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管理之父

三大管理之父
三大管理之父

三大管理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及全面质量管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王江华收集整理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2)

科学管理 (5)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6)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9)

霍桑实验 (13)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15)

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戴明奖 (19)

全面质量管理 (21)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1856年

3月20日,他去世的日期是1915年3月21日。巧合的是,泰罗逝世的那天是

他刚刚度过其59岁生日的第二天。他的墓碑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烟囱的

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是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生前殚精竭虑研究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曲解而推行举步维艰。国会听证会上国会议员和调查人员无休止的盘问,特别是几次发生的针对推行泰罗制的工人罢工风潮,更是伤透了这位骨子里同情工人并付出了艰巨劳动的思想者的心。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这位不善言辞的人不得不屡屡长途履行,为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说明和辩护。而正是一次外出发表演讲的归途中,他在通风的卧铺车厢感染了肺炎,不久被夺去了59

岁的生命。

泰罗所处的时代,特别是19世纪的最后数10年中,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但是,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潜力。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资本家对工人态度蛮横,工人生活艰苦,而资本家个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工人则不断用啊捣毁机器和加入工会组织领导的大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有人主张使用优良机器替代劳动力,有人主张试行分享利润计划,还有一些人主张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泰罗当时是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是美国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因而很了解人们提出的上述一些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罗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因眼疾而不得不辍学。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

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

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泰罗的这些经历,使他有充分的机会去直接了解工人的种种问题和态度,并看到提高管理水平的极大的可能性。

泰罗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但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的工资。泰罗对工人在工作

3/23

中的“磨洋工”问题深有感触。他认为“磨洋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担心工作干多了,可能会使自己失业,因而他们宁愿少生产而不愿意多干。泰罗认为,生产率是劳资双方都忽视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和工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和“一天合理的报酬”。此外,泰罗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过分关心如何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而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更多报酬则几乎无知。概而言之,泰罗把生产率看作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他相信,应用科学方法来代替惯例和经验,可以不必多费人们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就能取得较高的生产率。

1898-1901年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取得了一种高速工具钢的专利。1901年后,他更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咨询、写作

和演讲等工作,来宣传他的一套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从1881年开始,

他进行了一项“金属切削试验”,由此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

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是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泰罗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杰出的,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

进行的各项试验超过了3万次,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屑,总共

耗费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

泰罗一生致力于科学管理,他的著作包括《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

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国会上的证词,1912年)。

但泰罗的做法和主张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接受,相反还受到包括工会组织在内的人们的抗议。例如一位名叫辛克莱的年轻的社会主义者写信给《美国杂志》主编,指责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提高了362%”。泰罗也遇到了来自管理部门以及伯利恒公民的反对。美国国会于1912年举行对泰罗制和其他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在那里,泰罗面对多半怀有敌意的国会议员们,不得不捍卫自己的观点。泰罗在众议院的委员会作的精彩的证词,向公众宣传了科学管理的

4/23

原理及其具体的方法、技术,成为他对其科学管理原理所做的最好说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用科学(系

统化的知识)代替经验的方法;(2)在集体活动中取得协调一致以代替不一致;(3)实现人们的彼此合作以代替混乱的个人主义;(4)为最大的产出量而劳动,而不是限制产出量;(5)尽最大的可能培养工人,从而使他们自己和公司都能

获得最大的成就。请注意,泰罗的这些基本管理准则与现代管理人员的基本理念非常接近。当然,泰罗和他的同事及其追随者,为了把他们的思想和原则付诸实施而拟定的某些方法,现在看来有些机械。例如为了确定特定工作的最佳方法和工作量广泛采用的应用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以及根据产量来制定各种工资方案以期提高生产率等做法,虽然对于贯彻泰罗的思想是必要的,但这些方法也常常被许多工厂主用来提高生产率而不给付工人足够的报酬、适当的培训或管理上的帮助。而后者肯定不是泰罗的初衷。

纵观泰罗的著作,虽然看起来过分专注于车间一级的生产率,但事实上贯穿在泰罗著作中的主旋律却是强烈的人性观点和现代观点。泰罗认为,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让他们能够做最适宜和最有效率的工作;他相信在工人、管理人员和工厂主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强调管理人员提前精心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管理人员有责任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帮助工人提高效率;泰罗认为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管理这门艺术的最重要的部分等等。这些观点现在看来远远没有过时。

5/23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泰罗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

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工作定额原理。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

工人,泰罗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些工作而不愿做的人"。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罗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泰罗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泰罗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他把这叫做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

泰罗提出了这一原则。这种计件工资制度包含三点内容:

? ①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或标准;

? ②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剌激性付酬制度,即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例如,如果工人只完成定额的80%,就按80%工资率付酬;如果超过了定额的120%,则按120%工资率付酬;

? 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泰罗认为这样做,既能克服消极怠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工人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

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在前面介绍的铁锹试验中,每个工人每天的平均搬运量从16 吨提高到59 吨;工人每日的工资从1.15 美元提高到1.88美元。而每吨的搬运费从7.5美分降到3.3美分,对雇主来说,

