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范本)

2009-09-30 22:40:37| 分类:應用文中心|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范本)

小矮人的大志向

(提要)

27岁的他,身高只有1米27。

他曾经自卑绝望。

(同期声王庭德我觉得我成了社会的负担,要悄悄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几经磨难波折,让他重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同期声王庭德没想到那件事感动了她。这是我最感到荣幸的一件事。)他自强不息,用自己在文学和新闻写作方面的特长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期节目,讲述残疾青年王庭德的故事:《小矮人的大志向》。

王庭德的老家在铜钱关乡安然村,这个地名颇为吉祥,但王庭德一家却很不幸。母亲双目失明。12岁那年患精神病的父亲去世。而最直接改变王庭德命运的是他出生后第二年的一场病变。

那是一次高烧,由于家庭贫困无钱看病,高烧过后,他开始急剧消瘦,双腿严重变形,他的身体增长变得十分缓慢,身高比同龄人矮了半截。今年27岁的王庭德,身高依然只有1米27。

从童年开始,王庭德的生活就和常人是那样的不同,他走起路来一颠一簸,手舞足蹈地不住摇晃,走到哪里,都有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懂事的孩子还嘲笑他,他开始变得孤僻内向、沉默寡言。

其实在内心,王庭德也有他的梦想,贫穷和残疾使他不能和同龄人一样走进学堂,可他也渴望上学,渴望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乡中心小学教室的窗户外面听老师讲课。直到十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事情,

让他实现了上学的愿望。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一天,中心小学的何校长到我家收教育附加费,看到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他问我为啥不上学。我们村主任说他父亲早逝,母亲双目失明,现在跟他残疾叔父在一起生活,哪有钱上学。何老师说没上学,他还写字,我说我在教室外听课学来的。然后何老师翻看书本,把《春晓》那首诗,让我背诵并默写,我顺利的完成了。何老师很高兴,问我想不想上学,我激动地说,想,于是他们通过教师会商量,免费让我

上学,从此我走进学堂。)

上完了小学,眼看就要进入初中,可他又有了新的困难,初中离家30多公里,自己走不了这么远的路,车费和学费,一切都没有着落,无奈之下,他出外流浪。

第一次来到了县城,他惊奇的发现,山外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而在这同时,他也陡然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受,自己以后将何去何从,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自卑充斥了他的心,他想结束一切。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我觉得我成了社会的负担,要悄悄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到那个本该属于我的记忆中去。我走在旬河大桥上,看到河水翻涌着浪花,我想无忧无虑地流向远方,我想他们是不是召唤我,与他一起同行。

正在我准备翻桥栏杆的时候,遇到一辆交警巡逻车,奔过来把我抱到。)

县交警大队干警给他捐了300多元钱,把他送回了家,初级中学的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又破例免除所有费用,并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一个好心的个体司机三年间,总是免费让他坐车,在许多人的

关爱之中,王庭德读完了初中。

王庭德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尤其是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2000年,他的一篇1500字的文章《跋涉的生命》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多家报刊予以转载,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

多封中学生的来信,一些同学给他寄钱、寄书。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山东一个叫宋林娜的女孩,还在信中夹寄150元钱,其他也有一些人在信里夹钱。)

这给了王庭德极大的鼓励。以后继续读书是不可能了,他要自食其力地去生活。他带着读者寄来的一百多块钱,去了省城西安,20多天找了30多家单位,晚上一直在车站、街头过夜,结果四处碰壁,饿得忍不住哭出了声,最好只得央求汽车司机把他带回旬阳。

回来后,王庭德找到了一份卖报纸的工作,他白天走街串巷卖报纸,晚上练习写作。一次不经意的

事情,让他受到了启发。

(重复提要)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一天,我送一个不识字的亲戚到西安打工,在西安火车站遇到一个问我要钱的女孩,我掏了一块钱给她。第二天我返回的时候,她显然忘记我头天给她的施舍,再次问我要钱。我给她说,象我这样的,我门上好多亲戚都说,让我到车站要钱,我说我想自食其力,你身体这么正常,还要钱。没想到,她道出了她的来龙去脉,她是人家捡下的孩子,让她在车站要钱,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没上学了。回来一年后,没想到那件事感动了她,她说她很感动,后来在啤酒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我最感到荣幸的一件事。)

从此,王庭德坚持在自食其力的同时,要为其他人、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把那次经历写成了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力争让更多类似的人受到感悟和改变。

除了文学之外,他还自学新闻写作,采写新闻报道。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我们乡上书记说,乡上很重视宣传,能不能给他们写些报道,我很高兴,然后给我提供了一个材料,他说一个村三天植了150亩树,以这个题材写个报道。这是我第一次写报道,还找不到从何说起,我

一连改了十几遍,叫书记看,还不行,最后我又改了四五遍,感觉好吃力呀。没想到那篇报道在《旬阳报》

发表了,《安康日报》也发表了。)

王庭德曾经一年为乡上发表60多篇新闻稿件,很快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矮人记者”。

对于王庭德的工作和生活,县残联多年来给予了很多帮助,世界宣明会等慈善机构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王庭德如愿参加了安康首届微机培训班,他学会了相关的电脑操作和网络知识。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学了半年,现在对电脑一切都熟练了,在汉滨区一家打字复印部打工,现在感觉对写作也很好,

也有帮助。)

王庭德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写作,迄今,他已在《中国青年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小小说》、《校园作家》等报刊上发表了500余篇新闻、文学作品,多个作品获奖,本人多次受到市、县有关部门宣传思想工作表彰奖励,他自强不息的事迹多次被省市媒体关注和报道。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在汉滨区茨沟镇一个患肾炎、上五年级、13岁的女孩,医院发出倡议书,钱不够,她家里很困难,我抽时间,连夜写了一篇《13岁女孩患肾炎,渴望援助献爱心》,在《安康日报·科教周刊》的帮助下,社会纷纷打电话或寄信来,安康市中心医院免费为她治疗,很快她的病治好了。)

王庭德想做的事情还很多,他目前的计划,是要出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要记下他最难忘的经历、最感激的人、最深的生活感悟,他要用最美丽的文字,感谢天下的好心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撰稿 XXXXXX)

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辅导

电视解说词谁都会写,但真正写得好,写得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并不那么容易。许多文章写得好的人,不了解电视制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规律,安一般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解说词,结果因和电视的其他表现方法配合不起来。

如何处理好画面语言同解说词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各表现手段、构成因素之间有机配合的问题。这种配合关系的处理,是合理运用电视语言,正确处理、安排解说词使用的关键,也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结构特点

准确地说,电视解说词写作并不是一种写作,而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为什么说是一种安排,它和电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是有关系的。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所谓多因素,是指电视语言是由多种艺术因素和多种技术表现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

电视语言的构成因素很多,它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字幕、同期声,以及及各种特技、录音等技术手段构成。而这些手段往往是在电视节目中共时态的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共同构成电视语言的表述系统。所以说,我们在使用电视解说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这样一个特点,考虑到它和其他电

视手段的配合关系和协调关系。所以说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解说词写作只能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第二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

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的接收对象不是读者,也不是听众,而是观众。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围绕画面进行。必须为“看”而写。

体现电视解说为“看”而写的特点,在文字处理上起码包涵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

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即没有直接说出,但可以感觉到这样的意思,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这样的潜台词就是“请看画面”。

第二、电视解说词应来自画面,从画面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然后展开解说,又回到画面中去。它必须在画面中找到一个细节,找到一个信息点展开解说。

