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1、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题目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一、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反应,能反应则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铁和盐酸 铜和盐酸 氧化铜和硫酸氧化钙和水氧化铜和水氧化钠和水铜和氧化铁碳和氧化铁碳和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硫酸铜和盐酸碳酸钙和盐酸氯化钡和硫酸氯化钡和盐酸 二氧化碳和烧碱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硝酸和硫酸钡 盐酸和碳酸钙 硫酸和纯碱 火碱和氯化钠 苛性钠和氯化铜 硝酸银和盐酸 盐酸和氢氧化铁 硝酸银和硫酸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 二、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转化,能转化则写出化学方程式 铁转化成氯化铁铜氯化铜 镁氯化镁 氧化铜铜 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铜氯化铜氯化钡硫酸钡碳酸纳二氧化碳碳酸钠氯化钠 三、完成下列习题 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Fe2O3+3C 高温4Fe+3CO2↑ B.3Fe+2O2点燃Fe3O4 C.H2CO3 = H2O+CO2↑ D.K2CO3+CaCl2 = CaCO3↓+2KCl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O2点燃CO2 B.Zn+2HCl = ZnCl+H2↑ C.C+2CuO 高温2Cu+CO2↑ D.CaCO3高温CaO+CO2↑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aOH+HCl = NaCl+H2O B.CO+CuO △Cu+CO2 C.Zn+H2SO4=ZnSO4+H2↑ D.CuO+H2SO4=CuSO4+H2O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H2+O点燃2H2O B.2KMnO4△K2Mn4+MnO2+O2↑ C.Fe2O3+3CO高温2Fe+3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

常用功能性试验

屋面淋水试验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厂房三期工程27#厂房试验部位屋面试验日期2014年02月28日检查方式□人工淋水□√雨期观察 试验情况: 2014年02月27日至28日全天持续下雨,雨量中等。雨后对屋面、天沟、落水管等细部节点进行全面观察。 试验结果: 经雨后检查,屋面无渗漏、积水现象、排水系统畅通,检查合格,符合规范要求。 复查意见: 复查人:复查日期: 签字栏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池州市信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

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厂房三期工程27#厂房 检查部位厨房、卫生间楼面检查日期年月日 检查方式□√第一次蓄水□第二次蓄水蓄水时间 从年月日 到年月日 □淋水□雨期观察 检查方法及内容: 在门口处用水泥砂浆做挡水墙,地漏周围挡高5cm,用球塞(或棉丝等)把地漏堵严密且不影响试水,然后进行放水,蓄水最浅水位为20mm,蓄水24小时后检查有无渗漏现象。 检查结果: 经检查,厨卫间一次蓄水试验,蓄水最浅水位为20mm,无渗漏现象,检查合格,符合标准。 复查意见: 复查人:复查日期: 签字栏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池州市信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

外窗淋水试验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厂房三期工程27#厂房 试验部位外窗检查日期年月日验收内容: 检查外窗有无渗水现象。 试验情况: 现场采用Φ25塑料管接给水管(自来水常压0.6Mpa),对外窗进行持续冲淋十分钟以上(淋水外窗由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随机选定),从室内窗台处查验室内窗户表面未发现潮湿、渗透现象。 试验结论: 经检查,无渗漏现象,检查合格,符合规范要求。 签字栏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池州市信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负责人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方程式(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1、4 P + 5 O2 2 P2O52、S + O2SO24、3 Fe + 2 O2 Fe3O4 7、 2 H g + O2 2 H g O 9. H2+Cl22HCl 10、2 H2 + O2 2 H2O 13、2 Mg + O2 2 MgO 18、C + O2CO2 19、2 C + O2 2 CO 24、CO + H2O = H2CO3 29、4Al+ 3 O2 2 Al2O3 38. CaO+H2O=Ca(OH)260、C + CO2 2CO 61、2CO + O22CO2 二、分解反应:3、2 H2O2MnO2 2 H2O +O2↑5、2 KClO3 2 KCl +3 O2↑ 6、2KMnO4 K2MnO4+ MnO2+ O2↑8、2 H2O 2 H2↑+ O2↑ 16、CaCO3 CaO + CO2↑ 59、Ca(HCO3)2CaCO3↓+CO2↑+H2O 23、H2CO3=CO2 ↑+ H2O 62、2 H g O 2 H g + O2↑ 三、置换反应:11. Fe + CuSO4FeSO4 + Cu 14、H2 + CuO Cu + H2O 17、Zn + H2SO4ZnSO4 + H2↑20、C + 2 CuO 2 Cu + CO2↑ 21、3 C + 2 Fe2O3 4 Fe + 3 CO2 ↑30、Mg + 2 HCl =Mg Cl2 + H2↑ 31、Zn + 2 HCl =Zn Cl2 + H2↑ 32、Fe + 2 HCl FeCl2 + H2↑ Al2(SO4)3 + 3Cu 34、Cu + 2AgN O3Cu(NO3)2+ 2 Ag 33、2 Al + 3Cu SO 四、复分解反应: CO3+ 2 HCl2NaCl + CO2↑+ H2O 12、Na + 2NaOH Cu(OH)2↓+ Na2SO4 15、CuSO 22、CaCO3+ 2 HCl =CaCl2 + CO2↑+ H2O O 44. Ca(OH)2+H2SO4=CaSO4+2H2O 45、Cu(OH)2+2HNO3=Cu(NO3)2+2H2O 43、NaOH+HCl NaCl+H 36、Fe O3+6HCl2FeCl3+3H2O 37、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 46、Na H CO3+HCl=NaCl+H2O+CO2↑ 47、Na2CO3+Ca(OH)2=2NaOH+CaCO3↓ 48、2NaHCO3Na2CO3+H2O+CO2↑50. NH4Cl+NaOH=NaCl+NH3↑+H2O 51、NaCl+AgNO3=AgCl↓+NaNO3 52、BaCl2+Na2SO4BaSO4↓+2NaCl 53、BaCO3+2HNO3=Ba(NO3)+H2O+CO2↑ 54、CuSO 4+Ba(OH)2Cu(OH)2↓+BaSO4↓ 55、CuO+H 2SO4CuSO4+H2O56、CuO+2HCl CuCl2+H2O 57、Ca(OH)2+2HCl CaCl2+2H2O 58、2NaOH+H2SO4Na2SO4+2H2O