6/23

关心的是成本的降低;而对工人来说,关心的则是工资的提高,所以泰罗认为这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从事协调与合作的基础。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

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的或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则从事执行的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不得自行改变。

(7)实行"职能工长制"。泰罗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即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

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他设计出八个职能工长,代替原来的一个工长,其中四个在计划部门,四个在车间。每个职能工长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工人发出命令。泰罗认为这种"职能工长制"

有三个优点:

? ①对管理者的培训所花费的时间较少;

? ②管理者的职责明确,因而可以提高效率;

? ③由于作业计划已由计划部门拟定,工具与操作方法也已标准化,车间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进行指挥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后来的事实表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但泰罗

的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等人认为,规模较大的企

业组织和管理,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在其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属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人,早期就参与企业的管

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泰勒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

7/23

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

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 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

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业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法约尔还分析了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其各种能力的相对要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

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

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

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管理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

8/23

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在今天看来,法约尔的主张和术语实在是太平凡了,未曾系统学习过管理理论的人也会对一般管理理论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因而常被看作是极其一般的东西。然而,正是由一般管理理论才淬炼出管理的普遍原则,使管理得以作为可以基准化的职能,在企业经营乃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其管理原则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管理实践的指南。

管理思想既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又是文化环境的过程。它是被依于文化模式、道德水准和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才能真正领会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才能在现代管理中“巧用其芒”。

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但是如果没有经验和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人们仍将处于困惑和不安之中。原则是灯塔,它虽能照明所有的路,且一视同仁,但它只会被那些知道自己方向的人所利用。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包含了许多对管理精髓的感悟。这些原则是用来指导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是指导行动的灵活信条,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教条化的理解只能导出教条化的结局——管理失效;要使管理真正有效,还必须积累自己的经验,并适宜地掌握合理

运用这些原则的尺度。

管理必须善于预见未来。法约尔十分重视计划职能,尤其强调制定长期计划,这是他对管理思想作出的一个杰出贡献。他的这一主张,在今天看来仍象在他那个时代一样重要。面对剧烈变化的环境,计划职能更为关键。许多企业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很少考虑长期的发展,不制定长期规划,其结果多为短期行为,丧失长远发展的后劲,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尽管法约尔早就提出了“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的思想,但今天,企业界的许多领导人仍然信奉“经验至上主义”,认为“实践和经验是取得管理

资格的唯一途径”。在企业运营中,他们推崇经验管理,墨守管理陈规,轻视管

理培训;最终导致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管理能力不足和管理人才匾乏的并存局面。通过管理教育,可以迅速提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迅速造就急需的管理人才,这是世界级大企业的公认准则。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均应该接受必要的管理培训,这也是企业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准。接受正规商业教育的MBA的职业化成功,一定程度上将依赖企业界人土观念的转变。

9/23

“向管理要效益”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而“管理出效益”现象的遍

地开花尚待时日。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术语已被众多的管理者所熟知,但理应记

住,管理职能决不是在真空中起作用的,而是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强化的。将法

约尔的这些朴素的管理原则和职能落到实处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亨利·法约尔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

师,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

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这三个方面也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它与泰勒的科学管理并不是矛盾的,只

不过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和总结管理实践的。这些管理的职能和原则对企业而

言,是“为和不为”的问题,而不是“能和不能”的问题;实质上也是企业维系

长期的有效竞争的平台,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尽管法约尔早就提出了“管

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的思想,但今天,企业界的许多领导人仍然信奉

“经验至上主义”,认为“实践和经验是取得管理资格的唯一途径”。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组

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

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

并且阐述了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基础和保证。这里不能狭义地理解官

僚组织。官僚本身是中性的,只不过,几千年中国的“特有”的文化使其贬义化

了,这也正如道教(地法天,天法道,只求顺应自然)和道家(强求长生不老)

的类似境地。企业的长生不老决不仅仅依赖于其英雄人物的“超凡卓识”,应在

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顺应自然”的原则体系——公正地识人、用人和尽人的体

系。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

位先驱。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

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

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

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Bureaucratic ModelBureaucratic Model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

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

思一起奉为社会学的三位思一起奉为社会学的三位思一起奉为社会学的三位思一起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

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了解

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0/23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这种权力,任何

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由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其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习惯于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这种权力形式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

???? (1)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地进行。

????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 (3)领导者的权力受到约束,并非无限。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的理想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1、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确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均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

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并不断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韦伯认为,凡具有上述六种特征的组织,不但可使组织体现出高度的理性化,且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效果,组织目标也能顺利实现。韦伯对理想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

作为韦伯组织理论的基础,官僚制在十九世纪已盛行于欧洲。韦伯从事实出发,把人类的行为规律性地服从于一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他认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一个组织的行为。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不去纠缠有关官僚制效率的争论,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行政组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进程,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自出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只是社会实践的理论总结,并非管理思想的全新开创,我们重温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不是为了赞美他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而是认同其思想对现代组织行为的现实指导意义。