第三、

在电视解说词的表述过程中应该有大量的、足够的指代性语言。如“这个,那个;这些,那些;这里,那里;如此,这般;以及“他、他们”之类的指示代词特别多。

由于电视解说在电视作品中的地位,决定了它自身形态的不完整性和非独立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解说从手法上说,只是一种“镶嵌”的艺术,而不是自我堆砌;它不承担所有“画龙”的任务,只承担其中“点睛”的任务。

往那里镶嵌,向何处点睛,是否镶嵌得天衣无缝,能否点睛在关键之处。需要认真设计和安排。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处妙笔,则点石成金。

由于电视解说非独立性的特点,创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尽量用画面叙事,用画面讲故事。

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电视画面本身有极强的表现力,也有很出色的叙事能力。电视语言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不少编导,不善于用画面表述,而习惯于用解说。遇到需要传达的内容信息,需要讲述的故事情节,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文字叙事。实在不行,就大量地使用人物采访进行叙述。而不会用画面讲故事,不擅长使用画面的叙事。

什么时候需要用解说呢?只有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的或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

一是对那些曾经出现和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未能及时拍摄到或保留下来相关图像,试图用画面再现过去,再现历史,电视画面无能为力。

二是对画面形象无法必须的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

三是画面难以直接揭示、剖析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是画面难以表达那些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

五是画面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2)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千万注意,不要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只是“看图说话”式地撰写解说,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已经充分交代,观众一目了然的画面形象。没必要作重复的解释和说明。

解说应当向观众介绍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无形的信息,和画面有一定联

系,但观众直接看不出来的信息。电视解说不去简单解释说明画面,更侧重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在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成之后。

就是说,从操作的程序上,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完成的具体情况,再考虑解说词的处理和安排。这里我们讲的是一般情况,特殊类型个别情况将在另章讨论。

解说是“镶嵌”,是“点睛”,没有画面,往那里镶嵌?没有龙体,向何处点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少人在制作节目的程序上,习惯于事先写好解说词,然后根据解说词文字稿的内容再来编画面。有些人干脆把磁带录好彩条铺好黑场,把解说词录在磁带上,然后根据解说词插入相关的画面镜头。这种作法比较简单,解说和画面的位置也容易对齐,目前采用这种先解说、后画面的作法,为数还不少。

但是这种作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声画两张皮”。解说事先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表述系统,然后配上相关的画面图解文字,解说与画面各行其是,都缺少针对性,失去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有人提出,事先没有解说词的基础,我们根据什么去编辑画面呢?可以不可以有一个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呢?可以。

但这个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仅仅是一个最初的设计和勾勒的雏形,它为我们的拍摄、采访、编辑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逻辑思路,但不能作为最后的解说词使用。

因为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面临着一个电视化的过程。

在这个电视化的过程中,文字脚本的许多内容要被转化为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要被不同的电视手段分化,瓦解。就是说要被“五马分尸”。它的主要内容应该转化为画面表现,还有一部分内容分别被转化为音乐、字幕、同期声采访等手段,只有一部分内容被改造为解说词。文字稿的电视化过程,就是一个被支解和取代的过程,所以文字脚本是不能直接作为解说词使用的。

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写作,也和一般的文学创作不同。它必须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前期拍摄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充分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文字脚本必须适合操作,能够操作。甚至连时间周期,路线场点,经费人力,技术设备,难易程度,这些条件都要考虑周全。无法操作的文字,是没有用的。

第二、要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与可视性。

文字脚本的写作要充分考虑电视形象化传播的特点,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全部内容都适合电视表现的。文字脚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侧重那些具有可视性、画面感的材料。

第三、在文字脚本阶段,最好确定下将来节目的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

因为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的事先确定,对前期的采访拍摄都有先在的规定性,直接影响拍摄方式和拍摄风格,影响采访记者的提问和介入方式。但文字脚本无论写得如何精彩,它也不能作为最后的解说词直接使用。解说词一定要根据编成的画面去合理安排布局,它来自画面,又引导画面。

(4)电视解说词不要求文字形式的完整。

一般文章的作者,尽量追求文字形式的完美。但解说词不作这样的要求,因为它既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追求文字上的完美无缺。

我们把解说词从电视节目中分离出来以后,单独去看,就可以发现,它在文字形式上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它的文字结构是不严谨的;某些语言是不连贯的;思维是跳跃的;因果关系是残缺的;指代关系是不清楚的;比例是不匀称的……给人东拉一句,西扯一句;突如其来,忽然又去的感觉。刚说到历史,又转到当代;才提到海外,又扯回中国;不是有因无

果,就是有果无因。其因其果到那里去了?可能在画面,可能在采访同期声,也可能在字幕。总之,并不一定体现在解说词中。如果用文学写作的标准去衡量它,会轻而易举地指出许许多多文字上的缺陷,甚至给人前言不搭后语,没头没脑,支离破碎的感觉。但是,这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正是电视解说在文字形式上的特点。

解说词是一种“镶嵌”,要求配合。所谓“镶嵌”,就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有突出有回避。这样才能“嵌入”画面。如果一味追求完整,文字上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其结果只能是“硬贴”成两张皮。

解说词的缺陷和不足,正是留给其他电视语言发挥的地方。

表面上只言片语的解说,一旦进入电视语言的总体系统,就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因此,电视解说无需考虑自身文字的完美,不能自说自话。解说过于追求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反而是愈益反损,失去了电视多种手段表现的综合优势。

(5)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

因为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在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方面,画面语言有其天然的优势,完全用不着解说词去搜索枯肠,用抽象语言做隔靴搔痒式的苍白描写。

语言描绘形象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准确”。尽管语言在传达其他信息方面极其准确,画面极其不准确,唯有在描绘形象上,二者正好相反,画面描绘非常准确,语言描绘非常不准确。因为文字语言描绘形象,只能用模糊语言,而不能用精确语言。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唤起读者无穷的遐想神思,勾画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电视传播则不然,它不必去唤起观众的形象感,尽量避免对画面形象的直接描写,尽可能少用描述性语言和过多的形容词汇。

至于花红草绿的景色,热闹壮观的场面,对电视画面来说,是小菜一碟;对电视解说来说,是废话一堆。所以,写解说,一定牢牢记住三个字“少描写”!

一般情况下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的情况安排解说。但根据电视节目的不同类型,不同题材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如政论片、文献性纪录片等。

政论片和文献性纪录片的情况比较特殊,可以事先写好一套相对完整的解说词文稿,然后根据解说词的叙述结构、意义表达,去拍摄、寻找相关的画面作形象的说明。解说作为基本的表述手段,电视的其他表现手段围绕解说进行安排。所以,这类节目定位特点是“解说为主,解说先行”。

那么,政论片和文献性纪录片对解说有那些特殊的要求呢?

(1)解说的语言有独家资料,独家观点。比较完整的表述形式。

(2)以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故事情节代替政论。

(3)论述带着信息进行。

其次是电视新闻可以先写好新闻稿

为什么电视新闻消息的制作可以先写好新闻稿,然后再根据新闻稿来编辑画面呢?这样不会造成“声画两张皮”的问题吗?