道功能性试验汇总

给排水功能性试验主要包括水压试验和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又包括闭水试验和闭气试验)。 一、水压试验: (一)基本规定 1、压力管道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分为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一般选用其中一项值或同时采用两项值作为试验合格的最终判定依据; 2、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注水法进行; 3、管道采用两种或以上管材时,宜按不同管材分别进行试验,不具备分别试验的必须组合试验,且采用不同管材的管段中试验控制最严的标准进行试验。 4、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二)试验过程与合格判定 1、预试验阶段: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补压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有无漏水、损坏现象; 2、主试验段: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所允许压力下降数值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 二、严密性试验(包括闭水试验和闭气试验) (一)基本规定 1、污水、雨污水合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沙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全断面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无压管渠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在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检验合格,可采用内渗法测渗水量,符合规范要求时,可不进行闭水试验; 3、不开槽施工的内径大于等于1500mm的钢筋混凝土管道,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顶部时,可采用内渗法测渗水量,符合规范要求时,可不再进行闭水试验; 4、无压力管道的闭水试验按井距分割,带井试验,一次试验不超过5个连续井段(6口井) (二)试验过程与合格判定 1、闭水试验: (1)试验水头: 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 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井口高度为准。 (2)从试验水头到达规定水头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渗水量不超过允许值试验合格。 2、闭气试验: 管道内气体压力达到2000Pa时开始计时,满足该管径的标准闭气时间规定时,计时结束,记录此时管内实测气体压力P,如P≥1500Pa则管道闭气试验合格,反之不合格。三、对于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预应力混凝土管等管道单口水压试验合格后,(1)压力管道可免去预试验段,而直接进行主试验阶段;(2)无压管道应认同严密性试验合格,无需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四、水压试验前浸泡时间规定: 1、球墨铸铁管、钢管、化学建材管不少于24h; 2、内径小于100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渠、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48h; 3、内径大于100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渠、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72h。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化合反应 1.概念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A+B+...=C (化合价可变可不变) (1)生成物是一种物质。 (2)反应物不止一种物质。 (3)生成物一定要有固定组成,是纯净物。3.判断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重于化合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特点。若要判断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是否属化合反应,要以此反应能够发生为前提,然后与化合反应的所有特点相对照,只有同时具有三个反应特点,才能确定为化合反应。否则,不能列入化合反应。 二、分解反应

1.概念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A= B+C+...(化合价可变可不变) (1)反应物是一种物质。(2)生成物不止一种物质。(3)反应物有固定组成,是纯净物。3.判断反应能发生的前提下,看此反应是否具有分解反应的三个特点。 三、置换反应 1.概念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 A+BC=AC+B 简记为“一换一”。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2)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3.判断 注意: (1)反应物一定是单质与化合物; 但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如CH4+2O2 CO2+2H2O。 (2)生成物一定是单质与化合物。 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如CO+CuO Cu+CO2。 如:Zn+2HCl=ZnCl2+H2↑ (2)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盐+金属, 如:Fe+CuSO4=FeSO4+Cu (3)干态下的置换反应:初中所学的有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H2△Cu+H2O 2CuO+C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的美丽动图~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以及介电限域效应,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磁性、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叙述了纳米材料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说明了它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基本效应;应用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special effects and it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e particular small size effect,surface effect,quantum size effect,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and dielectric confinement effect with nanometer materials are presented . As a result of these effects,nanometer materials possess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which normal materials do not have as far as magnetics ,optics ,electronics ,and sensitivity,ect . are concerned .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in the catalytics ,sensitivity ,magnetics,food ,cosmetics and biomedicine,and so on are summarized . And t he important role of nanometer materia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s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s also illustrated. Key words:nanometer materials ;basic effect ;application 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首先制成了金属纳米材料,同年在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纳米粒子和等离子簇会议,使纳米材料成为世界性的热点之一;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NST会议,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1994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届NST会议,表明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焦点。 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粒子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nm,在通常情况下,应不超过l0nm。即这种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l~100nm 范围内的材料。纳米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质交界的过渡区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多种颗粒材料。随着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