到今天,“官僚”一词已从技术意义上的“行政组织”(中性)演变成“效

率低下”的代名词(贬义)。然而,现今社会行政组织的过份低效,并不是“官

僚制”本身的错误,而是由于官僚行政组织内部机制障碍所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对照一下韦伯关于理想官僚组织的6项特征,也许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内部重整的准则。

韦伯关于组织中三种合法权力的精辟分析,犹如茫茫大海上的灯塔。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中法定权力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日益凸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各类组织中基本都是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远远比法定权力更有影响。当前我国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其关键就是要确定法定权力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及决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维系权力基础的却是企业最高领导人个人的超凡权力,他们或因其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或因“时势造英雄”而成为企业的绝对主宰和精神领袖,并且企业还在乐于渲染个人权威、塑造个人英雄。“一人身系天下安危”,这种脆弱的权力体系将直接影响企业长远、稳定的后续

发展。在企业领导人决策失误或在他之后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将陷入动荡的局面,

12/23

企业的发展也难以预测。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建立以法定权力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内部权力体系,才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保证。

霍桑实验

20世纪30年代,正当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当时的企业界所广泛接受时,

新的管理思想也正在孕育中,这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

1929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G.Mayo)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

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或观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照明实验(24-27),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的

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继电器装配室实验(27-32)。目的是要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资

形态等作业条件的变化同作业效率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结论是,生产效率的决策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职工的情绪。而情绪则是由车间的环境,尤其是车间内的人群关系所决定的。

面谈计划(28-30),目的是要了解如何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倾听

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的帮助,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结果是:一,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职工的意见和不满;二,感情容易伪装;三,只有对照职工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环境才能理解职工的感情;四,解决职工不满的问题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车间里除了按照公司编制建立的正式组织外,还存

在着因某种原因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有时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发挥。

1933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提出了以下见解:

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

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

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

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

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

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

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霍桑实验及梅奥的见解提出了领导活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非正

式组织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一)波多里奇奖产生的背景

1980年,日本在美国NBC电视台播放记录片,介绍日本通过全面质量

控制(TQC)活动,创造出优异产品的情况,同时,第一次向美国介绍日本的爱

德华·戴明质量奖及其在创造经济奇迹中发挥的作用。美国有4000万人观看了这部记录片,记录片录像带的发行创美国历史最高记录。反映了当时美国市场被日本占领,美国企业岌岌可危,美国民众的焦虑和希望美国经济复兴的愿望。TQC 起源于美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20世纪80年代返销美国,并且为美国工业和

经济复兴做出了贡献。

由于日本企业与产品在全球大获成功,TQM 迅速向世界各国普及推广,并

且在实践中产生出新的质量管理论和方法。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总结日本TQM

的基础上,提出了6σ管理方法和顾客全面满意(TCS)概念,获得巨大成功。

1982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的一份生产力文件认为,美国的生产

力在下降,其结果是美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缺乏竞争力。美国企业界和政府领导人认识到,面对更广阔、更苛刻、更激烈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他们认为,美国企业不了解TQM,不知道如何入手提升产品质量,质量在美国

企业中的重要性已迫在眉睫。1983 年9 月,白宫生产力会议召开,美国总统、副总统、总统顾问、财政部长、商务部部长都在会议上发言。会议呼吁在全国公立和私营部门开展质量意识运动(quality awareness campaign)。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对于TQM活动呈现出与日俱增

的兴趣。许多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建议,设立一个类似日本戴明质量奖那样的美国国家质量奖,帮助美国企业开展TQM活动,提高美国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

和市场竞争力。美国商务部部长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坚持认为,TQM是美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强大的关键因素,这导致了美国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一系列听证会,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对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质量改进法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帮助起草了该法案的最初草稿。

为表彰他的贡献,1987年8月20日,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

以他名字命名的美国100-107 号公共法案“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依据该法案,波多里奇质量奖创立,用以表彰美国企业在TQM 和提高竞

争力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从1988 年开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基金为此项奖励提供支持。

美国国会100-107 号公共法案在论及设立波多里奇奖时作了如下阐述:

1.美国在产品和加工领域的质量领导地位,20年来一直受到外国竞争者强大的(有时是成功的)挑战;比较而言,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不如竞争对手。

2.美国工业界和商业界已经认识到,不良质量已经使全美损失了20%的销售收入。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改进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相互联系的。

3.由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建立一个质量和质量改进项目的战略计划,对于美国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和提高美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力正在变得日益重要。

4.改进现场管理、鼓励员工采用质量工具、加强统计过程控制,都将对制造业成本、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

5.质量改进的概念无论对于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制造业或者服务业,私人投资业或公用部门都可以直接适用。