电视新闻可以事先写好新闻的文字稿,然后根据文字稿再来编辑画面。

其一,因为电视新闻消息一般报道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复杂的旁枝末节,而且新闻消息报道的时间比较短,平常一条消息也就是几十秒钟,或一、两分钟而已。记者一般都是自采、自写、自编,记者在写搞件的时候,对将要编辑的画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有限的一些镜头和顺序基本上是“成竹在胸”。特别对记者比较熟悉的常规报道,画面镜头的基本框架路子早已是轻车熟路。所以,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脑海中已经对未来的画面有了形象的储存。可以根据脑海中的画面处理和安排新闻稿的文字。

其次,我们国家有些消息的报道要求必须使用“新华社统搞”无论报纸、广播、电视,

所有的传播媒介必须使用统一的稿件,统一的文字向外发布消息,不容许进行任何改动或增删,也不需要考虑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所以,各种媒介吃“大锅饭”的情况,就只能根据事先确定的统一的文字稿再来编辑画面,用相关的画面对文字稿进行辅助的图解。除此之外,各地还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宣传部门规定的“统稿”,要求统一口径,统一文字。比如,对逝世领导人的履历、评价,重要会议的公报等,都不允许媒体各行其是地进行报道。像类似这样的情况,只能根据文字稿编辑画面。

其三,有些电视新闻消息的报道没有充分的电视化,同报纸、广播的新闻消息的报道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不可替代的画面信息,万能画面太多。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不像写文章,拿一摞稿纸和一支笔,就可以洋洋洒洒,天马行空般地任意挥洒。

电视解说必须全方位地考虑问题,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难就难在这里。

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辅导(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辅导)

第三个问题:学会充分利用电视的其他表现手段,为解说词的展开提供支点和借力。

同时,其他表现手段也为解说词提供了很多可借用的力量。如音乐、字幕、同期声等。

要善于找支点,找借力。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占有材料

电视节目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多采,涉及的题材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三百六十行,乃至七百二十行,都可能进入我们报道的视野,成为制作节目的选题。每个电视记者或编导,虽然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准备有所不同,但任何人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报道领域的专家和各个方面的通家。而电视解说又承担着向观众传达信息的主要任务,如果解说词的撰稿人对所要报道的问题还一知半解,甚至稀里糊涂,怎么能使屏幕前的观众有所收获呢?

所以,撰写电视解说词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须在创作之前充分占有材料。

在占有材料时候,一定要抱着“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态度,把有关的材料尽可能收集起来,把相关的问题尽可能考虑周全。

电视节目的创作首先面临一个选择问题。

要有选择余地,就必须更多地占有材料要善于联想。

创作节目,撰写解说,应该想到的问题必须尽可能想到。围绕题材“想”材料。凡是和这个题材有点关系的问题,无论将来是否要用,是否合适,只要沾点儿边的问题,先把它记下来。一个题材,起码要想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相关问题。把凡是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相关材料,尽可能想到,不怕累赘,不怕重复。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把这些随意想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鉴别,看那些是可用的,那些是备用的,那些是可用合并同类项的,那些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那些是可以顺便交代的。

“想”到的材料越多,越丰富,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至于捉襟见肘无话可说。

2.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

任何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都会有多方面的对应关系。

就是要求我们在创作中,应该尽量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看一看其他人会怎样看待、怎样报道同一事件的。从中国的、外国的;正面的、反面的;政府的、百姓的;宏观的、微观的;赞成的、反对的;媒介的、个人的;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可能性的比较,可以使我们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使我们在多种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中,作出更加冷静与正确的选择。

选择角度,一般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

叫“放弃第一反应,不用第一选择。”

就是打破惯常的、传统的角度。接到题材后产生的直接反应,往往是一种定势思维,按照朱光潜先生在艺术心理学上的说法,是一种“套板反应”。这种反应下作出的决定,往往是大家最熟悉最习惯的大路货。你能够这样想,别人也会这样想,你选择的切入角度,是一般人人都会想到的角度。所以,对直接反应出来的第一选择,一定要暂时搁置起来不要使用。想方设法,上下求索,看有没有可能寻找出更新的角度进行表现。

在做节目选择角度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以小见大”;

越是小,越是具体,越能够接近观众。所以,最好通过具体的人物,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故事,具体的细节人手展开叙述。越是小,越是具体,越不容易雷同。再重大的题材,再宏观的事件,也可以通过很小的切入点逐步展开,以小见大,由实入虚。

比如,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在组织一批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报道。题材相同,过程相似,评价一致。怎样发挥电视的优势吸引观众,有所突破,关键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角度。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切入的角度往往很具体,甚至很细小。比如反映二十年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有一部片子切入的角度极为独特,它从一户普通百姓家中小小的电源插座人手,二十年以前,普通百姓家中是不需要什么电源插座的,顶多有几个电灯开关,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每家每户的电源插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个房间到每个房间,从电源插座到电话线、公用电视天线等等,需要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非常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二十年来物质供应的丰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是“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角度。

通过转换立场,转换角色,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摆脱惯常的思路,往往能够发现新的切入点。正面攻不上,反面攻或侧面攻,或许能够找到最佳的突破口。

反向思维,不一定是反面的去表现。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对惯常的思路提出疑问,提出挑战,多问一些为什么。在质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表述方式。一个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编导,一个不善于打破常规的编导,一个不敢否定自己的编导,不可能是一个出色的编导。

对撰写解说词来说,同样一层意思,你能不能有新的说法?同样一个故事,你能不能找到新的叙述角度?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过程。艺术创作的规律要求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既合情合理,但又能出奇制胜。我们的一些节目制作却老是违背这个规律,常常把节目做成“情理之外,意料之中”。许多获奖的节目,都是通过反向思维,转换思路和切入角度,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3.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一些同主题有关的重点细节,可能在整个画面上并不是特别抢眼,也不一定处于画面构图的中心,往往不被一般观众所留意。但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信息点,这就需要借助解说的强调,将其放大、展开、凸现出来。引导观众的视觉关注,使他们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从而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有力地服务于主题。

解说词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放大画面信息。善于观察画面,捕捉画面信息,就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4.调动观众结合画面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

解说词调动观众想象和联想,使观众从无形的画面想象到有形的东西来。电视解说词应能够调动起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令其结合画面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为观众的思维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用空间来表现时间,用空间来表现过去,都是通过解说词的补充来调动观众的想象的。

更为深入的是如何利用解说,使观众从无形的画面中,从解说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由狭义引向广义,从局部引向全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感受到更深刻思想内涵。并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深沉思索,甚至远远超出作品主题的定义。但它又完全是以眼前的画面作为展开联想的支点。

观众在接受听觉信息时,充分调动经验积累,自觉地同眼前的视觉信息相联系,从而引发对与之有关的事物的联想。解说应当在通过事物的表象特征,在启发观众的相关想象、联想方面下功夫,为观众的想象空间提供必要的逻辑依据,把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借助语言诉诸观众的听觉。把凝聚在镜头间的深刻含义,用简洁的语言点明。

联想往往具有跳跃性思维的特点。跳跃性大的联想,把表面上彼此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可以揭示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如果彼此之间的距离太接近,这种联想思考的空间过于狭小,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彼此的距离过大,过于离奇,虽然作者个人心里明白,却未必能启发观众相应的感觉,无法顺利地建立这种联系,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联想效果。所以,一定要通过解说点明被联想事物的接近之点,构成事物彼此间暂时的联系,为观众铺设一条联想的桥梁。

在观察画面的时候,不要只用眼睛去看,要调动多种器官去参与观察。要进行全方位地感受,让所有的器官同时发挥作用。在艺术表现上,这叫做“通感现象”。

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辅导(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辅导)

第四个问题:着重介绍电视解说词在艺术方面的要求:

1.画面长度与解说字数的关系

电视解说是在时间的延续中展示空间的艺术,也是在空间的转换中展现时间的艺术。对于撰稿人来说,对时间字数的准确把握,是同画面配合的重要技术要求。电视解说不能天马行空般的任意挥洒,它必须注意到同画面的对位、交汇、碰撞、即离的时机,注意到画面长度的容纳字数和解说的语速。