6.为了达到成功的目标,质量改进计划必须以管理为先,顾客为本,这可能会要求公司和机构在某些基本的方面进行变革。

7.一些工业化国家已经成功地用给予特别承认的方式,把国家质量奖授予经过审核被确认为非常出色的私人企业。

8.在美国建立这样一种质量奖励计划将会在以下方面改进质量和生产率:

a.帮助和刺激美国公司,为了获得这一荣誉而改进质量和生产率,同时为了获得利润和竞争优势;

b.对那些在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取得成就的公司给予表彰,并且为其它的公司提供榜样;

c.为工业、商业、公共和其它领域的组织评估自己的质量改进效果建立指南和样板;

d.通过提供有价值的评价指标的细节,使人们了解一个组织怎样成功地改变他们的企业文化并获得卓越绩效,为其它希望实现卓越质量和绩效的美国公司,提供特别指导。

(二)波多里奇奖的评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

波多里奇奖由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负责管理。根据来

自美国企业、大学、政府部门、咨询机构和其它组织的反馈信息,每年波多里奇奖的评价标准、申请指南和评审过程都会有修改。这种持续的改进是波多里奇奖的最大优点。

波多里奇奖评价标准的设立遵循以下原则:

1.质量奖是一套全国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2.为质量奖的评审和信息交流提供基础;

3.为跨组织的合作提供一个平台;

4.提供一套动态的国家奖励评价制度。

波多里奇奖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美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绩效标准和期

望水平。在对企业关键的质量要求和运作业绩有着共同了解的基础上,波多里奇

奖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共享,还可作为企业计

划、评估、培训及其它用途的工具。

波多里奇奖评价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有远见的、着眼于未来的领导人,

顾客驱动的卓越绩效模式、全面的视野与管理创新、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注重雇

员和合作伙伴、注重成果和创造价值、对市场的敏捷反应和社会责任。波多里奇

奖评价要素和所占比例为:领导作用12.5%、战略计划8.5%、以顾客和市场为

中心8.5%、信息、分析与知识8.5%、人力资源开发8.5%、过程管理8.5%和经

营结果45%。

(三)波多里奇奖的作用

波多里奇奖是一个杠杆,沙里淘金,每年只有3~5 个企业获奖。波多

里奇奖引导企业通过连续的质量改进和设定业绩的卓越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

“质量”在波多里奇奖中有了更广泛的含义,由于波多里奇奖是针对“管理质量”和“经营质量”而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

波多里奇奖卓越绩效模式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它是TQM的一种实施

细则,是以往美国企业TQM多年实践的具体化和标准化。为它为企业或其它组

织提供了一个沟通、诊断和评价的平台,使得企业或其它组织能够用一种语言来

讨论和沟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它能够帮助企业驾驭管理复杂的系统,为企业管理

提供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的思路。

波多里奇奖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有助于企业管理实现重点突出与全面兼

容的结合,有利于企业正确评价、引导和规范所属各部门和员工的行为,使得企

业管理层的努力能够保持在企业成功和实现企业愿景的正确方向上来,从而帮助

企业获得世界级质量。它主要通过把企业的改进传递给顾客和进行全面的企业变革,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波多里奇奖评价标准在全美形成了全美国范围内的质量管理活动,一项

《建设波多里奇:21 世纪的美国质量和私人企业的竞争力》的调查报告指出,

与其它奖项相比,波多里奇奖对于提升全美质量意识,改进产品质量实践都有更

重要的作用。

1995年,NIST曾公布一份报告,对获得波多里奇奖的公司与一般公司

在股票市场上的业绩进行比较。获得波多里奇奖的公司作为一个群体,其业绩超

过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比约为2.5:1。获得波多里奇质量奖的公司实现了362% 的增长率。1998年12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00-107号公共法案的

修正案,从1999 年开始,波多里奇奖的授奖范围和对象被正式扩大到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2001年4月,布什总统出席了波多里奇奖标准修订研讨会。

波多里奇奖有着强大的鼓舞作用,它激励美国企业为荣誉和成就而战,

同时给予付出非凡努力的企业以应有的回报。波多里奇质量奖由美国总统颁发给获奖企业,获奖企业在美国非常引人注目,它已经成为美国质量的倡导者,它们那里在企业和组织中彻底传达着这样的信息,采用波多里奇奖卓越绩效模式所获得的利润和收益远远超过他们最初的预期。到目前为止,获奖企业就此发表的演讲已超过3万次。

在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共同努力,这一奖项已获得巨大成功。目前,政府

每年投入该奖项的奖金500万美元,私人企业和民间组织投入的资金超过1亿美元。其中,私人企业赞助的捐款超过1000 万美元。每年都有来自美国企业、公司、大学、政府部门、咨询机构和非赢利机构的专家,作为志愿者从事质量奖的评审工作,美国商务部NIST 至今已就TQM、过程改进及波多里奇奖的有关事

项进行了上千次演讲。

现在,全美有数千个企业和组织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原则和评价标

准进行自我评估、培训和改进。对许多企业来说,采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了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改善了企业和雇员的关系,最终提高了企业利润。统计数据表明,采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与企业的市场表现的改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戴明奖

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质量奖中,日本戴明奖是创立最早的一个。它始

创于1951年,是为了纪念已故的威廉·爱德华·戴明博士,他为日本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业界认为,他的教诲帮助日本建立了这样一个

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日本的产品质量才达到了今天这样被世界广泛承认

的水平。

自从1951年创办至今40余年来,已经有超过160个日本企业获得戴明

运用奖,这些获奖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戴明运用奖虽然诞

生于日本,但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

戴明奖的建立

W.E.戴明博士(1900-1993)是美国最著名的质量控制专家之一。1950

年7月,受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JUSE)邀请赴日本讲学。

在日期间,戴明首先在东京的日本医药协会大礼堂就质量控制这一主题

进行了为期8天的讲授,接着,又在日本本州岛东南部的箱根镇为企业的高级主

管讲授了一天。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戴明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统计质

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完整的传授给了日本工业界的主管、经理、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他的讲授为现场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为当时正处在幼年期的日本工业的质量控

制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听课的人们将这8天课程的速记、笔录汇总整理为《戴明博士论质量的

统计控制》的手抄本竞相传播,戴明博士随即慷慨地把这一讲稿的版税赠送给日

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JUSE),为了感激戴明博士的这一慷慨之举,当时担

任JUSE会长的Kenchi Koyanagi先生建议用这笔资金建立一个奖项,以永久纪

念戴明博士对日本人民的贡献和友情,并促进日本质量控制的持续发展。JUSE

理事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了这项提议,戴明将由此建立。

随后,戴明博士的著作,《样本分析》在日本翻译出版,他再一次捐赠

了该书的版税,自那以后,戴明奖不断发展,直到今天JUSE依然负责戴明奖的

所有经费管理。

戴明奖的种类

戴明奖共分为三类:

戴明奖:颁发给在以下三个领域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取得杰出成绩;

对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的研究取得杰出成绩;

对传播全面质量管理做出杰出贡献。

戴明应用奖:颁发给组织或者领导一个独立运作的机构的个人。获奖条

件是,在规定的年限内通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组织获得与众不同的改进。

质量控制奖:颁发给组织中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通过使用全面质量管

理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在规定的年限内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改进效果。

21/23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 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

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

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

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

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

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 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

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 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

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 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质

量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 吸收生产在线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

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

很强的科学。

一、全面质量管理相关概念简述

22/23

在介绍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有关质量的定义。国家标准对质量下的定义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

总和。目前更流行、更通俗的定义是从用户的角度去定义质量:质量是用户对一

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生命。质量受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保证

和提高产质量量,必须对影响质量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质量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

系统管理活动。

1.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发展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质量的主体,主要包括:(1)产品和/或服务的质量;(2)工作的质量;(3)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而后两者往往容易被人们所遗忘,但这

是“大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所必不可少的。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1)本世纪30 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但质量并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

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质量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2)1924 年提出休哈特

理论,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休哈特工序质量控制

图进行质量控制。休哈特认为,产质量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控制从事后把关提前到制造阶段。(3)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

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4)70 年代,田口玄一博

士提出田口质量理论,它包括离线质量工程学(主要利用三次设计技术)和在线

质量工程学(在线工况检测和反馈控制)。田口博士认为,产质量量首先是设计

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从而将

质量控制从制造阶段进一步提前到设计阶段。(5)80 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质

量管理(CAQ),出现了在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QIS)。借助于先进的

信息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往所无

法实现的很多质量控制与管理功能。

2.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兴起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 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质量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

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现实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在中华大地上异军突起,锋芒毕露;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正在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因此,探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对策,展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景,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但是在改革现实的需求、领袖权威性的倡导、传统理论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促进以及学科本身的适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中国行政管理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总的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系,使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科际界限越来越清晰,并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2.学术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形成了若干个部门行政管理学和专业化比较强的研究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注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部门行政管理学,如工商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文化行政管理、科技行政管理等的研究力度,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 3.行政管理学的学术团体与教学科研机构急剧增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体系。在学术团体方面,1988年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1993年还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青年研究会;1995年以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学会。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办了大量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方面,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在高等院校,有20多家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在教学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专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且我国自90年代末期还开展了公共管理硕士 MPA、学位教育。 4.培养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他们大多数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坚,同时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党政机关传播了行政学方面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管理有其客观规律,政府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人类学史复习题