在过去电视技术手段不够发达,录音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汉语普通话的解说要求,是每分钟的画面大概180个字左右的解说词。

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电视解说的播音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在电视解说的速度,是大约每分钟画面配250个字左右的解说词,或略快一些。但如果解说达到每分钟300个字以上,语速就显得过快,老年人或听力有障碍的观众就会感到吃力。

重要的是需要严格对位的地方不能错位。特别对画面中那些特殊的背景,特指的人物,必须强调的细节,解说的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汇,必须同相关画面的位置对得很准,与针对性的画面形象同时出现,才能取得声画结合的预期效果。否则,不仅这种交叉、碰撞、借力的效果难以实现。而且关键地方的错位,还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

解说词在形式方面的要求:

(1)电视解说词段落的划分尽量的要细,要短小,不宜长篇大论。有些解说写起来五六分钟,七八分钟还不分段,这样,合成的时候不便于解说同画面的准确搭配。段落短小,计算时间字数比较容易,播音员也便于调整语速,找准画面和同期声的准确位置。

(2)解说的句式必须使用短句,有时七八个字,顶多十几个字。一定要见标点符号。以利于同其他因素的配合或调整。

2.数字的形象化处理

电视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数字,尤其是经济报道、成就报道、统计检查等报道中,数字出现得相当频繁,而这些信息非常抽象,很难用画面做准确的说明,基本上是通过解说词进行介绍的。然而,解说词中的数字听起来相当枯燥,往往影响解说词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观众通过听觉一次性地感受数字,没有思考计算的时间,很难直接作出清晰的反应,留

下准确的印象。特别是数字的量比较大,数量单位观众比较陌生所时候,观众只是朦朦胧胧听到了数字的音节,根本不知道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

解说词中的数字如果量比较小,数量单位观众比较熟悉,或者大家一听就明白的,可以直接使用。

如果数字的量比较大,数量单位比较陌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数字,必须作出形象化的处理。

在介绍数字的同时,增加一个参照系和可比量,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字。这个参造物或可比量最好用观众比较熟悉,比较形象具体的东西,能够迅速理解数字的基本量度。

由于电视语言的特点,在使用参照物的时候,尽量寻找具有视觉感的因素,用大家比较熟悉的具体形象作参照。

广播电视都是通过听觉传达数字的,所以在数字使用上有着这些特殊的要求。这个形象的数量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大体相当。

同样,如果在电视解说词中使用到历史年代,不能仅仅出现一个年代序号,因为观众没有时间思考计算,查找到底是什么年代,必须使他们一次性接受了解这个年代,应该在介绍年代序号的同时,进一步用这个年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作参照。

如果是对外宣传的节目,最好用世界著名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作参照。

3.谨慎使用简称

在电视解说词中使用简称,一定要非常慎重。

简称,是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节约字数,对固定称谓的一种压缩用法。由于约定俗成的广泛基础和社会认可,交流时无需解释就可以彼此明白。比如“三中全会”“九届人大”“四个面向”“三个代表”,以及“北大”、“清华”“大京九”等等,都是广泛使用的简称。

电视解说词中使用简称,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承认,过于生僻,容易误解的简称不宜使用。电视解说词使用简称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约定俗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能随心所欲自己发明简称。简称在电视中使用,必须看它的社会接受程度,媒介宣传中的流行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行其是。

(2)简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代际界限。过去时代广泛使用的简称,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如听天书,不知所云何物。比如,文革期间大量使用的一些简称,像什么“斗私批修”“一打三反”“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今天再使用,必须作充分的背景说明,否则年轻的观众听起来如堕雾中。

有些简称,只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使用,过了那一段特定的时期,就不宜使用了。特定时期后,今天再使用,必须用全称,或作出充分的说明。否则,观众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简称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广泛使用,大家认可接受的简称,不宜用在跨地区、跨范围传播的电视解说词中。各地都有本地通用流行的单位简称,本地人互相交流没有什么障碍,其他地区的观众可能根本不懂。特别是行业、领域内的简称。因为“隔行如隔山”,外行业的观众可能毫无了解。

地域性方面,比如由于城乡社会的差异,城市中使用的简称到农村使用未必妥当。

(4)在企业或地区的简称后面加“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

许多单位,为了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经常在企业简称后面加“××人”。有些企业简称加“人”就会在听觉上不舒服,像“一汽人”“二汽人”“北内人”,就容易同“气人”“内人”联系起来,而什么“仪征化纤人”更不可用,如果是“机器厂”还能称作“机器人”吗?一次,这种简称在电视解说中使用是不合适的。

(5)简称不能生硬套搬。简称没有什么规律,语言压缩和组合的方式不尽相同。

不能看别人使用这种压缩方式,你也盲目照搬。语言有很多特殊的禁忌,谐音、关联、

引申、会意的地方很多,约定俗成的简称是经过社会检验的产物,不能照猫画虎。

(6)使用简称要注意对象、场合。

在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的简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正式的场合和重要的时刻,需要使用全称。比如重要外事活动,正规的外交公报或照会都要使用全称。一般人去世,我们习惯说把他的遗体送到“八宝山”火化,但重要领导人逝世,“八宝山”必须用全称,写成“八宝山革命公墓”,以示尊重。所以国家领导人逝世的讣告或“告全国人民书”,国家单位必须使用全称。

电视解说词在简称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也相当严重,而且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希望大家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认真注意,避免产生不应有的错误。

我们在电视解说词写作时要做到:

1.解说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解说语言是介于书面语与日常口语之间的一种语言表述形式,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听觉语言。它屏除了口语中那些杂芜的成分,使之更准确、更精炼。但又充分吸取了口语中那些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使之同观众的交流更为自然。因此,解说语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作用于观众听觉的语言,力避那些句型过长,过于雕饰,半文半白,难听难懂的书面语。

解说词往往体现出比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毋庸置疑的。设想如果在解说词中出现了“侃大山”一词,起码可以知道这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但其迅速流传,说明了它独具的生命力。

作品的时代感,主要体现在解说词中。而生活化的语言,往往凸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如“链接”、“闪亮登场”等语言表述方式,明显感觉到世纪之交当代中国社会的氛围。

2.提高解说语言的机智、幽默程度

电视解说要吸引观众,必需接近观众。要使观众留下印象,加深记忆,必须使他们产生兴趣。如果能把深刻的道理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述出来,把蕴含的深层价值用轻松的方式揭示,避免教化面孔引起的逆反心理,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通过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趣味的接近和调动,接受了知识和道理,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观众在出乎意料的欣赏状态下,对精彩的解说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知不觉中获得一种知识和智力的启迪。

3.解说语言分寸感的准确把握

解说语言分寸感的准确把握,既是作者个人文字修养高下的一个标志,也体现出对报道内容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语言的精确性依赖于思维的精确,依赖于对画面的理解能力,对画面的揣摩越细致,对问题的思考越精确,笔下语言的分寸感就越强。电视解说一定要善于在类似的语言中反复比较、推敲、选择,不能满足于“差不离儿”,更不能似是而非,或削足适履。

少使用程度副词。

解说语言由于有画面形象的配合,尽量少使用形容词或程度副词之类的虚词。因为这些词不传达具体的信息。像什么“灿烂”“辉煌”“伟大成就”“极大提高”“明显进步”“进一步突破”“大干快上,狠抓生产”“又上一个新台阶”等等,华而不实,空话连篇。此类解说,不仅没有传达具体的信息,不会取得任何实际的效果,反而会因为这种恶劣的文风,产生很坏的影响。