人类学史 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它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他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了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里的一致性。起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该派对进化论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形成了英国较有影响的功能派队伍,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 播化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人类学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的传播论,反对进化论学派的方法,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文化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分为德奥播化学派和英国播化学派。 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7年在巴里创办了《社会学年刊》后形成的学派,故又称“法国社会学派”或“杜尔干学派”。它既是社会学的学派,又是人类学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及其继承人莫斯,为巴黎人类学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人类学家。 美国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体开始。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该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和播化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派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地做理论概括。其代表人物是:博厄斯。 人类学: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两大部分之一,他研究的是特定的人类文化及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 格雷布纳:德国人类学家。主要代表作有《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09)。 反对用进化论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佩里:史密斯的学生。主要著作有《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1918)、《太阳之子》(1923)等。认为古埃及人是航海民族。 博厄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孩子的成长》(1896)、《原始人的心理》(1911)、《文化和种族》(1913)、《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普通人类学》(1938)、《种族、语言和文化》(1940)。他认为,人类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这种研究构成了包括一切民族在内的人类历史。提出了“文化区”概念和“文化相对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著作有《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等。在宗教研究主张任何宗教崇拜对象都不过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的化身。在社会组织研究方面认为先有原始群,然后才有氏族,而氏族又是先有母系后有父系的。家族则是在氏族之后才出现的。 莫斯:迪尔凯姆的继承人,与他人组织建立了巴黎民族学研究所。著作有《民族学概论》(1947)、《社会学与人类学》(1947)得出社会生活是受物质条件决定的结论。 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和新几内亚、非洲等地的许多部落中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剑》(1946)、《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1935)等。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 米德: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萨摩亚人、新几内亚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50)等。她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用种族差别、生理差别、地域或饮食差别以及自然选择都不能完全地解释人格差别的原因。 二.列举 1、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学。 2、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后对人类学学科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 拉菲托(.1670--1740)、G·B·维柯(1688--1744)、孟德斯鸠(1689--1755)亨利·霍姆(1696--1782) 3、列举E·迪尔凯姆的代表作: 《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 4、播化学派代表人物: 格雷布纳(1887-1934)、施密特(1868-9154)、史密斯(1871-1937)、佩里(1887-1949)

三大管理之父

三大管理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及全面质量管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王江华收集整理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2) 科学管理 (5)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6)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9) 霍桑实验 (13)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15) 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戴明奖 (19) 全面质量管理 (21)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1856年 3月20日,他去世的日期是1915年3月21日。巧合的是,泰罗逝世的那天是 他刚刚度过其59岁生日的第二天。他的墓碑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烟囱的 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是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生前殚精竭虑研究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曲解而推行举步维艰。国会听证会上国会议员和调查人员无休止的盘问,特别是几次发生的针对推行泰罗制的工人罢工风潮,更是伤透了这位骨子里同情工人并付出了艰巨劳动的思想者的心。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这位不善言辞的人不得不屡屡长途履行,为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说明和辩护。而正是一次外出发表演讲的归途中,他在通风的卧铺车厢感染了肺炎,不久被夺去了59 岁的生命。 泰罗所处的时代,特别是19世纪的最后数10年中,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但是,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潜力。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资本家对工人态度蛮横,工人生活艰苦,而资本家个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工人则不断用啊捣毁机器和加入工会组织领导的大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有人主张使用优良机器替代劳动力,有人主张试行分享利润计划,还有一些人主张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泰罗当时是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是美国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因而很了解人们提出的上述一些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罗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因眼疾而不得不辍学。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 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 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泰罗的这些经历,使他有充分的机会去直接了解工人的种种问题和态度,并看到提高管理水平的极大的可能性。 泰罗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但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的工资。泰罗对工人在工作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doc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摘要:西方管理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而中国的管理学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就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西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 1西方管理学百年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自此,管理学也作为一门科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开始关注管理的科学性,取代之前经验管理。管理学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工具不断涌现,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财富。 西方管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较清晰的发展路径,分别为科学管理发展阶段、行为科学管理发展阶段、“管理丛林”发展阶段和以企业文化理论为标志的“软管理”阶段[1]。虽然发展阶段应如何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难看出管理学的发展路径是从关注科学与效率逐渐向“以人为本”这个方向发展。 西方管理学通过各个学派学者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管理、行为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科学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泰勒、法约尔、韦伯,三人分别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不同角度诊释,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派生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运筹学和数学模型为研究基础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以及以卡斯

特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主要包括以梅奥为奠基人的行为科学学派,以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个体行为学派,以卢因为代表的团体行为学派以及组织行为学派和管理伦理学派;文化管理学派包括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实践学派,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学派,起源于权变管理学派的变革管理学派,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组织文化学派以及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知识管理学派[2]。 2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问题 根据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前的“管理学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8年的“管理学初步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979年至今的“融合发展与创新”阶段[1]。1978年以前,中国社会经历了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管理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研究机构不断扩展,学位教育多样化发展,对外交流不断增多,管理学重要奖项相继设立[3]。 在管理学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第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学的西化忽视自身发展。在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比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 ,EMBA ,MPA等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海归博士和有国外访学经历的人更受关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学主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现象亦是严重[4]。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对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国学与国运”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4、结构分析性定义 5、行为取义性定义 6、历史探源性定义 7、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 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 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 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 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 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 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构成的形态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学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2011年09月24-25日,中国·成都 征集分会场主持人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将于2011年9月24-25日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举行。本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管理学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全球视野、主流范式与中国实践”。本届年会将围绕管理学术研究在本世纪的发展,从全球化、研究范式和本土实践等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回顾与展望管理学术创新。会议语言为中文。 现面向全校征集分会场主持人: 1、分会场包括: 组织与战略分会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分会场 会计与财务分会场金融管理分会场 生产与运作管理分会场市场营销专业分会场 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信息管理分会场 公共管理分会场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 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 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国防管理与信息科学分会场 商务智能分会场公司治理分会场 2、会议时间:2011年9月24日-9月25日 3、相关要求:欢迎对以上各研究领域有专长,有兴趣的教师积极报名。 4、主持人职责:阅读参会论文,主持分会场研讨会,控制讨论进程。