尽量避免使用套话。

假话、大话、空话,简称“假、大、空”,是我们历来反对的一种文风,但是所谓“任务”一来,总有人习惯使用这种语言模式,也是电视解说词中屡禁不绝的一种通病。说浅了是一种思想的懒惰;说深了,是一种故意的亵渎。有些句式和表达方式,最初使用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新意,但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什么情况都拿出来乱用,就成为不传达任何信息,毫无表现力的套话。

解说用词一定注意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于绝对,尽量避免直接下结论。结论最好由观众作出,作者的评价和立场体现在报道的过程中。所谓“过犹不及”“欲益反损”,话说过了头,还不如不说。解说要把握好分寸感,要含蓄,要留下回旋的余地。

解说写到什么程度最合适呢?那就是“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意思到了,目标明确了,但就是不作直白的结论和主观的评价。搭箭拉弓,瞄准目标,弓弦拉满,但手中的箭死活不放出去。观众非常清楚你的目标走向在那里,让人感到内蕴的潜力无可估量。这样可以引导观众主动的参与思考,自然而然地作出自己的结论。不要越俎代庖,硬下结论。如果非要把话说得过满,过于绝对,非要把箭硬放出去,势必让人摸去底牌,其效果,势必成了“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了。

解说应该为观众提供积极思考和补充想象的天地,不要什么话都从自己嘴里说出,总要有些含蓄的东西。含蓄是一种技巧,以一当十,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含蓄也是一种艺术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有限的语言去追求无限的意趣。含蓄更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是一种亲切和平等的交流。

4.简洁凝练的表述技巧

语言表述要求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罗里罗嗦,是基础写作的老生常谈,也是对一切写作艺术的共同要求。然而,对于电视解说来讲,简洁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解说是严格受到画面时间制约的表现手段,要在有限的画面时间内传达较多的信息量,必需使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支点,选择最适合的切入角度,选择最有效的形象载体,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这就要求撰稿者把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凝聚在一个焦点上迸射出思想的火花。它对简洁的要求比一般文学写作更为严格,不允许漫无边际地自由挥洒和铺陈。

电视解说的简洁不仅要求它惜墨如金,更要求它根据配合画面的特点,寻找出最有效的形象载体,具有“一叶知秋”的形象表现力。“一叶飘落而知天下俱秋,一草萌生而知天下皆春”,这一草一叶,就是最具有形象概括力的有效载体。电视解说没有充裕的时间让你前因后果、枝枝蔓蔓地详细诉说,它需要通过形象的典型特征,调动观众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高度精炼凝聚在一点上,点到为止。

如写“鸦片战争……”

简洁的要旨在于准确的选择,抓住最具表现力的形象,抓住要害,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无需赘言。

我们讲的只是解说词写作的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和失误的总结。

所谓“文无定法”,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没有一定之规。只能说,怎样处理比较合适;怎样处理还需要斟酌。不能绝对地说,必须这样写,不能那样写。具体情况一定要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判别。我们讲的是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的要求。

要“取法乎上”,一定要向高标准看齐。做节目,要以严格的规范化的标准要求自己。

电视解说词是写作是一门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观摩大量的作品,做各种单项的和综合性的练习。通过对练习作业的分析,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逐渐领悟和把握其中的一些诀窍。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段和创作技巧。

电视解说词写作学习有两点参考经验:一是一切学习从模仿开始,要善于学习,善于模仿。二是要学会做节目,一定要学会看节目。

(共6套)七年级语文写作小专题写作技巧汇总

(共6套)七年级语文写作小专题写作技巧汇总 写作小专题发挥联想和想象 【写作导航】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文字与神思的巧妙融合. 要想让读者与自己的感情撞击出火花,就必须大胆地扬起想象的风帆,在时光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怎样才能让想象之帆高扬于文学之舟的桅杆上呢? 一、变换想象的角度. 1.借助联想,由此及彼. 借助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 2.掌握规律,由点到面. 只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便能写出同类事物的共性特征,这种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想象,能深化主题. 3.顺藤摸瓜,探本求源. 无源之水,无根之体,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渊源.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由果推因. 4.移花接木,大胆嫁接.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如果创造性地加以组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变换表达的形式. 大胆的想象如果再借助适当的表达形式,一定能结出创新的硕果. 1.用童话编织梦想.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我们可以自己创作童话,也可以运用已学过或看过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部分情节来演绎新的故事,反映不同的主题. 2.以神话表达向往. 我们可以借助神话的形式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如“后羿射日”可以这样改写:后羿发现只剩下一个太阳后,天气依旧炎热,便想寻找隐藏的太阳,却找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 3.借寓言诠释哲理. 生活中的某些道理如果直接说明,有时不易被人接受,而寓言故事往往能弥补这一不足. 【例文引路】 登月奇遇 陈婷 因受全人类的委托,我即将去月球探险. 【开篇点题】开篇交代探险原因. 这一天,我穿上百变衣和风速鞋,登上“超光速”飞行器. 一按电钮,“嗖”的一声,飞行器便载着我进入预定轨道. 几小时后,飞行器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我打开舱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山流水,平川沃土,还有各种奇花异草. 我不禁疑惑,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从何而来?正在我惊讶之时,从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里走出来一个奇特的外星人,他笑容可掬地对我说:“欢迎你,地球人. ” 【环境描写】突出月球的美丽,为下文写地球遭到破坏做铺垫,想象丰富. 我礼貌地回答道:“谢谢,这里是……”

电视新闻制作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班级:新闻0801 姓名:曹瑞 学号:20085800

电视后期制作 今天的人们的生活在一个图像化的的时代,真正开启这个时代的是电视。加拿大传播学者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在信息通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时代,电视无疑是今天人类延伸的感官中最重要,最敏锐的一部分。作为当今强势媒体的电视,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用于娱乐的功能就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的需求逐渐开始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电影收视带来的巨额收入,娱乐节目一路飙升的收视率,以及观众尤其是家庭主妇对肥皂剧的偏爱,这些都说明影视业的进步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影视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拥有占用庞大的受众群,获得良好的收益,那么,节目的制作者除了在前期节目的构思和策划上下功夫外,后期的技术处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比如说镜头与镜头的衔接,画面的特效处理,以及蒙太奇的应用等。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之前,我们必须系要系统的掌握电视后期制作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在正确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上,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熟练操作的效果。要做到这一步,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影视方面的创作,根据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在改正不足中取得新的成绩。 这一门课程叫《电视新闻后期制作》,顾名思义,是讲电视后期

剪辑方面知识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在视频后期后期编辑的技巧方面下功夫,对于整个节目来所,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还可以达到最初的制作要求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这一环节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原本要求我们拍的是新闻节目,由于拍摄新闻节目的难度比较大,并且我们组策划的第一个节目遭到了种种质疑,最后经过商量,我们决定拍一部MV。我们之所以选择跟新闻节目大相径庭的娱乐节目,一是我们考虑到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来说,拍摄MV比较切实可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集中比较少的人力和财力制作出画面比较美观,内容较受欢迎的节目形式;二是我们临近毕业,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部这样的节目很有纪念意义;三十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MV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是包括多数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钟爱的艺术形式。综合考虑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后,我们就开始拟定策划,制定拍摄方案,组织人员来完成整个拍摄兼制作过程。 总得来说,拍摄过程还是比较容易,只要前期拍摄思路清晰,方案策划的合理,在拍摄阶段遇到的问题还是有办法克服。我们选择的场景多的是我们学校附近地点比较切合MV故事情节的,再加上男女主角的投入表演,使得整个MV的内容更加丰满。 我们前前后后一共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前期的拍摄,由于我们的拍摄时间正好赶上了期末考试和龙新社的拍摄任务,所以导致我们这个作业的进度放慢了很多。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组的人显现出的团结精神和负责精神是我们拍摄进程没有落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

新闻写作技巧汇总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故事

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故事 荆书键孙宁 如今,计算机真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包括广播、电视和电影都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拍摄和制作。你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跟随一位电视新闻记者阿Ken 来一起走进电视新闻制作的幕后。 图1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图 电视新闻制作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中期采访录制和后期制作合成。其中,前期准备和中期采访录制工作主要由新闻记者和摄像承担,而后期制作合成则主要由后期编辑和制作人员完成。根据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图(图1),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搞清楚电视新闻制作的各个不同阶段及其相应的工作。 好了,下面我们就跟随阿Ken开始一天的新闻采访与制作工作吧。 整晚的奋战,年轻记者阿Ken最终战败睡虫,上午8点30分,他现身在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办公室中。作为记者,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新闻选题。 “今天做什么选题呢?哈欠……”,阿Ken打了一个喷嚏,心想该不会染上禽流感吧?“应该相信我们伟大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对广大的白衣使者有信心。”阿Ken自己唠叨着。这时,一个选题涌现出来,阿Ken打开电脑,输入新闻选题:“今天你哈欠了没?”。很快,选题被领导审核通过了。 图2电视台常用的摄像机及磁带 紧接着,阿Ken打电话预约了卫生部门的相关人员。同时,他的搭档摄像记者也在准备他的“枪”和“子弹”——去设备管理处领取摄像机以及磁带(图2)。这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摄像机和型号来选择相应的磁带种类和型号。 摄像机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它们的成像质量也是有好到差,价格也是由低到高。广播级摄像机主要用于广播电视领域;业务级摄像机主要用于电化教育、闭路电视、工业、医疗等领域;而家用级摄像机则主要用于家庭娱乐。 图3 新闻文稿系统 中午时分,阿Ken采访结束,火速乘车赶回电视台。扒上两口饭,赶紧开始撰写稿件。不一会儿,阿Ken的新闻“战友”们也采访归来,新闻记者办公室里顿时人头济济,键盘声四起,大家开始使用新闻文稿系统(图3)进行新闻稿件的撰写。撰写好新闻稿件以后,阿Ken将这篇自认为完美的稿件通过新闻文稿系统保存供领导审阅和修改。不一会儿,稿件就被审阅通过了,看来领导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呀! 图4 配音工作站 这时,阿Ken工作就该唱“新闻编辑三步曲”了,即让播音员根据文稿给新闻配音、将配音和录制的视频素材上载到视频编辑系统中,之后进行视频剪辑。 编辑制作视频一般需要经过创作、采集、编辑、效果处理和保存四个主要的步骤。其中,创作是一个视频制作的灵魂,对于新闻来说创作就是其采写新闻稿件;采集是指将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素材和其他素材(如图片和配音等)通过数据线(一般为IEEE 1394连接)采集到计算机上;编辑则是指将这些捕获后的内容按照需要,重新排列并剪接顺序,还可以根据需要为视频加入转场特技、字幕标题以及音乐等效果,使其更加美观生动;保存就是把制作好的视频,用一定的格式(编码方式)存储在硬盘或者刻录到光盘。 视频编辑分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两大类。线性编辑引申了数学中“线性”的概念,指连续地编辑视频,编辑时必须按照视频的前后顺序来进行编辑(一对一编辑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而非线性编辑则不同,不被视频的先后顺序所局限,可以将任意时间位置的视频片断放置到需要的位置上,通常也简称为“非编”。非线性编辑由于功能强大和简便易用等特

《专题写作(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专题写作(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分,每题2分,共5题。正确的请在答题纸上划√,错误的请在答题纸上划×) 1.申诉书是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 裁定不服,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撤销、变更原 审裁判或重新审理而提出的书面请求。( ) 2.工作总结是文秘工作的日常写作内容,目的主要是为了存档。( ) 3.项目建议书是项目立项时的基本依据,是项目审批机关用以审批项目的参考性文件,但 并不是进行项目筹办工作的基本依据。( ) 4.消息的篇幅比较短小,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不能超过200字。( ) 5.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当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 反映,要避免主观评价。( ) 二、文体分析(20分) 6.根据经济合同的写作要求,指出下面这份合同的错误。 建筑合同 ××机械厂(甲方)与××建筑工程公司第一工程队(乙方)经双方协商签订如下条款: 1.工程内容:甲方原有宿舍(均系平房)8000平方米,现扩建20000平方米,其中拆除旧房4000平方米。新宿舍要求四层钢筋混凝土梁砖墙结构(详见图纸)。 2.建筑费用:全部建筑工程费用2000万元(详见清单),所有的建筑材料均由乙方负责采办。订立合同后甲方先付给乙方工程费用1000万元。余款在宿舍建成验收后全部付清。 3.建筑工期:××年3月1日开工,次年8月15日竣工。 4.经济责任:厂方如不能按期付款,每超过一天应赔偿对方按工程费千分之一计的赔偿 金,工程队如不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每拖延一天,厂方可在工程费中扣除千分之一作为赔偿。 5.施工期间人身安全由乙方负责。 6.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鉴证机关一份,建设银行一份。 甲方代表人:林×× 乙方代表人:郝× 电话:×××××××× 电话:×××××××× 开户银行:市工行开户银行:市建行 帐号:×××××××× 帐号:×××××××× 提示: (1)既要注意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又要注意结合原文。