5、报名方式:请有意报名者在7月15日前将《登记表》(附件一)电子版发送到:sba@https://www.360docs.net/doc/12526935.html,,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管理学年会主持人报名-姓名-所在学院”。 6、我们将于7月20日左右在工商管理学院网站上公布分会场主持人名单,并发正式邀请函。 7、其他详细情况,可见管理学年会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12526935.html,/2011/index.html1,或者联系江娜老师:87092184 工商管理学院 2011年6月14日 附件一: 管理学年会分会场主持人报名登记表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国管理学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二、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

文学人类学概说尔雅满分答案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三) 1 下面关于文化病因学错误的一项是? A、起源于蒙古萨满教 B、将人类病因放到自然环境中考察 C、招魂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 D、将人类生病原因放入历史演变的语境中考察 正确答案:D 2 萨满教将人得病的原因分为几种? A、7种 B、6种 C、5种 D、4种 正确答案:A 3 以下哪一项不是从人类学视角考察《俄狄浦斯王》? A、开头的祭司与俄狄浦斯同时出现 B、盲人先知的角色扮演 C、特拜城前后对比反差的景观 D、老国王与俄狄浦斯的争执地点 正确答案:D 4 萨满教的人认为念诵百万遍的六字真言有哪些功效?() A、消除百千孽障 B、到达不灭净土 C、免除地狱之苦 D、献出真身,离地成佛 正确答案:B 5 蒙古萨满教认为,人会得病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A、内在原因 B、外在原因 C、历史原因 D、社会原因 正确答案:B 6 萨满教在亚洲那一地区的民间较有影响力? A、西北亚 B、西南亚 C、东南亚 D、东北亚 正确答案:D 7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著名悲剧,其作者是? A、埃斯库罗斯 B、狄奥尼索斯 C、欧里彼得斯 D、索福克勒斯 正确答案:D 8 在原始文化中,疾病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哪一种类型的? A、历史性 B、突发性 C、社会性 D、个人性 正确答案:C 9 《阿姐鼓》中的阿姐是为诉说冤屈才被迫变成鼓的。 正确答案:× 10 萨满教认为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是人内部各个器官不协调所致。 正确答案:× 11 从宗教的意义上看,《俄狄浦斯王》实际上是一个禳灾的仪式。 正确答案:√ 12 朱哲琴的《阿姐鼓》反映了中国90年代的文化现象。 正确答案:√ 13 蒙古的萨满教是亚洲萨满教的起源,其文化形态就是萨满教目前常见的文化形态。正确答案:× 文学人类学概说 什么是文学人类学 1 “文学是人学”是谁最早提出的?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列宁 C、高尔基 D、马克思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文学人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跨越了两个学科 B、它诞生于19世纪初 C、它比传统的文史哲学科出现的早 D、它等同于文化人类学 正确答案:A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会议组织方案

中国政府行政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所发挥的作用 ----“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研讨会 会议准备工作: 1、会场预约 根据会议的需要及其级别,将研讨会会场定在华侨大厦,交通方便,有停车场,在市中心,活动方便,华侨大厦准备过多次大型会议,设备比较齐全,且有经验。 2、会场的布局,设备安装调试 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会场的布局要简洁大方,采用圆桌式的方式,准备好音响话筒等设备。根据需要提前调试好设备,并进行演练,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3、印刷材料的设计制作 根据会议的内容和具体需要,印刷品的样式要简洁,图案与政府和经济有关。提前把印刷品送到会场或指定位置,所有材料放在统一的精装袋内,方便携带。 4、联系媒体 联系泰安的相关媒体(泰安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农大报等必要时可联系当地电台)进行报道。 5、联系当地政府部门 联系泰安市内的政府部门(市政府、公安部门等),在开会期间协助,以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6、参会者的住宿