浅谈电视新闻的制作

浅谈电视新闻的制作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电视观众的欣赏品味和欣赏层次也不断提高。由此,现代电视台对新闻节目及各种专题栏目节目的制作质量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后期制作节目的质量也要求精益求精。电视新闻画面后期编辑,对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除了与选题有着直接关系外,对后期画面的编辑和制作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新闻的主旨、意义以及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都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呈现给观众,对新闻的画面、声音以及内容的衔接好坏,决定了一个节目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节目专题栏目节目制作 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教育和监督的作用。在行使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的职责时,如何把节目做得更好,更容易为观众接受,从而收到最好的宣传效果,除了节目内容的质量要高,要对观众有吸引力外,节目的外在形式也至关重要。画面的表现力是任何文字和语言都不能取代的。新闻节目担负的责任决定了节目的严肃性,但是,严肃的内容与生动的形式并不抵触。并不是严肃的内容只能适合呆板简单的形式。严肃的内容可以而且应该通过生动的、富于观赏性的形式加以表现,以引起观众对节目的更大兴趣,从而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宣传。 一般而言,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是指根据声画同一的原则,将记者采录回来的新闻素材根据责任编辑编号的稿子进行剪辑,最终和片头、主持人出像、音乐、字幕等合成完整的电视新闻,播出供观众收看。由此可以看出,制作人员需要做的基本工作主要有:电视画面的选择、剪辑与衔接,以及画面与解说词的配置。那么,新闻制作人员如何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呢? 1、首先要提高电视画面的表现力 要重视新闻节目画面的拍摄,努力提高节目素材画面质量。好的电视画面最能吸引观众的视觉,深化节目内涵,增强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节目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画面拍好了,就为节目包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电视技术不断的发展,善于运用技术手段美化荧屏,将是电视新闻竞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中独有的构成要素,在画面编辑过程中,除对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接点准确、平稳、自然、连贯性把握之外,还应对画面的长短、主体的运动方向、场景转换、节奏的把握等作出正确判定。编辑必须全面了解画面素材和稿件内容,吃透记者的意图,才能将图像资料加以正确、巧妙地组合,向受众传播更准确、更生动的信息。 2、要把握画面的节奏 在画面节奏把握中,要控制节奏变化,调节观众的视觉心理。电视新闻虽有别于文艺作品,但同样要讲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同主题的新闻应有不同的节奏。如一些大型会议活动类的新闻,其内容严肃,气氛庄重,它的画面节奏应沉稳、舒缓,画面宜长不宜短,运用要从容不迫,显示事件的凝重感,这种沉稳、舒缓的节奏便于观众去思考新闻的内容。作为后期制作人员,认真考虑景别和拍法,千方百计回避芜杂、零乱的场景和信息,力求画面清晰、干净,确保画面的表现力和美感,在满足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 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范本) 2009-09-30 22:40:37| 分类:應用文中心|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电视新闻专题写作脚本(范本) 小矮人的大志向 (提要) 27岁的他,身高只有1米27。 他曾经自卑绝望。 (同期声王庭德我觉得我成了社会的负担,要悄悄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几经磨难波折,让他重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同期声王庭德没想到那件事感动了她。这是我最感到荣幸的一件事。)他自强不息,用自己在文学和新闻写作方面的特长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期节目,讲述残疾青年王庭德的故事:《小矮人的大志向》。 王庭德的老家在铜钱关乡安然村,这个地名颇为吉祥,但王庭德一家却很不幸。母亲双目失明。12岁那年患精神病的父亲去世。而最直接改变王庭德命运的是他出生后第二年的一场病变。 那是一次高烧,由于家庭贫困无钱看病,高烧过后,他开始急剧消瘦,双腿严重变形,他的身体增长变得十分缓慢,身高比同龄人矮了半截。今年27岁的王庭德,身高依然只有1米27。 从童年开始,王庭德的生活就和常人是那样的不同,他走起路来一颠一簸,手舞足蹈地不住摇晃,走到哪里,都有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懂事的孩子还嘲笑他,他开始变得孤僻内向、沉默寡言。 其实在内心,王庭德也有他的梦想,贫穷和残疾使他不能和同龄人一样走进学堂,可他也渴望上学,渴望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乡中心小学教室的窗户外面听老师讲课。直到十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事情, 让他实现了上学的愿望。 (同期声字幕)王庭德 (一天,中心小学的何校长到我家收教育附加费,看到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他问我为啥不上学。我们村主任说他父亲早逝,母亲双目失明,现在跟他残疾叔父在一起生活,哪有钱上学。何老师说没上学,他还写字,我说我在教室外听课学来的。然后何老师翻看书本,把《春晓》那首诗,让我背诵并默写,我顺利的完成了。何老师很高兴,问我想不想上学,我激动地说,想,于是他们通过教师会商量,免费让我 上学,从此我走进学堂。)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语范例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语范例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

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

专题写作课程作业

专题写作姓名:学号第页共页81 专题写作 姓名: 专题写作课程作业(一) 一、填空 1.本门课程共设8个专题,涉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8个学科或称8门主干课程,包括:(1)古代文学;(2) 现当代文学;(3) 文艺学;(4) 古 代汉语;(5) 现代汉语;(6) 语言学;(7) 比较文学;(8) 外国文学。 2.对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一是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二是要有某些 学术价值;三是要有一些理论性;四是要符合学术规范。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论文的题目,主要应当考虑哪几种类型的问题? 答: 一是学术界少有关注,前人从未研究或较少研究过的问题。二是虽然以前有人关心或写过的课题,但研究得不完善、不充分,还有可能补充与深入探讨的余地。还有就是用先前的理论或文献材料解析不

了的问题。三是学术界有分歧的问题。四是跨学科的课题。 2.论文写作通常需要收集哪几个方面的材料? 答: 一是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相关的成果)。这可能是确定选题、初步形成论文写作设想的前提,也可能是进一步树立观点的基础。因为任何新的研究都必须对以往的研究状况作出回应,并在既有的研究水平上推进。 二是与所选定论题可能有关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可以支持论点的原始材料。各个学科的论文材料有不同的侧重,如语言学研究可能需要各种语料积累;文学史研究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文献、作品和评论,以及相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资料,等等。 三是有助于建立研究范式和方法的理论资料。如试用结构主义和叙事学讨论某一部作品,就必须了解和熟悉西方理论家这方面的论作,有相关的理论资料准备。 3.论文写作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答: 一是基本观点与核心概念应当鲜明突出。二是个段落章节之间要讲究逻辑关系,有过度的论说使得前后衔接,让人能了解思路的发展方向。三是文章结构应当为内容的完整表达服务。四是选择合适表现相关内容而又自己比较能够发挥的论述语言。五是文章草稿的撰写不

高考英语专题写作——话题类作文

高考英语写作专题训练——话题类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Passage 1 (09·浙江) 5月1日。高二(3)班的学生志愿者Li Yue和Zhang Hua去阳光敬老院(Sunshine Nursing Home)开展志愿者活动(送水果、打扫、聊天等)。假如你是校英语报的记者,请按下列要点用英语写一则100~120个词的新闻报道。 1.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2.老人们的反应; 3.简短评论。 4.注意:报道的标题和记者姓名已给出(不计词数)。 Student V olunteers Brought Sunshine to the Elderly 【参考范文】 Student V olumteers Broutht Sunshine to the Elderly On May Day, Li Yue and Zhang Hua, students from Class Three, Grade Two, went o Sunshine Nursing Home and did some voluntary work. Upon their arrival, Li Yue and Zhang Hua were warmly welcomed, and respectfully, they presented the elderly with flowers and fruits. Then, they started working at once, cleaning the windows and sweeping the floor. Everything done, they sat in the yard chatting with the elderly people. When it was time for the volunteers to leave, the elderly people thanked them for their kindness. They said it was such a beautiful day that they would remember it forever. Li Yue and Zhang Hua were very happy. What they did has brought joy to others and enriched their own lives. By Chen Jie, School Nwespaper Passage 2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 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

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 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新闻要素=5“W”+1“H”,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新闻的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部编版三年级学生专题作文整理

部编版三年级学生专题作文整理 圣诞节作文 圣诞节前几个星期中,同学们纷纷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款 式新颖的糖果和精致的圣诞礼物。12月25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还没进校门,我就看见长长的队伍已经快排到校门口了。我 向内张望了一下,原来有很多老师装扮成了圣诞老人,在发糖果呢! 我连忙排进了弯弯曲曲的队伍,虽然队伍很长,但我还是很快轮到了。我对“圣诞老人”说:MerryChristmas!“圣诞老人”也笑呵呵的对 我说:MerryChristmas!我拿到了糖,心满意足的回到了教室。 一进教室,只见同学们都在讨论着各自拿到的糖果,每个人脸上 都乐呵呵的,幸福极了。下课时,很多同学都在与其他同学交换糖果。 有趣的圣诞节这次圣诞节过得可真开心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篇二】 元旦作文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会,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的教室也装扮一新,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着“联欢会”三 个大字,周围画了可爱的小雪人和洁白的雪花。同学们带来了五颜六 色的气球,把教室装点得格外美丽,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随着节目主持人吴自峰同学宣布“迎2008年联欢会现在开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啦。首先,郑小理同 学演奏了一首萨克斯〈西班牙民歌〉,婉转动听,声情并茂,把大家 深深地吸引住啦;接着表演的小品“两个傻瓜”和“吃面条”,夸张 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还有3个同学的拉丁 舞表演,舞姿优美,热情奔放,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同学

们还表演了唱歌、魔术、舞蹈……,都是那么的精彩,同学们为他们 出色的表演使劲鼓掌,手都拍红了呢。 “丁铃铃,丁铃铃……”,铃声响了,联欢会结束了,可我们还 沉浸在联欢会的欢乐气氛中,这真是一次难忘的联欢会。 【篇三】 冬至作文 明天就是冬至了,妈妈说今天让我过把搓汤圆的瘾,我喜出望外 地说:“好呀!好呀!”妈妈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松 松干干的糯米粉被妈妈这么一搓一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好奇极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块,捏了捏,咦!米粉团怎么像橡皮泥呀? 开始搓啦,妈妈掰了一小块放在手掌上轻柔地搓起来,我也学着 她的样掰了一点放在手掌上,双掌合上使劲地搓呀搓。唉呀!怎么软 软地米粉团会碎成一块一块地呢?你瞧,妈妈搓的小汤圆又圆又光滑,别提有多可爱了,看得我直着急。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用力要均匀,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学着妈妈轻柔地搓起来,嘿!这下 成功啦!看来搓汤圆还有诀窍呢!我们一鼓作气,继续搓着。不一会 儿就搓了两盘。我看着那珍珠似的汤圆,馋得垂涎三尺。问妈妈能不 能煮一盘给我吃,妈妈说:“好啊!”妈妈把水烧开,再把汤圆放进 锅里,一个个小汤圆一齐贴在锅低,不知它们为什么和锅底这么亲热。妈妈把锅盖盖上,一会儿直冒热气,妈妈忙掀开锅盖,呀!一颗颗小 汤圆像一粒粒洁白晶莹的珍珠在水里上下翻滚追逐嬉戏。妈妈把汤圆 装进碗里,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软滑细腻,可好吃啦。几分钟我们就 把一盘汤圆给吃完了,就像秋风扫落叶。

专题写作辅导_写作指导

专题写作辅导_写作指导 专题写作辅导 一、论证的展开人们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几种。学术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当然要以议论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几大要素。在学术论文中,论题是作者所要解决和证明的问题,论点即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根据,论证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从而把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的过程和方法。从本质上说,论证就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正确地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形式,是使论证过程严密、论文具有足够的逻辑力量的重要条件。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需要使用一些具体的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1)举例法举例法是以事实为论据,以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2)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从文章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的局部来看,在各个具体的论证环节中,作者还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对某个小的观点加以阐述。应当说,归纳法、演绎法及类比法在论文写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法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前者是根据个别知识,推出一个一般性性结论的过程,后者则是根据普遍规律认识个别事物,推出一个个别性结论的过程。两者的思维运动的方向相反,适用场合、基本用途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依存关系又是十分明显的。任何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都必须通过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交互进行、相互渗透才能完成,这是由认识规律所决定的。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认识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法,这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往往具有假说的性质,是否真实,能否上升为科学理论,还有待于检验。(3)反证法反证法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即在论证中,先不从正面直接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而是先假设如采用相反的看法所可能产生的消极结果,与之相矛盾的看法的错误,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另一种看法的正确。反证法也被称为排他法,排除了其他观点,保留的就是正确的观点。(4)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两种相反情况的比较,辨明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运用对比法,既可以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或它在不同时期的状况进行比较。 (5)因果法因果法又称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事理因果关系的分析,证明论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运用因果法,既可以用原因作论据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作论据证明原因,正因为如此,人们还常把这种论证方法称为因果互证法。(6)引用法引用法是一种引用理论论据或以他人的言论为论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的论证方法。使用引用法必然要涉及到引文的问题。引文的种类很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从引文本身的状况来看有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文献原文,完全照录他人言论的引文形式。直引还分全引和节引两种形式;意引则是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在对原文加工、改写的基础上,引用其基本意思的引文形式。从引文在文章中的地位及其表述方式来看,有段中引文和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把引文写在段中;提行引文是指以提行的形式,把需要给予特殊强调的引文写出来,使之自成一个部分。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专题写作辅导相关内容:领导讲话稿该如何巧妙构思 构思谋篇非常重要。比如做衣服,没有衣料不行,但有了衣料,剪裁不好也不行,甚至会把衣料给毁掉。写讲话稿也一样,即使有了必要的材料,但如果结构安排不好,仍然写不出好的讲话稿来。 外贸商务信函几个写作特点

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

1、电视是传送图像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对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和电信号传输,使静止或活动的图像能在远距离即时再现的手段。是指对客观图像、声音的记录方式、处理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的综合;是摄像机、录像机、信号发射、无线与有线传输、电视接收机等设备的总和。 2、电视在信息传递方面表现出的突出功能有广泛性、及时性和具像性。 3、电视的种子节目是指“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 4、按照节目的制作方式,电视节目可以分为直播类节目和录播类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以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和服务类节目;按照节目受众群,可以分为儿童节目、青年节目、老年人节目等;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军事类节目、经济类节目、农业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5、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分为电子新闻采集、电子现场制作及数字演播室制作方式。 6、电视节目的基本生产流程包括稿本阶段、拍摄阶段、编辑阶段、审定工作。 7、电视节目制作稿本阶段主要完成的三项工作是选题、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 8、电视节目制作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价值性和可行性。 9、电视作品选题的价值性主要包括选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新闻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等。 10、电视作品的配音工作主要包括配解说词、配台词、配音乐和效果声等几个方面。 11、电视作品的审定工作主要要对节目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12、电视镜头组接的基本句型一般包括前进式、后退式、环形式和跳跃式四种句型结构。 13、长镜头可以分为声音长镜头、氛围长镜头、细节长镜头、积累长镜头、过程长镜头等类型。 14、普多夫金认为,“将若干片段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片子的方法,就叫做蒙太奇。” 15、表现式蒙太奇主要可以分为并列、交叉、对比、象征和重复等几种。 16、声画关系在电视作品中呈现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三种状态。 17、画面剪接点可分为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和节奏剪接点。 18、声音剪接点又可以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音响剪接点。 19、电视稿本准备主要指文字稿本(剧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准备。 2、电视节目:电视摄制机构为播出而录制的有一定内容的完整的作品,是电视传播中最为基本的单位。 3、电子新闻采集方式,是由摄像师扛着轻型摄像机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行素材拍摄,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后成片播出的制作方式。 4、电子现场制作是几台摄像机同时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景别进行拍摄,信号在控制台选择、切换、编辑,并实时播出。 7、长镜头:现代电视纪实中的一种基本形态和拍摄方式。与短镜头相对而言,是指镜头尺度和延续时间都较长的镜头。它往往用推、拉、摇、移等多种拍摄方法,连续地对一个场景或一个主体进行拍摄,形成一个完整的镜头段落,从而保持被摄物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一般习惯将长度超过15秒的镜头认为是长镜头。 8、无剪辑拍摄:在前期拍摄过程中,一边拍摄,一边运用摄录设备进行画面的机内剪辑,而不需要在后期进行剪辑的拍摄技巧。 9、主镜头:指在摄像总角度拍摄的某一场景全貌的画面,在景别上,大都是全景。当这个主镜头中有主体的运动时,用一个长镜头把主体连贯性动作、语言从头至尾拍成一个较长的段落,又可从称作“贯穿镜头”。10、插入镜头:比较细致地表现主镜头同一场景中某人物或景物局部的镜头,是对主镜头的继续开展,是对这一场景画面形象的详细叙述。 11、切出镜头:在主镜头拍摄的场景之外,在另一个场景拍摄的在情节上与主镜头有联系的镜头。 12、主观镜头:指摄像机处于或接近画面中人物眼睛的位置,用镜头去“目击”画面中人物所看到的另一人物或景物。这种从画面中人物的主观角度拍摄的镜头,画面中的主体是相邻画面中某人物的主观印象。 13、客观镜头:与主观镜头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他指的是摄像机以观众的观察视角即客观角度去拍摄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