参会人员下榻的酒店可以选择山东农业大学宾馆。车站附近,交通便利,自己学校的附属宾馆,使用方便灵活,离会议地方较近。宾馆房间要多预定3--5个,以备有带家属旅游的。 7、参会者的接送 根据与会人数的多少及参加会议的集体情况安排车辆,并提前预定好车位,以防万一多预定2—3个私家车位。 8、参会者的餐饮 根据参会人员的喜好及习惯,预订中餐或宴会的形式。在华侨大厦开完会后可直接就餐.下榻宾馆提供各式早餐,午餐和晚餐可在几个大型饭店预订或实行自助,同时考虑少数民族饮食的习惯。 9、参会者业余时间的安排 根据参会人员的不同喜好可安排几种业余安排。有像百乐门、金钱柜一类的休闲娱乐场所;爬泰山,逛岱庙,天外村一类的旅游线路;有方特、天庭湖乐园一类的游乐设施等。同时提前购买好泰安特产,会议结束后送与参会人员留作纪念。 会议成本的计算 会场的预订、布置所花的费用,印刷材料的费用,参会人员的住宿费、餐饮费、业余时间安排的部分费用,参会的接送费用,购买纪念品的费用等,可拉部分赞助或寻求政府的资助。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论中国式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管理。何谓管理?“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通俗的来讲,我认为就是运用合适的方法有效率的获取好的结果。发展至今,西方先进的管理为中国人所沿用。但随着“中国式管理”的出现,引起众人对与西方管理与中国管理的激烈争论。 读了曾仕强先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管理》,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曾先生作为中国式管理一个代表人物,在其著作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书中讲到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以人为本”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惟有以人为主,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好。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大家有共识,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聚集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依理而变”即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比依法办理更为合乎道理的方式,中国式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对此,我认为由“以人为主”引述到“中国式管理”是“人性化管理”好像有失偏颇。纵观当今世界,现在被视为人性化的管理成果,基本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国家发展进化得来的。例如:8小时工作制、每周休息制、劳动者保障措施以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的等等。这些如果仅仅靠“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只会在中庸的漩涡中无法前行,何谈实现“中国式管理”呢?另外,鲁迅的《狂人日记》里,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总结成“吃人”二字,这又何谈“人性化管理”呢? 所谓的“因道结合”,是要“同心协力”,是要“凝聚”。说来说去,这里的“道”还是虚幻的高调,没有任何具体的的说明,就像空心的萝卜。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关于“凝聚”人心、激励人心的理论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他们是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出发来探索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以及当今的关于“愿景”的理论等等,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更有实践的检验及日趋成熟的修正成果。如果只专

(完整版)2017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doc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 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篇一 中国式管理 学习心得 人的开始:有口无言 人的最后:不了了之(死不明目、心安理得) 中、美、日思维特征: 中国式思维:太极思维(三分法;阴阳互通); 美国式思维:二分法(对、错;一分为二;正确、错误); 日本式思维:一分法(一切按上级指示办理、遵重权威、年资制);管理=做人(伦理)+做事(科学) 管理=管事+理人 理即敬 敬人者人恒敬之 看得起(中国人特别看中人的面子) 长处、短处 理与法、法与理 盖世英雄=四面楚歌

能力=X=本事(中国人讲本事,不太讲能力) 案例:《鱼头》、《鸡屁股》 讲话不能太直(不是虚伪而是太直容易折) 中国式管理六字真秘: 两难(慎始)、兼顾、合理(参考法律、合理解决) 衡情论理 内方外圆 案例:《仅供参考》 一切都有定数。西方定就是定、中国定是不一定 二分法:是非分明 三分法:是非不明 情、理、法与仁、义、礼(情与面子、理与脸、法是基础) 站在法的立场来衡情论理 例子:敬酒与罚酒 例子:给足了面子就讲理、翻脸无情例子:派车 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变:占20%、不变:占80% 开始就做对,不允许道歉的民族(在中国道歉也没有用) 投石问路 可以单刀直入的情况:论关系、套交情、看情况 攻心为上、抓心至关心、交浅不言深 推、拖、拉的妙用

不做回答、不负责任、付最大的责任 "先说先死"---下级想好了才能问(人员、时间、经费) 制度不可能完美("制"他人于死地、"度"本人上天堂) 中庸之道即合理之道 企业合理才能安1、安股东;2、安员工(好人都走了、坏人留下来了);3、安客户;4、安社会大众; 应该管的你去管、不应该管的你不用管,应该不应该是看立场 立场不同才吵驾(定位与团队) 合理的不公平(资源不足、机会有限) 伦理即合理的不公平 老总境界至"无为" 凡是都是自作自受 共同的认识 五千年的文化能传承至现在是有他的道理 彼此包容、彼此尊重(有缘才能相聚) 管理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接合 得罪人道歉都没有用 风气 老板点头 企业文化 (人事权、财务权)老板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 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文化遗存分析法: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摩尔根及其思想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 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第一根支柱是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摩尔根以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来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第二根支柱是家庭(家族)发展阶段论。摩尔根首创了亲属制度的研究,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类型与历史发展。第三根支柱是氏族理论。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管理学之父泰勒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这个人就是泰勒,管理思想发展史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生平简历 1856年,3月20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在接受中学教育后,进入埃克塞特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专科学校学习。 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辍学。 1875年,进入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 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Midvale steel Works)工作。从机械工人做起,历任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等职,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 1881年,泰勒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同年,在米德瓦尔开始进行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经过两年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1883年,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新泽西州霍肯博的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位。 1884年,担任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同年结婚。 1886年,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890年,离开米德维尔,到费城一家造纸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1893年,辞去投资公司职务,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此后,他在多家公司进行科学管理的实验。在斯蒂尔公司,泰勒创立成本会计法。在西蒙德滚轧机公司,泰勒改革了滚珠轴承的检验程序。 1895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发表《计件工资制》。 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大股东沃顿(Joseph Wharton)的鼓动下,以顾问身份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此后在伯利恒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是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